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新童

 马新童,男,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马新童中医研究院创建人。对历代各家中医经典著作进行了广泛研究,熟谙《伤寒杂病论》现存各版本和历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潜心研究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深得其精诣,主要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的系统研究与临床应用。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参,神气形同调,病脉证并治”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系,强调“临证观象”、“中观正见”,擅长结合现代疾病特点灵活运用古方,尤其通涩和三法治疗心脑疾病、体质状态调整方、调神开心汤、肿瘤系列方等有独特之处。

世界中医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聘教授,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学术一部主任,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首席顾问,深圳经方协会名誉会长,山东威海市文登区首席中医健康顾问。特邀在博爱堂、葆德堂、孔医堂以及威海市文登区限号出诊。

中医家推荐

经方易学难精,但是有这么一种方法,只要在纸上画画图、摆摆药,就能勘破其中的妙处。怎么,不相信吗?在本文中,马新童老师将带领我们解构从一到十味药组成的经方,画图分析其中蕴含的法式。相信读完后,定能让你收获满满,还会让你迫不及待地试着画出其他经方的法式图哦。

温馨提示:本文约7977字,阅读大概需15分钟。宜泡一壶清茶,慢品。

讲稿实录

引 言

非常荣幸能跟大家来共同学习和经方有关系的一些知识。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内容是从来没讲过的内容——《经方的组成与剂量初探》。为啥叫初探呢?因为内容非常庞杂,我是特别希望把所有的东西都能给大家抛出来。但是中医的东西确实很多,光今天的内容恐怕要涉及到《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辅行诀》、《千金要方》以及临床实际。所以我不知道这堂课大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但是我想尽量把它呈现给大家!

医道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圣贤真实义。

一、何谓经方

所谓经方,狭义的经方是指《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还有一些《内经》里面相关的方子;其实广义的经方,至少在《汉书·艺文志》当中是有“经方十一家”之说的。我们中医的传承发生了问题,汉代以前的著作流传至今的有《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我们这次以《神农本草经》作为一个切入点。而解释《伤寒杂病论》,我们常用的是“以经解论”的方法,用《易经》、《道德经》、《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这是传统的一个思维方法。

二、《伤寒杂病论》药味数统计

 

我们用现在统计学的方法,发现伤寒杂病论当中的方子,药味一般都在十二味以内。换言之,如果按照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里面的方子,药物全部在十味以内。我们在和道门的一些传承者交流的时候,他说《伤寒杂病论》用的是天元式法。天元式法用的是十天干,那么它的方子药味不应该超过十味药。哪怕用十二地支,也不可能超过十二味。所以常常有一句话叫“药过十三,百病不沾”。为什么药过十三,百病不沾?因为人有十二经,十三味药那到哪条经去了?不知道。到后面我们破一破这个说法。

三、经方的组方依据

 

那么经方的组方依据是啥?我们先回忆一下,在《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讲,“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医是道呢、还是法呢、还是术呢?从道的层面来说,由医入道,那么“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法于阴阳”是什么?阴阳就是日、月、星,阴阳就是天地四时。“和于术数”,“术数”,张仲景怎么说的?“余素尚方术,请事斯语”。在《素问·天元纪大论篇》里面讲,“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大家觉得马老师你这怎么多了个“五运”呢?我说的是《天元纪大论》里面的,我个人认为这里把五运和阴阳加在一块的时候,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它的术数关系是怎么体现的?《素问·金匮真言论篇》里讲,“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数八;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数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数五;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数九;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数六”,这不就是河图吗?在《道德经》里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元气;“一生二”——阴阳二气;“二生三”是什么?好多人讲是天地人,其实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开阖枢,是阴阳的三种状态,二的三种状态才是《伤寒杂病论》中所谓的“三阴三阳辨证法”,或者叫“六经辨证法”,这叫“六经赅百病”、“六经钤百病”。我们根据古人的东西,把河洛这些图弄熟,我们就把中医的东西套在公式里面,这是我们的模型。模型很关键呀!我们看病看的是什么?看病就是看象,法眼观象!那么治病呢?治病就是用方。什么方?就是图,用图、用方。

五运阴阳,木、火、土、金、水,再一分为二,再分阴阳就出来了。《伤寒杂病论·六气主客》里讲,“厥阴生少阴,少阴生少阳,少阳生太阴,太阴生阳明,阳明生太阳,太阳复生厥阴,周而复始,久久不变,年复一年,此名主气”,因为主气是一年不变的,所以我们拿过来作为一个参照。

