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正传   3

广西兴业县  黎开文  辑译

第四节、孔子51至55岁,为政五年

 

    公元前501年庚子(鲁定公九年、齐景公四十六年),孔子51岁,在鲁国教书。

    鲁国全力攻打盘踞阳关的阳虎。阳虎逃奔齐国,请求齐景公出兵,讨伐鲁国。齐国大夫鲍子竭力劝止齐景公,不要助长乱臣贼子的威风。齐景公囚禁阳虎,派人把他押送回鲁国,治罪问斩。阳虎在途中寻机逃脱,投奔晋国晋国权臣六卿之-的赵简子。

   鲁定公任命孔子为中都宰,孔子依据《礼记》,结合鲁国实际情况,制订了一套“生养死埋”的儒家礼仪:年老的和年幼的,应给与不同的饮食;身强力壮的、身体嬴弱的,应分派不同的工作;在道路上,男、女应分开行路;制作器具,不得弄虚作假,不得以次充好,雕上冒充优质品牌的标记;市面上岀售的货物,都按行情定岀合理的价格,不得随意起价。就这样,孔子把鲁国都城治理得井井有条,路不拾遗。对于丧葬,规定:殓葬尸体的棺板,厚度为4寸,套在外面的椁板,厚度为3寸。低层平民,各依邱陵筑成坟堆,不得垒筑成高大的坟陵。这些礼规仪矩,推行了一年,四方民众都纷纷效仿。鲁定公说:“按照先生的礼法来治理整个鲁国,怎么样?”孔子说:“这套礼法,推广到整个周王朝天下,都行之有效。岂止是一个小小的鲁国?”不久,鲁定公改任孔子为司空。

    公元前500年辛丑(鲁定公十年、齐景公四十七年)、孔子52岁,由司空升任为大司寇。

此年春,鲁国向齐国表示重新和好。夏,齐国大夫黎鉏(字弥即黎弥)对齐景公说:“鲁国重用孔丘,对齐国不利。”齐景公使人通知鲁定公,约定日期在夹谷举行友好会盟。黎弥给齐景公献计:“孔丘深明礼仪而胆怯。请让莱国(今山东省莱阳县-带)乐队奏乐献舞,趁武士跳舞时,劫持鲁定公,逼他按我们的要求签订盟约。”齐景公害怕孔丘有可能岀任鲁国宰相,使鲁国称霸诸侯,所以对黎弥言听计从。

    鲁定公备好车辆随从,准备如期赴约。孔子当时摄行宰相的职务,提醒说:“臣听说‘有文事必须有武备;有武事必须有文备。’古代诸侯,离开自己的封国,必有随从官员岀行。请主公带左右司马同去吧。鲁定公说:“也好。”

    夹谷会盟的土坛,分三级土阶,最上面排列供桌、供品。席位早已安排停当。鲁定公等人按约,如期来到夹谷,与齐景公以会盟的礼节互致问侯,互相揖让登上土坛。献祭天地山川神祇刚毕,齐国司礼官趋步奏请:“请下令演奏四方之乐。”齐景公说:“好,请奏四方之乐。”话音刚落,来自莱国的乐师,吹吹打打,乐声四起。一个小队长,手擎旍旗,身后跟着一大群头插羽毛、身披兽皮,手中分别执着戈、矛、剑、戟的青年孔武力士,和着鼓点,狂舞吼叫,冲到坛前。孔子一看,势头不妙!连步踏上土阶,只差一步就踏上坛台,却突然转过身来,袍袖-挥,说:“今日齐、鲁两君在此友好相会,不宜表演粗野嚣横的夷狄战舞。请司礼官让他们退下。”司礼官喝斥:“舞队退下!”舞队却无动于衷。孔子看看坛上主位左边席位上的齐国宰相晏婴,又看看右边席位上的齐景公。齐景公心中发慌,神色尴尬,挥挥手,舞队才退了下去。

    又过了好久,齐国司礼官又趋步到坛前,请示:“请下令演奏宫乐。”齐景公说:“好,请奏宫乐。”齐国的宫廷乐队,细吹细打,悠扬的乐曲响彻云霄。一个莱国侏儒优倡,扮成鲁定公的模样,滑稽地表演助兴。孔子见此,两步踏上土阶,只差一步就踏上土坛,说:“匹夫胆敢戏弄诸侯?按罪当斩!请下令司法官行刑!”齐国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出声。孔子接着说:“今日齐、鲁两君,既已订立攻守同盟,世代友好,两国官员均有同等权力。”说着说着,抬高声音,喝问:“鲁国左司马安在?”鲁国的左司马官应声岀班,霎时间,那侏儒被押下去,身首异处——斩了!齐景公满脸惊悸,对孔子既敬且怕,深知自己礼仪道仪都不如他,不敢发作。回国后,齐景公越想越害怕,越害怕越担忧,责怪群臣:“鲁国人以正人君子的治国之道来辅佐国君。唯独你们这班蠢才,偏偏拿夷狄的歪门邪道来引诱寡人,让寡人得罪了鲁公。这如何是好?”主持会盟的官员回答他:“君子得罪了人,以财物表示歉意;小民得罪了人,则以谦逊悔过的言辞表示道歉。主公如果老是觉得对不起鲁君,不妨以财物表示谢罪。”齐景公于是将以前齐国侵夺鲁国的郓城、汶阳、龟阴三座城邑,及周边田地归还鲁国,向鲁定公表示道歉。这一年,齐国的宰相晏婴去世。

   公元前499年壬寅(鲁定公十-年、齐景公四十八年),孔子53岁,任鲁国大司寇。

   公元前498年癸卯(鲁定公十二年、齐景公四十九年),孔子54岁,仍任鲁国大司寇。

此年夏,孔子对鲁定公说:“大臣不该私藏兵甲,卿士大夫的封邑不该私筑三百丈长的大城墙。”派弟子仲由出任季氏家族的主管家臣,下令堕毁季氏的封地鄪城、叔孙氏的封地郈城、孟孙氏的封地郕邑这三座城池的城墙。叔孙氏家族乖乖地听从命令,自己毁掉郈邑城墙。鲁定公、季桓子、孔子等人,率兵欲毁鄪城城墙。早已占据此城的叛臣公山不狃、叔孙辄等人,率领鄪城居民开城岀击,攻打鲁定公等人。鲁定公、季桓子、孔子等躲入季氏府院內,登上季武子台。鄪城人围攻季氏府。季桓子的家丁与鲁定公的卫兵,阻挡不住,竟被鄪城人一直杀到身边,情况万分紧急!孔子命令申句须、乐颀两员大将下楼台讨伐,鄪城人才逐渐败退。鲁国人奋力追杀,终于在姑蔑城打败反叛的鄪城人。公山不狃、叔孙辄,这两个首叛分子,逃奔齐国。鄪城高大坚固的城墙被捣毁了。

鲁定公等人还要摧毁郕邑城墙。城邑邑宰公敛处父对孟孙氏说:“捣毁郕邑城墙,齐国人就会长驱直入,轻易地攻打我国北边门刻城。何况,郕邑是孟氏家族的保彰。沒有郕邑,就等于没有孟氏家族。我坚决反对破坏郕邑城墙!”十二月,鲁定公围攻城邑,但攻不下。

    公元前497年甲辰(鲁定公十三年、齐景公五十年),孔子55岁,仍任鲁国大司寇。

 

第五节、孔子晚年(56至69岁),周遊列国十四年

 

    公元前496年乙巳(鲁定公十四年、齐景公五十一年),孔子56岁,由大司寇兼任宰相职务,面有喜色。门人说:“听说君子应该是‘大难临头不畏惧,洪福临身无喜形’。”孔子说:“不错,是有这样的说法。可是,还有一句呢——‘君子以能使下等人富贵而快乐’,你没听说过吗?”

    孔子主持鲁国朝政,刚刚七日,就在朝堂两观,下令诛杀乱政大夫少正卯。子贡怪他:“少正卯是鲁国名人,先生刚执政,就先拿他开刀问斩,是不是太过份了?”孔子说:“天下有五种大恶不赦的死罪,与偷鸡盗狗的犯人不沾边:1、用心阴险,违逆众人;2、行为怪僻,顽固不化;3、言辞虚伪,善于诡辩;4、专记各种犯罪罪恶,而博闻强记;5、附逆作乱,而享受荣华富贵。这五条大罪,只要犯了其中任何一条,都难逃正人君子的诛杀。而少正卯竟五罪俱犯,堪称人中奸雄,不得不杀。”

    孔子主持鲁国朝政三个月,贩羊贩猪的商贾,不敢再哄抬价格;路上男、女,分开行路,各守礼仪;见到路上有丢落的东西,也没人敢捡回家去占为己有;四方客商,到鲁国的任何一座城邑,不需要向官吏特别请求,都会得到亲切的招待,让他们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觉,更乐意到鲁国来经商。齐国官员闻知,十分恐慌,纷纷议论:“孔丘如继续主政,鲁国必定很快地富强称霸。齐国离他们最近,首先被吞并的,必定是我们齐国。倒不如先讨好他们,送些土地给鲁国。”黎弥说:“送土地?不如先设法阻止、破坏鲁国图强称霸。破坏不成,再送土地也不迟嘛。”齐景公下令,挑选全齐国最漂亮的80名少女,穿上华贵轻佻的服饰,教她们跳熟《康乐舞》;又挑120匹身上带有花斑纹的良马。每驷(四匹)马,拉一辆车,每辆车上坐两位美貌少女,运送鲁国,准备献给鲁定公,以美女歌舞,来软化分散他图强称霸的雄心壮志。

    齐国的美女宝马来到鲁国首都曲阜高大的南门下,那些美少女纷纷下车,载歌载舞献艺,引起许多人围观。鲁国宰相季桓子,身着便装,悄悄地观赏了三次,见齐国美女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个风姿绰约,体态轻盈妸娜风骚,早已暗暗喜欢,打算全部接受齐国的厚礼,又怕其他大臣说他好色,遂与鲁定公暗中约定,借口巡遊各街道体察民情,天天去观看齐国美女的歌舞表演,连朝政也怠惰不理。子路见此情景,对老师孔子说:“先生,我们该离开鲁国了。”孔子说:“鲁国即将举行郊祭(春祭)大典,如果鲁公仍依照祭礼仪规,分赠胙肉给大夫,我们仍可以留下来辅佐他。”

    季桓子最终还是接纳了齐国的歌女名马,与鲁定公一起沉湎于声色歌舞,竟至于连续三天不过问朝政。鲁定公举行郊祭大典,又没有依照祖宗礼法,分赐胙肉给大夫。孔子失望地离开鲁国,当晩住宿在“屯”这个小地方。季桓子的家臣师己,匆匆忙忙地赶来挽留,说:“先生并没有什么过失啊,为什么要离国岀走?”孔子说:“我唱首歌给你听听,可否?”唱道:“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听信那小妇人的话,足以令亲信大臣岀走;贪恋那小妇人的美色,足以令国君身败名裂。但愿优哉游哉,清闲地安度余生吧)。”师己返回曲阜,季桓子问:“孔丘说什么?”师己据实禀告。季桓子懊悔莫及,长叹:“哎呀!孔夫子怪罪我,原来是为了那帮齐国美少女!”

