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用中药剂量
汉今药方剂量换算表
中药剂量
药的计量单位,古代有重量(铣、两、钱、斤等)、度量(尺、寸等) 及容量(斗、升、合等)多种计量1方法,用来量取不同的药物。此夕卜还有可与上述计量方法换算的“刀圭”、“方寸匕”、“撮、“枚” 等较粗略的计量方法。由于占今度量衡制的变迁,后世多以重量为计量固体药物的方法。明清以来,普遍采用16进位制,即1斤=16两=160钱。现在我国对中药生药计是采用公制,即1kg=1000s。为了处方和配药特别是 古方的配用需要进行换算时的方便,按规定以如下近似值进行换算:
一两(16进位制)=30g
一钱=3g
一分=0.3g
一厘=0.03g
用药量,称为剂量,一般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也有是指在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
剂量是否得当,是能否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主要依据所用药物的性质、临床运用的需要以及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中药的 具体用量。
一、药物方面
药材质量:质优者药力充足,用量勿须过大,质次者药力不足,用量可大一些。
药材质地:一般来说,花叶类质轻的药,用量宜轻(无毒药一般用量为3 ~10g);金石、贝壳类质重的药物量宜重(无毒药一般用量为10~30g)i鲜品一般用量也较大(无毒药一般用具为30~60g)。
药物性味:药性较弱、作用温和、药味较淡的药,用具可稍重;药性较强,作用强烈,药味较浓的药,用具则宜轻。
有毒无毒:无毒篙用量变化幅度可稍大,有毒者应将剂量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二、应用方面
方药配伍:一般药物单味应用时,用具可较大;人复方应用时,用量可略小。同一药在复方中作主药时,一般较之作辅药时为重。
剂型:多数药物作汤剂时,因其有效成分多不能完全溶解,故用量一般较之作丸、散剂时的服用量为重。
用药目的:临床用药时,由于用药目的不同,同一药物的用量可不同。如摈榔,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而用以杀姜片虫、绦 虫时,即须用到60~120g。再如洋金花,如用以止咳平喘或止痛,一般只用0.3~0.6g,每日量不超过1.5g,但若用作麻醉药时可用到20g。即使是利用药物的同一功效,也可能因为用药目的不同而使用不同剂量。如泻下药牵牛子,李杲说它“少则动大便,多则下水”。同是用以泻下,用以通便导滞,用量宜轻;若用以峻下逐水,则用量宜重。
三、患者方面
年龄大小:由于小儿身体发育尚未健全,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均较弱。特别是作用峻猛,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用量应低于青壮年的用药量。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五、六岁以上可按成人
量减半用。
性别:对于一般药物,男女用量区别不大,但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用活血祛瘀通经药用量一般不宜过大。
体质强弱:体质强壮者用量可重;体质虚弱者用量宜轻,即使是用补益药,也宜从小剂量开始,以免虚不受补。
病程长短:一般来说,新病患者正气损伤较小,用量可稍重;久病多体虚,用量宜轻。
病势轻重:一般来说,病急病重者用量宜重;病缓病轻者用量宜轻。如病重药轻,犹如杯水车薪,药不能控制病势,若病轻药重,诛伐太过,药物也会损伤正气。
另外,在患者方面还应考虑到患者在职业、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如体力劳动者的腠理一般较脑力劳动者的致密。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对体力劳动者用量可较脑力劳动者稍重一些。在确定药物剂量时,除应注意上述因素外,还应考虑到季节、气候及居处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常用中药剂量
很多人觉得中药都是天然材料,多吃一点、少吃一点无所谓,根本不重视中药的剂量规定。还有些人觉得中药的药性比较温和,多吃一点能增加药物的疗效;:再加上中药多是煎煮的汤剂,他们觉得煎煮后可能让药物的有效成分散失了不少,于是往往在医生规定的剂量上再自行增加一点点,或者在病愈后还继续服用一段时间的中药,认为这样便可以保证病“断根”,不会复发。其实,这样的行为非常危险,即使是中药汤剂也要按量服用,如果剂量超标,很容易引起头晕、头胀、腰酸、乏力等副作用,曾经就有人因超量服用带有毒性的中草药,造成毒死的惨剧。白果含有微量氢氰酸,如果过量服用,就会出现发烧、呕吐、腹泻、惊厥、抽搐、肢体僵直、皮肤青紫、瞳孔散大、脉弱而乱,甚至昏迷不醒等中毒现象。总之,服用中药也和服用西药一样,必须讲究剂量,对证下药。
可见,我们对中药的毒性也不必畏惧,只要掌握到药物的性味,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就能有效规避药物的毒性,让其乖乖地为疾病的治疗服务,成为“以毒攻毒”的最好体现。对于需要服用中药的病人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使用。千万不要自行开药方,自己用药是十分危险的行为。如水银用做主药治疗皮肤癌、子宫颈癌时,只能限于外用,严禁内服,不然会发生汞中毒。
●不可加大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比如我们常用来预防感的常用药板蓝根,有清热、解毒、凉血等效用,但是,一旦服食过多,不仅会产生抗药性,有的还会出现皮肤过敏。
●不要乱搭配,注意合理配伍。寒凉药虽能清热,但易伤阳;热性药虽可祛寒,但能耗阴;攻伐药虽可祛邪,但能伤正气。
●当心中西药混合服用引发不良反应。
●无毒药物对高过敏体质的人可能会有副作用。
132种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
邵忠民
品  名
性 味    归 经
剂  量
功  效
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麻黄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3-10g
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水退肿。
桂枝
辛、甘,温。归肺、心肾、肝经。
3-10g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
辛,温。归肺、脾、胃经。
5-10g
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荆芥
辛,微温。归肺、肝经。
5-10g
祛风解表,止痒,透疹,炒炭止血。
防风
辛、甘,微温。归肺、肝、脾经。
5-10g
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羌活
辛、苦,温。归肺(膀胱)经。
3-10g
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痛。
2.发散风热药
薄荷
辛、凉。归肺、肝经。
3-6g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
