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祛湿法

祛湿法

1 湿气却是人人都有。现在的人,不是在祛湿,就是在祛湿的路上。

2 祛湿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只有适合你的祛湿方法才是王道。 

3 湿气,是六淫之一,风寒暑湿燥火,湿气就是其中之一。湿气是体里水太多了,千万别把湿气等同于水,因为湿气有无形与有形之分,有形的就是多余的水,无形的是弥漫全身类似水蒸气。

 4 湿气最大的危害,湿气是阳气的敌人,养生就是养阳气,湿气会阻碍阳气的运行、升发、流动,让全身的气血流动缓慢。阳气不足要想到是不是湿气太多了,湿气太多要想到是不是阳气不足了。

 5 湿气非常狡猾,从来不单独作战,常常与风邪成为风湿,与寒邪成为寒湿,与热邪抱团成为湿热。湿邪是非常顽固的,像油入了面,对于湿邪,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对付湿邪定要打持久战。 

6 贪吃众生易产生湿邪,喜欢吃甜品、吃肉冷饮的人。

 7 不运动也是湿气来源之一,久居湿地也容易招惹湿邪。 

8 湿气有三大特点,第一大湿气容易下沉,水往低处流嘛。湿气属于阴邪,有水的性质,所以容易下沉,喜欢侵袭阴暗的部位,比如下肢,比如关节,比较脚趾等。 

9 湿气第二大特点就是黏腻不爽,因为湿气是阻碍气血运行的邪气,比如头发不爽,油腻腻的,舌头不爽总觉得脏兮兮的,口腔不爽,总觉得黏糊糊的,脸上不爽,油乎乎的,大便不爽,特别粘马桶或者不成形,白带不爽,总之不爽利的症状都是湿邪惹的祸。

 10 湿气第三大特点非常重浊,湿气是是一种沉重的浊物,感觉很沉重。让你的头很沉重,像裹湿毛巾,四肢沉重如灌铅,像挂了五千个铜钱一般,感觉很沉重。身子很重,走路不轻盈,总觉得很累,老想躺着,赶紧祛个湿吧。无湿一身轻啊。

 11胖人多痰湿。瘦人通常情况下湿气不多,但也不排除局部有湿气。看舌头,如果舌头中间非常厚,说明一定有湿气。女人更容易有湿气,女人属阴,阳气不足,又不运动,还喜欢吃阴性的食物。

 12 不要胡乱祛湿,否则反而伤了脾胃,伤了阳气,伤了阴。

13 祛湿不等于利水,不等于利尿。用红豆薏米祛湿,暂时有效果,但是红豆薏米就是利水,只解决湿气的去路,并不解决湿气的来源,何况薏米偏寒,长期喝易伤脾胃伤阳气。

 14 祛湿也不等于出汗,既然湿气是因为身体水多了,天天大汗,结果湿气没去,反而心血虚,因为汗血同源,汗为心液,正常的出汗是排毒,过度的发汗损失的是心血啊。

 15 祛湿最重要的健脾,健脾,祛湿不健脾就是耍流氓。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虚才是湿气产生的根本。可是很多人一边在祛湿,一边在损害脾胃,产生的湿气比去掉的湿气还要多。 

16 祛湿别忘记补阳气,因为湿为阴邪,需要阳气来化。阳气一升,湿气就会消散。就好比太阳一出来,乌云就会散去,大地变得干爽。阳气是湿气最好的克星。 

17 利水可以祛湿,是治标,不治本。利水祛湿是什么概念呢?就好比给一个城市修下水道,一个城市的排水系统修得好就不用担心洪水。

18 祛湿补气行气,气足了气顺了,湿气才更易去掉。这种祛湿的方法叫作风胜湿。风能胜湿,好比一块湿毛巾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如何让它干爽?吹风机就可。补气行气就等于给身体刮一阵风,让风把这个湿气吹掉。尤其是肝气郁结的人,祛湿别忘了行气理气。 

19 芳香化湿,湿气是污浊,芳香可以抵抗污浊,芳香的食物或者药物可以醒脾胃,让脾胃健运起来,让脾胃打起精神干活,湿气易被运化掉。古人有优雅的祛湿的方法就是闻香,在潮湿的屋子点燃一根香,让香气缭绕屋子。芳香化湿代表就是藿香正气散。

