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疗便溏的中成药
userphoto

2023.02.03 内蒙古

关注

长期便溏可以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复方消化酶、干酵母片、香砂六君子丸等,需遵医嘱用药。便溏指大便稀薄不成形。长期便溏首先应该检查粪常规或进行结肠镜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肿瘤等。如粪常规和结肠镜均未发现异常,则考虑肠道功能紊乱或肠道菌群失调,治疗以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胃肠功能为主。可以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来改善肠道菌群;干酵母片来调理肠胃,帮助消化;诺氟沙星胶囊治疗有细菌感染的患者。还可以经中医辨证服用中成药。中医认为便溏可由脾胃虚弱、湿热郁滞等引起,脾胃虚弱可以用香砂六君子丸,湿热郁滞引起的便溏可用枫蓼肠胃康胶囊等。以上药物均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切不可盲目自行用
李晓林 主任医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三甲
调理脾胃中成药有哪些?
调理脾胃常用的中成药有补中益气丸、开胃健脾丸、理中丸、香砂养胃丸、参苓白术散、大山楂丸等,具体如下。1.补中益气丸: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可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泻泄、脱肛,改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等症状。2.开胃健脾丸: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可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和所致的泄泻、痞满,改善食欲不振、嗳气吞酸、腹胀泄泻等症状。3.理中丸:具有温中散寒、健胃的功效,可治疗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4.香砂养胃丸:具有温中和胃的功效,可治疗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改善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等症状。5.参苓
解皓 副主任药师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三甲
治疗脾胃虚弱的中成药是什么?
治疗脾胃虚弱常用的中成药有香砂养胃丸、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等,具体如下。1.香砂养胃丸:具有温中和胃的功效,可治疗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缓解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不思饮食、四肢倦怠等症状。2.补中益气丸: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可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泻泄、脱肛等,缓解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等症状。3.参苓白术散: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可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

戴中 副主任医师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大便溏稀吃什么中成药?
大便便的溏稀,医学上又称为便溏,具体表现就是大便不成形,就像溏泥一样,除此之外,排便的次数可能会增多,有时候会出现排便障碍,另外还经常会感觉到大便排不干净,但一般不会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针对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吃一些中药调理身体。
大便溏稀吃什么中成药?
可能患有脾胃虚寒导致腹泻腹痛等,可以通过服用胃肠健胶囊等进行治疗
患者以脾胃虚寒,大便稀,可以服用的中成药:健脾丸、温胃舒、附子理中丸等。
意见建议:根据病情,如患者病程长,病情重,单纯服用中成药起效慢,治疗周期长,请中医医生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舌苔脉象给予中药汤剂效果好。
脾胃虚寒常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
意见建议:建议平时不要吃太多辛辣刺激的食物,冷茶以及各种冷饮、冰镇食品,性凉生冷的食品会使脾胃虚寒疼痛加剧。
属于胃肠湿热所致,一般药物很难根治.祖国医学用传统中药有非常独到的治疗方法,建议用传统中药虫草,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厚朴,三棱,穿山甲,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等治疗,可以快速治愈.
意见建议:这些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彻底清除胃肠湿热,荡涤胃肠浊气,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肠道紊乱的功能,从而彻底根治不复发。
多考虑是脾虚的原因,可以服用中成药补脾益肠丸进行治疗。平时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品。
考虑是有脾胃虚寒的情况,同时还有寒湿夹杂的情况,建议需要继续服用药物健脾祛湿,同时注意饮食清淡,一般经过一周的治疗后这样的情况,可得到缓解。

意见建议:建议注意休息和保暖,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食物。

便溏中成药有什么
便溏(粪便稀不成形)根据不同病因使用的中成药也不同,中成药包括葛根芩连丸、保和丸、参苓白术丸、四神丸等。
1.葛根芩连丸用于湿热蕴结(湿邪和热邪在体内互相结聚)所致的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及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恶风、头痛身痛。
本药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脾胃虚寒腹泻者不适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保和丸用于食积(食物消化不良而停积在胃里)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把胃内上冲口咽的酸水吞入)、不欲饮食。
保和丸的不良反应及禁忌尚不明确。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4.四神丸用于肾阳不足(肾脏的阳气缺乏)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四神丸的不良反应及禁忌尚不明确。

出现不适后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药物治疗,不可自行用药。

便溏湿气重吃什么中成药
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呈现或伴有脾虚。其中最为多见的便是 饮食不节招致脾虚。有些人经常食用一些辛辣刺激、冰凉等食品 ,由此肠胃增加了担负。长期如此不只会脾虚,还会出现经常性的腹泻问题。便溏湿气重吃什么中成药,那么,脾虚易泻怎么调度脾?

