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趙氏遠古造父至太祖世系
趙氏遠古造父至宋太祖世系
2008年9月7日       原文载于山东沂水趙家楼网站  2009.9.8

 


   1世造父以善禦幸于周缪王,得骥、溫骊、骅湼、騄耳之驷,西巡狩,樂而忘歸。徐偃王作亂,造父爲缪王禦,長驅歸周,一日千裏以救亂。缪王以趙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爲趙氏。(約公元前11世紀穆王時期,周穆王西征、北征,伐徐)。

    2世叔觀(宜父)
    3世趙璋(仲父)
    4世趙登(季父)
    5世爾成(公仲)
    6世 趙高
    7世奄父,名公仲。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宣王下令代姜戎,奄父認爲條件不成熟,勸阻宣王出兵,宣王不聽。結果戰于千畝(今山西介休南),王師大敗,宣王聖駕亦被打翻,在千鈞一發之際,奄父之子叔帶護駕突圍。宣王爲感謝叔帶的救命之恩,任其爲執政。奄父生叔帶。
    8世叔帶。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他兒子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昏庸無道,到處尋找美女。趙叔帶勸他多理朝政。周幽王惱羞成怒,革去了趙叔帶的官職,把他攆出去了。(叔帶被逼逃往晉國。晉文侯慕其才,任用叔帶爲國卿,叔帶遂在晉國發展勢力。)這引起了大臣褒響的不滿。褒響來勸周幽王,但被周幽王一怒之下關進監獄。褒響在監獄裏被關了三年。其子将美女褒姒獻給周幽王,周幽王才釋放褒響。至今俗語相傳“千金買笑”,著名的“烽火戲諸侯”典故.蓋本于周幽王。周幽王和礁石父都被西戎殺了,褒似被擄走。諸侯及大臣共同擁立被廢的太子直臼爲天子,即周平王。公元前770年平王将都城遷至洛陽。曆史上将遷都前稱爲“西周”,其後稱爲“東周”。東周名存實亡,諸侯分争,先後有春秋、戰國兩個階段。周共存在八百年,後被秦所滅。《史記》故事(海南出版社2005年版)
    9世 趙麟叔帶生趙麟(守仁)
    10世子豐(知義)
    11世趙射(慧明)
    12世趙壯(公明),公明是叔帶下傳四世孫。生二子,有共孟,趙夙。戰國末年,史官編著《世本》記載:“公明生共孟和趙夙,趙夙生趙衰。”人稱之爲“趙公元帥”,傳說趙公明本是在終南山修道,得道後才被封爲财神。《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冊封神,封趙公明爲“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職責是專司金銀财寶,迎祥納福。注:趙盾之族人趙穿一支 趙公明  趙公明子趙共孟 趙共孟子趙穿  趙穿子趙旃 趙旃子趙勝 趙勝子趙午(邯鄲午)  趙午子趙稷 趙稷子趙朝(趙午從孫,非趙稷親子).晉定公十五年(前497),因趙鞅向邯鄲趙午讨要“衛貢五百家”,趙午背諾被殺于晉陽。趙午之子趙稷遂據邯鄲叛,與範氏、中行氏合兵攻趙鞅。趙鞅時爲晉國正卿、執晉政,依據當時晉國“始禍者死”的成法,晉定公委秦籍率兵,伐罪邯鄲。然而,趙稷在範吉射、中行寅的支持下,不僅抗拒定公“伐罪邯鄲”之成命,反而與範、中行合兵一處,擊敗秦籍所率的讨伐之師,兵困趙鞅于晉陽城。董安于奇兵突襲敵後重鎮下邑,使敵無心戀戰潰退,化解了晉陽之圍,解救了趙鞅。
    13世趙夙,趙公明次子。叔帶五世孫,造父十二世孫,事晉獻公。獻公十六年(公元前661),趙夙受命率晉軍伐霍、魏、耿三國,建立戰功。因找出晉國大旱的原因是霍太山的神靈作怪,獻公賜趙夙耿地(故址在今山西河津縣南)。子趙衰.   
    14世趙衰(?——公元前622年)即趙成子,字子餘,亦稱趙成季。春秋時期晉國之卿。生年不詳,卒于晉襄公六年(前622年)。趙氏于晉文侯時遷至晉國,六世而至趙衰。其父趙夙,已進入晉國的統治階層,在晉獻公時為將,曾率軍伐霍。 趙衰早年即有賢士的名聲,與少年時期的晉文公重耳相友善。重耳因驪姬之亂出奔,流亡在外19年,趙哀一直相隨。流亡期間,趙衰在生活上照顧重耳,路上攜帶飯食,走散了都寧肯餓著也不吃,留著給重耳。在歸國謀位的大業上,更是費盡心機,幫重耳出謀劃策,甚而至於脅迫重耳成就大事。重耳流亡到齊國,齊桓公待他甚好,給他安家,使他過上舒適的生活。重耳一住5年,不願離去。趙衰與咎犯等人密謀,把重耳灌醉,擡上馬車,又開始週遊列國,尋求幫助,終於使他成為晉國國君。晉文公即位之後,趙衰又幫助他走上稱霸諸侯的道路。晉文公二年(前635年),周襄王因王室內亂而避居在外,秦穆公已派兵駐紮黃河邊上,準備保護襄王歸國。趙衰建議晉文公應該率先採取行動,護送襄王。因為尊王是稱霸的資本,建立霸業的首先條件是以尊王為旗幟,如果此舉落在泰國後面,要想稱霸,是很難號令于天下的。晉文公採納了這一建議,為不久以後獲得的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礎。趙衰是跟隨晉文公流亡多年,並且頗受倚重的功臣,但他從不爭權奪利,不計較個人地位。回國後,曾任原(今河南濟源北)大夫,故亦稱原季。後來任新上軍主將,最後的職位是中軍佐。趙衰最受人稱道的品德是能讓。《國語·晉語四》記載,晉文公問他誰可以擔任元帥。他舉薦了別人;讓他擔任卿,他推薦欒枝、先軫和胥臣。後來上軍師狐毛去世,晉文公讓他繼任,他推薦了先且居。晉文公稱讚他的讓賢為“不失德義”,每次都讓給社稷之臣,利於晉國,並不僅僅是為了表現自己的風格。摘自《三晉歷史人物》,書目文獻出版社.生子四趙盾(宣子)、趙同、趙括(不是紙上談兵的那個趙括)、趙嬰齊
