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肺气不降则喘

宋柏杉:肺气不降则喘

俗话说:外不治癣,内不治喘。如果说咳嗽是“名医杀手”,那喘证就相当于杀手中的战斗机了。多少医生面对哮喘眉头紧皱,唏嘘不已啊。

虽然哮喘不好治,但是治喘的方法宋柏杉老师讲的非常清晰——肺气不降则喘。

无疑,喘与“气”关系密切,而与“气”最为密切的脏腑是什么呢?肺主气,胃行气,大肠降气,肾纳气。

既然如此,从人体生理和经典中寻找答案,喘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又能分成几种证型治疗呢?宋老师在喘证课程中将一一作出解答。

而在临床中,掌握方法仅仅是第一步,现代人杂病多,单科病少,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症状之中抓住“主证”,提纲挈领,一击中的呢?这是本次临床实战课我们最想传达的东西。

宋老师是十分擅长一针见血抓主证的,在下面的视频里,老师讲了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哮喘,如何通过鼻的状态辨别他们的不同呢?

此外,老师还讲授了肾不纳气型的喘证,这个主证又是什么,为什么在众多治肾的方剂中又偏偏选择了它?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精彩观点】

“凡咳嗽、大量吐痰,无其他症状,化痰药、化痰方尽用而不见效者,宜济生肾气丸。

过敏性鼻炎诱发的哮喘,若鼻涕清,水样状,可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合小柴胡汤;若流黄浊涕,可用葛根芩连汤加味;若鼻孔干燥,可用葛根汤。”

【病案选编】

病案四

王某,男,5岁

过敏性鼻炎诱发哮喘,反复发作,反复输液及雾化治疗,缓解后继续复发,转来寻求中医治疗。刻下症:喘促,张口抬肩,胸闷,鼻流清涕。食欲差。大便调,小便清。舌脉:舌淡苔白,脉紧。

【诊断】:喘证(外寒内饮,少阳气化不利)

【方剂】:小青龙汤合小柴胡汤

【处方】:麻黄4g,芍药4g,细辛2g,炙甘草4g,干姜4g,桂枝4g,五味子4g,半夏4g,柴胡6g,党参6g,黄芩4g,生姜6g,大枣6g,生石膏15g,7剂,水煎服,日三次。

二诊:喘促吃一次即减轻,七付吃完未再发作。原方继续服用一周。

三诊:喘促未作,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善后。

【处方】:人参6g,白术6g,茯苓9g,炙甘草6g,木香6g,砂仁6g,陈皮6g,半夏6g,紫苑9g,款冬花9g,15剂,水煎服,日两次。

随访二年未再发作,期间感冒咳嗽,用中药治愈。

病案五

刘某,男,13岁

喘促黄涕,鼻内结痂,西医诊断哮喘,鼻窦炎。多方中西治疗无效,转来我门诊。饮食二便无异常,舌乳头红苔白,脉略数。

【诊断】:喘证(阳明经郁热)

【方剂】:葛根芩连汤加味

【处方】:葛根30g ,黄芩10g,黄连6g,白芍10g,杏仁10g,炙甘草6g,20剂,水煎服,日两次

二诊:喘促减轻,黄涕减少,舌淡红苔白,脉和缓。原方继续服用20天。

三诊:喘促未作,予以葛根芩连汤合小柴胡汤善后。

【处方】:葛根30g,黄芩10g,黄连6g,白芍10g,杏仁10g,柴胡12g,半夏10g,党参1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20剂,水煎服,日两次。

