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药必背心诀
userphoto

2023.01.06 内蒙古

关注
《引经报使药歌》

小肠膀胱属太阳,藁本羌活是本乡。

三焦胆与肝包络,少阳厥阴柴胡强。
大肠阳明并足胃,葛根白芷升麻当。
太阴肺脉中焦起,白芷升麻葱白乡。
脾经少与肺部导,升麻煎之白芍详。
少阴心经独活主,肾经独活加桂良。
通经用此药为使,岂能有病到膏肓。
用药法程(《本草便读》清.张秉成)
    凡用药须明五味。辛者能散能横行。苦者能降能泄。甘者能补能缓中。酸者能收敛。咸者能润下能软坚。能先知各药之性。然后可以合于病情。凡用药须审质之轻重。性之有毒无毒。气之寒热温凉平。然后可以知用之多寡。凡用药当明其五色五臭。青入肝。黄入脾。赤入心。白入肺。黑入肾。臊入肝。焦入心。凡用药须知,质之轻者。能浮能升。可以上入心肺。质之重者。能沉能降。可以下行肝肾。中空者发表。内实者攻里。为枝者达四肢。为皮者达皮肤。为心为干者。内行脏腑。枯燥者入气分。润泽者入血分。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然后可定其升降浮沉。以类相从之用。
凡用药当知有相反相畏相恶相使相须之别。惟相反不可合投。其余即无从顾虑。故特将相反之药。列于药品之末。然后可知药之宜忌。凡用药须知制炒之法。各有所宜。如酒炒则升提。姜炒则温散。用盐可入肾而软坚。用醋则注肝而收敛。童便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去燥性而和中。乳能润枯生血。蜜能甘缓益元。土炒藉土气以补中州。面煨抑酷性勿伤上膈。黑豆甘草汤浸。并能解毒和中。羊酥猪脂涂烧。使其渗骨易脆。去穣者免胀。去心者除烦。明乎制炒之法。然后可以运用治病。凡用药有宜陈久者。有宜新鲜者。陈者取其烈性渐减。火性渐脱。新者取其气味之全。功效之速。学人亦宜考求。然后立方可以灵应。
治病主药诀《医学传心录》
头疼必须用川芎,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羌活少柴胡,阳明白芷还须着,太阴苍术少细辛,厥阴吴茱用无错。巅顶之痛人不同,藁本须用去川芎。肢节之疼用羌活,去风去湿亦其功。小腹痛用青皮治。心(下)痞黄连枳实从。腹痛须用白芍药,因寒加桂热黄柏。腹中窄狭苍术宜。胀膨厚朴姜制法。腹中实热何所施,大黄芒硝功有力。虚热虚汗用黄芪。肌肤浮热黄芩宜。胁下疼痛往来热,日晡潮热柴胡宜。脾胃受湿身无力,怠惰嗜卧用白术。下焦湿肿兼火邪,知母防(己)龙(胆草)并酒(黄)柏。上焦湿热用黄芩。中焦湿热黄连释。渴用干葛天花粉。半夏燥脾斯时禁(半夏性燥,口渴不宜用)。嗽用五味喘阿胶。枳实黄连治宿食。胸中烦热栀子仁。水泻芍药(茯)苓白术。调气必当用木香,若然气盛又非良。补气必须用人参,肺经有热不相应。痰涎为病须半夏,热加黄芩风南星,胸中寒痰多痞塞,白术陈皮两件增。胃脘痛用草豆蔻,若然挟热(黄)芩(黄)连凑。眼痛黄连当归根。惊悸恍惚用茯神。小便黄时用黄柏,涩者泽泻加之灵。气刺痛时须枳壳。血痛当归上下分。痢疾当归白芍药。疟疾柴胡为之君。血痛桃仁与苏木。气滞青皮与枳壳。枳壳青皮若用多,反泻元气宜改作。凡用纯寒纯热药,必用甘草缓其力,寒热相杂亦用之,调和其性无攻击,惟有中满不食甘,临症还须究端的。
《药性串集》
自汗黄芪五味子,盗汗枣肉浮小麦与乌梅。 
浮肿阳水麻黄紫苏叶。阴水浮肿附子肉桂与干姜。 
腰上肿荆芥桂枝,腰下肿茯苓泽泻防已。 
头痛偏寒吴茱萸川芎,偏热菊花桑叶,偏后脑羌活麻黄,偏前额白芷葛根,偏两侧荆芥白芍蒺藜 ,