辛、苦、寒。归肺、胃经。
6-12g
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消肿。
蝉蜕
甘、寒。归肺、肝经。
3-10g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
甘、苦,寒。归肺、肝经。
5-10g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5-10g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
苦、辛,微寒。归肺、肝、脾经。
3-10g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葛根
甘、辛、凉。归肺、脾、胃经。
10-15g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
苦、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15-60g
清热泻火(清气分、肺胃实热),煅后收湿敛疮。
知母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5-15g
清热泻火(清气分实热,清肺胃实热)滋阴润燥。
栀子
苦,寒。归心、肝、胃、肺经。
5-15g
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利湿热。
夏枯草
苦、辛,寒。归肝经。
10-15g
清泻肝火,解毒散结。
2.清热燥湿药
黄芩
苦,寒。归肺胃胆、大肠膀胱经。
5-15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
苦,寒。归心、胃、大肠、肝经。
2-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
苦,寒。归肝胆、大肠肾膀胱经。
6-10g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3.清热解毒药
①治湿热病药
金银花
微苦辛甘,寒。归肺心胃大肠经。
10-15g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
苦、微辛,寒。归心肺、小肠经
6-15g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板蓝根
苦、寒。归肺、心、胃经。
10-15g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②治热毒疮疡药
蒲公英
苦、甘,大寒。归肝、胃经。
10-30g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利湿热。
鱼腥草
辛,微寒。归肺经
15-30g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③治热毒泻痢药
白头翁
苦,寒。归大肠经。
6-15g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④治咽喉肿痛药
射干
苦,寒。归肺经。
6-10g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4.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甘、苦、寒。归心肝、胃、肾经。
10-30g
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玄参
甘、苦、咸,寒。归心肺胃肾经。
10-15g
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6-12g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虚热。
赤芍
苦,微寒。归肝、心经。
6-15g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泻肝火。
5.清虚热药
青蒿
苦、辛,寒。归肝、胆、肾经。
6-12g
清虚热,凉血,解暑热,截疟。
地骨皮
甘、微苦、寒。归肺,肝、肾经。
6-15g
清虚热,凉血,清肺降火。
泻下药
1.攻下药
大黄
苦,寒。归大肠、脾胃肝、心经。
5-15g
泻下攻积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清泄湿热。
芒硝
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10-15g
软坚泻下,清热消肿。
2.润下药
3.峻下逐水药
祛风湿药
1. 祛风湿散寒药
独活
辛、苦,微温。归肝、肾、肺经。
6-12g
祛风湿,止痛,解表。
木瓜
辛、酸,温。归肝、脾、胃经。
10-15g
祛风湿,舒筋,化湿,(和胃)。
2.祛风湿清热药
秦艽
辛、苦,微寒。归肝肾、胃胆经。
5-10g
祛风湿,舒筋活络,退虚热,清湿热。
防己
苦、辛,寒。归肝、肾、膀胱经。
5-10g
祛风湿,止痛,清热利水。
3.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辛、苦,甘,温。归肝、肾经。
5-10g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桑寄生
辛、苦、甘,平。归肝、肾经。
9-15g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化湿药
广藿香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5-10g
化湿,止呕,解表。
苍术
辛、苦,温。归脾胃、肝、肾经。
5-10g
燥湿健脾,祛风湿,解表。
厚朴
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3-10g
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白豆蔻
辛、温。归脾、胃、肺经。
3-6g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利水渗湿药
1.利水消肿药
茯苓
甘、淡,平。归脾、肾、心经。
9-15g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薏苡仁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大肠经。
9-30g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泽泻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5-10g
利水渗湿,泄热。
2.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
甘,微寒。归肾膀胱、肝、肺经。
9-15g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川木通
淡、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3-6g
清热利尿,通经下乳。
3. 利湿退黄药
茵陈蒿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6-15g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金钱草
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15-30g
