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慢性病十方

慢性病十方

对处于稳定期的慢性病或亚健康,以“调节方”和“食疗方”为基础,根据病势选用其他八个验方,多管齐下进行调理。慢性病十方分享如下,仅供参考。
在应用“慢性病十方”时,如发现少阳症或气机失调,可视情况加柴胡30克到40克(方内有柴胡除外)。
慢性病十方辨证表

1、自主调节方辨证: 各种慢性病或严重亚健康

处方:

柴胡40克、黄芪30克、党参25克、茯苓35克、泽泻15克、白术20克、当归35克、桂枝15克、火麻仁20克、枳壳15克、厚朴25克、淫羊藿35克,成人两次分服。

2、肠胃调节方
辨证:各种慢性病或严重亚健康(伴有顽固性便秘)
处方:柴胡40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茯苓20克、白术40克、桂枝20克、当归30克、牡丹皮20克、桃仁20克、甘草15克、白芍20克、火麻仁20克、枳壳20克、莱菔子30克(炒),成人两次分服。
3、食疗方
辨证: 各种慢性病或严重亚健康
处方:
山药50%,枸杞、薏米、黄精、百合、莲子各10%一起打浆煮粥吃,每餐不少于100克。

3、西洋参粉 西洋参打成细粉开水冲服,每天一至二次,每次5克到10克。 

4、祛痰通肠方
祛痰通肠方(标准方)
辩证:
无热咳而多痰
处方:
瓜蒌30克、茯苓40克、桔梗20克、杏仁20克、半夏20克、陈皮30克、生姜15克切、甘草13克,成人两次分服。
祛痰通肠方(简方)
辨证: 日常咳且有痰,或有痰声咳不出,或腹胀积食。
处方:
胖大海1个、桔梗10克、陈皮10克、瓜蒌10克,加冰糖泡水饮用。
5、体液运化方 辨证: 停饮或水气病或积液,旨在加强体液代谢。
处方:
白术30克、茯苓40克、猪苓30克、泽泻30克、桂枝30克、牡丹皮30克、甘草15克,成人两次分服。
6、活血排异方 辨证: 肌肤甲错,囊肿增生肌瘤,多囊卵巢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旨在破血排异。
处方: 茯苓40克、桂枝20克、白芍30克、牡丹皮30克、桃仁30克、黄芪40克、当归30克、红花30克,成人两次分服。
7、平胃顺气方 辨证: 胃或胸部不适(心绞痛除外)
处方:
枳壳15克、莱菔子30克(炒)、苍术30克、厚朴30克、陈皮30克、半夏15克、生姜5片、大枣10枚(破开)、党参30克、甘草15克、白芍20克。成人两次分服。
8、关节补液方辨证: 关节疼痛或发汗难
处方:

葛根50克、地骨皮3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甘草15克、生姜5片、大枣10枚(破开),如遇汗漏不止可加炮附子12克党参30克茯苓40克,成人两次分服。

9、金匮肾气方
辨证: 肾阴虚(物质不足),肾炎,腰疼,关节疼
处方:
桑葚30克、枸杞30克、柴胡35克、黄芪30克、茯苓30克、猪苓40克、泽泻20克、菟丝子20克、牛膝25克、杜仲20克、山茱萸20克、枳壳20克,成人两次分服。
10、通利性腺方 辨证: 性腺障碍。乳腺病,月经少,尿路结石,小便不利

柴胡45克、王不留行35克(包煎)、穿山甲7克(研粉)、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天花粉35克、当归20克、牡丹皮30克、川芎15克、桃仁20克、白芍30克、茯苓40克、泽泻20克、桂枝20克、漏芦20克、丝瓜络20克、甘草10克,成人两次分服(如买不到穿山甲可将王不留行加至50克)。

疑难重症的六经辨证细节例举
昨日,刊发的《感动人生:一位修行的乞者智慧绽放(值得中医人深思)》,堪称本微信号最引起读者争议的文章,喜欢这篇文章的人,是真心喜欢。读者LHL来信说:“这篇文文章,将改变我的一生,我决心放下一切不重要的事情,把我的中医人生过得精彩。”当然,也有对这篇文章不以为然的读者。

说实话,第一次偶尔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自己也并没有放在心上。我认为,似乎这更像是一位网友的“耍酷帖子”,直到多位值得我尊重的老师提起这篇帖子对他们的触动,我才真正细细读了这篇帖子,读后,心灵深处受到很大的震动。

我回想起本订阅号的创办历程中,我们为诸多“优秀志愿者”赠送出“价值2000元的经方医学课程”。其实,我们判断志愿者是否优秀,绝非他们做了多少捐赠等事宜,而是看他们自己向“专家志愿者”提了多少自己学习中的困惑问题;他们在学习经方过程中,是否每天都在努力、在进步,并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分享出来。
他们放下了自己的虚荣,他们就成为所有学员中收获最大的人。
我想起跟随京城著名经方家冯世纶教授学习的全国和国外数千学员中,有一位学员在第一次接触冯世纶教授的时候,就已经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但是他表示要重新当“小学生”,从零开始重新学习经方。
他就是冯学功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他自己返璞归真,重学伤寒的故事,感动了本订阅号的众多读者。
他学习伤寒论的帖子,成为最受欢迎的帖子(今天在第二则文章中,重新刊发一次)。
对于我刘观涛自己,对于本微信号的朋友们,那位乞者的话,振聋发聩:
若我放不下自己的虚荣,自己的面子,自己的虚假,纵然我有多么好的工作,多么高的待遇,多么令人羡慕的生活,我,依旧生活在虚荣当中,我依旧被我的虚假所操纵,我活着,还有什么真真的自由可言?

