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的养生之道
userphoto

2022.06.05 内蒙古

关注

大道至简 因天之序——兼谈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的养生之道

人的身体健康与否,是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追求“健康生活”、“健康人生”业已成为人们向往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怎样养生?养生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养生的要则又是什么?回答这些问题,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天人合一”养生的指导思想

天人合一理论认为:天(宇宙自然)与人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相应相合的统一整体。天是一个超巨系统,人是一个子巨系统;人具有天的全部信息,天的全部信息也可在人身上体现出来。
1、天人皆物,遵循阴阳。天是自然之天,人是自然之人,天和人都是物,都在运动。《易传》提出了“盈天地之间唯万物”的命题,认为八卦是表征构成世界万物的八种基本物质: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八卦除直接构成万物外,还构成了五行。如:乾兑为金、震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坤艮为土,而五行又构成万物。《易传·说卦传》又认为人身也是由八卦构成的:“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在中医中八卦又与人的五脏六腑相对应,“乾为大肠、坤为脾、震为胆、巽为肝、坎为肾、离为心、艮为胃、兑为肺”。而《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干脆把自然界与人进行类比,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肌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也。”此以比类取象的方法,将人体与自然界进行广泛地联系,借以说明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借以揭示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变化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人体对这些影响也必然相应地反映出各种不同的生理、病理变化。这就决定了天人关系必然要和谐统一,也就可以在把握天人相应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天和人都是物,形态相殊,本质则一,因为都在进行阴阳交变,都在遵循阴阳之道。《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由此可见阴阳的重要和分量。
2、人效法天,顺应自然。这里的“天”包括“地”,即“天地”。古代科学未发达,有些人认为“天”是“神”,但也有些人认为“天”是指自然界,这和我们今天的观点是一致的。《易经》中常以“天”代表天地,即代表整个自然界。地与天相对而言,是指人类和一切生命存于其上的大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养息的家园。万物的生命来源于天,生成于地;《易传·说卦传》中说:“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但这个“父、母”不是家庭中有血缘关系的父母,而是讲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易经》用乾、坤代表天和地即自然界,“天”是“万物资始”,万物的生命是由天开始而来的,天就是生命之源。地是“万物资生”,万物的生命是由地面生成的。“地厚”能“载物”,离开了大地,生命也就完了。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分子,三才之一,与天即自然界的关系自然非比寻常。《易传·系辞》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天道”、“人道” 、“地道”是从《易经》的卦象卦位而言的。天道是阴与阳、地道是柔与刚、人道是仁与义。三者各有其道,但又互相对应,互相联系。《周易》有六十四个卦,每卦由六爻组成,每两爻为一才,上两爻为天道之才,中两爻为人道之才,下两爻为地道之才。三才分别代表天、人、地。这分明是讲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根源,而且是人的性命意义和价值根源。古人对“天文”、“地理”和“人文”进行了仔细地考察,并从生命活动中体会到人与天地即自然生命的关系,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应和其它“万物”一样,一定会受到天地的影响。但人毕竟不同于其它万物,人不仅有特殊地位,而且有特殊作用。最大的“特殊”是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人类对天地有着主观的观察,主观的感受,主观地配合天地的“生生”之道、之理去生活,去奋斗,去创造,去发展。《易经》传文所说,天有四德.即乾卦卦辞的“元、亨、利、贞”,又称为仁、礼、义、正四德,这就变成人的德性了。这里的“仁”就是儒家所说的“仁”,“仁”即是爱,是一种道德情感。人有厚德去爱物,当然就会去爱天爱地,配合天地的变化去安排自身的一切活动,这就隐含着天人合一的道理。
