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东卫视《养生》最容易被误解的中医概念

最容易被误会的中医概念——1 中医西医“谈谈心”

中国中医科学院 张雪亮 教授作客山东卫视《养生》节目

 


中医:心主血脉
  这点和西医说的心有点接近。
  人身上的心脏简单的说就是个泵,它不断地收缩舒张。收缩的时候把血打到动脉里,这时的血压就高,这时量血压就叫高压,也叫收缩压。它一舒张的时候静脉的血就回到心脏里,这时量血压就叫低压,也叫舒张压。这就是西医说的心脏。
         
中医:心主神明
  心主神明,已经不是指跳动的心。中国有很多带心字的成语都不是指心脏,如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心怀鬼胎,心术不正。
  心主神明在临床有很大的意义。如癫狂,中医叫癫狂,癫叫文疯子,他嘟嘟囔囔自己自言自语,但是他不打人不骂人不毁物。武疯子就是打人毁物,骂不绝口,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这两种情况中医调理都是从心入手。
        
中医:痰主心窍
  痰迷心窍,中医治疗这样的病就是化痰 开窍。
        
中医重功能西医重形态
 


心火旺 心血瘀阻 心阴不足,心血淤阻 心律不齐,这里面有中医的名词,有西医的名词。
   西医说的心脏病,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有哪些?
高心病:高血压导致的心脏病。风心病: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的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间长了导致的心脏病。
              
中医:心火旺
   这是中医的一个诊断,心火旺的人可能心脏一点毛病都没有。最近有一个时髦的名词叫路怒症,就是堵车,堵城引起的病。
              
中医:心其华在面
   心的问题出在面部,如面部肌肉痉挛在背部心俞穴埋线治疗。结果同时还治疗了路怒症,因为心火降下来了。
   从脸上的面色可以看出心经是否有问题。西医有一个二尖瓣面容,如果是它有闭锁不全,或供血不足,就会两颧发红。
              
中医手段治疗西医疾病
如心律失常,房颤的患者,甚至轻度的二尖瓣脱垂,中医都是有办法治疗。
常用的对心脏好的穴位:内关
 


  中医说的心包括跳动的心,神志,还包括了血管,它涵盖的内容会比西医的心要多很多。

最容易被误解的中医概念——2  肝会“发炎”也会“发怒”

看下面的图,哪些是中医的肝的概念?哪些是西医肝的概念?
 



    肝火,肝郁,肝阳上亢这是中医的概念。
    肝硬化,脂肪肝,肝移植是西医的概念。
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出西医的肝是涉及到了一个脏器。中医的肝比较宽泛。
            
西医肝脏的位置
中医说左肝右肺。实际上肝的位置在右边。
            
西医肝脏的功能
   它主要是解毒的功能,还有一定的代谢的功能。我们吃的东西和药物的毒性,都要通过肝来分解。肝昏迷,肝衰竭的病人肯定很多毒性排不出去,最后导致了脑子的细胞代谢也异常了,所以肝脏病到后期也有意识模糊,或者昏迷状态。吃的药品,毒品,不干净的东西,最伤害的是肝脏,肾脏的功能。
   许多瘦人不爱吃肉也得脂肪肝,他有可能是先天性的差异,脂肪代谢的能力,解毒功能就差。还有的人是因为喝酒,酒也要通过肝脏解毒。
            
中医肝的概念
   中医的肝不是指实在的肝脏。肝火,肝阳上亢,肝郁是中医的概念。
            
肝有问题如何就医
   功能性的疾病一般可以选择中医。不是特别严重的一些器质性疾病也可以中医治疗,如转氨酶高了,中医有办法的,如五味子可以降转氨酶。肝郁,肝火这种没有指标异常的,大家都可以看中医。
            
什么叫肝郁
   长期的精神郁闷,心情不舒畅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条发泄不出去。
            
肝郁的危害
    可以导致乳腺增生,可以导致甲状腺疾病,甲亢,甲状腺结节,可以导致胃溃疡,可以导致高血压。
            百病皆生于瘀

   中医说:百病皆生于瘀。就是瘀可以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提醒大家注意,生气一定要发泄出去,发泄出去就不肝郁。
             
