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搓手腕补卫气,不易感冒身体好

搓手腕补卫气,不易感冒身体好

补卫气,卫气一足百病消~
卫气不足有三个表现:
1、经常感冒:经常感冒的人,肯定是卫气不足的。 
2、流清鼻涕:卫气很弱,其实是动不动就感冒,尤其早晨起来洗脸的时候,总会有一点清鼻涕流出来。  
3、疲乏无力:风寒外邪都是乘虚而入的,疲乏无力代表内在是虚弱的,风邪很容易侵入身体,所以这也是卫气不足的表现。 
补卫气的妙招——擦太渊穴
强化卫气,第一道防线就是肺,肺主皮毛,皮肤的防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肺气足不足影响着卫气的保卫能力强不强。
肺经的总开关是太渊穴,常擦太渊穴可补肺气
【穴位】太渊穴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是肺脏原气留止之处,具有补益肺气,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同时又是八会穴之一,居于寸口,是脏腑气血会聚之处,有调气血,通血脉之功
【方法】用两个手的太渊穴靠在一起,相互地摩擦。经常擦上一分钟左右,太渊就开始发热,浑身就开始有点微微地发热。 
特别是早晨早醒的老人,有的不到5点就醒了,此时正是肺经当令的时间(早晨3-5点),可以在床上擦擦太渊穴再下床,帮助激活肺气,补足卫气,不仅让一整天都有比较好的精神状态,长期坚持下去也有利身体健康,远离感冒。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虚弱,身体会出现这些表现
1、元气,这是我们先天带来的,具有推动人体发育等作用,并且藏于命门。所以元气虚弱的表现会有:
(1)腰膝酸软,早衰,头发,胡子白得早
(2)耳鸣、头晕,记忆力下降
(3)勃而不起,起而不坚,尿频
(4)怕冷,失眠,睡眠质量差
(5)舌质淡,舌苔水滑,脉沉细
2、宗气,就是自然界的气和我们先天的气结合聚在胸中,他可以推动血液运行,以及肺的呼吸。所以宗气虚弱的表现有:
(1)呼吸困难,咳,喘
(2)手脚冰凉,心悸,胸闷
(3)心慌、稍微一动就累
(4)舌质淡,或者舌质青紫
3、营气,就是脾胃运化产生的气,所以营气虚弱的表现有:
(1)心悸、头晕、大便黏腻
(2)全身乏力,痰多,一吃凉就拉肚子
(3)恶心,失眠
4、卫气,来源于下焦的阳气,他运行于脉外,所以卫气虚弱的表现:
(1)怕冷,怕风
(2)毛孔很难闭合

(3)出汗严重,容易感冒

黄芪与它一起泡水喝,补气而不滞气,行气而不耗气
从古至今,在各类数不清的中药中,我们对能够补益的药物是“情有独钟”。从《神农本草经》开始,按照三品分类法对药物进行分类,其中的上品则多是具有补益功效的。而到了现在,由于养生观念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补药自然就更受大家喜爱了。但其实面对众多的药物,往往由于分不清它们的具体功效,很多时候大家都有浪费或者过度使用的倾向,不管是从健康还是经济角度来说,都是不太恰当的。
比如同为上品之一的黄芪,相信大家对它补气作用都很熟悉,《神农本草经》称它可以“补虚,主小儿百病”。当然黄芪能够补气是毋庸置疑的,但想要用好黄芪,知道这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身上从气的不同功能可有元气、中气、卫气、营气等,而从脏腑来说还有肺气、脾气、心气等区别,那么黄芪到底能补什么气呢?这就要从黄芪的具体功效和归经来看了。
黄芪主入肺、脾二经,也就是说黄芪主要能够补益的是肺和脾两脏之气,因此其实在临床中医家使用黄芪来补益时,通常是针对肺脾气虚所致的各种病症,如虚咳气短、气虚乏力、饮食不振、久泻脱肛等。
从脏腑层面而言,黄芪还具有益卫固表之功,也就是黄芪能够充养卫气。“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气在我们体内,主要是充养于肌肤腠理之中,而具有抵御外邪的作用。也就是说若卫气不足,身体就很容易感受外邪,从而常常感冒,这时便可使用黄芪以助养卫气,充实腠理。
以上便是黄芪补气作用的主要适用范围,显然若是有肾气虚或者肝气虚等症状出现时,使用黄芪自然就有些不太合适了,因此补药其实也是有着严谨的适用范围的。
除此以外,使用黄芪其实还有一个问题,脏腑之气机以通为用,特别是脾胃之气,为整个身体气机的枢纽。黄芪的补气作用虽好,但在使用黄芪补益脾胃之气时,也有“补而壅滞”的风险,也就是过度补益从而阻碍了脾胃正常的气机,轻者则可见腹部痞满不适,重者则会影响到整个身体的气机。
因此,临床医家在使用益气药物时,同时也会配伍适当的行气药,从而补而不滞。我们若是用黄芪来养生,也应该遵循这一个原则,但哪味中药比较适合呢?其实木香就很不错。木香性温,味辛。辛则能行能散,且木香可入脾胃二经,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常常也用来治疗脾胃气滞、饮食积滞等病症。

