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烦躁失眠皆因肝火旺一个中成药
userphoto

2022.05.22 内蒙古

关注

烦躁失眠皆因肝火旺,讲一个中成药,肝火一消,立刻睡好

中医老苗说我和大熊正在用免费直播的方式,带领中医爱好者系统学习中医。周二内容为中医基础入门,周三内容为五运六气。欢迎大家扫码关注“大熊敦敏”公众号,进入公益学习群。
失眠这件事儿,古往今来都不罕见。
古人也失眠?
当然,翻开古诗文就知道了。
比如唐代诗人张继就失眠了,要不怎么能写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样的千古绝唱呢。
 

还有南唐后主李煜,直接感叹道:“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再有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苏轼也失眠,他是这么写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到今天,失眠依然困扰着许多人。
这当中,有一部分原因是肝火旺,针对这种类型的失眠,今天再给大家说上一个中成药,清肝泻火,重镇安神,专治失眠。
它就是泻肝安神丸。

泻肝安神丸:珍珠母、龙骨、牡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龙胆草、黄芩、栀子、地黄、当归、麦冬、车前子、白蒺藜、茯苓、泽泻、甘草,直接买中成药即可。

肝火旺导致的失眠主要有两个特点:
第一,入睡困难,即便睡着了也总做梦。
第二,容易惊醒,通常在凌晨的一点到三点醒过来,然后就再难入睡。
如果失眠的同时又烦躁易怒、目赤口苦、不思饮食、小便黄赤、大便干结,那基本上可以判断是肝火旺。
搞清楚了这几点,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方子。
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

肝藏魂,肝火烧起来了,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好比魂的房子着火了,那它还能呆得住吗?

呆不住。
魂老想着往外跑,人的精神意识就不受控制,你想睡觉,可是偏偏睡不着。
又为什么容易惊醒呢?
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凌晨的一点到三点叫丑时,这段时间肝经气血最为活跃,再加上肝经本身就有火,火上加火,于是身体就被唤醒了。
龙胆草、黄芩、栀子,这三味都是苦寒之药。尤其是龙胆草,大苦大寒,肝胆经有火有热了,龙胆草是专药,再加上黄芩、栀子,清热泻火的作用就更猛了,三味药联手把肝经的火热快速清解掉。
那么,再深究一下,这个火是如何烧起来的?往往是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了。白蒺藜有疏肝理气的作用。
肝火还会灼伤肝阴。血属阴,肝血一虚,那魂就更藏不住了,就想往外走,四处溜达,表现出来就是爱做梦,一闭上眼睛就做梦,像电影一样,一幕接着一幕,风起云涌,更有甚者能连着做一宿,第二天起来感觉特别疲累,虽说是睡着了,但是却不解乏。
当归、酸枣仁,补肝血,养肝阴。
你看这个酸枣仁,酸枣仁最大的作用就是治疗失眠,尤其擅长治“虚烦不得眠”。为什么不得眠,因为肝血亏虚啊,所以烦躁、不安,进而难以入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越烦躁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烦躁。酸枣仁就管用。

远志、柏子仁,养心安神。
珍珠母、龙骨、牡蛎,重镇安神。
这两组药物主要是奔着心去的。
肝火往上烧,扰动了心神,心神不宁,人也会睡不着,也会失眠。
有朋友犯迷糊了,你说的这个魂啊、神啊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事儿解释起来也简单,大家只要记住了,肝藏魂,心藏神,魂住在肝里,神住在心里。随神往来者谓之魂。魂和神的关系,用一句话来形容,魂是神的小跟班。从这个角度来讲,小弟不老实,小弟闹腾得很,大哥是不是也跟着烦乱?
珍珠母、牡蛎生活在水里,是沉在水里的,龙骨拿在手里的时候也是沉甸甸的,说明这三味药质量都很重,就是要用这些质重的药物把烦躁不安的心神给镇住。既然是“镇”,一定是粗暴的,镇下来以后呢,再派几个“和颜悦色”的去安抚一下。如果说这三味药是唱红脸的,那远志、柏子仁就是唱白脸的。相对来讲比较温柔,叫养心安神。

