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代皇帝赵佶为何称徽宗?
userphoto

2022.12.27 河南

关注
1

皇帝的名字不是随便起的除了自己的名字,还要有年号、庙号、谥号,部分皇帝野史还给上了外号。皇帝的名字除了年号都不是自己起的,赵是祖宗给的,佶是老爹赐的,徽是儿子上的!
赵佶简历:

祖训:要想生活过得去,就得按时交岁币!

外号:找鸡皇帝(不夸张、不冤枉),国足队长,书协歪长,国画院长,玩石叫兽!

庙号:徽宗

谥号:圣文仁德显孝皇帝

年号:建中靖国、崇宁、大观、重和、宣和、靖康

经历:生于富贵中,长在春风里,天上掉下的皇位

遗产:瘦金体 《清明上河图》

后代:被俘之前32个儿子、22个女儿,被俘之后19个孩子(5个不知父亲是谁)

被煞神附体的倒霉孩子

赵佶生于1082年五月初五,神宗第11个孩子,每当非凡之人必有非凡出身,汉高祖刘邦是其母和大蛇交合而生,明太祖朱重八出生时红光冲天,天神护体,然而这位徽宗皇帝的出生却没那么霸气,他的爹爹既没有看到龙气,也没感到天神降临,给他爹带来的竟是晦气。第一,出生日期晦气,古人没有剖腹产,不能选择何日降生(当皇帝后改为农历十月十日)。第二,“祥瑞不详”在他出生的前夜,那位只求红袖添香的亡国之君南唐后主李煜来到了他爹梦里,不用周公来解梦就知道他与皇位无缘了!晦气,大大的晦气!当然,这只是与皇位无缘,并不影响他锦衣玉食,富贵堂皇的生活,老爹赐名“佶”,意思就是,不求有多大功绩,只求健健康康的成长(可怜天下父母心,皇家也一样)。

脑袋与屁股错位的皇子

1100年,一个不被历史重视的日子,却改变了宋朝的国运。这一天,25岁的哲宗皇帝驾鹤西游,人死了钱没有花完,就要找个人继续来完成大业,有儿子的找弟弟(太宗、钦宗)没儿子更要找弟弟,在大把候选人中一个原本在皇位继承路上判了死刑的煞神被推到了风云际会的档口,人在晦气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可当狗屎运来临的时候,猪也能上天!这位被煞神附体的倒霉孩子成了平衡朝廷各种政治势力的砝码,被推上了皇位,请记住,这时不叫宋徽宗,全称是大宋建中靖国皇帝,为了去煞,生日五月五日被改为十月十日。这位煞神,从小就没有被培训过如何治国安天下,更没有体会过人间百味,按照现在时髦的说法,是一位脑袋与屁股错位的皇子!

塞翁失马的天子

《淮南子》中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倒霉孩子用自己的一生验证了真理的重要性!1082年五月初五倒霉日期出生了倒霉孩子——1100年倒霉孩子成为向太后的傀儡天子——1101年成为大宋真龙天子——1125年成为有实权的太上皇——1127年北上牧马——1135年在五国城牧马其间冻死。教人成功的X安之专家说,人生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牧马天子告诉你,草泥马,没有大的屁股架不住好的脑袋!

完美的一生,残缺的人生

徽宗的一生,是完美的一生,因为他经历了从万人膜拜到万人唾弃的人间故事!

徽宗的一生,是马虎的一生,稀里糊涂的一生,他的一生马马虎虎,得过且过!

徽宗的一生,是残缺的人生,对国家不负责任,对人民不负责任,对子女不负责任!

一生留下73个子女,只管生不管养,何谈教育?以至于他的儿子高宗赵构,在他活着的时候宁愿杀岳飞、割土地、送金银,也不愿把他接回来。套马的汉子威武雄壮,牧马的皇帝狗且偷生何况人乎?

人死未留污名,盖棺尚无定论

1135年,倒霉的孩子牧马归天了,难宋的赵构,不管开心还是伤心,哭一下总归要的,祭祀还是要搞的,牌位还是要进宗庙的,进宗庙是要有牌位的,排位上要写名字的,写啥呢?“大宋昏德公”,不行这是敌国的叫法,再昏再无德,自己人不能这么叫,更何况是自己老爹!中国人有个传统,死者为大,为逝者讳!这是有讲究的,想来想去想到了这些词“善良”“仁德”“美好”,“善良”,没踩死过一只蚂蚁(当皇帝他也见不到蚂蚁),佛系皇帝!“仁德”,一生致力于和平,没招过灾没惹过祸,别人打我右脸,我把屁股也给你打!“美好”,“瘦金体”美不美?“清明上河图”美不美?师师美不美?从这几点来看,好像找不出毛病吧?再查一查中国皇家字典《谥法》,嗯,就他了,“徽”。字典都说了徽者,善也,元德充美曰徽。

午后龙城关注原创,支持原创,讲历史也可以这样,喜欢就加关注吧!更多内容与你分享!