因此,大家平时若是需要使用黄芪泡水服用以养护脾胃的话,不妨加入适当的木香一起泡水喝。黄芪得木香相助,则补气而不滞气,行气而不耗气,这才是“补得有水平”。

营气、卫气、宗气、元气——四者有何异同?
“元气”就是
真气,承受于天,随着生命而来,是由“元精”化生,所以名之为“元气”,藏之于肾,依赖后天之精气为断滋养,才能发挥作用。元气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通过经络运行于人体全身,五脏六腑得到元气的推动激发从而发挥各自的功能。维持人体的正常发育和活动。五脏六腑之气的产生,都源于元气。因此,元气充足,脏腑功能就是强健,身体就健康。如果先天不足,或者久病而损伤元气,则身体衰弱,也容易患染其它疾病,所以,医学以培养元气为治病之本。
“宗气”,是由自然界吸入的氧气和由脾胃消化产生的水谷的精微结合而成的。它形成于肺而聚之于胸,具有帮助肺脏进行呼吸和贯通心脉以行营血的作用。因此,呼吸声间的强弱,血气的运行,肢体的活动能力都与宗气有关,宗气不足,则可以引起血脉凝滞的病变。
“营气”是脾胃转办理于肺中的精微物质,它进入脉道成为
血液的组成部分,随血液运动于周身。它的功能除了化生血液外,还有营养全身的作用。

“卫气"是肾中阳气所化生,出自下焦,滋养于中焦,升发于上焦。卫气在发挥其功能时,必须依靠中焦脾胃化生水谷精微之气。卫气和营气一样,皆生于水谷,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卫气虽然行于脉外,却敷布全身,内而脏腑,外而皮毛,都有一种温暖和保卫的作用,是阳气的一部分,能使毛孔开合抵抗外邪,卫气虚则易汗易感冒。

精与人体之气的分布与分类
精的分类
  人体之精:按其生成来源,可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源于父母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源于饮食水谷,由脾胃等脏腑吸取饮食精华而产生。
  脏腑之精:指精分藏于脏腑之中的部分。脏腑之精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又受后天水谷之精以滋养灌注,并成为脏腑之精的主要成分。脏腑之精不仅能滋润濡养各脏腑本身,且能化生脏腑之气,以推动和调控脏腑的生理活动。
  气的分布与分类主要内容
  (1)元气
  元气,又称“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的生成:元气主要由肾中精气化生而来,并受后天水谷之精气的不断补充和培育。
  元气的分布: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
  元气的作用:推动和促进着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着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生理活动。
  (2)宗气
  宗气,是指积于胸中之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作“气海”,又称“膻中”。
  宗气的生成:宗气是以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生成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而生成。
  因此,肺的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盛衰。
  宗气的分布:宗气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气血。
  宗气的作用: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功能,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等,皆与宗气盛衰有关。
  临床上亦常以心尖搏动部位(虚里)的搏动状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和脉象来了解宗气的盛衰。
  (3)营气
  营气,又称“荣气”,是指脉内之气。
  营气与血液的关系极为密切,可分而不可离,故常以“营血”并称。
  营气属阴,卫气属阳,故又有“营阴”、“卫阳”之称。
  营气的生成:主要来源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
  营气的分布:营气运行于全身血脉之中,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气的作用:营养人体和化生血液。
  (4)卫气
  卫气,又称“卫阳”。
  卫气的生成:主要由水谷精气之悍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所化生,运行于脉外。
  卫气的分布: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布散于全身内外上下。