 20 解表祛湿。这个有点类似汗蒸,不同的是解表只是把身体的毛孔打开,微微出汗,把湿气排出去,而不是汗蒸大汗淋漓。 

21 湿热体质就是用苦寒的药来清热利湿,黄柏黄连黄芩是苦寒燥湿的典型代表。但是不可久服。

22 祛湿药茯苓,薏米,荷叶。这些都不是最好的,最好祛湿药非白术莫属。因为白术解决湿气的来源,白术直接健脾,健脾祛湿才是王道。

 23那祛湿最好的方子是什么呢?没有最好的方子,只有更好的方子,更好的方子就是适合你体质的方子。硬要说最好的方子,勉强推荐苓桂术甘汤,直接针对中焦脾胃湿气的,脾胃是湿气的来源,祛湿的鼻祖方,是基础方,后世演变的各种祛湿方子都是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减而来。

24 不方便煎药的人来说,推荐祛湿非常平和的中成药,参苓白术散。非常缓慢的祛湿方子,补益作用强,一边补一边祛湿,适合身体虚弱又有湿气的人。 

25祛湿最好的方法九个字:管住嘴,迈开腿,情志舒。 其实,祛湿最关键的不是等有了湿气再去用各种药祛湿,而是在湿气还没形成的时候就把湿气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不产生湿气才是祛湿的最高境界。 

祛湿茶,紧紧扣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个思想,利湿、渗湿、燥湿、风胜于湿,芳香化湿一起来,健脾与扶阳双保险,不可谓不强大,不可谓不精妙。

祛湿十方

【祛湿“十方”:祛湿颗粒,参苓白术散,平胃散,二妙丸,四妙丸,藿香正气丸,五苓散,香砂养胃丸,保济丸,午时茶颗粒】
关注健康,持续分享,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前几期资料我们分享过湿邪是六淫邪气之一,有内湿和外湿之分,突出症状多表现为头重如裹,身体重着,厌食痞满,关节不利,舌苔白腻或厚腻等,下面大家分享几个常用方剂。
1、祛湿颗粒:
药物组成:茯苓、薏苡仁、焦山楂、赤小豆、灯心草等。
功效:祛湿清热,健脾开胃;
应用:多用于脾胃湿热所致身重,纳呆,便塘,舌苔微黄腻等。(补充:偏重于有湿又有热困脾引起的不适)
2、参苓白术散:
药物组成: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
功效:补脾胃,益肺气;
应用: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补充:脾胃虚弱就会脾失健运,就是说脾不想干活了,所以这个药偏重于健脾调内湿,它不干活了,所以身体出现乏力倦怠,大便不成形)
3、平胃散:
药物组成:苍术、厚朴、陈橘皮、甘草;
功效: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应用:多用于湿滞脾胃出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舌苔白腻而厚等。(补充:意思是湿邪停留在脾胃了,影响了他的功能了,这时候用它)
4、二妙丸:
药物组成:黄柏,苍术;
功效:清热燥湿;
功效:多用于湿热下注多引起的足膝肿痛,痿证,湿疮,湿疹,丹毒,白带,腰痛等。(补充:有湿又有热,往下走了,到了下焦,男性阴囊潮湿、湿疹,女性黄白带等可以用它)
5、四妙丸:
药物组成:苍术、牛膝、黄柏 (盐炒)、薏苡仁;
功效:清热利湿;
应用:多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痹病,症见足膝红肿,筋骨疼痛等。(补充:可以理解成湿热影响到肢体关节红肿热痛,这时候可以选择它)
6、藿香正气丸:
药物组成:藿香、茯苓、大腹皮、紫苏叶、 白芷、橘皮、桔梗、白术、厚朴、生半夏、甘草;
功效:解暑祛湿;
应用:多用于外感暑湿引起的发热、胸闷、腹胀、吐泻,也可湿浊过盛引起的恶心呕吐等。(补充:这个药大家比较熟悉,通俗来说多用于中暑、伤热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以及胃肠感冒也可以选它。)
7、五苓散:
药物组成:猪苓、 茯苓、 白术、 泽泻、 桂枝;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应用:多用于膀胱蓄水证,表现为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吐涎沫而头目 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等。(补充:主要是利水,就是说一些肝硬化腹水,肾衰水肿等可以选用。)
8、香砂养胃丸:
药物组成: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醋香附、枳实、豆蔻、姜厚朴、广藿香、甘草;
功效:温中和胃
应用:多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出现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等。(补充:“中”多指脾胃,本方多用于胃寒,不敢吃凉的,食物不佳等或者说一部分慢性胃炎的辅助调理)
9、保济丸:

