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气不足,尿先知!一张千年古方

阳气不足,尿先知!一张千年古方,一张经典医案,让我学到很多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生理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医人,他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继承前人的经验。只有继承前人的经验,才能不断开拓眼界,提高自己的水平。

现在,我想跟你聊聊,我最近学习到的一张医案。通过它,我的确是感悟良多。我想跟你好好聊聊。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性,年41岁,农民。什么毛病呢?就是在大概一年前,患了一个感冒,以肺炎治疗。康复以后啊,就出现了一个毛病,就是在每次小便之后,浑身发冷、畏寒。畏寒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全身起鸡皮疙瘩,必须上床,盖被,睡个几分钟,然后才能好一些。哪怕是三伏天,也是这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患者遍求中医治疗,吃了好多汤药和中成药,效果都一般。

后来啊,她去求了一位中医师。刻诊,见患者自汗,神疲,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象浮而细。整个人接受了血尿常规检查,发现没有任何异常。

医师了解这些以后,给开了一张配伍。这个配伍,对我的启发意义很大。咱们一起来看——

桂枝、白芍各15克,黄芪30克,熟附片6克,甘草3克,大枣12克,生姜3片。水煎服。

结果,药用2剂之后,出汗大大减少了,畏寒之感也随之缓解。患者再用3剂,诸证悉平。

患者最后就问,说我这到底是什么病?医师回答说:阳气不足,营卫失和。

这什么意思啊?来,我给你说说吧。

首先我们看看小便这个事儿。

咱们体检的时候是不是都有体验,拿着塑料小盒接尿,这时候感觉,呀,原来小便是温热的。对不对?

没错,小便是温热的。它在形成的过程中,中医讲,就受阳气的作用,中医管它叫气化。所以,它排出来的时候,必然带着温度。也就是说,小便可以带走我们体内的阳热之气。对不对?

正常人来说,小便排出去,损失了这么点阳热之气,不算什么,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有些人就不行。尤其是素体阳虚的人,就可能出问题。

什么问题呢?就是加重了阳虚!

你可别以为我是危言耸听。有很多人,本身气虚,小便之后就眩晕了!这是常事儿啊。可见,对个别人来说,小便就是一种流失。上头医案里这个女性,显然就属于此列。她这个人,素来神疲、乏力、自汗,舌淡苔白,脉细,小便清长,这很显然是阳气亏虚啊。这状态下,她每一次小便,无疑都是阳气的一种流失。

这个流失,体现出来,就是小便后畏寒怕冷。因为体表的卫气,本身也源于阳气啊。阳气虚,卫气更需,于是体表营卫失和,她就出现畏寒怕冷症状。

对于这套理论,其实古中医早就有定论。比如《金匮要略》里头,就说小便后畏寒这个事儿,源于“阳气一时虚馁”。

巧的是,这个患者早年还因为肺炎治疗过。显然,治疗不彻底,或者说在治疗过程中伤了正气,所以遗留下来营卫虚弱、自汗畏风等问题。营卫之气本来就弱,你动不动再伤一次阳气,你还能好吗?

所以,她出现上述怪病,也是蛮正常的。

这个时候怎么办?你看,上文中医师通过医案给出的答复,就比较好。这里头,用黄芪和制附片来温阳益气,用白芍、桂枝来调和体表营卫之气。最后用大枣和生姜固护脾胃,促进气血生化之源,令营卫之气有根。这样一来,阳虚的问题解决了,营卫不和的问题解决了,她就不会小便后畏寒怕冷了。这严格说,是仲景桂枝汤的化裁。

我这么一说,你明白了吧?

其实,生活中像这样小便之后畏寒怕冷的现象,并不多见。但是我们通过这个案例,依然可以悟出一些东西。这就是,小便,的确是阳气的一面镜子。阳气足不足,小便先知道啊!

如上文所说,其实是通过小便之后的躯体感受,来辨证阳气的多寡。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尿的本身状态,来判断阳气的盛衰。比如说,阳气虚的人,小便清长,甚至清冷,尿色白而透明。阳虚的人,尿频也是常见现象。而且,阳虚者,越是尿频,越容易畏寒怕冷,手脚发凉。为啥?因为尿液能带走一部分阳热之气啊。

当然,也有阳虚者,尿不净,或者干脆尿不出。总之,尿,的确是阳气的一面镜子。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吧。眼下又要到隆冬季节。阳气虚弱的人,恐怕又到了多事之秋。因为阳虚而尿频者,该有所注意了。我这篇文说,权作给您提个醒。

好了,就说这么多。

两味药,恢复元气!国医大师朱良春的“看家招”,咱也学一学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中华本草》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聊,如何来恢复一个人的元气。

什么叫恢复元气啊?伤了元气,人会怎样?