茯苓、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肝火烧得太旺了,一个不小心,很可能就把心火给点燃了,茯苓、泽泻利水,把心火通过小便利出去。
麦冬清心热,还能养心阴,麦冬这味药非常的滋润,在这里可以防止心火灼伤心阴。
地黄补肾阴,肝肾同源嘛,肝血是从肾水生长过来的的,所以养肾也是养肝。
甘草调和诸药。
泻肝安神丸,从肝治到心,从心治到肾,见微知著,非常高明的一个思路。用于肝火亢盛、心神不宁导致的失眠、多梦。
这个药偏寒,脾胃虚弱、容易腹泻的人不宜服用。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肝气郁结的人最容易肝血虚,这样喝14天,一边通一边补!

肝气郁结的人最容易肝血虚,这样喝14天,一边通一边补! 湿上加湿的60天,脾胃最喜欢这「四宝」,祛湿化痰超强!

肝火旺的人通常有5个表现

中医如何看待肝火旺?

中医所说的“火”其实是指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肝火旺就是肝的阳气亢盛表现出来的热象,七情过度、肝郁化热以及肝阳化火都会导致体内热证出现。
肝火是肝阳的表现形式,肝火会导致身体上部分有热,也就是中医上的“肝火上炎”,会出现头晕、头痛、口干、舌燥、口苦以及失眠多梦等症状。肝开窍于目,当肝火旺盛时,眼睛也会出现一系列异常表现。如眼红、眼干、视物模糊等,女性以肝为先天,当肝火旺盛时,还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妇科疾病出现,包括月经量少、经期提前延后、经前失眠以及闭经等。
肝火旺分为虚实两种,实火一般是由于肝脏的疏泄功能受到破坏所致,患者一般会伴随着情绪上的异常表现,整个人变得非常暴躁易怒。中医认为,实火应该以疏泄、清肝火为主。
虚火则是阴虚火旺所致,肝虚多半和肾虚同时出现。因为肝肾同在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不足会导致肝肾阴虚,让肝脏内的一些火“不安分”起来,导致身体出现异常症状,如眼干、低烧、心烦以及盗汗等。治疗虚火不能单单以疏泄为主,在疏肝火的同时还要滋养肝肾之阴。当体内肝火旺盛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表现,失眠只是其中一个。
肝火旺盛,除了失眠外还有5个表现
·女性身上出现肝火旺盛时,很可能会出现经期异常的现象,常见的有经血量减少、经期延迟以及提前等。
·肝火具有上炎和上冲的特点,会引起头晕、口苦、口臭以及舌苔厚重等症出现,一些症状较为严重的还会因为肝火旺盛而出现晕厥、呕吐症状。
·当孕妇体内肝火旺盛时,会导致出现一系列的异常表现,包括挑食恶食、眩晕口苦以及呕吐苦水等。
·肝火旺盛的人会感觉自己的情绪有点不受控制,日常一些小事就会暴躁易怒,感觉跟个“火药桶”一般,一点就炸。
·肝
如果你身上有这些异常表现,多半是体内肝火过于旺盛了,要及时作出调整,推荐一个中成药对于肝火旺盛效果很好。
一个中成药,消除肝火,缓解失眠
针对肝火引起的失眠表现,可以用泻肝安神丸来进行调理,该药的组成包括珍珠母、龙骨、牡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龙胆草、黄芩、栀子、地黄、当归、麦冬、车前子、白蒺藜、茯苓、泽泻、甘草。
每味药在这方子里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来一一解释。
先来说说龙胆草、黄岑、栀子,这三个药都是针对“火”来的,具有很强的苦寒之性。龙胆草是其中之最,大苦大寒,再配合上其他两味药,下火的功效更好。
解决了肝内的火气后,我们还需要来找找源头,避免治标不治本。肝火旺盛一般是由于肝气郁结所致,白蒺可以“对付”这个情况,它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
热还会引起自汗症状出现,在自汗的同时多数还会伴随着口苦多眠表现。
如果你身上有这些异常表现,多半是体内肝火过于旺盛了,要及时作出调整,推荐一个中成药对于肝火旺盛效果很好。
一个中成药,消除肝火,缓解失眠
针对肝火引起的失眠表现,可以用泻肝安神丸来进行调理,该药的组成包括珍珠母、龙骨、牡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龙胆草、黄芩、栀子、地黄、当归、麦冬、车前子、白蒺藜、茯苓、泽泻、甘草。
每味药在这方子里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来一一解释。
先来说说龙胆草、黄岑、栀子,这三个药都是针对“火”来的,具有很强的苦寒之性。龙胆草是其中之最,大苦大寒,再配合上其他两味药,下火的功效更好。
解决了肝内的火气后,我们还需要来找找源头,避免治标不治本。肝火旺盛一般是由于肝气郁结所致,白蒺可以“对付”这个情况,它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
此外,肝火还会“烧”到肝阴,血属阴,当肝血亏虚时,魂也会因此而往外游走,这类人群会出现失眠多梦的表现,一入睡就跟放电影一般,一帧接着一帧的做梦,睡醒感觉跟没睡一样。
当归、酸枣仁可以有效补肝血、养肝阴,酸枣仁最大的作用就是治疗失眠,尤其是肝血亏虚的失眠症状。
远志、柏子仁和珍珠母、龙骨、牡蛎这两组药都是奔着养心去的,前者作用于养心安神,后者为重镇安神。为什么肝火旺会跟心扯上关系?这是因为肝内的魂和心内的神神交已久,换句话说心是魂的“老大”,当魂出现异常时,神也难免会受到波及,所以在清肝火的同时还需要安神。
珍珠母、牡蛎、龙骨这三味药的质量都很重,可以将体内烦躁不安的心神镇压住。相对来说,这几味药比较“粗暴”,所以在使用时需要加上一些温和的药物来中和药效。远志、柏子仁就比较温和。
再来说说茯苓、泽泻、车前子,这些药物可以清热利湿,当体内肝火过于旺盛时很可能会波及到心,导致心火旺盛。这几味药利水,可以将心火以小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麦冬是一味很滋润的药物,在养心阴的同时还可以预防心火灼伤心阴。
地黄补肾阴,我们都知道肝肾同源,肝血是从肾水那边生长过来的,在补肾阴的同时也是在补肝。
甘草在药方中属于“中间人”,它可以调和诸药。需要注意的是,泻肝安神丸是个偏寒性的药物,本身脾胃虚弱、经常腹泻的人群不建议服用,在用药之前要由专业的医生指导。肝火旺盛会让身体出现一系列的异常表现,让整个人的身体和心理都受到较大影响,一旦发现要及时进行调理。