四、“数”说经方

五行各有阴阳,我们现在就开始拿经方来讲,我们数说经方。

1“数”说经方——壹、贰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311)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甘草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你看甘草汤这张方子,主治少阴病咽痛。在甘草上面没写炙,是生甘草,写了二两。那么甘草是什么呢?《辅行诀》里讲是土中之木。我们知道甘草吃多了会怎么样?水肿。在藏医当中,诃子这个药用于许多的方子当中,相当于国老的位置;而我们中医用药的时候,在许多的药方当中,都有甘草这个药,甘草这个药就是国老。它可以调和诸药,和事佬啊。如果出现了不差,就加一味药,一两桔梗。按照术数关系来说,我们把它们排在水和火的位置上去,那么就是水火既济。成无己怎么解释的?“奇之不去则偶之”。啥意思?就是单味药用之不效,就两味药来解决。那么“奇之”用甘草,“奇之不去则偶之”用桔梗、甘草,这就是二的法式。

2“数”说经方——叁、肆

 

那么三呢?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二两,细辛二两,炮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为什么“去皮,破八片”呢?八片象征着东方木的数,那么破八片在古传承当中,还讲的是对应的是点火的药,对应的是先天往后天走的时候,用后天的时候要炮,先天就用生附子,破八片对应的是奇经八脉。我们的古人是这么理解,这是先天来到后天的时候这么用。

那么四逆汤大家知道吗?你看附子一枚,生用,破八片。在《辅行诀》里怎么讲?附子是木中之水,附子可以在水的位置,也在木的位置,按照《辅行诀》来说是木中之水啊。姜宗瑞老师是《辅行诀》的传人,他对这方面会有更深的研究。我们看看四逆汤这个方子,四逆汤在桂林古本当中是四味药(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 人参二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什么叫四逆?意思就是逆春、逆夏、逆秋、逆冬。在人体四肢,左腿代表春,左臂代表夏,右臂代表秋,右足代表冬,(分别对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两胁肋这里代表春分、秋分。上下,刚才吴老师讲的百会和会阴相通,这是什么?夏至、冬至。四逆汤它应该叫四顺汤(《小品方》),古人说话很简单,它治疗逆,把“治”字去掉,所以叫四逆汤。大家理解了吗?就是手足厥逆。手足厥逆是什么意思?手足厥逆是阴阳二气不相顺接。

3“数”说经方——伍

我们再看看,被称为“群芳之冠”的桂枝汤,好像谈《伤寒杂病论》,没有不谈桂枝汤的。大家看一下,我把桂枝汤摆了一个方位。我们不说了吗?开图就是开方啊,方里面寓的圆的思维,就是我们讲的一气周流思维。我们要想把医讲清楚,从道的层面讲清楚,必须要从象、数、理、气四个层面来讲。大家看一看,桂枝三两是南方火的位置;生姜,生发之气,木的象;芍药,敛降之象,是金的象;炙甘草,甘草吃多了会水多,水的象,加点火以后(“炙”甘草)它就会往上,所以甘草的方向,这个药往哪个方向都能去,因为整个的图就是土。土为万物之母,所以桂枝汤被称为群芳之冠,因为无土不立。大家去看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没有五,加一、加二、加三、加四,就不能够成形啊!我们中医上讲“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一个桂枝汤真的都搞明白了,就不用去背条文了。那么大枣十二枚怎么解释呢?大枣十二枚对应的是十二地支,还对应十二经,也对应十二个月等方面,它可以是天地人不同的对应方法。如果说土寄于四隅位,那么这儿三个枣,这儿三个枣,这儿三个枣,这儿三个枣(四隅位各三个枣),意味着什么?整个方子全是五和三。五味药,数字是三,是木和土间的关系。我们说“人有三宝精、气、神,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对吧,是不是这样讲的?