  脾虚易泻怎样调度脾

  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便溏湿气重吃什么中成药,脾对食物的消化和接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简直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其中最为多见的就是饮食不节导致脾虚。有些人经常食用一些辛辣刺激、冰凉等食物,由此肠胃添加了负担。临时如此不仅会脾虚,还会出现经常性的腹泻问题。那么,脾虚易泻怎么调理脾?
  一、情感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保养脾胃,首先要坚持良好的情绪。据研究,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暖气、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心情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
  二、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因而,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便溏湿气重吃什么中成药,以素食为主,荤素搭配。需常吃蔬菜和生果,以满足机体需乞降坚持大便迟滞。少吃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品 ,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只管即便 少吃。
  三、注意冷暖。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这的确是经验之谈,因此注意冷暖非常重要。在春秋气候变化无常时,有虚寒胃痛的病人要留意保暖,避免受冷。
  四、要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气功等。恰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用,使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排泄添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养分成分的接收,并能改善胃肠道自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
  五、药物调理
  一样平常 生活中要注意健脾,陈李济补脾益肠丸具有益气养血,温阳行气,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泄泻,症见腹胀疼痛、肠鸣泄泻。连系药物的治疗特点,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研制而成的肠胃分溶型丸的中成药新剂型,并进行了药理、毒理试验、质量规范制订和临床验证任务,效果高达97.5%。陈李济补脾益肠丸组方共同,遵循“君臣佐使”之用药原则,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中气虚陷之腹泻腹痛、腹胀、肠鸣;气血和睦之粘液血便;或脾阳缺乏,冷积便秘等。陈李济补脾益肠丸是为数不多的既可以治疗肠胃疾病,又可以调理脾胃的一种药品。便溏湿气重吃什么中成药。

  以上是对脾虚易泻怎么调度脾的介绍,您学会了吧。养脾胃之道在于饮食不过饱,进食有纪律,不吃损伤脾胃的食物,如过辣、过甜、过咸、过辛、过苦的食品 。晚上不要熬夜,晚饭只管即便 早吃,不要吃得过饱,要清淡一些,避免油腻。

健脾化痰的中成药有哪些
导读:脾虚可产生湿气,湿气重导致脾虚,两者之间关系密切,而痰多也是因为脾虚引起的,所以想要去湿化痰首先就得先健脾,脾虚痰多虽不是什么大病,但如果长期不做治疗,也会影响身体健康,那么能帮助健脾化痰的中成药有哪些呢?哪些药值得我们选择呢。脾虚者常常是因为脾胃不和导致的,尤其是老年人,十几二十年的便秘,由于脾虚力量不足,而无法正常排便,现在年轻人好喜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如烧烤,火锅,麻辣烫等,这些东西吃多了,脾胃失和,就会出现腹泻拉肚子的情况,现在年轻人痰多的现象也挺多的,尤其是早上起床,总觉得嗓子里有痰卡住出不来,特别难受,痰多的原因也有很多,终归是离不开脾虚,脾可化湿,脾虚能使水湿停留,化成痰。化痰就得从健脾去湿方面着手,参苓白术散是健脾去湿的首选,里面的白术,人参,茯苓对脾非常好,扁豆薏仁则去湿效果非常好,对于有湿气脾胃虚的人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健脾和去湿要同时进行,因为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我们可以选择六君子丸。六君子丸里面有陈皮和半夏。陈皮的作用就是理汽健脾,去湿化痰,对于化痰有着很好的调理作用。健脾的中成药还有很多,如归脾山楂丸,人参健脾丸等。而化痰的中成药也有很多,如止咳祛痰颗粒,橘红痰咳液等等。中医认为,脾虚是气虚造成的身体各个器官出现失调的现象。当脾脏出现问题时,身体上的营养不能及时给予,就会导致体内津液出现异常,影响身体各个器官吸收营养,形成湿痰,当身体的脾脏出现问题时,身体上的各个器官都会受到影响,对身体的健康受到威胁。由于湿气重比较难去除,所以我们生活中除了吃药以外,生活中也可以自行调理,尽量少吃生冷辛辣的食物,少抽烟喝酒,多吃一些红豆薏米和山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多喝白开水,什么脾虚,湿气重,痰多就不会找上门了。