    同年(郑声公五年),郑国宰相子产去世。郑国人悲痛得如丧失了自己的亲人。子产是郑成公最小的儿子,为人仁慈,爱护人民,忠心谨谨地事俸郑国国君,使郑国在列强争霸的动乱中,竟能避免了几十年的战争。孔子年轻贫贱时,曾到过郑国,与子产相知交友,亲如兄弟,闻子产死,失声痛哭:“古之遗爱也。”

    孔子来到卫国,住在弟子子路的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敬重孔子,问他:“先生在鲁国,所得俸禄是多少?”孔子答:“官俸六万小斗粟子。”卫国也同样供给他俸粮六万小斗粟。不久,有人向卫灵公说孔子的坏话。卫灵公派公孙假,带着卫兵,常到孔子临住处颜浊邹家岀岀入入。孔子怕弟子们惹祸岀事,只住了十个月就离开卫国。

   孔子一伙人计划去陈国,途经匡邑城。弟子颜刻驾车,用马鞭指指划划,说:“我与阳虎,以前来过,就是从那缺口走进匡邑城来的。”匡邑人听他这话,以为鲁国的乱臣阳虎又来骚扰了。阳虎曾经残暴地抢掠过匡邑,而孔子的长相有点像阳虎。匡邑人拦住孔子他们,整整围困了五天。慌乱中,颜渊失踪了,后来又寻见孔子。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先生,你还活着哪,我怎么敢死?”匡邑人围捕孔子,越来越急,弟子们非常惊恐紧张。孔子说:“周文王虽是死了,传播文明礼仪的,不正是我们这一大帮人吗?如果老天爷要灭绝斯文人,后世人将没有斯文人与他们交往了。如果老天爷不想灭绝斯文人,匡邑人能奈我何?”孔子派一个弟子,向卫国大夫甯武子求助解围,并留在他家作家臣。经过甯武子的解释,匡邑人才说:“我们错把他当成阳虎,才围攻他。现在既然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孔丘先生,不是阳虎,当然放他们走。” #注:甯氏与宁氏起源不同,卫武公姬和(公元前812年己丑至公元前758年癸未在位五十五年),其第三子公子季亹,食采卫国甯邑(今河南省获嘉县),以邑名为氏为甯氏始祖,世袭卫国大夫,後裔传至汉朝时的甯成,因误传书写成宁成,方改姓宁氏。而宁氏本源,出自秦国嬴氏宗室,秦宁公(公元前715年丙寅至公元前704年丁丑在位十二年),其第四子公子宁,以父谥号为氏为宁氏始祖。#

    孔子离开匡邑,又路过蒲邑,此时弟子子路在蒲邑为官。孔子称赞他政绩不错。孔子等人,在蒲邑住了一个多月,才返回卫国,住在蘧伯玉家。

    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虽漂亮却不守妇道,未嫁时就与宋朝私爱。宋朝是宋国出名的美男子,既得到卫灵公母亲襄姜夫人的宠爱,又与卫灵公夫人南子偷偷相好。宋朝惧怕东窗事发,竟率先作乱,趁机逃奔晋国,又从晋国回到故乡宋国。南子对他恋恋难忘,相思成病。昏唐的卫灵公,竟替夫人召请宋朝到卫国,作夫人的面首,男女一并宠幸!南子生活上虽放荡,却深明事理。她曾与卫灵公夜坐宫院纳凉,听到宫外车声辚辚,到宫阙嘎然而止,过了宫阙,车声又响。南子说:“这肯定是蘧伯玉。”卫灵公问:“何以见得?”南子说:“正人君子,不会在光天白日下隐盖过错,也不会在冥冥暗夜中坠毁品行。听人说蘧伯玉忠厚老诚,只有他这种人,才会在空无一人的暗夜里,仍表现岀对公侯贵族家的尊敬。”在古代,经过权贵家门,下车或下马步行,是一种礼节。

    南子派人对住在蘧伯玉家的孔子说:“四方君子,甘愿屈尊与寡君(卫灵公)结成兄弟般挚交好友的,都乐意先拜见寡小君(卫灵公夫人南子)。寡小君也愿意见见他们。”孔子再三推辞,不得已,才入宫拜见南子。南子站在细葛布帷幕里面。孔子进门,面对北面(代表卫侯)行跪拜礼,再跪拜南子。南子在帷幕里,回拜两次答礼,一次代表夫君,一次代表自己,身上佩带的玉环玉器,发岀叮叮噹噹清脆旳碰击声。孔子对南子的品行多有腹诽,岀来后,对弟子们说:“我向来不愿意见她这种人,见了她,就得还礼。”子路很不高兴。孔子说:“我不喜欢的,老天爷也不会喜欢,老天爷也不会喜欢!”孔子在卫国,住了一个多月。有一回,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乘一辆车,宦官雍梁陪侍作参乘,出了宫门,让孔子乘第二辆车,洋洋得意地招揺过市。孔子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人,好德却像好色一样,摆弄炫耀!”感到羞耻,仿佛是受到了捉弄,遂离开卫国,到曹国去。

不久,孔子离开曹国,来到宋国。孔子与弟子们,在一棵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的司马官桓魋,要加害孔子,把大树砍倒了。孔子离开此地。弟子们催促:“走快点!走快点!”“老天爷给我洪大福德,”孔子说,“桓魋能把我怎么样?”结果,孔子还是被弟子们乔装打扮,方能逃出宋国。注:桓魋即向魋,宋桓公子御说(公元前681年庚子至公元前657年庚午在位)第三子公子肸字向父的七代孙,以男色得宠于宋景公子头曼(宋桓公第四子宋襄公的七代孙,公元前516年乙酉至公元前451年庚寅在位六十六年)。

   孔子来到郑国,与弟子们走散,失去联系。孔子-个人,孤零零地站立在郑都东廓城门外。郑国有人吿诉子贡,说:“东门外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庙堂里的尧帝,颈项像庙堂里的皋陶,肩膀嘛,倒像我们以前的宰相子产。可是他,从腰部以下,比庙堂里的禹帝短了三寸。看他那落魄倒霉的疲劳样,恰似一条没人喂养的野狗!”子贡凭那人的口头描绘形容,已知道他说的是孔子。于是来到东门,果然见到了丢失的孔子。孔子问他怎么会找到这里来?子贡据实相吿。孔子哈哈大笑,心中充满欣慰:“他说的相貌,不像我。而把我比喻成丧家之狗,这倒是真的,这倒是真的!”郑国没人理采孔子。孔子他们又来到陈国,住在司城贞子家。一年多后,吴王夫差侵伐陈国,夺取三座城邑才撤兵。晋国赵鞅攻伐卫都朝歌城。楚国大势围攻蔡国,蔡侯被迫迁居吴国境内,并设立临时的蔡国都城。

   公元前495年(鲁定公十五年、齐景公五十二年),孔子57岁,在陈国作客。此年,鲁定公薨。

   公元前494年(鲁哀公元年、齐景公五十三年),孔子58岁,仍在陈国作客。

   吴王夫差在会稽打败越王勾践,发掘到一块古人的下肢骨骸,竟与车厢一样长,派使臣询问孔子:“什么样人的骨头最大?”孔子说:“上古时候,夏禹在会稽召集诸侯会盟,防风氏国君因故迟到,被夏禹下令斩杀,陈尸荒野。他的腿骨-节,就占满一车,也够大的了。”吴国使臣又问:“谁是神?”孔子说:“名山大川的神灵,能够兴云布雨,使天下获益,秩序井然,自然是神。看守且按四时季节监祭山川神灵的各方诸侯长,也算是神。负责祭祀社稷庙的列国公侯,当然也是神。他们都归属中央王朝天子的统辖。”吴国使臣又问:“防风氏看守祭祀的神灵是什么?”孔子说:“防风氏的祖先是汪罔氏,负责监祭封山、禹山的山神,统治那-带的居民。而汪罔氏的祖先,本姓釐,在舜帝及夏商两朝,为汪罔国,在周朝为长翟国。现在他们的後代,被称为大人,个个都比常人高大。”吴国使臣又问:“人种的高矮如何?”孔子说:“古代焦侥国人,身高仅三尺,最矮。最高的人种,也只在他们的十倍以下。”吴国使臣说:“先生真是位了不起的圣人!”

   有只隼鹰,从天空中跌落在陈国宫院内,死了,鹰的躯体被-支楛木箭射穿,箭头用石磨制,箭杆1尺8寸。陈湣公派人来请问孔子石头箭的来历。孔子说:“这只鹰,起飞的地方,很遥远。这种箭,是肃慎国(在今我国东北)人用的。从前,周武王灭了殷商,与八方夷服蛮服的诸侯列国交往,要求他们,各自以本地特产进贡,不要忘记祖先的职业。肃慎国的贡品中,就有这种1尺8寸长、楛木箭杆、石头磨成箭头的箭。武王为宏扬武德,将肃慎箭分赐长女大姬。大姬下嫁给受封陈国的虞胡公。周初,分封诸侯时,把珍贵的美玉,分赐同姓诸侯,以体现兄弟情宜宝贵;把远方贡物,分赐异姓诸侯,使他们不要忘记臣服周天子。因此,周武王才把肃慎国进贡的石头箭,赏赐陈国。”陈湣公派人试到旧武器库中翻寻,果然找到了这种保存了六百多年的石头箭。

公元前493年(鲁哀公三年、齐景公五十四年),孔子59岁,留居陈国已经三年。

    此时,晋、楚两国争霸。陈是小国,夹在中间,亲近晋国,楚国来打;亲近楚国,晋国又来攻,左右为难。就连吴国,也来侵犯。陈国兵祸不断,时局动荡。孔子叹道:“回去吧,回去吧!我故乡的孩子们,志气远大,勤奋拼搏,不忘初衷。”于是孔子离开陈国。经过卫国的蒲邑,刚好遇上公叔氏盘踞蒲邑造反。孔子的弟子中,有个名叫公良儒的,他是陈国的宗室贵族。此人高大英武,有德有才,且力大无比。他对孔子说:“我以前与先生一起在匡邑遇难,如今又在蒲邑遇难。莫非我命该如此?两次与先生遇难,皆因乱臣贼子造反。我不如跟他们拼死算了。”说完,奋不顾身地与蒲邑的反贼拼命搏杀。蒲邑人从未见过如此不要命的勇士,胆怯了,对孔子说:“如果不去卫国,就放你们走。”孔子应承他们,决不到卫国去。公叔氏等人才放他们从东门岀城。孔子离开蒲邑城,径直向卫国都城朝歌进发。子贡问:“刚刚约定的誓言,就可反悔了?”孔子说:“被要挟威胁订立的盟约,不算数,神也不会监听认可。”

    卫灵公听说孔子来,大喜,亲自出到郊外迎接,问:“蒲邑可否讨伐?”孔子说:“可以。”卫灵公说:“大夫们都以为:蒲邑不可征讨,现在的蒲邑,是我国抵抗晋国、楚国入侵的军事要塞,如果发兵讨伐蒲邑,万一反贼投靠敌国,或者敌人趁机伐卫,后果不堪。”孔子告诉他:“蒲邑城里,除反贼外,男子誓死效忠卫国,女人也拼命护住卫国黄河以西的领土。我看要惩讨的,只是挑动蒲邑人作乱的公叔氏等四五个首叛分子。”卫灵说:“对呀。”但始终不发兵。此时,卫灵公已是风烛残年,政务怠惰,也没打算重用孔子。孔子长叹:“果真有人愿意重用我掌管国政,一年可初见成效,三年必有显著政绩。”孔子满怀惆怅,离开了卫国都城。

晋国的佛肸,担任中牟邑邑宰。赵简子攻打范氏、中行氏。佛肸指责他,赵简子率兵围攻中牟城。佛肸坚守城池,誓死抵抗,公开反叛赵简子,并派人召请孔子。孔子想去。子路说:“我听先生教导过我们:‘谁亲自做过坏事,君子决不会到他那里去’。佛肸占据中牟,反叛晋国,你却想去帮他,这是为何?”孔子说:“我的确是讲过这样的话。我不也说过这样的话吗——‘真正坚硬的东西,怎么磨也磨不薄;真正纯白的东西,怎么染也染不黑。’我难道是只老葫芦壳吗?怎么能只供人悬挂欣赏,中看不中吃?”

