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概念,一切知识的起点!

2019-05-14 12:30

这几年有一个很流行的词叫:鲜活证据。

什么是鲜花证据,简单来说,就是那些让你眼前一亮,让你产生“原来是这样”,“还可以这样理解”的观点。

换言之,鲜活证据是在突破我们的原有认知,建立一个新的解释框架。

举个例子,采铜曾在《精进》中提出了一个收益值与衰期的关系。

当我们纠结于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或是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做时,应该摒弃单一的视角,而是从两个不同的维度来考虑。一个是收益值(做了它之后,带来我们的物质和精神收益),二是收益半衰期(收益随着时间的衰减速度)。

从这个解释来看,自然而然得到了一幅类似于时间管理中的「重要紧急四象限图」。不管是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都可以落在这四个象限图里。

第一象限:高收益值,长半衰期。比如,学习一门技能,习得一门外语,与牛人进行一次深度的交谈,学会了某种思维方式等等,这些都会给你带来极大的愉悦体验以及物质上的回报,同时,这种价值衰减的很慢,甚至会一直存续下去。

第二象限:低收益值,长半衰期。比如,弹了一小时钢琴,画了一幅画,每天写1000字等,这些都不会立马给你带来可见的收益,甚有可能,前期让你各种痛苦,坚持不下去,但若一直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会由量变引起质变。

第三象限:低收益值,短半衰期。比如,与某人闹矛盾或是在网上做“键盘侠”,这类事情没有任何意义。

第四象限:高收益值,短半衰期。比如,新买了一个包,刷了两个小时的朋友圈,抖音,微博等等,短期的愉悦体感很高,但是这种感觉很快就随时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由此,我们知道,我们应该真正的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什么地方吧。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大牛是怎么思考出这些鲜活证据的?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一直提倡要看透事物背后的本质,要勤用黄金思维圈,要从第一性原理出发。

那鲜活证据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概念,是对概念的深入研究与重新解释。

01

概念,是一切知识的基石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概念就是一个人对一个人领域知道的多少。

所以,经常会听到别人说:你对这个没什么概念呀!或是“哇,你了解的真多!”。

事实上,概念远不止这么简单。

心理学上,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一言以蔽之,概念是大脑存储信息的基本单元,且是外界事物的心理表征。

在《刻意练习》中, K. AndersEricsson认为,进行刻意练习的本质目的,就是构建心理表征。

也许心理表征的说法,很多人还是不好理解,翻译成熟悉的语言。

即是:套路。

构建心理表征,即是套路。

什么是套路?就是当你看到蒙拉丽莎的字样时,你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蒙娜丽莎的那副画像。

研究显示,刻意练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练习体系。任何领域的任何专家,基本都是刻意练习的高手。

而概念,本质上又是外界事物的心理表征。

所以,不难看出,有这么一层逻辑关系:

由此,当我们在说刻意练习的时候,最终,都是在对一个基本的概念的习得。

事实上,不仅刻意练习是如此,任何知识都是如此。

概念,是一切知识的基石。

比如,国外有一个专门研究桥段的网站,很多电影或电视剧的剧情都被他们研究过,你很难想象,一个追逐戏,就有57个不同的桥段。试想57个桥段,是57个概念,如果都能知晓,再来设计剧情,不是信手拈来吗?

再比如,李笑来第一次习得概念是如何阅读教科书:

一本很厚的教科书,其实就那么几个概念,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概念,而后衍生的方法论以及联系。这些概念都学透了,一本教科书也就学明白了。

所以,学习任何知识,都离不开学习概念。

正如李笑来所说:少有人拥有的高级能力——能够独立的,正确的使用概念。

02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

上世纪80年代,东尼博赞创建的思维导图引入了中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思维导图,应该不会陌生。

它又叫心智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运用文字,图形把各级主题的关系表现出来。

这正符合人类大脑的特点,善于记忆图形,而非单纯的文字。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思考,学习。现如今,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

像,我们平时读完一本书,很多人非常喜欢画一张思维导图,来梳理书中的结构和脉络。还有一些企业进行战略分析时,也经常用到思维导图来头脑风暴。

那这跟我们所讲的概念有什么关系?