冯学功原创:疑难重症的六经辨证细节例举

冯学功,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神经内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各位专家、各位同道:
大家好!为了经方,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今天能有机会与大家交流,感到很荣幸。我在医院神经内科工作,接触各类疑难重症较多,今天就借助这类病例谈一下经方六经辨证的具体细节。
从一个中风病人的临床表现看六经传变
目前教科书一般将中风病分为八型论治,如果将中风病纳入六经体系中进行诊察,它的六经传变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下面通过一例中风患者的临床表现讨论一下:
患者马某,男,55岁。住院号:83009
初诊2009926日):主因意识不清、四肢瘫软1月余,频繁抽搐1周于昨日入院治疗。患者于2009821日午饭后休息时无明显诱因突发意识欠清晰,四肢无力,言语不能,急送至某三级医院,诊为脑梗死(双侧桥脑、中脑、丘脑、左侧小脑半球),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中枢性四肢瘫,予溶栓治疗后收入ICU,继以舒血宁、凯时改善循环及营养支持治疗。因继发肺部感染,予丁胺卡那联合舒普深抗感染。半个月后神志好转,病情稳定,转入神经内科病房继续治疗。1周前出现频发肢体抽搐,日10余次。考虑继发性癫痫,予丙戊酸钠、氯硝西泮止痉,效果欠佳。家属为求中西医结合治疗转入我院。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史。入我院后予以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继服入院前抗癫痫治疗药物(药物及剂量未变),中药静滴醒脑静注射液醒脑开窍。
刻诊:患者昏睡,肤白体胖,言语不能,四肢活动不利,保留胃管、尿管,鼻饲饮食,尿液清亮,大便偏溏,日1次。频发双上肢屈曲强直,痰量多,为黄白粘痰,不易咯出。舌暗淡、苔白厚腻,脉弦滑。
患者昏睡,肤白体胖,频发抽搐,痰多,大便偏溏,苔腻脉滑。从六经看,病属太阴。辨证为中风病恢复期,痰湿阻窍,治以化痰开窍熄风为法,以涤痰汤化裁内服,并停用醒脑净注射液。

处方:清半夏30克,陈皮15克,茯苓30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胆星6克,石菖蒲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天麻 15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颗粒剂,日1剂,冲服,2/日。3剂。

二诊2009929 ):经上述治疗后患者次日始即未再抽搐,第三天意识障碍较前变浅,由昏睡变为轻嗜睡,偶有单词应答,痰较前减少,不易咯出。查仍无言语,能按指令睁眼闭眼,配合部分查体,下午见左上肢上抬,时有咳嗽,白痰。双足凉感明显,舌暗淡、苔白厚腻,脉弦滑。
因足凉,考虑阳气不足,加入附子、黄芪鼓舞正气。
处方:清半夏30克,陈皮15克,茯苓30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胆星6克,石菖蒲10克,炙甘草6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天麻 15克,生黄芪30克,炮附子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3剂,颗粒。
三诊2009103日):患者轻度嗜睡,能按指令睁眼闭眼,无言语应答,偶有咳嗽,白痰。体温37.3度,出汗较多,原来大便通畅,现二日未大便,尿黄。舌质偏红,苔白腻,脉弦滑。
患者化痰饮治疗后,因加入温阳之品,大便干,病又转属阳明,此为正气来复之象,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此之谓也。病有化热迹象,予豁痰开窍通腑法。
处方:清半夏30克,陈皮15克,茯苓30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胆星6克,石菖蒲10克,甘草6克,天麻15克,全蒌45克,厚朴10克,大黄10克。3剂,颗粒剂,2/日。
四诊2009104日):患者于昨晚2155突发全身性抖动,偶有眨眼,持续约5分钟后缓解,随后体温渐升,半小时后升至39.2度,予安痛定注射液退热。4日上午又出现类似发作1次。发作时神志楚,能眨眼,发作后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变化。现患者睁眼,能按指令睁眼闭眼,无言语应答,表情淡漠,无肢体抽搐,偶有咳嗽,白痰。鼻饲饮食,大便已通,尿黄。舌略红,苔白腻,脉弦滑。