腹泻中医特效根治方

中医:泄泻,消化系统疾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时,粪便溏稀含水量增加,有时脂肪增多,带有不消化物,或混有脓血粘液。正常人一般每天排便一次,少数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一次,而粪便成形、正常,不应称为腹泻。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肛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与慢性两种,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称慢性腹泻。中医释名中医将腹泻称为泄泻,泄为泄漏,大便溏薄,泻为大便急迫,粪水直下。又将急性腹泻称为暴泻,慢性腹泻称为久泻。西医病因是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功能障碍,如分泌量增加,消化不完全,吸收量减少和(或)胃肠动力加速从而引起粪便含水量增多而稀薄,次数增加而形成腹泻。
发病机理中医病机1.感受外邪:在外邪致泻中,以湿邪致泻多见,风、寒、暑热之邪亦多夹湿邪而为病,如寒湿内侵,困遏脾运,清浊不分而致泻,如兼夹风、寒,又可有外感表证,夏秋暑湿当令,湿热伤中,脾胃受病,邪热下迫大肠,可致泄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说:“湿盛则飧泄,乃独由于湿耳?不知风寒热虚,虽皆能为病,苟脾强无湿,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泄?是泄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而未有不源于湿者也。” 2. 饮食所伤:饮食过量、宿食内停、过食肥甘、呆胃滞脾、多食生冷、误食不洁之物或饮酒过度,致脾胃失运、水谷不化、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升降失调而为泄泻。 3.情志失调:脾胃素虚,又因忧郁思虑、情绪激动,以致肝气郁逆,乘脾犯胃,脾胃运化受制而发生泄泻,是肝脾二脏之病,为肝木克土、脾气受伤之故。 4.脾胃虚弱:脾虚则运化不及,胃虚则少纳不化,水谷不能受纳,精微不能运化,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 5.脾肾阳虚:年老体衰,阳气不足,素体阳虚,失于温煦,泄泻日久,脾阳不振,日久脾病及肾,命门火衰,肾阳虚不能助脾胃运化水湿,腐熟水谷,清浊不分而为泄泻。总之,泄泻主要由脾胃运化不调、小肠受盛和大肠传导失常所致,但脾病湿盛可困遏脾运,脾虚又易生湿,为湿盛脾虚互为因果,暴泻属实,若迁延日久,每可从实转虚,久泻多虚,若久泻又受湿食所伤,亦可引起急性发病,表现为虚中夹实。病理病理生理从病理生理的角度腹泻可分为渗出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吸收不良性腹泻、胃肠动力加速性腹泻5种。渗出性腹泻为炎症引起的腹泻,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炎症如局部感染为菌痢、阿米巴肠病、病毒性肠炎,全身感染如伤寒、沙门菌感染、败血症、血吸虫病等,常累及肠道而引起渗出过多而腹泻,非感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结肠憩室等,也因渗出物增多引起腹泻。分泌性腹泻为胃肠分泌过多水分,电解质而致腹泻,机理相当复杂,其中环磷酸腺苷(cAMP)占重要地位,肠粘膜细胞中的cAMP对分泌水分、电解质起诱导作用。cAMP需经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催化才能起作用。霍乱弧菌分泌一种肠毒素,可迅速与空肠上皮细胞结合,刺激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而加速水分和电解质分泌到肠腔,超过小肠的吸收能力出现腹泻。