偏巅顶藁本牛膝,顽固性头痛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头晕天麻钩藤,目眩枸杞子菊花。 
视力减退女贞覆盆子山茱萸,耳鸣核桃枣肉金樱子,鼻塞苍耳子辛夷露蜂房。 
口苦龙胆草茵陈。口甘佩兰茯苓,口渴风热芦根葛根、胃热石膏知母。 
肠热大黄芒硝,热毒玄参生地,伤阴石斛玉竹天花粉。 
牙痛肾虚骨碎补细辛露蜂房,风热牙痛竹叶石膏生地黄连。 
咽喉肿痛实火牛蒡子山豆根,虚火盐知母盐黄柏熟地。 
咽干熟地枣肉鳖甲。 
嘶哑声风寒麻黄杏仁甘草,风热蝉衣千张纸胖大海。 
肺阴虚梨汁蜂蜜。项强风寒桂枝葛根。风湿羌活防风川芎。 
破伤风南星吴茱萸僵蚕。 
肩痛羌活姜黄独活、四肢疼痛上肢桂枝羌活桑枝、下肢独活牛膝。 
四肢抽搐蜈蚣僵蚕地龙。 
膝部肿痛牛膝独活,手指麻胀豨莶草瓜络桑寄生。 
咳嗽风寒麻黄苏叶与杏仁。风热桑叶菊花桔梗。 
湿痰法夏陈皮川朴、肺阴虚百合麦冬川贝 ,痰饮干姜细辛五味子。 
肺痈苇茎鱼腥草桔梗,久咳嗽百部诃子。 
喘促实喘风寒麻黄杏仁苏子、风热桑白皮黄芩白果,
虚喘肺虚党参麦冬五味子,肾虚蛤蚧附子补骨脂。 
咯血外感邪在肺上沙参玉竹、邪在营血生地玄参,火灼山栀子黄芩知母,风热桑叶芦根牛蒡子。 
燥咳嗽麦冬天冬百合。内伤肝郁肝火郁金白芍丹皮。 
内伤血络覆花降香当归,烟酒伤肺葛花茜草根。 
骨脊痛肾阳虚狗脊杜仲牛膝鹿角胶。 
寒湿独活防风苍术,尾骶骨痛牛膝杜仲补骨脂。 
胸痛虚寒栝蒌薤白、瘀滞赤芍红花郁金。 
胸闷枳壳藿香川朴。心下痞块三棱莪术青皮。 
肋痛寒热柴胡郁金,久刺痛丹参红花延胡木香、胀痛柴胡枳壳香附白芍、留饮葶苈大枣。
肝痛川楝子合欢皮白芍、胁下硬痛鳖甲山甲龟板。 
腰痛肾虚杜仲牛膝川断,外伤牛膝乳没。 
胃脘痛寒痛高良姜吴茱萸与乌药,热痛黄连川栋子、 
虚痛黄芪党参白术白芍、气痛沉香砂仁枳壳香附、 
瘀痛延胡五灵脂,食痛麦芽谷芽神曲、 
虫痛使君槟榔乌梅、少腹痛气滞青皮延胡索乌梅。 
肠痛大黄丹皮桃仁。脐腹痛(参照胃脘痛)。 
小腹痛蓄血丹参桃仁赤芍、热结膀胱猪苓茯苓泽泻。 
呃逆虚证丁香柿蒂党参,实证竹茹枇杷叶。 
嗳气厚朴砂仁藿香,吞酸黄连配吴茱萸或煅瓦楞子煅牡蛎。 
恶心半夏茯苓生姜、呕吐胃寒半夏干姜吴茱萸、胃热竹茹半夏山栀黄连; 
伤食麦芽陈皮神曲,痰浊半夏生姜茯苓陈皮,反胃丁香沉香半夏,
饮食差湿浊半夏茯苓白术陈皮。 
中气虚人参茯苓陈皮白术 ,大便溏薄中气下陷白术黄芪桔梗。 
湿热下注香薷黄连黄芩白头翁 。 
肝火偏盛白术白芍防风陈皮、大便水泻白术茯苓。寒症煨姜吴茱萸补骨脂; 
热证旱莲草百部;湿证白头翁秦皮;气虚黄芪党参升麻,清脱肉豆蔻乌梅。 
大便秘结腑实大黄川朴枳实,津枯肉苁蓉琐阳,气秘沉香槟榔枳实,
热秘麻仁郁李仁、虚秘柏子仁蜂蜜,冷秘肉苁蓉沉香麻仁。 
排气木香川朴莱菔子,便血槐花地榆旱莲草。 
小便秘黄滑石赤茯苓通草、小便清长金樱子覆盆子桑螵蛸。 
小便频数肾虚益智仁覆盆子桑螵蛸山枣肉、湿热车前子柴胡茯苓。 
消渴上消花粉麦冬五 味子,中消石斛葛根花粉。下消熟地山枣肉五 味子。 
小便余沥肉桂配知母或杜仲配黄柏,小便刺痛热淋车前萹蓄通草山栀子。 
血淋大小蓟蒲黄生地。 
石淋金钱草海金砂琥珀湿热茵陈车前通草,阴虚生地知母黄柏,高热滑石淡竹叶通草。 
小便不利肺热黄芩芦根杏仁,脾虚黄芪茯苓猪苓,阳虚麝香附子桑螵蛸,
阴虚知母肉桂黄柏,小便失禁益智仁桑螵蛸覆盆子。 
夜间多溺桑螵蛸覆盆子金樱子,小便带血茅根地榆石韦。 
怀孕浮肿白术茯苓泻,怀孕胀闷砂仁陈皮霍梗。 
虚热有汗秦艽地骨皮知母,虚热无汗丹皮山栀子。 
掌心灼热多汗鳖甲地骨皮乌梅,潮热骨蒸银柴胡白薇胡黄连。 