更多历史邀您品鉴:https://www.toutiao.com/i6788415884097487364/

2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为您作一个详细的。

一、“徽宗”庙号之由来。

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8月,宋金根据《绍兴和议》,金国将宋高宗赵构的生父宋徽宗赵佶的灵柩和他的生母韦氏送回了南宋。宋朝向金国纳贡称臣,两国休战。直到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绍兴和议》,大举南侵伐宋,两国才又重燃战火。

赵构将宋徽宗的遗骸运回了绍兴,葬于永佑陵,上尊谥圣文仁德显孝皇帝,立庙号“徽宗”。那么,“徽宗”的含义是什么呢?根据《逸周书·谥法解》:

肇敏行成曰真,道德应物曰英,民无能名曰神,明知渊深曰哲,元德充美曰徽,克慎成宪曰钦

这就是真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庙号的含义。

“元德”是指有大德。“充美”除了有美、善的含义之外,还寓意了发扬圣德。

又据《尔雅·释诂》:“徽,善也”。另据《诗·小雅》称:“君子有徽猷”。意思是:君子有美善之道。古代又有徽州,其大部在现在的安徽省黄山市辖区。在这里,“徽”都是褒义,美善的意思。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庙号的含义是:宋徽宗不仅有圣德,而且还很善良。是一个既有德行,又有美善品行的的好皇帝。这就和金人封其为“昏德公”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

“徽宗”的庙号是在他死后安葬时,他的儿子宋高宗给他上的。宋徽宗虽然是个亡国之君,但他儿子给他的评价还是相当的高

人们提起宋徽宗,就想起那个靖康之耻中被掳到金国去的太上皇,还有《水浒传》中那个风流糊涂、追求享乐、宠幸奸臣的天子。总之对他的评价很负面。

那么,赵佶当不当得起“徽宗”这个庙号?这个庙号是不是实事求是?我们知道,庙号是给先皇帝的一个盖棺定论,肯定有美化的成分,但这种美化一般来讲,它要建立在一种有事实依据的基础上,如果完全罔顾事实,指鹿为马,是要被人笑话的,老百姓也不会服气。我们下面就来看看宋徽宗究竟有什么“圣德”,有什么“美善”?


二、宋徽宗关注民生,有其“爱民”的一面。

宋徽宗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不过就他的为人来讲,他倒不是一个坏人,更不是一个暴君,他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仁君。根据《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刘豫传》记载,金国废除伪齐政权时,刘豫和达懒有这么一段对话:

豫求哀,达懒曰:“昔赵氏少帝出京,百姓然顶炼臂,号泣之声闻于远迩。今汝废,无一人怜汝者,何不自责也。”

金将达懒对刘豫说:当初宋朝皇帝出京,老百姓都悲痛欲绝,哭成了一片,而如今你被废,谁也不可怜你。你不应该感到自责吗?

也就是说,北宋皇帝被掳,老百姓非常伤心,这说明老百姓对宋朝还是有感情的。在宋徽宗、宋钦宗的统治下,老百姓总体上生活还过得去。虽然皇帝被金国掳走了,但赵氏的正统地位还是无人可以取代,这也是张邦昌坚决不敢当皇帝、宋高宗赵构在亡国之后,能够很快利用自己的皇子的身份,组织起自己的一套班子,与金国对峙的原因。

宋朝的皇帝都比较注重关注民生。宋徽宗在其任内,着力帮助贫困百姓解决居住问题。崇宁二年,徽宗赵佶诏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居养院和安济坊。一是设立廉租房。专门设立了收养救济贫病之人的“安济坊”。并下调公房租金,要求私有房的业主也要降租,如果遇到旱灾水灾,租客的吃饭问题都得不到保证时,政府免收租金;二是设立特困保障房。地方政府出钱,在全国各城市和大集镇建造“居养院”,给没钱租房的贫苦家庭免费居住。


他从建章立制、完善制度上入手,为鳏寡孤独、贫病无依者饥中送饭、病中送医,其社会救济手段很有创造性,并成为后来行政救助的模板,一直沿用至清代。据南宋绍兴《地方志》记载,徽宗时期的居养院设施齐全,非常人性化:

冬为火室给炭,夏为凉棚,什器饰以金漆,茵被悉用毡帛,妇人小儿置女及乳母,有司先给居养安济等用度,而兵食顾在其后。

冬天用炭火取暖,夏天搭建凉棚。室内装修还不错,用上了“金漆、毡帛”。物资由政府供应,连婴幼儿哺乳这种小事都考虑到了。

安济坊最早是苏东坡在杭州任上建立,最初的功能是为贫穷的病患者“给医药”。徽宗把安济坊这一制度推广到全国。最终形成政府的廉租房制度。可谓是“善莫大焉”。

崇宁三年春二月,宋徽宗又诏令在全国建立“漏泽园”,也就是免费的国家公墓了。据《宋史》记载,漏泽园的功能是“殡死而无归之士”。对因贫苦而死无人安葬的人员,由政府统一予以安葬,让其入土为安。所有建筑费用由财政拨款。漏泽园每个墓地长达3.2米,宽有2.2米,通常都建在寺庙后面,日常由僧人维护管理。

根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

已而置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所费尤大。

宋徽宗的这几项支出,耗费了大量的财政资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宋徽宗任期内,虽然他追求风流快活,生活奢靡,但总体上对老百姓还不错,其政治上经济上都比较开明,而且比较注重民生,社会保障工作在封建王朝里算是很不错的。即使放到现在看,其理念也不落后。

