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姜汁,是生姜榨汁还是熬姜汤好?

姜汁,是生姜榨汁还是熬姜汤好?

《直击临床讲金匮》课程节选

作者/宋柏杉

1.姜汁,是生姜榨汁还是熬姜汤好?
我们看看小半夏汤(半夏一升,生姜半斤),生姜半夏汤(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两个剂量几乎是反过来,剂量调反过来,就变成了两个方子。而且生姜半夏汤中,生姜不是煎煮,是用的生姜汁。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用生姜的汁,辛辣走窜的力量,比生姜煎煮更强烈一些。我们刚刚讲过,生姜半夏汤的方证,是水气在胃脘停留时间过久,变成了浊水,我们胃气的本能散不掉它。因此我们就用生姜汁,它的辛辣燥烈之性,更加强一些,所以我们用生姜半夏汤中的生姜时,选用生姜汁兑着吃,不再煎煮。(摘自《直击临床讲金匮·第86讲》)
2.想让麻黄不引起心慌,秘密原来在于甘草啊
过去用麻黄,是去节后和葛根先煎,然后还要去沫。但现在生活节奏比较快,如果再让患者煎麻黄、葛根,去沫,一是患者有很多不便,二是我们的用量比汉代的小得多,只用到六到十克,这时候沫就很少,煎六克、十克的麻黄没出什么沫,也无法去沫。
因此为了避免心慌,我们把麻黄的剂量调小,原方中是三两,我们只用到六克到十克;桂枝也是,用到六到十克,包括芍药;甘草的剂量要等于或大于麻黄,那么出现心慌心悸的概率就小。
另外老年男性,一定要问他前列腺有没有问题,如果前列腺有问题的,最好避开麻黄,如果再用麻黄,患者就容易出现小便细,或者尿不出尿来,排尿困难,会引起患者不必要的恐慌。如果我们不用麻黄,用什么代替呢?可以用香薷,尤其南方,用香薷更合适一些。(摘自《直击临床讲金匮·第15讲》)
3.赤石脂煮了堵漏,冲服涩肠,下利便脓血,一药两用效果好
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赤石脂一斤 一半剉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桃花汤里的关键是赤石脂,用的剂量要最大。汉代的一斤,是两百四十克左右,用了这么大的量,一半剉,一半筛末。也就是说,有半斤是捣了一下,有半斤做成了细末。
下面我们看看服法,也就是说干姜、粳米,另一半的赤石脂,煮到米熟了的程度,把渣子去掉,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我们一次才服方寸匕,是很小的剂量。因为这是涩肠止利的方子,所以说不能涩肠过度。
最要紧的就是赤石脂,一是赤石脂煎煮后,和粳米变成悬浊液,取象比类能够起到“堵漏”的作用,可用于黏膜出现破损的情况。二是冲服生赤石脂末,它可以涩肠,两者相得益彰,这是我们古人巧妙之处,我们现在开也要这样开,如果一味地用汤剂,这个方子反而无明显效果。(摘自《直击临床讲金匮·第88讲》)
4.甘麦大枣汤中,麦子用什么样的好?
我们用甘麦大枣汤的原方效果最好,我们看看这三味药,甘草、小麦、大枣,三味几乎都是食材。那么在药典和药理上学过,浮小麦,俗称二遛子。过去用扇车筛粮食,沉实的部分落在最近的出口,较干瘪一点的从在第二个口出来。干瘪的部分就叫二遛子,也就是浮小麦。
我们临床应用发现,用浮小麦效果不好,还是用小麦效果好,很可能在过去粮食短缺,好粮食都留着吃的,把瘪小麦作为药用了。现在如果有条件的,我们可以争取到产麦区,进一点沉实的小麦,但是绝对不是大麦,大麦是肠之谷,小麦是心之谷。(摘自《直击临床讲金匮·第97讲》)
5.当归赤豆散排脓,赤小豆必须发出芽,才能穿破脓肿

赤小豆当归散方: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当归

右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现在很多大夫开当归赤豆散,就是开上当归十克,又开了赤小豆十克,就当做当归赤豆散使用了,这样用有没有效?这个应该打个问号。我们不能否定别人的治疗,但是我们要理解古人,在炮制药物过程中的用意是什么。
赤小豆不是红小豆,它是两个品种。赤小豆很硬,尤其干的赤小豆非常之硬,你用锤子凿,它就像玻璃茬一样,而且它的豆子的皮更加坚硬。
因此上,我们要把发芽发芽,让芽穿透这个外衣,就相当于借用穿破力量,来穿破脓肿,以达到消散脓肿之目的,如果没用整个豆子,它没有芽穿破的力量,没有穿破之势,那么消肿排脓,这个力量就微乎其微。
那么如何生赤小豆的芽呢?首先我们取赤小豆三升,用七八十度的水烫一下,烫后浸泡一晚,第二天捞出放到盆里,在豆子上盖一层卫生纸来保湿,放置在温暖的地方,一般两到三天后,豆子就发芽了。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豆芽生得太长,因为芽子生得过长,穿透力量就会变小,豆芽生长五毫米到一厘米之间是最合适的,此时豆芽破壳而出之势最强。出完芽后,我们把它放到地暖上迅速晒干,两三天就能干透,我们再把当归放在一起,磨成细粉。
倪海厦老师临床,赤小豆发芽后用的鲜品,也用的鲜当归,两味药放在一起杵,杵成像渣子一样的东西,一起吃的效果是不错的。如果我们按原书来看,应该是赤小豆发了芽之后晒干,和当归同时杵为散,然后再用酸浆水服。两种都应该有效,最基本的显效原因就是我们把赤小豆发芽,取其穿破之势。(摘自《直击临床讲金匮·第27讲》)
6.石膏、龙骨、牡蛎这些矿物药,打成粉使用效果更好
白虎汤中石膏一斤,汉代的一斤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四十克,可见这个石膏是君药,剂量很大。因为石膏的溶解度很小,这个石膏一定要捣成细粉,不能大块煎煮,不然是没有效的。
我记得小的时候帮父亲抓药,当时父亲给一个人开的镇肝熄风汤,龙骨、牡蛎和赭石都需要砸的,而且这个赭石要用生赭石,在药房里边砸。因为冬天药房里没有炉子,很冷很冻手,那个捣药的臼子又很凉,因此我就偷了点懒,没怎么给捣碎。结果患者吃下去,药效不好,复诊的时候父亲就说了:“怪呀,这个药效应该可以的,方也对证,怎么不好?”后来,他偷偷的就看我去抓药,结果我没给捣碎,挨了两巴掌,从那以后就长记性了。
所以,龙骨、牡蛎、磁石、石决明、珍珠母等等矿石药,我们都要捣成细粉。当然了,现在简单多了,药厂直接就能给你加工成细粉,但这样也有个风险,你要找一个良心的厂家,别往里掺假,尤其现在龙骨赝品充斥,磁石还好一些,我们不要用煅磁石,煅磁石降逆的效果很差。摘自《直击临床讲金匮·第32讲》
7.这类方子,用煎药机效果更好

风引汤。除热瘫痫。

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

右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风引汤这张处方不是很好煎。如果我们单取三指撮来煮,剂量少,问题倒不大。但如果每味药都用十克,放到锅里煮,很难煎。所以,我们不主张这个药回去熬,一定要用煎药机熬的更好。
否则都是石头类,这些石粉沉到家里砂锅的锅底,一是药效不好,第二在锅里蹦,也不安全,三是因为在家熬药,不好过滤,口感也并不好喝。
其实我们在临床上,做了大量的实验,我们现在的煎药机是四重过滤,还是煎药机煎制的效果好,尤其的密闭高压煎药机煎出的效果,要好于我们用普通砂锅煎出的效果。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患者,这个患者就在我的门诊下面的超市卖服装。她治疗的痤疮病。我的疗程是一个半月,病程也是比较长的,但极限也超不过两个月,就能痊愈,而且能消掉疤痕。
但是煎药,她就要自己熬。那时候我管理比较松,她坚决要自己熬,我说那你就熬吧。她自己熬了四周,有些效果,就是达不到我预期的。偏不凑巧呢,她那周要去进货,说没时间熬了,就用我们的熬吧,还挺勉强。