出现寒战发热,当属少阳,病证表现为半表半里,为正气进一步恢复之故。病有少阳之征,少阳明明同治,大柴胡汤加减治之。

处方:柴胡18克,黄芩12克,清半夏12克,白芍12克,枳实15克,大黄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 克,大枣5枚。2剂,水煎服。
五诊2009106日):患者未再发作抽搐,也未出现寒热,呼之能睁眼,无言语应答,偶有咳嗽,白痰。体温最高37.0度,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无抵抗,左上肢肌力3级,下肢肌力2级,右上下肢肌力0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活跃,双侧巴彬斯基氏征、查多克征阳性。舌红,苔白,脉弦。
予豁痰开窍通腑法治之。
处方:柴胡15克,黄芩10克,清半夏12克,党参10克,枳实15克,白芍10克,大黄10克,全瓜蒌3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浙贝10克,炙甘草6克。日1剂,颗粒剂,2/日。
注:因笔者出差,患者继服上方一个月,未再出现抽搐及寒热,偶有轻咳,神志清,但仍四肢瘫,病情稳定,住院治疗50天后回社区医院康复治疗。
按:患者入院之初,昏睡,肤白体胖,频发抽搐,痰多,大便偏溏。苔腻脉滑。从六经看,病属太阴。化痰饮治疗后,因加入温阳之品,大便干,病又转属阳明,此为正气来复之象,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此之谓也。后又二次出现寒战发热,当属少阳,病证表现为半表半里,为正气进一步恢复之故。患者临床表现初则在太阴,后又至阳明,出现太阴阳明并病,后又至少阳,出现少阳阳明并病。分别经过温化痰湿、清泻阳明、和解少阳等治疗,病情渐趋稳定。中风患者随正气强弱变化,六经传变各异,治疗随之有别,不可不察。当然《伤寒论》中无阳明传少阳的记述,患者出现的寒热发热,也可以视为瞑眩反应。但此患者按阳明少阳并病治疗,病情渐趋稳定好转却是事实。
在这里还想顺便谈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个患者发病后曾多次应用醒脑净注射液治疗,是不是对症是需要研究的。现在临床上一见到中风病意识不清,就用醒脑净,认为这个药可以开窍促醒,这个看法是不对的,因为这个药只能用于属实属热的。为什么同样的抗癫痫治疗在西医院未能控制的癫痫,来我处后原药不变,却能在较短时间内痫性抽搐得以控制,其原因除在辨证基础上加用中药外,与及时停止应用克伐阳气的醒脑净,纠正虚虚之戒,可能也有一定关系。目前在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奇怪现象,即大批不懂中医的西医人员在大量使用中成药。近年来,中成药尤其是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频发,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虽然其原因涉及多个环节,但个人认为不按辨证原则使用中成药,恐怕是造成中药不良反应屡发的重要成因。提高大家辨证应用中成药的意识,学习掌握中医基本的常识,是避免这一不合理现象的重要途径。
我的最爱——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1、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启示
丘脑痛属顽疾,患者经常有半侧肢体沉重不适感,临床治疗一般效果不好。下面这例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后却有一定的疗效。
王某,男,71岁。
初诊(2009113日):左半身沉重木胀感2年。2年前患脑梗塞,遗有左侧肢体沉重木胀感,多次应用中西医药物治疗,仅年来仅服中药汤剂既200余剂,效果甚微。现仍左侧肢体沉重木胀感,左侧肢体力弱,可勉强扶杖行走,有时感胸闷,心烦,无头痛头晕,纳可,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患者目前症状身重、胸闷、心烦,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有相吻合之处,试以此方治之观察。