药物组成:钩藤,菊花,蒺藜,厚朴,木香,苍术,天花粉,广藿香,葛根,化橘红,白芷,薏苡仁,稻芽,薄荷,茯苓,神曲;
功效:解表,祛湿,和中;
应用:多用于暑湿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胃不适等;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恶心呕吐等。(补充:本方治疗范围较广泛,比较容易理解)
10、午时茶颗粒:
药物组成: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前胡、连翘、陈皮、山楂、枳实、麦芽、甘草、桔梗、六神曲、紫苏叶、厚朴、红茶等;
功效: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多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出现的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补充:本方也很好用,不管是感受风寒引起的还是内伤饮食出现消化系统不适可以选它)

〔补充:还有很多祛湿方剂

十种除湿效果较好的中成药
1、香莲丸
2、平胃散
3、清热祛湿颗粒
4、藿香正气丸
5、附子理中丸
6、参苓白术丸
7、木香顺气丸
8、保济丸
9、健脾丸
10、归脾丸

除湿最快最好的中成药

王昊副主任医师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 中医科
湿分为湿热和寒湿,治疗也要分别对待,治疗湿热的中成药有:茵栀黄口服液,龙胆泻肝丸,四妙丸,槟榔四消丸,四逆散,防风通圣丸,栀子金花丸,三黄片,黄柏胶囊,当归苦参丸等等;治疗寒湿的中成药有:附子理中丸,五苓散,藿香正气丸,六一散,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枳实白术丸,防己黄芪散,当归芍药散,防己茯苓散等等均可以。

参苓白朮散症的舌苔

祛风除湿25个中药方剂祛风除湿中药方剂一、桂枝附子汤

方中桂枝散风寒,通经络,附子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二药相配,散风寒湿邪而止痹痛;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补脾和中。五味合用,共奏祛风除湿,媪经散寒之功。

处方:桂枝12克(去皮)附子15克(炮,去皮)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甘草6克(炙)

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于风寒湿邪而成者。

用法用量:上药五味,以水18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伤寒论》(汉·张仲景)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二、甘草附子汤

处方:甘草6克(炙),附子12克(炮,去皮,破),白术6克,桂枝12克(去皮)。

主治: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初服得微汗则解。——《伤寒论》(汉·张仲景)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三、木瓜虎骨丸

处方:木瓜1枚(去皮、瓤,焙)麒麟竭(研)没药(研)各30克 乳香15克(研,以上三味,同研令匀,入在木瓜中,却以原盖子盖定,用黑豆适量,水淘过,安木瓜在内,都用豆盖,蒸烂取出,沙盆内研成膏)虎骨(涂酒炙)30克 木香 自然铜(醋淬七遍)枫香脂 败龟(醋炙,去裙襕)骨碎补(去毛)甜瓜子 桂 当归(切,焙)各30克,地龙(去土)60克 安息香30克(重阳酒熬入药)

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治风寒湿合而成痹,脚重不仁,疼痛少力,足下隐痛,不能踏地,腰膝筋挛,不能屈伸,及项背拘急,手臂无力,耳内蝉鸣,头眩目晕,及诸证脚气,行步艰难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煎木瓜汤下,温酒亦得,渐加至50丸。——《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四、擦疥散

处方:芜荑1两,大风子仁5钱,枯矾1两2钱,蛇床子1两,川椒5钱,雄黄5钱,硫黄5钱,核桃仁(另捣成泥)16两。计8味,除核桃仁外,共研为细粉,过罗,每5两2钱细粉兑樟脑2两,轻粉2两,研细,混合均匀,用方内核桃仁捣泥为丸,重2钱。

主治:祛风除湿止痒。主治风湿疥癣,瘙痒不休。 用法用量:每用1丸,擦患处。——《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五、牛膝酒

处方:牛膝、秦艽(去苗、土)、芎藭、防风(去叉)、桂(去粗皮)、独活(去芦头)、丹参、白茯苓(去黑皮)各60克,?杜仲(去粗皮,锉,炒)、附子(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干姜(炮)、麦门冬(去心)、地骨皮各30克,五加皮150克,薏苡仁30克,大麻子(炒)15克。