但用煎药机熬完的药,她一周吃下去,脸上的痘消失,剩了微乎微乎的那么两个。然后要巩固治疗,她下一周有时间了,我说你这个你还回去熬吧。她说不行,我坚决不回去熬了,然后在门诊熬完了,吃了一个半月,彻底痊愈。(摘自《直击临床讲金匮·第38讲》

黄煌演讲:我用经方“体质辨证”效如神

本文是黄煌老师在北京“全国经方论坛”会上发言稿,主要介绍了他临床运用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黄连解毒汤等经方的经验。他谈到的体质辨证确实很有意思,读完还要闭上眼睛想一会,收获很大。

黄煌:我用经方“体质辨证”效如神

开场的话

看到有这么多的同道喜欢经方,我从心里感到高兴。经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好东西,但是这个好东西现在被扔在一个角落里!但庆幸的是,来自临床第一线的你们,把眼光盯住经方,这让我欣慰。经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但经方也属于全人类。我这几年一直从事经方的普及和推广工作,我觉得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要把我们民族的瑰宝传下去,并发扬光大。

我曾经在我的网站上发过一篇叫“潜入ICU的四逆汤”的帖子。所谓的潜入,就是病家邀请我去开方的。我用四逆汤加上了肉桂,附子用了50克,把一个心源性休克的病人救了过来。现在这个病人状况非常好,进入用十味温胆汤调理的阶段。

市级机关医院ICU病房,一位80多岁的老干部,持续高烧近一个月,成天睡冰袋,各种抗生素,都无效。他们请我去看了。一摸肚子,硕大而且十分松软,下肢浮肿,阴囊肿得像小足球那么大。我开了什么方?真武汤,加肉桂,还加了红参,因为他心率有问题,时快时慢,我说你们要密切注意心功能。肚子已经胀了,营养液千万要少灌,就灌些米汤。按我的说法做了以后,老人的体温很快就从40度下降到39度,然后到38度。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中药的效果来得快,经方真得好呀!

经方好,真是张张神方!很可惜这些好方,有很多的中医不认识它。我说个笑话。我的一个熟人给弟弟捐肾,手术后自汗不止、发烧,来电话求方。我说很简单,用桂枝汤!桂枝1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5片,大枣10枚,就这么个方。她去配药,药房里面的人一皱眉头,这个是什么方?这么一点点药,叫中药方?你们看看,现在有的中药人员的业务水平已经差到这个程度,连《伤寒论》开首第一方的桂枝汤都不知道。

我们这个会议开得好!现在北京起来了(指北京举办的“全国经方论坛”),广东起来了(指广州举办的“全国经方高级研修班”),加上我们南京主办的“经方医学论坛年会”这样就南北呼应,中国的经方就上来了!但是,不把经方纳入执业医师考试,不从高等教育这个口开始,经方是无法复兴的!还有,药典规定得太死,规定用量过小,根本不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现在我开方,20克的柴胡、10克的细辛,都要盖上我的章,否则药房不给配。我们自己限制自己,都要限制死了!希望各位领导要多向北京的高层反映,希望各个中医院校要把经方作为一个主要课程来讲。现在好多中医开的处方,没有结构,没有方,就是一堆药而已!我们经方医生不是卖药的,开方的一旦变成卖药的,那么,经验就无法总结,学术将无法传承!这是开场白,鼓鼓大家的士气,表表我自己的态度。

大柴胡汤

胡希恕老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老前辈。80年代《中医杂志》上发表了胡老的几则医案,但就是这几则医案,让我感到十分震惊,眼前为之一亮:这才是真正的中医!胡老擅用大柴胡汤,同道们称他为“大柴胡”,病人听不懂,只因见胡老喜用大茶壶喝茶,故传为胡老是“大茶壶医生”。

大柴胡汤是张仲景方,是一首典型的经方,临床非常有效。南京市立医院ICU病房有一个86岁高龄的老太太,因肺部感染住院,住院以后很快就神志昏迷,大小便不通,最后说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嘱准备后事。老太太的女儿提要求,说老太太一生相信中医,最后的关头一定要让中医给她看看。他们找到了我。当时老人插着呼吸机,神志昏迷,但当我按压她的上腹部的时候,老人眉头紧皱。我当场就说:有救!为什么?因为有大柴胡汤证。按之心下满痛,是张仲景用大柴胡汤的客观指征。不过,据我的经验,治疗肺部感染,大柴胡汤一定要加上栀子、厚朴。

第一天,没有反应。我说你们怎么服的?原来老人有反流,他们直接插管插到空肠,灌到空肠里头去了。我说不行,一定要从胃里面进去!三小时鼻饲一次,每次50毫升。第二天,小便有了,一千多、两千多……。而且老人持续的高烧退了、神志也清醒了。这个病例在医院ICU病房引起强烈的反响。他们没有想到这个准备后事的人居然能够救过来。后来病区主任把我这张方抄过来。有次她去安徽会诊,一个老红军也是这个情况,肺部感染,小便不通。她也不管虚证实证,用这个方,居然让那个宣告不救的老红军,又多活了一段时间。她非常高兴。

“柴胡30克、黄芩10克、姜半夏15克、白芍20克、枳壳15克、制大黄15克、栀子15克、连翘60克、干姜3克、红枣15克,取两帖,每帖煎取600毫升,一天内分三到四次服用。”这个信息是我今年6月12号发给我老家堂哥的。当年抚养我的伯母,96岁高龄,股骨颈骨折十多天,前天开始发烧,烧很高,晚上烦燥不安。堂哥给我打电话问我如何办是好?我说有可能是感冒,也可能是肺部感染。他说要不要住院?我想,一是老人骨折行动不便,去医院怕折腾。二是我学中医这么多年了,如果连亲人的发热都治不好,还有何脸再见世人呢?我说,暂时不住院,用中药!用中药,就用这个方:大柴胡汤加栀子厚朴汤,但一定要按我这个用量。柴胡一定要30克,连翘一定要60克。那汤药是下午开始服用的,到了第二天凌晨,烧退了,而且一夜好觉。因为栀子厚朴汤主要针对的就是“心烦腹满,卧起不安”的人。这种方连服了好几天,后来体温完全正常,而且,大便也非常顺畅。端午节,我专程从南京去看她。老人已经可以坐在藤椅上了,脸色非常好,能吃大块红烧肉。

大柴胡汤针对的其实是一种体质状态和体质类型。这个体质类型,不论胖瘦,关键是体格壮实。胖壮的人,肩比较宽,胸比较厚;但也有瘦的,就像我用大柴胡汤加栀子厚朴汤治疗的我的伯母,96岁的高龄,瘦的,但是她的精神非常好,筋骨非常好,没有什么慢性病,而且大便干结。但是,用大柴胡汤最好要用腹诊。腹诊,就是摸肚子。按压上腹部,轻的是抵抗感,重的是按压痛。张仲景说得明明白白,“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中医本来重腹诊。张仲景是这样,近代浙江的绍派伤寒也讲腹诊,用腹诊来辨六经。还有,我家乡江阴的名医朱莘农先生,擅脐诊,摸肚子,看脐跳,这个就是腹诊。用大柴胡汤一定要按压上腹部。我治疗那位重症监护室的老太太用大柴胡汤,就是根据腹诊,按之心下满痛,就是指征。