中医经方 ▎运用经方治疗哮喘

哮喘是发作性的痰鸣气喘,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病证。哮必兼喘,痰饮内伏是哮喘之宿根,常在外感或饮食不当后引发或加重。哮喘有发作期和缓解期之分。
哮喘发作期
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证
方证提要:咳嗽迁延、痰白或黏或夹泡沫、咽部不适,胸闷胁满、纳呆腹胀,口苦苔腻。
推荐处方:柴胡15~20 g,黄芩10 g,姜半夏10 g,党参10 g,生甘草5 g,茯苓10 g,厚朴15 g,紫苏叶10 g,生姜10 g,红枣20 g。
注意事项:本方证在临床出现的概率比较高,尤其在小儿、体格体力中等或稍弱者,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久咳、外感后咳嗽迁延不愈或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容易出现。
常用加减:痰清稀如水者生姜换成干姜10 g,再加北五味子10 g;在病程发展中,有渴饮多汗或心烦或舌质渐红或痰质变黏时,可加生石膏10~30 g。有咽痒、兼见五官过敏或皮肤瘙痒性症状者加荆芥5~15 g。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证
方证提要:咳喘而伴有胸闷脘胀、嗳气或反酸、口干腻苦、大便干结、脸色暗红、口唇紫暗、舌暗苔厚,心下及胸胁部按压不适、脉弦有力。
推荐处方:柴胡15~30 g,黄芩10 g,姜半夏15 g,炒枳壳15~25 g,生白芍或赤芍15 g,制大黄或生大黄10 g,桂枝10 g,茯苓10 g,丹皮10 g,桃仁10 g,生姜15 g,红枣20 g。
注意事项:本方证多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等疾病。
常用加减:腹胀、嗳气,加厚朴、紫苏梗即合用半夏厚朴汤;胸痛、便秘,加全瓜蒌30 g。
链接
大柴胡汤体质
大柴胡汤体质以青壮年和中老年女性较多,常兼见有以下特点。
形体证:形体壮实、肤色偏暗、肌肉坚紧,脸大而方、嘴阔唇厚、唇色暗红,颈项粗短、肩膀宽厚、胸围膨大、肋弓角宽。
上腹证:腹上部充实、腹肌紧张。胃脘区易胀饱不适、按之尤甚,剑突下按压有抵抗和不适感,或压痛。
心性证:多为A型性格、脾气急躁而易怒、情绪易紧张焦虑。
病谱证:大柴胡汤体质易患的疾病为消化系统的腺体、腺管感染性疾病(肝胆胰),其他内、外分泌腺体疾病(甲状腺、垂体、乳腺、卵巢、皮脂腺),代谢性疾病,平滑肌痉挛性病证。
桂枝茯苓丸证
桂枝茯苓丸经典证仲景原文有“气上冲、少腹急结、肌肤甲错”。
脸证(“气上冲”):面色红、脸潮红、脸色暗红;面部或鼻翼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面部皮肤粗糙、痤疮。
腹证(“少腹急结”):包括下腹部位的各种自觉不适感(如隐痛、刺痛、胀痛、小腹冰冷感或拘紧感、痛经等)以及医生腹诊获得的诸如小腹部位腹肌抵抗、压痛肿块、硬结等。
(小)腿证(“肌肤甲错”):包括下肢肤色干燥、脱屑、瘙痒、静脉曲张或小血管扩张浮露,或脚跟开裂,或小腿易抽筋,或膝下怕冷等。
引自《黄煌经方医案》