炮制:上十七味,锉切如麻豆,以生绢袋盛,用酒4升浸,春、夏三日,秋、冬五日。主治:补肾温阳,祛风除湿。治肾气虚冷,复感寒湿为痹。用法用量:空腹时服适量。——《圣济总录》卷十九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六、史国公浸酒方

方中羌活、萆薢、防风、秦艽、松节、晚蚕沙、干茄根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虎胫骨、川牛膝强筋骨,祛风湿;当归、枸杞子、鳖甲滋阴养血舒筋,无灰酒通血脉,助药力。诸药合用,共成祛风除湿,养血舒筋之效。

处方:当归 虎胫骨(酒浸一日,焙干,酥炙)羌活 鳖甲(炙)萆薢 防风(去芦、叉)秦艽 川牛膝 松节 晚蚕沙各60克 枸杞子150克 干茄根240克(饭上蒸熟),用无灰酒2升,绢袋盛药入酒内,封十日。取饮时不可面向坛口,恐药气冲入头面。

主治:祛风除湿,养血舒筋。治风湿痹痛,四肢顽麻,骨节酸疼,屈伸不利;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手足拘挛。

用法用量:饮酒不可间断。饮尽,药滓晒干为末,米糊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酒下50丸。——《证治准绳·类方》卷一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七、身痛逐瘀汤

本方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牛膝、五灵脂、地龙行血舒络,通痹止痛;秦艽、羌活祛风除湿;香附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活血祛瘀,祛风除湿,蠲痹止痛之功。

处方: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灵脂6克(炒),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去土)。

主治: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治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量加黄耆30~60克。——《医林改错》卷下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八、抑阳酒连散

方中生地、知母滋阴抑阳;黄连、黄芩、黄柏、寒水石苦寒泻火,芩、连用酒制,可引导诸药直达病所;防风、蔓荆子、白芷、羌活、独括、防己祛风除湿;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共奏滋阴清热,散风除湿之功。

处方:生地黄、独活、黄柏、防风、知母各0.9克,蔓荆子、前胡、羌活、白芷、生草各1.2克,黄芩(酒制)、寒水石、栀子、黄连(酒制)各1.5克,防己0.9克。

主治:滋阴清热,祛风除湿。治肾阴不足,风湿夹热,上蒸于目,瞳神紧小或偏缺不圆。现用于虹膜睫状体炎。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大热服。——《原机启微》卷下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九、白术附子汤

处方:白术6克, 附子10克(炮,去皮),甘草3克(炙),生姜4.5克,(切)大枣6?.主治:祛风除湿。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金匮要略》卷上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十、紫茸膏

处方:紫草、白芷各6克,归身15克,甘草3克,麻油60克。主治:滋肝养血,祛风除湿。治眉风癣,因肝血枯燥,风湿外袭,初起作痒,搔之流脂,蔓延额上眼胞;及小儿胎毒疥癣,两眉生疮,或延及遍身瘙痒,或脓水淋漓,经年不愈者。用法用量:上药同熬至白芷黄色为度,滤清后再加白蜡、轻粉各6克。涂患处。——《疡医大全》卷十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十一、风湿六合汤

处方:当归(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酒洒蒸)各30克,防风,制苍术各21克。上为粗末。主治:养血活血,祛风除湿。主治妊娠外感风湿,肢节烦疼,身热头痛,脉浮。用法用量:每次9~15克,水煎服。——《医垒元戎》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十二、洗药方

方中宣木瓜善于祛风湿,宜经络,秦艽养血祛风;防己、防风合用,可治风湿疼痛,并除手足顽痹;伸筋草善于舒筋通络,白芷止痛消肿。适用于风湿所致的筋骨疼痛。

处方:宣木瓜9克 秦艽6克 防风6克 防己6克 伸筋草6克 白芷6克。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止痛。治风湿外侵,筋骨疼痛。用法用量:用水熬透,洗患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十三、附子酒

处方:大附子1枚(重2两者,亦云2枚)。主治:祛风除湿,温经络散寒邪。主治大风,冷痰癖,胀满,诸痹。用法用量:以酒5升渍之,春5日。每服1合,1日2次。以痹为度。——《千金》卷八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十四、苦参藓皮汤

出处:史定文方

处方:苦参10克,黄柏12克,苡仁10克,白藓皮20克,生地9克,赤芍10克,牛旁子10克,地肤子10克,浮萍10克,滑石20克,甘草5克。

主治:清热活血,祛风除湿。主治风湿之邪,留滞皮肤,久则化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十五、天麻石斛酒