    15世趙盾,趙衰妻叔隗所生,即趙宣子,谥号宣孟,亦稱趙孟。春秋時晉國執政。趙衰謝世前兩年,趙衰子趙盾(趙宣子)已接任國政,爲“晉正卿”,後建立了趙國。晉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任中軍元帥,獨攬朝政十多年。晉靈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避靈公殺害出走,未出境,其族人趙穿殺死靈公。他回來擁立晉成公繼續執政。生年在重耳至狄之初的前653年左右。卒年約在魯宣公八年(前601年)至魯宣公十年之間。《史記》雲:“晉景時趙盾卒”,《左傳》魯宣公六年,晉趙盾侵陳,可見此時在世。《左傳》宣公八年載:“隙缺爲政,廢胥克,使趙朔(盾子)佐下軍”,由此知其約卒于魯宣公八年,享年約50多歲。趙盾生在狄國,童年及少年時代也是在狄地度過的。僖公十六年(前644年),在趙盾不滿10歲的時候,趙衰随重耳離狄,踏上了充滿險阻艱難的流亡旅途,客居異鄉的叔隗母子也飽嘗了離别後的寂寥、凄清和惆怅索莫的愁苦。直到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在趙衰原妻趙姬(晉文公女)一再懇求下,叔隗母子才回到晉國。這時趙盾已是年及弱冠的聰穎傅達的青年了。不恃寵固位的趙姬深明大義,又固請于公,以趙盾爲嫡子,“而使三子下之”。其賢如是,實屬難能可貴。典籍中,叔隗雖無過多的記載,也一定賢淑可風,教子有方,自是不言而喻。趙姬明義,叔隗賢惠,趙衰溫厚,在這種家庭環境的薰陶下,使趙盾知書達禮,溫文爾雅。而早年在狄地的閱曆,又使他養成了強悍勁直,豁達大度的性情,這兩種互相矛盾的品質在趙盾身上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在他執政後得到充分的體現。晉襄公六年(前622年),趙衰卒。由于趙氏家臣陽處父鼎力相助,趙盾取狐射放(賈季)而代之,将中軍,執晉國政,時年30歲左右。趙盾初執國政,便在内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表現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膽識。他“制事典,正法罪”,補充和完善原有的法律條文,使賞罰量刑有明确的客觀标準可循;“辟獄刑,董逋逃”,昭雪沉冤積案,監督揖拿逃犯,穩定社會秩序;他還“續常職,出滞淹”,選賢任能,賦職任事,罷免那些庸才和政績平平的官吏。并将所制定的“事典”授予太傅陽子和太師賈佗,在晉國頒布執行,“以爲常法”。這對于晉國政局的穩定,對于法家思想在三晉的孕育産生,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趙盾是個十分活躍,在當時各國有較高名望的政治活動家,有一定的政績可稱。靈公元年(前621年),晉君尚動,趙盾代表晉君與齊、宋、衛、鄭、曹、許君盟于扈,爲大夫主盟之始。靈公二年,會諸侯大夫盟于衡雍。靈公六年,秦以令狐(今山西臨猗西)之役伐晉,趙盾将中軍禦之。靈公八年,趙盾以諸侯之八百乘納捷甾于邾。靈公十三年,楚莊王及鄭入侵陳遂侵宋,趙盾率軍救陳、宋,會于斐林。十數年間,他主盟征戰,功績卓著。然而,趙盾主晉國政初,晉襄公尚能敗秦師于崤(今河南洛甯縣北),再敗秦師,取秦地汪及彭衙,使“秦終爲晉弱……遂霸西戎”,不敢向東發展。南方楚國北進的步伐也受到遏止。及至魯宣公元年(前608年),楚鄭合兵侵陳、宋,與晉争霸,晉卻屢敗于楚;宣公十一年,楚人陳,次年圍鄭,大敗晉師于必;宣公十四年,楚人圍宋,晉弗能救,楚莊霸業告成。從此,“晉辟楚”,晉文公霸業就此告終。這個責任究竟誰負,無疑,執晉國政的趙盾難脫幹系。趙氏專權,晉政權不能統一,終于使晉國維持霸主地位的願望落空。但靈公荒淫無道,大興土木,晉國力日衰,政局不穩,當是主要原因。“靈公侈,宣子驟谏而不入,遂不竟于楚。”确實有一定道理。賈季說趙盾爲“夏日之日”,盛夏酷日确實令人生畏。然而,趙盾卻不是冷酷無情毫無同情心一流。他嚴厲、峻急,卻又寬宏、忠厚。宣子代成季任國政二年,晉襄公卒,趙盾欲立襄公弟雍。雍時在周,他“好善而長,先君愛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趙盾認爲,“立善則固,事長則順,奉愛則孝,結舊好則安。”可見,趙盾立雍完全是爲了晉國大局着想,但由于賈季的反對,特别是夷臯母穆赢“啼于朝”,大鬧公堂,逼趙盾立夷臯爲君時,趙盾竟動了恻隐之心,改變了納公子雍的決定,背先蔑以禦秦師,敗秦師于令狐。太子夷臯繼位,是爲靈公,終于釀成爾後晉國霸勢日衰,“不競于楚”的結局。趙盾不僅憐憫同情弱者,對自己的政敵也往往能以禮相待。一次,趙盾到绛都(今山西翼城),途中見桑蔭餓人,當趙盾知道他是“歸而糧絕,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時,深受感動,“益與之飯肉”。後來,靈公欲殺趙盾,正是這位武士感恩圖報,救了趙盾一命。賈季怨陽處父,魯文公六年(前621年),派家臣續簡伯殺陽處父。十一月,晉殺續簡伯,賈季奔狄。其妻卻留在晉國,趙盾非但沒有株連賈季的妻子,還派臾骈送她到狄國,同丈夫相會。《左傳》魯文公六年,杜預注:“空子以賈季中軍之佐,同官故。”以同官而不殺賈季及妻,足見趙盾是個虛懷若谷,笃定禮教的仁義之士。趙盾性情勁直,疾惡如仇。靈公繼位十四年,愈發驕奢淫逸,晉國民怨沸騰。趙盾犯顔驟谏,靈公懼,派且霓殺趙盾。卻見趙盾淩晨“盛服将朝”,“坐而假寐”。且霓被趙盾忠公親國的精神所感動,不忍殺死趙盾,又不願棄君之命,遂觸槐而死。成爲春秋時期上大夫階層忠于國事的一段佳話。這年九月,靈公同趙盾飲酒,伏甲土于宮庭四周,欲殺趙盾。由于右提彌明以死相救,趙盾逃出晉都。随後,趙穿殺靈公子桃園。宣子未出晉境而歸,擁立公子黑臀爲君,是爲成公。關于靈公與趙盾間沖突的原因,今人看法不盡一緻。有學者認爲,這是趙氏專權,而“靈公長,思收政權”所緻,并進而得出結論,靈公被殺,明是趙盾與趙穿的“預定陰謀”。這種看法未免失之偏頗。趙氏專權是不可否認的曆史事實,但靈公之“侈”,典籍也有确鑿的記載,趙盾力谏失君之道的靈公,招來殺身之禍也在情理之中。靈公被殺時,趙盾逃奔在外,豈能預謀弑君?至于太史董狐所書:“趙盾弑其君。”明是對趙盾的不公,連孔子也爲趙盾惋惜,“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爲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晉景公三年(前597年),司寇屠岸賈欲誅趙氏家族,曾說;“盾雖不知,猶爲賊首。”可見,趙盾确實不知道弑君一事。自“骊姬之亂”後,晉無公族。成公繼位,以“宦卿之适子而爲之田,以爲公族”,趙盾又使異姓大夫代爲公族,普公室之弱,自此方始。魯宣公八年(前601年),趙盾卒。四年後,趙氏遭“下宮之難”,元氣大傷。但趙盾所開的異姓卿族代晉同姓家族爲公族的先河卻不可遏止。爾後,六卿益強,終于導緻韓、趙、魏三家分晉,三晉成爲孕育法家文化的搖籃。使春秋時期的晉國在社會變革的廣度和深度上遙遙欲先于其它國家,趙盾的一生基本上還是應該予以肯定的。摘自《三晉曆史人物》,書目文獻出版社  趙盾子趙朔.