肝火头痛

“肝体阴而用阳”,肝体不足,肝用有余,风阳循经上扰清空,故头胀痛而眩;“气有余便是火”,肝气久郁化火,火性上炎,造成头部阴阳气血逆乱,则发生头痛筋掣,烦躁易怒。实际上,肝阳上亢和肝火上炎,临床上只是轻重的差别,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论治方药可以相通,故一并讨论之。
  辨治方药 
  临床表现:头痛而眩,或掣痛欲裂,以两侧或一侧为主,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或干渴,血压往往偏高,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息风潜阳。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基本方药:柴胡、黄芩、栀子、龙胆草、天麻各10克,泽泻、钩藤、夏枯草各15克,生地、紫贝齿18克(打碎,先煎)。
  方解:方中柴胡、黄芩、龙胆草、栀子、夏枯草清肝泻火为主,辅以天麻、钩藤,息风定眩止头痛,生地、泽泻滋阴利水,紫贝齿潜阳息风。
  临床加减:头痛剧烈者,选加川芎、白僵蚕、苦丁茶、羌活、全蝎1~3味;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草决明;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珍珠母;嗳气、呃逆,甚或呕逆者,加代赭石、青皮;目赤胀痛明显者,加菊花、青葙子。
  验案举隅
  秦某,女,49岁,2012年9月25日诊。
  患者主诉头痛、头晕反复发作2年,加重半月。
  患者曾头痛2年之久,时轻时重,一般以两侧太阳穴胀痛为主,并有烦躁易怒,月经紊乱,血压偏高等症。刻诊:头两侧胀痛难受,剧时有胀痛欲裂、晕眩欲倒的感觉,伴有面红目赤,阵热汗出,烦躁不安,眠少多梦,口苦便干,舌红少津,苔黄而干,脉弦数;查血压:162/98㎜Hg。
  辨证:肝火内盛,风阳上扰。
  治法:清肝泻火,潜阳息风。
  方药:柴胡、龙胆草、天麻、当归、川芎各10克,生栀子、黄芩、茯神、钩藤、青葙子、淫羊藿各15克,生地、夏枯草、酸枣仁各24克,紫贝齿、珍珠母各30克(均打碎,先煎);7剂,水煎日服1剂,分3次饭后1小时服。
  服完7剂后,头胀痛消失,诸症均显著改善。续与原方稍事加减,再调治2周后,诸症痊愈,血压:140/86mmHg(未服用西药降压药)。