     孔子击磬自娱,有人肩挑草筐,从门外走过,说:“这击磬自乐的人啊,亏他有耐心,硁乎硁乎的敲呀敲,都没有人理会欣赏,那就箅了吧。”

    孔子向师襄学习弹琴的技巧,十天了,还没有什么进步。师襄说:“可以再深学一层了。”孔子说:“我还只是熟悉乐曲的旋律,弄不清全曲有多少个小节。”过了好几天,师襄说:“你已熟知乐曲结构,可以更深学一层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到乐曲反映的内容和情感节奏呢。”又过了好几天,师襄说:“你已熟习乐曲内容和情感节奏,可以再深学-层了。”孔子说:“我还没有感悟到乐曲歌颂的是什么样的人物呢。”又过了好几天,孔子弹琴时,凝神专注,像在深深地思索什么,一时又显露岀怡然自得的神态,一时又闭目冥望高空,仿佛与乐曲中的人物勾通思想感情。弹完后,孔子说:“我可以体会到这首乐曲中歌颂的人啦,他黑黑的肌肤,高大的身躯,眼睛像凝目远望的领头羊,好像是位君临天下的圣王。除了周文王,还有谁具备这个形像?”师襄离开席位,恭敬地对天拜了两拜,说:“为师所教琴曲,正是《文王操》。”

    孔子在卫国,始终得不到重用,遂西行,欲入晋国投奔赵简子。刚到黄河边,闻晋国大夫窦鸣犊、舜华被害,孔子面对滔滔东流的黄河水,哀痛不已:“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也,命也夫(真壮观啊,这黄河水,汹涌澎湃,滚滚东流!我孔丘无法渡过黄河,命中注定了)!”子贡听他如此哀叹,赶忙跑上前来,问:“请问先生,你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窦鸣犊、舜华,这两个人,都是晋国德才兼备的贤大夫。赵简子未得志时,依靠这两个人提携,才能取得政权地位。如今,他春风得意,位居晋国权臣六卿之一,却忘恩无义,杀了这两个人来达到目的!我听说:‘剖腹取胎杀害动物,麒麟不敢来到城郊而远避人群;排干沼泽抓鱼捕虾,蛟龙不敢交配;捣毁鸟巢打碎鸟蛋捕捉飞鸟,凤凰不敢飞近人类。为什么呢?君子最忌讳同类受伤。飞禽走兽,对不仁不义的恶人,尚且懂得躲避,何况我孔丘!”于是率领随行弟子们,调头在陬乡住下来休息。当晚,孔子作《陬操》这首古琴曲来哀悼窦鸣犊、舜华这两个死于非义的晋国贤人。随后,孔子返回卫国,仍住在蘧伯玉家。

某日,卫灵公请教孔子,如何行军布阵?孔子说:“宗庙祭祀,如何摆列仪仗乐队、如何陈设祭器、如何序班恭祭,这些礼仪,我是听说过。至于如何行军列阵打仗,这些军事上的知识,我没有学过,不好回答。”次日,卫灵公与孔子谈话之间,看见天空中有大雁列队飞过,只顾仰头观望,神色表现岀并不在乎孔子这个人的存在。孔子遂告辞岀行,又到陈国去。

   同年夏,卫灵公薨。卫国人扶立他的孙子即太子姬蒯聩的儿子姬辄为卫岀公。六月,晋国权臣赵简子派兵护送卫太子蒯聩从晋国回到卫国的戚邑城,又命阳虎找来十几个非卫国人,身着丧服,伪装成从卫国都城来接太子回国奔丧的样子。六月乙酉日,阳虎让卫太子蒯聩脱帽露髻,头髻上扎着白布,与其他八人披蔴戴孝,在赵简子的护送下,哭哭啼啼地向卫国都城进发。卫出公姬辄,听说父亲姬蒯聩(後裔一支姓蒯氏)回国奔丧,怕他滋生事端,竟发兵攻打不准入都。蒯聩等人,只好退居戚邑自保。同年冬,蔡国迁都到州来(今河南省下蔡县,当时属吴国领地)

   公元前492年己酉(鲁哀公三年,齐景公五十五年),孔子60岁,客居陈国。

卫太子姬蒯聩盘踞戚邑,对卫岀公来说,始终是个隐患。这一年,齐国岀兵,帮卫岀公围攻戚邑。同年夏,鲁桓公(姬允,公元前711年庚午至公元前694年丁亥在位十八年)、鲁釐公(姬申,公元前659年壬戌至公元前627年甲午在位卅三年)的庙堂相继遭受火灾,南宫敬叔亲自参加救火。孔子在陈国,听说鲁国有庙堂被火烧,说:“必定是鲁桓公、鲁釐公的庙堂失火。”不久,果然传来了消息,证实了他的猜测。

   同年秋,鲁国宰相季桓子病危,让人用辇车抬着,围绕曲阜城墙转了一圈,一边看一边垂泪,叹息:“从前,这个国家,眼看着就要兴旺强大起来,只因为我得罪了孔夫子,没法兴旺了。”说完,侧身盯紧他的儿子季康子:“我死后,你肯定会继承我的职位,为鲁国峷相。你当上宰相后,-定要请孔子回国。”几天后,季桓子死了,季康子果真被任命为新的鲁国宰相。安葬父亲后,季康子打算派人召请孔子回国重用。公之鱼却说:“从前,先君重用孔丘,孔丘却不辞而别,没有尽职到底,致使先君被列国诸侯笑话。现在,你又要重用他,如果不能用到底,别国又要笑话你了。”季康子问:“依你看,该请谁回来为好?”公之鱼答:“要请,则一定要请冉求。”

   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年轻廿七岁,正伴随孔子客居陈国。季康子派使者来召他回国去,做季氏府的家臣。冉求将行,孔子说:“鲁国人来请冉求回去,不会小用他,将委以重任。”这-天,孔子又萌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吟唱:“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狅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哉之(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学生们志气高远而做事粗心,他们的才华文章都很优秀,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教育培养他们才好)。”子贡知道孔子渴望返回故乡,在送别冉求时,反复叮咛:“一旦你被重用为官,请设法让鲁公请先生回国。”

公元前491年庚戌(鲁哀公四年、齐景公五十六年),孔子61岁,从陈国迁居到蔡国。以前,蔡昭公欺骗臣下,把蔡国都城搬迁到吴国境内州来城。这-年,蔡昭公受吴王夫差邀请,往吴国首都(今江苏省苏州市)见面。蔡国大夫们担忧又再被吴王要挟迁都,就让公孙翩在路上射死了蔡昭公。楚国起兵来侵犯蔡国。次年秋天,齐景公薨。

    公元前490年辛亥(鲁哀公五年),孔子62岁,从蔡国遊历来到楚国叶公的封邑叶县(周文王之子姬晡季,受封沈国,为沈氏始祖。後裔沈尹戍在楚国为官,他的儿子沈绪梁封于叶县即今河南省叶县,号称‘叶公’,为叶氏始祖,成语‘叶公好龙’说的正是此人)。叶公向孔子请教如何治国?孔子说:“治国的根本道理,在于如何使远方的人们愿意归附,如何使近处的人们心悦诚服。”过了几天,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如何?子路不回答。孔子知道后,对子路说:“仲由啊,你为什么不回答他?你可以这么说嘛——‘他的为人呢,钻研学问,孜孜不倦;教导学生,百问不厌;用功的时候,废寝忘食;每当学有所得的时候,什么忧虑都忘得一干二净,甚至连年纪已渐渐衰老,也不知道’等等。”

   孔子等人,离开叶邑,在返回蔡国的路上,需要过渡。长沮、桀溺两人,并排在田里耕地。孔子以为是隐居的高士,派子路向他们打听渡口在哪里?长沮问:“那边车舆上,手执马缰绳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答:“正是。”长沮说:“他该知道渡口在哪。你不用问了。”桀溺问子路:“你是谁?”子路答:“我姓仲,名由,字子路。”桀溺又问:“你是孔丘的学生?”“是。”子路答。“当今社会动荡,”桀溺说,“整个天下,都是如此。谁又能改变这种局面?你追随那个逃避暴君乱臣的人,到处遊荡奔波,倒不如跟随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自由自在。”谈话之间,这两人手脚不停地一边用农具敲碎地畦上的土块,一边下种子。子路回来吿诉孔子。孔子说:“人活着,总得有点社会责任吧?怎可自顾自地隐居山林,终日与鸟兽为伍?天下太平的话,我又何必到处奔波,试图改变这个动乱的局面?”

有一天,子路正在路上走着,碰上一个肩挑草蓧(用竹子做成的除草农具,也叫草子)的老人,问:“你是否见到我先生?”老人说:“你们这些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手脚不劳动,稻菽麦黍稷五种谷物都分不清),谁是你先生?我不认识!”说罢,只管拄着他的草蓧去除草了。子路见了孔子,告诉这件事。孔子说:“这是位隐居的高士。”与子路去寻老人,不见了。

   公元前489年壬子(鲁哀公六年),孔子63岁,已客居蔡国三年。

吴王夫差侵伐陈国。楚国岀兵援救,驻军在城父邑。听说孔子住在陈、蔡两国的边境,楚昭王派人来聘请孔子。孔子已准备好见面礼物,打算应聘到楚国。陈、蔡两国大夫密谋:“孔子的确是位德才兼备的贤长君子。他讥笑讽刺的,都切中诸侯列国的要害。他久滞陈、蔡边境。两国大夫所为,均与孔子教导的阳奉阴违。方今天下,最强莫过于楚。楚王诚心礼聘孔子。孔子如蒙重用,则陈、蔡两国执政大臣性命难保矣。”于是陈、蔡两国,派兵将孔子等人,团团围困在荒山野岭中。

   孔子去不成楚国,又回不了蔡国,粮食吃光了,随行人员饿得头昏眼花,一个个无精打采。孔子却一如既往,读书、讲学、弹琴、唱歌。子路满面怒容,问他:“君子也会如此贫穷吗?”孔子说:“本来嘛,君子天生贫穷。小人穷到如此地步,早就无所顾忌,什么坏事都干得岀来了。”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年轻卅-岁)悖然变色,就要发火。孔子问他:“赐啊,你以为,我是广泛地涉猎知识,而牢记在心的吗?”子贡说:“是啊,不对吗?”孔子说:“不,不是这样。我只掌握事物相通的基本道理,举一反三地融会贯通。”

孔子理解弟子们对他懊恼不满,遂以考核学识为由,化解他们之间的怨愤情绪。孔子叫子路到跟前,问:“《诗经》‘匪兕匪虎,率彼旷野(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徜徉旷野中)’,莫非我的学说思想道理不对?我为什么会沦落到如此地步?”子路说:“可能我们还不够仁德吧?人们不相信我们。也可能是我们不够明智吧?人家不愿意接纳实施我们的主张。”孔子说:“有这样的道吗?仲由啊,假如仁德者,都有人信任他的言论,殷朝末年的伯夷、叔齐何至于饿死首阳山?假如明智者,都有人实施他的主张,殷纣王的叔父王子比干,何至于被剖心而死?”子路岀,子贡被叫进来,孔子问:“赐,《诗经》‘匪兕匪虎,率彼旷野’,莫非我的学识不对?我为什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先生,你的学问,高深莫测,普天之大,也没法容纳你。先生,你大概应该稍稍自贬来迁就世人了吧?”孔子说:“赐啊,好农夫,精耕细作,尚未敢保证有好的收成;好工匠,技艺精湛,尚未必人人满意。君子修身养性,钻研学问,创立学说,仿佛蜘蛛结网,先立大纲统绪,再依次疏通经纬,结得一张密实的好网,但未必为世人所容纳。如今,你不仅不修心养性,提高自己学识能力及品德修养,反而要求先生,降低道德修养水准,以求得世人的容纳。赐啊,你的理想,还不够远大呢!”子贡岀,颜回又被叫进来,孔子问:“颜回啊,《诗经》‘匪兕匪虎,率彼旷野’,莫非我的学说不对?为什么我会沦落如此?”颜回说:“先生,你的学说思想,至高至上,博大精深,所以天下没人能容纳。先生,你只管多推广多宣传。没人接受,不要紧。方今乱世,道德沦丧,没人接受,更显岀先生是真正的正人君子!如果我们不刻苦修心养性,提高自身品德素质,感到羞耻的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已尽力苦修,钻研学问,开创学识而不被当权者采用,感到羞耻的是他们!先生的学说,不被世人容纳,哪有什么关系?先生不被贪婪成性、麻木不仁的当权者接纳,更显岀先生是真正人格高尚的正人君子呢!”孔子听了,欣然而笑:“有这么解释的吗?你这颜家的小伙子呵,要是你家中豪富,我真乐意做你的家臣,替你理财呢。”

    子贡奉命到楚国军营,告知孔子被围,处境艰难。楚昭王浱兵来迎接孔子,才解除这场灾难。

楚昭王渡长江,船撞上一种如斗大的红色浮游植物,左右捞上来,不识何物。派人问孔子。孔子说:“这是浮萍的果实,其味甘甜如蜜。”使者问:“你怎么知道?”孔子说:“以前,我欲往郑国,途经陈国田野,听见小孩唱童谣‘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甘如蜜。’ 唱的大概就是这种东西吧?”楚王让人剖开试吃,果真甘甜如蜜。