4“数”说经方——伍、陆

 

看完五了,那么六的方子,我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举例来看。当归芍药散,这个方子大家都知道吧?当归芍药散还有一个名,大家知道吗?叫六气经纬丸。这个方子不是张仲景先生的方子,在张仲景先生拿来以后,我们就以为是张仲景先生的方子了,其实它更古老的名字可能叫六气经纬丸。我们把当归放到木的位置上,川芎就是火的位置,茯苓就是土的位置。刚才吴雄志老师讲了这个“苓”通的是灵魂的“灵”。我给大家讲,“灵”为什么变成“苓”了?用草来发号命令,这代表东,这代表南,这代表西,这代表北。我们有个五苓散,就是来通五方之令的,是五方之令,治水之神祗。我们再看看白术这味药,生白术是甘温药,茯苓是甘淡的药,泽泻甘寒,有些人说是咸寒的药物。我们把它排一下,白术在东方,茯苓在中央,泽泻在西方。大家看看,用五来解释这个方子时候,东方就变成了当归和白术,南方就是个川芎,中央是茯苓,西方是芍药和泽泻。

如果说用六来解释,不是讲六经嘛,厥阴风木就是当归,少阴君火就是川芎,少阳相火——生白术,因为少阳相火是气,我们讲三焦是气、火、水的通道,生发之气用白术,太阴湿土用茯苓来淡渗,阳明燥金用芍药来敛降,太阳寒水还是用泽泻来。那么五和六我可以排五,也可以排六,所以说这就是我们古中医它的一个所谓一气周流以后气机运行的变化图,其实就是一个气化的过程。

5“数”说经方——柒

 

我们大家看一看,小柴胡汤,“小柴八两少阳凭,枣十二枚夏半升,三两姜参芩与草,去渣重煎枢机能”,《长沙方歌括》我们大家都背得很熟,但是它是怎么开方的?我们看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柴胡半斤,半斤就是八两,黄芩就是三两。那么肝升胆降,我们用半斤的柴胡是为了升,它降极而升;而黄芩三两降胆火,升完以后降,那么刚好形成一个木的局。所以说小柴胡汤里面,半夏得夏天一半之气,放在南方火的位置上去。人参三两,为什么把人参放到西方去了?大家知道,我们开方开的是日、月、星辰的运行变化。二十八星宿西方有七个星星,叫什么大家知道吧?奎、娄、胃、昴、毕、觜、参。刚好参宿的“参”和人参的“参”是一个字。为啥?古人讲人参通参宿之气。原来中医看病是根据天地、阴阳、日、月、星的变化来进行一个模拟它气化的过程。因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生姜三两,生发之气,脾升胃降。大枣十二枚,刚刚其实已经给大家讲过了,十二枚对应十二地支。那么大枣能干什么?大枣能补脾胃之气血,助十二经之气血。

还有一个柴胡桂枝干姜汤。有了桂枝汤,有了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一看一目了然。柴胡、黄芩位置不变;我们把半夏去了,换成桂枝;把生姜改成了干姜,把大枣去掉;把人参去掉,换成瓜蒌根和牡蛎。牡蛎熬,熬就是煅的意思。刚才吴老师讲到魂魄的问题,古人对这方面是有深刻认识的。魂是升的,魄要降的,升魂用生龙骨,降魄用煅牡蛎,每个地方都有药,每个地方都有它的出处,古中医的每个地方都没有虚设的,全是实指,没有虚指,只是说没有传承、传承断了,没法去解释。

6“数”说经方——捌、玖

 

我们再看看八。当看到小柴胡汤的时候,大家有没有感觉,刚才七的时候,你看上下对称,左和右不对称,大家有感觉吧,方子好像还有一点不尽人意地方。我们看看《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里的大阴旦汤,大阴旦汤加了芍药四两啊!你看看,这就是完全的大阴旦汤,就完全成了。阴旦是什么?是月亮出来了,是阴气起的状态,到大阴旦汤这时候已经到极致了,再没法往上加药了,它已经圆满了。你看左边两个药,右边两个药,上面一个药,下面一个药,中间两个药,全都是平衡的,成熟的东西它是圆润的。这个方子叫什么?大阴旦汤。大家知道吗?我们小柴胡汤用的时候,如果出现舌下络脉一伸出来有瘀血的,肯定是用这个方子而不是小柴胡汤。你把腿拿起来皮屑很多,静脉有曲张的,肯定是用这个方子。这个方子相当于小柴胡汤合了芍药甘草汤。

再往后看,这是一个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方子,九味药,叫做小柴胡加黄连丹皮汤,是治春温的。我们中医丢失的东西太多了,《伤寒杂病论》到现在为止,我知道的有十二个版本,每个版本的东西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可能有后世的医家加进去的东西,也有后世研究它以后加进去的东西,还有一个是传抄的不同版本。那么小柴胡加黄连丹皮汤,就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了黄连、丹皮吗?不是。它是去了半夏,换成了黄连、丹皮,然后加了瓜蒌根。这个方子治春温效果非常好,可以和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成对待之势,它治春温。那个治啥?在《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太阴病篇》治腹泻。