  按:本例头痛患者辨证显属肝火头痛。故以治疗肝火头痛的基本方加减治疗。因头两侧胀痛剧烈,且目赤头晕,血压较高,故加川芎、当归,以增活血祛风止痛之效,加青葙子以增清利头目降血压之功;因肝火太旺,阴虚已显,故方中加重了栀子、夏枯草、生地的用量;患者失眠多梦,加酸枣仁、珍珠母、茯神,以安神宁心;患者正值更年期,并有明显的更年期症状,故在大队清热滋阴的方药中,加入适量的淫羊藿、当归,可以起到平衡阴阳,调节内分泌及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泻青丸:肝火,肝火郁结。症见不能安卧,烦躁易怒
泻青丸(钱乙)   肝火
   (《小儿药垃直诀》)
 【歌诀】
      泻青丸用龙胆栀  下行泻火大黄资
      羌防升上芎归润  火郁肝经用此宜
  【组成】龙胆草 山栀 大黄 羌活 防风当归川芎各等分
  【用法】为末,和蜜为丸,每服三钱(9g),小儿酌减,竹叶煎汤同砂糖化下;或水煎服。
  【功用】清肝泻火。
  【主治】肝火郁结。症见不能安卧,烦躁易怒,目赤肿痛,尿赤便秘,脉洪实;及小儿急惊,热盛抽搐。

  【方析】肝火郁结为本方主证。方用龙胆草泻肝胆实火为君。大黄泻热通便,栀子清三焦利小便,助君药引热从二便而出为臣。川芎活血散风,当归养血柔肝,共为佐药。蜂蜜、砂糖调和诸药为使。

肝经实火的辨证论治
二、肝经实火 包括高血压病、更年期症候群、上消化道出血鼻衄等具有下述症候者。 主证: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急躁易怒,面红目赤,胁肋灼痛,甚则可吐血衄血。可兼见尿黄赤,口苦便干。苔黄,脉弦数。
病机:肝火上攻于头,故头痛眩晕,面红目赤。肝胆经脉绕耳,肝火循经上雍于耳,故耳鸣耳聋,其特点为突然发作,鸣声如潮。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化火,扰及两胁则胁肋灼痛;肝火上炎灼伤上焦络脉,可骤然吐血衄血。苔黄、脉数,为肝火旺盛之征。

治法:清肝泻火。
药物:

1.清肝药(适应于肝火轻者),肝火上升于头可用桑叶、菊花;上升于目可用草决明、青葙子、菊花、夏枯草等。
2.泻肝火药(适用于肝火重者),可用黄芩、枝子、龙胆草等。

3.随症加药:吐血衄血白茅根丹皮藕节头痛头晕加生牡蛎、生石决明地龙桑寄生杜仲牛膝等。
方例:一般用《医宗金鉴》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枝子、柴胡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甘草)加减。

