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纲五常”的由来

    “三纲”,就是指封建社会的以中国道德规范,即“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合称“三纲”。纲,原意是提纲的总绳,引申为居于支配地位的意思。

    “三纲”就是说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三纲”在战国时期的荀子最先提出来的:“无君以制臣”,无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纵欲;“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第之事兄,若手臂之于仟头目而覆胸腹也......”

    荀子的这些主张就是封建道德规范“三纲”的雏形。
    明确提出“三纲”概念的事汉朝的董仲舒。将“三纲”定型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事汉代的经学全书《白虎通》,后经封建统治阶级的不断加强,“三纲”逐渐成为禁锢人民思想的一道枷锁。

    “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社会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关系,这些人伦的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常”,也指仁、义、礼、智、信。

    最先把“三纲”、“五常”并称的,是东汉后期德尔马融的《论语注》:《论语.为政》说:“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马曰:“所因,谓三纲五常;所损益,谓文质三统。”隋唐以后,“三纲五常”被封建社会道德的核心概念得到强化,成为封建社会统治者加强其通知的思想工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常识(三)———三纲五常
中国传统文化:三纲、四维、五常、五伦、八德
三纲五常
国学知识|你知道“三纲”“五常”是什么吗?
三纲五常具有合理性
论“三纲五常”的形成和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