    16世趙朔(?—前597年,趙莊子)趙朔爲下軍元帥,娶妻莊姬。因晉權臣屠賈之謀,趙盾全家被殺。得韓厥庇護,門客孫杵臼舍死,程嬰舍子相救,将趙朔遺腹子,隐匿在山西忻州孟山,又名程侯山撫養成人,名叫趙武,報仇誅屠族。這就是曆史上“趙氏孤兒”的悲慘故事。
   “趙氏孤兒”的這段故事最早見之于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趙世家》。晉景公年間,奸臣屠岸賈欲除忠烈名門趙氏。他率兵将趙家團團圍住,殺掉了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等全家老小。惟一漏網的是,趙朔的妻子,她是晉成公的姐姐,肚子懷着孩子,躲在宮中藏起來。趙朔有個門客叫公孫杵臼,還有一個好友叫程嬰。趙朔死後,兩個人聚到了一起。公孫杵臼質問程嬰:“你爲什麽偷生?”程嬰說:“趙朔之妻正在懷孕,若生下來是個男的,就把他撫養成人,報仇血恨,若是個女的,我就徹底失望了,隻好以死報答趙氏知遇之恩。”不久,趙妻就分娩了,在宮中生下個男孩。屠岸賈聞之,帶人到宮中來搜索,沒有找到趙氏母子的藏身之處。母子倆逃脫這次劫難後,程嬰對公孫杵臼說:“屠岸賈這次沒找到孩子,絕對不會罷休。你看怎麽辦?”公孫杵臼一腔血氣地問:“育孤與死,哪件事容易?”程嬰回答:“死容易,育孤當然難。”公孫杵臼:“趙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難的事情。讓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吧!”恰好程嬰家中也有一個正在襁褓中的嬰兒,程嬰含淚采取了調包之計,将自己的孩子抱上,與公孫杵臼一齊逃到了永濟境内的首陽山中。讓妻子帶着趙氏孤兒朝另一個方向逃去。屠岸賈聞之,率師來追。程嬰無奈隻好從山中出來說:“程嬰不肖,無法保生趙氏孤兒。孩子反正也是死,屠岸将軍如能付我千金,我就告訴你孩子的藏身之處。屠岸賈答應了。程嬰領路,終于找到隐匿山中的公孫杵臼和嬰兒。
   杵臼當着衆人的面,大罵程嬰,他一邊罵一邊伴裝乞求:“殺我可以,孩子是無辜的,請留下他一條活命吧!”衆人當然不允。程嬰眼睜睜地看着親生兒子和好友公孫杵臼死在亂刀之下。
   程嬰身負忘恩負義,出賣朋友,殘害忠良的“罵名”,偷出趙氏孤兒來到了山高谷深、僻靜荒蕪的盂山隐居起來。這一隐居就是十五年,就是這片人迹罕至的深山中,穿梭着一老一少的身影,就是這片世外桃源的泉林中,回蕩着一老一少的對話;就是這片與世隔絕的溝谷中,積聚了一老一少的複仇力量。趙氏孤兒,終于長成了頂天立地的漢子。蒼天不負有心人,程嬰與趙武,在朝中韓厥的幫助下,裏應外合,滅掉了權臣屠岸賈。趙氏冤情大白于天下,程嬰忠義大白于天下,公孫杵臼忠烈大白于天下。最後的程嬰,并未品味勝利的美酒,十數年積聚的喪子之痛,喪君之痛,喪友之痛一并襲上心頭,程嬰自刎而死,趙武爲此服孝三年。

   17世趙武(?——公元前541年),即趙文子。春秋時晉國大夫,曆任新軍,上軍之将。晉平公十二年(公元前546年)任晉國卿,代屠岸賈職,拜爲司寇。生趙成。
    18世趙成,名景叔,即趙景子,生趙鞅。
    19世趙鞅(前517年――前476年,即趙簡子,又名志父,趙孟)時晉國已形成趙、魏、範、韓、中行、智六氏,晉定公十八年(前493年)趙鞅聯合鄭國之兵,大敗範、中行兩氏,趙氏躍居晉國首位。趙鞅生趙伯魯,趙毋恤,趙桓子。
    20世趙毋恤(前475年――前425年,趙襄子,其母爲一狄人婢女)趙鞅死後,(《史記》記鞅死于出公十七年(前458年),《左傳》記“鞅死于定公三十七年(前475年)),子趙天蘌繼嗣,趙毋恤,又稱趙無恤,即趙襄子,襄子繼位後聯合韓、魏,消滅了智伯。趙襄子死後,其弟趙嘉即趙桓子自立爲君前424年――前424年在位。兄趙伯魯,弟趙桓子.趙襄子兄趙伯魯生趙周(代成君)。趙簡子選繼承人,選擇了個人能力各方面都很優秀的趙襄子爲繼承人,而資質平庸的嫡長子趙伯魯就沒能當上繼承人。
  《史記》中所列趙國的襄子紀年,在位爲33年(前457至前425年)。
  趙毋恤是晉定公時專擅晉國大權的趙簡子(趙鞅)與侍妾所生庶子,在諸公子中出身微賤,而且其貌不揚,但卻最受趙簡子鍾愛。一次,簡子對幾個兒子說,他把寶符藏在常山(在今河北曲陽西北)上,誰先得到有賞。諸子回來俱無所得,隻有趙毋恤說已經得到。他說,從常山居高臨下可以看到代國,如果吞并代國,這就是寶。趙簡子認爲此子果有雄圖大略,确實可以發展趙氏的勢力,于是廢太子伯魯,立趙毋恤爲太子。當時有人對此舉不滿,對趙毋恤有非議,趙簡子認爲,趙毋恤能夠忍辱負重,适宜擔當大任,所以盡管有人反對,還是堅持讓趙毋恤繼承他的事業。