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
心经
问君何药补心经,远志山药共麦冬,枣仁当归天竺黄,六味何来大有功。
玄参苦,黄连凉,木香贝母泻心强;凉心竹叶犀牛角,朱砂连翘并牛黄。
温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细辛独活汤。
肝经
滋补肝经枣仁巧,薏苡木瓜与贡胶;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经
补脾人参绵黄耆,扁豆白术共陈皮,莲子山药白茯苓,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药,用枳实,石膏大黄青皮奇。温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凉脾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经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菀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棉州黄耆更凑灵。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乾姜白蔻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蒌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肾经
补肾山药甘枸杞,螵蛸龟板与牡蛎,杜仲锁阳巨胜子,山萸苁蓉共巴戟,
龙虎骨,怀牛膝,五味菟丝与芡实,再加一味怀熟地,共补肾经十八味。
泻肾不必多求方,知母泽泻两相当。温肾肉桂并附子,鹿茸故纸海沈香,
亦温肾,腽肭脐;凉肾知柏地骨皮,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独活肉桂奇。
胃经
补胃需用苍白术,半夏扁豆绵黄耆,芡实莲肉共百合,山药还加广陈皮。
泻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实,更添芒硝与大黄,多加石膏谢更急。
温胃木丁与藿香,益智吴萸与良姜,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乾姜。
凉胃葛根条黄芩,滑石黄连玄花粉,知母连翘石膏斛,栀子升麻竹茹寻,
十三味药凉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药。
胆经
补胆龙胆与木通;柴胡青皮泻胆经。温用陈皮制半夏,更加生姜与川芎。
凉用竹茹与黄连;引用尽皆同肝经。
大肠经
问君大肠何药补?左旋牡蛎白龙骨,桔梗米壳诃子皮,山药肉蔻并莲肉。
川大黄,南槟榔,枳壳石斛泻大肠,再加芒硝桃麻仁,葱白三寸泻更强。
乾姜肉桂吴茱萸,三者同时能温肠,引药尽皆同胃经;槐花条芩凉大肠。
小肠经
小肠石斛牡蛎补;泻用木通共紫苏,连须葱白荔枝核,同为泻剂君知否。
小肠要求温,大小茴香乌药根;凉用黄芩天花粉;引用羌活与藁本。
膀胱经
橘核菖蒲补膀胱,益智续断龙骨良;泻用芒硝车前子,泽泻滑石石苇帮。
温用乌药并茴香;凉用黄柏生地黄,甘草梢,亦属凉;引用尽皆同小肠。
三焦经
滋补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与黄耆;泻用栀子并泽泻;温用姜附颇有益。
原石膏,地骨皮,清凉三焦功效急。引入三焦不用别,药与肝胆无差异。
心包经