我发现,大柴胡汤体质大多伴有胆汁反流,胃液反流。很多反流性胃炎、食管炎的病人都具有以上的症状,如烧灼感、饱胀感等,这些都是按之心下满痛的表现。所以,这张方治疗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百发百中。上次我治疗一个50多岁的男子,他因脑外伤以后住在某部队医院,又因感染肺炎,老是发烧.我一摸肚子硬,家属诉说大便不通,经常用开塞露。我一看,大柴胡汤证呀!又因他痰多痰黄,加小陷胸汤,效果很棒!他这个是呼吸道感染,反流引起的,导致吸入性的肺炎,你不把反流问题解决,这种感染是解决不了的。用了大柴胡汤加小陷胸汤以后,反流明显好转,表现为:吃得下、腹不胀、大便畅。我常把大柴胡汤看作天然的“胃肠动力剂”,它可比吗丁啉好的多了,它作用的范围更广,它还能利胆消炎。

大柴胡汤治疗胰、胆疾病也是百发百中的。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都可用大柴胡汤,枳壳你不用到30克是不行的,量要大。有些医生开个大柴胡汤哆哆嗦嗦的,柴胡6克、枳壳5克,这哪叫大柴胡汤啊?根本就没到位嘛!没到位当然没效果,而且有的表面上用大柴胡汤,结果里面加了很多,又是郁金,又是金钱草,又是海金沙,又是鸡内金,又是神曲,等等,加的药比张仲景的大柴胡汤本身的药还要多,简直就是面目全非!仲景方最好不要加减,原方就可以。若病情比较复杂的,可尝试一些合方。

现在我治疗支气管哮喘,也经常用大柴胡汤。以前我治疗哮喘,是不会用大柴胡汤的,光想到用麻黄平喘,但是用了麻黄是要出问题的。我的太太就是一个支气管哮喘患者,那个时候我给她吃麻黄,结果晕厥、心慌。她经常说肚子胀,吃了东西以后有气,发病的时候大便也不畅,其实就是大柴胡汤证。胡希恕先生说,支气管哮喘是气滞,是血瘀,对呀,支气管哮喘持续发作以后,嘴唇发紫,这种情况下,大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用了以后症状很快就能缓解。这个经验是非常宝贵的,应该写进中医内科学的教材。

大柴胡汤治疗哮喘,有时合方。大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现在有的网友称之为大柴朴汤,可以用于胸闷腹胀痰多的。如果感染严重,吐黄痰的,烦燥不安,胸闷的,加栀子厚朴汤,或加小陷胸汤,效果很好。现在一些中医的临床思路有问题!一碰到肺部感染都是想到用鱼腥草,用马兜铃,用金荞麦,都是草药,不是不能用,但经方疗效比草药不知好多少倍呀!

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律异常也可以用大柴胡汤。我在日本学习的时候,看到日本的汉方医生用大柴胡汤治疗高血压很有效,只要病人是比较壮实的,不用天麻、也不用钩藤,也不用夏枯草,就用大柴胡。烦燥不安的加三黄泻心汤,用下去也很好,很快脑子就清爽了,血压就稳定了。我现在治疗高血压,也是大柴胡汤为主。这些人你摸他们的肚子,大多都是硬硬的,鼓鼓的,而且他们这些人食欲好,能吃,但是吃多了就胀,所以他们不敢吃。

我曾经碰到一个40岁的女人,很丰满,上身很大,脸红扑扑的,什么毛病呢,是心律异常,经常吃心律平之类的西药。但是检查也没有什么基础性疾病,上身很饱满,一看就是大柴胡汤体质,然后一摸腹部,她说痛,她说自己经常腹胀,心律异常都是在饱餐以后。她的食欲又好,一不小心就吃胀了,吃胀就心就乱跳了。于是,我就用大柴胡汤加黄连,用下去以后就控制了,至今没有再吃过西药。当然她也控制了饮食,并且做些适量的锻炼。这个女子现在已经50岁了,还是很苗条。

我发现大柴胡汤体质有一个特征,就是上身比较饱满,特别是女性。他们胸罩用的也是比较大的,至少是C罩,其次经常乳房胀,乳房里面有结块,月经来之前更厉害。这种体质到40多岁以后,上身饱满,声音响亮,有的有血脂高、血压高,有的大便干结,胃口好但吃多了肚子胀。这种体质就适用大柴胡汤调理。大柴胡汤服用以后,不仅舒服,而且能够消肚腩。我治疗一个中年女干部,查出来甲状腺里有囊肿,乳腺里有囊肿,然后又有子宫肌瘤,人又胖,55岁了,还有月经,量大有血块。有什么办法调理呀?大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吃了以后非常舒服,首先胃不胀了,其次大便畅通了。吃了一阵子以后,复查甲状腺,囊肿也变小了,乳腺增生也好转了,肚子小了,原来不能穿的衣服也能穿了。所以,要减肥,大柴胡汤也是很有效的。

但是,中国没有大柴胡汤颗粒,这个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么好的方没有成药,乱七八糟的成药那么多。有一天我碰到了南通精华制药厂的老总,他说他们搞了这个颗粒,但是只能是按照治疗胆囊炎申报的。大柴胡汤哪能仅仅用于胆囊炎啊?他说没办法,只能抓一个病来报,否则上面根本不批。我说你开发,我替你推广。我就是愿意为中华民族工业开发经方的企业做宣传。大家知道一清胶囊吧?一清胶囊是成都康弘制药的,大黄,黄连,黄芩,经方泻心汤方,我替它推广了。大柴胡汤我也愿意推广,这是经方,是好东西,我当然要推广。

大柴胡汤还能治疗抑郁症。现在的抑郁症多的不得了,有的用半夏厚朴汤、四逆散,有的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还有一种用大柴胡汤。这种人长的人高马大,但是没有精神,经常情绪低落,没有性欲,食欲时好时坏,一吃就胀。大柴胡汤,本身就是治疗抑郁的,《伤寒论》上说的非常清楚:“心下急、郁郁微烦”。所以大柴胡汤能治疗一些精神心理疾病。这类患者往往在精神心理上,表现为容易紧张,情绪容易低落,往往他坐在你面前的话呢,会非常关注你的表情,也非常关注你的讲话,你的语气,他听你讲话后,然后会思索,会提问,而且他来看病之前,往往会做很多准备工作,比方说上网搜搜。这类人本身对身体非常关注,容易有一种抑郁倾向,对这种人,我推荐大柴胡汤。

桂枝茯苓丸

听过我讲座的同道,应该知道我是非常喜欢用桂枝茯苓丸的。刚才在讲大柴胡汤的时候,我已经讲到了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这个方,不仅仅是治疗子宫肌瘤的,现在我们把它看作只是治疗子宫肌瘤,那是曲解了张仲景这张方的原意,桂枝茯苓丸不是治一个病、一个症状的,它是治人的方,治疗“桂枝茯苓丸人”的方。

根据我的经验,这张方的适用人群具有一定的体质特征。我们要望,四诊中间望为首,但是现在我们的望诊不够,很多青年医生往往就只是问,而不关注病人脸部的表情。当病人来的时候,你先要看,看他的体态身形,尽量引导他和你聊,聊得过程中看他的眼神,看他眨眼的频率,看他的表情神态,听他的语速,来分析他的心理行为特征。还要看他的肤色,看他的舌头。望诊非常重要。很多方证是望出来的。

桂枝茯苓丸在望诊上有比较明显的特征。首先我说的是面证。“桂枝茯苓丸人”的脸色一般是发红或者是暗红,当然也有发青的,鼻子或者红或者是暗红的,或者是鼻翼上的毛细血管扩张;其次是舌诊,有的把舌头伸出来,舌头是紫暗的,舌头翘起来,舌底静脉往往是显见的,有的甚至是怒张的,这个是我们望出来的。