  趙毋恤在趙簡子死後繼位,很短時間内即顯示出他的政治風格。他的姐姐是代國國王的夫人,因有這樣的姻親關系,他到夏屋山(在今山西代縣東北),請代王相見,代王毫無戒備即來赴會。在酒宴上,趙毋恤早已安排下陷阱,斟酒的人在行斟時,用斟酒用的銅勺乘機擊殺代王及其從官。然後,興兵伐代,一舉占領代國,将其領土并入趙氏版圖。其姊泣而呼天,拔下發笄自刺而死。
  其後,趙毋恤協同智氏、韓氏、魏氏三卿瓜分了範、中行氏的領地,驅逐晉出公,立晉懿(或作哀)公。四卿把持晉國的朝政,争權奪利的矛盾更集中、更激烈。其中智氏最強,智伯狂妄驕橫,要求韓、趙、魏三家都割給他一塊土地。韓、魏二家答允,唯有趙毋恤不答應,因而智伯大怒,聯結韓、魏兩家,向趙氏進攻。
  趙毋恤寡不敵衆,聽從張孟談的謀劃,退保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南晉源鎮)。因爲晉陽是趙簡子時的幹練之臣董安于苦心經營過的,簡子失利時就曾固守晉陽,曆任守臣都做到了政寬民和,是理想的死守據點。趙毋恤退據晉陽,巡視一遍,見城池堅固,府庫充實,倉廪豐盈,隻是缺乏禦敵所用的箭矢。張孟談又告訴他,董安于當年深謀遠慮,建築宮室牆垣的材料都可以拆來作箭杆,銅鑄的柱礎可以用來造箭镞。幹是一切齊備,嚴陣以待三家來犯。
  智伯率韓、魏兩家圍攻晉陽,一年多沒有攻下。後來引汾河水灌城,“城中巢居而處,懸釜而炊,财食将盡,士卒病羸”,岌岌可危。在生死存亡的關頭,趙毋恤與張孟談策劃,由張孟談暗中與韓、魏二氏聯絡,說動二君,約好裏應外合,共滅智氏。韓、魏之兵在夜裏殺死智氏守堤之吏,決開河堤,反使汾河水沖向智伯軍中。趙軍從城中殺出,韓、魏二家從旁夾擊,活捉了智伯。三家瓜分智氏領地,形成韓、魏、趙三家把持晉國的局面,爲三家分晉奠定基礎。
  趙毋恤在困守孤城的境地中,始終堅持,而且臨危不亂,在破城的前夕,能夠做出正确抉擇,反敗爲勝,充分顯示了他的政治才能。
  趙毋恤還十分注意維護自己的權威。在晉陽被圍時期,群臣惶恐不安,都想尋找個人的出路,對趙毋恤不怎麽恭敬,隻有高共一個人不敢失禮。勝利以後,趙毋恤論功行賞,以高共爲首。其實高共并沒有什麽功勞,對此有人提出異議。趙毋恤說:“方晉陽急,群臣皆懈,惟共不敢失人臣禮,是以先之。”在他看來,恭謹馴順的臣子比建功立業的幹将更重要,因爲後者固然有用,但若沒有前者,就無法維持他自己及其家族的統治。
  宗法觀念在趙毋恤的頭上,比同時代的人表現得格外突出。他自己是趙簡子的庶子,被立爲太子,繼位爲君,從宗法習慣上來說是不正常的。他的被立與太子伯魯的被廢,屬于廢嫡立庶,廢長立幼,與宗法傳統的嫡長子繼承制相悖。他一直對此事感到不安,想方設法加以補救。在他即位不久,攻滅了代國,即把太子伯魯之子封爲代成君。後來又不立自己的兒子爲太子,而把伯魯之孫立爲太子,他死以後,即繼承大權,是爲趙獻侯。趙毋恤尊重宗法傳統的行爲,固然反映着他思想中的觀念信條,而在實際上也能起到維護趙氏宗族内部團結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赢得當時人們的敬重。因而,那樣的行爲,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又可以說是一種比較成功的政治手段。
  在晉國六卿攫奪政權的殘酷鬥争中,趙毋恤注意團結内部,向外擴張,又能把握時機,轉化矛盾,敗中取勝,終于使趙氏具備了位列諸侯的勢力,成爲瓜分晉國的三家之一。
    21世趙周(代成君)生趙浣。嫡長子趙伯魯就沒能當上繼承人,趙襄子一直耿耿于壞,所以他在選擇自己的繼承時,并不考慮自己的兒子,而選伯魯的兒子趙周爲自己的繼承人,并有意栽培趙周。趙襄子在滅掉代國以後,立即任命趙周爲代君。
    22世趙浣(前423年――前409年,趙獻子,趙獻侯)。生烈侯趙籍。趙周命不長,還沒等自己的叔叔趙襄子死掉就先死了,于是趙襄子又立代君趙周之子趙浣爲繼承人,目的就是一個,那就是一定讓哥哥伯魯的後代當上趙國的國君。趙浣起初的地位并不牢固,不久,趙襄子的弟弟趙桓子就把趙浣趕走,自立爲君。這令趙襄子的人馬很不高興,他們認爲立趙浣是趙襄子的心願。所以他們很快殺掉桓叔,重新迎立趙浣。此後,趙浣在趙國的地位鞏固下來。
趙浣在位十來年,死後谥号爲獻子,但他的兒子趙烈候在被周王封爲諸候以後,追尊趙獻子爲趙獻候。
    23世趙籍(前408年――前400年,趙烈侯,正式建趙國),是戰國七雄趙國的開國君主,建都晉陽(今太原),後遷邯鄲與韓、魏三分晉地即周安王三十六年(前376年)趙、韓、魏“三家分晉”。生武侯趙□.