葶苈大枣泻肺汤证
方证提要:咳喘气促、胸满喘胀、面目水肿或周身肿胀。
推荐处方:葶苈子(包煎)10~30 g,大枣20~30 g。
注意事项:本方单用,病情减轻明显即要据情转方。本方宜饭后服用。
常用加减:本方常合方应用。
哮喘缓解期
金匮肾气丸证
方证提要:乏力纳佳、气短,腰痛膝软、小便不利或尿多、夜尿频多,消渴,少腹不仁或拘急。
推荐处方:生地黄24~30 g,山药12~15 g,山萸肉12~15 g,泽泻9~12 g,丹皮9~12 g,茯苓9~12 g,肉桂3~6 g,制附片3~6 g。或购买成药。
注意事项:本方常用于以慢性咳喘为表现疾病的缓解期,为固本之剂,需要较长期地服用,通常采用丸剂,一般服用0.5~1年。本方适用于食欲旺盛者,腹胀、食欲不振者不宜。形体壮实,脸色暗红而有油光,脉滑数者慎用,误用本方可有皮疹、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
常用加减:腰痛、下肢水肿或有腹水者,加怀牛膝15~30 g,车前子10 g即牛车肾气丸。
专家总结
哮喘为顽症,临床表现纷繁错杂,绝不是本文一些方证所能包含的,以上方证只是一个粗线条式的哮喘基层诊疗常用经方概要,诊疗时可以按照方证解说进行全面融汇贯通、辨证选方。
从大的方面把握,哮喘的诊疗分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应该注意虚实寒热,缓解期注意体质亏虚及其演变主次。哮喘发作期诊疗经方医学体系有较大的优势,而在缓解期的善后调理中,医经医学的时方与经方医学的经方2种中医体系常表现为互为补充的关系。肺气虚、肺阴虚应用的方剂有生脉饮、补肺汤、百合固金汤、参蛤散,经方常用的有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薯蓣丸。脾气虚、脾阴虚应用玉屏风散、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小建中汤、沙参麦门冬汤。肾阴虚、肾阳虚应用的方剂有经方金匮肾气丸的加减化裁,例如六味地黄丸、七味都气丸、麦味地黄丸、牛车肾气丸。肺肾两虚应用的方剂有金水六君煎、都气丸。中成药有黑锡丹、参茸黑锡丹。
临诊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起病诱因、加重因素、伴发症状以及基础疾病,防治均需重视外感受凉及内伤情志、劳累、饮食等因素。
哮喘患者多为过敏体质,除了了解过敏史外,处方应尽量减少虫类药的应用。
发作期结合病情可以采用吸氧、雾化等辅助治疗,对虚寒体质者可采用“三伏灸”治疗。
注重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注意保暖勿受风寒,空气环境宜干净清新,把握锻炼与劳动的量,节欲少房劳,饮食勿过饱、忌食肥甘厚味及腥发物等。
哮喘食疗验方
桃姜三明治(核桃肉2片、生姜1片,将生姜放置在2片核桃肉中间成三明治状,每天早晨嚼服)与五仁膏(核桃仁250 g,黑芝麻100 g,白果仁100 g,桃仁100 g,甜杏仁100 g,混匀打粉,加水浓煎,加蜂蜜适量,煮开后文火浓缩收膏,早晚服用2匙)。前者适合哮喘易感冒者,后者适合哮喘兼便秘者,均宜长期服用。
作者
江苏省江阴市峭岐医院中医科 李小荣