接下来我就要望下肢了,这是腿脚证。我说:“姑娘,你把裤脚管拉起来。”她马上就脸红了,原来她的缺点暴露了。因为现在很多女性,脸色往往是伪装的,化妆得过于精细,看不出真相来,拉上裤脚管一看,真相就出来了。下肢的皮肤非常粗糙干燥,尤其是秋、冬天是最明显的。这种干燥的皮肤,你轻轻一抓就有抓痕,毛裤上有很多皮屑,有的皮肤甚至像蛇皮一样,伸手一摸像触到了刺一样,这个就是桂枝茯苓丸的腿证。然后你还可以问:小腿是不是容易发凉?脚上是不是容易生冻疮或者生鸡眼?是不是容易抽筋?还有的人皮肤发暗,甚至溃烂,不收口,这都是“桂枝茯苓丸人”的腿。

腹证也很重要。门诊上没有条件让病人睡下来,就坐在那里,一般按下腹部。腹部有炎症的,或者盆腔瘀血的,或者有慢性阑尾炎的,或者附件炎的,按下腹部的时候,往往有压痛,特别是左少腹。就是没有压痛,少腹部也是充实有力的,绝不会像有些人肚子那样软软的。有一些老年男性,肚子很大,摸上去软软的,像棉花枕头一样,这样的人用桂枝茯苓丸的效果不好。以上就是“面腿腹三联征”,这是桂枝茯苓丸证的一个特点。

还有一个就是精神心理症状。这样的病人也很多。这些人脾气比较急,在外面排队挂号都等不急,进来以后讲话也比较快,但有时候呢,讲着讲着就讲不下去了。这些人容易失眠,容易头痛,容易烦燥,这个就是张仲景所讲的“少腹急结,其人如狂”。瘀血证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精神症状,那就是“如狂”,还有就是“善忘”,像这种精神症状往往会被我们所忽略。我们老是想到瘀血就是紫或者是血黏度高,其实瘀血症有很多是精神症状。所以在使用桂枝茯苓丸的时候,我们应该掌握人的精神心理特征。“桂枝茯苓丸人”容易记忆力下降,容易思维迟钝,容易语言艰涩,讲着讲着就不流畅了。

桂枝茯苓丸用于女性的机会比较多,我常用桂枝茯苓丸加大黄、牛膝治疗子宫肌瘤、附件囊肿、乳腺囊肿、甲状腺囊肿等;合大柴胡汤也能用于支气管哮喘,还能治疗高血压、脑梗塞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张方还能用来治疗一些血栓性疾病。现在的血栓性疾病非常多。有的人长时间坐飞机,十几个小时都屈曲在那里,如果他下肢循环不好,就会形成血栓,酿成大患。我想,这些患者如果预先服用桂枝茯苓丸,可能会有好处。桂枝茯苓丸的作用要比阿司匹林好,我说它是“东方的阿司匹林”。它的作用不仅仅是稀释血液,它还有更多的作用,包括扩张血管,加强对心脏的保护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我和省人民医院的心导管专家们曾经就冠心病PCI术后的调养问题探讨过,我认为,对于那些支架术后病人可以配合桂枝茯苓丸使用。

上次我还成功用这张方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是血栓性疾病,一动就气喘,甚至还要晕厥,死亡率非常高。现代西医没有好办法的,我用桂枝茯苓丸加上川芎,治过了三例效果都还不错,病情能够稳定。还有用来治疗间质性肺病的肺纤维化。有一个安徽来的病人,就是经常胸痛,一查出来肺纤维化,后来就用桂枝茯苓丸加川芎,吃了很长时间以后,症状很快消失了。

我还用桂枝茯苓丸治疗一些年轻学子们脸上的痤疮,效果很不错。用桂枝茯苓丸治疗的痤疮,往往是“桂枝茯苓丸人”容易生长的。这类人往往皮肤比较粗糙干燥,嘴唇暗紫暗红的,这种痤疮就像赤豆一样,嵌在皮肤下面,且痘印不易消失,就像锅巴一样板结在脸上。对付这种痤疮清热药可不行,就得用桂枝茯苓丸!有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或者是加川芎。这个经验如果能够推广的话,效益可观啊,痤疮这个市场可是相当的大呀!

肾功能不全患者也可以考虑用桂枝茯苓丸,我曾经用桂枝茯苓丸加大黄加牛膝治疗好多例,肾功能不全亦有效,但是一定要让病人泻,泻了以后情况就会好转了。我们称之为“经方透析法”。如果是糖尿病肾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我一般用桂枝茯苓丸加怀牛膝、石斛,配上黄芪桂枝五物汤。

还有,男人的前列腺肥大、痔疮、肛裂都可以用桂枝茯苓丸,包括一些腰部的疾病,如腰痛、椎间盘突出等都可以。

桂枝茯苓丸是经典的活血化瘀方,所以,我常把这张方作为重点教给学生。

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不是张仲景的方,但是也是一张古方,是唐方,也可以看作是经方,因为方中黄连、黄芩的组合,还有黄柏、栀子的组合,都是张仲景的经典配伍,把这两张组合起来就叫做黄连解毒汤。我用黄连解毒汤的范围比较广,很多都是看人开方的。有天,一个26岁的小年轻来看病,他患的是过敏性紫癜。我一看这个小伙子满脸通红、满脸油光,胃口很好,体重一下子增加了很多。他说经常感到胃里面有烧灼感,舌头伸出来一看,红得很,晚上失眠,烦燥不安,头昏,热象很明显,用了黄连解毒汤之后,症状很快就缓解了。

这张方在日本是用来治疗高血压和脑梗的,甚至是老年性痴呆也能用。我在临床上发现确实有用,特别是心率比较快,晚上睡不好觉,血压持续增高的。用黄连解毒汤治疗高血压,现在中国这方面的报道也非常多。

黄连解毒汤单用的固然有,但更多的是复方。那么复方怎么使用呢?那我要推荐荆芥连翘汤了。荆芥连翘汤是我现在用的比较多的一张方,它是黄连解毒汤加上了四物汤,再加上四逆散,还有荆芥、连翘、防风、白芷、桔梗、薄荷。我用这张方的频率要远远高于黄连解毒汤原方。我发现有很多青年人,特别是少妇们,皮肤白白的,嘴唇红红的,妇科检查往往有子宫炎、宫颈糜烂、阴道炎、盆腔炎等,白带多、色黄,有痛经,月经来血块多,经常喉咙痛,口腔溃疡,身体这不舒服那不舒服,来找我看病,希望调体质。我都会用荆芥连翘汤。荆芥连翘汤清热、养血、散风,能治疗头面部的炎症,能抗过敏抗炎,能够治疗一些免疫性疾病,还能治疗黏膜充血糜烂的毛病,效果也非常好。

葛根汤

葛根汤这张方啊,是张好方子。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就几味药,但是组合非常严谨。在中国,葛根汤并不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在日本,葛根汤是妇孺皆知,相当受大家欢迎。感冒了,大家都知道感冒灵,为什么不用葛根汤呢?对于一些体格很壮实的男人来讲,感冒,鼻子不舒服,葛根汤一吃就见效。

葛根汤这张方怎么用呢?打个比方,李逵感冒了用什么方?葛根汤呀!这一听大家明白了。用葛根汤的时候一定要抓体质:肌肉坚紧厚实,皮肤黝黑黄暗粗糙,毛发比较多,皮肤比较干燥,不容易出汗,身体强壮,脉搏有力,这种体质,你用葛根汤,感冒发烧,都能用。如果李逵酒后吹风,面神经麻痹怎么办?用葛根汤!他和张顺在水里打了一架以后,受凉了,腰给扭了,脖子扭了,那怎么办?葛根汤!就这么简单。

这次是李逵的妹妹来看病,她是什么病?闭经。月经40多天、60多天、三个月来一次。对这种女人,你给她养血,你给她吃阿胶,那是越吃越糟糕!这种体质,中医说是寒湿。她所有的毛孔闭起来了,该排的地方不排,汗也没有了,月经也没有了。驱寒就是发汗,驱寒也能通经。我发现葛根汤催月经效果很好,但是得催李逵妹妹的这种,如果细皮嫩肉的林黛玉月经不来了,那可不能用葛根汤!一吃葛根汤,她三天三夜睡不着觉!因为葛根汤是兴奋剂。