    24世 趙武侯 趙□在位13年 (前399年――前387年)武侯生趙章 
    25世趙章(前386年――前375年,趙敬侯),生成侯趙種。
    26世趙種(前374年――前350年,趙成侯),生肅侯趙語。
    27世趙語(前349年――前326年,趙肅侯),生武靈王趙雍。
    28世趙雍(前325年――前299年,趙武靈王),是趙國第五位國君,改革軍制,實行胡服騎射,建立了強大的騎兵隊伍,擴大疆界,國力大增。生惠文王趙河。子:趙惠文王(趙何)、平原君(趙勝),趙奢(趙武靈王第九子,馬服君,馬氏始祖)。
    29世趙何,趙武靈王惠後吳娃生(前298年――前266年),公元前288年聯合齊、燕、韓、魏五國攻秦,迫使秦國“完璧歸趙”生趙孝成王趙丹。
    30世趙丹(前265年――前245年),趙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趙國爲秦所大敗。公元前245年趙丹卒。由子趙偃繼位。秦國攻打趙國,趙孝王不聽趙奢夫人之谏,任用趙括爲上将,與秦軍戰于長平。由于趙括死守教條,死搬硬套兵書,又傲慢驕縱,認爲秦軍一擊即潰,不聽諸将勸告,結果導緻長平之戰失敗。趙括自己死于亂軍
    31趙偃(前244年――前236年)是爲悼襄王。生兄趙嘉、弟趙遷。
    32趙嘉。悼襄王在位九年(公元前236年)卒。由子趙遷繼位(前235年――前228年),是爲幽缪王.
趙王遷,其母邯鄲之倡,嬖于悼襄王。悼襄王廢适子嘉而立弟趙遷。遷素無行,信讒,故誅其良将李牧,用郭開。”明.劉基《郁離子》:昔者,趙王得于阗之玉,以爲爵,曰:“以飲有功者。”邯鄲之圍解,王跪而執爵進酒。爲魏公子壽。公子拜,嘉焉。故鄗南之役,王以爲無賞,乃以其爵飲将士。将士飲之,皆喜。于是趙人之得飲,重于得十乘之祿④。及其後,王遷以爵爵嬖人痔之舐痔者,于是秦伐趙,李牧擊卻之,王取爵以飲将士,将士皆不飲而怒。故同是爵也,施之一不當,則反好以爲惡。人知寶其所貴而已矣。公元前228年,秦軍長軀直入,破邯鄲俘虜了趙幽缪王。流放到河南房縣。集解淮南子雲:“趙王遷流于房陵,思故鄉,作爲山水之讴,聞之者莫不流涕。”正義括地志雲:“趙王遷墓在房州房陵縣西九裏也。”涿郡趙氏是趙王遷的後代。涿 郡:漢高帝時置郡。西漢時,趙王遷的後裔自房陵遷居涿郡中分立河間郡,蠡吾屬河間,涿郡趙


      秦王兼有天下,立名爲皇帝,乃撫東土,至于琅邪。二十六年東巡,在琅邪刻石頌功德,刻石列名的有: 倫侯建成侯趙亥 五大夫趙嬰
趙國在立國156年後被秦國滅掉,凡11傳,10世。亡國後的趙姓族人主要分爲邯鄲、東武城和天水3支,其中居天水者是趙國末代君主代王趙嘉的後裔.  趙嘉之子趙公輔及族人從中原到天水(漢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肅省通渭西北)。東漢一度改爲漢陽郡,移治冀縣(今甘谷東南)。魏恢複天水原名。西晉移治上邦(今天甘肅省水市)),金城趙氏與中山曲陽趙氏、南陽穰縣趙氏、長平趙氏、汲郡趙氏,都與天水趙氏同祖。   酒泉趙氏系天水趙氏中有人在此做官遷居繁衍而成。隋朝琥侯将軍趙才、唐朝武侯大将軍趙道興都出自這一支系。 扶風趙氏亦出自天水,西漢太中大夫趙禹的後代遷居此地。 新安趙氏出自天水,後徙京兆奉天。南陽趙氏在唐宋時成爲當地望族;唐初,鄭州南陽10姓中有趙姓,唐代時南陽17個大姓中有趙姓。  南陽郡:①春秋戰國稱南陽的地區頗多。魯南陽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晉南陽指太行以南、黃河以北地,戰國爲魏南陽,一部分屬韓(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韓取南陽,韓本部與上黨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地亦稱南陽,分屬韓楚。②秦以宛爲治所,置南陽郡。隋唐鄧州南陽郡改良穰縣(今河南省鄧縣)爲治所。元明清南陽府治南陽,即漢宛縣、今南陽市。此支趙氏也爲天水趙氏分支。
  據《漢書·功臣侯表》和《恩澤侯表》所載,漢代之時,趙姓後裔之中,封侯的有:趙利、趙将夕、趙衍、趙兼、趙福、趙頭、趙不害、趙修、趙周、趙胡、趙信、趙破奴、趙安稽、趙不虞、趙光(以南越蒼梧王降,封爲桃侯)、趙昌樂、趙充國(昌武侯)、趙弟、趙充國(另一人、爲營平侯)、趙延世、趙步呂、趙弘、趙沂、趙欽、趙岑、趙臨、趙枚、趙訴、趙欽、趙放等30多人。 漢代30多名趙姓侯王之中,幾乎近一半人出自西戎趙王趙公輔宗族之中。"天水"趙宗的十餘名侯王之中,又以營平侯趙充國最爲著名,爲漢時首屈一指的名将。
   33世 趙成志,趙嘉生成志即趙公輔。趙公輔主西戎,号曰趙王,世居隴西天水隴西縣。趙成志,生安上。
   34世 趙安上  趙安上,生成甯。
   35世 趙成甯  趙成甯,生慶餘。
   36世 趙慶餘  趙慶餘,生乾德王趙歇。
   37世 趙歇  公元前208年,趙王武臣被部将李良殺死,張耳、陳餘又立趙國舊貴族趙歇爲趙王。李良引秦軍大将章邯攻趙。張耳、趙歇敗走巨鹿,被秦将王離團團包圍,陳餘雖擁兵數萬。但自覺兵少,力量懸殊,遲遲不敢進兵攻秦。張耳大怒,即向項羽等求援。項羽援軍未到之前,陳餘曾被迫派五千人馬攻秦,結果全軍覆滅。張耳之子張敖亦率軍趕到,但懾于秦軍威勢也不敢輕舉妄動。這年閏九月,項羽率大軍趕到,破釜沉舟,強渡漳河,與陳餘、張敖以及燕、齊各路義軍一起,與秦軍展開九次血戰,殲敵近三十萬,王離被俘、秦軍主帥章邯被迫投降。被困數月之久的張耳、趙歇得以出城。這就是決定秦王朝滅亡的巨鹿之戰。公元前206年四月,滅秦戰争勝利結束,項羽以盟主自居,分封天下。張耳因功被封爲常山王。分趙國土地爲領地。随即又将趙王歇改封爲代王,把趙國的土地全部給了張耳,而陳餘則隻封爲侯。陳對此不滿,于是借兵給齊王田榮,襲擊張耳。張耳兵敗,聽謀士甘德之勸,投奔漢王劉邦。陳餘複立趙歇爲趙王,趙王則立陳餘爲代王以謝其複國之功。楚漢戰争中,劉邦想聯合陳、趙對付項羽,陳則以殺死張耳爲出兵條件;不久,張耳随韓信攻趙,将陳餘斬殺于抵水之上。   趙歇,生承先。
   38世  趙承先,生聖壽
   39世  趙聖壽,生趙過
   40世  趙過(公元前l40一前87年)  在漢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任搜粟都尉,改進耕耘工具,創造三腳樓,提倡代田法,促進了農業發展。生臣達。漢代,趙過行代田法,“率十二夫爲田一井一屋,故畝五頃”(《漢書·食貨志》)迨漢文景,官至少府。
   41世,趙臣達  即趙仲況西漢文景之治時,官至少府。生子二:廣漢,翁仲。翁仲子 趙貢 漢書·卷九十六 貢者,趙廣漢之兄子也,爲吏亦有能名。
   42世,趙聖,趙仲況厥子聖,爲谏議大夫。子二:趙翁仲,新城長,讨暴有功,拜關内侯。趙君宣,密靖内侍,報怨禁中,徙隴西上邽。- _5 D6 ]5 c  趙君宣育生[2]充國,字翁孫。
   43世,趙君宣即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涿郡蠡吾縣(今河北博野縣)人。趙廣漢子二:趙充國,趙子聲。徙居涿郡之趙姓,至西漢時,趙廣漢任京兆尹,京兆大治,政績卓越,進爵爲關内侯,趙姓成爲涿郡望族。至谏議大夫,因密靖宮侍,積怨禁中,公元前114年徒隴西上邽(今清水一帶).