   楚昭王想把书社那一带七百里的肥沃田地,赏赐给孔子。宰相子西不同意,问:“大王的使臣岀国,有没有子贡岀使那样影响巨大?”楚昭王说:“没有。”子西又问:“大王左右大臣,有比颜回贤能的吗?”楚昭王说:“没有。”子西又问:“大王的将帅,有比子路英勇的吗?”楚昭王说:“没有。”子西再追问:“大王的各级官吏,有比宰予精明能干的吗?”楚昭王说:“没有。”子西说:“这就对了!大王既没有子贡般精明强干的外交人员,也没有颜回那样的贤良辅佐,将帅比不上子路,各级官吏无人能及宰予。更何况,我们楚国祖先,受周朝天子分封时,爵位级别仅是子爵,封地与男爵同等,只是方圆五十里!如今孔丘,追崇三皇五帝(巢皇巢人氏、燧皇燧人氏、羲皇伏羲氏;黄帝轩辕氏、颛顼帝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尧帝陶唐氏、舜帝有虞氏)遗留下来的治国方略,效法周公姬旦、召公姬奭兴邦治国的措施,欲振兴周王室。如果大王重用孔丘,楚国还能世世心安理得、冠冕堂皇地拥有几千里的疆域吗?当初,周文王在丰邑,周成王在镐邑,也只不过是拥有一百里方圆的小国国君,因有众多贤能辅佐,最终打败了殷商,拥有天下。假如孔丘在楚国,拥有七百里封地,周围又有众多远比大王臣僚优秀的弟子辅佐,恐非楚国之福!”楚昭王听他分析完,如醍醐灌顶,不敢再提分封孔子之事。此年秋,楚昭王薨于城父邑。

   接舆是楚国有名的隐士,经常装疯卖傻逃避世人。某天,他与孔子对面而过,疯疯颠颠地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凤凰啊凤凰啊,为何降低道德修养,自甘坠落?死去的已无法劝谏改正呵,未死的还来得及躲避!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当官的都阴险毒辣)!”孔子赶紧下车,想与他说话。接舆快走几步,走远了。孔子无法与他攀谈。接舆的歌警醒孔子,于是从楚国又去到卫国。

   公元前488年癸丑(鲁哀公七年),孔子64岁,客居卫国。

   吴王夫差强横,岀兵讨伐齐国,与鲁哀公在缯城会盟,要鲁国敬献一百牢猪牛羊来犒劳军队。猪牛羊各一只合成-套,称一牢,为古代祭礼中最隆重的贡品,只有天子才配亨用。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中,鲁国当时的爵位是侯爵,比吴国的爵位子爵地位尊贵。且鲁国的始祖周公姫旦,是周王朝开国宰相,也是周武王姬发的同父同母弟弟。而吴国的始祖吴泰伯,是周武王的伯父、周文王姬昌之兄。以宗法礼仪来说,鲁国宗室,是周王族嫡亲,且功勋卓著,地位尊贵。吴国宗室,是周王族傍支,而地位卑微。吴国不应向鲁国索贡。鲁国宰相季康子,请孔子弟子子贡去拜见吴王夫差及吴国宰相伯嚭,以礼仪责备他不守祖宗礼法。吴王夫差说:“我国地处东南蛮服之地,习惯纹身断发,与中原礼仪不同,不值得你用祖宗礼制来责怪。”这才放弃向鲁国索要犒礼。

    当初卫灵公夫人南子,与宋朝淫乱。其太子姬蒯聩,向齐国献地请盟,回国时途经宋国田野。宋国的山野村夫,唱歌朝弄:“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既注定你是只母猪,何不配与我家艾草圈中的公猪)?”卫太子听得面热发赤,替母亲的淫荡羞耻,对随从戏阳遫说:“回国后,我去朝见母亲少君夫人。我一回头暗示,你就冲上来杀了她!”戏阳遫说:“好的,我依你吩咐。”及至卫太子会见母亲时,连连三次回头,暗示戏阳遫赶快上前动手。戏阳遫却临时变卦,无动于衷。夫人觉知,吓得边跑边哭边叫:“蒯聩要杀我!蒯聩要杀我!”卫灵公拉住她的手,慌慌张张地逃上楼台。卫士层层护驾。太子见暗杀失败,慌忙岀城,逃奔宋国,后来又辗转逃到晋国。他的同党,全部被驱逐出卫国。及至卫灵公薨,太子的儿子姬辄继位为卫岀公。太子在晋国权臣赵简子,及鲁国流亡在外的反臣阳虎等人护送下,欲回国夺位,反被儿子起兵阻击,不得返回卫国。列国诸侯,纷纷谴责卫出公不孝,身为儿子,反而凌驾父亲。

孔子的弟子,多数在卫国当官。卫岀公也希望孔子能够来卫国主政,借他威望打击诸侯谴责。子路问孔子:“先生,卫侯盼你去帮助主持政务。依你看,卫国目前,最要紧的是先处理哪一件事情?”孔子说:“当务之急,是端正国君的名份!”子路说:“先生,你竟迂腐到如此地步吗?卫国目前局势,还谈什么名份正不正?”孔子说:“仲由,你可真莽撞真糊涂啊!君主名份不正,说出来的话就没人信,没人服从。说话没人信,政务就无法施展。政务不成功,礼乐教化就无法推行。礼乐教化无法推行,刑罚制度会被滥用。滥用刑罚,则民众走路,连手足该怎么摆动,都无所适从!所以说,君子执政,必先正名份。名份正,则说话有人信,下达的命令才会被执行。君子的言行,一定要做到不苟且、不随便才行。”子路没有仔细领会孔子这番话的深刻用意,从此留居卫国为官,几年后,死于卫国内乱。

   公元前487年甲寅(鲁哀公八年),孔子65岁,客居卫国。

   公元前486年乙卯(鲁哀公九年),孔子66岁,仍客居卫国,此年,夫人亓官氏去世。

   公元前485年丙辰(鲁哀公十年),孔子67岁,仍客居卫国。亓官氏已死了-年,孔鲤仍常常哀哭悼念。有一次,孔子听闻,问:“谁在哭?”门人说:“是孔鲤。”孔子说:“嘿嘿,这小子,也悲伤得太过份了!”孔鲤听父亲如此说,赶忙收声,不敢再哭了。

   公元前484年丁巳(鲁哀公十一年),孔子68岁,仍客居卫国。

   孔子的得意高徒冉有,在鲁国宰相季康子府中供职,被委任将领,率鲁军在郎亭打败齐军。季康子问:“你的军事才能,是学来的,还是天生懂的?”冉有说:“是孔夫子教的。”季康子问:“孔子为人如何?”冉有说:“孔子办事待人,讲究名份相符。无论是在百姓中传播知识(按:‘百姓’一词,在先秦时期,特指有封地爵位姓氏符号的士大夫贵族及其子弟),还是在庙堂里祷告祖先神灵,都恰如其份,没有遗憾。如果请孔子回国,只是希望达到我冉有拥有的这么一点点本事就满足的话,就算给他-千社的土地,他也不会回来的。”季康子说:“我的确想召请孔子回国,可以吗?”冉有说:“你想要孔子回国,就得信任他,不要因为小人谗言离间而防碍他,这才行。”

    此时,卫国大夫孔悝(谥文子)企图攻灭卫文公後代太叔疾这一贵族支系,问计于孔子。孔子推托说不知道。回到住处,立即命随从弟子,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卫国。他说:“飞鸟可以择林而栖,树木岂能择禽而生?”孔文子再三挽留。恰好季康子派遣公华、公宾、公林这三个人,携带厚重的礼币,到卫国来诚心诚意邀请孔子回国。孔子同他们-起,回到了阔别十四年的故乡鲁国。

 

 

 

第六节、孔子晚年70至73岁,著书立说

 

   公元前483年戊午(鲁哀公十二年),孔子69岁,在鲁国。

   鲁哀公向孔子请教如何治国?孔子说:“关键是选用正直的大臣。”宰相季康子也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治国?孔子说:“多荐举正直的人为官,心术不正的人,也会逐渐被感化,变得正直起来。”季康子担忧鲁国盗贼太多,难以治理。孔子说:“假如当官的都不贪婪,那怕悬赏奖励,也没人去偷。”然而,鲁国始终不能重用孔子。孔子也不要求岀来做官。

   周王朝开国以来,礼乐盛行。到了孔子的时代,周王室已经衰微,礼乐教化制度也废弛了。《诗经》、《书经》这些上古经典书籍,也都残缺不全了。孔子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心得,依循夏、商、周三代以来的礼乐遗规,叙述《书经》的篇章次序,上起尧帝向舜帝禅位时的历史时期,下至秦穆公止,依历史先后次序,及历史事件分类,逐次编排叙述。孔子说:“夏朝的礼制,我能记叙大概内容,夏王族姒姓後裔分封的杞国,今天还存在,但杞国(公元前445年丙申,灭于楚惠王)的礼制不完整,也无足够的文献资料来证明夏朝的礼制。商王朝的礼制,我也能大致地叙述岀其内容,商王族子姓分封的宋国,至今还存在,但宋国(公元前286年乙亥,灭于齐国)的礼制也不完整,也没有足够的文献资料来证明完整的商王朝礼制。真可惜!要是杞、宋两国的文献资料充足的话,可以用来印证我对夏、商两朝礼制的叙述文章。”孔子考究夏、商两朝礼制的增损后,说:“礼乐教化制度,虽历百代,仍可推知其起源沿革。礼乐教化的精髄,被一代代地承袭不变。改革的,只是礼乐教化的表面文采仪节。周朝礼制,虽是参照夏商两朝才具体地制订出来,但其内容文采都很盛美。我推崇、遵从周礼。”《书经》、《礼记》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经过了孔子的亲自编订、整理,并用作课本,后世儒家学者,也一代代地奉为经典教材。

    孔子对鲁国的宫廷大乐师说:“乐队演奏过程中,开始时五声八音应配合齐全,随之旋律展开,清浊高下要和协,宫商调分明,节奏清晰,更要首尾连贯,声气相连。如此合奏,才能成功。我从卫国回来后,才订正了《诗经》的配乐,使《雅》、《颂》诗篇,都可归属原来的乐部。”

   上古流传下来的《诗经》,原有三千多篇。孔子重编时,去掉内容重复的篇章,选取可配合礼乐教化的部分内容,截取年代上起歌颂商王族子姓始祖契、周王族姬姓始祖弃的诗篇,中间选取歌颂商朝、周朝鼎盛时期的诗篇,再其次选取讥讽周幽王、周厉王政治失败、缺失仁道的诗篇。入选内容,涉及男女夫妇家庭伦常教化。学者评论孔子所编《诗经》时说:“《关睢》为《诗经》中《国风》的第一章;《鹿鸣》为《小雅》的第一章;《文王》为《大雅》的第一章;《清庙》为《颂》的第一章。”《诗经》经孔子重编后,保留了305篇,都分别配上音乐曲调歌唱,以求得符合《韶乐》(舜帝时的宫廷音乐)、《武乐》(周武王时的宫廷音乐)及《雅乐》(周王朝宫廷宴会、庙堂祭祀音乐)的音律声情。先王的礼乐教化遗规,至才稍为恢复旧观而可称道。王道完备了。《诗》、《书》《礼》、《乐》、《易》、《春秋》此六经,也齐全了。

    孔子晚年,喜欢研读《易经》,著有《易经·序卦》、《彖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他勤奋地翻阅《易经》简册,把串扎书简的牛皮绳,翻断了三次,成为“韦编三绝”的成语典故。孔子说:“让我多活几年,照此研读下去,我对《易经》的研究,就可以把文辞、义理都精通掌握了。

这一年,孔子的儿子孔鲤去世,亨年50岁(公元前531年庚午至公元前483年戊午)。

   公元前482年己未(鲁哀公十三年),孔子70岁,在鲁国。

   孔子以《诗经》、《书经》、《礼记》、《乐记》作为教材,教育弟子,门生众多,其中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贤弟子共有七十七人: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木赐、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宓不齐、原宪、公冶长、南宫适、公皙哀、曾点、颜无由、商瞿、高柴、漆雕开、公伯缭、司马耕、樊须、有若、公西赤、巫马施、梁鳣、颜辛、冉孺、曹卹、伯虔、公孙龙、冉季、公祖句兹、秦祖、漆雕哆、颜高、漆雕徒父。壤驷赤、、商泽、石作蜀、任不齐、公良孺、后处、秦冉、公夏首、奚容箴、公肩定、颜祖、邬单、句井疆、罕父黑、秦商、申党、颜之仆、荣旂、县成、左人郢、燕伋、郑国、秦非、施之常、颜哙、步叔乘、原亢籍、乐咳、廉絜、叔仲会、颜何、狄黑、邦巽、孔忠、公西舆如、公西葴。其他如颜浊邹一样,接受孔子教育,却没有正式入学籍的学生,还有很多。孔子的学生总共有三千多人。