胰性霍乱综合征,为一种少见的胰岛细胞瘤,肿瘤分泌多种多肽(VIP、胰高糖素、胰泌素)和前列腺素。这些介质刺激小肠分泌大量水分、电解质,常使病人脱水,为非感染性的分泌性腹泻。高渗性腹泻是由于肠腔内有大量不被吸收的溶质(非电解质),肠腔内有效渗透压过高,阻碍肠壁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引起的原因除盐类泻剂(如硫酸镁)外,主要为胰液或肝胆汁分泌不足、食物消化不完全、未经充分消化的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留在肠腔内成为不能被吸收的溶质。吸收不良腹泻常由于小肠有效吸收面积缩小或粘膜透过水和电解质减少,即粘膜透过性异常;远端小肠切除使肠吸收面积减少;肠道粘膜广泛充血水肿;细菌繁殖过多,细菌毒素影响消化酶,妨碍脂肪的消化吸收;先天性腹泻时,肠的主动吸收功能不全,肠内容中H与氯化物增加而呈酸性,使回肠结肠内液体积聚等因素引起腹泻。运动性腹泻是药物、疾病或胃肠手术改变肠道正常运动功能,促进肠蠕动,使肠内容物过快地通过肠腔,内容物与粘膜接触时间过短,从而影响消化吸收、发生腹泻。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1. 区别泄泻的虚实寒热发病急,病程短,泄泻而腹痛,多属实证。发病缓,病程长,腹痛不甚,虚证偏多。实证常有小便不利;虚证粪便清稀如水,腹痛喜温的多寒,粪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者多热。
2.明确久泻的脏腑病理久泻不愈。倦怠乏力,每因饮食不当,劳倦而复发者,脾虚为主。泄泻反复与精神情绪有关者为肝脾同病,五更泄泻,完谷不化,腰酸畏寒多为命火不足、脾肾同病。
辨证论治
1.急性泄泻
(1)寒湿伤脾:
泄泻清稀,肠鸣腹痛,脘闷少食,或伴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身体困倦,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濡,此属寒湿困脾,脾失健运,气机受阻。
(2)湿热:
腹痛泄泻,大便急迫如水注,大便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属湿热内盛,下迫大肠。
(3)食滞胃肠:
泻下臭秽粘腻,夹杂不消化食物残渣,腹痛拒按,泻后痛减,嗳腐食臭,不思饮食,苔厚腻,脉滑数,此属食积滞中,传化失常,升降失调。
2.慢性泄泻:
(1)脾虚湿盛:
大便溏薄,每因饮食不慎而发作,身重体倦,腹胀肠鸣,纳呆食少,舌淡苔白腻,脉沉,此属脾虚湿阻,运化无权。
(2)肝脾失调:
情志抑郁寡欢,胸胁满闷,腹痛即泻,肠鸣矢气,嗳气叹息,纳差,舌淡苔薄白,脉弦,此属肝气失于条达,郁而乘脾,脾失健运。
(3)脾肾阳虚:
泄泻日久不愈,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黎明即泻,腹隐痛怕凉肠鸣,畏寒肢冷,腰膝酸困,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此属脾肾俱虚,火不暖土。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1.大便稀薄或如水样,次数增多,可伴腹胀、腹痛等症。 2.急性暴泻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恶寒、发热等症。 3.慢性久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4.饮食不当,受寒凉或情绪变化可诱发。 5.大便常规可见少许红细胞,大便培养致病菌阳性或阴性。 6.必要时作X线钡灌肠或纤维肠镜检查。
影像诊断实验室诊断常规化验,特别是粪便检验可获得依据,如诊断不清楚,可作X线钡灌肠或钡餐检查和直肠镜、结肠镜,必要时作活检,如仍不能诊断,可根据不同情况作超声、CT检查,对怀疑吸收功能不良可能时,作D木糖吸收试验。