肝火的症状
   肝郁时间长了就发火,就叫肝火。着急 爱打架 爱发脾气就是肝火。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咳嗽,中医说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如肝火犯肺导致的咳嗽叫肝咳。这时就像开水开了以后不让它开,治疗时加凉水如用抗菌素,用清热药,用川贝用杏仁桔梗半夏这都叫治标,非得加凉水。还有就是把火一关,水就不开了,咳嗽就好了,这就是清肝火。肝火是他的咳嗽的那个火。情绪引起的叫化肝煎:陈皮青皮栀子白芍 牡丹皮都是入肝经的,没有治疗咳嗽的药,都是疏肝清肝凉肝柔肝的药。只要肝火一清开,肝气郁结不淤了,咳嗽就好了,这叫治病求本。
             
怎么看中成药说明书
   最重要是那个症状前边的什么什么引起的心烦失眠多梦。这些症状的字前边的字。如肝火旺引起的。。。或者心火升引起的。。。或者肺热淤积引起的。。。肝郁引起的。。。最关键的就是的字前面的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年得知肝都是以逍遥丸为基础,吃了以后可能黄褐斑去掉了。
             
肝开窍于目
   在中医里眼睛是肝的窗户。眼睛不好,痒爱流泪红经常闹眼病的,中医首先是怀疑你是肝火旺,加味逍遥丸可以用。有时中医用野菊花洗眼,菊花也是入肝经的。
             
肝主筋
   筋的问题中医从肝治。四肢痉挛,用张仲景的芍药甘草汤:白芍 甘草。芍药甘草汤是酸肝化阴,就是养血。该方基于两个理论:第一肝主藏血第二肝主筋。

   张仲景有一句话,看见肝得病了,先去健脾。见肝得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肝病一定会影响到脾胃,所以要提前健脾胃,这是中医的预防医学,中医的治未病。

最容易被误解的中医概念——3  人不可无“脾”气

     中国中医科学院 张雪亮 教授 作客山东卫视《养生》节目
             
西医脾的位置
   西医的脾是在人体的左边的肋骨里边,和肝脏是对着的。
             
切除脾脏会脾胃不好吗?
   假如你的脾被切除了,是否消化吸收就不好了。其实和消化系统没关系,照吃照喝。
   脾胃不和是中医的名词。身上长的脾是西医说的脾。
             
西医的脾是淋巴组织
   西医说的脾是一个退化的淋巴器官。脾有一定的吞噬功能,就是吃那些脏东西的,
它有一定的免疫功能。
   中医认为它和消化吸收几乎是没有一丁点关系。
 


上图中脾肿大是西医的概念,脾胃不和 脾湿都是中医的概念。
              
中医脾有消化吸收功能
              
中医脾主运化
   运化就是脾在消化吸收里起的作用。人吃进东西直接到胃里,然后脾的功能就像物流,它把你消化吸收后的一些水谷的精华好东西送到全身各地,所以它也参与消化吸收。
   如果运化功能不好了,会产生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 消化吸收不好,中医叫脾胃不好,脾胃功能差。最常用的中成药如人参健脾丸。
第二 物流功能差了,这个水运不出去,好水时间长了就变成臭水了,中医叫湿气。
脾湿非常常见。
              如何诊断脾湿

望形态,中医讲胖人多痰,瘦人多火。胖的人容易生湿。
望舌苔,凡是舌苔厚的人,湿气大,脾湿。或者牙印特别多,齿痕,整个舌头一圈
全是牙印,中医叫裙边舌。还有一种叫水滑苔,整个舌头上边水汪汪的,伸出来以后
感觉水要往下滴似的。舌苔厚,牙印厚,水滑苔这就是脾湿。
            
脾湿症状
口干,脾湿是水多,反而口干。
乏力,没劲,能坐着他不站着,能躺着他不坐着。
头迷糊,不是晕,感觉不清楚,《黄帝内经》的话叫因于湿 首如裹。首就是头,就像
拿布裹住头一样的感觉。
肚子胀,大便不净。
              脾湿的原因

有多种原因引起脾湿。
饮食的问题:爱吃凉的容易生脾湿,抽烟喝酒的人容易生脾湿,喜欢吃油腻的,顿顿离不开大鱼大肉的人容易生脾湿。
环境的问题:天气连续下雨。
遗传体质
              