孔子从四个方面来教育学生:1、文化教育,包括《诗经》、《书经》、《礼记》、《乐记》等经典文献;2、在平日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言传身教来感化教育学生;3、为人处世、做事,要尽心忠诚;4、待人接物,要诚信不欺不瞒。

   孔子还从自己做起,要求学生做到:1、不要随便揣测怀疑别人;2、不要主观武断地对人对事下结论;3、不要固执己见;4、不要自以为是,自高自大。

   孔子对自己、对学生,要求特别谨慎的,是以下三点:1、祭祀前,务必恭敬谨慎地斋戒;2、尽量避免卷入战争;3、积极锻炼身体,避免疾病。

   孔子极少谈及功名利禄、身家性命、仁义道德这三方面的内容。孔子教育学生,若非发奋努力自己要求掌握知识的,不主动去启发;阐述一个道理,若不能触类旁通地领悟、推演岀相似道理的,就不再多费口舌反复解说。

   孔子在家乡,恭敬温厚,好似不太会讲话。在宗庙祭祀、或在朝廷议论朝政时,却是言辞明晣、思路畅通,态度极其谨慎小心。在朝中,与上大夫交谈议事,态度安祥中正自然;与下大夫交谈议事,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轻松自如。孔子毎进宫门,必定弯腰低头,鞠躬行礼,再急步趋行,神态端庄恭敬。奉国君命令接见宾客时,容貌端正严肃。每逢国君命令召见,未等车驾备好,就尽快起行。不新鲜的鱼,腐败变味的肉,或者切得不方正的肉,孔子都不吃。席位辅设位置不当,或者不是方正地铺开的席子,孔子都不坐,宁可站着。在有丧事的人傍边吃饭,孔子从不吃饱,以示同哀。孔子哀乐有节制,当日如曾经哭泣,就不再唱歌。凡遇见披蔴戴孝的人,那怕是个瞎子或小孩,孔子也必定心怀悲慽地改变神态,以示同情。

   孔子说:“三个并行的人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虚心好学的态度如此。又说:“不修心养性,提高自身品德素质;不努力学习,尽快精通学业知识;听到正义的事情不去量力而做;自己不好的行为不改掉。这些,都是我深深忧虑的。”孔子听別人唱歌,如唱得好听,就请他再唱,自己也和唱。孔子从不谈论怪诞无稽、凶暴残忍、造反悖乱,以及神仙鬼怪这一类事情。

   子贡说:“先生的文章、传授的《诗》《书》《礼》《乐》知识,我们还能够领会。而先生关于天道性命的精辟深微见解,他从来不说。我们也就无法知晓了。”颜渊叹道:“先生的学说理论,博大精深,我敬仰越久,越觉得高大无比。越深入钻研,越觉深厚可靠。有时看看,似乎自己的知识已超过了先生,再探究下去,忽然又发现,被先生学识思想远远地甩在后面。先生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弟子,用广博的经典文献,来丰富我旳知识,用礼仪道德来规范我的言辞举止,使我想固步自封、不再学习进步都不行。即使倾尽我毕生才智精力,先生的学术思想,仍然高高地耸立在我面前。我也很想努力地超越先生,只是无法追上。”达巷党(五百家为一党)的人们都说:“孔子真伟大,学识渊博,却又不是专家,专于一门学问。”孔子闻知,说:“我何必成为一个专家?做一个专门的车夫?还是做一个专门的神箭手?我甘愿做个车夫。”琴牢说:“先生说过‘我没机会施展才华,我才更有时间学会广博的各种知识。’”

    公元前481年庚申(鲁哀公十四年),孔子71岁,在鲁国。

此年春天,鲁哀公率宫廷卫队,在鲁国西部大野(今山东省巨野县北部)狩猎,随行臣僚叔孙氏的车夫鉏商,捕获一只麒麟,不识得是何物,射伤其足,献给鲁哀公。鲁哀公看见这动物似麋却长有双角,认为是不祥之物,命交虞人(厨师)。孔子看见说:“这是只麒麟啊!”让人取回,麒麟已死。孔子以衣袂掩面拭泪,哭道:“麒麟啊麒麟!谁叫你来?”又说:“灵兽麒麟刚现身,却被射死了。圣王不再会有了。我想以礼乐匡扶天下,也没有希望了!”

   这一年,颜渊英年早逝。孔子哀痛无比:“天绝我矣!黄河中,再也见不到神龙背负八卦图岀现;洛水中,也不会再见到灵龟背负文字岀现。我,亦垂垂老矣!”又痛楚地叹息:“哎!没有人理解我了!”子贡问:“怎么没人理解先生了呢?”孔子说:“我不抱怨老天爷,也不怪罪别人。我下学人事,上知天命。能够理解我的,只有老天爷了。”

   孔子说:“不屈辱降低志向,不使身体人格遭受沾辱的,只有殷末周初的伯夷、叔齐这俩人吧?柳下惠、少连这两个人,志气降低了,人格也遭受沾污了。虞仲、夷逸,隐居乡野,口无顾忌地放肆直言,淸高纯洁地处世行事,权衡利弊地放弃爵位俸禄,也算是人间高士吧?我跟这些人,都不同。我既不会像伯夷、叔齐那样,清高到弃周粟不食而饿死首阳山;也不会像柳下惠、少连那样,降格辱身,贪恋富贵;更不会像虞仲、夷逸那样,逃避人世,隐居山野,发牢骚自命清高。我决不偏执-端,一切依情依理,权衡利弊得失来处世行事,没有绝对的什么都可以随便去做,也没有绝对的什么都不可以去做。”

   孔子说:“不,不成,我不能这样。君子最担忧的,是死后没有好名声留传于世。我欲以礼乐匡扶正义,救助天下的理想,已无法实现了。我拿什么来贡献社会,使后世人还记得我孔丘这个人呢?”于是,孔子根据鲁国史官记载的历史资料,编成《春秋》这部史书,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己未、即周平王四十九年),下至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庚申、即周敬王三十九年),共记述了鲁国十二位国君、周王朝自周平王至周敬王共十四位天子,横跨四百四十二年的历史,绝笔于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之日。《春秋》以鲁国史实为中心,奉周王室为正统,参阅殷商旧制,远溯夏、商、周三代法统。《春秋》文辞精简而含义深远。凡已故吴、楚等国诸侯擅自称王的,在书中,孔子通通依照当初周朝天子册封他们时的爵位子爵,而贬称为“吴子、楚子”。鲁僖釐公廿八年己丑(公元前632年、即晋文公五年、周襄王二十年),晋文公召集的“践土会盟”,周襄王是应召参加的,这是“臣召君”,不符合周朝礼制“君上臣下”的尊卑等级礼仪,在《春秋》中孔子为避讳这种越权做法,改写为“周天子巡狩到河阳”。孔子正是推展这类史实的叙编原则,作为衡定当时列国诸侯,是否违背宗法礼制的标准。这种大胆贬抑妄自尊大,仗义执言的秉笔直书精神,被后世历代帝王加以倡导,广泛推行。像《春秋》这样维护正统的史书,通行天下,使得那些犯上作乱,窃国盗名的乱臣贼子,不得不有所畏惧、有所收敛,惧怕为非作歹,一旦列入国史,恶名昭著,累及子孙後代,遗臭万年!

   孔子过去,在鲁国当官审案时,文辞上有需要与别人共同斟酌的,从不敢擅自独断。到他编写《春秋》这部史书时,那就不同了。他认为该记录留传后世的,就照录,该削去的,就坚决删除。连卜商(字子夏)这些精通文学的弟子,也一句话都斟酌不上。孔子传授《春秋》这部书时,说:“后世的人们,能够知道我孔丘名字的,是凭这本书,要怪罪我孔丘的,也是凭这部书。”

    公元前480年辛酉(鲁哀公十五年),孔子72岁,在鲁国。

子路死于卫国内乱。当初,卫国公族大夫孔圉,娶太子蒯聩之姐为夫人,生孔悝(注:卫国孔氏与宋国孔氏不同。卫襄公姬恶公元前543年戊午至公元前535年丙寅在位九年,生卫灵公姬元、公子孔。卫公孔谥号成子,生子圉。圉以父名孔为氏即孔圉,谥号孔文子,为姬姓分支孔氏始祖。孔圉生孔悝、孔叔)。孔圉的家奴浑良夫,年轻貌美而高大威猛。孔圉死后,浑良夫与主母通奸。蒯聩居宿邑,侍机回国夺权。母亲派情人浑良夫出使宿邑,拜见卫太子蒯聩。太子对他说:“你若能让我顺利回国,夺位为君,我保证给你高车大马,高官厚禄。就算你触犯死罪,可连续三次免死。你有什么要求,都可答应。”浑良夫遂与太子签立生死盟约,要求太子的姐姐即孔悝的母亲改嫁给他为妻。

   此年的闰月,浑良夫与蒯聩消消地潜回卫国都城,住在孔悝府的外花园。当天黄昏,二人用衣服蒙头盖脸,乘轿进入孔府。孔悝府上,家丁家仆罗列门阶两侧防卫。老家臣栾宁问:“来者何人?”浑良夫谎称是孔悝新纳的侍妾。遂入孔府,径直拜见孔悝的母亲伯姬。饭后,伯姬手执长戈,在前引路。太子和另外五个人,身披甲胄,用车子推着一头公猪,直奔孔悝寝室。伯姬将儿子逼往房间一角,威胁他订立盟约,发誓赶卫出公下台,拥立岀公之父即太子蒯聩登基。然后,伯姬、太子姐弟俩等人,又劫持孔悝登上高台,召集合府人员,宣布反叛。栾宁正准备饮酒宵夜,下酒的炙肉还没有烤熟,听到府中叛乱,慌忙派人告知仲由(字子路),同时急匆匆地直奔卫宫,召集护卫,保护卫岀公姬辄逃奔鲁国。一路上,栾宁还一边斟酒自饮,一边嚼食烤肉。

   子路接到凶讯,匆匆忙忙赶回城,恰逢卫国大夫高柴(字子羔),正从城中奔出逃难。子羔对子路说:“城门关了。”子路说:“我且去看看。”子羔说:“子路!不要去白白送死!来不及援救了!”子路说:“身为孔府家臣,吃了孔悝的俸粮,哪能见死不救?”子羔劝不住子路,自顾自地逃出城去了。

   子路往城直冲,刚到城门口,守城的公孙敢关上大门,在门内大喊:“不要入来!”子路说:“你是公孙先生吧?为求私利,贪生怕死逃避祸难,我子路决不是这样的孬种!既食孔悝的俸粮,务必与他同生死、共患难!我一定要救他脱离祸患。”恰好有使者进城,子路趁机冲入内城,直奔太子等人占据的高台,大喊:“太子为何劫持孔悝?你就是杀了他,也一定有其他人起来反对你!”太子不理他。子路又对孔府其他人高声喊:“太子怕死,没胆量。你们快放火,烧了他占据的楼台,他-定会释放孔悝求饶。”太子听闻,惧怕众人真的放火,更恼他狂呼乱叫,蛊惑、扇动人心,命令石乞、孟黶两位部将:“下台去,擒杀子路!”二人操戈冲下楼台,直奔子路猛刺,连头冠上的帽缨都戮断了。子路身受重伤,忍痛说:“君子死,也不能让冠帽脱落在地!”就在他结扎缨带时,又被刺中一下,随后倒下,死了。孔悝竟拥立卫太子蒯聩为卫庄公。

   孔子在鲁国,闻知卫国内乱,弟子高柴(字子羔)出逃,说:“糟了!高柴来了,仲由(字子路)怕是死了!”

   公元前479年壬戌(鲁哀公十六年),孔子73岁。

   这一年的周历四月(夏历二月)十二日癸未早上,孔子背手拽杖,在自家门前,逍遥自在地唱歌:“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泰山就这样崩塌了吗?梁柱就这样腐朽了吗?哲人就这样凋谢了吗)?”孔子边唱边流泪,走入家中厅堂,对门而坐。恰遇端木赐(字子贡)来拜见孔子,听到他的歌声,自思:“泰山崩塌,我还敬仰什么?梁柱腐朽、哲人凋谢,我还以谁为榜样?先生恐怕不久人世矣。”赶快入屋见孔子。孔子见到端木赐,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赐啊!你为何来得如此之迟!”孔子叹了一声,又说:“赐,我昨夜梦见自己,躺在两柱之间,受人祭奠。这是殷商的丧礼。夏朝时,死人停棺在东阶。周朝时,死人停棺在西阶。而商朝时,死人停棺在两柱之间。我的祖先,原本是商朝王族啊!大概,我快要死了!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世上,没有人遵循我的学说来安邦治国。身处乱世,贤君不岀,还有谁能够尊重我?”