《易传·文言》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圣人,德行要与天地相合,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光明要与日月同辉;作息要与四季一样有序;奖励要与鬼神所降吉凶相当。他的作为先于天时而不违天时,后于天时而又能奉顺天时。因而,天尚且不背弃他,更何况是人和鬼神呢?这段话充分表明,人顺应天,求得天人合一,人就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达到国泰民安。
 3、天人和谐、以明人事。《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这里就把人天关系的调谐与否的利害结果阐述得生动而形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就是“时变”,这种时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活动。因此,人要“观天文”以“察时变”,使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时变”相适应,相谐调。只有在人与自然相适应,相谐调的情况下,才能创造出人类文明。《易经》讲天、地、人,其最高境界是要求人们达到“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宇宙自然界的生生之德完全合一的存在状态。实现了“天人合一”境界,对自然界的万物自然充满爱,因为人与万物是息息相关的。人的德性就是以完成万物生长为其目的。我们既要应顺自然,去安排我们的生活、生产,去保护我们的身体,以明人事,又要去改造自然,造成一个“生态平衡”的环境,使之更能适应我们的“人道”, 达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目标。
二、因天之序养生的要义要则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圣经,它说的是医道,主张人要顺应自然规律,依自然之道修养生机,治身体于未病。所以,人要顺应气候的变化,做这个季节该做的养生保健,才能健康。如果不注意平时的养生,到时候就会发病,而这些病不是当时发生的,而是以前积攒的。中医讲究的是自己的病自己负责,身体的好坏与你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关。《黄帝内经》注重四季养生,主张“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强调做人、做事都要顺其自然,守时、守位,并且始终要保持这种情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凡事要顺其自然。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要想真正做到就很难了。顺其自然也叫“因天之序”。天的顺序就是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从冬再到春,周而复始。这个顺序是永远不会变的。“春”的原意是指万物随阳气的生发而蠢蠢欲动;“夏”是“广大”或“宽假”之意,指不要约束万物而要使它们尽量地生长;“秋”是“成就”的意思,指成就万物,使万物结果、结籽;“冬”是“终了”、“万物闭藏”之意。中医医理讲“因天之序”,就是要因循身体这个“天”本身运动顺序,就是东南西北,就是春夏秋冬,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要生病;顺应了这个顺序,就能健康长寿。现在我们很多人之所以身体不健康,就是因为不顺其自然。
现代人的所有问题,其实都出自与自然相背的态度。举个很浅显的例子,一盆花春天该生发了、该开花了,它却不生发,或花开了,你却把它摘掉了,那就会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不生发就不会开花,摘掉了秋天就不会结果。现在有些年轻人,该结婚的时候偏不结婚,那么,他的人生的整个程序会被打乱;该休息了,却在大吃大喝,狂蹦乱跳,这对身体都是十分有害的。要因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顺着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这个顺序做了,万事万物,包括人的身体就会顺当。
老子说“道法自然”。自然是什么?就是东西南北,就是春夏秋冬。《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即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思考所要做的事情在规律上处在哪个环节上。它是春天还是秋天呢?如果它是春天,就不要希望明天就结果,要等到秋天才行。这样做看似无为,实际是有为。如果非要从春天一下就蹦到秋天去,那就什么也做不了。所以,不管压力多大,从事什么工作,要想保持这种情志,就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去把握你所做的这件事的规律。
三、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养生的方法