中医类证鉴别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 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
2.好转 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
3.未愈 症状未见改善。预后并发症西医治疗腹泻是症状,根本治疗要针对病因。
1.病因治疗:
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必须抗感染治疗;对乳糖不耐受者和麦胶性乳糜泻要在饮食中分别剔除乳糖或麦胶类成分;对高渗性腹泻要停食或停用能引起高渗的食物或药物;对分泌性腹泻除消除病因外,要积极补充盐类和葡萄糖液;由于胆盐重吸收障碍引起的结肠腹泻,可用消胆胺吸附胆汁酸而止泻。对胆汁酸缺乏引起的脂肪泻,可用中链脂肪代替日常食用的长链脂肪。
2.对症治疗:
常用止泻药有活性炭、鞣酸蛋白、氢氧化铝凝胶、次碳酸铋,日服3~4次。复方樟脑酊(2~5ml),或可待因(0.03g),每日2~3次。久用有成瘾性,只可短期应用。易蒙停(盐酸洛哌丁胺LoparamHCI)为丁酰胺衍生物,为肠壁阿片受体激动剂,可阻止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滞留时间,增强肛门括约肌张力,初服4mg,以后每腹泻一次再服2mg,至腹泻停止,每日大便1~2次,但日量不宜超过8mg。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
1.急性泄泻
(1)寒湿伤脾:
治宜温化寒湿,参以淡渗。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合胃苓汤加减,(藿香、苏叶、白芷、苍术、白术、厚朴、陈皮、桂枝、茯苓、猪苓、泽泻等)。有发热恶寒等表证加荆芥、防风疏散风寒;便如水泻,小便不利,加车前子、薏仁以分利小便。(2)湿热:
治宜清热利湿。代表方以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加减(葛根、黄芩、黄连、茯苓、滑石、炙甘草、白头翁、银花等)。恶心呕吐加枳壳、竹茹;腹胀腹痛加木香、白芍;夏月伤于暑湿,加香薷、佩兰、扁豆、荷叶。
(3)食滞胃肠:
治宜消食导滞,调和脾胃。代表方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麦芽、内金、炒莱菔子、枳实、半夏曲、连翘、陈皮等)。脘腹胀加木香、厚朴;大便不爽加槟榔;食积化热加黄连。
2.慢性泄泻:
(1)脾虚湿盛:
治宜健脾运中,化湿止泻。代表方参等白术散加减(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莲子、炮姜、藿香、炙甘草等)。
(2)肝脾失调:
治宜抑肝扶脾。代表方为痛泻要方加味,(陈皮、白芍、白术、防风、枳壳、乌药、薏米、扁豆、炙甘草)。脾虚较甚加党参、茯苓、山药。苔黄,口干加黄连;胸胁胀满加柴胡、青皮、香附。
(3)脾肾阳虚:
治宜温补脾肾。代表方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补骨脂、吴萸、五味子、肉豆蔻、茯苓、白术、干姜、制附片等)。久泻不止、滑脱不禁加乌梅等酸收之品,或加赤石脂、诃子肉、禹余粮等固涩药涩肠止泻。若虽有五更泻,但用温脾肾法效不明显,而有心烦嘈杂、寒热错杂症状者,宜温清并用,用乌梅丸加减(乌梅、川椒、干姜、附子、黄芩、黄连等)。
二、单方验方:
(1)罂粟壳(蜜炙)、厚朴(姜制)各120克,研粉,3~5克/次,米汤送服,可治久泻不止。
(2)车前子炒研未,6克/次,开水泡服,可治暴泻。
(3)大蒜,捣烂服汁,可治虚寒泄泻。
中药1.藿香正气丸(《实用中成药手册》) 散寒止痛止泻。
2.保和丸(《中国基本中成药》) 消食导滞止泻。
3.附子理中丸(《中国基本中成药》) 温中散寒止泻。
4.参苓白术丸(《实用中成药手册》)调补脾胃、健脾止泻。
5. 加味香连丸(《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理气清热止泻。