7“数”说经方——拾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到十了,就是河图的法式,到这时候,所有的方子,所有的药都在里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我在咱们深圳讲过乌梅丸、大温脾丸,在中医在线还有其他的会议上我讲过,今天下午有老师专门讲大温脾丸,我在这里给大家先做个铺垫。左边乌梅、当归,肝(胆)或者木这里;火这里,黄连、桂枝,心(小肠);中央脾(胃),干姜、花椒;西方肺(大肠),细辛、人参;北方黄柏和附子。你看,一阴一阳、一阴一阳……都是这样的。所以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疾病就是偏阴偏阳了,一阴一阳是道。

大温脾丸,我们在《千金》、《外台》里面没有找到这个方子,在张大昌先生的医籍当中找见了这个方子,它其实是在大温脾丸的基础上重新根据这个乌梅丸,根据《千金》、《外台》的东西,提炼出来的这个方子,这方子和乌梅丸成了姊妹方。刚才吴老师讲得非常好,把乌梅去了,加大黄嘛。其实不简单,这里吴茱萸,这里黄连看到没有?再加个芍药是什么?刚才吴老师讲了,戊己丸。古人都有,统统都有。你看,大黄附子细辛汤,看到没有?这里面干姜、花椒、人参,再加饴糖,是什么呢?大建中汤。你看乌梅丸和大温脾丸,说它千古名方、千古奇方,一点不为过。

五、中医之模型

 

它不光是方子,方子里面寓的这个法,能使我们创造出很多的方子。我们根据这个,可以把中医的所有东西放到框架当中来看。东方甲乙木,肝、胆;南方丙丁火,心、小肠;中央戊己土,脾、胃;西方庚辛金,肺、大肠;北方壬癸水,肾、膀胱,是按照五行来的。那么按照六气怎么来呢?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五在里面,六也在里面。有人问,“诶,老师,我们中医内容很多呀”。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再说这不是精嘛?这不是气嘛?就是气化过程嘛。这不是神嘛?“人有三宝,精、气、神”。中医看什么?中医看的精、气、神啊。中医看病的第一个层面,叫做“病脉证并治”的层面,张仲景先生特别注重病脉证并治。所以刚才吴老师讲得非常好,如果中医没有病的概念,别人问你,“大夫,我什么病?”你说“你气血两虚,心阳虚。”你在说证,没说病。说明一点,你这个大夫还不太合格,你说出来他的证,没说病,连脉也没说,治还更不知道,瞎扯,对不对?

那么我们横着看法式图,肺是主气的,肝是藏血的,心是藏神的,肾是藏精的,你看。那么脾和胃呢?我们讲“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脾胃是主津液的。《内经》里怎么讲?《内经》里讲“小肠主液”,“大肠主津”(《灵枢·经脉第十》)。在不同体系当中,它的划分不一样,但它说的东西全部是一致的,从不同角度看,完全一致。我们古中医认为肾中的命门之火生的太阴真土,而心火、君火生的是阳明燥金凡土,传统中医这么认为的。而心乃君主之官,它不能直接来生,他要通过心包来生,那么这里有个心包和三焦,刚好五脏六腑,或者有些人说六脏六腑,六脏六腑都齐了。

所有中医的东西,如果把人体当作一个硬件来说,而把里面各个脏器产生的功能当作软件来考虑的话,请问一下大家,大家治病,是为了调它的硬件还是软件呢?我们大多数时候我们调的是软件,不是硬件。硬件是先天构成的东西,所以先天病就很难治。先天的时候气化形,后天的时候形寓气,形里面藏着气。

六、深师大茱萸丸结构分析及病案举例

 