大道至简,养生的道理十分简单,就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就是养生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好好吃饭,管好嘴吧。易学大家杨力教授在《易经养生法》中说:“人从一出生,五脏六腑就在不停地消耗,就需要不停地补充营养,保持生命的平衡。而人的一生也在不停地产生垃圾,所以就要清除垃圾,排除毒素以保持体内的清洁。”因此,养生就要管好自己的嘴巴。
一是要吃得科学。要顺应自然季节的变化来安排饮食,按照春夏秋冬的交替,合理安排膳食。春季要多吃五谷,豆子,它们是种子,主生发,比如五豆粥,吃春饼,各种蔬菜卷在饼子里,新鲜的蔬菜也是生发,但一定吃应季节的,不吃反季节的;夏季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杂粮,少食油腻和甜食,忌食动物心脏,因为出汗多,盐分损失也较多,要注意补充盐分;秋季要须注意养阴,可以多吃一些能防躁滋润肺阴的食品,如银耳、百合、麦冬、芝麻、蜂蜜、乳品、甘蔗、梨等,少食辛辣食品,如辣椒、生姜、葱等,因为辛辣太过易损伤人体阴津;冬季多吃一些黑色食品,比如:黑豆、黑芝麻、黑米,这些黑色食品都进肾经,多吃豆类食物,另外吃一些中成药调理肾经,都可以滋补肾的元气。
所以按季节安排膳食是有科学根据的。为什么中医养生讲“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也与季节有关。夏天阳气生发在体表,身体的内里是寒的,而生姜是温中散寒的食物,夏天多吃生姜,对人就非常有利。冬天,万物收藏,阳气全在内里,就容易结滞气机,而萝卜具有理气的功能,驱散内里的气机结滞。
要吃得环保,不要什么都吃,虽然说“民以食为天”,但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在吃“天”,不论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地下钻的,想吃的、能吃的,不择手段,统统都抓来吃,吃得有些动物、植物都灭绝了,久而久之,生态环境被破坏了,把“天”也吃掉了,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坏处。
二是要吃得全面。《黄帝内经》认为:胃是“水谷精微之海”,是造精血的源头,而饭是精血的来源,水谷入于胃,变化然后疏布,所以要吃饭才能够变成精。不要以为吃补药能够变成精,补药要想变成精,也得经过消化吸收功能。所以一年四季都是要吃饭的,只有好好吃饭才养身体。《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五谷为养,就是什么杂粮、粗粮都要吃,不能只吃米和面;五畜为益,就是肉也得吃,只有荤素搭配,人体才能健康;五菜为充,就是所有的蔬菜都要吃;五果为助,就是所有的水果都要吃。人只有吃得全面,人体所需的营养才会充足,身体才能够健康。
好好睡觉,保护阳气。从生命的角度来讲,睡眠和长寿的关系最为密切。曲黎敏在《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中举例说:“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有三个人,一个不让他吃,一个不让他喝,还有一个不让他睡,看哪个先扛不住。结果一定是不让睡觉的人先垮下来,这就是睡眠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意义。”所以,要强调养生,就必须重视睡觉,要养成好好睡觉的良好习惯,千万不要“颠倒黑白”。俗话说:“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为什么子时要好好睡觉呢?子时是足少阳胆经 “值班”,从胆的造字上看,胆的声符用“旦”,日出地者为“旦”,旭日东升,九州普照,旦为明也。《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子时就相当于太极图上的那个阳气初生的时刻,胆气一阳初生(复卦),如果这个时候没有睡觉,就不能有效地保护初生的阳气,也等于在扼杀一天的生机。因此,要保护这个阳气最好的方法是睡觉,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再去唱呀跳呀的,而应该睡觉。子时睡觉养生发之气,养的是胆气。
“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丑时是足厥阴肝经“值班”。肝为人体重要脏器之一,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就会伤及肝血,人的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寅时是足太阴肺经“值班”。中医理论认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肺为主司呼吸运动的器官,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了体内外气体的交换。通过不断地呼浊吸清,吐故纳新,促进气的生成,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肺还有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
浅谈《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观
在《黄帝内经》中“天”字出现了3199次,并有着许多不同的含义与意义。这里的“天”不仅指的是自然界的天,又有神,主宰万物之神灵的天。