大塚敬节先生,日本著名的汉方家,他可是古方和现代医学能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天才”,我听他的学生平马直树先生讲,老先生晚年看病看累了,喝什么饮料提神呢?葛根汤颗粒!我也试过,有一段时间我也疲劳感冒,这里痒那里痒,话也不太愿意讲,思维迟钝,可是要上课怎么办呢?预先我就喝了些葛根汤,那堂课激情又来了,思维又快了!麻黄让人兴奋。二战期间,日本的军队就让士兵服用麻黄制剂,服了麻黄制剂的人,嗷嗷的叫,就能往上冲。所以,要说“葛根汤人”的特征,那就是精神萎靡,不愿意讲话。

如果来了个病人表情非常丰富,眼睛波光粼粼,忽闪忽闪,你不要用葛根汤,这种人往往本身就睡眠不好,服药后反而更睡不着。葛根汤是张奇特的方,女人吃了以后,皮肤变得白净,还能瘦身呢!麻黄在美国是减肥用的,但是出了问题,吃死了人,所以美国人闻麻黄色变啊!但是要因人而异,张仲景说得非常清楚,用麻黄、葛根,不能过汗,脉紧的人才能用,壮实的人才能用。

葛根汤还专门治头面部的毛病,比如突发性耳聋。一碰到这个病,西医马上让进高压氧仓。我们呢,有内服的“高压氧仓”,那就是葛根汤加川芎!我的经验,葛根量要大,大便秘结者再加大黄。我治了好几例,效果还不错。南京有个副区长,突发性耳聋,脸色黄暗,我就用葛根汤加川芎把他治愈了,现在他逢人就要讲中医好。

东汉时期,战争最多,那个时候,作为社会的优良资源,有名的医生肯定要被征用的。我估计张仲景当年也一定看了很多军人的病。所以,我读《伤寒论》,经常让思绪回到张仲景的年代,想象这些经方如何治疗那些战争时期以及军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比如,葛根汤是什么时候用的?是勇士跳入河里,受凉感寒,出现项背痛和发热的时候用的;还有,就是将士们喝醉酒,酒后当风,烂醉如泥,第二天头还昏昏,人不舒服的时候用的;如果还恶心呕吐,再加半夏。葛根汤确实是可以治疗酒醉。葛根是解酒的,麻黄是兴奋的,桂枝、芍药、甘草是保肝的,生姜、红枣是健胃的。

温经汤

还要向大家隆重推荐温经汤。温经汤是一张好方,女人用得尤其多,男人却很少用。这是女人的专方。

这张方用在什么样的女人身上呢?已经失去魅力的,失去女性美的女人。女人要有一点脂肪,那才有曲线;女人的皮肤要白嫩,那才美丽。但是她消瘦了,干枯了,发黄了,乳房也瘪了,那怎么还会美丽呢?温经汤证有两个关键指征,张仲景已经说了。一个是口唇干燥。女人的美,唇是一个关键。20多岁的女性,不需要用口红,她们的嘴唇饱满红润,很性感,但是温经汤女人的嘴唇,干瘪,唇红很小,有的有裂纹,抹了润唇膏也没用,有时还疼痛;还有一个指征,张仲景也提到了,就是手掌。女人的美,手也是一个关键。手能看出女人的身体状况好不好。健康女人的手非常柔软、润泽,就像玉一样,纤纤玉手啊!如果她的手皮肤粗糙了,干燥了,到了冬天呀,手都开裂了,抹了很多护手霜都没有用。我们搓搓手一般是没啥声音的,她搓手却“沙沙”的响。还有指甲周围,不断的产生毛刺,手干枯了,犹如松树皮。手背的皮肤也松弛了,都可以拉起来,脱水状。这种手叫做“温经汤手”。我们再看看腿。小腿呀,脚线也不美了,脚部肌肉也在萎缩松弛。能用温经汤的这种女人,皮肤白白的、干燥的,一点毛也没有,腿上是没有汗毛的,如果毛很多,就不要乱用温经汤。

温经汤用得最好的是月经病。月经过期不来、月经少、闭经,这种女人没法生育呀,温经汤,就是古代治疗女人月经至期不来,久久不受孕的验方。吃了这张方以后,很多不能生育的女人能生育了,因为卵巢功能活跃了,能够正常排卵了。我的经验,温经汤对于闭经,无论是继发性的,还是原发性的,都有效,但是服用的时间要长,至少要服用3个月。有人报道,温经汤治疗不孕,就在月经期服用,一个月就服个三剂五剂的,据说有效。我经常让患者一副药分作两天服,小剂量,常服。服了一段时间以后,看着这个女人慢慢丰润起来,月经正常来潮了。温经汤经常用于三种女人。一种是减肥的女性,减肥减肥,不吃这不吃那,最后骨感美有了,但代价是什么?就是月经周期紊乱!还有是那些中年女性,面对隆起的肚腩,咬牙减肥,拼命锻炼,做运动,每天出汗很多,一下子改变饮食习惯,不吃肉了,吃纯素了,体重降下来了,但是,代价是什么?是憔悴,是衰老。这个时候就得用温经汤,吃了以后还能够使这种枯萎的玫瑰花依然盛开。第三种,是一些更年期的妇女们,本来是朵盛开的玫瑰花,人是神采奕奕的,两眼睛放光的,但是月经一绝,人一下子就萎掉了,疲劳,乏力,缺乏激情,体重骤降,曲线没了,臀部也不圆润了,肚子也松驰了,阴道干枯了。而且还会出现很多不适,比如晚上睡不着了,记忆力下降了,肠胃紊乱了,或腹胀,或莫名其妙的腹泻不止。这些女人,就可以服用温经汤。这好比是给干瘪的玫瑰花洒点水,可以再鲜亮一段时间。

温经汤体质的女人会出现睡眠质量严重下降。对于一些没有抑郁、没有焦虑的女性失眠患者,有月经不调的,都给用温经汤,待月经调整,等体重增加,气血旺盛以后,自然就能睡着觉了。你们看那些年轻的姑娘们,肤色水灵灵的,月经也正常,都喜欢睡觉!但是到了50岁左右,很多人就睡不着了,严重的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神志恍惚,很多精神症状也就伴随着出现了。对于这些精神症状,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等是没有用的,就得用温经汤。我对这种女人,我不管你的睡眠,我只管你的体型,你体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就行。

温经汤还适用于更年期妇女的胃病和肠病。很多更年期妇女常感觉到胃部不舒服,一查萎缩性胃炎;一做病理切片,报告是伴肠上皮化生。这是什么问题?医生说是癌前病变。不得了,要变癌了!从此,以泪洗面,整夜睡不着觉,那就陷入到极度恐怖中了。我说你不要怕,这是更年期的一种。你不仅是肠黏膜萎缩,什么都在萎缩。是的,她还有肠道的问题,长时间大便不成形,甚至腹泻不止,用抗生素也无效。其实,这也是温经汤证。张仲景就说过妇人年50,病下利数十年不止,指的就是这种状态。温经汤吃了以后大便就干了,胃里也舒服了,食量也增加了。为什么呢?气血旺盛了。所以更年期妇女的胃病可以治,肠病也可以治。很多妇女服用温经汤以后,体胖了,脸色红润了,一复查,萎缩性胃炎变成慢性浅表性胃炎了。这时候,她们笑了。

温经汤可以做成膏滋药,以便于服用。在我们南方,膏滋药盛行。什么是膏滋药?就是将多剂汤药一起久煎,滤出的药液浓缩后,融入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再加入蜂蜜、冰糖等,有的还加进桂圆、黑芝麻、核桃等。熬成的药液稠稠的,香喷喷、甜丝丝。每天早晚舀一汤匙,用开水冲服。温经汤可以做膏滋药,很受女性的欢迎。特别是冬天,温经膏就是许多瘦弱女性最好的进补方。

需要提醒一下,对服用温经汤的女人,你一定要让她注意饮食营养,特别要吃肉,最好吃猪蹄。猪蹄,是“餐桌上的阿胶”,一般宜红烧。佐料要用黄酒、生姜、葱、桂皮、茴香、盐、糖等,要文火慢炖,炖得烂烂的,入口即化才好。不吃猪肉的,可以吃红烧牛筋,也要炖烂。我们南京人喜欢吃鸭,吃鸭爪、鸭翅膀也行。广东人喜欢吃鸡爪,鸡爪也有效,但是不要油炸的,一定要炖的。炖得滋膏多且好。

温经汤能够还女人的美丽,让她变得滋润,肤色可以红润,体态可以丰盈。我把她看成是东方的天然的雌激素。

因为时间关系,我只能把我的思路简单得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看病是抓住体质的!感谢你们。谢谢!