是不是像武侠小说里写的那样,武功尽失、大病不起、奄奄一息?

来吧,我给你说个小故事。

我有一个同学,是搞中医内科的。有一回,他遇上一个老爷子。这老人早年间因车祸受伤,动过一次手术。手术之后,虽然身体恢复得也算可以,但是状态大不如前。

等看到我同学的时候,他有严重的低血压、胃下垂,而且伴有睡眠障碍。整个人不敢轻易站起来。站起来,就头晕。来找我这个同学的时候,他是被儿子推着轮椅送过来的。

我同学问老人家,吃饭好不好?老人家摇头,用细弱的声音说,一天啊,就吃一小碗米饭,也不知道饿。说话间,还咳嗽几声。

我同学当时就说,用人参配上升麻,人参用8克,升麻用10克。水煎取药汁服用。每日一剂。不必贪多求快,慢慢将养即可。

后来,我同学就把这个人给忘了。这很正常。做医的,面对千百人,哪能记住谁是谁?就这样,过了大半年,有一次,院里组织几个人到社区做医疗服务,我和我同学就遇到了这个老人家。老人家自报家门,说他半年前用了人参和升麻两味药,一开始没觉得怎样,觉得不过是心理安慰罢了,但是三四个月过去以后,好转明显,最显著的改变就是比以前爱说话,能吃饭了,站起来的时候脑袋不晕,睡眠质量有提高。前不久,到医院拍片子,发现胃下垂有所改善。

老爷子越说越激动,声音越说越大。我同学却一头雾水,等老人家道谢后走了,他这才想起来是怎么回事。

这里得说一句,我的这位同学,和我一样,喜欢收集和研究。他所在的科室以治老年病为主,故而对虚弱症候的调治经验,收集研究较多。他最推崇两个人,一个是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一个是近代国医巨擘冉雪峰先生。上头人参8克,配上升麻10克的办法,其实就是朱良春先生在《朱良春医集》里头记录的经验。这是后来,我同学向我介绍的。

这两味药能干啥呢?就是如我开篇所说,可以升元气。

你看上文所说这个老人家,一场车祸,一次手术,可以说伤了他的元气。朋友们,你记住,我们怎么分辨一个人是否伤元气?我告诉你窍门:第一,他务必有气虚、气陷的表现。你看这老爷子,胃下垂、懒言乏力、食欲不振、低血压、头晕,这从中医角度来看,就是中气不足、脾气下陷了。第二,他的状态很难恢复过来。元气是啥?是教科书上解释,就是肾气。依我看啊,就是先天存于我们体内的本来之气。这个气,是难以恢复的!凡是能尽快恢复的,都不叫伤元气。伤了元气的人,一定是不好恢复,也就是说伤了他的生命根本。这老爷子,虽然手术后将养多年,但始终不如以前,这就是说,他伤元气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把元气补上,恢复元气。

怎么恢复?朱良春大师用人参和升麻的配伍,是比较合适的。

其中啊,这个人参,是中医里头最重要的中药之一了,它的功效头一个就是恢复元气,能“回阳气于垂绝,去虚邪于俄顷”,是治疗虚劳的第一要药。它不仅可以改善急重症元气欲脱的状态,还有助于慢性虚劳,伤及根本,难以恢复的虚弱症候。《中华药海》云:“久病元虚将脱者必用,病后欲救恢复元气者常服”。其次,它可以入脾经,健脾益气,改善中气下陷的局面,入肺经,治疗肺气虚导致的气短咳嗽,同时还能安神定志,改善精神状态,化解失眠多梦、心惊善恐。所以说,它对于上头这个老爷子,是十分合适的。

升麻这个药,本是解表药,但是它入脾经,善于升脾胃清阳之气,提升脾气,升阳举陷。治疗胃下垂等中气下陷类疾病的时候,它常常和柴胡搭配一起用。把它配在人生的旁边,可以把所补之气升起来,能加速恢复元气。

所以说,这两味药配合在一起,是补虚强壮的药对,可以恢复和升举元气。胃下垂、血压低、经常感觉头晕迷糊、浑身乏力、食欲不振、睡眠和神智不安者,用之最妙。

由此可见,朱良春大师在临证用药的时候,对这两味药十分重视,是完全有道理的。根据我的观察,朱师在治疗虚弱症候的时候,这两味药的出镜率确实很高。这对我们这些后学来说,确实是值得重视和借鉴的经验。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借鉴和体会。我个人感觉,这对万千老人,尤其是虚弱老人来说,是有价值的信息。当然,应用的前提,务必是辩证准确。你要是体内湿邪太盛,或者有湿热实邪,那就不能这么用。最起码的用药安全问题,我们得重视。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肝经堵,心脏也堵!分享一张方子,调肝气顺心气,说清来龙去脉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让我非常高兴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我的文章,对中医产生了兴趣,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新的认识。