在《内经》的《天元纪大论篇》中指出:“天”是这个宇宙,“天”是天气,天具有很大的含义,“纪”是纲纪。

古人认识到天有意志,天是神灵,天是主宰,是一切一切的至高无上的神,人的一切全部由天的意志所转移。如: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素问·天元纪大论》

太虚廖廓,是指天空无穷而广大。广阔无际的天空,是宇宙造化的原始基础。万物资生的开始。天有五运、九星、七曜,而五运是布施天地真元之气,总领大地万物生长的基础九星悬朗,七曜旋转是产生阴阳、柔刚、昼夜、寒暑的本原因。使万物呈现生化不息之机。而“天”则是宇宙造化,万物资生的根源。

这里的天指的是自然界的天,这广阔无际的天空是宇宙造化的根本原因,和基础,是万物资生的开始,生化之本源。

五运指的是五运六气的运动变化,天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统御四方,从而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火,六种气候的变化。

九星悬耀天空。九星是指:天蓬、天内、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任、天柱、天英等天象中的星名。

七曜是指,日、月,加木、火、金、土、水五星为七曜。七曜按周天的变数旋转,于是万物就有了阴阳的不断的变化,有了刚柔的不同性质。

这里的天是指充满着宇宙的物质基础,万物生长的根源。天是可以产生阴阳、柔刚、昼夜、寒暑的根本原因,万物生生不息的机制,这是大自然的天。

天的另外一个含义:神。

“天”能赏善罚恶,是主宰一切的至高无上的神,人间的一切都在“天”的掌握之中。人其实受天的制约。“内经”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人要遵循天地运动之规律,把握天道。“天”自然会“列星随转,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这是神的恩惠。控制阴阳不测,微妙变化的,能够掌握天地之规律,明了阴阳变化的道理,对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通晓认识的,无所不通的是神灵。神可以在天的无形之气与地的有形之气之间,相互召感,神有无穷的智慧与创造一切的能力。

2、“ 人

人字在《内经》中总共出现了3655次,《内经》认为人的起源,是在宇宙中等定的环境下生成的,这个特定的环境是(1)神,上帝。(2)天地合气,天地两气结合而生成的。“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

人生活在地上,却由上“天”—神灵主宰着生命。天地交汇阴阳之气形成有灵性的生命,就叫做人。人是神造的,《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之生,四时之法成。”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由于上天的庇护,大地的承载,万物皆备,但是在万物之间,没有比人更高贵的了,因为人是有灵性的,有智慧的,是神灵“天”造的。人是天地造合的,又于天地的变化密切相关联,所以人要遵循四时之法成,随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而成长。

人的五官、五脏与五行相应,前面谈到过,再来看看人的九窍,于人中的位置。人的九窍即二耳、二目、二鼻孔、一口、一前阴、一后阴,人的鼻子呼吸天上的气,肺主呼于天。人的口与脾胃与地相关系,脾胃主呼于地。在鼻与口之间,即是人中,即为沟通天与地的渠道,正好把天地相连接,"人中"处于口鼻之中,即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矣。

人体的功能活动随着自然界的运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内经》中的脉度、脏度、骨度、筋度、俞度、肠、胃长度容易,营卫气血多少与运行速度的及呼吸脉搏速律按身体、肥瘦、四时寒暑为标准,制定针刺深度,及留针时间等,将季节,气候,天地万物的形态及如何调养,养生之道都包括在内。

人与自然,《内经》认为人的生命来源于自然,人不仅依赖天地之气而生,而且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因此,正确的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对人体有益。

3、“天人合一观”人与天地相对应

人的生命结构应于自然:

《内经》认为,人的生命活动是与天地自然息息相通的,生命的根本,来源于天地间的阴阳之气。

凡是在宇宙的广大的空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之内的一切事物,无论是地上的九洲,或者是人身体中的九窍、五脏、十二关节,皆与天地阴阳五行相互贯通。

人与天地相对应表现为:

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
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声音;
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脏;
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热;
天有十曰,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
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

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
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
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
天有列星, 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
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
地有聚邑,人有腘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
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人的肋骨共有二十四根,左边十二左边十二,正好与一年的二十四节气相对应。

人的四肢大节关一共有十二个,每一个关节由两个关节面组成,合起来是二十四个面。每一个面与一个节气相应和。每一个肢节有六个六节面,正如对应“六气为一时”四肢应四时。

关节与节气相关,与天气变化相关,临床上我们会看到,遇过许多有关节痛的人,与天气的变化有关,有时他们的关节反应往往比气象预报还要准确,天气预报没有雨,他们说有,结果真的下了,为什么敢下这一断言呢?因为他们的关节有反应,这种反应与天气相对应,一点也不会错。

4、 天人相应

天人合一主要表现为天与人的相互作用,天与人的规律相通和天与人的结构类似。再看海与人体的关系:“海有东南西北,命曰四海,人有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这四海是应大地之海。

a.人体与自然相应和。

井荥腧经合这五腧(shù )穴是五脏六腑经脉,脉气的发出与转输的重要经路,这些穴位按水的流势被命名为井荥腧经合。井穴在指趾端,为脉气发出之处,刚发出的脉气有如泉水自地而出,逐渐由微而盛,而至灌注,而至转输,而至流通,最终如山溪到江、河、湖、海。用自然界的江河湖海的含义来引喻人身体的经脉通道,这里又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合一。人体的十二条经脉,这十二经脉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沟通脏腑结构组织的桥梁,故“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经脉又可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

b.人体与天地相应和。

天的轻清之气通于肺,地的水谷之气通于嗌(yì),风木之气通于肝,雷火之气通于心,溪谷之气通于脾,雨水之气通于肾。

《素问·离合真邪论》说:“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如天地之气温和,则江河之水安静平和;天寒则地冻,天起风暴雷雨,江河之水也随之波涛汹涌。反应到人体中也一样,天气寒冷,人的气血运行凝涩不通,天气暑热,则使气血运行加速,人易出汗,所以人与天气相通。