在他的统治下, 汴京城成为十二世纪初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达到了137万,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百姓总体上安居乐业。1101年, 张择端作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反映了宋徽宗统治时期汴梁城的繁华景象。同时,张择端也向徽宗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顽疾,如:军力懈怠、消防缺失、城防涣散、商贾囤粮、酒患成灾等场景,以画曲谏。该画作收入御府后,赵佶明知张择端含义,也不责备,在卷首题上五签,并加盖上双龙小印。


三、宋徽宗待人谦恭,有其勤政的一面。

宋朝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表现在宋徽宗身上,他除了很好玩,自己对待臣属真的是一点架子都没有。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世的乾隆皇帝,那是乾纲独断,是绝对的权威。两相比较,宋徽宗有时甚至就不像个皇帝。

宋徽宗还是王爷时,就毫无骄娇之气,待人接物非常谦恭,能够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他的人缘非常不错。后来他贵为天子,对大臣也很谦虚。

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给事中陈禾因看不惯宋徽宗宠幸的童贯、黄经臣等奸臣弄权,上书弹劾童贯、黄经臣。并当着宋徽宗的面,骂了很长时间。到了中午,宋徽宗肚子饿了,想要去吃饭。对陈禾讲:你说的这个事,我知道了,我们以后再谈,先去吃饭行不行?陈禾说不行,今天这事你不让我说完还就不好走!

那么宋徽宗对此是什么表现呢?根据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记载: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宋徽宗见他说的没完没了,实在忍不住了,到了饭点肚子又很饿,起身就要强行离开。陈禾一把拽住他,直接就把龙袍扯破了。 这种事如果放在清朝,那简直就不敢想象。像乾隆皇帝那样的天威难测,大臣在他面前简直气都不敢多喘一口,更不要谈去拽袖子了。


可是徽宗呢?不仅没有发怒,反而把撕破的衣服收藏起来,留着以后警示自己。

这是他对待大臣。他对待政务又是怎样呢?别看宋徽宗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玩得欢,可他每天的公务也没落下,尤其是在他继位之初,处理公务到深夜也是常有的事情。只不过随着他皇帝时间当长了,越来越追求享受,逐渐荒废了政务。

徽宗酷爱艺术,他将画家的地位提得非常高。成立了翰林书画院,作为宫廷画院。并把绘画作为科举考试的一门,甚至经常自己亲自担任主考官。又常以诗词为题,鼓励创作出不落俗套、有灵感的作品。常以此与大臣们同乐。他强调作品要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是工笔画的创始人,擅长创作花鸟、山水、人物、楼阁等作品。其创作的瘦金体书法,自成一派。据明代于慎行《谷山笔麈》评价:

宋徽宗时,立书、画、算学,当时留心艺文,厚昭忮巧,故缥缃翰墨至今珍之,亦一时之盛也。


四、为什么会亡国?

两宋的亡国,不是因为自己内部统治出了大问题而导致,都是由于外敌入侵而亡。而之所以造成这种后果,一大半是宋廷自找的。这就是“联金击辽”和“联蒙击金”。

宋徽宗虽然治国能力不强,北宋本来倒也不会因此被金国所灭,可是宋徽宗错误的选择了“联金击辽”,企图通过联合金国灭掉辽国,夺回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故地。辽国被灭后,北宋失去了辽这个屏障,直接面对刚刚崛起的金国。而长期的和平,平时又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北宋军备松懈,部队战斗力很差,没有能力抵御金国的侵略。这是北宋亡国的直接的、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到了南宋末年,没有吸取北宋灭亡的教训,朝廷竟然再次“联蒙击金”。企图通过联合蒙古灭掉金国,夺回被金国占领的中原故土。最终导致失去了金国这个屏障,直接面对强大的蒙古,从而亡国。

元朝脱脱对宋徽宗有一个中肯的评价,他说:

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就是说:宋徽宗这个人各方面都还不错,让他干啥都行,就是不能让他当皇帝。


宋徽宗是宋神宗的第十一子。他从小就养尊处优,形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宋神宗对他也没有过多的培养,因为本来根本轮不到他当皇帝。元符三年(1100年),25岁的宋哲宗病死,哲宗无子,宰相章惇主张立哲宗的同母弟简王赵似。但当时掌权的向太后担心如此一来,钦成皇后朱氏(宋哲宗的母亲)就成了两个皇帝的母亲,自己将来的地位就不稳了,因此最终立了端王赵佶为帝。章惇虽然反对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但也无可奈何 。

因此,让宋徽宗当皇帝,他一天都没有接受过治国理政的培训,自己玩都玩不过来。皇帝当不好也就不奇怪了。

此外,宋徽宗虽然采取了诸多保障民生的措施。但由于他不善于管理、监督各级官员。常常是上面的政策很好,而下面的歪嘴和尚念错了经。

比如,徽宗下诏拨款在全国建居养院。这本是一件大好事。各级官员和各地的老百姓都夸徽宗的仁德。北宋在每个州都建起了居养院。但在有的地方,居养院虽然建成了,却成为了形象工程,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比较突出的是和州、真州等处。和州、真州人口都有十几万,但和州的居养院只建了十六间房屋,真州的居养院也只建了二十五间房屋,最多只能救济几百个贫困人口,根本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同样,安济坊和漏泽园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建是建了,只能解决少部分人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贫困人口增多的问题。加之由于管理不善,财政为此拨款的专项资金,又被有些腐败的官员贪污挪用。从而使这项好的民生工程,实际效果不佳。