  卫气的作用: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气的分布与分类

气的分布与分类

人体的气,从整体上说,是由肾中精气、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和肺吸入的清气所组成,在肾、脾胃、肺等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下所生成,并充沛于全身而无处不到。但具体地说,人体的气,又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的不同,而又有各种不同的名称。主要有如下几种:
1 元气 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1)组成与分布 元气的组成,以肾所藏的精气为主,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化生。《难经·三十六难》说:“命门者,……原气之所系也”,明确地指出了元气根于肾。肾中精气以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为基础,又赖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如《景岳全书》说:“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可见元气的盛衰,并不完全取决于先天禀赋,亦与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的功能密切相关。
元气是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的。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都是以三焦为通道,而作用于机体的各个部分。《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
(2)主要功能 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种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所以说,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机体的元气充沛,则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活力就旺盛,机体的素质就强健而少病。若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失调,或因久病损耗,以致元气的生成不足或耗损太过时,就会形成元气虚衰而产生和种种病变。
2 宗气 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作“气海”,又称“膻中”。故《灵枢·五味》说:“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
(1)组成与分布 宗气,是以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组成部分,相互结合而成。因此,肺的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旺盛与衰少。
宗气聚焦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上“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灵枢·五味》);下“蓄于丹田,注足阳明之气街(相当于腹股沟部位)而下行于足。”(《类经·针刺类·解结推引》)故《灵枢·邪客》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以及而行呼吸焉”;《灵枢·刺节真邪》又说:“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
(2)主要功能 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以及以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能力、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等,皆与宗气的盛衰有关。故《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其病在中;……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这就充分说明了宗气具有推动心脏的搏动、调节心率和心律等功能。所以,在临床上常常以“虚里”处(相当于心尖搏动部位)的搏动状况和脉象来测知宗气的盛衰。
3 营气 营气,是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营气富于营养,故又称荣气。营与血关系极为密切,可分而不可离,故常常“营血”并称。营气与卫气相对而言,属于阴,故又称为“营阴”。
(1)组成与分布 营气,主要来自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循脉上下,营运于全身。故《素问·痿论》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2)主要功能 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营养和化生血液两个方面。水谷精微中的精专部分,是营气的主要成分,是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同时又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所以《灵枢·邪客》说:“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4 卫气 卫气,是运行于脉外之气。卫气与营气相对而言,属于阳,故又称为“卫阳”。
(1)组成与分布 卫气,主要是由水谷精气所化生,它的特性是“慓疾滑利”。也就是说它的活动力特别强,流动很迅速。所以它不受脉管的约束,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2)主要功能 卫气的生理功能有三方面,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等。如《灵枢·本藏》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矣。”
营气和卫气,都以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的生成来源,但是“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灵枢·营卫生会》);营主内守而属阴,卫主外卫而属阳,二者之间的运行必须协调,不失其常,才能维持正常的腠理开合、正常的体温、“昼精而夜寐”(《灵枢·营卫生会》),以及正常的防御外邪的能力;反之,若营卫不和,即可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多,“昼不精而夜不寐”,以及抗御外邪能力低下等。
人体的气,除了上述最重要的四种气之外,还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所谓“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实际上都是元气所派生的,是元气分布于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即成为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之气,它属于人体元气的一部分,是构成各脏腑、经络的最基本物质,又是推动和维持各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在中医学里,气的名称还有很多。例如,把机体从饮食物中吸取的营养物质,称作“水谷精气”、“谷气”;把致病的物质,称作“邪气”;把体内不正常的水液,称作“水气”;把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和抗病能力,称作“正气”;把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和作用,称作“四气”等。由此可见,“气”在中医学里是一字多义,有作为“性质”,有作为“功能”,也有作为“气候”等。这些,都和本章所论述的构成人体基本物质的“气”,是有区别的。

人体之气的分类

人体之气根据组成部分不同,分布部位不同、功能不同、特性不同可大致为四种:  元气: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重要、最根本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的组成主要是肾所藏的先天精气,同时也依靠后天水谷精气的补充。正如《景岳全书》中所说:“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先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元气根于肾,它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作用于人体机体的各个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因此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人体元气充沛,各脏腑经络功能就好,生命力就旺盛,人体素质就强健。反之如果人体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营养不良导致元气生成不足,或因久病、劳役过度、房室不节等使元气耗损太过,就会形成元气虚衰而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的病变。   宗气:宗气是由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气与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相互结合而成,它积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宗气的盛衰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灵枢·五味》中说(宗气)上“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下“蓄于丹田,注足阳明之气街(相当于腹股沟部位)而下行于足”(《类经·针刺类·解结推引》)。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能力、心搏的强弱及其结律等,皆与宗气的盛衰有关。所以《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其病在中,……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这说明宗气具有推动心脏的搏动、调节心率和心律等功能。   营气:营气是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的,它行于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素问·痹论》中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营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营养和化生血液两个方面,所以《灵枢·邪客篇》说:“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卫气:卫气是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的部分所化生的,它行于脉外,活动力强,流运迅速,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护卫肌表,防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同时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正如《灵枢·本藏篇》所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把肤理。司开合者也,”又说:“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矣。”   营气与卫气都是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在脉中,主内守而属于阴;卫在脉外,主外卫而属于阳。营卫二者协调时,人体才能正常的腠理开合、正常的体温、正常的防御能力,才能“昼精而夜寐”(《灵枢·营卫生会篇》)。如果营卫不和,就会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多汗抗御外邪能力低下以及“昼不精而夜不寐”等症。

