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通过辨八纲达到确定六经的诊断?
马家驹~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

  左手伤寒,右手温病,我是马家驹,欢迎跟我一起学中医。

  记得之前,有实习的医师问我,说临床中不知道该怎么去问诊。这个问题很重要,如何问诊,如何去采集四诊信息,其实反映的是你脑海中的临床思维的问题。

  上节课我们谈到了六经来自于八纲,临床中可以通过辨八纲来得出六经的诊断。今天我们具体谈谈,如何通过辨八纲达到确定六经的诊断。首先需要明确,经方和医经学派的区别。早在《汉书·艺文志》当中,就把古代医学分为医经派和经方派,其中医经派的代表是《黄帝内经》,而经方派的代表就是《汤液经》及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

  在宋本《伤寒论序》中林亿等写到: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又说:“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

  近代杨绍伊先生、钱超尘教授、冯世纶教授等明确考证指出:伤寒论仲景自序中的“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论》合十六卷。”这23字为后人篡入,非仲景文字。

  胡希恕先生经过毕生实践及研究后明确提出《伤寒论》属于经方一脉,而《内经》属于医经,二者源流不同。仲景《伤寒论》传承的是《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学术体系,属于八纲-六经辨证体系,与内经代表的医经、脏腑经络辨证体系不同。绝不能因为《伤寒论》中的六经之名同《内经》六经之名相同而认为《伤寒论》之六经即为《内经》之六经。正如中医讲心肝脾肺肾五脏,西医也再讲心肝脾肺肾,但二者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经方和内经的理论体系不同,不能用内经的理论来解读经方。而是应该采用经方理论体系来解读《伤寒论》。用《伤寒论》的条文来解读条文本身。用八纲来理解六经,理解《伤寒论》的条文。

  辨六经就是辨八纲的过程,因此通过辨八纲达到辨六经的目的。八纲辨证,最重要就是病位和病性,病位是表、里、半表半里,病性主要是阴和阳,阴阳作为总纲,我们有的时候是通过辨寒热、辨虚实来达到辨阴阳的,病性落实到寒热、虚实上。我们问诊的时候是受到我们辨证思路的指导。

  临床中该怎么去采集四诊信息,包括如何问诊,主要是为了判断出这个人的病位在哪,病性是什么?《伤寒论》中是辨某某脉证并治。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等,所以有的医家提出脉是关键。脉诊很重要,也是独具中医特色的诊法。但对于初学者而言,我们更提倡的是四诊合参,不是说脉诊不重要,相反脉很重要。我们是说要通过四诊信息获取我们所想要的信息,就是病位和病性。

  以脉诊为例,脉学著作很多,观点也不少,对于初学者,只要求能够从脉诊中获取判断基本的表里、寒热、虚实即可。能够通过脉的浮沉来定出病位的表里,通过脉的快慢来定出寒热,通过脉沉取有力无力辩证出虚和实,这样一来,一些典型的脉象,足以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出他的八纲和六经。

  再比如舌诊,通过舌诊也是能够看出大概的表里、寒热和虚实的,当然都是相对而言的。比如舌苔,主要有白色和黄色的区别,相对而言,白苔多属虚属寒,而黄苔多属热属实,舌苔的厚薄,薄苔多属于表证、疾病初起,而厚苔多属里证、病程长,同时也可以通过舌质的变化,比如舌淡和舌红,相比较起来,舌淡属虚属寒,而舌红呢,多属热属实;温病比较重视舌诊,在卫气营血辨证中,舌诊更是占据主要地位。

  从上可见,脉诊、舌诊都能反映出我们的八纲辨证内容,问诊可能是大家临床中最常用到的,问诊的时候怎么问呀?有人说要抓主证,抓什么主症?当然是有助于判断表里、寒热、虚实的症状,就是主症。举例而言,对于一个感冒患者,伤寒论中说“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可见恶寒的时候,有无发热就是主症,就是诊断的关键点,再比如第56条“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这里的小便是否清,也是主症,是辨证的关键点。再比如外感的时候,我们是通过有无口渴、有无咽痛、舌是淡还是红来判断寒热,判断是风寒还是风热,这也是主症,鉴别的关键点。

  那么有人就会问,如果不能抓主证怎么办?初学者完全可以把表证的典型症状表现和患者的症状一一对应起来,围绕主诉展开,比如遇到一例发热患者,辨病位,需要问患者发热的时候有没有恶寒?有无汗出?有无头痛、身体疼痛?有无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呢?如果有,说明表证存在,如果没有,说明表证不存在。通过患者是否具备上面的症状,来判断是否具备表证。然后再辨病性,是风热外感的发热,还是风寒外感的发热?

  同样道理,判断患者寒热、虚实的问诊,都是我们所熟知的,比如通过患者有无口干口苦,是否渴喜冷饮,咽干咽痛,是否有大便干、小便黄等,来判断它的寒热的情况。通过望诊看患者是强壮还是虚弱,声音是高亢还是无力,疼痛是拒按还是喜按,脉沉取有力还是无力等等,判断它的虚实情况。

  最终通过虚实、寒热来分辨属于阴证还是阳证。我们知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实是从人体正气的角度来考虑,而寒热是正邪交争反应的特点,虚、寒多属于阴证,实、热多属于阳证。阴阳完全可以通过机体功能的亢进与沉衰来反应判断。比如感受邪气后,正邪交争的症状反应,表现为机体功能亢进者为阳证,如发热恶寒。如果人体机能沉衰,无力抗邪,表现为无热恶寒,则为阴证。