由于诸多因素,北宋末年,贫富差距、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而宋徽宗着力倡导的一些民生工程起的作用又不大,这就导致在宋徽宗的任期内,不少地方发生了农民起义。如大家熟知的宋江、方腊等人的起义。这也是加剧北宋灭亡的一个因素。

主要参考资料:《宋史》、《逸周书》、《谷山笔麈》、《挥麈后录》、南宋绍兴《地方志》、《老学庵笔记》。

3

皇帝,汉朝称“帝”, 宋朝称“宗”。秦统一前,有给死去君王“谥号”的习俗,作为后世对先君的评价和盖棺定论。秦始皇不喜欢谥号,所以称皇帝为几世(如秦一世、秦二世)。到了汉代,刘邦喜欢谥号,又开始起用谥号,如刘邦的谥号为“高皇帝”。皇帝庙号和谥号,一直沿袭至清朝灭亡。

汉景帝时,认为汉太祖有大功于天下,汉太宗有大德于天下,于是立了太祖太宗庙, 即“祖有功宗有德”之意。以此为由,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为“宋太祖”,继任皇帝为“宗”。如“宋徽宗”赵佶。

宋朝的皇帝,有庙号,也有谥号,如宋神宗为庙号,谥号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宋徽宗为庙号,谥号为“圣文仁德显孝皇帝”。谥号太长,所以用庙号称呼皇帝。

庙号选字有褒贬之意,如:太祖、高祖有开国立业之意;太宗、圣祖有发扬光大之意;世祖、世宗有守成令主的美誉;文宗有文弱无能之意;武宗有好武暴虐之意;哀宗则用于亡国之君。

赵佶庙号徽宗,独一无二,古今中外唯有他一人享用。据《说文》解释,“徽”作名词为琴上的三股绳弦;作动词为束缚、捆绑。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古玩鉴赏家,自创的“瘦金体”书法名扬天下。然而,他不是一个好皇帝,他在位期间玩物丧志,穷国搜罗“花石纲”,导致“靖康之耻”,被金人绑赴北国,客死异乡。赐他为“徽宗”,恰如其分。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发光的金子

4

赵佶庙号徽宗,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古今中外只有他一个用。据《说文》解释,“徽”的本义有两个:作名词时,指琴上的三股绳,引申为文人抚琴;作动词时,指束缚、捆绑。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画艺术家、古玩玉石鉴赏家,自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他重用奸佞、排斥忠臣,导致“靖康之难”,被金人俘虏绑赴黑龙江,最后客死异乡。把“徽宗”这个庙号赠予他,再合适不过了。

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农历五月五日(公历6月7日,后因五月生人不祥改为农历十月十日),是宋神宗第十一子。次年正月,宋神宗正式赐名,十月,赵佶被授为镇宁军节度使、封宁国公。赵佶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后,赵佶被封为遂宁郡王。绍圣三年(1096年),以平江、镇江军节度使的身份被进封为端王,开始出阁接受教育。绍圣五年(1098年),加封为司空,改任为昭德、彰信军节度。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年仅25岁的宋哲宗病死,宰相章惇主张依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否则当立长弟申王赵佖。但向太后(神宗皇后)以自己无子,神宗诸子皆庶子,排除患有目疾的赵佖后,主张立哲宗次弟端王赵佶,章惇指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并以宋神宗语驳斥反对派:“先帝尝言:简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但向太后在曾布、蔡卞、许将等执政的支持下,立赵佶为帝。赵佶即位的第二年,向太后去世,改年号为“建中靖国”。这是赵佶统治政权的开始,在位共二十五年。

纵观徽宗一生,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个人的艺术成就也是达到了一定境界。

完善道教文化资料

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他多次下诏搜访道书,设立经局,整理校勘道籍,政和年间编成的《政和万寿道藏》是我国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他下令编写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传记。宋徽宗还亲自作《御注道德经》、《御注冲虚至德真经》和《南华真经逍遥游指归》等书,使我国道籍研究有了完备的资料。

撰写茶文化经典书籍

宋徽宗对中国茶事的最大贡献是撰写了中国茶书经典之一的《大观茶论》,为历代茶人所引用。

推动了宋朝绘画艺术的发展高峰

徽宗未做皇帝之前,就喜好书画,与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令穰等画家往来。即位以后,在书画方面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

宋徽宗不仅自己在绘画方面有极深的造诣,对画院也是相当重视和发展。亲自发展了宫廷绘画,广集画家,创造了宣和画院,培养了像王希孟、张择端、李唐等一批杰出的画家。他组织编撰的《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这些都对宋代的绘画艺术起到了推动和倡导作用。直到现在为止都是美术史研究中的珍贵史籍,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北宋灭亡后,兴盛一时的徽宗宣和画院随之结束,一些画院画家经过辗转逃亡,逐渐集结于南宋的都城临安,先后被恢复在画院中的职务,成为南宋画院的骨干力量。可以说,宋徽宗为南宋时绘画艺术的持续发展培养了一批领军人物。