5、人体是一个小宇宙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不断的受自然界的影响。

人体阴阳经脉中气血的运行,如同大地上的江河之水四处奔流;人的肝脏之气上通到眼睛,和九之数相对应。人与季节相应之,天温日明,人的气血平浮气畅行,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月阴,人的气血凝而卫气沉。

a,地理与人体的关系

由于地理的原因,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气候与生活条件的不同,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各自有其体质差异。见《素问·异法方宜论》。

如东方之人,鱼类吃多了可以使人产生内热,咸味食多了容易损伤血液。人们的皮肤颜色较黑,肌肉的纹理也比较疏松,而且容易发生痛病一类的疾病。

西方之人,不讲究衣着,穿的是用毛布或粗布做的衣裳,坐卧的也是草编成的褥席。但是,对于饮食却很讲究味道鲜美,吃的是肉类与脂肪较高的食物,因而人们的形体较肥胖,这种体质对外界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外邪不容易侵入人体,但却容易使体内产生病邪。

北方之人,喜欢居住在野外的帐蓬里,并且经常迁移住所。吃的多是牛、马、羊等动物的乳汁。因此,内脏就容易受寒,发生脘腹胀满一类的疾病。

南方之人,喜欢吃酸味和经过发酵制作的鼓酢曲酱食品,他们的皮肤以及肌肉纹理疏松,而面色较红。由于那里的湿热之气过胜,所以发生的疾病,适宜用针刺的方法。

中央之人,由于人们体力活动较少,因而气血运行不够流畅,所以容易产生四肢运动无力的“痿”病,以及手足或者“冷”,或者热的“厥”病。

《内经》将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由于受不同水土性质,气候类型,生活条件,生活习惯的影响,在生理上形成了某些特殊的体质。

一般来说,北方人喜食面,而南方喜食米,北方人怕热,南方人怕冷。北方人身材相对高大,南方身材相对矮小。所以,当人们一旦南北易居,常常不能适应新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由于过冷或过热,会产生水土不服之症状。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医家对因异地而居所发生的“不伏(服)水土”之症已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

《内经》还认为,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对人的寿命也有一定的影响。

古人还谈到地理环境与人的智慧、德行的关系。

“太平之人仁,东方也;丹穴之人智,南方也;太蒙之人信,西方也;崆峒之人武,北方也。此四方地气形之不同也。”这种东人多仁,南人多智,西人多信,北人多武的记载,即是前人实际的观察结果,又是对《内经》“因地异质”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b. 人体与季节的关系

人的五脏与季节的对应:人体的脏腑与四季相通,如心与夏季相应,主阳气旺长;脾与长夏通应,与土盛长万物相应,肺与秋季通应,主阳气肃降;肾与冬季通应,主阴气旺盛。通过与季节的对应来确实五脏的特性。

c、人体与时间的关系

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内经》说:必须观察日月星辰盈亏消长及四时八正之气候,方可运用针刺方法。所以气候温和,日色晴朗时,则人的血液流行滑润,而卫气浮于表,血容易泻,气容易行;气候寒冷,天气阴霾,则人的血行也滞涩不畅,而卫气沉于里。月亮初生的时候,血气开始流利,卫气开始畅行;月正圆的时候,则人体血气充实,肌肉坚实;月黑无光的时候,肌肉减弱,经络空虚,卫气衰减,形体独居。所以要顺着天时而调血气。

d、月亮与人体的关系

月亮与人体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临床诊治疾病或判断预后时,应该结合天时月像。

人体的气血的盛哀可以根据月亮的盈亏消长而变化,这种规律是以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为基础的。

月亮初生的时候,血气开始流利,卫气开始畅行;月正圆的时候,则人体血气充实,肌肉坚实;月黑无光的时候,肌肉减弱,经络空虚,卫气衰减,形体独居。所以要顺着天时而调血气。

