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魏延更冤的蜀臣,保全了蜀国上下,却仍被唾骂一千多年

魏蜀吴三国中,蜀国最小、最弱,却成为《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何也?原因在于蜀国刘备占据正统大义,曹操、孙权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因而《三国演义》全篇围绕蜀国展开,着重描述汉室后代刘备与“忠诚与智慧化身”的诸葛亮。

为了突出刘备与诸葛亮,那么所有反对他们的人,也就或多或少地被罗贯中抹黑,所以周瑜、张郃、魏延、孟达等人都有让人不齿的一面。其中,为何魏延给人感觉最冤?

因为《三国演义》维护的是蜀汉正统,读者心目中最该得天下的国家,周瑜、张郃等都是乱臣贼子,自然罪孽深重,死不足惜,而魏延是蜀汉大将,诸葛亮死后蜀国军界第一人,或可改变蜀国困境之人,却被奸臣杨仪踩着脑袋恶狠狠地说“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所以他的冤死让人无比惋惜。

但违背刘备、诸葛亮的复汉遗志,劝说刘禅投降的谯周,就没有这个待遇了,被唾骂了一千多年,明朝王夫之评价说“谯周之罪,罪可通天!”谯周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然而回顾蜀国史不难看到,谯周才是比魏延更冤的人。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三国演义》中,谯周以星相家、投降者的身份出现,一生都在以星相为武器、为投降作准备,先是劝说刘璋投降刘备,后不停地劝说刘禅停止北伐,再劝说刘禅投降司马懿,如此人生自然让人不齿。实际上,刘备攻打刘璋时,谯周才13岁,还没有能量左右刘璋,劝说刘禅停止北伐与投降是真的,但却有鲜为人知的实情。

魏蜀吴三国中,蜀国最为弱小,在册人口大约百来万,但军人与官员高达15万,那么如何维持庞大的军队与官僚系统,以及刘备、诸葛亮、姜维不停发动的战争呢?史书告诉我们,诸葛亮善于理财,大规模生产附加值更高的蜀锦,通过国际贸易与东吴换取粮食等物资。但史书没有说的是,蜀国还有极其黑暗的一幕,与仁义背道而驰。

刘备夺取成都之初,为了弥补军费不足,采用了刘巴的“铸造大钱”的建议,发行了“直百五铢”,即在一枚重量为五铢的铜钱上,刻上“直(值)百”,于是就变成了价值100枚五铢钱的铜钱。如此,刘备财富立马增长百倍,月余就“府库充实”。尝到甜头之后,刘备还发行过“太平百钱”、“定平一百”等,都是“以一当百”,蜀国中后期还发行过更夸张的“直五百株”。

显然,这是赤裸裸的疯狂的货币掠夺,受害者先是益州本地豪族,再是普通百姓。长期的掠夺,长期的战争,其实已经掏空了益州本地豪强与百姓,史书说当时“民有菜色”,可能远没有反应出真实惨状。

反观魏吴,魏国货币一直正常,东吴发行大钱十年后终止,唯独蜀国一直发行大钱。仁义的刘皇叔,正统的蜀汉,却如此残暴。

257年,姜维第十次北伐时,谯周看到“军旅数出,百姓雕瘁”,写了一篇《仇国论》,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反对用兵,主张休养生息。历代大儒强烈批判《仇国论》,认为这是为投降主义鸣锣开道,丧失了民族气节,是文人中的败类。

但从214年占领成都到257年,刘备发动了汉中之战、夷陵之战,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诸葛亮发动了南中之战(七擒孟获发生于此战)、五次北伐,姜维发动了十次北伐。短短40多年内,蜀国发动了大约20场战争,其中一半是大规模战争。以蜀国的国力,根本承受不了如此穷兵黩武,蜀地百姓生活、以及对蜀国官府的态度怎样可想而知。因此,谯周的《仇国论》不是投降主义,而是反映当时蜀国的民间惨状,提出的停止北伐、休养生息是正确意见。

但在姜维等人眼里,复兴汉室的大义,显然要比百姓生死更重要,于是在蜀国灭亡前的一年,又发动了一次北伐,以至于老将廖化都忍不住批评他说“兵不戢,必自焚”,即用兵不够收敛,必将自食恶果,之后果不其然。

263年,邓艾奇袭兵临城下时,成都还有一些兵马,而成都墙高壕深,未尝不可一战,但谯周却劝说刘禅投降,之后刘禅向邓艾投降,这个投降卖国的锅该不该谯周背呢?