处方:柴胡12克,桂枝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30克,大黄6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091112日):患者出于节约心理,2天服1剂药,自述服第1剂药后左侧肢体即有气血流通、温暖的感觉,这是以前没有过的。原有沉重、木胀感减轻了,肢体轻松了,原来是拄杖行走,现有时不需要了。不过近两日因阴雨,感左侧肢体不适又较明显,以前也有此现象,即左侧肢体不适每逢阴雨天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肢体不适与阴雨天相关,说明偏侧肢体营卫失和,有风湿乘虚入侵之象,上方加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水煎服,日1剂。
按:中风日久,已属后遗症期,长期应用药物治疗,仍左半身沉重麻木不适,能够坚持服中药200余剂治疗,也说明患者左半身不适显著,求治心切。一般中风后遗症治疗多用化痰祛瘀、益气通络之属,虽未见患者所服处方,猜想也不出此法。再用这类药物治疗,必然也无效。察患者目前半身沉重木胀感,胸闷心烦,这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伤寒论》107条载有“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一身尽重”的机理,是阳气郁滞,不能宣达于外所致。此患者虽仅半身沉重,但也与阳气郁滞相关,加之有胸满、心烦,故从方证对应而言,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还是合适的,治疗效果也说明了方证是相应的。由此可以看出,治疗中风诸症,不要局限于常规,要多从经典中寻找灵感。
2、偏瘫也可以这样治疗
中风偏瘫的治疗,或补气,或益肾,或平肝,佐以化痰祛瘀通络,似乎是目前治疗该病的常规。有无常规之外的其它疗法?请看下面这个病例:
曾某,女,55岁。
初诊2009129日):右侧肢体偏瘫2个月。2个月前患脑出血(左侧基底节区出血),经治疗遗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在他人搀扶下才能行走且不稳,右半身麻木胀痛,乏力,口吐清涎,晨起脸肿,纳可,眠可,小便可,大便干,21行。舌淡红苔白,脉弦。高血压病史数年,平素性情暴躁。
肢体麻胀,活动不利,性情急躁,从少阳郁热论治,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处方:柴胡12克,桂枝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大黄6克,石菖蒲10,炙甘草6,生姜3片,大枣5个, 5
二诊20091214日):药后半身麻木胀痛及乏力明显好转,活动能力增强,可独自行走约100米,大便通畅。舌脉同上。
上方基础上加希莶草30克以祛风通络,6剂。
三诊20091221日):右半身仍有麻胀,但自感右半身明显有劲了,已能独自上街。近日稍感冒,咳嗽,痰不易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上方加解表及通络之品,继服。
处方:柴胡12克,桂枝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半夏10克,茯苓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大黄6克,石菖蒲10,荆芥10克,防风10克,桔梗10克,威灵仙10克,希莶草30克,皂角刺15克,蜈蚣2条,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个, 5剂。
四诊20091228日):走路有劲且稳定性强了,能自行1公里,原生活不能自理,整天坐轮椅,现在能做简单家务了。现头晕,右侧肢体麻木,面部及双上肢轻度浮肿,感冒未愈,鼻流清涕,咳嗽,咯白痰,无恶寒发热。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在上方基础上再加白芷10克,辛夷10克,桔梗10克,前胡10克,羌活10克,汉防已10克,以解表利水,3剂。
按:中风偏瘫,右半身麻胀不适,一般多用化痰祛瘀、益气通络的药物治疗。《伤寒论》107条载有“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一身尽重,不可转侧”与偏瘫表现有相似之处,加之此患者性情急躁,面肿,从少阳枢机不利,阳气郁滞,不能宣达论治也是可行的,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反证了这种认识的合理性。
3、这个还真能治癫痫
癫痫属痼疾,目前西医治疗药物及方法较多,中医治疗机会较少。清代名医徐灵胎曾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癫痫有效,果真如此吗?请看这个病例:
董某,男,46岁。
初诊2009128日):发作性意识丧失伴抽搐30年,仅发作性意识丧失1年。既往因脑外伤致癫痫大发作30年,每次发作均意识丧失,抽搐,小便失禁,经服用丙戊本酸钠等治疗,现大发作已能控制。近1年来经常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每月34次发作,发时呆滞不动,意识丧失,约数秒至10余秒后意识恢复,但感大脑一片空白,有失忆的感觉,过段时间后才能恢复正常,无抽搐,无小便失禁。平素纳可,口苦,二便调,舌质淡红,苔厚腻,脉弦。
辨证为少阳郁热,痰浊内蕴,和解少阳,镇静安神为法,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之。
处方:柴胡12克,桂枝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大黄6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个, 7剂。
二诊20091224日):就诊后次日又发作意识丧失1次,症状同前,余无变化,苔黄厚腻,脉弦。上方加郁金10克,川芎10克,菖蒲10克,以化痰开窍, 7剂。
三诊20091230日):近10天失神发作仅1次,程度时间均轻,以至自己都没意识到,经在场的家人及朋友提醒才知有发作。以前发作后大脑感觉一片空白,此次发作后已无这种感觉,迅即恢复正常。口苦、舌苔黄厚腻均减,脉弦。
治疗效好,上方加磁石30克,以加强镇心安神之力,7剂。
四诊201017日):癫痫未发作,口略苦,舌苔白,根略腻,脉弦。
病情好转稳定,上方7剂。
按:《伤寒论》107条载有“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因为烦,惊,谵语,有精神方面的症状,故该方是治疗精神异常的常用方。用其治疗癫痫,徐灵胎在《伤寒类方》中就有“本方下肝胆之惊痰,治癫痫必效”的记载。本患者先有癫痫大发作,后又出现失神小发作,因呈发作性,加之口苦,苔黄厚腻,故以本方和解少阳,疏利气机,镇静安神,化痰开窍,因药证合拍,故效果良好。
4、顽固性失眠时的选择
严重失眠,从心火上炎、热扰心神治疗不效,改从少阳论治,抓住“胸满烦惊”这一特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刘某,女,41岁。