泻 青 丸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 凉肝丸(《世医得效方》卷11、泻肝丸(《普济方》卷362)。 [组成] 当归去芦头,切,焙,秤 龙脑焙,秤 川芎 山栀子仁 川大黄湿纸裹煨羌活 防风去芦头,切,焙,秤 各等分。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半丸至一丸,煎竹叶汤同砂糖温水送下。 [功用] 清肝泻火。 [主治] 肝经郁火证。目赤肿痛,烦躁易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以及小儿急惊,热盛抽搐等。 [病机分析] 本方证乃肝经郁火所致。肝开窍于目,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火热内郁,扰乱心神,则见烦躁易怒,不能安卧;火郁于肝,热结津伤,故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肝主筋,肝经郁火,经脉拘急,故见小儿急惊及抽搐。脉洪实亦为火热内盛之象。 [配伍意义] 本方证乃肝经郁火所致,故治当清肝泻火。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归经于肝,直泻肝火,用为君药。大黄、栀子助龙胆草泻肝胆实火,导热下行,从二便分消,用为臣药。肝火郁结,木失条达,羌活、防风取其辛散,符合《素问.脏气法时论》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意,且羌、防能祛风邪,散肝火,能畅遂肝木条达上升之性,乃“火郁发之”之意;竹叶清热除烦,引热从小便而出,当归、川芎养肝血以防火 热伤及肝血,使泻肝而不致伤肝,俱为佐药。蜂蜜、砂糖调和诸药,同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肝泻火,养肝散郁之效。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以清泻肝火为主,辅以升散之品,以散郁火,清中有疏,寓升于降,泻火而不凉遏,升散而不助火,更佐以养血之品,可使泻肝不伤肝,相辅相成,故为泻肝之良方。 [类方比较] 本方与龙胆泻肝汤均有清肝泻火之力,主治肝经实火之证。但龙胆泻肝汤泻火之力较强,而且能清热利湿,用于治疗肝经实火上炎或肝胆湿热下注,为苦寒直折之方;泻清丸泻火之力较弱,但兼能疏散肝经郁火,用于治疗肝经郁火,为火郁发越之剂。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乃清肝泻火之剂,主治肝经郁火证。以目赤肿痛,烦躁易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为证治要点。 2.本方现代常用治全眼球炎、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头痛、带状疱疹、失眠、儿童高热惊厥等辨证属于肝经郁火证者。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者,不宜使用本方。 [源流发展] 本方为钱乙所制,载于《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原治小儿惊风,“肝热搐搦,脉洪实。”后世医家不断扩大本方的应用范围,例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3用于中风自汗,昏冒发热,不恶寒,不能安卧,此是风热烦躁。《张氏医通》卷工4 用于肝经实热,大便不通,肠风便血,'阴汗臊臭。《医方集解;泻火之剂》则以之治疗肝火郁热,不能安卧,多惊多怒,筋痿不起,目赤肿痛。现代一般多宗《医方集解》之说,以本方主治肝经郁火证。 . 