  除以上四种最主要的“气”之外,人体还有脏腑之气(如心气、肺气、胃气、肾气等等)经络之气。脏腑之气与经络之气是元气所派生的,元气分布在不同的脏腑和经络,即成为某脏腑之气或某经络之气。   练气功可以吸取大自然的真气,大自然之真气对于人体之气的补充是最重要的,因此练气功胜于一切补气之良药。如练功实践中卫气虚的人通过练气功可以增强抵抗力,减少感冒,改善冷天手足冷等现象。营气虚血虚的人通过练气功可以提高血色素、血小板、红血球的数量等,改善贫血情况。宗气不足的人常有心脏搏动失常;心率或心律失常等症,或有语言、呼吸障碍,通过练气功可改善部分人的心电图,使其心率、心律恢复正常,可改善部分人呼吸、语言不利的情况。对于元气不足的人练气功尤为重要,练气功可以调动人体潜能,温煦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增强人的素质,使人生命力旺盛,精力充沛。   在中医学中人体的生理功能与抗病的能力称为“正气”;体内致病物质或使人致病的外界因素都称为“邪气”;体内多余的、不正常的水液称为“水气”。练气功的目的在于增强正气,排出邪气,使人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长期不受邪气干扰,人体阴阳相对平衡,就有健康长寿的可能性。

什么叫做元气?
元气
元气是由元精(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阴气(精、血、津、淑)与阳气(卫气、宗气、营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阴气主物质,阳气主功能,阴阳二气相互转化,《辞海》:“元气,亦称'原气’,指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现代医学所称人本新陈代谢。
元气具体到现代医学的概念,可细化为思维反应正常,睡眠好,能吃能喝消化好,能跑能跳心不慌,不咳不喘气顺畅,气色良好声音亮。
免疫力依赖于人体的原动力----元气。中医认为,元气是生命之本,是生命之源,元气充足则健康,元气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元气决定着生命的全部,也就是说,元气充足免疫力就强,从而战胜疾病。如果人体元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因此造成死亡。
元气
中国哲学术语。构成万物的原始物质 。
始见于汉代哲学著作。如《鹖冠子·泰录》:“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论衡》:“元气未分,浑沌为一” ,“万物之生,皆禀元气”;《白虎通义·天地》:“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唐代柳宗元提出“庞昧革化,惟元气存”;明代王廷相称“天地未判,元气混沌,清虚无间,造化六元机也”,均为对汉代元气说的继承与发展
什么是元气? 什么是元气不足?

  究竟什么是元气?元气是一个中医的概念,它实际上就是指,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全身机体及各脏器功能健康状态的、综合的生理指标。元气也可以说就是:人体生命力的综合指标。当人体虚弱时,人体的各个器官不一定会有器质性的改变,但会出现各个脏器功能下降的情况。亚健康状态就是人体功能的下降而不是器质性的病变,用中医的话来讲就是:元气不足。

  元气是生命之本。人体元气足,则脾胃功能也会得到恢复;也会使血虚、肾虚、心虚等其它虚弱状况,均得到明显改善。
  元气是指人体维持组织
.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
  【释义】
1.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2.泛指宇宙自然之气。3.指人的精神,精气。4.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5.中医学名词。人体的正气,与“邪气”相对。6、中国哲学术语。构成万物的原始物质。
  【出处】始见于汉代哲学著作。如《鹖冠子·泰录》:“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论衡》:“元气未分,浑沌为一” ,“万物之生,皆禀元气”;《白虎通义·天地》:“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唐代柳宗元提出“庞昧革化,惟元气存”;明代王廷相称“天地未判,元气混沌,清虚无间,造化六元机也”,均为对汉代元气说的继承与发展。
  【示例】
1、当代·殷谦《天廷秘传》:“约一百八十一亿光年前,有星云自成。因阴阳二气未分,宇宙玄封,阴阳逆转无止境,故元气混糅。宇宙已有宙室,状如心房,上有空腔,左右各一,形如云峰。腔顶有口如斗,似岚霏之袅绕,一黑一白,疑为阴阳二气,成无名大道,滋息不绝。”(殷谦·《天廷秘传》)
  【延伸】元气是由元精(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阴气(精、血、津、淑)与阳气(卫气、宗气、营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 “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阴气主物质,阳气主功能,阴阳二气相互转化,《辞海》:“元气,亦称'原气’,指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现代医学所称人本新陈代谢。
  元气具体到现代医学的概念,可细化为思维反应正常,睡眠好,能吃能喝消化好,能跑能跳心不慌,不咳不喘气顺畅,气色良好声音亮。
  免疫力依赖于人体的原动力——元气。中医认为,元气是生命之本,是生命之源,元气充足则健康,元气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元气决定着生命的全部,也就是说,元气充足免疫力就强,从而战胜疾病。如果人体元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因此造成死亡。
  元气乃生命之本
  元气决定着生命的全部,现在大多数中老年人特别是女性都元气不足甚至后天造成了元气大伤。人的元气不充足,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最后元气耗尽便会死亡。因此,补充元气是极为重要的。
  ■五观元气不足
  观舌相:阴虚者,舌齿红,舌形瘦,苔少,苔薄;阳虚者,舌齿淡嫩,舌形胖,舌苔白,舌苔厚。
  观精神:阴虚者,燥热不安,易发火
;阳虚者,气短,懒语,抑郁不欢,疲惫,爱哭。
  观寒热:阴虚者,怕热,出热汗,手心烦热
;阳虚者,怕冷,出凉汗,手脚发凉。
  观病痛:阴虚者,腰酸
;阳虚者,腰痛。
  观面色:阴虚者,颧红,脸是绛色
;阳虚者,面色青白无光。
  ■后天造成元气大伤
  1、因外伤或手术失血过多,做过人工流产手术等
  
