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派旗袍:旧上海名媛的婉约性感

宋庆龄身穿倒大袖旗袍

窄身旗袍让阮玲玉的身材更显婀娜

耳闻目睹我为张爱玲做旗袍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张爱玲穿的衣裳,基本上都是在我们“造寸”做的。我师傅对她的身材尺寸和面料、色彩、款式爱好了如指掌。所以用不着件件替她量尺寸,挑面料、拣式样。唯独做旗袍是例外。张爱玲虽然也爱穿旗袍,但不趋时髦。而是自己画出旗袍样式,指名叫我为她裁制。她为什么交给我做呢?一是怕我师傅不按照她“不二不三”的式样做。毕竟我们“造寸”是上海滩一流的时装商店。二是她在我面前可以指指点点,没有顾忌。而我当时也算是店里独当一面的“老”师傅了,手艺还可以。

我为张爱玲做过多少件旗袍,具体数字记不清了,但每件旗袍都是“按图施工”的。如她冬天穿的旗袍,有绒夹里、领头不能太高太硬,因为她说:“旗袍领头高而硬,把头颈撑得笔直,坐着写作很不舒服。”紧身、窄长袖、两侧开衩至膝部。外加一袭“海虎绒”大衣。春秋季喜欢穿低领、束腰带的“旗袍裙”。而她画的夏季穿旗袍样式,如“无领、短袖、衣长至膝盖”称之为“风凉旗袍”的款式,应该称之为“连衣裙”了,而且一直流行到现在。

我师傅是个大度而崇拜张爱玲的人。他对张爱玲的“越轨举动”(把她画的旗袍图样直接交给我为她制作)不仅毫不在意,而且还称赞说:“张爱玲简直成了服装设计师啦!”

◆吴春山(原造寸时装店技师)


张爱玲(左)与姑姑合影,当时她身穿的还是较老式的旗袍

过眼烟云风靡沪上的海派旗袍

电影《色·戒》的热映,又在紧跟潮流的女子间刮起了一股旗袍风。上世纪30年代,旗袍在上海滩大热,从社交名媛到知识女性,无不对旗袍倾心。与过去的旗袍有所不同,一来沪上名媛提出了西洋化的设计需求,二则经过裁缝的能工巧匠之手,申城旗袍的式样更为变化多端,款式更为层出不穷,演绎着独特的海派风情。

明星亲自设计为旗袍“加分”

先是流行高领头,领子越高越时髦,即使在盛夏季节,薄如蝉衣的旗袍也必须配上高耸及耳的硬领头。渐渐,又流行低领头,领子越低越摩登,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时,干脆穿没有领子的旗袍。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时而流行长的,长过手腕;时而流行短的,短至露肘。旗袍的长度更是两个极端,一会儿时兴长的,长到可以拖地,连鞋子都看不见;一会儿时兴短的,短过膝盖。特别是开衩,大胆的女性把衩开到大腿根部,抬腿跨步,两条玉腿时隐时现,好在那时已有长筒丝袜为之遮掩。相反,也有无衩的,女性穿上这种无衩旗袍,走起路来只好走着碎步,袅袅婷婷的身姿,犹如古典美人似的“云鬓花颜金步摇”!而这个时期旗袍最大变化还是胸围和腰围,从原先20年代的宽身、直统的样式逐渐紧缩到贴身,有的甚至窄到要吸口气才能扣上纽扣,比现在的牛仔裤还要紧身。女性穿上这种紧身旗袍,“三围”(胸围、腰围、臀围)曲线毕露,性感十足!

由于旗袍能充分衬托东方女性之美,所以,一些电影明星和风尘女子挖空心思在旗袍上标新立异。胡蝶喜欢穿短旗袍,但又不便贸然行事,她动脑筋在短旗袍的下摆上缀上三四寸长的蝴蝶褶衣边,短袖口上也相应缀上这种蝴蝶褶。而旗袍的长度缩短到膝盖下,袖子也缩短到肘上,整个小腿和小臂就袒露无余。因为“蝴蝶”与“胡蝶”谐音,胡蝶穿的这身旗袍,时人称之为“胡蝶旗袍”。另一位电影明星顾兰君,大胆在旗袍的左侧开长钗至大腿深处,同时又在袖口开了半尺长的大叉。这种“顾兰君式”的新潮旗袍,又立即成了沪上赶时髦女性的仿效。而著名“交际花”薛锦园,在旗袍的四周镶上一圈光彩夺目的珍珠花边。当她先后在南京路大东舞厅和静安寺百乐门舞厅亮相时,人们眼睛为之一亮,薛锦园名声大噪,而她的这款“薛锦园式旗袍”迅即风靡上海滩。

当时爱美女性旗袍穿着方法多种多样,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局部西化是指领和袖采用西式服装做法,如西式翻领、荷叶袖、开叉袖,还有下摆缀荷叶边,或缀不对称蕾丝等夸张的样子,但这仅是明星和贵妇的社交礼服,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将旗袍和西式服装搭配起来穿,在旗袍外穿西式外套、裘皮大衣、绒线衫、背心等,在脖子上系围巾,或戴上珍珠项链。

不过,知识女性穿旗袍不是亦步亦趋,而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最典型是女作家张爱玲。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张爱玲穿的衣服,基本上都在上海造寸时装店定制。张爱玲虽然也爱穿旗袍,但她不赶时髦,而是自己画出旗袍样式,交给造寸时装店裁制。