开创了别具一格的“瘦金体”书法

宋徽宗赵佶在书法上有较高的造诣。赵佶书法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

瘦金书的意思是美其书为金,取富贵义,也以挺劲自诩。赵佶传世的书法作品很多,楷、行、草各种书法作品皆流于后世,且笔势挺劲飘逸,富有鲜明个性。其中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的《秾芳依翠萼诗帖》为大字楷书,是宋徽宗瘦金书的杰作。

总而言之,“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画继》) ,诗词书画各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尤其是绘画方面,无论山水、花鸟、人物,都能“寓物赋形,随意以得,笔驱造化,发于毫端,万物各得全其生理”。可以说,徽宗赵佶是历史上唯一真正拥有较高的艺术涵养和绘画才能,并真正称得上画家的皇帝。但正如史家所言:”徽宗皇帝做啥都好,但是最不适合做皇帝的“。所以,徽宗最终的多才多艺也是导致了他国破家亡、客死异乡的原因!

5

宋徽宗赵佶(1082年6月7日-1135年6月4日),北宋第八位皇帝,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同时也是画家、书法家、诗人、词人和收藏家,且擅长古琴、蹴鞠、击鞠、打猎,自创“瘦金书”字体。徽宗在书画上的花押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花押。

徽宗为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其兄长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并垂帘听政一年,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在位26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因病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祐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

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徽宗为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本未必有机会继承大统。惟宋哲宗23岁英年早逝,无子,故宋室由哲宗众弟中寻找继承人。本来哲宗众弟中以申王赵佖最长,惜因患有眼疾而不被选为继位者,故以当时封为端王的徽宗继承大统。宰相章惇曾反对端王继位,反而建议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但向太后支持端王继位,故徽宗顺利成为大宋皇帝。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向太后去世,徽宗亲政。宋徽宗亲政后,“妄耗百出,不可胜数”,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搜集奇花异石运到汴京开封府,修建艮岳等工程浩大的园林宫殿,崇信道教,尊号“教主道君皇帝”,任用贪官宦官横征暴敛,激起各地民变。其中以新党蔡京任丞相与宦官童贯为将军所引致的问题最严重。

徽宗好大喜功,不顾宋辽已百年和平相处,于宣和二年(1120年),与金国结成“海上之盟”,联合灭辽。1122年,金军攻克辽南京(今北京市)。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太宗遣谙班勃极烈完颜斜也、完颜宗望、乙室勃极烈完颜宗翰分两路南下入侵北宋。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126年1月18日),徽宗无法应付时,急忙禅让天子的宝座给他儿子宋钦宗去对付,自己则当“太上皇”并出逃,但终究无法挽回局势。金军暂退后,徽宗回京,居龙德宫,实际上被钦宗软禁,甚至连在过寿时给钦宗敬的酒钦宗也不喝,气得哭着回宫。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东、西两路军大举南下,《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十九》等史书记载宋兵部尚书孙傅把希望放在禁军老兵郭京身上,郭京伪称精通佛道二教之法术,能施道门“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阵,并会佛教“毘沙门天王像法”,布阵画像,但神兵大败,金兵分四路乘机攻入城内,金军攻占了帝都汴京。宋钦宗遣使臣何㮚到金营请和,宗翰、宗望二帅不允。金军提出见徽宗,钦宗不肯。北宋靖康二年(金朝天会五年)正月,钦宗亲自请和被扣押,宋将范琼变节将徽宗、宗室、后妃公主等交给金军。二月初六(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贬为庶人,北宋灭亡,二帝被俘北上。七月二十日,二帝迁到中京(今北京市),父子抱头痛哭。

天会六年(1128年)八月二十一日抵达金上京会宁府。二十四日,二帝及男女宋俘均坦胸赤背,身披羊皮,跪拜金太祖庙,行“牵羊礼”,在乾元殿拜谒金太宗完颜吴乞买。金太宗封宋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十月二十六日,二帝迁往韩州(辽宁省昌图八面城)。在韩州,金人将城内女真住户全部迁出,只供二帝等二千余宋俘居住。据《宋俘记》载:“给田四十五顷,种莳自给。”据《南征录汇》说这还是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劫宋徽宗之女茂德帝姬为妻)格外开恩,要求性格凶狠的完颜宗翰等不可像虐待辽天祚帝那样对待宋朝的徽、钦两帝。

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到达五国城时,随行男女仅140余人。流放期间徽宗仍雅好写诗,读唐代李泌传,感触颇深。五年后,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病死于五国城。照当地习俗火葬。

皇统元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为改善与南宋的关系,将死去的徽宗追封为天水郡王,将钦宗封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级别,原来封徽宗为二品昏德公,追封为王升为一品,原封钦宗为三品重昏侯,现封为公升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号中的侮辱含义。第三是以赵姓天水郡望之为封号,以示尊重。同时南宋朝廷解除了岳飞、韩世忠、刘锜、杨沂中等将领的兵权,为《绍兴和议》做好了准备。十一月间,宋、金为《绍兴和议》达成书面协议。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赐死岳飞,据《宋史》载是为了满足完颜宗弼议和所设前提。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绍兴和议》彻底完成所有手续。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韦贤妃同徽宗棺椁归宋。同年八月十馀辆牛车到达临安,十月,宋高宗将徽宗暂葬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名曰永固陵(后改名永祐陵)。