2、月经经血量大,甚至过多
  
3、过度的情绪波动,大悲、大怒等
  
4、精神压力过大
  
5、过度劳累,经常加班、熬夜等
  
6、久病未愈
  ■元气不足的隐患
  1、手脚容易冰冷,尤其是在冬季
  
2、子宫、卵巢、乳房易生囊肿、肌瘤、肿瘤
  
3、易脱发
  
4、尿急尿频,进入40岁以后,严重的会有小便失禁
  
5、易得静脉曲张、腿肿、脚肿,或风湿、腰痛、骨质增生、耳鸣耳聋等
  
6、出现精神恐惧、睡眠不安,凌晨腹泻等
7、过早进入更年期
神奇的元气:人体中无形的力量
某一天,你突然感冒了,浑身无力,身体打颤,鼻涕不断,可是你怕打针吃药。于是,你来了一碗红糖姜汤,或者蒙着被子呼呼大睡一觉。第二天揭开被窝,一条活蹦乱跳的好汉又屹立于世了。
这是因为你身上的元气通过一个晚上的调整又恢复如初了,于是感冒就好了。不只是感冒,任何疾病的康复都是这个道理,元气是任何疾病得以根除的根本。对付疾病的真正勇士,不是医生,不是药物,不是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而是你自身既有的元气!
《辞海》上说:“元气,亦称'原气’,指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庄子》认为“人之生死,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
元气来自于先天,受之于父母,是由“元精”化生,所以名之为“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原动力,它通过经络运行于人体全身,五脏六腑得到元气的推动激发,发挥各自的功能,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五脏六腑之气的产生,都源于元气。因此,元气充足,脏腑功能就强健,身体就健康。如果先天不足,或者久病而损伤元气,则身体衰弱,也容易患染其他疾病。如果元气损耗殆尽,人的一切脏腑器官的生化活动也就终止,人的生命随之结束。所以,医家以培养元气为治病之本。
元气,人体最核心的“保护神”
决定人生死的不是患病的轻重,而是人自身元气的存亡。元气足,病重也能康复;元气弱,小病也能要人的性命。可见,唯有元气才是人体最核心的“保护神”。只要这个“保护神”能够始终正常发挥作用 ,你就能百病不生、万毒不侵!中医中素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古训,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元气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元气亏虚,正是中老年慢性病的根本原因。所以,中老年慢性病的治疗养生一定要重视调补元气。元气亏虚引发中老年慢性病。人到中老年,元气有着生理上的正常衰减,出现元气亏虚的状态,就会引发老慢病。所以,治疗老慢病,一定要调补元气。“培元固本”是中医治疗的根本思想。治疗老慢病,我们用的许多手段是治“标”,所谓的降糖、降压、降脂、补钙、镇痛……都是治“标”,忽视了“元气”,这些疾病不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果在真正意义上调补了元气,病情就一定会得到稳定,明显好转。对于中老年慢性病,调补元气是根本出路。
中医养生之核心“一气周流”理论与元气
清代乾隆御医黄元御倾心毕生心心血 开创中医核心“一起周流”理论。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注明的医学大师叫黄元御。
30岁那年,不幸罹患眼疾,因被庸生误治,左目失明,身体差点垮掉,因此满怀愤怒,以毕生心血精研《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圣经典,集中华经典医学之大成,开创“天人合一,一气周流”理论。
“一气周流”认为,人体内有一股无形的气在不停的周
流运转着。先天之气—元气带动脾胃之气旋转。脾气和胃气通过升降斡旋,带动肝、心、肺、肾之气左升右降,形成一个完整的如环无端的“一气周流”循环。
人体周流的这一气,升不上去会生病,降不下来也会生病。人体各个器官发生疾病,其实都是人体这团气郁结于该处,致使一气周流运转不畅而产生的。所以,中华医学讲究治病治本,就是保住元气,使一气周流在身体各器官畅通,解决人体各个器官的健康问题。
黄元御把他这一套“一气周流、升降回环、如环无端”的理论,系统的总结,著书于世,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四圣心源》。中医理论古今如一,并无二致。而自从张仲景既有,却只有黄元御一个人悟透了这个道理。利用“一气周流”理论指导中医临床,用很普通的药物,作很简单的组合,来调节人体之气得升降,就可以达到举重若轻,覆杯而愈的效果。