趙  字子聲官居侍中。 ---子趙君遊任雲中太守。---趙君遊子四:遊卿趙遊卿爲幽州刺史,子遊趙子遊爲護苑使者,次卿趙次卿爲高平令,遊都官朔農都尉。 s9 L充國弟,字子聲,爲侍中。
   44世,趙充國 (前137年——52年),字翁孫,甘肅天水人,谥号壯侯。西漢大将,宣帝封營平侯。自天水遷長安,後遷襄陽,樊城,再遷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甘露二年(前52年),以86歲高齡謝世。墓存甘肅清水縣城外西北隅李家村。祖籍今河北趙縣。自幼善騎射,熟讀兵書。以六郡良家子補建章宮羽林兵。由于武藝出衆,不久即随貳師将軍李廣利出擊匈奴。有一次,戰争失利,全軍被圍。充國率精勇百餘名殺出重圍,挽救了敗局,身負重傷二十餘處,漢武帝在行營查看了傷情并給以撫慰,從此聲名大震,任命爲中郎将,後遷車騎将軍長史。昭帝時,率軍伐氐羌,俘獲了西歧王,對安定疆土立了很大的功勞,被升爲後将軍,兼任掌管宮苑農桑的水衡都尉。昭帝死後,太子劉賀登基,不到兩個月,就幹了一千多件壞事。因而趙充國協同大将軍霍光,禦史大夫丙吉等廢劉賀立宣帝。抗擊雲雁匈奴時又建功勳,封營平侯,仍領水衡都尉。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年逾七十的趙充國,督兵西陲,挫敗諸羌進犯,并再三上書:提出“寓兵于農、屯田戍邊”的主張。在當時起了重要作用,既能減輕全國人民的負擔,又能适應戰争的需要。經朝延準許建立金城屬國(今蘭州及青海的河湟一帶)實行屯田,給這一帶的漢羌人民休養生息創造了條件。八十歲時自請告老,宣帝賜安車驷乘,黃金六十斤。八十六歲時病故谥壯侯,葬于邽山之陽,今甘肅清水縣牛頭河北李崖村石佛坪。第二年繪趙充國金像于麒麟閣,位列丞相之前,居第三。趙充國子二:趙卬,弟趙弘。趙貢者,趙廣漢之兄子也,爲吏亦有能名。 甘露二年薨,谥曰壯侯。傳子至孫欽,欽尚敬武公主。主亡子,主教欽良人習詐有身,名它人子。欽薨,子岑嗣侯,習爲太夫人。岑父母求錢财亡已,忿恨相告。岑坐非子免,國除。元始中,修功臣後,複封充國曾孫伋(ji)爲營平侯。
營平侯趙充國子二:趙卬,弟趙弘。 甘露二年(前52年)趙充國以86歲高齡辭世,《秦州直隸州新志》記載着與趙充國同時代的山西上黨人馮奉世于漢元帝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秋八月爲趙充國撰寫的墓表。稱“(趙充國)卒于宣帝甘露二年夏四月,年八十有六,谥曰壯侯,葬于邽山之陽。”營平壯侯的爵位,由子趙弘所襲。趙弘 ---趙欽,娶敬武公主爲妻--趙藄,岑--趙伋(ji) 
    45世 趙卬, 昭帝時,任右曹中郎将初,與充國并征,破羌将軍辛武賢在軍中時與中郎将卬宴語,卬道:“車騎将軍張安世始嘗不快上,上欲誅之,卬家将軍以爲安世本持橐簪筆事孝武帝數十年,見謂忠謹,宜全度之。安世用是得免。”及充國還言兵事,武賢罷歸故官,深恨,上書告卬洩省中語。卬坐禁止而入至充國莫府司馬中亂屯兵,下吏,自殺,陪葬杜陵。
    趙公輔十二世孫趙融,字長,後漢時官右扶風、大鴻胪。
    46世 趙景 (卬子)
    47世趙豐,字叔奇, 監度遼營谒者。子二:孟元,子仁,子仁爲敦煌太守。趙國忠 生趙朋。
    48世--趙孟元。四子趙孟長、趙仲寶、趙叔寶,趙寬
    49趙孟元自上邽别徙破羌[4],爲護羌校尉、假司馬。戰鬭第五大軍,敗績。于時,四子孟長、仲寶、叔寶皆并震沒,唯寬存焉。冒突鏠刃,收葬屍死,郡縣殘破,吏民流散。
    50世趙寬(字伯然),金城浩亹人。 乃徙家馮翊,修習典藝,既敦《詩》、《書》,說志《禮》、《樂》,由複硑機篇籍,博貫史略,彫篆六體;稽呈前人,吟詠成章;彈翰爲法,雖楊、賈、斑、杜弗爲過也。是以休聲播于遠近。( 永建六年,西歸鄉裏。太守陰嵩,貪嘉功懿,召署督郵,辭疾遜退,徙占浩亹。時長蘭芳,以寬宿德,谒請端首,優号“三老”,師而不臣。于是,乃聽頌理怨,教誨後生,百有餘人,皆成俊艾,仕入州府,當膺福報,克述前緒。遭時凝滞,不永,爵壽年六十五。以元嘉二年徂疾,二月己酉卒。三老趙寬,卒于元嘉二年(152),其子趙璜于光和三(180)立此碑傳其父德,播其家聲.原可能立于祠堂.1943年在青海樂都縣發現,1950年碑毀于火,又稱趙寬碑.它以西漢文景之際的趙仲況爲顯祖,直叙到立碑人連續十世,各代人物24人,
  子三:趙子恭,爲郡行事;趙子惠,護羌假司馬,含器早亡;, 趙叔寶子趙璜,字文博,缵修乃祖,多才多藝,能恢家[木廣幹]業,興微繼絕,仁信明敏,壯勇果毅,匡陪州郡,流化二城。
51世趙子恭 即趙憙(前3—80年)東漢大臣。字伯陽,宛(今南陽)人,少有節操.