  随着临床经验的提升,可能我们的问诊内容会越来越少,就能清晰而准确的诊断出来了。临床中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采集的信息,包括我们问诊的思路,都是受到我们这个临床思维的影响,就是受到我们八纲辨证的影响,采集到的信息要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八纲。有的时候,通过一些典型的舌脉,足以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它的八纲了,当然还有很多辨证细节的问题,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会逐渐的深入进去。

  小结一下,中医辨六经是辨八纲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把表、里、半表半里三个病位辨别清楚,把阴证、阳证辨别清楚,具体是通过辨寒热、辨虚实来实现的。阴阳为总纲,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但阴阳辩证往往不被人重视。

  通过本节的讲课,想必大家已经明白了,我们临床的思路过程就是辨八纲的过程,八纲辨别清楚了,六经也就辨证清楚了,辨证准确是为我们后续的立法、选方用药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就像我反复强调的,原则不能错,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都是二分法,是中医的基本功,如果八纲都给辨证错误了,只能说基本功太差,后边的法和方是没有意义的。

  今天是我们共同成长的第6次课,欢迎在留言区发表你的看法,和大家一起进步。

  所属专栏

  

  左手伤寒 右手温病

  马家驹~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

  简单快速学习中医

  1天前

  留言 (6)

  

  说点什么吧

  今天丑石

  谢谢马老师的精彩讲解。1.像胡老说寒热有常,虚实无常,故以寒热定阴阳,那么脉象如何定阴阳呢?哪种方法更有效呢,迟数定阴阳?浮沉定阴阳?还是有力无力定阴阳?2.有是证用是药,是不是在胡派体系中没有反佐一说?3.桂枝的药证主要是什么。谢谢马老师。

  讲者回复: 你的问题很好。寒热有常虚实无常,冯老前段时间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上的一篇文章详细阐述了,也提出了有常无常也是相对的。临床中需要具体考虑。如阴证阳证,更多的是以机体功能亢进还是沉衰来判断的,在表证的时候以虚实更为合适一些。因此脉沉取有力为阳,无力为阴,如少阴病的脉微细即是如此。有是证用是药,脏腑体系说是反佐,如脏腑辨证解释白通加猪胆汁汤就是如此,但经方不这么解释。桂枝的药证,其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可用于表证如麻黄汤桂枝汤,用于水饮气机上逆如苓桂术甘汤等。

  今天小龙虾

  马老师在上上次课提到中医入门要学习四本书,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我想请问一下,马老师有没有这方面的学习书籍或者视频讲座推荐?

  讲者回复: 可以直接复习上述四本,有了多年的临床,再回头看着四本书,你会感到很亲切,也很容易。所谓温故而知新。

  今天于洪涛

  马老师,小便清是什么意思呢?是清澈不混浊,还是指颜色?

  讲者回复: 简单说,小便清指的是里无热证,小便不黄不赤而尿色清。

  今天传统中医

  临床最难是辩证,诊脉辩证更难,马老师也说了,诊脉很重要,那怎么学习脉诊呢,有什么比较好的资料吗?

  讲者回复: 体会文章中说的,浮沉定表里,快慢定寒热,沉取有力无力辨虚实。

  今天蔡振泉@医学心悟

  八纲好辨,难在虚突夹杂,寒热混杂,是真塞假热?还是上热下塞,有时在临家时,难以准确把握,马老师不知有何妙招?

  讲者回复: 抓住关键,比如人体内在核心的症状,如舌脉。寒热可以错杂,虚实可以错杂,如乌梅丸方证等。但厥逆时,是真热还是假热,是真寒还是假寒,这个要辨别清楚。其中脉往往起到关键作用。可以读读《续名医类案》相关医案,多以脉定。

  今天杨柳风

  丑石师兄提出的问题很好!这也是我的疑惑,近期中国中医药报冯老寒热有常、虚实无常的文章我阅读过了,文章表达的是寒热定阴阳的相对性是在厥阴病时,在太阳与少阴、阳明与太阴还是符合有常与无常的观点。1.文章中特意着墨分析在表阴与表阳还是以寒热来定阴阳的,马老师的观点是以虚实来分阴阳,对于初学者来说,怎么来理解同一学派这一基本观点的分歧?2.马老师的观点认为表证以虚实分阴阳,那么里证和半表半里证如何分呢?按虚实还是寒热?3.实热大多属阳,虚寒大多属阴确实是临床多见情况,那么虚热和实寒结合三个病位应该属阴还是阳呢?马老师在表格里没有列出,能补充一下吗?谢谢马老师指点迷津!!!

  讲者回复: 请注意,强调的是,寒热、虚实皆可辨阴阳。在表证的时候,表阳证为表阳实热证,表阴证为表阴虚寒证。此时以寒热来分,还是虚实来分阴证阳证?关键点看正邪交争的反应来定,如果正气不足,无力抗邪,自然表现为寒证。如果正气充足,正邪交争有力,自然表现为热证。所以以虚实分、还是以寒热分,本身是不矛盾的。临床中体会,虚实可能更容易一些。比如少阴病提纲强调的是脉微细,表证的时候,脉微细,虚证明显,不管有无发热,都属于少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床如何辨六经辨八纲?
略谈六经钤百病(上)
论八纲辩证与六经辩证的关系 刘渡舟
胡希恕伤寒论讲课实录[七天版——六经总论]
胡希恕 六经解—中医奥妙
治疗盗汗、自汗的神效外用验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