 “一气”即“元气”,“一起周流”就是元气在人体的运转方式
    “一气周流”理论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揭示了元气在人体内的运行方式,发现了元气充足、衰弱与人体各种疾病具体关系。
人体是一个精密而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正是元气按照“一气周流”的形式运转着。“一气周流”不仅是元气的运转形式,而且元气还是整个“一气周流”的原动力。元气是人体“一气周流”系统运转的发动机。
正是由于“一气周流”理论的出现,元气才于人体发生的各个疾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得临症辨象,辩证施治,有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并使得中医一贯倡导的“固本培元”、“治病治本”、“治未病”的理论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黄元御在临床上的实际疗效,证明了“一气周流”理论的正确性。从此,黄元御的医术日进千里,很快就闻名遐迩。他医治疑难杂症无数,连乾隆皇帝久病不愈,也是药到病除,因此被乾隆皇帝亲笔赐题“妙悟岐黄”。
 “一气周流”是天地万物的共有规律
 “一气周流”并不仅仅是人体的自身的一种规律,它是天地万物共同的运动规律。《黄帝内经》云:“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一气周流”的运行规律,无处不在,对五行之内的所有事物有相同的影响。任何一个层面,一气的任何一段淤滞,出现变化,这个系统都受到影响。这也恰恰是中老年人发病的特点。
 “一气周流”这个体系,就跟密密麻麻网一样,把万事万物都给网在里面,所以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
所以《黄帝内经》教导我们“和之阴阳,调于四时”,就是要顺从一气周流的变化规律。我们养生治病,就不能违背“一气周流”这个规律。
“红墙一号保元丹”独特功能
“红墙一号保元丹”组方合理、缜密,以冬虫夏草补肺益肾、止咳化痰为主,辅以西洋参益气养阴、清虚火、生津止渴;黄芪补气健脾,升阳固表;三七滋补强壮,性似人参,同为臣药,佐以α-亚麻酸等其他配料秘制而成。
赵冠英教授认为:人体衰老的关键在于脾肾衰弱,元气亏虚,疾病的主要病机也是在此基础上引起脏腑衰弱、气血失调、阴阳失衡、痰湿内生等病症。因此对于患者,除了辩证施治以外,适当而持久地应用补益脾肾、增补元气的补品,是促进康复及保持健康的根本措施。
 “红墙一号保元丹”就是根据这一思想选用冬虫夏草、西洋参、黄芪、三七、α-亚麻酸等若干名贵中草药制成的。根据传统中药理论和实践经验,该方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固本、培元扶正的作用,可明显改善虚弱患者的脏腑功能,预防发病和保持健康的作用,提升精气神,提高生活品质,确属有较高使用价格的保元养生珍品。
“红墙一号保元丹”是由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发展中心于2003年3月18日正式报请国家卫生部批准[卫食健字(2003)第0254号],具有延缓衰老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功能性保健食品。产品配方和配方依据:
配方,每100g胶囊内容物中各种原料分别为:
蝙蝠蛾拟青霉(冬虫夏草)30g
西洋参30g(煎提) 三七15g(煎提)
黄芪15g(煎提) α-亚麻酸60.82g
 [功效成分及含量]每100g含:总皂甙(以人参皂甙Re计)0.20g、腺苷 7.79mg、甘露醇4.93g
 [保健功能]延缓衰老、免疫调节
 [适宜人群]中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
 [不适宜人群]少年儿童、孕妇
 [服用方法及用量]每日2次,每次2粒,空腹温开水送服
 [规 格]0.5g/粒x120粒/瓶    [保质期]24个月
 [执行标准]Q/SJHQS002-2007
 [贮存方法]置阴凉干燥通风处
 [研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出品]北京红墙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延静里中街3号新建科研楼713室