【本文摘自《全国经方论坛现场实录》第一辑。

金匮要略

作者:张仲景

  金匮要略方论序
张仲景为《伤寒卒病论》合十六卷,今世但传《伤寒论》十卷,杂病未见其书,或于诸家方中载其一二矣。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蠢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则辩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并疗妇人。乃录而传之士流,才数家耳。它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然而或有证而无方,或有方而无证,救急治病其有未备。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臣奇先核定《伤寒论》,次校定《金匮玉函经》,今又校成此书,仍以逐方次于征候之下,使仓卒之际,便于检用也。又采散在诸家之方,附于逐篇之末,以广其法。以其伤寒文多节略,故断自杂病以下,终于饮食禁忌,凡二十五篇,除重复合二百六十二方,勒成上、中、下三卷,依旧名曰《金匮方论》。臣奇尝读《魏志·华伦传》云:“出书一卷曰:此书可以活人”。每观华佗凡所疗病,多尚奇怪,不合圣人之经,臣奇谓活人者,必仲景之书也。大哉炎农圣法,属我盛旦,恭惟主上,丕承大统,抚育元元。颁行方书,拯济疾苦,使和气盈溢,而万物莫不尽和矣。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都官员外郎臣孙奇、尚书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臣林亿等传上。
  金匮要略方论
  卷上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论十三首  脉证二条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杵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藏府之纹理也)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色,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师曰: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一作痛)。
  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阴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末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大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师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藏即死,入府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藏,即死;如身和,汗目出,为入府,即愈。
  问曰:脉脱,入藏即死,入府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
  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馨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肤,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师曰: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论一首  脉证十二条  方十一首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一云其脉浛)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筑筑而弦,《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痉病有灸疮,难治。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栝蒌桂枝汤方
  栝蒌根二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太阳病,无汗而小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口父  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齿介齿,可与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右四昧,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止服。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玉函》云中湿)。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一云疼顿),发热,身色如熏黄也。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一云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一云不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脉经》云:病人喘。而无“湿家病”以下至“而喘”十一字)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白术四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取八合,覆取微似汗。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  甘草一两(炙) 薏苡仁半两  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右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痒,温服,有微汗,避风。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已黄芪汤方
  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炒) 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右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擎)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 白术二两 附子二枚(炮击皮) 桂枝四两(去皮)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取六七合为妙。
  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复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一物瓜蒂汤方
  瓜蒂二十个
  右锉,以水~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论一首 证三条 方十二首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加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知母汤方
  百合七枚(劈) 知母三两(切)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会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七枚(劈)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丸大枚一)(碎,绵裹)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眼。
  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主之。
  百合鸡子汤方
  百合七枚(劈) 鸡子黄一枚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七枚(劈) 生地黄汁一升
  右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出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陆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取。大便当如漆。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百合洗方
  右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百合病,渴不差者,用后方主之
  栝蒌牡蛎散方
  栝蒌根  牡蛎(熬)等分
  右为细木,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百合病,变发热者(一作发寒热),百合滑石散主之。
  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
  右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现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明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半夏半斤
  右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蚀于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苦参汤方
  苦参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目三服。
  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雄黄熏万
  雄黄
  右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脉经》云:病人或从呼吸上蚀其咽,或从下焦蚀其肛,阴蚀上为惑,蚀下为狐,狐惑病者,猪苓字散主之)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一本此有黄字)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赤小豆当归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三两*
  右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升麻鳖甲汤方
  升麻二两 当归一两 蜀椒(炒去汗)一两  甘草二两 雄黄半两(研)鳖甲手指大一片(炙)
  右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肘后》、《千金方》阳毒用升麻汤,无鳖甲有桂;阴毒用甘草汤,无雄黄)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证二条  方六首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方
鳖甲十二分(炙) 乌扇三分(烧)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三分(熬)干姜三分 大黄三分 芍药五分 桂枝三分 葶苈一分(熬) 石韦三分(去毛)厚朴三分 牡丹五分(去心) 瞿麦二分 紫葳三分 半夏一分 人参一分 蟅虫五分(熬) 阿胶三分(炙)蜂巢四分(炙) 赤硝十二分 蟋螂六分(熬) 桃仁二分
  右二十三昧,为末,取锻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千金方》用鳖甲十二片,又有海藻三分,大戟一分,蟅虫五分,无鼠妇、赤硝二味,以鳖甲煎和诸药为丸)
  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铄脱肉。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白虎加桂枝汤方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石膏一斤 粳米二合 桂(去皮)三两
  右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疟多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
  蜀漆散方
  蜀漆(烧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等分
  右三味,作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一方云母作云实)
  附《外台秘要》方
  牡蛎汤 治牡疟。
  牡蛎四两(熬) 麻黄(去节)四两 甘草二两 蜀漆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温眼一升,若吐,则勿更服。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
  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 栝蒌根四两 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右七昧,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二服。
  柴胡姜桂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黄芩三两 栝蒌根四两 牡蛎三两(熬) 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十一首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诞。
  侯氏黑散 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治风癫)
  菊花四十分 白术十分 细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参三分 矾石三分 黄芩五分 当归三分 干姜三分 穹穷三分 桂枝三分
  右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眼,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风引汤  除热瘫癎。
  大黄 干姜 龙骨各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 牡蛎各二两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两
  右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癎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巢氏云:脚气宜风引汤)
  防己地黄汤 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天寒热,其脉浮。
  防己一钱 桂枝三钱 防风三钱 甘草二钱
  右四味,以酒一杯,浸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口父 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头风摩散方
  大附子一枚(炮) 盐等分
  右二味为散,沐了,以方寸匕,已摩疾上,令药力行。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慎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乌头汤方  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麻黄 芍药 黄芪各三两 甘草(炙) 川乌五枚(口父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豆)
  右五味,口父 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矾石汤  治脚气冲心。
  矾石二两
  右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
  附方*
  《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并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
  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甘草各三两  穹穷一两 杏仁四十枚 
  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千金》三黄汤  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麻黄五分 独活四分 细辛二分 黄芪三分 黄芩三分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大黄二分,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蒌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近效方》术附汤  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两(炙)
  右三昧物,每七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干地黄八两 山茱萸 薯蓣各四两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 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历节风,下焦脚弱。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白术四两  大枣十五枚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加附子一枚炮。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论一首 脉证九条 方九首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一作冷)。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小品》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天雄散方
  天雄三两(炮)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右四味,杵为散,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夫精。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方见脚气中)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暮蓣丸方
  薯蓣三十分 当归 桂枝 干地黄 曲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穷 麦门冬 芍药 白术 杏仁各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酸枣汤方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穹穷二两(深师有生姜二两)右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
  大黄蟅虫丸方
  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干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 水蛭百枚 蛴螬一升 蟅虫半升
  右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附方
  《千金翼》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甘草四两(炙) 桂枝 生姜各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人参 阿胶各二两  大枣三十枚 生地黄一斤
  右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昧取三升,去滓,内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肘后》獭肝散 治冷劳,又主鬼疰应一门相染。
  獭肝一具炙干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论三首 脉证四条 方十六首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目中反有浊唾诞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肺痿吐诞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诞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右口父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麻黄汤方
  射干十三枚(一云三两) 麻黄四两  生姜四两  细辛三两  紫菀三两  款冬花三两 五味子半斤 大枣七枚  半夏大者八枚(洗)(一法半升)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皂荚丸方
  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
  右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取三丸,日三夜一服。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厚朴麻黄汤方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 小麦一升  五味子半升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泽漆汤方
  半夏半升 紫参五两(一作紫菀) 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生姜五两 白前五两 甘草 黄芩 人参 桂枝各三两
  右九味,口父 咀,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十二枚
  右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喝,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桔梗汤方(亦治血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千金》证治同,外更加胁下痛引缺盆)
  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
  右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洗,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眼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附方
  《外台》炙甘草汤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方见虚劳中)。《千金》甘草汤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减半,分温三服。
  《千金》生姜甘草汤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生姜五两 人参三两 甘草四两 大枣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枚 皂荚二枚(去皮子炙焦)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外台》桔梗白散  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桔梗 贝母各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