地黄一味补包络;泻用乌药并枳壳;温肉桂;凉栀子;柴芎青皮是引药。

随“症”加减用药总结
临床用药配伍参考

汗证

自汗:黄芪、白术、五味子

盗汗:山萸肉、浮小麦、乌梅

浮肿

阳水:麻黄、苏叶

阴水:附子、肉桂、干姜

腰以上肿:荆芥、桂枝

腰以下肿:茯苓、泽泻、防己

头痛

偏寒:吴茱萸、川芎

偏热:菊花、桑叶、蔓荆子

偏后脑:羌活、天麻

偏前额:白芷、葛根

偏两侧:蔓荆子、白芍、白蒺藜

偏巅顶:藁本、牛膝

顽固性头痛: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头晕:天麻、钩藤

目眩:枸杞子、菊花

视力减退:女贞子、覆盆子、蕤仁肉

耳鸣:胡桃肉、山萸肉、金樱子

鼻塞:苍耳子、辛夷、细辛

口苦:龙胆草、茵陈

口甘:佩兰、茯苓

口渴

风热:芦根、葛根

胃热:石膏、知母

肠热:大黄、芒硝

热毒:玄参、生地

伤阴:石斛、玉竹、花粉

牙痛

肾虚牙痛:骨碎补、细辛、露蜂房

风热牙痛:竹叶、石膏、生地、黄连

咽喉肿痛

实火:牛蒡子、山豆根、射干

虚火:盐知母、盐黄柏、熟地

声嗄(shà,嗓音嘶哑)

风寒:麻黄、杏仁、甘草

风热:蝉衣、木蝴蝶、胖大海

肺阴虚:梨汁、蜂蜜

项强

风寒:桂枝、葛根、白芷

风湿:羌活、防风、川芎

破伤风:南星、白僵蚕、蜈蚣、蝎子

肩痛:羌活、威灵仙、姜黄

四肢疼痛

上肢:桂枝、羌活、桑枝

下肢:独活、牛膝、续断

四肢麻木:当归、灵仙;上肢加桑枝、下肢加牛膝

四肢抽搐:蜈蚣、僵蚕、地龙

膝部肿痛:牛膝、独活

手指麻胀:豨莶草、丝瓜络、桑寄生、鸡血藤

咳嗽

风寒:麻黄、苏叶、杏仁

风热:桑叶、菊花、桔梗

湿痰:半夏、陈皮、川朴

阴虚:百合、麦冬、川贝

痰饮:干姜、细辛、五味子

肺痈:苇茎、鱼腥草、桔梗

久咳:百部、诃子

实喘

风寒:麻黄、杏仁、苏子

风热:桑白皮、黄芩、白果

虚喘

肺虚:党参、麦冬、五味子

肾虚:蛤蚧、附子、补骨脂

咯血

(外感)

邪在肺卫:沙参、玉竹

邪在营血:生地、玄参

火灼:山栀子、黄芩、知母

风热:桑叶、芦根、牛蒡子

燥咳:麦冬、天冬、百合

(内伤)