以钱氏泻青丸化裁而成的方剂,主要有以下4首:其一, 《明医指掌》卷10同名方,即本方加生地、琥珀、天竺黄而成,兼可凉血化痰镇惊,治疗肝热惊风,目窜或暴赤,抽搐。其二,《丹台玉案》卷3同名方,即本方加柴胡、白芍,兼可疏肝柔肝,治疗肝经发热。其三,《症因脉治》卷11泻青汤,即本方去大黄、竹叶,加黄芩,改丸为汤,有清肝胆风热之效,治疗肝火头痛,恼怒即发,痛引胁下。其四,《片玉痘疹》卷 3泻青散,即本方去大黄、竹叶,加滑石、甘草、灯心,改丸为煮散,治疗痘疮心肝两经之火甚,服辰砂导赤散后惊不退者。 [疑难阐释] 关于本方中龙脑为何物?一说为龙胆草,一说为冰片。考宋以后方书所载泻青丸,均用龙胆草,惟用澄之本作龙脑,但从龙脑下有一“焙”字分析,龙胆草为草本植物药,可以焙用;而龙脑为冰片之异名,乃樟树之脂加工而成,人药可研而不可焙。又如《小儿药证直诀笺正》曰:“此方本是仲阳自制,而诸书引用极多,龙脑皆作龙胆草。惟周刻此本独作龙脑。按龙胆大寒.…..清肝之力,胜于龙脑,药虽异而理可通,但此是树脂熬炼而成,已是精华,气味皆厚,与其他草木之质不同,故人药分两,无不轻用,即仲阳此书诸方,凡用龙脑,比较他药,不过十分之一,独此方与诸药等分。”可见,龙脑的“脑”字乃为“胆”字传抄之讹。用本方者,当以龙胆草为宜。 [方论选录] 1.吴昆:“中风发热,不能安卧者,此方主之。肝主风,少阳胆则其府也。少阳之经行乎两胁,风热相干,故不能安卧。此方名曰泻青,泻肝胆也。龙胆草味苦而厚,故 入厥阴而泻肝;少阳火实者,头角必痛,故佐以川芎;少阳火郁者,必生烦躁,故佐以栀子;肝者将军之官,风淫火炽,势不容易以治,故又夺以大黄。用当归者,培养乎血,而不使其为风热所燥也。复用乎羌活、防风者,二物皆升散之品,此火郁发之、木郁达之之意。乃上下分消其风热,皆所以泻之也。”(《医方考》卷1) 2.汪昂:“此足厥阴、少阳药也。肝者将军之官,风淫火炽,不易平也。龙胆、大黄,苦寒味厚,沉阴下行,直人厥阴而散泻之,所以抑其怒而折之使下也。羌活气雄,防风善散,故能搜肝风而散肝火,所以从其性而升之于上也。少阳火郁多烦躁,栀子能散三焦郁火,而使邪热从小便下行。少阳火实多头痛目赤,川芎能上行头目而逐风邪。且川芎、当归乃血分之药,能养肝血而润肝燥,又皆血中气药,辛能散而温能和,兼以培之也。一泻、一散、一补,同为平肝之剂,故曰泻青。惟肝常有余,散之即所以补之,以木喜条达故也。”(《医方集解.泻火之剂》) 3.吴谦,等:“龙胆草直人肝经,以泻其火,佐栀子、大黄,使其所泻之火,从大小便而出,是治火之标也。肝主风,风能生火,治肝不治风,非其治也,故用羌活、防风散肝之风,即所以散肝之火,是治火之本也。肝之情欲散,故用川芎之辛以散之;肝之质喜滋,故用当归之濡以润之,是于泻肝之中,寓有养肝之意。泻肝者,泻肝之病也;养肝者,悦肝之神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4) [评议] 泻青丸为清肝泻火之剂,集清、泻、散、补于一方。吴昆认为本方主治 “中风发热,不能安卧”,泻青者,泻肝胆也,分析方中诸药,实为上下分消其风热。汪昂阐明方中龙胆、大黄沉阴下行,人厥阴而散泻肝胆,使邪热从小便下行;羌、防搜肝风散肝火,从其性而升于上;方中除川芎、当归养肝血、润肝燥为补外,另从肝的生理特点出发,阐明“散之即所以补之”的道理是“木喜条达”。吴谦认为龙胆、栀子、大黄泻火,使火热从二便而解,是治火之标,羌、防散肝之火,是治火之本,因为“治肝不治风,其非治也”,并认为本方的特点是“泻肝之中,寓有养肝之意。泻肝者,泻肝之病也;养肝者,悦肝之神也”,所论十分精辟。 [验案举例.] 1.惊风 《续名医类案》卷29:罗田令治朱女,未周岁,病惊风。万(指万蜜斋) 用泻青丸,服之而搐转甚,盖喉间有痰,药末颇粗,为顽痰裹住,粘滞不行之故。乃煎作汤,用薄棉纸滤去滓,一服而愈。 按语:肝经热甚,发为惊风,投泻青丸,理当奏效,然“服之而搐转甚”。罗氏认为系剂型不当所致,乃改为煎剂,一服而愈。说明临症用方,不仅要审证准确,而且要灵活运用方剂的剂型。 . 2,发热 《续名医类案》卷29:万密斋治黄学仪子,病热不退,其父治之已八日不效。