6

宋徽宗(1082—1135),姓赵,名佶,北宋后第八位皇帝,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徽:元德充美曰徽,徽宗是赵佶的庙号。

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并以题庙室,这就叫庙号。

赵佶于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在宋徽宗集团的腐朽统治下,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先后爆发,北宋统治危机四伏。在位25年,于1127年被金国攻灭亡国,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但是宋徽宗在艺术上的造诣非常高。宋徽宗对绘画的爱好十分真挚,他利用皇权推动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有了空前发展。他还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颇有成就的艺术型皇帝。

7

宋代皇帝赵佶,庙号为宋徽宗,谥号为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慈宪显孝皇帝,圣文仁德显孝皇帝。

据《说文》解释,“徽”的本义有两个:作名词时,指琴上的三股绳,引申为文人抚琴;作动词时,指束缚、捆绑。徽,可比较准确地总结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宋徽宗赵佶,可以说是靖康之耻的中心人物和牵引线。国难当头,选择的是退位逃难,在蔡京等人蛊惑下,宋钦宗继位。宋钦宗惧怕金人,答应了他们许多无理的要求。但金人还不满足,把宋徽宗和宋钦宗也一起俘虏去了金国。在金的俘获之下,丧失了作为帝王的魄力与担当,受尽折磨,被金人封'昏德公'。漂泊惶恐而逝。赵佶于荒远边地度过八年亡国之君的囚徒生活,其后半生经历之凄惨为其他亡国之君所无。徽,受金囚其半生。

另一方面,赵佶又是一个天分极高的诗人与艺术家。他能诗能词,精通书法擅长绘画,熟谙音律,长于演奏,其他犬马游乐之事也无不精擅。众所周知的'瘦金体'等。徽,乐理之娴熟。