处方:牛蒡子20g,制附子20g,乌蛇肉(微炒)20g,仙灵脾20g,五加皮20g,虎胫骨(涂酥炙黄)32g,牛膝当归20g,杜仲20g,茵芋20g,狗脊20g,丹参20g,石斛20g,川椒(去目并闭口者微炒出汗)25g,天麻20g,川芎20g,酒1500ml。将上述药材一同捣细碎,放入瓮中;倒入酒浸泡,密封;7日后开取。

主治:舒筋活血,强筋壮骨,祛风除湿。主治中风手足不遂,骨节疼痛,肌肉顽麻,腰膝酸痛,不能仰俯,腿脚肿胀。用法用量:每日10ml,不限时,将酒温热服用。饮10毫升加10毫升新酒,至药味薄为止。——《太平圣惠方》(宋·王怀隐)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十六、茵陈防己汤

处方:茯苓皮10克,茵陈12克,防己12克,苡仁3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地肤子30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鱼腥草30克,焦栀6克,乌梢蛇15克,老鹳草20克。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止痒。主治脾肺风热挟湿毒。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朱洪文方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十七、槐皮膏

处方:槐皮150克,甘草、当归、白芷各60克,陈豉、桃仁各50粒(去皮),赤小豆70克。炮制:上七味,锉碎,以猪脂1.2升煎,候白芷黄,膏成,去滓。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解毒。治肛门痒痛,痔疮。用法用量:涂患处,日用三次。——《外台秘要》卷二十六引《小品方》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十八、琼花膏

处方:闹羊花根皮45克,五加皮、归身各60克,威灵仙30克,防风、荆芥、元参、花粉各45克,甘草30克。上药用真麻油1.5千克浸,煎如法,再用铅粉收膏,退火毒七日后可用。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治杨梅疮并结毒,筋骨疼痛,及一切腰腿疼痛,诸毒恶疮。用法用量:摊贴患处。——《外科大成》(清·祁坤)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十九、通经止痛汤

处方: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黄柏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独活15克,龙胆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主治: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主治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天为1疗程。——李治方方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二十、加减全虫汤

处方:淡全蝎2钱,皂角刺4钱,苦参3钱,白鲜皮5钱,刺蒺藜5钱,枳壳3钱,威灵仙5钱,防风1钱5分,黄柏3钱。主治:祛风除湿。主治顽固性湿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用法用量:水煎服。——《外伤科学》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二十一、乌豆威灵汤

处方:川乌6克,草乌6克,白芍15克,甘草6克,黑豆90克,红花3克,黄耆12克,威灵仙9克,麻黄3克。

主治: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治寒邪袭于经络,肢体关节疼痛较剧,得热痛减,遇寒痛增,痛有定处,关节屉伸不利,触之不热,苔白,脉弦紧。用法用量:水煎服。——《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二十二、白疕二号方

处方:土茯苓30g,忍冬藤9g,生甘草6g,板蓝根15g,威灵仙15g,山豆根9g,草河车15g,白鲜皮15g。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牛皮癣早期。名家论述 土茯苓、白鲜皮、威灵仙祛风除湿;板蓝根、山豆根、草河车、忍冬藤、生甘草清热解毒。——《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二十三、椒艾汤

处方:石菖蒲30克(锉),川椒7.5克,艾叶7.5克(锉),葱白7握。主治:祛风除湿止痒。治遍身生疮疥,或下部湿痒,脚气等。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8升,煎数沸,淋洗。——《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二十四、却毒汤

处方:瓦松、马齿苋、甘草(生)各15克,川文蛤、川椒、苍术、防风、葱白、枳壳、侧柏叶各9克,焰消30克。主治: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治肛门、皮肤瘙痒。用法用量:水1.25升,煎至750毫升。先熏后洗,日用三次。——《医宗金鉴》卷六十九

祛风除湿中药方剂二十五、皂独附姜汤

处方: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主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主治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吕广振方