保健功能及适应症

(1)  提高免疫力与抗癌
 (2)  延缓衰老、抗缺氧、抗氧化
 (3)  预防和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4)  辅助降血脂、降血压、调节血糖
 (5)  补肾阴、壮肾阳、调节阴阳平衡不上火
 (6)  增智、美容及保护视力
 (7)  保健养生、保元养元、益寿延年
适应症——什么症状需要保元
精神倦怠、不思饮食、积劳内伤、体虚自汗
心悸健忘、口干欲饮、小便频繁、神疲乏力
嗜睡阳痿、头晕目眩、视力模糊、耳鸣手麻
精神萎靡、举而不坚、腰膝酸软、精神恍惚
失眠多梦、胸闷隐痛、心律不齐、气短乏力
喘咳无力、痰多清稀、动则气短、易汗怕冷

年老体弱、久病体虚、囊肿增生、脱发腿肿

人到养生时——健康小知识(气)
气的概念

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这一观点出发,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在人体中,一般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以聚而成形的形式存在,如脏腑、形体等;一种以弥漫流动的形式存在,如真气、元气、宗气、卫气、营气等。这里说的是弥漫流动形式的气。

1、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
中医学认为要探讨人的起源和本质,必须先研究人在宇宙中生存的场所和与人关系密切的自然环境。《素问》“言人者求之气交。帝曰:何谓气交?岐伯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气交,指人生活的场所,是下降的天气和上升的地气相互交汇的地方。这里由于阴阳运动变化,有四季、寒暑之分,既有天之六气的影响,又有地之五行生克的作用。人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因此人必然和宇宙万物一样,都是由气构成的,是天地形气阴阳相感的产物。故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
2、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化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2个方面:
(1)人与自然的气化作用、人体自身的作用
即人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人的生命依靠形体承载,人的形体依靠摄取天地自然界的物质才能生存。正如《素问》所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人体呼吸清气,受纳水谷,通过五脏六腑将其转化为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气、血、津、液等各种生命物质,由经脉运送至全身;人体新陈代谢后的废物和水液通过汗、尿、便排出体外。这一过程就是形气转化(有形物质转化为气;气转化为有形物质)的气化作用的完整过程。
(2)气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中医学认为人的感觉、思维等情志活动也是由物质机体所产生的一种气的活动。如《素问》所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人体气的生成

按照人的生命形成而论,精在气先,气由精化,人体由先天之精形成能够进行升降出入气化作用的形体。其中先天之精可化为先天之气,后天之精可化为后天之气。

中医认为,人体气的生成,由以下三个方面综合而成的。首先,它秉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肾中精气是气一个组成部分,第二个部分,来源于水谷精气,它是由脾胃从食物中化生而来的。第三部分,来源于自然界清气,依赖于肺的呼吸功能吸入。所以,气的生成,主要由肺、脾胃和肾的功能综合而成人体全身的气。
肺在气的生成过程中主要生成宗气,宗气积于上气海(膻中)。
脾胃在气的生成过程中是化气之源,胃司受纳,脾主运化,纳运相得,将饮食化生为水谷精气。
肾在气的生成过程中是生气之根,肾贮藏的精气是生命之根,生身之本。

气的功能

气的功能主要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五个方面。

(1)气的推动功能
它是指气可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能推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

(2)气的温煦作用
它是指气有温煦和熏蒸的功能。人体正常体温的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血液和津液的循等,都有赖于气的温煦功能。比如:卫气和阳气。卫气,分布在体表,它可以维持人体的体温。阳气,存在于五脏中,尤其是肾中阳气,它可以温暖五脏六腑,从而维持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阳气还可以使血液和津液等液态物质运行正常。所以如果卫气或者阳气不足,人体体温下降,四肢不温,我们称为畏寒肢冷。而且血液和津液的运行就会缓慢。如果气或者阳气郁结在体内,使气的温煦作用加强,会出现郁而发热的表现。

(3)气的防御功能
指气既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的侵犯;又能与侵入人体的病邪作斗争,若驱邪外出则身体康复。比如:人体的卫气,或者正气。我们刚才讲过,卫气,是指分布在人体体表的肺气,它可以抵抗外邪的侵入。正气是个抽象的概念,它是指人体内一切正常的物质,包括气血津液,以及抗病康复的能力。当正气充足,既能够抵抗外邪,又能同侵入人体的病邪作斗争,驱邪外出,使人体康复,这就正气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就有一句话叫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我们人体正常物质:阴液和阳气,都充足的时候,要不就不生病,即使生病了之后,也因为正气充足,很容易康复。这就体现了气的防御功能。