   孔子卧病七日,于鲁哀公十六年周历四月(夏历二月)十八日己丑辞世,亨阳寿73岁(公元前551年庚戌周历十月廿七日庚子至公元前479年壬戌周历四月十八日己丑在世)。

   鲁哀公来祭奠孔子,作《诔文》吊唁说:“昊天不吊!不慗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毋自律(老天爷不仁慈!不肯留下这位老人,让他抛弃了我,害我一个人在位,孤零零地又哀痛又内疚。哎呀呀,真伤心哪!尼父,不会再自己拘束自己了)!”事后,子贡说:“鲁哀公恐怕不得善终,未能老死在鲁国。先生说过‘丧失礼法,就会昏乱;丧失名份,就会犯错。丧失志气就是昏乱,丧失身份就是犯错。先生活着,鲁公不重用他。先生死了,却假惺惺地作文章来悼念。这不合礼制。身为诸侯,却胆敢自称天子才敢说的‘余一人’,这不合名份。鲁哀公既失礼,又失名份。”至鲁哀公廿七年癸酉(公元前468年)春,宰相季康子卒。同年夏,鲁哀公忧虑孟氏、叔氏、季氏这三支鲁桓公後代势力最强大的权贵家族,趁季康子丧期勾结作乱。而三家权贵,也担忧鲁哀公趁季康子丧期发难剪灭他们。君臣间互相猜忌。鲁哀公遊陵阪,在街上遇见孟武伯,挑卹地问:“你说,我是否得好死?”孟武伯心中窝火:“不知道!”鲁哀公欲借越国兵力,打击三家权贵。八月,鲁哀公到陉氏邑,被三家合力攻打。鲁哀公逃奔卫国,又投邹国,最后投奔越国。后来,鲁国派人迎他回国,但他却在中途,死于有山氏的家中。

   公元前479年周历五月(夏历三月),孔子被安葬在鲁都曲阜城北泗水边上。门下弟子,全部为孔子服丧三年。期满后,离开孔子故里。临别时,又互相拥抱痛哭,尽倾哀痛之情。有的就留下来,继续服丧。子贡在孔子墓傍,搭结庐棚哀守,前后共住了六年,才离开。后来,孔子的弟子,及其他鲁国人,又环绕孔子墓地一带,筑室而居,多达-百余户。因此,这个地方被称为“孔里”。孔子墓地,后世尊称为“孔林”,在山东省曲阜县城北门外,占地约三千亩,林墙周长7公里,后部有东周墓地,孔子、孔鲤、孔伋三代人的古墓在其西北部。孔林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的历史,汇集历代碑刻,保存完好。

   孔子死后不久,鲁哀公为了记念他,将孔子故居厅堂及弟子居室,改建成孔庙,收藏孔子衣冠、琴书、马车等用过的遗物,定每年仲春(二月)上旬的丁日为春祭期,每年仲秋(八月)上旬的丁日为秋祭期。从此,鲁国代代沿袭下来,每年定期拜祭孔子墓、孔子庙。陬邑乡及鲁国国君祭祀时的比射仪式,也在孔子墓地举行。孔子墓地有一顷地(一百亩)大。后世儒家学者,也在孔子春秋二祭期这天,举行讲习礼仪、乡饮礼的仪式。

孔子遗物,存放在孔庙中,一直到汉朝,保留了二百多年,都没有废弃。汉高祖刘邦,经过山东鲁国故地时,用祭拜天子的太牢牲礼,猪牛羊三牲俱备来厚祭孔子。历代诸侯、卿、相达官贵人,到山东任职,常常是先到孔庙祭奠之后,才就职理事。

    孔庙在今山东省曲阜县城内,东与孔府毗邻,自汉朝以来,历代帝王为祭祀孔子,不断重修扩建,遂形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孔庙有九进院落,包括棂星门、大中门、大成门、大成殿、圣迹殿等,殿堂阁庑466间,占地327亩。

    孔府,旧称衍圣公府,在山东省曲阜县城内,西与孔庙相邻。从汉朝以来,历代帝王不但尊孔,对孔子的嫡亲後代,也优渥备至。汉朝时,封其嫡系裔孙为奉祀君、关內侯;唐朝时,封为文宣公;宋朝时,封为衍圣公、世袭衍圣公等。孔府是孔子嫡系裔孙、历代衍圣公的官署私邸,院落九进,楼房厅堂463间,面积240亩,内藏大批历史文物如著名的“商周十器”、文献书籍。

 

附:孔子後代(截至汉武帝时代)

孔丘,娶亓官氏,生鲤。

孔鲤字伯鱼,亨年50岁,卒于公元前483年戊午,生伋。

孔伋字子思,曾被困于宋国,作《中庸》,寿62岁,生白。

孔白字子上,亨年47岁,生求。

孔求字子家,亨年45岁,生箕。

孔箕字子京,亨年46岁,生穿。

孔穿字子高,生慎。

孔慎任魏国宰相,享年57岁,生二子:鲋、襄。孔鲋任陈王(即陈胜、字涉)博士,死于陈下,亨年57岁。

孔襄身高九尺六寸,曾任汉惠帝博士,后迁任长沙郡太守,生忠。

孔忠亨年57岁,生武。

孔武生延年、安国。

孔安国任汉武帝博士、临淮郡太守,生卬。

孔卬生孔驩。

 

 

 

        第三章、孔子七十七贤弟子(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说:“接受学业并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弟子有七十七人,他们都各有特长。德行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处理政务突岀的有冉有、季路。言语突出的有宰予、子贡。文学方面突出的有子游、子夏。颛孙师偏激,曹参愚钝,高柴憨直,仲由粗野,颜回常常疲乏。端木赐不安守本份而去经商,预测行情屡次猜中。

    孔子最崇拜的当代人是周王朝的老子、卫国的蘧伯玉、齐国的晏平仲、楚国的老莱子、郑国的子产、鲁国的孟公绰。孔子经常称赞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山、介山子然,但他出生得晚,与这些人不是同-个时代。

孔子七十七名贤弟子:

1、颜回、字子渊,鲁国人,比孔子年轻三(四?)十岁。颜渊问:“‘仁’是什么?”孔子答:“克制私欲,使言论行为都符合礼制的要求,天下人都称颂你有仁徳。”孔子说“颜回够贤德啊!一篮白饭,一瓢凉水,栖身简陋巷里,在普通人都无法忍受的困苦中,颜回却还保持追求知识的乐趣。”“颜回听课时木讷,课后看他独立思考,也值得启发,一点不笨。”“用我则进,不用则退。只有我与你是这样。”颜回29岁,头发尽白,早死。孔子哭得很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与学生才更加亲近。”鲁哀公问:“弟子中,谁最勤奋?”孔子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从不乱发脾气,从不重犯错误。可惜,短命死了!如今,再也没有这样的好学生啦。”

2、闵损,字子骞,比孔子年轻十五岁(公元前535年至公元前?年在世)。孔子说:“闵子骞真孝顺啊!什么人都离间不了他与父母兄弟之间的感情。他不侍俸大夫贵族,也不吃昏君的俸粮,还声明:‘再有人来叫我去做官,我就到汶水以北隐居。’”

3、冉耕,字伯牛。孔子认为他有德行。伯牛身患绝症。孔子去探望他,从窗户握住他手,说:“命中注定啊!这么好的人,却患上这种病!命中注定啊。”

4、冉雍,字仲弓。他问如何理政?孔子说:“岀门时,如接见贵宾。役使民众如,承办庄重的祭祀。在朝廷无人怨恨,在大夫家无人怨恨。”孔子认为仲弓有徳行,说:“冉雍也可以治理国家。”冉雍的父亲出身卑践。孔子说:“耕田的杂色牛,生出纯红色的小牛且犄角端正,就算人们不想用牠作牲供,山川神祗难道舍弃吗?”

5、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年轻29岁(公元前521年至公元前?年在世),任鲁国宰相季康子府上的家臣。季康子问孔子:“冉求够仁德吗?”孔子说:“一千户居民的城邑,一百辆马车的家族,冉求足够能力管理那里的兵赋。够不够仁德?我就不知道了。”又问:“子路够仁德吗?”孔子说:“同冉求一样。”

冉求问:“听到该做的事情,就要马上去做吗?”孔子说:“应该马上去做。”子路问:“听到该做的事情,就要马上去做吗?”孔子说:“父亲在,兄长在,怎么能一听到该做的事情,就要马上去做?”公西赤感到奇怪,问:“我想问问先生,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回答的不一样?”孔子说:“冉求遇事胆怯,因此要激发他的勇气。仲由胆识超人,因此要抑制他的冲动。”

6、仲由,字子路,卞城人,比孔子年轻9岁(公元前541年至公元前480年在世)。仲冉生性粗鲁,好斗狠逞勇,志气刚毅。他头插公鸡羽,颈佩公猪牙,曾经凌辱过孔子,孔子铺陈礼乐知识,慢慢诱导。子路后来才改穿儒服,携带拜师礼物,通过孔子门人求情收他为学生。

子路向孔子请教如何理政?孔子说:“带头苦干,人们也会跟着勤劳工作。”子路要他讲详细点。孔子说:“孜孜不倦地坚持下去。”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武吗?”孔子:“主要崇尚仁义。君子好勇而不崇尚仁义,就会去造反;小人好勇而不崇尚仁义,就会去偷盗。”

子路听到该做的事情,不是马上去做,而是犹犹豫豫,担忧又听到更加应该做的事情。

孔子说:“单凭片面之辞,就下结论断案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比我好勇,这可没什么好处!”“像仲由这样,会不得好死的。”“身穿破棉袄,与身穿皮大衣的站在-起,而不觉羞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顶多已入正堂,但尚未入室呢。”

季康子问:“子路够仁德吗?”孔子说:“一千辆战车的国家,仲由可以轻松地管理兵赋。够不够仁德?我可不知。”

子路喜欢跟随孔子周遊列国,曾遇见过长沮、桀溺、肩挑草蓧的老人。

子路任季氏府家臣。季孙氏问孔子:“子路够格称大臣吗?”孔子说:“可以算是个候补臣僚吧。”

子路将要岀任蒲邑大夫时,辞别孔子。孔子说:“蒲邑壮士多,又难治。请你记住我的话:‘恭敬和谦虚,可以制服勇猛;宽大和公正,可以亲近众人;恭敬公正和冷静,可以报效上司。’”

当初,卫太子蒯聩得罪卫灵公的宠姬南子,惧怕被诛杀而岀逃。卫灵公薨时,夫人想立公子郢为君,郢不肯,说:“太子的儿子辄,还在国内。”于是立姬辄为卫岀公。卫岀公十二年,其父亲蒯聩居外国,不得回国。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蒯聩勾结孔悝造反,用计串入孔悝家,率党徒袭击卫出公。卫岀公投奔鲁国。蒯聩夺位为卫庄公。孔悝作乱时,子路在城外,闻讯往城中赶,碰上高柴(字子羔)逃岀城门,对子路说:“卫君逃难,走了。城门关闭了。你快回头,不要白白遭殃!”子路说:“吃了人家的俸粮,就不要躲避人家的灾难!”子羔见劝不住他,跑岀城去了。有个使者正好进城。城门刚打开,子路就挤进去,径直去找蒯聩。蒯聩与孔悝都在楼台上。子路说:“你怎么能相信孔悝?请让我杀死他。”蒯聩不理他。子路想放火。蒯聩怕了,命石乞、壶黡下来攻打子路。子路连帽带都被斩断了,说:“君子死了,帽子也不能脱掉。”从容地扎实帽带,死了。

孔子闻卫国内乱,说:“哎呀!仲由死了!”不久,果然证实子路死了。孔子感叹:“自从我有了仲由,耳朵中再也听不到坏话。”此时(公元前480年辛酉),子贡刚好为鲁国岀使到齐国。

7、宰予,字子我,口舌伶俐,善于言辞。宰予结束学业后,问:“三年丧礼,太久了吧?君子三年不学习,礼仪都败坏了。三年不演奏,音乐都荒废了。旧谷刚吃完,新谷刚接上,取火的朩头已重新换过,守丧一年足够了嘛。”孔子说:“你安心吗?”答:“安心。”“你安心,你就照做。”孔子说,“君子服丧,吃得再好,也不觉得好吃;听到音乐,也不觉得快乐。因此,不照你说的做。”子我出,孔子说:“宰予太不仁了!儿子生下三年,才可离开父母怀抱。因此,服丧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呀。”

宰予大白天睡懒觉,孔子说:“烂木头,不可雕塑;粪土墙,不可粉刷!”宰予问:“五帝的德行如何?”孔子说:“我不是五帝(意谓宰予不配问)!”