全叩之,曰:日夜发热,小便赤,大便难;再叩药,曰:先与胃苓丸,今与镇惊丸。全曰:,不效宜矣。其父曰:汝能已此病乎?全对曰:此名风热,乃肝病,宜用泻青丸,热即退矣。黄氏相招,:即令全往如法治之,五日而愈。 按语:本案发热既属肝经风热,用胃苓丸、镇惊丸,药证不合,自当无效。泻青丸清疏肝经风热,故能治之而愈。 3.巅顶痛 《浙江中医杂志》(1983,6:274):某女,36岁。痛从头发,沿眉中上巅,痛剧则欲呕,已10余年。平日抑郁寡欢,大便常干结,口苦,耳鸣耳聋。据述因 大怒而得,后遇情志刺激则举发。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紧。证属肝火上炎,巅顶受灼。治宜清肝泻火为主。方用龙胆草、制大黄、柴胡、当归、川芎、防风、羌活、石菖蒲各6g,栀子、牛膝各9g,磁石15g,木通5g。5剂后痼疾若失,原方参人养血柔肝之品,以善其后。 按语:古人谓高巅之上,惟风可到,肝火挟风上煽,亦可导致此患,以疼痛呈阵发性加剧,并有耳聋、口苦、便结、舌红、脉弦等症为辨,方以泻青丸直泻肝火,加牛膝、木通导火下行,柴胡疏畅气机,菖蒲、磁石交通心肾。 4.不寐 《浙江中医杂志》(1983;6:275):某女,23岁。不寐已5月,入夜心烦躁扰,精神亢奋,寐则多梦,尽是恼怒之事,白昼头胀目赤,大便3—5日1行,禀性急躁易怒,不能自制。迭服中西安神之药不效。舌质红,边有唾液泡沫,脉关上滑大。证属肝火扰动,魂失所归。治宜清肝泻火,安神定志。方用龙胆草、制大黄、川芎、防风、羌活、木通各6g,炒栀子、当归、杞子、钩藤(后人)各9g,地骨皮12g,珍珠母15g。3剂后夜已人寐,唯多梦易惊,前方增养血柔肝之品,调治而愈。 按语:本例不寐因肝火扰动,神不得安,魂不得归而致。故方用泻青丸清肝泻火,加木通导火从小便而出,珍珠母、钩藤安神定志,杞子养血柔肝,地骨皮清金制木。药证合拍,效如桴鼓。 5.带状疱疹 《新中医》(1995,6:49):某男,50岁。患者10天前因旅途劳累,出汗受风后感右侧胸胁肌肤针刺样疼痛,继之发红色丘疹,丘疹外围很快发展成黄豆大小水疱。经外科诊断为带状疱疹,住院治疗,经肌注聚肌胞、维生素岛z针,口服病毒灵,维生素B1和维生素C片等药无效。后邀中医会诊,诊见:右胸胁皮肤有17cm×9cm黄豆般大小水疱群,疱疹基底呈红色,排列成带束状,疼痛如针刺,时有呻吟,伴夜卧不安,口干不欲饮,小便黄,舌苔黄腻,脉滑数。证属肝经湿热,浸淫肌肤,外感风毒之邪,内外合邪,损伤营血。治宜清泻肝胆湿热,泻火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方用泻青丸加味:当归、川芎、羌活、防风各9g,龙胆草、山栀子、重楼各15g,土茯苓 30g,大黄、甘草各6g。并忌食辛辣、.鱼腥之物,服药3剂后疹见结痂,但仍感疼痛,再用原方又进8剂,诸恙悉除。 按语:此证系心肝火盛,湿热内蕴,外感风毒之邪,内外合邪,浸淫肌肤,损伤营血所致。方用龙胆草、土茯苓清利湿热,羌活、防风疏风散邪,栀子、大黄、重楼、甘草清热泻火解毒,当归、川芎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切中病机。 [临床报道] 小儿发热 以本方加减:羌活、川芎、防风各3--6g,大黄4—6g,栀子10—12g,胆草lOg。若扁桃体肿大,加蚤休或青黛。水煎,凉服,每2小时服1次,大便通,日 2-3次后即可停服。治疗/]UL发热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17岁(1例);病程最短半天,最长7天。结果:62例中,1天半以内退热者占 73.1%[1I。 [附方] 当归龙荟丸(原名龙脑丸,《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4) 当归 龙胆草 大栀子 黄连 黄柏 黄芩各一两(各30g) 芦荟 青黛 大黄各半两(各15g) 木香一分(4.5g) 麝香半钱(1.5g)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小儿如麻子大。