肝郁肝火:郁金、白芍、丹皮

内伤血络:旋覆花、降香、当归

烟酒伤肺:葛花、茜草根

脊骨痛

肾阳虚:狗脊、杜仲、牛膝、鹿角胶

寒湿:独活、防风、苍术

尾骶骨痛:牛膝、杜仲、补骨脂

胸痛

虚寒:瓜蒌、薤白

瘀滞:赤芍、红花、郁金

胸闷:枳壳、藿梗、川朴

心下硬块:三棱、莪术、青皮

胁痛

胁痛寒热:柴胡、郁金

久痛刺痛:丹参、红花、延胡、木香

胀痛:柴胡、枳壳、香附、白芍

留饮:葶苈子、大枣

肝痈:川楝子、合欢皮、白芍

胁下硬痛:鳖甲、山甲、龟甲

腰痛

肾虚:杜仲、牛膝、续断

外伤:牛膝、乳香、没药

胃脘痛

寒痛:高良姜、吴茱萸、乌药

热痛:黄连、川楝子

虚痛:黄芪、党参、白术、白芍

气痛:沉香、砂仁、枳壳、香附

瘀痛:延胡索、五灵脂

食痛:麦芽、谷芽、神曲

虫痛:使君子、槟榔、乌梅

少腹痛

气滞:青皮、延胡索、乌药

肠痈:大黄、丹皮、桃仁

小腹痛

蓄血:丹参、桃仁、赤芍

热结膀胱:猪苓、茯苓、泽泻

呃逆

虚证:丁香、柿蒂、党参

实证:竹茹、枇杷叶

嗳气:厚朴、砂仁、藿香

吞酸:黄连配吴茱萸,或乌贼骨配川贝母,或瓦楞子、煅牡蛎

恶心:半夏、茯苓、生姜

呕吐

胃寒:半夏、干姜、吴茱萸

胃热:竹茹、半夏、山栀子、黄连

伤食:陈皮、神曲、麦芽

痰浊:半夏、生姜、茯苓、陈皮

反胃:丁香、沉香、半夏

食欲差

湿浊:半夏、茯苓、陈皮

中气虚:人参、白术、茯苓、陈皮

大便溏薄

中气下陷:白术、黄芪、桔梗

湿热下注:香薷、黄连、黄芩、白头翁

肝火偏盛:白术、白芍、防风、陈皮

大便水泻:白术、茯苓

寒证:煨姜、吴茱萸、补骨脂

热证:黄连、黄芩

湿热:白头翁、秦皮

气虚:黄芪、党参、升麻

滑脱:肉豆蔻、乌梅

大便秘结

腑实:大黄、川朴、枳实

津枯:肉苁蓉、锁阳

热秘:麻仁、郁李仁

气秘:沉香、槟榔、枳实

虚秘:柏子仁、蜂蜜

冷秘:肉苁蓉、沉香、麻仁

排气:木香、川朴、莱菔子

便血:槐花、地榆、旱莲草

小便短黄:滑石、赤茯苓、通草

小便清长:金樱子、覆盆子、桑螵蛸

小便频数

肾虚:益智仁、覆盆子、桑螵蛸、山萸肉

湿热:车前子、柴胡、茯苓

消渴

上消:天花粉、麦冬、五味子

中消:石斛、葛根、花粉

下消:熟地、山萸肉、五味子

小便余沥:肉桂配知母,或杜仲配黄柏

小便刺痛

热淋:车前子、萹蓄、通草、山栀子

血淋:大小蓟、蒲黄、生地

石淋:金钱草、海金沙、琥珀、石韦

湿热:茵陈、车前子、通草

阴虚:生地、知母、黄柏

膏淋:滑石、淡竹叶、通草

小便不利

肺热:黄芩、芦根、杏仁

脾虚:黄芪、茯苓、猪苓

阳虚:麝香、附子、桑螵蛸

阴虚:知母、黄柏、肉桂

小便失禁:益智仁、桑螵蛸、覆盆子、白果

夜间多溺:桑螵蛸、覆盆子、金樱子

小便带血:茅根、地榆、石韦

怀孕浮肿:白术、茯苓、泽泻

怀孕胀闷:砂仁、橙皮、藿