本质上来说,思维导图并是一个高深的概念,而是一个工具。但正是这个工具,却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记忆,思考和学习。

而在学习概念这种抽象的东西上,我们也可以引用一个工具——概念图。

概念图是一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网络图形化表征,即是概念与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

从他们的定义,可以看出,思维导图与概念图最大的区别在于:

思维导图,是一种层级结构;

概念图,是一种关系结构。

不同的场景,应用不同的工具,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在之前的文章里,说到过,差异化价值的策略之一是坚持正确的策略。用更好的思维工具,来思考,不就是一种正确的策略吗?

所以,在概念的学习上,可以运用概念图,来更好的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03

概念的思考

任何工具都是用来辅助我们思考的,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辅助。

也就是说思考在前,工具在后(不是时间先后,而是重要性前后)。

为什么那些大牛能够提出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鲜活证据?

我认为是他们有一种对概念的极致求知精神。深入研究一个概念,然后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创造出新的解释框架。

人是一个很奇怪且矛盾的动物。

既有强大的好奇心,又有浅尝辄止的习惯。

好奇心不断驱使我们探索背后本质的东西,浅尝辄止却又极易让人满足。

回到概念本身。

对概念本身的思考,才是学习它的第一要务,其次是运用工具。

但这种思考不是一种浅尝辄止的思考,不然也不会存在什么二八定律了,相反它是一种深入且多维度的思考。

怎样才算深入且多维度?

好比一篇文章,为什么有的文章就能给读者很深的印象。一般情况下,无外乎两个方面,深度和广度。

首先是广度,给人新认知,新概念,新术语,都是一种多维度的角度;其次是深度,引起读者的共鸣,讲到最根本的点子上了,这就是深度。

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都只能停留在概念的表面,很难超过本身去思考。

正如,福尔摩斯所说:大部分人只是在看,并没有观察。

04

概念的解释框架

最后一点,来谈谈解释框架。

对概念的深入思考,是一个思维过程,过程很难形容,也不容易表达。

而一个新认知需要与原来的不同,甚至是全新的解释。

所以需要用新的解释框架来定义。

在认知心理学上,“解释框架”就是你选择的描述方式,重点不在于你提供了什么信息,而是选择了什么样的描述方式。

细细一想,有的概念不就如此嘛,概念本身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对概念用新的解释框架来描述,其含义就发生了巨变。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你认为的“无证工人”,在我这里就是“非法移民”,你所说的“遗产税”,在我看来就是“死亡税”。你将堕胎作为一种“自主选择”的行为,我却认为那是在谋害生命。

再举一个例子,有两个特拉比斯特派修道士。

一个修道士问院长,“我能否在做祷告时吸烟?”

修道院院长立即回绝:“当然不行,这近乎亵渎圣灵!”

而另一个修道士问院长:“我能否在吸烟时做祷告?”

院长回答说:“当然可以,上帝希望在任何时候都能聆听我们的声音。”

这个故事并不是真的,但却非常有趣。

所以,解释框架对于概念的多维度理解尤其重要。

如果你听过罗振宇的逻辑思维音频,你会发现,罗胖其实就是在对那些我们所熟知的概念进行一种新的解释,而且往往这种解释,听着还很有道理。

04

写在最后的话

一个人的聪明与否,就看他脑子里有多少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联就可以了。

事实情况是,大多数人的概念并不清晰,甚至是含糊不清的。

但正如文章所言,概念是一切知识的基石。

甚至,概念,应该是每个人都要习得的一个关键概念。

那如何习得呢?

其实文中已经给出大致方向了:

1)对概念深入思考,这一步骤谁也不能替代;

2)对概念建立新的解释框架,从新定义;

3)运用概念图帮助思考。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方向,方向明确了,然后就是往里面填充细节的方法和模型。

对概念的学习,其实是无止尽的,因为不同的时期,解释框架有可能发生变化,比如,以前的“燃素”概念,现在已经摒弃了,以前的“怀才不遇”,现在也很难发生了。

不过,这也正是学习的乐趣所在,学无止境。

最后,用樊登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好奇心不死,学习不止。

END 

参阅书籍:

《精进》,作者采铜

《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作者李笑来

《刻意练习》,作者 K. AndersEricsso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笔记清单,情绪手绘,看书注重框架》__5个维度深度解析,高效有逻辑的笔记术是怎样炼成的?
《精进》解码: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我们如何判断自己要学什么?
必备技能|如何利用PPT制作思维导图(知识框架图)!
一个人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
知识V形图:一个梳理知识体系的大框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