比如说昨天,我写了一篇文章,讲述了肝经和嗓子之间的关系。我说了,肝经通,嗓子也通。我们很多人的咽炎,和肝郁气滞有关系。

不少朋友看完文字以后,觉得受益匪浅。多年的疑惑,而今有了清晰的解答。

其实啊,有疏肝解郁之法能治的病,还有很多。我们体内的许多内科病,如果你仔细查看,它都有肝气不调的影子。

比如说,常见的冠心病、心绞痛。

在这方面,我是深有感触。

我在学习中医内科学的时候,有一回,老师给我讲了这么一个例子。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58岁,是一个退休工人。什么毛病呢?就是在过去两年内,经常出现胸闷心痛现象,曾经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

为了控制病情,他用过很多西药,可以说市面上的西药,她该用的都用了。但是呢,很多药服下去之后,她有头晕乏力的感觉,所以这个西药她也是不想用了。

结果,最近这两天,症状就加重了。心中闷痛不已,几乎有濒死之感。

怎么办?看中医吧。

刻诊,见胸闷胸痛,胁肋部位胀满,口中黏腻,口臭明显,吃不下饭,舌暗红,苔白而厚腻,脉弦细,整个人看上去抑郁不乐,胸闷之际总想长长叹气而后快。医师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得知最初发病,就和退休以后与儿媳妇生气所致。这个患者生性温厚,喜欢有委屈自己往下咽。她自从娶了儿媳妇,家庭矛盾就不断,常常暗自垂泪。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师果断给开了一张配伍。方见——

柴胡10克,赤白芍各10克,枳壳1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郁金15克,丹参15克,桃仁10克,香附10克,藿香、佩兰各10克,苍术10克,陈皮、青皮各6克,砂仁3克,7剂,水煎服,每一剂分2次服。

结果,7剂用完,患者自觉胸闷痛减轻,心胸舒适,呼吸畅快。再用7剂,加上旋覆花10克(包),最后诸证悉平,神清气爽,可以正常劳动生活。

这里头什么门道呢?

我用一句话给你概括,这就是,肝经堵,心脏也堵。

你看这个女患者,脉象弦细,舌暗红苔白厚而腻。这里头就有丰富的信息。

脉弦,说明肝郁,说明有湿。脉细,说明脉道为湿邪所阻,血行不畅。舌暗红,说明有淤血。苔白厚腻,说明痰湿较盛。她的发病,最初和生气有关,个人的性格又比较内敛,遇事容易将矛头指向自我,再加上她喜欢叹气以求心胸宽畅,这种种迹象表明,她有肝郁的问题。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所以有淤。肝气克伤脾土,加重脾湿不化的局面,所以食欲不振、口中黏腻。

也就是说,淤血也好,痰湿也罢,皆源于肝郁。那淤血和湿阻的因素全都存在,一起影响心脏,患者得上冠心病、心绞痛,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吗?

所以说,肝经堵,心脏也堵。我们的肝经,循行胸胁。肝经的期门穴,就在心脏的附近。所以肝气不舒,直接影响心气心血的正常运行。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肝为母脏,心为子脏。如今肝气不调,则母病及子,心气必然受影响。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你记住,肝经堵心脏就堵,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所以说,要想化解的话,就必须疏肝气、化瘀血、除湿阻。

医案里头的配伍,就是这个意思。其中,柴胡、白芍、枳壳、川楝子、香附行气调肝解郁。赤芍、郁金、丹参、桃仁、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苍术、陈皮、青皮、砂仁、藿香健脾行气除湿。三者配合起来,肝郁、血瘀、湿阻的问题恰好都解决。

等二诊的时候,加上旋覆花,增加下气宽胸消痰之力。

这个配伍和医案,我之所以到现在还记得清楚,写在笔记本上,原因就是它有实际意义。因为根据我的观察来看,有很多中老年、老年女性的冠心病、心绞痛,都有肝郁这个源头。肝郁一旦出现,血瘀和湿阻就容易跟着出现。一旦都出现了,患者的心脏就不带好的。所以说,疏肝、化瘀、除湿,这三步棋,我总是连着走完,事实证明,效果不错。因此,这个配伍也就被我当做是,调治心脏的经典配伍之一。

这是我对它的理解和认识。我说的,不一定确切,权作给大家当成参考吧。我希望读者朋友能认真领会我说的意思。如果有需要,把配伍抄下去,日后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按说这中医里头的门道和学问,还有很多啊。怎么讲,也讲不完。今后,文老师慢慢把这里的奥秘说给大家,我们一起进步,一起学习吧。

口苦,肝火之苗!分享泄肝火的“保留方”,让你口不苦,头不晕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华药海》、《中医诊断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聊,如何应对口苦。

对这个问题,我想提醒您一句话,这就是:“口苦,肝火之苗也”。

什么意思呢?中医临床所见,经常觉得口中发苦的人,多有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的问题。口苦,就好比肝火窜上来,烧在嘴巴里的火苗一样。

也许你会问,肝火的火苗,烧在嘴巴里,为什么是苦味,而不是甜味、涩味、酸味、咸味呢?