劉玄(?─25年),字聖公,劉秀的族兄。新莽時,因客犯法,亡命平林(今湖北安陸北)。王莽地皇三年(22年)投入平林陳牧軍。次年被立爲帝,建元更始,是爲更始帝。先建都洛陽,後長安市民起事響應,殺死王莽。莽死後,更始帝定都長安。入長安後,他大封宗室,又沉湎酒色,委政趙萌,以至衆叛親離。又誅殺功臣,引起内部分裂。赤眉軍攻入長安,更始帝先出逃,後請降,不久被殺。
劉玄稱帝後,趙憙除爲郎中,行偏将軍事,至舞陰(今社旗東),招降李氏,略地颍川、汝南。拜五威偏将軍,與劉秀等敗王尋、王邑于昆陽,因功拜中郎将,封勇功侯。曆任簡陽侯相、平林侯相、懷縣(今武陟西南)令。收系考問兼并不法的大族李子春,遷平原太守。南陽趙氏又衍生了平原趙姓。建武二十七年(52年),拜太尉,賜爵關内侯。典邊事,建封禅,整肅朝儀,後因事免官。永平三年(60年)冬,任衛尉,行太尉事。明帝時,進位太傅,錄尚書事。享年84歲,病卒。 生趙綱。
·  趙憙字伯陽,南陽宛人也。少有節操。從兄爲人所殺,無子,憙年十五,常思報之。乃挾兵結客,後遂往複仇。而仇家皆疾病,無相距者。憙以因疾報殺,非仁者心,且釋之而去。顧謂仇曰:“爾曹若健,遠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陰大姓李氏擁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軍李寶降之,不肯,雲:“聞宛之趙氏有孤孫憙,信義著名,願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見,更始笑曰:“繭栗(獸角初生如繭如栗。借指牛犢)犢,豈能負重緻遠乎?”即除爲郎中,行偏将軍事,使詣舞陰,而李氏遂降。更始敗,憙爲赤眉兵所圍,迫急,乃逾屋亡走,與所友善韓仲伯等數十人,攜小弱,越山阻,徑出武關。仲伯以婦色美,慮有強暴者,而己受其害,欲棄之于道。憙責怒不聽,因以泥塗仲伯婦面,載以鹿車,身自推之。每道逢賊,或欲逼略,憙辄言其病狀,以此得免。既入丹水,遇更始親屬,皆裸跣塗炭,饑困不能前。憙見之悲感,所裝缣帛資糧,悉以與之,将護歸鄉裏。
   時鄧奉反于南陽,憙素與奉善,數遺書切責之,而讒者因言憙與奉合謀,帝以爲疑。及奉敗,帝得憙書,乃驚曰:“趙憙真長者也。”即征憙,引見,賜鞍馬,待诏公車。時,江南未賓,道路不通,以憙守簡陽侯相。憙不肯受兵,單車馳之簡陽。吏民不欲内憙,憙乃告譬,呼城中大人,示以國家威信,其帥即開門面縛自歸,由是諸營壁悉降。
   後拜懷令。大姓李子春先爲琅邪相,豪猾并兼,爲人所患。憙下車,聞其二孫殺人事未發覺,即窮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孫自殺。京師爲請者數十,終不聽。時趙王良疾病将終,車駕親臨王,問所欲言。王曰:“素與李子春厚,今犯罪,懷令趙憙欲殺之,願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無複言。既薨,帝追感趙王,乃贳出子春。(節選自《後漢書·趙憙傳》)
   52世,趙綱,生趙春。
·  53世,趙春,生明德。
   54世,趙明德,生景祿。
   55世,趙景祿,生可仕。
   56世,趙可仕,生四子,有趙典,趙同,趙荀,趙昱(yu育)。
   57世,趙典,生良輔。
   58世,趙良輔,生趙雲,
· 59世, 趙雲(?——229年)今河北省正定縣人,字子龍,東漢大将軍,初從公孫瓒,後歸劉備。備敗長坂,雲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禅,威震四方。劉備得益州,任爲翊将軍.并從取漢中.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譽爲“一身是膽”。公元229年逝世,墓存四川大邑縣城東銀屏山,生趙統,趙廣。嗣裔落籍四川順慶,保甯(今南充、西充、南部、廣元等地)各地均有祠,子孫繁衍甚多。 陳壽  三國志 卷三十六《蜀志趙雲傳》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本屬公孫瓒,瓒遣先主爲田楷拒袁紹,雲遂随從,爲先主主騎。及先主爲曹公所追于當陽長坂,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爲牙門将軍。先主入蜀,雲留荊州。 先主自葭萌關還攻劉璋,召諸葛亮。亮率雲與張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于成都。成都既定,以雲爲翊軍将軍。建興元年,爲中護軍、征南将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将軍。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明年,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衆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岐山。雲、芝兵弱敵強,失利于箕谷,然斂衆固守,不緻大敗。軍退,貶爲鎮軍将軍。  七年卒,追谥順平侯。 初,先主時,惟法正見谥。後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祎荷國之重,亦見谥;夏侯霸遠來歸國,故複得谥;于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雲乃追谥,時論以爲榮。雲子統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領軍。次子廣,牙門将,随姜維杳中,臨陣戰死。  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爲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顔,并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緻泰,不猶愈乎!黃忠、趙雲強摯壯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滿江紅·趙雲 