徽字,从两方面,很好地总结了赵佶不平常的一生。


8

人物概述 宋徽宗(1082—1135),姓赵,名佶,北宋后第八位皇帝,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历史上有名的昏庸的皇帝。画家,书法家。宋神宗十一子,哲宗弟。生母宋神宗钦慈皇后陈氏。哲宗病死,向太后等人立他为帝,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年—1125年在位),在位25年,于1127年亡国,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擅长楷、草书及山水、人物、花鸟、墨竹。擅长婉约词,创“瘦金体”。徽宗生平 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十月十日,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放荡的习性。据说在他降临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佶变得越加声色犬马起来,游戏踢球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赵佶身边有一个叫春兰的侍女,花容月貌,又精通文墨,是向太后特地送给他的,后来逐渐成为他的玩物。但赵佶并不满足于此,他以亲王之尊,经常微服有幸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凡是京城有名的妓女,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府邸,长期据为己有。 与此同时,赵佶结交了一批与他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他的挚友王冼,娶英宗之女魏国大长公主,封为驸马都尉。大门王冼为人放荡,行为极不检点,神宗为此曾两此降王冼的官位,但他却不思悔改。他与赵佶经常一起光顾当时汴京城内有名的妓馆——撷芳楼。王冼藏有名画《蜀葵图》,但只有其中的半幅,于是时常在赵佶面前提及此事,遗憾之情,溢于言表。赵佶便铭记于心,派人四处寻访,终于找到另外半幅画,并将两幅画裱成一体。由此可见,两人之间的关系。 元符三年(1100)正月,年仅二十五岁的哲宗英年驾崩,没留下子嗣。显然皇帝的人选只能在哲宗的兄弟中选择。神宗共有十四子。当时在世的有包括端王赵佶在内的五人。赵佶虽为神宗之子,却并非嫡出,又非长子,按照祖宗法度,他并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后由于向太后的鼎力支持,使其他在19岁时,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正月,哲宗朝宰相范纯仁在常州病死。在他的遗奏中即有劝皇帝“清心寡欲,约己便民”之言。此话说得极重,非常直接地批评徽宗纵欲过度,这在宋朝士大夫中是极为罕见的。 赵佶于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建立专供皇室享用的物品《梅花绣眼图》页,宋,赵佶绘造作局。又四处搜刮奇花异石,用船运至开封,称为「花石纲」,以营造延福宫和艮岳。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宫观,并设道官二十六阶,发给道士俸禄。在位期间,爆发方腊、宋江等领导的民变。宣和二年(1120年),遣使与金朝订立盟约,夹攻辽国。宣和七年,金军南下攻宋。他传位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与钦宗一同被金兵俘掳。后被押往北边囚禁,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在位二十六年。其治国无能,但艺术才能颇高。书法称「瘦金体」,传世画作有《芙蓉锦鸡》、《池塘晚秋》等,并能诗词。 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没有人能够超越。这种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看过后也会感觉极佳。宋徽宗传世不朽的瘦金体书法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阳询张翰帖跋》等。此后八百多年来,迄今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可称为古今第一人。 徽宗生活糜烂、荒淫。为了寻欢作乐,徽宗专门设立行幸局负责出行事宜。荒唐的是,行幸局的官员竟然帮助徽宗撒谎。如当日不上朝,就说徽宗有排档(宫中饮宴),次日未归,就称之有疮,不再上朝。秘书省正字曹辅曾经挺身而出,上书劝谏徽宗应该爱惜龙体,以免被天下耻笑。徽宗听后,勃然大怒,立即命王黼等人处理此事。曹辅随即被发配到郴州。 宋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公元1125年10月,金军大举南侵,金军统帅宗望统领的东路军在北宋叛将郭药师引导下,直取汴京。宋徽宗接报,连忙下令取消花石纲,下《罪己诏》,承认了自己的过错,想以此挽回民心。金兵长驱直入,逼近汴京。徽宗又怕又急,拉着一个大臣的手说:“没想到金国人这样对待我。”话没说完,一口气塞住了喉咙,昏倒在床前。被救醒后,他伸手要纸和笔,写了“传位于皇太子”几个字。12月,他宣布退位,自称“太上皇”,让位于子赵桓(钦宗),带着蔡京、童贯等贼臣,借口烧香仓皇逃往安徽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第二年4月,围攻汴京的金兵被李纲击退北返,宋徽宗才回到汴京。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赵桓为庶人。公元1127年3月底, 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听琴图》轴,宋,赵佶绘 据说,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祖先献俘。尔后,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侯,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囚禁期间,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如: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但是,他的悔恨只是限于“社稷山河都为大臣所误”,并没有认识到是自己的昏庸奢侈才导致了亡国和自己成为阶下囚的结局。公元1127年7月,宋徽宗派臣子曹勋从金偷偷逃到南宋,行前交给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写着“你(宋高宗)快来援救父母。”宋徽宗将这几个字出示给周围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宋徽宗哭着 叮咛曹勋,切记要转告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说着取出白纱手帕拭泪,尔后将手帕也交给曹勋说:“让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 宋徽宗被囚禁了9年。公元1135年四月甲子日,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享年54岁。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公元1142年8月乙酉日,宋金根据协议,将宋徽宗遗骸运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立庙号为徽宗。 宋徽宗的花押签名堪称甚有特点。像一个“天”字但是这“天”字的第一笔又和下面的有一段距离。其意为“天下一人,为我独尊”的帝王体现(如下图所示)成就贡献 宋徽宗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擅。平生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有词集《宋徽宗词》。芙蓉锦鸡图 未做皇帝之前,就喜好书画,与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令穰等画家往来。即位以后,在书画方面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过重要贡献,其中之一就是对于画院的重视和发展。他于崇宁三年(1104年)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摘古人诗句作为考题。考入后按身份分为“士流”和“杂流”,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加以培养,并不断进行考核。入画院者,授予画学正、艺学、待诏、祗侯、供奉、画学生等名目。当时,画家的地位显著提高,在服饰和俸禄方面都比其他艺人为高。有如此优厚的待遇,加上作为书画家的徽宗对画院创作的指导和关怀,使得这一时期的画院创作最为繁荣。