如何调理脾湿
最常见的,最好用的东西是薏米。红小豆,绿豆,包括鸡头米芡实也有一定的作用。
中成药人参健脾丸。
山药也有作用,是平补的,可以多吃。
             
区分免疫力低和虚证
   不该补的补,可以补出来脾湿,因为有一个误区,把免疫力低和中医的虚证划等号。
    如果舌尖红,清心火也可以提高免疫力。
    舌苔厚的,湿气大,熬薏米粥,湿气一退,自然免疫力就提高了。
    所以说中医提高免疫力不单纯是用补的办法。通便可以提高免疫力,活血化瘀可以提高免疫力,利湿可以提高免疫力。
    湿气最迷惑人:
1)脾胃有湿还口干,没劲,头像晕的感觉,这三个感觉都像虚。
2)西医说免疫力低,又像虚。
3)中医号脉又像虚,脉没劲,凡是湿气大的很多人脉细。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说细脉可以主湿。
湿症还有可能导致月经不调,导致胃肠病,湿最容易最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脾主统血
   统血:人的血在血管里流着,到处正常的运行,有一部分功能是靠脾,脾抓住它,不乱跑。
  理中汤:人参 白术干姜甘草,用这个方子治好了两例消化道大出血。因为诊断是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了。
  中医治出血有很多方法:火大了出血,火推着血跑出来了,一清火血就止住了。
淤血可以导致出血,中医有个方法叫活血止血法。
                 
脾主肌肉
   中医治疗肌肉的病,最常见的就是健脾补脾。
                
 脾主升清
   升清就是把好的东西往上走。临床上的脏器下垂,胃下垂 脱肛 子宫下垂,这些疾病中医一般先从脾入手,补脾益气,如补中益气汤。
                  
脾其华在唇
   脾其华在面,肝其华在爪 指甲,脾其华在唇。所以通过口唇能看出来一个人的脾的功能怎么样。
   口甜 口苦口中淡一点味都没有,中医都从脾的角度治疗。
                  
脾为后天之本
   中医的脾就是多方面的功能,脾在中医里面评价很高。一个人只要能吃饭,消化吸收正常,那很多问题就好办。
   脾和肺也有一定的关系,脾是土,肺是金,土克金。要想小儿安 三分饥与寒。积食不化可以产生脾热。
   泻黄散清脾热,脾热小孩多见,两个症状,一是不爱吃饭,还有的叫消谷善饥,吃完就饿。

最容易被误解的中医概念——4  别让“肾虚”吓坏你 

   许多人担心肾虚,肾的概念是最容易迷惑的。中医和西医说的肾有一点重合的地方,但是绝大部分还是不一样的。
                
西医肾的功能
   西医的肾老百姓称为“腰子”,两边各一个,两边的肾不一样高,右边的比左边的稍低,因为右边有肝脏。
   肾的功能最主要的是生成和排泄尿液。尿从肾生出来后,通过输尿管,膀胱(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地方),尿道排出。
               
中医肾的功能:肾主生殖
   西医的女性卵巢的功能就是属于中医的肾的功能。男性的睾丸也是中医的肾的功能。
               肾阴虚和肾阳虚

   中成药里有一个卖的非常好的药,就是六味地黄丸,因为中国人喜欢补。
   中医有鉴别肾虚的方法:
肾阴虚:腰膝酸软 腰酸腿软 头晕耳鸣 腮帮子发红 手脚心发烫 这些都是阴虚的症状。
                肾阴虚表现一:干

   概况两个字:干 眼睛发干 鼻子发干 嗓子发干 嘴唇发干 皮肤干 皱纹多 大便干。
                
肾阴虚表现二:热
   中医叫五心烦热,五心是指的手脚心和胸口 心里头感觉热,身上燥热,量体温不高。
   从舌诊来讲,舌苔少的人,没有舌苔,中医一般认为是肾虚,甚至舌头上边有裂纹,舌头上一道一道的裂纹,缺水,中医讲是阴虚。
                
肾阳虚表现一:怕冷
    阳虚则外寒
                
肾阳虚表现二:身体机理下降
    下降 衰退伴随而来
    肾阴虚和肾阳虚不一样,阴虚来的慢,每天吃枸杞子 吃六味地黄丸见效非常慢,要有恒心。
    可是阳虚的人感觉来的就很快,热性的东西:干姜 生姜 肉桂桂枝,葱姜蒜和十三香调料都是热性的,狗肉羊肉是热性的,吃点热性的东西马上就感觉手脚发暖。
               
西医的肾功能
   西医说肾功能不好,那是肾脏要坏了。肌酐高了,再高下去尿毒症了,该透析了。
               
中医的肾功能
   中医的肾功能实际上是性功能。
   中医治疗肾病经常是解表,
   西医的急性肾炎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中医叫感冒,外感引起的水肿叫风水。中医治疗急性肾炎一般是解表。
              