6. 四神丸(《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温肾暖脾涩肠止泻。针灸针灸疗法:(1)体针疗法:刺足三里、三阴交、上脘、中脘、下脘、关元、气海等穴。(2)艾灸疗法:隔姜、隔盐等温灸神阙、中极、关元等穴。(3)耳针疗法:取大肠、小肠、脾、胃、交感、肝、肾,1次/日,3~4穴/次,也可配合贴敷王不留行籽。(4)拔罐疗法:取神阙、气海、天枢、大肠俞等穴,适用于虚寒证。推拿按摩按摩疗法:取中脘、气海、大枢、脾俞、肾俞、长强、足三里等穴,用推、揉、按、拿手法。

治疗便溏的验方
一、治疗便溏的验方

1. 治疗便溏的验方

2. 治疗便溏的食疗方3. 便溏如何调理二、便溏是什么原因三、便溏不宜吃什么治疗便溏的验方
1、治疗便溏的验方
、组成:白术30克,枳实10克,苍术10克,猪苓10克,麦芽10克,神曲10克,半夏10克,泽泻7克,赤茯苓7克,川芎7克,黄连7克,白螺蛳壳7克,砂仁5克,草豆蔻5克,黄芩5克,炒莱菔子5克,干生姜5克,陈皮3克,制香附3克,瓜蒌仁3克,槟榔3克,厚朴3克,木香3克,甘草3克,青皮5克。
用法:水煎2次,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吞酸加吴茱萸5克;久病体虚加煅牡蛎5克。
功效:消诸积,消痞满恶心、呕吐吞酸。治痰积、食积、酒积、肉积、茶积。亦治脾胃疼痛,屡有神效,以拔病根,不复发。
、党参15克,厚朴15克,丹参10克,生姜、木香、法半夏各12克,炒莱菔子18克,吴茱萸6克,炙甘草 3克。
用法:上药冷水浸泡15分钟,文火煎2次,取汁500毫升,分2次温服,每日1剂,连服5剂便知功效。
加减:便溏去莱菔子,加白术9克,茯苓12克;腹中发凉或因吃生冷而胀气者加荜茇3克,制附片9克;嗳气加焦山楂10克;口腻、苔白厚加藿香9克,佩兰9克,白豆蔻5克(后下)。
功效:此方健脾降逆,理气消胀,除寒排气。主治老年人胃肠胀气。一般须服药5-15剂,善后巩固再服2剂。本方治疗48例,治愈43例,5例治疗欠佳。
、柴胡15克,白芍30克,枳实10克,甘草6克,郁金15克,佛手12克,半夏12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乌药20克,降香12克,竹茹15克,海螵蛸15克。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疏肝和胃,降逆行气,消胀止呕。主治恼怒气滞胃酸呕吐腹胀。一般急症3-5剂,诸症消失,再服2剂以善后巩固。
2、治疗便溏的食疗方
、百合粥
百合、莲子、薏米各适量,同煮粥,加冰糖或白糖调味食用。
、栗子煲粥
栗子肉20~30克,大米100克,同煮,加白糖或油盐调味食用。
、荔枝粥
去核干荔枝5~15枚,大米100克,同煮粥,加白糖适量食用。
、荔枝淮山莲子粥
干荔枝肉50克,淮山药、莲子各10克(捣碎),煮软,加大米100克,共煮粥,食用。
、白果苡米水
去壳白果仁8~12粒,苡米60克,加水适量煮烂,加冰糖或白糖调味服用。
3、便溏如何调理
、中医调理
本症多见于脾虚。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
、调整饮食习惯
-日三餐要定时、定量,饭后不要受凉,要多食面食、豆制品、瘦肉、鱼、禽、蛋等高蛋白食品,及时补充身体所丢失的营养成分,维持机体代谢的平衡。
、多食脱水食品
应多食干制蔬菜和易吸收水分的脱水食品,亦可在食物中佐以少量的偏涩性食物,如乌梅、橘子、石榴、萝卜、扁豆、牡蛎、淡菜等,均有涩肠止泻功能。
便溏是什么原因
1、湿气过重
也有一些时候,便溏是由于体内湿气过重导致的,所以生活在湿气比较重的南方的人,在遇到梅雨季节的时候就容易出现便溏的症状。其实湿气过重与脾胃虚弱也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体内湿气过重的时候,多数时候也是脾运化水谷的功能出现障碍。所以祛湿的同时也要调理脾胃。
2、肝气郁结
除了上面两种情况会出现便溏的症状以外,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出现便溏的症状,就是肝气郁结,又称“肝郁”。肝郁的时候会出现心情抑郁、腹部疼痛并伴随便溏等的症状,肝气郁结多出现在秋季,所以春季养生要注意养肝,这样秋季肝气运行才会比较畅通。
便溏不宜吃什么
1、大蒜:大蒜素就会刺激肠壁,造成血管进一步充血、水肿,使更多的组织液渗入肠腔内,从而加重腹泻。因此,腹泻患者忌吃大蒜。
2、鸡蛋:腹泻病人不宜用鸡蛋补充营养,否则有害无益。因为鸡蛋含蛋白质很高,病人吃后难以消化和吸收,会导致病情加重,腹泻病人吃淀粉类或含糖食物为宜。
3、牛奶:牛奶会刺激胃黏膜,正常人喝牛奶有时会腹泻,如腹泻病人再喝牛奶,无疑雪上加霜,不利病体康复,因此,腹泻病人忌喝牛奶。
4、芝麻:又称胡麻。含丰富的脂肪油,有润肠滑肠作用。因此凡腹泻者应当忌食。
5、核桃仁:含脂肪油为40%一50%,有润肠通便作用,因此无论何种腹泻,都不能吃。
6、松子仁:性温,味甘,含有74%的脂肪油,有润肠通便作用,因此适合便秘者食用,但不适宜腹泻患者。
几种常用健脾类中成药的选择
中医上讲脾胃乃后天之本,可能很多人还是感受不了它的重要性,所以我常常说脾胃决定寿命,这绝非夸张!!临床上我常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干姜、炙甘草等药材健脾益气,但须因人因症配伍,辩证用药。 脾胃虚弱,有些症状重的要寻求医生治疗,有些人症状轻微的,想通过中成药解决问题,但是药店能够选择的治疗脾胃的中成药琳琅满目,会让很多患者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选择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治疗脾胃病的中成药,一起来看看它
们的功效各有什么不同?比较常用的有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丸、香砂养胃丸、人参归脾丸、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等等,我给大家一一分析之!