(4)气的固摄作用
它是指气对体内的液态物质,比如说血液、尿液、汗液等有统摄控制的作用;同时对腹腔的脏器,比如说胃、肾、子宫或直肠等有维持相对位置恒定的作用。比如:脾气,它能够固摄血液。肾气,可以固摄尿液。卫气,可以固摄汗液。若气的固摄功能不足,首先它可以表现出对液态物质的固摄不足,比如说脾气不足,可能会导致慢性出血;肾气不足可以导致尿多尿频;卫气不足,可以导致多汗。
同时气的固摄功能不足,可以导致腹腔的脏器下陷,比如:脾气不足,又称为中气下陷,它可以导致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等这些腹腔的脏器下陷。

(5)气的气化功能
气化是指的通过气的正常运动而产生的各种生理的变化。气化作用是指的气能促使精、气、血、津液等等人体内正常的物质之间,相互化生和相互转化。比如:肾精可以转化为元气,肾精和肝血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气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体内物质代谢的过程,它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一个过程。

气的运动形式

气形成了之后,它是一种最活跃的物质,它要在体内进行运动。气的运动,又称为气机。气的运动形式,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升、降、出、入。它与五脏功能活动密切相关。

肺:肺吸入清气,呼出浊气。一出一入,维持气的平衡。而这个出入平衡也会体现在肺的宣发和肃降上面。而肺的肃降,与肝的升发又构成一对平衡。
肺和肾:肺主气,肾主纳气。肺吸入的清气,一定要到达肾,被肾所摄纳。肺主气,是主降。肾主纳气,是主升,这一升一降,维持我们呼吸的深度。
心和肾:心是指心火,肾是指肾水。心火下降,可以温暖肾水。肾水上升,使心火不至于亢盛。这一升一降维持心肾之间的气机平衡。
中焦脾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纽。
当人体五脏,气的升降出入维持平衡,我们称之为气机调畅。如果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调,我们称之为气机失调。气机失调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气滞,就是气的运动在局部受到了阻滞不通,比如说,肝气郁滞,胃气郁滞等等。
(2)气逆。气逆是指气的上升太过,或者下降不及。比如,肝,它的运动趋势本来是上升的,但如果升的太过,我们称为肝气上逆。再比如,肺,主要的运动趋势是降,但是如果肺气不降,反而上升,我们称为肺气上逆。有比如,胃的主要运动趋势也是主降,但是如果不正常的上升也会出现胃气上逆。
(3)气陷,气陷是指的气的上升不及或者下降太过。比如,脾和肾这两脏,脾主升,肾也主升。脾主升,可以维持人体内脏的相对平衡。肾主升,可以固司二便。如果脾气不升,或肾气不升,反而下降,这就会导致脾气下陷,或肾气下陷。
(4)气脱,它是指气不能内守而外溢,这是一个危重证候。
(5)气结或者气郁,它是指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甚则会导致气闭出现晕厥的表现。

经络气机升降的规律如下,
脏气上升的,则对应的腑气下降:

反之腑气上升的,则对应的脏气下降:

气的分类

气,在人体内可以分成四类: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

(1)元气,元气根源于肾,元气的生成,主要来自于肾中精气,以及后天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共同化生为人体的元气。元气发于肾间(命门),以三焦为通道,沿经络和腠理间隙循行全身,内作用于五脏六腑,外作用于肌肤腠理。元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温煦、激发全身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2)宗气,它是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以及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而成。它主要聚集在胸中,上出咽喉,贯注心脉,下蓄丹田,经气街,注足阳明经而下至足。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上走息道以行呼吸,下贯心脉以行气血。

(3)营气,来自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最富有营养的精华部分。它主要循行在脉中。营气的主要功能是为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而且,它是构成血的主要组成部分。
(4)卫气,来自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中最强、卫外最有力的一个部分。它经过肺的宣发行于脉外,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膏膜,散于胸腹。 所以它的主要的功能,是保护肌表,抵抗外邪;温暖脏腑,润泽皮毛;同时调控肌腠的开阖,以及汗液的排泄,维持人体的体温的相对恒定。

人体的气,除了上述最重要的四种气之外,还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等。实际上,这些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它都是由于元气所派生的,是元气分布在脏腑经络中而形成的气。它能维持和推动脏腑经络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
所以为了便于理解什么是肝气、心气、脾气、肺气和肾气,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肝气就可以等于肝的功能,心气就是心的功能,脾气就是脾的功能,肺气就是肺的功能,肾气就是肾的功能。比如:脾气充足,就可以理解为脾的运化功能是正常;脾气虚弱,可以理解为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心气不足,可以理解为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命的动力——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真气、元气、元炁、原气、先天气、精气、宗气、营气、卫气
女性养生—女人美丽先要养气
人体之气的分类
脏腑经络之气各有特异
气的含义和功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