  右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血;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饮冷水一杯则定。
  《千金》苇茎汤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
  苇茎二升 薏苡仁半升 桃仁五十枚 瓜瓣半升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小青龙汤方见咳嗽门中)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论二首方三首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
  甘草 芎穷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贲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论一首 证一首 方十首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
  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
  栝蒌实一枚  薤白三两  半夏半斤  白酒一斗
  右四昧,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枳实四枚  厚朴四两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栝蒌实一枚(捣)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方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 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橘枳姜汤方
  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肘后》《千金》云治胸痹,胸中■■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唾燥沫)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炮)
  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乌头*赤石脂丸方
  蜀椒一两(一法二分) 乌头一分(炮) 附子半两(炮)(一法一分)干姜一两(一法一分) 赤石脂一两(一法二分)
  右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九痛丸  治九种心痛
  附子三两(炮) 生狼牙一两(炙香) 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如脂) 人参  干姜  吴茱萸各一两
  右六味,末之,炼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连年积冷,流主心胸痛,并冷肿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论一首  脉证十六条  方十四首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以温药服之。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一云痛)。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也。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半斤 甘草三两 大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附子粳米汤方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三日服。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厚朴三物汤方
  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枳实四枚(炙) 大黄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五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扑半斤(去皮,炙)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大建中汤方
  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炮) 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寒气厥逆,赤丸主之。
  赤丸方
  茯苓四两  乌头二两(炮) 半夏四两(洗)(一方用桂) 细辛一两《千金》作人参
  右四味,末之,内真朱为色,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
  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
  大*乌头煎方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口父 咀)
  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乌头桂枝汤方
  乌头
  右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剉,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
  附方
  《外台》乌头汤: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攻五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使人阴缩,手足厥逆(方见上)。
  《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柴胡四两 黄芩 人参 芍药 桂枝 生姜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半夏二合半 大枣六枚
  右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外台》走马汤: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杏仁二枚  巴豆二枚(去皮心,熬)
  右二味,以绵缠,搥令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之当下,老小量之,通治飞尸鬼击病。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下利不饮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见前痉病中)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黄) 赤小豆一分(煮)
  右二味,杵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匕,温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为度而止。(亡血及虚者不可与之)。
  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一云寸口脉紧)
  卷中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论二首 脉证十七条 方二首
  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
  肺中寒,吐浊涕。
  肺死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肝中风者,头目目闰,两胁痛,行带伛,令人嗜甘。
  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脉经、千金》云,时盗汗、咳,食已吐其汁)。
  肝死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臣亿等校诸本族复花汤方;皆同)
  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
  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口敢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
  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此为心藏伤所致也。
  心死藏,浮之实如麻豆,按之益躁疾者,死。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目闰 目闰 而短气。
  脾死藏,浮之大坚,按之如覆杯,洁洁状如摇者,死(臣亿等:详五藏各有中风中寒,今脾只载中风,肾中风、中寒俱不载者,以古文简乱极多,去古既远,无它可以补缀也)。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一斤 大黄一斤 厚朴一尺 杏仁一升
  右六味,末之,炼蜜和丸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渐加,以知为度。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二两  白术二两  干姜四两  茯苓四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肾死藏,浮之坚,按之乱加转丸,益下入尺中者,死。
  问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
  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
问曰:病有积、有聚、有馨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藏病也,终不移;聚者,府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馨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馨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论一首 脉二十一条 方十八首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
  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
  水在脾,少气身重。
  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
  水在肾,心下悸。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
  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一作转甚)。
  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
  脉沉者,有留饮。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目闰剧,必有伏饮。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
  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
  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方见上);肾气丸亦主之(方见脚气中)。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遂半夏汤方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一本作无)
  右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脉浮而细滑,伤饮。
  脉弦数者,有寒饮,冬夏难治。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
  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右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九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赢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下后,糜粥自养。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粉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半夏半升(洗)
  右八昧,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木防已汤方
  木防已三两 石膏十二枚(鸡子大)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
  木防已二两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芒硝三合 茯苓四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再微煎,分温再服,微利则愈。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汤方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厚朴大黄汤方
  厚朴一尺 大黄六两 枳实四枚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肺痈篇中)。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汤)。
  小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已椒苈黄丸主之。
  己椒苈黄丸方
  防己 椒目 葶苈(熬)大黄各一两
  右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一法四两)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泽泻一两一分 猪苓三分(去皮) 茯苓三分 白术三分 桂枝二分(去皮)
  右五味,为末,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附方
  《外台》茯苓饮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方见上)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岁,宜十枣汤(方见上)。
  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方见上文肺痈中)。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温服。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五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老,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细辛二两 干姜二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逐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开,日三。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 大黄三两
  右八昧,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方见上)。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脉证九条方六首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不肯止。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
  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为消谷而大坚(一作紧)。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方见脚气中)。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渴欲饮水,水人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
  右一味,杵为散,以沸汤五合,和服方寸匕。
  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
  栝蒌瞿麦丸方
  栝蒌根二两 茯苓三两 薯蓣三两 附子一枚(炮) 瞿麦一两
  右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蒲灰散方
  蒲灰七分 滑石三分
  右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滑石白鱼散方
  滑石二分 乱发二分(烧) 白鱼二分
  右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茯苓戎盐汤方
  茯苓半斤 白术二两 戎盐弹丸大一枚
  右三味*。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见中暍中)。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昧,取二升,去滓,内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论七首 脉证五条 方八首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诞,此为黄汗。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脾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方见下)。
  趺阳脉当伏,今反紧,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医反下之,下之即胸满短气;趺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目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脉络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
  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
  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
  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清,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营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以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
  防已黄芪汤方
  防己一两 黄芪一两一分 白术三分 甘草半两(炙)
  右锉,每服五钱匕,生姜四片,枣一枚,水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渴服,良久再服。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越婢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炮。风水加术四两。(《古今录验》)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已茯苓汤主之。
  防已茯苓汤方
  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赵婢加术汤方(方见上,于内加白术四两,又见脚气中)
  甘草麻黄汤方
  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复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麻黄附子汤方
  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附子一枚(炮)
  右三昧,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
  杏子汤方(未见.恐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方见消渴中)。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药汁,脉自沉,何从得为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
  黄芪芍桂苦酒汤方
  黄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右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一方用美酒额代苦酒)。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目闰 。目闰 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桂枝加黄芪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汗;若不汗,更取。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桂姜草枣黄辛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二两 细辛二两 附于一枚(炮)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枳术汤方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附方
  《外台》防已黄芪汤  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方见风湿中)。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论二首  脉证十四条  方七首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酒黄疸者,或无热,请言,小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酒疸,心中热,欲呕者,吐之愈。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薺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
  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腹满,舌痿黄,燥不得睡,属黄家。(舌痿疑作身痿)
  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极为难治。
  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汤主之。
  茵陈汤方
  茵陈蒿六两  梔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用硝矾散主之。
  硝石矾石散方
  硝石  矾石(烧)等分
  右二昧,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
  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梔子大黄汤主之。