● 附子理中丸主要起到温中健脾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症状。它除了治疗脾胃虚之外,尤其适合各种脾胃阳虚的人,配方里面的附子、干姜是温中的药,主要治疗脾胃虚寒、胃脘部冷痛、大便稀溏、平常畏寒怕冷、手足不温之类的病症。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肠道功能紊乱有上述症状者皆可使用。


● 参苓白术丸(散)主要起到健脾利湿止泻的功效,参苓白术丸(散)里面的白术、茯苓、莲子、炒薏仁、白扁豆都有比较好的健脾祛湿、固肠止泻作用,所以比较适合于腹胀不适、经常大便稀溏、容易腹泻的病人,另外参苓白术丸有祛湿利水的功效,对于皮肤臃肿、眼袋浮肿的患者,这个中成药也比较合适。参苓健脾丸(散)是补脾药中最平和的,它能通过补脾而利消肿。这个药既健脾又利水,相当于因脾虚水肿的人的“瘦身剂”,因为药性平和,可以长期吃。

● 香砂养胃丸(颗粒)也有健脾温中的功效,但是这个药行气止痛的功效相对比较强,所以比较适用于胃脘部痞满、胀满不适、上腹胀痛、嗳气打嗝、消化不良的病人,其他类似的还有木香顺气丸、陈夏六君丸等。香砂养胃丸(颗粒)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阴虚常上火,阳虚常怕冷,记住这个就好判断是阴虚还是阳虚)。临床常见症状如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冷肢凉等。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溃疡病有上述症状也可使用。


● 人参归脾丸有健脾的功效,除了治疗脾胃虚弱等病症之外,药方里面还配伍一些宁心安神功效的药物,也用于治疗一些气血不足、脾胃虚弱导致的心悸烦躁、失眠等病症。人参归脾丸针对脾虚所设,但更侧重于心悸失眠,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人参归脾丸不是安眠药,而是重用人参、当归养血益气,从而改善失眠。尤其适合气血不足的年轻女性。


● 人参健脾丸是一种呈棕褐色至棕黑色的大蜜丸,其主要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常用于改善脾胃虚弱所致的相关症状,比如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人参健脾丸重用黄芪、山药,着重健脾益气!人参健脾丸是一种比较健康的中成药,主要的成分就是人参、山药和陈皮等等,吃了之后能够对脾胃有很好的养护作用。如果经常感觉到没有食欲或者消化不良、恶心想吐和拉肚子的话,那么你就可以尝试吃一些人参健脾丸来缓解问题哦。


● 补中益气丸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子宫脱垂、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等。主要针对身体消瘦、面色发黄、易疲劳的人,总觉得有气无力,下午症状更明显。这种人适合把“补中益气丸”当保健药吃,每天吃一次,可以坚持吃到虚弱症状改善。


以上就是常见的几种有关脾胃的中成药的选择技巧,脾胃病一般除了用药之外,日常要注意做到三餐规律有时,保持心情愉快,良好的作息习惯,都必不可少,有益于疾病的康复!

古方治疗脾胃湿寒便溏肠鸣
脾胃湿寒便溏肠鸣
来源:《医学正传》
作者:虞传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15年
1、黄芪补胃汤:(东垣) 治一日大便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时作泄,肠中鸣,小便黄。
黄芪 柴胡 当归身 益智 橘红(各一钱五分) 升麻(二钱) 炙甘草(五分) 红花(少许);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稍热,食前服。
2、升阳除湿汤:(东垣) 自下而上者,引而去之。
苍术(一钱) 柴胡 羌活 防风 升麻 神曲 泽泻 猪苓(各五分)炙甘草 陈皮 麦 面(各三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服。如胃寒肠鸣,加益智仁、半夏各五分,生姜三片,大枣一枚同煎。非肠鸣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种用于慢性结肠炎的中成药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分型治疗秘方
治慢性结肠炎的中成药
健脾、和胃、祛湿,9种适合夏季肠胃问题的中成药可推荐(附联合用药方案)
想要活得好,脾胃必须调,10个中成药,健脾和胃,您一定要知道:
经常腹泻、腹痛、腹胀、排便异常,9种用于肠易激综合征中成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