所以气候温和,日色晴朗时,则人的血液流行滑润,而卫气浮于表,血容易泻,气容易行;气候寒冷,天气阴霾,则人的血行也滞涩不畅,而卫气沉于里。”

6、天人可知 天人相应

把天地人作为一个整体,把人放到天地、自然、社会之中看谈人的生命健康的观点。

人的身体是由气、气机的运动来维持生命的。人体气机的正常运动是升降出入,气机的正常的运行就是正常的人体。所谓阴平阳秘就是指正常的运行活动。

人体是个机体,与天地之间的阴阳五行相对应,天与人相互作用,天与人的规律相通,天与人的结构相似。 

人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相应通。或者说人体的构成与生命活动其实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天地阴阳四时的变化是以气相通的,相合相应,息息相关的,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也是人体生命变化的基本法则。这里体现了“天人相应”的基本含义。

结论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主要表现在天与人的规律相通,人与天的结构相似,天地阴阳与人体阴阳的相对应。

天地人是一体,天人合一,人自己就是一个小宇宙,小天体。

古人研究人体的方法,是直接把人体与宇宙结合在一起,人与天地为一体,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以,它站在一个极高的基础上,“大道至简至易”。

后记

人生大事,没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了,在所有的学问中,医学也是最重要的一门学问之一,由于它是关于人生存的一门学问,所以不可轻视它。

如今疾病的各种病症,病候,病名极多,而治病的方法却不多,尽管已经到了电子时代,科学技术被用在医学上也到了几乎令人惊叹的地步,但事实上还是逝者日益增多。其各种奇症异病,令医者只恨无方可用。再回到中国古代,看古人如何对生命的研究,从内,考察五脏六腑,用天地的变化来检验人的经络、气血、脉候、肤色。根据生命的规则,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则,阴阳五行的奥妙的运行,深入透彻的了解人的生理、病理的变化,从而告诉了后人如何用针药来治疗它。今天研究的目地也在此。

《内经》是这样一门学问,它在揭示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在利用人与天地的相应方面,做到了尽善的地步,也到了极高的境界。

资料来源

《生气通天论第三》
《灵枢·五涛津夜别》
《素问·灵兰秘典论》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清.高士宗
《黄帝内经素问》 王洪图
《内经》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王洪图
《思考中医》 刘力红
《素问·宝命全形论》
《类经·针刺类九》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针解篇第五十四》
《荀子·天论》荀子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太始天元玉册·运气微旨篇》
《灵枢·五变》
《素问·宝命全形论》
《灵枢·本神》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灵枢·本脏》

一起认识阴阳五行——阴阳

上一篇说到太阳热能的循环往复运动,使二十四节气得以形成。本篇说说阴阳。

直观的说,太阳光照到的地方为阳,太阳没照到的地方为阴,太阳光会移动,所以阴阳会转换也就不难理解了。阴阳当然不是这么简单而已,阴阳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代表万物的两种相对的特性,《易经》说太极生两仪,太极是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两仪就是阴阳的意思,天地一分,阴阳就形成了。

宇宙之中,阴阳无处不在,阴阳无处不显。一般来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积极的、肯定的、善意的、热情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消极的、否定的、恶意的、冷淡的都属于阴。如,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雄为阳,雌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热为阳,寒冷为阴;刚强为阳,柔弱为阴;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阳性动,阴性静,动则浮,静则沉,由静而动则升,由动而静则降。太阳热能正因为有动静浮沉的变化而形成循环往复运动,使天地阴阳之气得以合和,产生中气,这个中气,实际上代表了地球上的生命万物,人则是万物之灵。

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调和,万物乃生”,阴阳平衡才是万物生长之道。从中医的角度,人体精神气血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无一不蕴含阴阳对应。人之所以生病,就是人体内的阴阳失去平衡。中医养生治病,其实就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其实,何止人体,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企业,大到社会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欢迎关注公众号:易深信,最接地气的身心成长平台。简单易行,陪你在平淡中轻松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态养生诠论》连载6 ——刘长喜
浅谈《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观
黄帝内经教你春天养生
气是中国人生命哲学的根砥(中国中医药报)
《黄帝内经》人体的奥秘
黄帝内经中认为阴阳是生命的根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