初诊2009113日):失眠1年。1年前始无诱因出现失眠,入睡困难,且多梦易醒,有时彻底难眠。需经常服用地西泮、艾司唑仑等药催眠,也仅能睡数小时。睡眠不好则头昏头晕,精力差,工作能力下降。病后曾多方治疗,效果欠佳。刻诊:失眠,已连续3天彻夜未眠,心烦意乱,头昏头晕,纳可,口中和,二便调。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
失眠心烦,甚至彻夜难眠,舌尖红明显,病属心火上炎,热扰心神,阴阳不交,治当以导赤散加减。加入半夏、夏枯草交通阴阳,肉桂引阳入阴,且与黄连相配,名为交泰丸,也起交能阴阳的作用。
处方:清半夏30克,夏枯草30克,生地15克,黄连6克,竹叶10克,茯苓30克,丹皮10克,肉桂3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09119日):上方连服6剂,寸效未显,症状同前,且又感头痛,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
清心泻火、交通阴阳不效,失眠严重,心烦不止,有时做恶梦,想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以治疗少阳有热致“胸满烦惊”,故试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之,并加治疗头痛之品。
处方:柴胡12克,桂枝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30克,生龙牡各30克,大黄6克,葛根30克,川芎10克,刺蒺藜10克,黄连6克,肉桂3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091117日):上方连服6剂,失眠明显改善,每晚可睡56小时,不易醒,梦也较少,头痛头昏明显减轻,心烦也减,入睡困难虽减但仍较明显,纳可,二便调。
和解少阳、清热安神有效,上方改清半夏为30克,以加强交通阴阳之力,继服,水煎服,日1剂。
按:这个患者失眠、心烦、舌尖红,从诊断上来说心经之火明显,用导赤散比较对症,但用之无效。《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条文中提出:“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讲的是伤寒误下,病入少阳,邪气弥漫,烦惊谵语的证治。此患者虽无胸满,但心烦明显,且有恶梦,此处恶梦也可以列为惊恐的范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是治疗神经精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方剂,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这个患者烦惊明显,用之故有效。
眼角奇痒何处觅良方
眼角奇痒,属感觉异常。半夏厚朴汤可以治疗咽部异感症,其它部位的感觉异常也可以应用吗?请看如下病例:
段某,女,65岁。
初诊20091112日):左眼角奇痒4年。4年前无诱因出现左眼角搔痒,主要为左眼内眦处搔痒难忍,需用手揉按才能获片刻缓解。眼睛无异常分泌物,无干涩及凉热感,病初曾有时流泪,后上症状缓解。发病来曾在当地医院多次诊治,外用眼药及中西医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因经常揉按眼角以致局部皮色变暗。平素手足易凉。刻诊:仍眼角痒,纳可,眠可,咽中略感不适,二便调。两眼眶略黑,左眼内眦无红肿,无胬肉,无异常分泌物,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眼角奇痒,属感觉异常,从眼睛局部看并无明显异常。传统眼科五轮八廓学说认为,眼内眦属心。《内经》载“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似乎应从心论治。但如何分辨阴阳寒热虚实,就目前症状一时难以着手辨治。想到《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可以治疗咽部异感症,推而广之,可试用治疗各种感觉异常。此外,痒、咽中不适也说明患者有表证存在,半夏厚朴汤可以发表邪,遂以该方加桔梗利咽治疗。
处方:清半夏12克,厚朴12克,茯苓30克,紫苏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3剂。
二诊20091116日):服上方1剂后眼部痒感即消失,第2日又感短时间眼痒,揉按后即消失,直至今日来诊,未再出现眼痒。仍有咽部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上方加僵蚕10克,蝉退10克以祛风化痰利咽。继服,水煎服,日1剂。
按:半夏厚朴汤是治疗梅核气的常用方。经方家黄煌教授提出:半夏厚朴汤可以治疗咽中异感症,也就是现代医学的咽神经官能症,但临床上决不能把眼光仅仅停留在咽喉上,因为这种自我感觉异常可以是多部位、多系统的,半夏厚朴汤可以取效。此次患者以眼部感觉异常来诊,处以半夏厚朴汤获奇效,说明该方可以治疗除咽部异感症外的其它感觉异常,并非虚言。这提示我们可以在忠于原方方证的基础上,合理拓展其适应症,扩大主治范围,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方的价值。
汗出湿衣整四载,收效还是靠经方
汗出4年,前医已将治疗汗证的药物开了个遍,用经方治疗有效吗?请看这个病例:
杨某,女,62岁。
初诊2010222日):多汗4年。4年前无诱因出现多汗,昼夜皆出,夜间为重,经常浸湿衣被。曾服中药汤剂(含黄芪、防风、炮附子等)治疗无效。平素双下肢畏风,有过敏性鼻炎病史,遇凉易喷嚏。有腰椎病史,因仰卧时腰痛明显,数年来只能侧卧睡眠。刻诊:多汗,皮肤有潮湿感,眠可,口中和,二便调,形体适中,面较白,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阳虚,营卫失和,卫表不固,以调和营卫,温阳固表为法,桂枝加附子汤治之。
处方:炮附子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龙牡各30g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6克。颗粒剂,4剂,水冲服,日1剂。
二诊2010225日):服上方第1剂后汗出似有减少,此后汗出同前,余证也无明显变化,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药后曾有汗出减少,药证合拍,加大温阳固表之力,击鼓再进。
处方:炮附子30克,桂枝10克,白芍30克,生龙牡各30克,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4剂,水煎,煮沸后再煎30分钟方可,日1剂。
三诊201031日):药后汗出明显减少,双下肢畏风亦减,原来不能仰卧睡眠,现竟能取仰卧位,腰部也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上方加山萸肉15克,加强补益收敛之力。继服7剂。