中医经方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支),是指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主要特征,每年累积或持续≥3个月,并至少连续>2年,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本病属中医学“咳嗽”“痰饮”“喘证”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身体虚弱或久病体虚,痰浊内阻,复感外邪所致。本病病情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也意味着其虚实之间可以互为因果,致使病情逐年加剧,发作频繁,造成恶性循环。其病位在肺,与脾、肾、心等密切相关。
在西医分期基础上用中医药辨治慢支

古代医家认为慢支发病具有轻重缓急的特点,对其诊治主要以辨治咳喘的外感内伤和新久虚实为要点。随着现代医学对慢支本质的认识不断加深,中医对慢支的辨证论治研究逐步形成了分期分型的辨治思路,即在西医学对慢支的分期(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基础上进行辨治,其实质与传统中医辨外感内伤,新久虚实,兼顾邪正是一致的。
急性发作期
急性发作期是指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中医学认为在急性发作期,大多由于外邪犯肺、肺失清肃而引起发病,该期的咳嗽多由外感引起,以实证居多,治疗以祛邪为主。
风寒袭肺型
症见咳嗽声重,气急,咳痰稀薄,色白。外加风寒表证如咽痒,恶寒无汗,头痛,肢体酸楚,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选方:轻证用三拗汤合杏苏散以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若患者以咳嗽、咳稀痰、咽喉干痒为主,表寒症状不明显,以杏苏散为主方。
若恶寒、头痛等表寒症状偏盛,以三拗汤为主方,加荆芥、防风、苏叶以疏风解表。
若咽痒明显,咳嗽较重,加金沸草散以及僵蚕、蝉衣以祛风止痒,解痉止咳。
寒痰较重,痰黏白如沫,畏寒背冷,可加白附子、白芥子温肺化饮。
若咳逆气急,痰多胸闷,食少难消,加三子养亲汤以化痰降气消食。若兼夹痰湿,咳而痰黏,胸闷,苔腻,加二陈汤以燥湿化痰。
若风寒尚未解除,又入内化热者,尤其是发病后接受抗生素或输液治疗无效者,此属外寒内热,可将杏苏散去茯苓,加黄芩、桑白皮、麦门冬组成杏苏饮(《医宗金鉴》)以解表清里。
若经服解表宣肺药后咳嗽仍不止者,加紫菀、百部温润降逆,避免过于温燥辛散伤肺,或用止嗽散治之。
若患者素有寒饮伏肺,又复感风寒,咳嗽上气,痰液清稀,色白量多,呈泡沫样,方用小青龙汤加减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风热犯肺型
症见咳嗽频剧,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稠,外加风热表现如咽痛喉燥,鼻流黄涕,口渴,身热汗出,头痛身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选方:轻证用桑菊饮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若为风热重证,痰涕俱浓稠,甚则痰绿稠,伴有气喘,加用麻杏石甘汤以清热止咳、平喘。
若咽痛、热毒明显者,可加虎杖、板蓝根、蒲公英。
大便干者可加牛蒡子。
发热明显者(体温>38.5℃),身热较著,口渴喜饮,加生石膏、知母、黄芩。
若痰热伤津,咽燥口干,舌红少津,加南北沙参、天花粉、芦根以清热生津。
若热伤肺络,咯血伴有轻度胸痛,可用清络饮治之。夏令兼有暑湿者,加六一散或鸡苏散清解暑。
风燥伤肺型
此型在夏秋之交多见。症见干咳喉痒,连声作呛,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鼻干咽燥,或痰中带血丝,甚则胸痛。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恶风寒,发热或不发热等表证。舌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选方:温燥用桑杏汤加减以疏风清肺,润肺止咳。
若燥证与风寒并见,出现干咳、少痰或无痰,鼻干咽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白而干等症,方用杏苏散。
若燥热伤津较甚,干咳,舌干红少苔,可用沙参麦冬汤。
若患者年老素体阴虚,复感燥邪,见干咳,烦热口渴,大便偏干,可用清燥救肺汤治之。
若肺络受损,痰中带血,可加白茅根、侧柏炭、蒲黄炭。
若白天不咳或咳嗽比较轻微,夜间加重,顽固不愈者,可用千金苇茎汤。
痰热郁肺型
外邪入里,卫表已无外邪,仅有痰热壅阻肺气,表现为咳喘气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痰稠不爽,或有热腥味,或痰中带血,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咽干,或有身热,口干喜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选方:可用清金化痰汤以清热化痰肃肺,亦可配合使用鲜竹沥水。