长期将GDP几乎全部用于战争,蜀国灭亡之前实际已经面临崩溃,内部反战声音高涨,尤其谯周代表的益州本地派,利益受损最大,反战声音最高。因此,谯周的投降建议,背后应该是益州本地派共同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群臣反问谯周说:“今艾以不远,恐不受降,如之何?”如果邓艾不接受投降怎么办?说到底,群臣讨论的不是要不要投降,而是以什么方式、什么姿势投降。

其实,当时谯周62岁,官职是光禄大夫,正常不参与朝政,并不能决定蜀国的决策。因此,蜀国投降是刘禅与大部分臣子的共同选择,背后则是蜀国已经撑不下去了,谯周是投降派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官员。那么,作为投降派代表,司马氏如何奖赏谯周的呢?

按理,谯周之所以首倡投降,应该是为了高官厚禄、为了家族利益。但实际上谯周并未给自己与家族争取什么实际利益,被司马炎征召到洛阳去做官,他却“自陈无功”,“求还爵土”,一直想要回到四川。

谯氏为儒学世家,后代鲜有为官者。谯周三个儿子,都没有给司马氏效力的记载,幼子谯同被征为东宫洗马,不就。谯周的孙子谯秀,是当时有名的隐居高士。谯周子孙三代中,唯有孙子谯登做官,因为叛军李雄手下杀了他的父亲,之后为了报仇讨伐李雄,立下战功之后封官。

其实,如果谯周倡导投降,即便魏国灭蜀之后,以他在益州本地的威望,司马氏依然还会重视他。但谯周却偏偏主动出来倡导投降,还不为家族与子孙争取利益。因此,谯周倡导投降的动机就很明显了。

以当时蜀国的情况,灭亡是早晚的事,如何保全刘禅、群臣、百姓最为重要。东汉之初,公孙述割据川蜀时,刘秀派吴汉攻打公孙述,攻克成都后吴汉屠蜀。公孙述割据川蜀没多少年,川蜀却惨遭吴汉屠杀;蜀汉立国半个世纪,那么魏国如何对待川蜀?为了避免屠城再度发生,又加上蜀国已经无可救药,不投降干什么?

客观上,谯周为蜀汉各大家族争取到了一个不错的结局,蜀国平稳灭亡,中间没有爆发什么暴力屠杀,刘禅也得以安享晚年。在中国历史上,像蜀国这样群臣、百姓、国主三方都得到一个较好结局的投降,可以说非常罕见。所以,他的学生陈寿在《三国志·谯周传》中,用了十二个字评价:“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谯周)之谋也。”

可以说,谯周倡导投降是无奈之举,也是多赢的结果,但他内心对蜀国还是有着深厚的感情,故而他临终遗言说:“若国恩赐朝服衣物者,勿以加身。当还旧墓,道险行难,豫作轻棺。殡敛已毕,上还所赐。”

谯周是忠是奸,也许只有笑着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刘禅,才体会得更清楚吧!

如何评价谯周,关键看你站在什么立场上。从道德上说,“国君死社稷,卿大夫死位”,劝天子投降是极为无耻的行为。但从蜀国实际情况来看,灭亡或迟或早不可避免,投降是最好的结局,且投降的只是同为华夏族的魏国,不是外族、异族,属于华夏民族内部的投降。

封建王朝讲究正统大义,忽略生民之苦,所以包括《三国演义》在内,一直谴责谯周,视他为千古罪人,连他学生陈寿都改变不了。但以今天眼光来看,蜀国打着一个“复兴汉室”的旗号,连年发动战争,疯狂盘剥百姓,程度远超魏吴,我们何必为如此“正统”灭亡惋惜,何必谴责劝说如此“正统”投降的谯周!

参考资料:《三国志》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时期蜀国内部的派系以及派系斗争史
谯周装神弄鬼阻挠北伐,为何诸葛亮没有办他?
诸葛亮一生三大败笔: 第一纵容奸佞小人, 第三弃用赵云之后
三国最大的冤案,毁了蜀汉大业
真实的三国:蜀的灭亡早有先兆,群臣内讧不断,最终是自取灭亡 ​
用心读三国之二:姜维的悲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