    将軍百戰,槍起處、鬼懼神驚。想當年、當陽漢水,威鎮群英。先帝稱贊号虎威,後主降诏谥順平。到而今、說三分故事,慕美名。
    數救駕,亦統兵。谏忠言,蜀漢興。待江山初定,淡泊功名。馳騁塞北沙如雪,漫步江南山盡青。伴文鹭、棄白馬銀槍,訴衷情。
    趙雲墓在大邑縣城東1公裏銀屏山下。 
    次子趙廣,牙門将,随姜維杳中,臨陣戰死。
    長子趙統,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領軍。生國威。  
·  
·  60世,趙廣,虎牙将軍。嗣裔落籍四川順慶,保甯(今南充、西充、南部、廣元等地)各地均有祠,子孫繁衍甚多。  趙統,虎贲将軍,生國威。
   61世,趙國威,生成之。
   62世,趙成之,生趙正。
   63世,趙正,任武略将軍,生趙崇。 蜀都尉趙正爲楊儀筮代政
   63 趙崇爲營衛司馬,生趙整。
   65 趙整,生一揚。趙整十六國時洛陽清水(今屬河南)人,一說濟陰(今山東定陶西北)人。一名正,字文業。初爲著作郎。曆秘書郎、武威太守。谏苻堅勿使氐族他鎮四方。堅死,出家事佛,更名道整。遁迹商洛山。後随郗恢遊。年六十餘卒于襄陽。有詩傳世。
· 
   66趙一揚,生相賢。
· 67 趙相賢,生百福。
   68趙百福,生趙華。
    69趙華,生洪恩。
    70趙洪恩,爲唐參将,生明倫。
    71趙明倫,生國弼。
   72趙國弼,生大德。
    73趙大德即趙淑,爲司戶。生維翰。隋代有趙世模和趙元淑父子。世模随隋文帝建國,戰死疆場,其子元淑襲承父官,授骠騎将軍,後因功進位柱國。趙元淑之裔孫趙弘殷,即宋太祖趙匡胤之父。公元960年,陳橋驿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涿郡趙姓成爲天下之第一顯姓。北宋滅亡後,趙構在南京應天府
    74趙維翰即趙憲封衛國候,生子三:元宴  守恭 植(坤方)。
趙植至宋太祖趙匡胤世系
75趙坤方即趙植,生存幼。
76趙存幼,生家慶
77趙家慶,生騰蛟
78趙騰蛟,生桂才。
79趙桂才,生趙明。
80趙明,生宏通。
81趙宏通,生世守。
82趙世守,生有德。
83趙有德,爲太原守。生天錦。
84趙天錦居解梁。生趙風。
85世,趙風爲唐大臣,生趙眺。
86世,趙眺,任唐朝的永清、文安、幽都縣令,後追谥文獻皇帝,廟号僖祖,配崔氏,曰文懿皇後。生天德、天祿。
87世,趙天德,又名趙挺
88世 趙挺獨生子趙斑,曆藩鎮從事,累官兼禦史中丞,後追谥惠元皇帝,廟号順祖,配桑氏,曰惠明皇後。
89世趙斑的兒子趙敬(啓聖)在後梁時任營、薊、涿三州刺史。後梁被後唐滅,趙敬殉難,後追谥簡恭皇帝,廟号翼祖,配劉氏,曰簡穆皇後。(蘇舜欽《内園使連州刺使知代州劉公墓志》:趙敬與劉文質的祖父劉昌在未入仕途前均生活、居住在保塞(清苑縣)的民間。兩家居住地相距不遠,并由此相識。雖然當時趙敬居住民間,尚無功名,但劉昌暗地裏觀察他,知道是個不一般的人,就将女兒許配給他,這就是後來的簡穆皇後,趙匡胤的祖母。《宋史.列傳第八十三》記載:“劉文質,字士彬,保州保塞人,簡穆皇後從孫也。)
90世趙敬的兒子趙弘殷
91世趙弘殷杜氏   耿氏  五子  長曹王【匡濟】    次太祖【匡胤】   
三太宗【匡義】  四魏王【匡美】    五岐王【匡贊】
爲躲避父禍,逃難到今洛陽郊外的夾馬營,被鄉紳杜爽招爲贅婿,定居于此。趙弘殷從老家保州南下鎮州(正定)投靠趙王王镕。趙弘殷途中饑寒交迫,在大風雪中落難于定州安喜,被杜家相救,與杜氏結爲夫妻,即趙匡胤之生母杜太後。見宋朝範鎮《東齋記事》. 敬生弘殷,是爲宣祖。周顯德中,宣祖貴,贈敬左骁騎衛上将軍。宣祖少骁勇,善騎射,事趙王王镕,爲镕将五百騎援唐莊宗于河上,有功。莊宗愛其勇,留典禁軍。漢乾祐中,讨王景于鳳翔,會蜀兵來援,戰于陳倉。始合,矢集左目,氣彌盛,奮擊大敗之,以功遷護聖都指揮使。周廣順末,改鐵騎第一軍都指揮使,轉右廂都指揮,領嶽州防禦使。從征淮南,前軍卻,吳人來乘,宣祖邀擊,敗之。顯德三年,督軍平揚州,與世宗會壽春。壽春賣餅家餅薄小,世宗怒,執十餘輩将誅之,宣祖固谏得釋。累官檢校司徒、天水縣男。與太祖分典禁兵,一時榮之。卒,贈武清軍節度使、太尉。趙弘殷少年時骁勇異常,擅長騎馬、射箭,在後唐時作戰有功,深得唐莊宗信賴,後漢時官封護聖軍都指揮使。後周太祖郭威起兵推翻後漢,建立周朝(史稱後周),趙弘殷又在郭威和周世宗手下效力,先後任鐵騎第一軍都指揮使,建立周朝(史稱後周),趙弘殷又在郭威和周世宗手下效力,檢校司徒,統率禁兵,封天水縣男。 生宏殷,少骁勇,善騎射,嘗援唐莊宗于河上,有功,莊宗留典禁軍。漢乾佑中,讨王景于鳳翔,戰於陳倉,矢集左目,氣彌盛,奮擊大敗之。以功遷護聖都指揮。周顯順未,累官檢校司徒,天水縣男,卒,贈武清軍節度使,太尉,追谥昭武皇帝,廟号宣祖,配杜氏,曰昭憲皇後。公元960年,由趙弘殷的第二個兒子趙匡胤建立宋朝。宋朝是趙姓的鼎盛階段,在這時确立了它的大姓地位,而且在地域分布上也是空前的廣闊。由于宋朝皇室自稱是涿郡趙廣漢之後,涿郡趙氏的影響力超過了天水趙氏,取代了天水的望族地位。
後唐天成二年,趙弘殷生太祖於洛陽夾馬營,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晉天福四年十月十七日,生太宗於浚儀官舍,是夜赤光上騰如火,闾裏聞有異香。
92世太祖皇帝【匡胤】 (927~976)即大宋開國皇帝,著名軍事統帥、軍事家。祖籍涿州(今屬河北)。賀氏 王氏 宋氏   滕王【德秀】  燕王【 德昭】  舒王【德林】  秦王【德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史卷十六  列傳第六
後漢書   卷十三 ?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
范曄《後漢書》列傳·隗囂公孫述列傳:隗囂;公孫述
24-弘道录卷之二十三
漢川草廬
全漢文(清)嚴可均輯全漢文卷四十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