五迟五软:先天虚
   个子长得慢,牙也长的晚,中医认为是先天的虚,叫先天禀赋不够。
   老百姓说吃啥补啥,中医也这么说,中医古代有一道理论叫以脏补脏。就是用动物的内脏补人的器脏,经过查文献,这点不可不信不可全信。中医的肾是睾丸,动物睾丸提取的物质可以提高性功能,但爆炒腰花是炒的是西医的肾,不能补肾。
               
肾主骨
   就是说骨头的问题补肾,骨折一般除外。骨质疏松中医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补肾。
               
肾开窍于耳
   有的人六十岁耳朵聋了,有的人八十岁,耳聪眼明。中医认为肾器功能不一样,有的人肾亏的快,耳聋的就快。肾虚的耳聋肯定要补肾。肾主骨生髓。有一位老中医说,鞋底穿的多厚都觉得是硌脚,并不是骨刺,正好在足跟的正中,这是足少阴肾经,肾精不足的表现。
   怎么会引起肾虚,一个是纵欲过度,一个是辣的吃得太多,白酒喝的太多,就是干燥燥热的东西可以伤阴。还有一种叫暗耗心阴,考虑问题太多,不知不觉阴就虚了。
               
肾其华在发
   通过你的头发有没有光泽,头发白的是早还是晚,它也反映了你的肾的功能。虚证难补,阴虚更难补,所以治疗白发脱发效果慢。
               桑叶可以护发养发

   桑椹 黑芝麻对头发有好处。最近看了老中医的经验,桑叶可以护发养发。桑叶清肺热解表止咳嗽。古书里说要霜桑叶,粉碎放在粥里面或泡茶,每天15到20克,对脱发 养发 甚至眉毛都有好处。
               
肾主二便
   大小便的问题和肾功能有关系。老年人尿不出来或者老有尿,有可能是肾虚。
   中医有一种叫五更泻,四神丸:补骨脂 吴茱萸 肉豆蔻 五味子。用它补肾。
   肾虚还可以便秘。有一种中药叫大芸,又叫肉苁蓉。可以补肾通便。

 

中西医肺的概念——5  中西医“肺”的异同   (肺与大肠的夫妻关系)

中医的肺和西医的肺,概念是不同的。

 

               
肺主气司呼吸
   中医说的肺主气,不仅仅是呼吸的这个气,还包括你全身的气机,宣 发 宿 降。
就是你全身的气不能光呼出去吸进来就完了,你还要把它布散到全身各处。就像你的血,要把血运送到全身各处。
   中医说咳嗽感冒就是肺气不宣,就是布散功能差了。有时有肿胀,这还和水有关,肺还参与水的代谢。张仲景说:“水肿上半身肿发汗,下半身肿利小便。”肺主皮毛,一发汗,它水液代谢就正常了,浮肿就好了。
   感冒西医叫上感,鼻子咽喉气管 支气管 肺 这叫呼吸系统。
   中医认为感冒是外感,是皮毛受凉,一发汗就好了。
               
如何预防流感
   中医有很多方法,如用吹风机吹迎香穴,手掌第二掌骨有很多穴位,脚底涌泉穴。
               
肺开窍于鼻
   有个91岁老人从不感冒,在别人感冒时,自己赶快用热毛巾捂鼻子就是肺开窍于鼻的道理。
               
肺主皮毛
   升降散 银翘散用于皮肤过敏。
   过敏性紫癜,瘙痒,花粉症,枯草热等过敏性疾病,从肺的角度治疗。
   过敏性鼻炎也是宣肺解表,因为肺主皮毛同时又开窍于鼻。这是难治的综合症,用外用药,内服药,针灸一起上,甚至再用中西药一起上。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和大肠是一种夫妻关系。
   便秘的患者,长时间通便不管用,有时宣发肺气帮助通便。反过来,一个人咳喘,气管不好,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等,它有便秘的症状,一定要通便,不仅大便通了,上边的呼吸系统变的好了。
               肺气不宣的症状

   肺主气的功能受到影响时,气到不了哪里,哪里就有病了。咳嗽 喘 憋这是肺本身的问题。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宣还可以影响到大便不通畅,不见得是便秘,但是拉不出来,拉不痛快。

   参与水液的代谢,肺气不宣还可以导致小便不通畅。
   宣发肺气,中医用桔梗陈皮杏仁 桑叶清肺热,宣发肺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内烧着七把火
张悟本教授谈食疗养生(3)
《养生》春季养肝、健脾、补肾正当时(视频)
王唯工“中医五行是怎么回事”-脉搏波的科学解释4
白血病的中医分析
学医录:心火与情、志、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