四诊2010311日):汗出显著减少,白天已不汗出,仅有夜间微汗,皮肤触及较干燥,下肢畏风亦差,但近日出现双下肢痠胀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考虑仰卧位睡眠后腰椎病变刺激致下肢不适,上方加菟丝子30克,以补肾壮骨。7剂,水煎服。
按:患者汗出4年,汗多可浸湿衣被,双下肢畏风。前医已用温阳固表收敛之剂(含附子6克),药似对证,竟无寸功。六经辨证,仍属营卫不和,卫阳不固之汗证,处以桂枝加附子汤。起初附子15克,汗出似有减少,加大附子至30克后,效果明显。前医无效的原因,除辨证准确性差外,也可能与附子量太小有关,此处体现出了温阳剂附子的量效关系。桂枝加附子汤原方证中有“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的描述,此患者服该方后,原有不能仰卧之疾竟也收效,说明方证描述真实可靠,先师仲景不欺我矣。
缠绵不愈偏头风,温经散寒建奇功
郭某,女,54岁,住院号:85366
初诊2010421日):发作性头痛7年,加重半年。患者7年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发作性头顶枕部疼痛,发病频率、持续时间不固定。病初自认为与饮酒有关,避免饮酒后仍时有间断发作,因疼痛尚能耐受,未系统诊治。近半年来头痛发作频率增加,疼痛程度加重,每日均有头痛发作,日发10余次,每次持续10余分钟,头痛时伴头晕,重则恶心,疼痛缓解后则感头昏。曾于当地医院查TCD提示“脑血管痉挛”。服中成药“全天麻胶囊、醒脑复神口服液”暂时收效,后又加重,中药汤剂治疗也无明显好转。昨日入我院检查治疗。辅助检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月经15岁初潮,行经期间腹痛,周期37天,经量正常,色暗多血块,38岁绝经。西医诊断为紧张性头痛。静滴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刻诊:头痛频发,全头疼痛以后头部为重,头昏沉,重压感明显,有紧箍感,右下肢麻木,手脚发凉,口中和,纳可,夜寐欠安,二便调。形体偏瘦。舌淡暗,边齿痕,苔薄,中裂纹,脉细涩。
中医辨证属血虚寒滞脉络,血脉不畅。温经散寒通络为法,当归四逆汤治之。
处方:桂枝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通草6克,细辛3克,川芎15克,吴茱萸10克,炙草6克,生姜10克,颗粒剂,日1剂。
二诊2010425日):头痛发作次数大减,每日发作12次,疼痛程度也减轻,仍感头昏沉,四逆略减,纳食可,二便调,夜寐欠安。
治疗有效,治疗不变,上方继服。
三诊2010428日)住院治疗10天,头痛基本缓解,仍有头昏感,纳可,睡眠好转,二便调。带上方出院。
按:《伤寒论》厥阴篇中载有“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该方是治疗血虚寒厥证的主方,此厥证的成因是血虚寒凝,血脉不畅。本患者慢性头痛,久治不愈,临床特点除头痛外,尚有四逆,口中和,绝经早,脉细涩的特点,提示存在血虚寒凝,脉络不畅的病机,处以温经养血散寒的当归四逆汤,方证对应,故获显效。
这里再向大家介绍一个治疗头痛的经验,是我在读研究生时的导师邵念方老师的经验。治疗头痛时先处以天麻、葛根(柴葛为好)、川芎、蔓荆子这四味药,可以都用30克。在这个基础上再合上辨证论治的处方,可以理解为这四味药是对病用药,实践证明可以提高疗效。用的多了,也就有了些自己的体会,如是肝热明显的,川芎可以减量至1015克,因为其性毕竟是温的,再加上白蒺藜1015克,以增强平肝止痛之力。
阳虚失眠,一个不该被遗忘的角落
失眠常从阴虚火盛论治,阳虚可以导致失眠吗?阳虚失眠如何治疗?请看如下病例:
田某,女,71岁。
初诊2010624日):失眠约40年,加重3年。患者年轻时即睡眠欠佳,经常失眠,病初未介意,也未积极治疗。近3年来失眠加重,入睡困难,每晚9时上床,至半夜甚至凌晨1时方能入睡,且睡眠时间短,易醒,需服安定才能睡34个小时。心烦,纳可,大便干,23日一行。小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弦。
失眠伴心烦,按既往经验,从少阳郁热论治。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12克,桂枝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清半夏12克,茯苓30克,大黄10克,生龙牡各30克,合欢皮3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颗粒剂,7剂。水冲服,日1剂。
二诊201071日):药后诸症无变化,仍失眠。舌淡红苔白,脉弦。
老年女性,失眠日久,试从肾阳不足,相火不能归位论治。
处方:潜阳封髓丹加减。炮附子10克,砂仁15克,龟板10克,黄柏10克,肉桂6克,生龙牡30克,茯苓30克,炙甘草6克。颗粒剂,7剂,水冲服,日1剂。
三诊201078日):失眠有好转,入睡较前容易,有时不需要安定也可以入睡,不易醒,舌淡红苔白,脉弦。
温阳治疗有效,击鼓再进。处方:71号方加肉桂至10克,磁石30克。颗粒剂,14剂。水冲服,日1剂。
四诊2010722日):失眠明显好转,已停服安定,10余分钟即可入睡,不易醒,每晚可睡5小时,原有便秘,现大便通畅,日1行。舌淡红苔白,脉弦。
处方:上方将炮附子增至15克,余药不变,继服14剂。水冲服,日1剂。
按:失眠一症,目前临床多从阴血不足,心神失养或火热内蕴,心神被扰辨证,从阳虚论治的比较少。临床仔细诊察,其实阳虚失眠并不少见,只是我们很容易将一些由阳虚不固,相火不能归位产生的假热误以为真热了,此病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潜阳丹为扶阳派鼻祖郑钦安独创,由砂仁、炮附子、龟板、甘草组成,封髓丹为《医宗金鉴》方,由黄柏、砂仁、甘草组成。郑氏在临床上治疗虚阳上浮之证时多将二方合用,疗效显著。后世医家常采用郑氏方法,云南吴佩衡称二者合方为“潜阳封髓丹”。在这张方子中,郑钦安认为龟板得水中之精华而生,此处用它并不是为了养阴,而是用其通阴助阳。砂仁一般认为主要是行气化浊和胃,但《本草经疏》认为其能纳气归肾,是治疗气不归元时的向导。
这个患者失眠数十年,开始从少阳郁热治疗无效,后考虑患者年事已高,且属久病,即便病初阴虚,这时也应该阴损及阳,久病及肾了。肾阳不足,失于固摄,相火不能归位,虚阳上浮,扰动心神,故失眠,导致失眠的根本原因是阳虚。舌象无丝毫热象表现,也提示了这一点。用潜阳封髓丹后虚火得以下降,相火得以归位,心神复宁,故睡眠好转。这个病例也说明,对阳虚失眠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这是一条提高失眠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就是一点点学用经方的体会,耽误大家时间了。谢谢大家!