这个很好理解。你记住,肝胆互为表里,经气相连。肝火烧起来,肝气上逆,那胆经之气也要跟着往上窜。这样一来,胆汁的苦味就会跟着返上来,形成口苦了。

这些是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你掌握住了,接下来的事儿就容易了。

现在,我请你记下一张配伍——

钩藤5克,栀子2枚,竹叶5克,生地5克。把栀子砸碎,生地切成小块。其中的栀子很容易砸碎的。所有这些药材放在水杯里头,加刚烧开的沸水,闷泡15分钟后徐徐饮用。一边喝一边加沸水。每天一剂。如果上午泡的次数比较多,味淡了,到了下午可以再用一剂。

千万记住,脾胃虚寒,容易便溏的人别用。

这个配伍,我说句实在话,是我用于清肝火的保留方子。我曾经用此帮助过一个60多岁的老年男性。

这个人啊,他跟我讲,和爱人的感情不和。原因就是,爱人说他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

可是,该患者跟我讲,他虽然知道自己的毛病,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平日里口苦、头痛,脑袋胀,眼眶也跟着胀痛。上来恼怒那股劲儿,自己无法控制,暴跳如雷,甚至动手打骂。

每一次发作完了,他都一夜睡不好。第二天早晨起来,口苦,头胀痛。

我看了一下他,发现舌红苔黄,脉象弦而有力。我当时就建议他用上面的药茶来自我调养一下。

结果,一个多月以后,他告诉我,自己口苦和头痛的现象都得到缓解,和人说话的语气和和善了。面对自己的变化,爱人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我说,这就是把肝火清下去的结果啊。火退,人自安。今后,每两天喝一剂,保持心情舒畅,清淡饮食。

我说说这里的道理吧。

读者朋友,你记住,脉象弦而有力,舌红苔黄,加上口苦、心烦、易怒、这都是肝阳上亢,或者肝火上炎的主要表现。肝胆经都走咱们的头面。这类人,脑袋往往胀痛,甚至连带眼眶胀痛。这类人血压比较高,鼻子爱流血。尤其是和人争吵以后,容易流鼻血。为啥?争吵的时候,肝火煽动起来,火迫血行,所以流血。

这个时候怎么办?清肝火。钩藤、生地、栀子、竹叶的搭配,为什么是我清肝火的保留配伍?我说一下原因。

其中的钩藤,是传统的熄风药,性味甘而微寒,入心经和肝经。它清热平肝的作用非常显著,可以治疗因为肝阳上亢等因素造成的口苦、头晕、头胀,以及血压升高。它就像钩子一样,把煽上去的肝火钩下来。

其中的栀子,是传统的清热药,性味苦寒。它善于清透郁热、凉血止血。肝气郁滞,日久化热等症,可以用它调治。古人说它“通彻三焦郁火”,很厉害的。

钩藤和栀子,主要负责往下降火,势大力沉。

接下来,看竹叶和生地。这两味药也不得了。竹叶,能滋阴、清热,生地,也是滋阴凉血清热的常用药。这两味配合起来,主要负责滋阴。肝火上炎、肝阳上亢,都有一个基本的因素在,这就是阴不足。阴不敛阳啊。怎么办,把阴补足。阴阳平衡,肝火肝阳就煽不起来了。另外,这两味药,都入心经啊,能够清心热。心是啥啊?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啊。你要清肝,必须得清心。这就好比打狗,你先得征得主人的同意。心静了,心经没有热了,那其他脏腑就自然好说话了。这就是生地和竹叶两味药的妙处。

总之啊,这个配伍,兼顾心肝,把清热去火和滋阴扶正融合在一起,是比较周正的。

当然了,很多事儿,都不是万无一失的。这个配伍,性味太凉了。口感不好不说,而且容易败胃。所以,脾胃虚寒,容易便溏的人,绝对不要用。一般人,也别久用,见好就收。处于经期、哺乳期、孕期的特殊人群,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药物过敏的人,要慎用。这个配伍,说白了,就是给体实的人准备的。

好了。关于这方面的事儿,我就谈这么多。欢迎关注“微门诊”,文君然每天和你聊健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季手脚怕冷,试试这几个方法,温补阳气还不上火!
打嗝的病因在浊气不降
十年失眠,被小大夫用两味药治好!道理我至今还在研究
李可老中医经验节选(三)
就这么简单的两味药,居然是肝病和胃病的良药!
风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