风寒表证未解,转而入里,痰热壅肺,抑或患者素有痰热,突感风寒,发为风寒束表,内有痰热,此为寒包火证,特征为身痛无汗,用麻杏石甘汤,麻黄剂量可加大。
肺热痰壅盛者,用桑白皮汤加葶苈子、寒水石。
腑气不通见便秘者,加大黄、芒硝。
伴气喘明显者,可合用定喘汤。
若心烦急躁,此属肝郁化火,可加用黛蛤散以清肝。
若肺热重,痰热郁蒸,痰黄如脓或有热腥味,加鱼腥草、金荞麦根、冬瓜子、薏苡仁等清热化痰。
有鼻塞者,可加辛夷、苍耳子。
小儿患者,一般伴见食积,可加焦三仙。
若肺热伤津,口干,舌红少津,可用泻白散加北沙参、天冬、天花粉等养阴生津之品。
若咳嗽痰中带血,或鼻出血,要考虑肺热炽盛,伤及营血,可用犀角地黄汤或羚羊清肺丸。
痰湿蕴肺型
症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而黏腻或稠厚成块,受寒后咳痰增多,痰出咳平,每于晨起或受寒后咳重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脘作闷,口黏不渴,食少纳呆,乏力体倦,大便偏溏,舌苔白腻,或边有齿痕,脉象濡滑。
选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以燥湿化痰,降气止咳。其中二陈汤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而三子养亲汤有降气消积的作用。
痰湿重者,重用半夏、陈皮,亦可加车前子。脾为生痰之源,鉴于痰湿蕴肺证多与脾虚相关,在此可配合四君子汤或六君子汤以加强健脾益气之功。
若纳少,食物消化减弱,可加炒谷麦芽、山楂、神曲之品。
舌质有瘀斑瘀点者,可加桃仁、川芎、赤芍等活血药。
慢性迁延期
慢性迁延期是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等症状迁延>1个月者。中医学认为,此期在肺气受损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损及脾、肾,甚至影响心脏功能。进入此期,患者正气开始亏损,病理变化多因虚致实,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由此导致的虚实夹杂,其治则当补虚和祛邪相结合。
肺脾气虚型
症见咳嗽气短,气怯声低,咳嗽反复发作,喉中或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神疲倦怠,易于感冒,纳差,胸脘痞闷,大便溏薄,舌苔薄白或薄白腻,舌质胖边有齿痕,脉细弱。
选方:治宜益气补中,理气燥湿化痰。方选六君子汤合补肺汤加减。
食少不化者,可加焦山楂、神曲、炒麦芽等助消化。
胃脘痞闷,食欲不振者,可加砂仁、白蔻仁等醒脾和胃。
若自汗畏风明显,此为卫表不固,可用玉屏风散加减。
若以上症状兼有,可将药方合用。
上实下虚型
咳喘痰多,短气,动则尤甚,胸膈满闷,或腰膝酸软,或肢体水肿,舌苔白薄或白腻,脉弦滑。
选方:上实指痰涎上壅于肺而失于肃降,下虚指肾阳不足于下而失于纳气。治宜温肾纳气,祛痰降逆。方用苏子降气汤加减。
若喘咳气逆难卧者,可加葶苈子以增强降气平喘之力。
兼有表证者,可加麻黄、杏仁以宣降肺气以平喘。
肾阳虚较重者,可加附子、沉香等温肾纳气。
临床缓解期
临床缓解期是指经治疗或临床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少量痰液,持续>2个月者。中医学认为,此期多见肺、脾、肾虚损,或夹杂痰瘀作祟,治疗上以扶正固本为主,辅以祛邪。
肺脾阳虚型
症见咳嗽气短,声低乏力,多为连声咳,每遇风寒则咳嗽气喘发作或加重,咳黏液痰,量常较多。神疲倦怠,伴目眩心悸,食欲不振,饭后腹胀,面容虚肿,大便溏薄。舌质淡或胖,边有齿痕,苔白或白厚腻,脉濡或滑。
选方:治宜补肺健脾,益气固表。方用苓桂术甘汤合甘草干姜汤加减。
苓桂术甘汤以脾阳虚为主,甘草干姜汤以肺阳虚为主,当然也可合玉屏风散。
若自汗较甚者,加煅龙牡、五味子等以收涩止汗。
咳嗽痰多者合二陈汤燥湿化痰。
兼神疲乏力、便溏者,可加党参、黄芪等增强补脾益气之功。
肺肾两虚型
偏阳虚者,咳喘气促,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痰稀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冷,苔白滑,脉细无力。偏阴虚者,干咳无痰或少痰,不易咳出,口干咽燥,午后颧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腰酸耳鸣,咽干口燥,舌红少津或苔光剥,脉细数。
选方:治宜补肾纳气平喘。偏阳虚者,方选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偏阴虚者,方选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加减。
若干咳,口干咽燥,神疲消瘦,肺阴亏耗明显,可用沙参麦冬汤。
作者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苏克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哮喘中医护理方法
中医经方 ▎运用经方治疗哮喘
哮喘诊治详解系列(二)——辨证
跟诊冯老: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哮喘
治疗哮喘的点滴体会
支气管哮喘治疗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