临床辨证干货:100条脏腑辨证!

一·肾(包括肝肾比较)

1·凡肾液虚耗,肝风鸱张,身体麻木,内风暗袭,多有痱中之类。

2·大凡肝肾宜润宜凉,龙相宁则水源生矣。

3·凡精血久损理必质重,味厚,填纳空隙。

4·大凡内损精血形气,其胃旺纳食者,务在滋填。

5·凡男子下焦先亏,客馆办事,曲运神思,心阳久吸肾阴。

6·凡中年以后,男子下元先亏。

7·夫腑阳不通,肾气散漫,吸气不入,吸音如喘,此身动便喘,非外客之邪干肺。

8·夫肝主疏泄,肾主封固,肝宜凉,肾宜温,纳肾佐以通肝,温下仍佐肾阴,以制木火,足为复方。

9·凡肾宜温为养,肝宜凉乃平,温养神精必佐凉肝,水中有真阴内蓄,是为命根,盖肝胆相火内寄,性恶热燥,用七方中之复方。

10·盖老年坎阳日衰,坤土不运,浊阴下聚。

11·凡下虚者必上实,此非风火,由阴不配阳使然。

12·凡冬月大气藏伏,壮年自能聚精汇神,不加保养,春封地中阳升发生之气交,反为发病之动机矣。

二·胃(包括脾肝比较)

13·凡中风症,有肢体缓纵不收者,皆属阳明病,当用人参为首药,而附子,生芪炙草之类佐之,若短缩牵挛,则以逐邪为急。

14·凡补药皆性温,味皆甘,培生生初阳,是劳损主治法则,春病入秋不愈,仪从中治。

15·夫胃阳外应卫气,九窍不和,都属胃病。

16·大凡脾阳宜动则运,温补极是,而守中及腻滯皆非,其通腑阳间佐用之。

17·夫冲脉隶于阳明,胃阳伤极,中乏坐镇之真气,冲脉动则诸脉交动浊阴散漫上布,此卧著欲起矣。

18·凡血病五脏六腑皆有,是症当清阳明之络为要,至于病发,当治其因,又不必拘执其常也。

19·盖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仲景急下存阴,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

20·盖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

21·凡醒胃必先制肝,而治胃与脾迥别。

22·盖肝木肆横,胃土必伤,医治既澼,津血必枯

23·夫胃为阳明之土,非阴柔不肯协和,与脾土有别。

24·凡六腑以通为补,黄连味苦能降。

25·夫酒谷之湿,皆脾胃阳微不运,致湿邪凝聚,气壅成胀。

26·盖通阳则浊阴不聚,守补恐中焦易钝。

27·夫脏寒生满病,暖水脏之阳,培土生金是法

28·盖肝风木横,胃土必衰,阳明诸脉,不主束筋骨,流利关节也。

29·大凡受纳饮食,全在胃口,已经胃逆之病,加以嗔怒,其肝木之气贯膈犯胃,斯病加剧。

30·夫太阳司开,阳明司阖,浊阴弥漫,通腑即是通阳,仿仲景开太阳之法。

31·夫痞满属气,燥实在血

32·凡脾肾为柔脏,可受刚药,心肝为刚脏,可受柔药。

33·大凡药饵,先有中宫以布诸经,中焦为营气之本,营气失养,转旋自钝,然攻病必籍药性之偏,朝夕更改,岂是祛疾务尽之道。

34·盖肝木必侮胃土,胃阳虚,完谷而出。

35·凡治痰饮,须辨饮食,食少已极,仪治中宫之阳

36·凡身中脾阳宜动,动则运,肾阳宜藏,藏则固。

37·凡湿必伤太阴脾,热必伤阳明胃,不分经络乱治,乃不读书医工

38·大凡久损,必调脾肾为根本。

39·大凡风热淫于内,必以甘寒乃和,梨汁,蔗浆之属,盖胃阴制伏肝阳内风之动,正和《内经》“和阳益阴,肝胃忌刚”之旨。

三·肝(包括胆胃)

40·大凡春尽入夏,气机升泄,而阳气弛张极矣,阳既多动,阴乏内守之职司,络血由是外溢。

41·大凡左升属肝,右降属肺,由中焦胃土即困,致有升无降,壅阻交迫,何以着左卧眠,遏其升逆之威,且烦熏热灼,并无口渴饮水之状,病情全在血络,清热滋阴之治,力量不能入络。