在他的指示下,皇家的收藏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且将宫内书画收藏编纂为《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成为今天研究古代绘画史的重要资料。 赵佶本人的创作面目并不象他要求画院画家的那样工谨细丽,而是偏于粗犷的水墨画。传世作品中,有其签押的作品较多,但所画比较工细的,如《祥龙石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雪江归棹图》(以上均藏于故宫博物院)、《瑞鹤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翠竹双雀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等作品皆被专家认定为是画院中高手代笔之作。只有藏于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四禽图》卷和上海博物馆藏的《柳鸦图》卷被认定是他的亲笔,两画都是水墨纸本,笔法简朴,不尚铅华,而得自然之趣。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池塘秋晚图》也属此类。 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也和这位书画皇帝不无干系。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瑞鹤图 北宋灭亡后,兴盛一时的徽宗宣和画院随之结束,一些画院画家经过辗转逃亡,逐渐集结于南宋的都城临安,先后被恢复在画院中的职务,成为南宋画院的骨干力量。李唐、刘宗古、杨士贤、李迪、李安忠、苏汉臣、朱锐、李从训等都属于这种情况。宋高宗虽然在政治上也是苟且偷安,但对于书画之事,仍十分重视,特别是后来他利用绘画为他的政治服务,组织画家进行创作。所以,南宋时绘画活动主要还是以画院为中心。 宋徽宗赵佶他创造的“瘦金书”,颇得书法家重视,用这种字体书写的崇宁大观等钱币是收藏家至爱的珍品。《书史会要》评价说:“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他的绘画重视写生,尤善画花鸟画,极强调细节,以精工逼真著称。 赵佶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凡此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枇杷山鸟图》页,宋,赵佶绘 他对自然观察入微,曾写到:“孔雀登高,必先举左腿”等有关绘画的理论文章。广泛搜集历代文物,令下属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录》等著名美术史书籍。对研究美术史有相当大的贡献。 赵佶还喜爱在自己喜欢的书画上题诗作跋,后人把这种画叫“御题画”。由于许多画上并没有留下作者的名字,他本人又擅长绘画。对鉴别这些画是否是赵佶的作品有不小的难度。有一观点确定他的真迹有《柳鸭图》《池塘晚秋图》《竹禽图》《四禽图》等,而《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是御题画。 宋徽宗还亲自出题,留下了“踏春归来马蹄香”的佳话:一日,赵佶踏春而归,雅兴正浓,便以“踏花归来马蹄香”为题,在御花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画考。这里“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许多画师虽有丹青妙手之誉,却面面相觑,无从下笔。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面沾着几片花瓣,但都表现不出“香”字来。独有一青年画匠奇思杰构,欣然命笔。画构思很巧妙:几只蝴蝶飞舞在奔走的马蹄周围,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踏花归来,马蹄还留有浓郁的馨香。宋徽宗俯身细览,抚掌大赞:“妙!妙!妙!”接着评道,“此画之妙,妙在立意妙而意境深。把无形的花'香’,有形的跃然于纸上,令人感到香气扑鼻!” 众画师一听,莫不惊服,皆自愧不如。他还发展了宫廷绘画,广集画家,创造了宣和画院,培养了像王希孟、张择端、李唐等一批杰出的画家。他组织编撰的《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是美术史研究中的珍贵史籍,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他崇奉道教,他多次下诏搜访道书,设立经局,整理校勘道籍,政和年间编成的《政和万寿道藏》是我国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对研究道教历史和经典,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他下令编写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传记。宋徽宗还亲自作《御注道德经》、《御注冲虚至德真经》和《南华真经逍遥游指归》等书,使我国道籍研究有了完备的资料。后妃子女后妃 ①:惠恭皇后王氏 王氏,元丰七年(1184年)生于东京汴梁,父为德州刺史王藻,元符二年(1099年)嫁给端王赵佶,封顺国夫人,元符三年(1100年)立为皇后,同年四月十三日(公历5月23日)生皇长子太子赵桓,崇宁二年(1103年)生皇二女荣德帝姬赵金奴(即崇国公主,永庆公主,荣福公主).大观二年(1108年)十月,王氏病死,年仅25岁.初谥“靖和”,政和元年(1111年)十二月庚戌日,改谥“惠恭”又称“显恭”,葬于裕陵西侧. 子一: 皇第1子:宋钦宗赵桓(元符三年四月十三日-绍兴二十六年,1100年5月23日-1156) 女一: 皇第2女:荣德帝姬赵金奴(即崇国公主,永庆公主,荣福公主,崇宁二年-?,1103-?) ②:显肃皇后郑氏 郑氏,元丰三年(1080年)生于开封,父为郑绅,后封太师,乐平郡王.初与懿肃贵妃王氏同为钦圣献肃皇后向氏的侍女,徽宗即位后封贤妃,后晋贵妃,政和元年(1111年)十月封皇后,宋钦宗靖康元年尊为太上道君皇后,居宁德宫,称宁德太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薨于五国城,享年52岁. 无生育 ③:明达皇后大刘氏(追封) 刘氏,初为才人,后封明达懿文贵妃,大观元年(1107年)生皇第8子益王赵棫,大观二年(1108年)生皇第11子祁王赵模,政和元年(1111年)生皇第18子信王赵榛,政和三年秋薨,追封皇后,谥明达. 子三: 1:皇第8子益王赵棫(1107-?) 2:皇第11子祁王赵模(1108-?) 3:皇第12子信王赵榛(1111-?) 女:无 ④:明节皇后小刘氏(追封) 刘氏,宋哲宗元佑三年即1088年生,父酒保刘宗保,后加节度使,刘氏原为宋哲宗昭怀皇后刘清菁的使女,政和三年即1113年冬入宫,政和四年即1114年封明节和文贵妃,政和五年即1115年生皇第25子建安郡王赵模,政和六年即1116年生和福帝姬赵金珠,政和八年即1118年生皇第26子嘉国公赵椅,宣和二年即1120年生皇第28子英国公赵橞,宣和三年即1121年薨,享年34岁. 子三: 1:皇第25子建安郡王赵模(1115-?) 2:皇第26子嘉国公赵椅(1118-?) 3:皇第28子英国公赵橞(1120-?) 女一: 和福帝姬赵金珠(1116-?) ⑤:显仁皇后韦氏(追封) 韦氏,元丰三年即1080年生,初与乔贵妃同为郑皇后侍女,崇宁年间,乔氏封贵妃,韦氏遂于崇宁末年封平昌郡君,大观元年五月二十一日(1107年6月13日)生皇第9子康王赵构,遂进为婕妤,后又升为婉容,宋钦宗靖康元年即1126年封龙德宫贤妃,靖康二年五月一日(1127年),皇第9子康王赵构于宋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史称南宋高宗,韦贤妃被遥尊为'宣和皇后

9

徽宗是庙号吧?

10

徽宗是赵佶的庙号。

徽:元德充美曰徽

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并以题庙室,这就叫庙号。庙号始于殷代,如太甲称太宗,太戊称中宗,武丁称高宗。从汉朝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其后的嗣君称为太宗、世宗等。例如唐代的李渊称高祖,李世民称太宗。但是,在汉代还不是每个皇帝死后都有庙号,必须是生前“有功”或“有德”者才可以称“祖”称“宗”;南北朝时称“宗”已滥,从唐代起,则几乎无帝不“宗”了。古人在特别郑重严肃的场合称呼已死的皇帝时,往往在庙号之后连称谥号,这就叫全号。如汉文帝的全号是“太宗孝文皇帝”,汉武帝的全号是“世宗孝武皇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徽宗"瘦金体"书《千字文》欣赏
小飞说历史:迷恋上了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
宋徽宗赵佶的艺术人生
帝八代赵佶:盖棺定论前,人生没有彻底赢家
宋徽宗更适合做艺术家
典藏: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千字文》,照着写去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