胡蝶引领了一代旗袍风潮

上世纪20年代末,南洋兄弟烟草广告,署名之光(谢之光)。发式袖端仍带20年代余韵,整件旗袍的风格已开30年代的先河

“造寸时装店”得名张爱玲

现在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知道,解放前南京西路上有这样一爿与“鸿翔”时装公司、“朋街”女子服装商店齐名的时装店,那就是“造寸时装店”。上世纪20年代末,有个绰号叫“小浦东”的裁缝,从浦东来到上海(当时,浦东人习惯称浦西为“上海”)闯荡。先是在静安寺附近开了一间裁缝店。“小浦东”姓张,名造寸。所以叫“张记裁缝店”。那时,在南京西路(当时称“静安寺路”)一带,像这样的小裁缝店很多。小浦东虽然初来乍到,但手艺高超。如他根据女性不同身材和体态,能三裁两剪地把裙子做得尽善尽美。比如,小腿嫌短的,替她制作长裙大摆款式,起到遮掩腿部不足之效果;腰围粗、肚腹胖的,替她制作直筒裙,粗腰大肚的缺陷就不明显了;胸部不够丰满的,替她制作开襟宽松裙,起到遮掩平胸的效果;如是身材矮小者,则进行整体设计,为她制作上下平衡的套装裙,从视觉上显得个子高大起来;若是高挑的好身材,就锦上添花,为她制作高腰身的开衩长裙,显示女性亭亭玉立的身姿。总之,经过小浦东的裁裁剪剪和雕雕琢琢,凡是来做裙子的女人都满意而归。于是,小浦东声名鹊起。上海滩上的名媛贵妇和摩登女郎纷至沓来。其中有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张爱玲。

那时,张造寸的裁缝店已经搬到南京西路国际饭店附近,左隔壁是培罗蒙西服店。而张爱玲就住在南京西路梅龙镇酒家的那条弄堂内。她写作之余,常到张记裁缝店看张师傅裁制服装。日子一久,双方稔熟了,张爱玲每次来店,总是有礼貌地先叫一声“造寸师傅”,而不像其他人那样直呼“小浦东”。有一次,张爱玲来店要求为她做一条大红裙子,张造寸认为她身材瘦长、皮肤白晳,不宜穿大红色的裙子。但张爱玲坚持说:“我小时候没穿过好衣裳,所以想要穿得鲜艳夺目些。”于是,张造寸就替她做了一条猩红色丝绒镶金丝的高腰长裙。张爱玲穿在身上,哈哈大笑道:“我这身红裙,真要妒煞石榴花了!”高兴之余,张爱玲忽然心血来潮,想要替张记裁缝店取个好听的店名。张造寸问:“取什么店名好呢?”她胸有成竹地说:“我看你的大名做店名蛮好的。造寸,造寸,寸寸创造,把我们女人的衣裳做得合身漂亮。”张造寸连连点头道:“到底是有名气的大作家,肚子里有学问!”于是,张记裁缝店就改名为“造寸时装店”了。


1956年,造寸时装店由上海迁至北京

1938年的旗袍,高领而低摆,开衩至膝,袍身紧窄修长且无袖,两道滚边十分细巧精制

“奇装异服”事件

做了红裙子以后,张爱玲又有了新点子。她要求张造寸为她做一袭红色上衣,既要有中式旗袍味道,又要洋气点,她还亲手画了一幅全身着红装的自画像。张造寸又一次劝她:“你全身穿红的,色彩太鲜艳了,不利于你的整体形像。”但张爱玲就是坚持要穿得鲜亮些,张造寸拗不过她,只好照办。不过,这件上衣的面料色彩改为玫红色。款式为立领、窄袖、袖管长及肘间,斜门襟、镶阔边,盘扣、紧身、束腰。做好后,张造寸照例叮嘱张爱玲一句:“这是件古典式上衣,可与多种色彩的裙子搭配穿,但切忌与红裙子为伍。”

然而过了几天,张爱玲面有愠色地找张造寸诉说有小报记者写文章,说“张爱玲穿奇装异服”,有个好事的漫画家还在报上画了一幅“奇装炫人的张爱玲”。张造寸听了哈哈大笑说:“张小姐,侬穿侬的红装,与人家不搭界!说句公道话,侬穿的衣裳不算时髦,更不是奇装异服!上海滩穿奇奇怪怪衣裳的人多着呢,为啥偏偏盯牢侬?因为侬是有名气的作家,小报记者在侬身上找新闻!”张造寸的这席话,讲得张爱玲噗嗤地笑起来。

◆骆贡祺(服装史专家)

相关链接:中西合璧的产物

近代上海的开埠,“中体西用”、“西学东渐”,促使旗袍西化。海派旗袍最大的特点在于对传统样式与西式服装的兼收并蓄。当时不仅把西式外套、大衣、绒线衫穿在旗袍外,更采用洋装中的翻领、“V”形领、荷叶领,袖形则有荷叶袖、开衩袖等。到后来还出现了改良旗袍,结构更趋西化,一反传统地有了胸省、腰省和装袖、肩缝,甚至加入垫肩以追求完美的身材。旧式的大襟和繁琐的装饰则逐渐消失了。旗袍面料棉布、呢类、纱罗应有尽有。某一段时间旗袍流行“透、露、瘦”,于是就采用镂空织物和半透明的化纤或丝绸;其次,旗袍廓形修长紧身,尤其适应南方妇女消瘦苗条的身材特征。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海派旗袍,是一种既稳定又变幻无常的时装。摆线高低来回更迭,稍不留神便会落伍,这种时髦确实是需要“追赶”才能及的。时尚是商业的催化剂,作为商业化大都会的产物,海派旗袍不仅顺应社会心理,更切合商业利益。 吴春山骆贡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旗袍女人尽显人间芳华
看美女说旗袍【图文】
旗袍的起源发展及旗袍美女
老上海的旗袍
旗袍
旗袍的误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