42·夫惊则气逆,初病肝气上逆,久则诸气均逆,而三焦皆受,不特胃当其冲矣,。

43·盖厥阴风旋,阳冒神迷则为厥,阳明络空,四末不用,而为痿厥。

44·夫肝藏藏魂,因怒则诸阳皆动,所见病原,无非阳动变化内风而为厥,故凡厥证,多隶厥阴肝病。

45·凡肝风阳扰,胃络必虚,食进不甘,是中焦气馁。

46·凡冲气攻痛,从背而上者,系督脉主疾,治在少阴,从腹而上者,治在厥阴,系冲任主病,或填补阳明,此治病之宗旨也。

47·凡水虚失职治在胃,邪干窍闭治在胆,此乃定例。

49·大凡病来迅速莫如风火,郁怒由肝胆木火生风,以此而发痫厥,若仅谓痰火而用辛香燥剂,劫痰利气宣窍,厥阳不宁,病奚得减。

50·夫肝为藏魂,藏血之乡,热邪内灼,藏聚失司,非攻补可疗,议清解血中之结以祛热。

51·凡女人以肝为先天,肝阴不充,相火上燔莫制,嗽久痰带红丝,皆老怯势成,日见消灼。

52·盖肝脏多气多血,气盛则热,血不营养经脉,阳明日空,血海无贮,经来遂闭。

四·肺

53·凡肺病为手太阴经,逆传必及膻中,仍以手厥阴治。

54·凡咳血之脉,右坚者治在气分,系震动胃络所致,宜薄味调养胃阴,如扁豆,茯神,北沙参,苡仁等类;左坚者乃肝肾阴伤所知,宜地黄,阿胶,枸杞,五味等类;脉弦胁痛着,宜苏子,桃仁,降香,郁金等类,成盆盈碗者,葛可久花蕊石散,仲景大黄黄连汤。

55·凡寒凉止血理嗽,不但败胃妨食,决无一效。

56·凡治吐血之初,多投凉血降气,以冀其止,熟知阳愈渗泄,益增病剧屡矣。

57·凡上实者必下虚,薄味清肃上焦,正谓安下,令其藏纳也。

58·且喘咳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59·盖肺主气,为出气之脏,气出太过,但泄不收,则散越多喘,而喘症之属虚,故益肺气药皆甘,补土母以生子。

60·大凡出气不爽,而喘为肺病,客感居多,今动则阳化,由乎阴弱失纳,乃吸气之入而为喘,肾病何辞。

61·夫暑邪皆着气分,苟肺司清降,则其邪不攻自罢。

62·凡遇风冷,或曝烈日,或老碌形体,心事不宁,扰动络中宿饮,饮泛气逆,咳嗽,气塞喉底胸膈,不思食物,着枕呛吐稠痰,气降自愈,病名哮喘伏饮。

63·凡春夏之时,天地大气发泄,至秋冬方始收藏。

五·妇科

64·凡妇科书,首篇必论调经,即嫁必究孕育。

65·盖冲脉动,而诸脉皆动,任脉遂失担任之司,下元真气何以固纳。

66·夫下焦奇脉不流行,内踝重著,阳维受邪,久必化热灼血。

67·夫开泄则伤阳,辛热则伤阴,俱非新产郁冒之治道。

68·产后必虚,阴虚可知

69·凡产必下焦先损,必以形质血气之属莫以心热,再用寒凉,伐其生气。

70·盖产后下焦真阴先亏,攻瘀,清热,气味苦辛,是重虚其虚,药先入胃,既不中病,先戕胃口,攻令饮食废矣。

71·夫曰结曰聚,皆奇经中不可宣畅流通之义。

72·凡经漏胎走,下元真阴先亏,任脉阴海少液,督脉阳海气升,而谓阴虚生热矣。

六·诊治方法

73·大意下焦阴阳,宜潜宜固,中焦营卫,宜守宜行,用药大致如此。

74·思初病在气,久病必入血,以经脉主气,络脉主血也。

75·大凡络虚,通补较宜,凡病宜通,补而兼通,能入奇经。

76·凡伤寒必究六经,伏气须明三焦。

77·上燥治气,下燥治血,此乃定例

78·凡久恙必入络,络主血,药不宜刚,病属内伤,勿事腻补。

79·凡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

80·大凡邪中于经则为痹,邪中于络则为痿。

81·夫通则不痛,通字须究气血阴阳,便是看病要旨。

82·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瘀从便下。

83·大凡热气蒙蔽清窍,都令神昏。

84·大凡体质素虚,驱邪及半,必兼护养元气,仍佐清邪

85·凡病皆本乎阴阳,通表利小便,乃宣经气,,利腑气是阳病治法,暖水脏,温脾胃,补土以驱水,是阴病治法。

86·诊之大法,先明体质强弱,肌肤苍嫩,更询起居,致病因由。

87·凡寒凉清火解毒,必佐以活血舒畅,恐凝滞气血也。

88·凡体强质实者多火,以清凉之剂

89·大凡儿肌白嫩者多虚证,苍黑着多实火,虽为大概,亦属至要。

90·凡虫蚁皆攻,无血者走气,有血者走血,飞者升,地行者降

91·凡寒湿痹久则变热,六气客邪,悉从火化

92·凡久病病必在络,络定必成胀满

93·夫治病先分气血,久病频发之,恙必伤及络,络乃聚血之所,久病血必瘀闭,香燥破血,凝滞滋血,皆是病之禁忌也,切宜凛之

94·凡久病必入络脉,医但写药凑方,不明入络之理,药由咽入,过胃至肠而已。

95·凡阳主乎通,阴主乎摄。

96·凡久恙当问寝食,参视形色脉象

97凡痰饮都是浊阴所化,阳气不振,势必再炽

98·夫湿为阴晦,必伤阳气,吞酸形寒,乏阳运行。

99·夫湿邪无形质,攻滞乃有形治法,其不效宜矣

100·凡湿伤气,热亦伤气,邪入气分,未及血分,瘾疹瘙痒,其色乃白,气分郁闭之湿邪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例老慢支带来的反思
难病奇治 朱进忠(20)
柳少逸:小柴胡汤之少阳百病此为宗(下)《伤寒杂病论》中的柴胡剂类方应用(1)
精神分裂症
明体质,辨方证:口甜、口臭、口咸治验
黄煌经方 | 2022国际经方大会学习连载(九十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