生姜汤下,每服二十九。功用:清泻肝胆实火。主治:肝胆实火证。头晕目眩,神志不宁,谵 语发狂,或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本方为肝胆实火证而设。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专泻肝胆实火。栀子泻三焦而导热从小便而解,大黄、芦荟通腑泻热,引热从大便而出,助龙胆草揭肝之力,使邪有出路。黄芩、黄连、黄柏、青黛泻火解毒。更用木香行气散结,麝香开窍醒神。当归养血补肝,以防诸苦寒性燥之药损伤阴血:诸药合用,共清肝胆之实火。 本方首见于《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4(千顷堂本),名龙脑丸,此书四库全书本作“当归龙胆丸”。《丹溪心法》卷4始名当归龙荟丸,遂成通行方名。 泻青丸、当归龙荟丸同为泻肝胆实火之剂,其不同点在于:泻青丸泻肝火,兼能疏散肝胆郁火,宜于肝火内郁证;当归龙荟丸的组成为大苦大寒之药为主,着重于泻实火,使之从二便分消,乃攻滞降泻之剂,用于治疗肝经实火证,若非实火上盛之证,不可孟浪用之。 左 金 丸 (《丹溪心法》卷1) [异名] 回令丸(《丹溪心法》卷1)、萸连丸(《医学入门》卷7)、茱连丸(《医方集解.泻火之剂》)、佐金丸(《张氏医通》卷16)、二味左金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组成] 黄连六两(180g) 吴茱萸一两(30g) [用法] 上药为末。水丸或蒸饼为丸,白汤下五十丸(6g)。 [功用] 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症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分析]'本方证是由于肝气郁于本经,郁而化火,肝火犯胃而成。厥阴经气不畅,则见胁肋疼痛;肝火犯胃而胃失和降,故嘈杂吞酸,甚则上逆而见呕吐;肝火循经上炎,故见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肝经郁火之象。关于本方证的病机和症状特点,汪昂在《医方集解》中精辟地概括为“肝火燥盛,左胁作痛,吞酸吐酸”,此即本方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 [配伍意义] 本方为肝经火旺,横逆犯胃而设,故其治法为清肝泻火,降逆止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凡与“火”、“热”有关的上冲呕吐酸水等,泻火降逆是必用之法。方中重用黄连,因其味苦性寒,一者清泻心火以泻肝火,所谓“实则泻其子”,肝火得清,自不横逆犯胃;二者清胃火,胃火降则其气自降,标本兼顾,一举两得,对肝火犯胃之呕吐吞酸尤为适宜,故用之为君。纯用苦寒又恐郁结不开,故又少佐辛热疏利之吴茱萸,取其下气之用,可助黄连和胃降逆;其性辛热,开郁力强,反佐于大剂寒凉药中,非但不会助热,且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又能制黄连之苦寒,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合而成方,共成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之功。 本方的配伍特点为辛开苦降,寒热并投,泻火而不凉遏,温通而不助热,即所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泻 青 丸
《方剂学》学习笔记102
龙胆泻肝汤的方义分析!
清肝火第一猛药!大苦大寒,却屡建奇功(文老师讲中药 40)
泻青丸
龙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