刚才讲了,“药过十三,百病不沾”。真的吗?我给大家拿着一个方子,深师大茱萸丸,这是在《千金》、《外台》里面有的方子。大家看一看,假如说刚才没有剖析大温脾丸、乌梅丸,我们看这个方子的时候,如坠云雾,一共十六味药。它治“心腹寒疝,胸中有逆气,时上抢心痛,烦满不得卧,面目恶风,悸掉,惕惕时惊,不欲饮食而呕,变发寒热”,我们根本不知道它说啥。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有一个病人,在N年前开始,年轻的时候得了乙型肝炎,又过了一段时间检查出来了萎缩性胃炎,又过了几年发现肾功能有损害,又过了几年检查出来了冠心病,心脏不好。最近来找我的时候,他发现他得的病是什么?肺癌。通过刚才的描述,大家有感觉没有?肝到胃、到肾、到心、到肺。这不是五行相克的关系吗?你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马老师,你举的这个例子是真实病历吗?”真实病历,这边来找我了。刚才吴老师讲得多好啊,我们有病的概念。他啥病呀?你告诉我。他来的时候是肺脏结。心脏呢?冠心病,西医这么说。那么肾呢?慢性肾衰。另外还有萎缩性胃炎、乙型肝炎的迁延期。怎么治啊?我们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那见脾之病呢?当知传肾;见肾之病呢?当知传心;见心之病,当知传肺啊;那见肺之病,当知传肝,又回去了。那你没法治。刚才吴老师讲得多好,你看桂枝汤证,但是他是个慢性胆囊炎的病人,或者有乙肝的病人,那就柴胡桂枝汤。你五脏六腑都能涉及到,你可能就瞎治,光治症状没治病。

这个方子就给我们很好的一个教材。你看,吴茱萸、当归,刚才大家看到了吧,在哪里?大温脾丸里面有吧。先看五个温药:吴茱萸对的是木,桂心代表的是南方的火、心,干姜代表的脾,细辛代表的是金,附子代表的是水、肾。这五味药把五脏的阳气全部就调动起来了,“阳化气,阴成形”,五味药全部有了。我记得有一个朋友讲,“马老师,《千金》、《外台》我看不懂”。我说你为什么看不懂?不可能出现那么复杂的病,你没见过,你中医功底确实太差。你没见过的病,你看不懂,就是咱们要去努力的地方。当你研究《伤寒》、《金匮》十年了,倒过头来应该再看看《千金》、《外台》,再一直往后看。我们好多的被称为各个家的,都有他可取的地方。

我们看一看,吴茱萸、当归,这个药组,大家看明白了吗?柴胡、黄芩,刚才我给大家讲过了,都在东方木的位置,肝胆这里。这四个药把所有的寒热、虚实、升降全部体现得淋漓尽致。桂心,温心阳的;半夏,得夏天一半之气,降心火的,桂心可以暖小肠之火。干姜温脾阳,人参补五脏六腑之阴,白术能健脾生津,茯苓甘淡渗湿。细辛温肺,可以治肺的陈寒,白芍可以敛肺经,紫菀降肺气,旋复花可以把肺中的水去掉,它是咸味的药。附子,北方的水,再加上甘草。十六味药,若合符节。这里四味药(吴茱萸、当归、柴胡、黄芩),对着西方的四个药(细辛、白芍、紫菀、旋复花),中间四味药(干姜、人参、白术、茯苓),这是两味(桂心、半夏),这是两味(附子、甘草)。如果说我们把它匀一匀,每个方位各四味,或者说左右各四味药,中间四味,上下各两味药,平衡不平衡?什么叫丸?丸者缓也,圆也。这药可以常吃。

我刚才讲的病人来了以后,她很开心,说:“马大夫,你对我太好了”,前两天给我拿的她们当地的什么明妃鱼,告诉我“不要给别人吃,就专门给你的”。我说怎么样?“你的这个神方”,她把它叫做神方,“你这个药丸吃完以后,我哪儿都舒服了,没有不舒服的地方。”咳嗽不咳嗽?不咳嗽。心慌不慌?不慌。睡眠怎么样?睡得很好。大便怎么样?很通畅。有什么不舒服吧?没什么不舒服。她问我一句话,“大夫,我不会死了吧?”我说:“不会了,你看,你脸色从阴色转阳色了,现在症状也在消失,至少生命质量很好啊”。她说那就行了,只要活着就行。至于说瘤能不能给我消了?我不管它,带瘤生存也行。所以说病人给的什么信息呀,病人用她的生命,用她的身体给我们验证古人、老祖先的东西。我们真的对古人的东西不理解了,不认知了,我们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看到这个病的时候,当病人给我讲整个病的情况的发生发展的时候,我脑袋冒出来了这个方子。我以前看的方子,我只会想到它可能对某些疾病,而这个方子其实对应的是五脏六腑的疾病,复杂的、多器官、多靶位的逆转,用这个方子——大茱萸丸。今天给大家讲了这个方子,大家又学会了一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瑞春:几十年来我确实做到了“用伤寒”
刘建军---古朴中医医案医话2 
【真传一刻】第185期:马新童-经方的组成与剂量初探(下)
[原创首发] 我的治咳三方
少阳地图柴胡系---JT叔叔2016台北12月伤寒论
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