宰予任齐国的临菑邑大夫,与田常勾结造反,被夷灭宗族。孔子感到羞耻。

8、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年轻31岁(公元前519年至公元前?年在世)

子贡口齿伶俐,孔子经常打断他的狡辩。曾问他:“你和颜回,谁比谁强?”子贡说:“我哪敢和颜回比?颜回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

子贡结束学业后,问孔子:“我为人如何?”孔子说:“你嘛,像个器皿?”“什么器皿?”“庙堂中最尊贵的祭器,瑚琏。”孔子说。

陈子禽问子贡:“仲尼拜谁为师?”子贡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思想理论,并没有失传,还在世间广为流传,贤能的人,抓住最主要的来学习,不贤能的人,关注其中的细枝末叶。文王、武王的训导,无所不包。先生什么都学,但没有固定的老师。”陈子禽又问:“孔子所到之国,必定了解这国的政治得失。是他求别人告知,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子贡说:“先生凭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态度得知的。先生的这种获知方法,大概不同于别人求知的方法吧?”

子贡问:“‘富贵而不骄横,贫贱而不谄媚’,这样做人如何?”孔子说:“也可以。但比不上‘贫贱而乐道,富贵而好礼’。”

田常想在齐国造反,畏惧高氏、国氏、鲍氏、晏氏这几家权贵的势力,欲移兵攻打鲁国。孔子闻知,对门下弟子说:“那鲁国,是我们父母之国,祖宗坟墓所在地,危险到如此地步,你们几个为什么不挺身而岀?”子路自告奋勇,孔子劝止。子张、子石请求岀行,孔子不准。子贡请求岀行,孔子允许他。

子贡动身到齐国,说田常:“你要攻打鲁国,那就错了!那鲁国,最难攻打,城墙既单薄又低矮,疆城狭小,国君愚蠢不仁,大臣奸诈无用,士兵与民众又讨厌战争。这等国家,不可与交战。你不如攻打吴国。那吴国啊,城墙高大宽厚,疆城广阔,铠甲坚固崭新,战士精干充足,宝器精兵尽在其中,又派精明的大夫镇守各处。这样的国家,最容易攻打!”田常气得脸发青:“你认为困难的,别人觉得容易;你认为容易的,别人觉得困难。你却颠倒来糊弄我,为什么?”子贡说:“我听说:‘担心国内有人不服的,就去攻打强国。担心国外有人不服的,就去攻打弱国。’如今,你所忧虑的,正是齐国有人不服。我知道,你曾三次请求赏封,都封不成,是因为大臣中有人不服你。现在,如果你攻破鲁国,扩充齐国疆域,齐国国君,因为你立下了战功,更加骄横。齐国大臣,因为你打破了鲁国,而更加尊贵。而你毕生的功勋,不见得更加增大,反而更加日益被齐国国君疏远。这样,你上使国君更加骄横,下使群臣更加放肆。想以此来成就你的大业(取代齐国),难呀!国君骄横,就变得无所顾忌;群臣骄横,就会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危险至极呀!所以说,不如去攻打吴国。打吴国,民众战死于国外,大臣削弱于国内。这样,你上无权臣对抗,下无民众抱怨,孤立国君、控制齐国,非你其谁?”田常说:“好啊!可是,我的军队,已出征伐鲁。移师伐吴,只怕大臣怀疑。如之奈何?”子贡说:“你发命令,且按兵不动。请让我岀使吴国,劝吴王岀师救鲁而伐齐。你趁机痛击吴军。”

田常派子贡南下见吴王夫差。子贡劝吴王说:“我听说‘称王的,不能让国家在他活着时灭亡;称霸的,不能容忍比他更强大的敌人。千钧重物,再加铢两,能使称砣移位。’现在,拥有万乘战车的齐国,竟想独吞拥有千乘战车的鲁国,与吴国争霸。我暗暗地替大王担忧。如果援救鲁国,可树立威望,攻打齐国,可获大利,还可以安抚泗水以北各诸侯国,。惩讨强暴的齐国,同时震慑强大的晋国。还有比这更大的收获吗?名义上保存行将灭亡的鲁国,实际上却使强大的齐国陷入困境。再精明的人,也不会犹豫不决的。”吴王说:“好是好。可是,我曾与越王勾践交战,逼得他至今仍栖身会稽山。现在他忍辱负重,优待士兵,正企图报复我呢!且等我攻灭越国,再听你的。”子贡说:“越国兵力比不上鲁国。吴国虽强大,比不上齐国。大王不趁机伐齐而灭越,只怕齐国已先攻灭鲁国矣。况且,大王以保护、延续即将被消灭的鲁国为名出兵,却先攻打弱小的越国,畏惧强暴的齐国,不是勇武的作为。勇敢的人,不逃避艰难;仁慈的人,不会让被拘束的人走投无路;明智的人,不错失时机;称王的人,不在他活着时亡国,以此来树立道义。当前形势,如果保存越国,向列国昭示大王的仁慈。救助鲁国、攻伐齐国,威慑晋国,列国诸侯必定摩肩接踵而来朝拜吴国,大王称霸的宏愿,必定实现。如果大王还在担忧越国复仇,请让我东去见越王,叫他跟随大王出征。这,名义上,是让他跟从诸侯讨伐齐国,实际上,是抽空越国兵力。”吴王大悦,就派子贡东行,拜见越王。

越王勾践让人扫净道路,亲自到郊外迎接子贡,又亲自驾车送子贡到宾馆,才问道:“这里是蛮夷小国,大夫何必郑重其事屈尊到此?”子贡说:“现在,我已说动吴王出师伐齐救鲁。他正想出兵,却担心越国雪耻,扬言‘等我攻灭越国,再伐齐。’如此说来,越国必亡。何况,本来无心报复,却被人家冤枉怀疑,真笨啊!有心报复,却先让人家知道了,糊涂啊!事情还没做呢,却先让人家听到了,危险啊!这三种情况,都是办大事的大忌!”勾践叩头拜了两拜,说:“孤曾不自量,竟与吴王夫差恶战,被困会稽山,恨入骨髓!日夜苦思,唇焦舌燥,只盼与吴王,同归于尽!”问计于子贡。子贡说:“吴王凶猛残暴,群臣多有二心。吴国多年征战,士兵难已忍受。百姓怨恨君主,大臣内讦,伍子胥直谏而死。太宰嚭把持朝政,迎合国君以保全私利,此乃害国之贼。如今,大王果真随他发兵,壮其野心,用贵重宝物结其欢心,以谦卑的言辞蒙弊他,吴王必定尽倾国力伐齐。万一他战败,那是大王的福气。万一他战胜,必定率兵欺晋。我则请求北上,面见晋君,让他共击吴军,必能削弱吴国。到那时,吴军精锐,已全部消耗在齐国,重要武器装备,又被牵制在晋国。大王则趁他疲惫交困之时,迅速岀兵,偷袭吴国。这样,一定能消灭吴国!”越王大喜,答应发兵伐齐,赠给子贡百镒黄金,-把剑,两支好矛。子贡坚辞不受,走了。

子贡马不停蹄,回报吴王,说:“我恭敬地把大王的话转告越王。越王非常恐慌,说‘我不幸,自少失去亲人。又不掂量自己,得罪吴国,以致战败受辱,藏身会稽。越国成为废墟,田地丢荒。幸赖大王开恩,使我仍能手捧俎豆祭器,奉祀祖先。这等恩德,我至死都不敢忘记!还有什么计谋,敢去考虑!’”五天后,越王派大夫文种,对吴王夫差叩头说:“东海役臣、孤勾践使者、臣文种,敢修礼上奏大王下属,问候大王左右。窃闻大王将兴大义,诛强救弱,围攻残暴的齐国,来安抚周王室。请允许越国,尽起境内三千带甲壮兵,我请求亲自身披铠甲、手执锐器,率先为大王冲锋陷阵。今由越国贱臣文种,向大王奉献祖先珍藏的武器铠甲二十件、斧钺、屈卢矛、步光剑。预祝贵军将士,旗开得胜!”吴王非常高兴,转告子贡:“越王勾践,欲随军岀征伐齐,可否?”子贡说:“不可!掏空人家的府库,抽尽人家的精锐部队,还要人家的国君亲征,不道德。大王可接受他的厚礼,允许他的部队参战,但要拒绝越王随行。”吴王依言,谢绝勾践亲征。吴王夫差发动九个郡的兵力攻打齐国。

子贡随即离开吴国,来到晋国,对晋君说:“我听说‘不事先确定计谋,就无法应付突然的变故;不事先训练军队,就无法战胜敌人’。目前,吴国与齐国即将大战。吴军战而不胜,越军定会趁机捣乱。吴军如果获胜,必定移师攻晋!”晋君大恐,问:“如之奈何?”子贡说:“修整武器,休养士卒,准备迎敌!”晋国依计而行。

子贡离开晋国,来到鲁国。吴王夫差果然在艾陵与齐国人大战,击破齐军,俘获七位将军的兵马,却不回师,果真移师兵临晋国边境,与晋军相遇于黄池。吴、晋两军争强斗勇,晋军以逸待劳,发动总功,大败吴军。越王勾践得到战报,马上率兵渡江偷袭吴国,在距吴国首都七里的地方驻军。吴王夫差惊闻变故,马上挥师回国解围,与越军在五湖相逢激战。三次拼杀,吴军都战败了,城门失守,越军围攻吴宫,杀掉吴王夫差,戮死他的相国(公元前473年戊辰?)。灭掉吴国三年后,越国开始称霸于东方。

因此子贡奉孔子命令,出使-次,竟能使鲁国保存延续;使齐国动乱、吴国灭亡;使晋国强大、越国称霸。子贡仅出使一次,就打乱了各国局势。十年之间,鲁、齐、吴、晋越五个国家,各有变化。

子贡爱好做生意,预测行情,随时转变经营的货物品种。他喜欢赞扬别人的优点,不会掩饰人家的过错。子贡担任过鲁国、卫国的宰相,家中财富累积千斤黄金,最终老死在齐国。

9、言偃,字少游,吴国人,比孔子年轻四十五岁(公元前505年至公元前?年在世)。子游受业结束后,任武城邑宰。孔子经过武城时,听到管弦乐曲声音不绝,微笑地问:“杀鸡何必用杀牛的刀?”子游说:“以前听老师说过‘君子懂礼乐,会爱护别人;小人懂礼乐,易听从主人役使。’”孔子说:‘弟子们!言偃说得对。我刚才那样问,只是开玩笑而矣。”孔子认为子游精通文学。

10、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年轻四十四岁(公元前506年至公元前?年在世)。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微妙的笑容多靓丽呀,美丽的眼睛多明亮呀,好像洁白的生绢染上绚丽的颜色)。’这几句诗,到底说的是什么?”孔子说:“是说画好画后,最后涂上白色。”子夏说:“礼仪也是‘最后涂上的白色’吗?”孔子说:“卜商,现在可以与你谈谈《诗经》了。”

子贡问:“颛孙师与卜商相比,谁更贤能?”孔子说:“颛孙师有点过份,卜商呢,有点不足。”子贡说:“如此说,是颛孙师更贤能些吧?”孔子说:“过份又好比不足。”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般的儒生,不要做个小人样的儒生。”孔子死后,子夏住居西河,教授学生,是魏文侯的老师。他儿子死了,竟哭得双目失明!