以上25个祛风除湿的中药方剂主要是来自中药方剂数据库,是祛风除湿中的部分中药方剂,本文仅作为学习、交流、参考等。用药有风险,使用需谨慎。

夏末秋初,健脾祛湿正当时! 
最近我的一些患者的舌头都出现了很相似的情况,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白白的、湿漉漉的,这是很典型的脾虚夹湿的情况,询问症状后,发现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拉肚子、食欲变差、疲惫乏力的情况,这个时候中药一定要变动了。
在辨证清晰的时候,也可以用一个方子叫“参苓白术散”,具有益气健脾、除湿止泻的功效。这个方子对于脾胃虚弱,湿浊内停所导致的拉肚子、乏力、食欲差都有很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也可以在食疗这方面加以改善,补脾的食物比如山药、红枣、鸡肉等等,可以吃一些。另外也可以煮一些健脾温胃药膳粥,例如芡实15克,茯苓10克,大米适量煮烂成粥,可以健脾除湿、涩肠止泻。
夏末秋初的这段时间,中医称为长夏,意指夏季的延伸,阳气正盛,是健脾祛湿的好时机。

2002年,老药工教我一个私藏40年的诀

老药工教我一个私藏40年的诀窍,说不喝药就可驱除湿气,我不屑一顾,翻了29遍《金贵要略》,我当成宝贝疙瘩!
当时,我们去山区做医疗支援,因为湿气太重,有几个女同事出现了这些症状:
1、舌边有齿痕,舌苔白
2、胃脘冷痛、喜按,消化不良,吃一点点就饱
3、神疲乏力,早上10点就犯困
4、口苦、口中黏腻不清爽、痰多
5、吃了一点冷饮,就腹泻或便溏
6、尿频尿急,经常起夜
7、痛经,经量少、有血块,月经延迟
当时,女同事们,自己给自己开了点药,但不管用,村子里面有个老药工,说,“你们的法子不行,试试我这个,我可珍藏了40年。”
同事们看完他的诀窍,说,“你这诀窍,还是算了吧,还不如六君子汤呢。”
老药工说,“看来你们这些年的中医,都白学了,要是信我,就试试,不信,就算了。”
虽然我也不信,甚至是不屑一顾,但看到老药工自信的神情,我顺手把它记在了小本子上。
直到后来重新翻阅了29遍《金贵要略》,明白了这4个道理:
1、湿气,说到底就是,脾胃虚弱,导致的运化功能减退,水湿潴留。
所以,驱除湿气的核心,不在祛湿,而是维持脾胃的正常运转,让体液有序循环。
2、中医祛湿的核心基础,是进行芳香化湿。
3、穴位外敷,神阙穴在肚脐眼上,从神阙穴温补阳气,与脾肾之气相通。用药物贴敷之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
4、不口服,减少肝脏负担,中药贴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大大减少毒副反应,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这时候,我翻箱倒柜,找出了老药工的诀窍,这完全吻合啊。
今天,就算被同行指着鼻子骂,只要能帮助到有寒湿的人,我也要公开:
艾绒,桂圆,花椒,白芷,陈皮,桂枝,茯苓团,捣碎搅拌在一起,然后揉搓混匀,然后睡觉前塞进肚脐里,用医用胶布粘好,第二天早上取出来。
艾绒、桂圆、花椒,只是单纯的针对湿邪,而白芷,陈皮,桂枝,茯苓团,都是芳香化湿的,健脾和胃、散结通滞,增强脾的运化能力。
材料都是药食同源名单里面的,本身没有攻伐之力,同时,敷肚脐的方式,让其间接作用于脾胃,循序渐进,既不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也不会因为药力过猛,而伤了正气。
但是要注意一个问题,因为之前本身就有淤、堵,贴了之后,加速了微循环,堵的地方,排淤的时候,会有酸痛,肿胀和不舒服的感觉,是属于正常的,等淤堵排完了,酸痛感自己就没了。

清祛口气中成药
【口中'六味'对应中成药】
1、口臭——黄连上清W、大山楂W
辩证分析:口臭多为脾胃湿热,伴有食积,消化不良,有暴饮暴食史
舌象:舌红苔下段黄腻
2、口苦——龙胆泻肝W、小柴胡颗粒
辩证分析:肝火,耳鸣目赤,口干易生气
舌象:舌边红苔黄
3、口淡——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W、
辩证分析:多为脾虚,食欲不良,疲倦无力
舌象:舌淡苔白
4、口腻——香砂养胃W(寒湿)、清胃黄连W(湿热)
辩证分析:脾虚湿困,不想喝水,身体沉重,眼胞重坠,小肚子大
舌象:舌淡有齿痕,舌体大
5、口酸——加味左金W、枳实导滞W
辩证分析:肝郁气滞,多伴嗳气,胃胀反酸打嗝
舌象:舌边红,舌体尖
6、口咸——桂附地黄W,右归丸
辩证分析:肾寒,四肢怕冷畏寒,夜尿频繁,腰膝酸软
舌象:舌淡苔白