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虎杖
苦,寒。归肝、胆、肺经。
9-15g
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
温里药
附子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3-15g
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
干姜
辛,热。归脾、肾、心、肺经。
3-10g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肉桂
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
1-5g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吴茱萸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1-5g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
理气药
陈皮
辛、苦,温。归脾、胃、肺经。
3-10g
行气调中,燥湿,化痰。
枳实
辛、苦,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3-9g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木香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肝胆经
3-9g
行气止痛。
香附
辛、微苦,平。归肝、三焦经。
6-9g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川楝子
苦,寒。归肝、胃、小肠经。
3-10g
行气止痛,疏肝泄热,驱虫,止痒。
消食药
山楂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10-15g
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莱菔子
辛、甘,平。归肺、脾、胃经。
6-10g
消食行气,降气化痰。
鸡内金
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3-10g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驱虫药
槟榔
苦、辛,温。归胃小肠、大肠经。
3-10
驱虫,缓下消积,行气,利水。
止血药
1.凉血止血药
小蓟
苦,凉。归心、肝经。
10-15g
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地榆
苦、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10-15g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白茅根
甘,寒。归肝、肺、胃、膀胱经。
15-30g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2.化瘀止血药
三七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3-10g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
苦,寒。归肝经。
10-15g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3.收敛止血药
白及
苦、甘、涩,寒。归脾胃、肝经。
3-10g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
苦、涩,平。归心、肝经。
3-10g
收敛止血,止痢。(补虚,消积,,杀虫。)
4. 温经止血药
艾叶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3-10g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活血化瘀药
1.活血止痛药
川芎
辛,温。归肝、心经。
3-10g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
辛、苦,温。归肝、脾、心经。
3-10g
活血,行气,止痛。
郁金
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5-12g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2.活血调经药
丹参
苦,微寒。归心、肝经。
5-15g
活血祛瘀(调经),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红花
辛,温。归心、肝经。
10-15g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桃仁
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肺大肠经。
5-10g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益母草
辛、苦,微寒。归肝、心膀胱经。
10-30g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牛膝
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6-15g
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4. 破血消症药
莪术
辛、苦,温。归肝、脾经。
3-15g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药
半夏
辛,温。有毒。归肺、脾、胃经。
3-9g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2.   清化热痰药
桔梗
苦、辛,平。归肺经。
3-10g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川贝母
甘、苦,微寒。归肺、心经。
3-9g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浙贝母
苦,寒。归肺、心经。
3-9g
清热化痰,散结消肿(开郁)。
瓜蒌
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
10-15g
清化热痰,润化燥痰,利气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3.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苦辛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4.5-9g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苏子
辛,温。归肺、大肠经。
3-9g
止咳平喘,降气化痰,润肠通便。
百部
苦、甘,微温。归肺经。
3-9g
润肺止咳,灭虱杀虫。
桑白皮
甘,寒。归肺、膀胱经。
6-12g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葶苈子
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