虚热

虚热有汗:秦艽、地骨皮、知母

虚热无汗:丹皮、青蒿、地骨皮

掌心热:丹皮、山栀子

掌心灼热多汗:鳖甲、地骨皮、乌梅

潮热骨蒸:银柴胡、白薇、胡黄连

口苦心热:黄连、栀子

口甜脾热:黄连、黄芩

口辣肺热:桑皮、地骨皮

口咸肾热:黄柏、知母

口酸而苦肝胆有火:龙骨、柴胡、青皮、龙胆草

随“症”加减用药总结
摘自《席梁丞医案医话选》,

自汗:黄芪、白术、五味子

盗汗:山萸肉、浮小麦、乌梅

浮肿: 阳水--麻黄、苏叶;阴水--附子、肉桂、干姜;腰以上肿--荆芥、桂枝;腰以下肿--茯苓、泽泻、防己。

头痛:  偏寒--吴茱萸、川芎;

偏热--菊花、桑叶、蔓荆子;

偏后脑--羌活、天麻;

偏前额--白芷、葛根;

偏两侧--蔓荆子、白芍、白蒺藜;

偏巅顶--藁本、牛膝;

顽固性头痛--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头晕:天麻、钩藤

目眩:枸杞子、菊花

视力减退:女贞子、覆盆子、蕤仁肉

耳鸣:胡桃肉、山萸肉、金樱子

鼻塞:苍耳子、辛夷、细辛

口苦:龙胆草、茵陈

口甘:佩兰、茯苓

口渴:天花粉、葛根

风热:芦根、葛根

胃热:石膏、知母

肠热:大黄、芒硝

热毒:玄参、生地

伤阴:石斛、玉竹、花粉

牙痛;肾虚牙痛--骨碎补、细辛、露蜂房;

风热牙痛--竹叶、石膏、生地、黄连。

咽喉肿痛;实火-牛蒡子、山豆根、射干;

虚火--盐知母、盐黄柏、熟地

嗓音嘶哑;风寒:麻黄、杏仁、甘草;

风热:蝉衣、木蝴蝶、胖大海

肺阴虚:梨汁、蜂蜜

项强;风寒--桂枝、葛根、白芷

风湿:羌活、防风、川芎

破伤风:南星、白僵蚕、蜈蚣、蝎子

肩痛:羌活、威灵仙、姜黄

四肢疼痛;上肢--桂枝、羌活、桑枝;下肢--独活、牛膝、续断;

四肢麻木--当归、灵仙;上肢加桑枝;下肢加牛膝;

四肢抽搐--蜈蚣、僵蚕、地龙;

膝部肿痛:牛膝、独活。

手指麻胀:豨莶草、丝瓜络、桑寄生、鸡血藤

咳嗽;风寒--麻黄、苏叶、杏仁;

风热--桑叶、菊花、桔梗;

湿痰--半夏、陈皮、川朴;

阴虚--百合、麦冬、川贝;

痰饮--干姜、细辛、五味子;

肺痈--苇茎、鱼腥草、桔梗;

久咳--百部、诃子;

实喘;风寒--麻黄、杏仁、苏子;

风热--桑白皮、黄芩、白果;

虚喘;肺虚--党参、麦冬、五味子;

肾虚--蛤蚧、附子、补骨脂

外感咯血;邪在肺卫--沙参、玉竹;

邪在营血--生地、玄参;

火灼--山栀子、黄芩、知母;

风热--桑叶、芦根、牛蒡子;

燥咳--麦冬、天冬、百合

内伤咳嗽;肝郁肝火--郁金、白芍、丹皮;

内伤血络--旋覆花、降香、当归;

烟酒伤肺--葛花、茜草根;

脊骨痛;肾阳虚--狗脊、杜仲、牛膝、鹿角胶;

寒湿--独活、防风、苍术

尾骶骨痛--牛膝、杜仲、补骨脂

胸痛   虚寒--瓜蒌、薤白;