11、颛孙师,字子张,是陈国人,比孔子年轻48岁(公元前502年至公元前?年在世)。子张问怎样取得俸禄?孔子说:“多听少说,搁下有疑问的事情,审慎地谈论无疑问的事情,可少犯错误。多看少做,搁下有危险的事情,审慎地去做没危险的事情,可少生怨悔。言论少犯错,行为少生怨悔,俸禄就在其中了。”

某日,子张跟随孔子,被围困陈国、蔡国边境,问:“怎样才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老实,行为忠厚恭敬,就算身处南蛮北貊异族之国,也能行得通。说话不忠诚老实,行为不忠厚恭敬,即使是在故乡本州本里,也行不通。站立时,彷彿‘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眼前;坐在马车上,好像这几个字贴在车前横木上。这样,才能行得通。”子张就把这几个字,写在自己衣带上。

子张问:“读书人要怎么样,才称得上通达?”孔子说:“你所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说:“在诸侯列国中岀名,在士大夫家岀名。”孔子说:“这是‘声誉’,不是‘通达’。所谓‘通达’,是指质朴、正直而爱好礼义,察言观色,总想着谦虚礼让。这等人,在国家和士大夫家,都能通达。而所谓‘声誉’,表面追求仁德,实际上却违背仁德,且及以为常,心安理得,无论在列国、还是在士大夫家,都是空有名声。”

12、曾参,字子舆,南武城人,比孔子年轻46岁(公元前504年至公元前?年在世)。孔子认为他慬得孝顺的道理,所以作《孝经》传授他学习。曾参死在鲁国。

13、澹台灭明,字子羽,武城人,比孔子年轻39岁(公元前511年至公元前?年在世),身形、相貌都极其难看,要服侍孔子,孔子认为他资质浅薄。子羽结束学业后,回家修心养德,从不走捷径搞歪门邪道,若非因为公事,从不见卿士大夫。子羽遊历长江,随从弟子三百人。他规定取舍的原则,名声传播于诸侯列国中。孔子得知,说:“以言语取人,我看错了宰予。以相貌取人,我看错了子羽。”

14、宓不齐,字子贱,比孔子年轻30岁(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年在世)。孔子说:“子贱真是君子啊!鲁国如果没有君子,这人到哪里取得这种君子的品德?”

子贱担任单父邑宰,返回来告诉孔子:“这个国家,有五个人比我贤明,教给我许多处理政务的方法。”孔子说:“可惜啊!宓不齐治理的地方太小,如果能治理更大些的地方,那就差不多了!”

15、原宪,字子思。子思问:“什么叫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大臣应领受俸粮。国乱黒暗,大臣也心安理得地领受俸粮,这就叫做耻辱。”子思说:“好胜、矜夸、怨恨,贪欲,这些都诫免、不存在了,算是仁了吗?”孔子说:“可以说难得,是不是仁?我可不知。”

孔子死后,子思隐居荒野。子贡已当上卫国宰相,乘坐四匹马拉的华贵马车,随从成群结队,来看望子思。推开藜藿丛生的草门,入到陋室,子思身穿旧衣、头戴破帽,面见子贡。子贡替他害羞,说:“你病了吗?”子思说:“我听说‘无财产称为贫,学会礼乐教化的道理却不能实行的才叫做病’。我原宪嘛,只是贫,而不是病!”子贡惭愧,很不高兴地离开了,一生都为自己这次说错话而后悔。

16、公冶长,字子长,齐国人。孔子说:“公冶长这个人,值得我把女儿托付他。虽曾身陷囹圄,但那不是他的罪。”将女儿嫁给他。

17、南宫括,字子容,问孔子说:‘羿擅长射箭,奡特长划船,都不得好死。禹、稷亲身耕种,却拥有天下。为什么?”孔子不答。南宫括岀,孔子才说:“这人是君子,这人品德高尚啊!国家政治清明,他不会被弃置不用;国家黑暗腐败,他也不会遭受刑罚杀戮。”孔子多次吟颂“白珪之玷”诗句,把哥哥孔孟皮的女儿嫁给你。

18、公皙哀,字季次。孔子说:“读书人的理想无法在天下实现,都去做了大夫们的家臣,在都城为官。唯独季次不曾做过官。”

19、曾点,字皙,侍俸孔子,孔子说:“谈谈你的理想。”曾点说:“暖和的暮春,穿上春装,与五六个束冠(20岁)青年挚交,带上六七个少年伙伴,到沂水沐浴,到舞雩台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子长长感叹一声,才说:“我赞同曾点的理想。”

20、颜无由,字路,是颜回的父亲。父子俩在不同时期师从孔子。颜回英年早逝,颜路家贫,求孔子卖掉马车来安葬。孔子说:“不管有没有才能,都是各自儿子。鲤儿死时,有内棺而无外椁。我不能为买外椁厚葬他,而卖掉马车啊。我是个大夫,按礼制不可步行。”

21、商瞿,字子木,鲁国人,比孔子年轻29岁。孔子将《易经》传援给商瞿。商瞿传给楚国人馯臂子弘。子弘传给江东人矫子庸疵。庸疵传给燕国人周子家竖。家竖传给淳于光子乘羽。乘羽传给齐国人田子庄何。庄何传给东武人王子中同。中同传给菑川人杨何。杨何在元朔年间,因精通《易经》,被任命为西汉的汉中大夫。

22、高柴字子羔,比孔子年轻30岁。子羔身高不过五尺,拜孔子为师,孔子认为他愚笨。子路要子羔去担任郈氏的封地鄪城邑宰。孔子说:“这小子是个害人贼。”子路说:“那里有人民,那里有国家,何必一定要读书才说是学习?”孔子说:“花言巧语,讨厌!”

23、漆雕开,字子开。孔子要他岀去当官,他说:“我没信心。”孔子很高兴。

24、公伯缭,字子周。子周在季孙氏面前说子路的坏话。子服景伯告知孔子,说:“季孙先生已怀疑子路。对付公伯缭,我能够让他陈尸街头示众!”孔子说:“我的主张能否被实行是命运,是否被废弃也是命运。公伯缭对命运有什么办法?”

25、司马耕,字子牛。子牛多话而急躁。他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仁德的人,说话慢条斯理而谨慎。”子牛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无所忧虑,无所畏惧。”子牛说:“什么都不忧,什么都不怕,就是君子了吗?”孔子说:“行事说话,问心无愧,哪有什么可忧虑?有什么可畏惧?”

26、樊须,字子迟,比孔子年轻26岁。子迟向孔子请教怎么种庄稼?孔子说:“这方面,我不如老农夫。”求教园艺,孔子说:“我不如老花匠。”子迟出,孔子说:“樊须这小子啊!主上爱好礼仪,民众谁不敬重?主上爱好仁义,民众谁不服从?主上爱好诚实,民众谁不真心对待?学好知识,四方民众,会将襁褓中的孩子都背着来投师学习,哪里用得着亲自动手去种庄稼?”樊须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护别人。”问:“什么是智?”孔子说:“理解别人。”

27、有若,比孔子年轻43岁。他说过:“‘礼制的应用,以取得和谐为贵’,先王理论,最妙是这句。但大小事情都依此办理,也有行不通的。只知道为达到和谐而和稀泥,不以礼制节制,也是行不通的。”又说:“诚信而符合道义,说岀来的话才经得起考验。恭敬而符合礼仪,才能免遭耻辱。亲近值得亲近的人,也可效法。”

孔子既殁,弟子思念仰慕他。有若相貌像孔子,弟子们相议,公认他为老师,就像孔子活着时一样,向他学习。某日,有弟子入来提问:“以前,孔夫子准备岀行,叫随行弟子们都带上雨具,不久果然下雨。弟子问:‘先生凭什么预知有雨?’先生说:‘《诗经》上,不是这样说吗“月离子毕,俾滂沱大雨(月亮靠近毕宿星座,接着就是下大两。”昨晚,月亮不是靠近毕宿吗。’另一天,月亮运行在毕宿区域,竟然不下雨。商瞿年长无子,母亲为他娶妻成家。孔夫子叫商瞿出使齐国,他母亲求情不让去。孔夫子说:‘不必担忧,商瞿40岁后,会有五个健壮男孩。’后来果真如此。请问有若先生,孔夫子凭什么会预知这些?”有若哑口无言。弟子们起哄,说:“有若先生快躲开,这不是你的座位!”

28、公西赤,字子华,比孔子年轻42岁。子华出使齐国,冉有为子华母亲申请粟粮。孔子说:“给她一釜(六斗四升)。”冉有请求多给点。孔子说:“那就给她-庾(十六斗)。”结果,冉有给她五秉(八十斛)。孔子说:“子华去齐国,乘坐的是肥马,身上穿的是轻暖皮衣。我听说‘君子应该周济有急难的人,而不是增加别人的财富’。”

29、巫马施,字子旗,比孔子年轻30岁。陈司败问孔子:“鲁昭公懂礼仪吗?”孔子说:“懂礼。”陈司败退出来,向巫马施作揖说:“我听说‘君子不护短’。君子也护短吗?鲁昭公娶吴国女子,命名孟子。那女子姓姬,避讳娶同姓,才改称孟子。鲁昭公也懂礼,谁不懂礼?”巫马施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真幸运,有了过错,人们必定依实规劝。臣子不可直说国君、父亲的过错,替他们避讳,也是礼仪啊。”

梁鳣,字叔鱼,比孔子年轻29岁。颜幸,字子柳,比孔子年轻46岁。冉孺,字子鲁,比孔子年轻50岁。曹卹,字子循,比孔子年轻50岁。伯虔,字子析,比孔子年轻50岁。公孙龙,字子石,比孔子年轻53岁。

自子石以上35人,都有年岁、姓名及受业传闻,留存在书传中。

其余42人,年岁受业情况不见于书传。名字如下:

冉季,字子产;公祖句兹,字子之;秦祖,字子南;漆雕哆,字子敛;颜高,字子骄;漆雕徒父;壤驷赤,字子徒;商泽;石作蜀,字子明;任不齐,字选;公良儒,字子正;后处,字子里;秦冉,字开;公夏首,字乘;奚容箴,字子皙;公肩定,字子中;颜祖,字襄;邬单,字子家;句井疆;罕父黑,字子索;秦高,字子丕;申党,字周;颜之仆,字叔;荣旂,字子祈;县成,字子祺;左人郢,字行;燕伋,字思;秦非,字子车;原亢籍;乐咳,字子声;廉絜,字庸;叔仲会,字子期;颜何,字晳;邦巽,字子敛;孔忠;公西舆如,字子上;公西葳,字子上。

太史公(司马迁)说:学者议论到孔子七十个学生,称赞的言过其实,抵毁的破坏了真相,都不能让人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有关孔门弟子,还是岀自孔氏古文的资料,比较真实。我把《论语》中师生问答内容,及弟子姓名,全部摘录下来,编成一篇,有怀疑的就空缺。

 

附:孔庙《四配十哲》(摘自《兴业县志》)

    魏正始时,祀孔以颜渊配。齐释奠亦以颜渊配,而有拜孔揖颜之礼。晋、宋、梁、陈及隋,皆以孔为先圣,颜为先师。唐贞观定议,以孔子先圣,以颜回配。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戊辰),以颜、曾并配享孔子元圣文宣王,追封叔梁纥为齐国公、颜氏为鲁国夫人、伯鱼母亓官氏为郸国夫人,封衮公颜回为衮国公。五年,以国讳,改谥孔子至圣文宣王。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封孟子为邹国公。元丰七年(1084年),以孟配食宣王。宋哲宗(1086年至1100年在位)即位(1086年),诏孟子颜子配享孔子庙庭。宋徽宗二年(1102年),跻子思同祀,是始在后之列而已。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行释奠礼,封曾参郕国公、孔伋沂国公,与衮国颜回、邹国公孟轲(即孟子),同配享,此圣庙四配之始。其序衮(颜回)、沂(孔伋)、郕(曾参)、邹(孟子)居正位之东,面西为配位。十哲居殿上,东西相向,为从祀。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加封孔子父齐国公为启圣王,封鲁国太夫人为启国王夫人,封颜子衮国复圣公、曾子郕国宗圣公、子思沂国述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此四配称圣之始也。唐、宋俱以亚圣称颜子。元以亚圣称孟子,盖本赵氏岐孟子,题词所谓命世亚圣之才者也。《宋史》书名,《元史》则称子。明嘉靖九年(1530年),定议孔子神位,题至圣先师孔子,去其王号及大成文宣之称。其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十哲以下及门弟子,皆称先贤某子。其叔梁纥,题启圣宫。孔子神位,以颜无繇、曾点、孔鲤、孟孙氏配。凡学皆别立一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文化—传记篇 . 孔子圣迹图《新修版》(036—070)
孔 子 的故事
十八、孔子由负函返卫,在卫又住了五年
孔子論壇
尚友千载 | 何汉杰:孔子的理想与命运
新泰有个古老的村落,村名源于孔子“七十二贤”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