3-9g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安神药
1.重镇安神药
磁石
咸,寒。归心、肝、肾经。
15-30g
镇心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
2.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
甘,平。归心、肝、胆经。
9-15g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远志
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
5-15g
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平肝息风药
1.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
咸,寒。归肝经。
15-30g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牡蛎
咸,微寒。归肝、肾经。
15-30g
平肝潜阳,镇心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代赭石
苦,寒。归肝、心、胃经。
10-30g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2.息风止痉药
牛黄
苦,凉。归肝、心经。
.15-.35
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钩藤
甘,微寒。归肝经。
10-15g
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天麻
甘,平。归肝经。
3-10g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全蝎
辛,平。有毒。归肝经。
2-5g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开窍药
麝香
辛,温。归心、肝经。
.03-0.1
开窍醒神,活血止痛,(通经,催产)。
冰片
辛、苦,微寒。归心、肝经。
.03-0.1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石菖蒲
辛、苦,温。归心、脾、胃经。
5-10g
开窍醒神,宁心安神,化湿和胃。
补虚药1.补气药
人参
甘,微温。归肺、脾、心、肾经。
3-9g
大补元气,补益脏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党参
甘,平。归脾、肺经。
10-30g
补益肺气,补血,生津。
太子参
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
10-30g
补气,养阴。
黄芪
甘,微温。归脾、肺经。
10-15g
补脾升阳,益肺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
白术
甘、苦,温。归脾、胃经。
6-12g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甘草
甘,微寒。归心、肺、脾、胃经。
3-10g
补心脾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解热毒及药食毒,调和药性。
2.补阳药
鹿茸
甘、咸,温。归肾、肝经。
1-3g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固冲任,脱毒生肌。
巴戟天
甘、辛,微温。归肾、肝经。
10-15g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祛风湿。
淫羊藿
辛、甘,温。归肾、肝经。
5-10g
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
菟丝子
甘、涩,微温。归肾、肝、脾经。
10-15g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杜仲
甘,温。归肾、肝经。
10-15g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续断
苦、甘、辛,微温。归肾、肝经。
10-15g
补肝肾,强筋骨,(止血)安胎,行血疗伤(续折)。
3.补血药
当归
甘、辛,温。归心、肝经。
6-12g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熟地黄
甘,微温。归肝、心、肾经。
9-15g
补阴血,益肾精(填髓)。
白芍
甘、酸、苦,微寒。归肝脾心经。
6-15g
养血敛阴(调经,止汗),平肝止痛,平抑肝阳。
何首乌
制: 甘、涩,微温。归肝肾心经。
生: 甘、苦,平。归心肝、大肠经。
6-12g
制首乌补血益精,截疟。(固肾乌须);
生首乌截疟,解毒止痒,润肠通便。
阿胶
甘,平。归肺、心、肝、肾经。
3-9g
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4.补阴药
北沙参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10-15g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麦冬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10-15g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龟甲
甘、咸,寒。归肝、肾、心经。
15-30g
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固经止血,养血补心。
鳖甲
咸,寒。归肝、肾经。
15-30g
滋阴潜阳,清退虚热,软坚散结。
收涩药
1.固表止汗药
2.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3-6g
收敛固涩(敛肺、涩肠、固精),益气滋肾,生津止渴,宁心安神。
乌梅
酸、涩,平。归脾、肺、大肠经。
3-10g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3.固精缩尿止带药
山茱萸
酸,微温。归肝、肾经。
5-10g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固精、敛汗、止血)。
桑螵蛸
甘、涩,平。归肝、肾经。
6-10g
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莲子
甘、涩,平。归脾、肾、心经。
10-15g
补脾止泻,益肾固精,止带,养心安神。
涌吐药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拔毒化腐生肌药
只有132种常用的中药,谨供参考吧。根据2006版张廷模主编<<临床中药学>>制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辅行诀》里五行五味二十五药的表 转载▼
试论《辅行诀》医方所用中药药物之阴阳五行属性+ 中药药物之阴阳五行药(属)性论+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附图研究
中药分类、性味、功效
常用中药气味归经、临床运用、用量禁忌简解(上)
466种中药总结
常用煲汤药材属性一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