瘀滞--赤芍、红花、郁金

胸闷--枳壳、藿梗、川朴

心下硬块--三棱、莪术、青皮

胁痛

胁痛寒热--柴胡、郁金

久痛刺痛--丹参、红花、延胡、木香

胀痛--柴胡、枳壳、香附、白芍

留饮--葶苈子、大枣

肝痈--川楝子、合欢皮、白芍

胁下硬痛--鳖甲、山甲、龟甲

腰痛;肾虚--杜仲、牛膝、续断

外伤--牛膝、乳香、没药

胃脘痛 寒痛--高良姜、吴茱萸、乌药

热痛--黄连、川楝子

虚痛--黄芪、党参、白术、白芍

气痛--沉香、砂仁、枳壳、香附

瘀痛--延胡索、五灵脂

食痛--麦芽、谷芽、神曲

虫痛--使君子、槟榔、乌梅

少腹痛;气滞--青皮、延胡索、乌药

肠痈--大黄、丹皮、桃仁

小腹痛;蓄血--丹参、桃仁、赤芍

热结膀胱--猪苓、茯苓、泽泻

呃逆;虚证--丁香、柿蒂、党参

实证--竹茹、枇杷叶

嗳气--厚朴、砂仁、藿香

吞酸--黄连配吴茱萸,或乌贼骨配川贝母,或煅瓦楞子、煅牡蛎

恶心--半夏、茯苓、生姜

呕吐;胃寒--半夏、干姜、吴茱萸

胃热--竹茹、半夏、山栀子、黄连

伤食--陈皮、神曲、麦芽

痰浊--半夏、生姜、茯苓、陈皮

反胃--丁香、沉香、半夏

 

食欲差;湿浊--半夏、茯苓、陈皮

中气虚--人参、白术、茯苓、陈皮

大便溏薄;中气下陷--白术、黄芪、桔梗

湿热下注--香薷、黄连、黄芩、白头翁

肝火偏盛--白术、白芍、防风、陈皮

大便水泻--白术、茯苓

寒证--煨姜、吴茱萸、补骨脂

热证--黄连、黄芩

湿热:白头翁、秦皮

气虚--黄芪、党参、升麻

滑脱--肉豆蔻、乌梅

大便秘结

腑实--大黄、川朴、枳实

津枯--肉苁蓉、锁阳

热秘--麻仁、郁李仁

气秘--沉香、槟榔、枳实

虚秘-柏子仁、蜂蜜

冷秘--肉苁蓉、沉香、麻仁

排气--木香、川朴、莱菔子

便血--槐花、地榆、旱莲草

小便短黄--滑石、赤茯苓、通草

小便清长--金樱子、覆盆子、桑螵蛸

小便频数

肾虚--益智仁、覆盆子、桑螵蛸、山萸肉

湿热--车前子、柴胡、茯苓

消渴

上消--天花粉、麦冬、五味子

中消--石斛、葛根、花粉

下消--熟地、山萸肉、五味子

小便余沥--肉桂配知母,或杜仲配黄柏

小便刺痛

热淋--车前子、萹蓄、通草、山栀子

血淋--大小蓟、蒲黄、生地

石淋--金钱草、海金沙、琥珀、石韦

湿热--茵陈、车前子、通草

阴虚--生地、知母、黄柏

膏淋--滑石、淡竹叶、通草

小便不利

肺热--黄芩、芦根、杏仁

脾虚--黄芪、茯苓、猪苓

阳虚--麝香、附子、桑螵蛸

阴虚--知母、黄柏、肉桂

小便失禁--益智仁、桑螵蛸、覆盆子、白果

夜间多溺--桑螵蛸、覆盆子、金樱子

小便带血-茅根、地榆、石韦

怀孕浮肿--白术、茯苓、泽泻

怀孕胀闷--砂仁、橙皮、藿梗

虚热

虚热有汗--秦艽、地骨皮、知母

虚热无汗--丹皮、青蒿、地骨皮

掌心热--丹皮、山栀子

掌心灼热多汗--鳖甲、地骨皮、乌梅

潮热骨蒸--银柴胡、白薇、胡黄连

口苦心热--黄连、栀子

口甜脾热--黄连、黄芩 

口辣肺热--桑皮、地骨皮

口咸肾热--黄柏、知母

口酸而苦肝胆有火--龙骨、柴胡、青皮、龙胆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见能医 清·朱时进 病因赋类方卷
随“症”加减用药总结
中医临床用药之基本原理随证用药参考
临床常用药物 + 脏腑用药规律
医论医话.16
[转载]随“症”加减用药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