  梔子大黄汤方
  梔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方见水气中)
  诸黄,猪膏发煎主之。
  猪膏发煎方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右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
  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右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大黄硝石汤方
  大黄 黄柏 硝石各四两  梔子十五枚
  右四昧,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消渴中)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杨。(必小柴胡汤,方见呕吐中)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方见虚劳中)
  附方
  瓜蒂汤  治诸黄。(方见暍病中)
  《千金》麻黄醇酒汤 治黄疸。
  麻黄三两
  右一味,以美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半,顿服尽。冬月用酒,春月用水煮之。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脉证十二条  方五首
  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
  师曰:夫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又曰: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
  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目旬 ,不得眠。
  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
  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去,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则寒粟而振。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状,是瘀血也,当下之。
  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桂枝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牡蛎五两(熬) 龙骨四两 大枣十二枚 蜀漆三两(洗去腥)
  右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半夏麻黄丸方
  半夏  麻黄等分
  右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柏叶汤方
  柏叶  干姜各三两  艾三把
  右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黄土汤方(亦主吐血衄血)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斤右七昧,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方见狐惑中)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亦治霍乱)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六
  论一首  脉证二十七条  方二十三首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
  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荣虚,荣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干呕,吐诞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方见上)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三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
  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猪苓散方
  猪苓  获苓  白术各等分
  右三味,作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
  附子一枚(生用) 干姜一两半 甘草二两(炙)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心下痞硬者)
  大半夏汤方
  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
  右三昧,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外台》方,又治吐水)
  大黄甘草汤方
  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扶零泽泻汤方((外台)云:治消渴脉络胃反吐食之,有小麦一升)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
  文蛤汤方
  文蛤五两 麻黄三两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石膏五两 杏仁五十枚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汗出即愈。
  干呕,吐逆,吐诞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半夏干姜散方
  半夏  干姜各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病人胸中似喘不端,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愤愤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生姜半夏汤方
  半夏半升  生姜汁一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于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橘皮汤方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橘皮竹茹汤方
  橘皮二升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枚  生姜半斤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夫六府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脉紧,为未解。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日卒 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直桂枝汤。
  四逆汤方(见上)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口父 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稀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架梁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扬。
  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去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方(见痉病中)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  枳实大者三枚(炙)
  右三昧,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之滓,分温二服。(得利则止)
  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封、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右三昧,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秦皮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
  桅于十四枚  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则止。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道汤方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甘草二两(炙)
  右三昧,以水三升,煮取一斤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下利肺痈,紫参汤主之。
  紫参汤方
  紫参半斤 甘草三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内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
  气利,诃梨勒散主之。
  诃梨勒散方
  诃梨勒十枚(煨)
  右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疑非仲景方)
  附方
  《千金翼》小承气汤  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方见上)
  《外台》黄芩汤  治干呕下利。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桂枝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五首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六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右三味,杵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大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问曰:寸口脉浮微而涩,然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 溯瞿细叶十分(七月七日来) 桑东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 甘草十八分 川椒三分(除目及闭口者,汗) 黄芩二分 干姜二分 芍药 厚朴各二分
  右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各别杵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匕。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如风寒,桑东根勿取之。三物皆阴干百日。
  排脓散方
  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右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排脓汤方
  甘草二两 桔梗三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枚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
  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人口老,不可治。
  浸淫疮,黄连粉主之。(方未见)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论一首 脉证一条 方四首
  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月耑 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目閏 目閏 者,藜芦甘草汤主之。
  藜芦甘草汤方(未见)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鸡屎白散方
  鸡屎白
  右一味,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焦) 桂枝半两
  右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甘草粉蜜汤方
  甘草二两  粉一两  蜜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 川椒四两(去汗)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
  卷下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证三条 方八首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方见利中)。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
  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下血者,后断三月下血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获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
  右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藏。(方未见)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芎归胶艾汤方(一方加干姜一两,胡氏治妇人胞动,无干姜)
  芎穷二两 阿胶二两 甘草二两 艾叶三两 当归三两 芍药四两 干地黄
  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
  妇人怀娠,腹中休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芎窮半斤(一作三两)
  右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干姜一两 人参一两 半夏二两
  右三昧,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九,日三服。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归母苦参九主之。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男子加滑石半两)
  当归 贝母 苦参各四两
  右三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斤 茯苓三两
  右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
  当归散方
  当归 黄芩 芍药 芎穷各一斤 白术半斤
  右五味,杵为散,酒饮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疾苦。产后百病悉主之。
  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
  白术散方(见《外台》)
  白术  芎穷  蜀椒三分(去汗) 牡蛎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芎穷;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状,怀身七月,大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见《玉函》)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论一首证六条方七首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出汗、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了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敢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方见痉中)产后腹中疼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见寒疝中)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枳实芍药散方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下瘀血汤方
  大黄二两 桃仁二十枚 蟅虫二十枚(熬,去足)
  右三昧,末之,炼蜜和为四九,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肽也。(方见痉病中)
  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方见下利中)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竹叶汤方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 大枣十五枚 生姜五两
  右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药汤去沫。呕者,加半夏半升洗。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竹皮大丸方
  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右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白头翁 甘草 阿胶各二两 秦皮 黄连 柏皮各三两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附方
  《千金》三物黄芩汤  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黄芩一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右三昧,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  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病引腰者,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
  当归四两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若大虚,加饴糖六两,汤成内之,于火上暖令饴消。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成内阿胶。若无当归,以穹穷代之;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论一首  脉证五十四条  方十六首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者愈。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方(《千金》作胸满,心下坚,咽中占占,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妇人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
  甘草三两  小麦一斤  大枣十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妇人吐诞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诞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见肺痈)中
  泻心汤方(见惊悸中)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经候不匀,冷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郁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芎穷二两 芍药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生姜二两 牡丹皮二两(去心) 甘草二两 半夏半斤 麦门冬一升(去心)
  右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土瓜极散方(阴頹肿亦主之)
  土瓜根 芍药 桂枝 .蟅虫各三两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复花汤主之。
  旋复花汤方
  旋复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臣亿等校请本无胶姜汤方,想是前妊娠中胶汤)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大黄甘遂汤方
  大黄四两  甘遂二两  阿胶二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
  抵当汤方
  水蛙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个(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浸)
  右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妇人经水闭不利,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矾石丸方
  矾石三分(烧)  杏仁一分
  右二味,末之,炼蜜和丸枣核大,内藏中,剧者再内之。
  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红蓝花酒方(疑非仲景方)
  红蓝花一两
  右一味,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半,未止,再取。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方(见前妊娠中)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见前虚劳中)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肾气丸方
  干地黄八两 薯蕷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炮)一两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蛇床子散方  温阴中坐药。
  蛇床子仁
  右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令相得,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
  狼牙汤方
  狼牙三两
  右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绵缠筋如茧,浸汤沥明中,日四遍。
  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
  膏发煎方(见黄疸中)
  小儿疳虫蚀齿方(疑非仲景方)
  雄黄 葶苈
  右二味,末之,取腊月猪脂,熔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枚,占药烙之。
  杂疗方第二十三(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学三字经
醫學三字經(全本)
黄煌经方
《医学三字经》讲解
长沙药解 清黄元御
验方家秘(世传秘方900方)-生物谷医学频道《1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