茯苓的7种搭配,湿气重的你学会了吗?
1、茯苓+桂枝+白术——寒湿
2、茯苓+猪苓+泽泻——湿热
3、茯苓+党参、黄芪——脾气虚
4、茯苓+附子+白术——脾胃虚寒
5、茯苓+半夏+陈皮——脾虚生痰
6、茯苓+半夏+枳壳——脾湿入经络、腰酸疼痛

7、茯苓+车前子——湿气重尿多频繁

【 “12”大祛湿最好、最好的中成药,绝对干货,赶紧收藏转发】

1、参苓白术丸
成分:桔梗、茯苓、山药、炒白术、炒薏苡仁、砂仁等
适宜人群:用于因为湿气重导致有腹泻、食欲不振、身体乏力等症
2、四妙丸
成分:薏苡仁、苍术、黄柏、牛膝
适宜人群:用于湿气重、湿热下注导致的下身筋骨疼痛、足膝红肿等症
3、六君子丸
成分:茯苓、炒白术、陈皮、制半夏、党参、炙甘草
适宜人群:用于脾胃虚弱、湿气重引起的食欲不振、腹泻、大便溏泄、痰多、气虚等症
4、健脾丸
成分:主要成分就是党参、炒枳实、炒白术、陈皮、炒山楂等
适宜人群:用于脾胃虚寒导致的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
5、二妙丸
组成:黄柏、苍术两味药组成
适宜人群:用于饮食不好,双下肢红肿,全身皮肤的丘疹荨麻疹等症
6、二陈丸
成分:主要成分就是半夏、陈皮、甘草、茯苓。
适宜人群:用于治疗湿气内积、痰湿引起的痰多咳嗽、胸闷甚至是恶心等症
7、五苓散
组成: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
适宜人群:用于湿邪导致的水肿疾病等症
8、香砂养胃丸
组成:砂仁、木香、陈皮、白术、茯苓、半夏。
适宜人群:用于湿气阻滞中焦脾胃导致的胃痛、胃胀、胃逆、恶心呕吐等症
9、保济丸
组成:菊花、厚朴、木香、苍术、葛根、白芷。
适宜人群:用于腹泻、恶心呕吐肠胃不适,及晕船、晕车等症
10、平胃丸
组成:炒苍术、陈皮、厚朴、炙甘草。
适宜人群:用于胃痛、胃酸倒流、胃胀等肠胃疾患等症
11、附子理中丸
组成:人参、附子、干姜、白术、甘草组成。
适宜人群:用于脾胃虚寒导致的腹痛、腹泻、胃寒、手脚冰凉等症
12、保和丸
组成:六神曲、半夏、焦山楂等。
适宜人群: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等症
注:需要在中医师的辩证下用药,不可私自用药

用茯苓白术煮水喝有效去除体内湿气

人体湿气重,有些人会使用茯苓白术煮水来去除体内的湿气,那么茯苓白术煮水喝能有效去除体内湿气吗?请看下文。

操作方法

  • 01

    茯苓白术有健脾祛湿的作用,所以经常用茯苓白术煮水喝是能够去除体内湿气的,是去除体内湿气的良药。

  • 02

    茯苓白术的药效比较温和,服用不会出现上火等现象,而且长时间服用也不会有副作用,体内湿气重可以用茯苓白术煮水来饮用。

  • 03

    体内湿气严重的话,单靠茯苓白术煮水喝是达不到祛湿效果的,可用茯苓白术加赤小豆和薏米一起煮成粥来吃,祛湿效果会很好,而且养胃健脾。

  • 04

    茯苓白术是可以长时间服用的,体内有湿气的时候用茯苓白术煮水喝可以祛湿,体内没有湿气的时候可以健脾,所以多吃也没有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除湿胃苓汤
湿气重怎么办?这几种中药可以帮你除湿!
苓桂术甘汤 组成为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炙甘草6g,具有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之功效。主治痰饮病,为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剂。 肾着汤【肾着汤又名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其组成为甘草6g、白术6g、
祛湿剂—利水渗湿{五苓散、猪苓汤、防已黄芪汤、五皮散}
中医经典方剂20(对症抓药)
千寒易除,一湿难祛,祛湿真的简单之表湿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