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官的绰号
绰号,又称雅号,一般含诙谐意。人们给官员起绰号,往往与这个官员的禀赋德性、行为举止等有关联,是其形象的生动写照。因此,为官者的雅号或绰号,不仅是取用者个人思想感情的表述,是一种民心民意的反映,也是对为官者官德和人品的一种评判和标示。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些非常有趣的绰号清官,老百姓有感于他们的清廉而起的绰号。现将其奉上,以飨读者


▲一钱太守——刘宠


 
 

  刘宠,字祖荣,东汉牟平人。是齐悼惠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的后代。青年时期,刘宠因“明经”被举荐为孝廉,出任济南郡东平陵县令,政绩有声。后升任豫章、会稽太守,简除烦苛政令,禁察官吏的非法行为,政绩卓著。后升职入京,山阴县(会稽郡首县,今浙江绍兴)有五六位须眉晧白的老人,特意从乡下远来给他送行,每人带百文钱赠他。刘宠不肯接受,只从许多钱中挑选一个最大的收下,以作纪念,后人便称他为“一钱太守”。清代监察御史杨维乔在诗中写道:“居官莫道一钱轻,尽是苍生血作成。向使特来抛海底,莒波赢得有清名。”

刘宠入京后,历任宗正大鸿胪、司空、司徒太尉等职。一次他出京到外地,路经亭舍,想进去休息片刻,管亭舍的官吏拒而不纳,说:“我们这里特意整顿洒扫一番,专门等待刘宠大人的到来,你有什么资格来住呢!”刘宠听了,一言不发,悄然离去。时人称颂他是一位忠厚长者。
二不公——范景文


 
 

  明代范景文,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要职,明时专制集权为皇帝一人之手,不设宰相,大学士为皇帝顾问,相当于首辅,位尊权重。当时亲友多登门相求,景文一一婉拒,为表自己的清廉之心并杜绝亲朋好友的请托,范景文特在衙门堂鼓边放置了一块牌子,上书“不受嘱,不受馈”六个大字,并放言,倘有人违犯,莫怪他翻脸无情。老百姓交口称赞,尊称他为“二不公”或“二不尚书”。

同僚中的正直之士以范景文勤政廉政为内容撰成一联,上联是“不受嘱,不受馈,心底无私可放手”,下联是“勤为国,勤为民,衙前有鼓便知情”。


▲三汤道台——汤斌


 
 
 
 
 

  汤斌(1627—1687),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又号潜庵,河南睢县人。清顺治九年进士,曾任陕西潼关道、江西岭北道、江苏巡抚、礼部尚书、工部尚书等职。他一生清正廉明,所到之处体恤民艰,弊绝风清,政绩斐然。

  汤斌之所以能赢得江苏百姓如此爱戴,是因为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康熙二十五年,汤斌被提拔为礼部尚书。离任之日,苏州百姓数万人为之罢市六天,天天到巡抚衙门痛哭挽留。汤斌动身赴京时,除衣被外,身无长物。苏州百姓又自发地奔走相送,自苏州城一直到江北,一路上,送行的人连绵不绝,直到汤斌渡过淮河为止。为了纪念汤斌,苏州胥门接官厅便有了“民不能忘”这座石牌坊。

  汤斌不仅为政清廉,居家也颇有颜回之风。他以清贫为本,每日采野菜供膳,每餐以豆腐汤为肴。百姓夸汤斌:“为政像豆腐汤那样清,生活像黄连汤那般苦,于世像人参汤那样补。”因而他有一个看似戏谑、实为敬重的外号──“三汤道台”。    汤斌的生活清苦,他的故居板门竹篱,简陋异常,其死时家里仅剩下8两俸银,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如此廉洁之风,仅此就值得后人景仰。

四知先生——杨震


 
 

  后汉人杨震,字伯起,为官清廉。有一次,他到一地方赴任,路经昌邑县。该县县令王密是他当年推举的荆州茂才(即秀才)。王密听说恩人到来,便在夜里拿着黄金悄悄拜见杨震,并再三要求他收下礼金。杨震拒不接受。王密以为杨震不受礼金是怕人知晓,便说:“夜晚无人知道。”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出去了。自此,“四知先生”的美名传遍天下。

  杨震为官忠贞清廉,生活俭朴。他为官10余年,没有给自己置办产业,常以蔬菜为食,衣无锦绣,徒步往来不乘坐马车。杨震的子孙也是“蔬食步行”。他的老朋友劝他为子孙搞点产业,杨震不同意,并对朋友说:“使后世成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wèi)之,不亦厚乎?”意思是说,让后来的人称我的子孙为清白官吏的后人,我把这美名留给他们,不就是丰厚的家产吗?所以,他的几个儿子虽然为官,亦都洁身自好,清廉自守。五代清郎——袁聿修


  南北朝天统中,袁聿修出任信州刺史,就是他的本乡,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袁聿修为政清廉,不言而治,自长吏以下,直到鳏寡孤幼,袁聿修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到他任满还京时,包括僧人在内的全州百姓,追来送别的填满道路,有人带来美酒与肉脯,哭泣着留连不舍,都想要远送。当时正是盛暑,袁聿修恐怕百姓们过于劳累,往往为送行的人停下马,随手喝一杯酒,表示已领受他们的好意,感谢他们的情义,并让他们回家。袁聿修回京后,信州百姓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求为他立碑,收集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来撰写碑文以记述他的功德,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同意。袁聿修曾在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五朝为官50余载,廉洁从政,清清白白,赢得“五代清郎”的好名声。


 
 

▲自喻“三白”的苏东坡


  苏东坡被贬海南“天涯海角”,徽宗年间获赦还朝,途经杭州。士民知其到来,有前去拜访求教或设宴接风者,而东坡先生婉谢美意,并风趣地说:“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复人间有八珍也。”何谓“三白”:原来苏东坡自幼寒窗苦读,每日三餐,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三样皆白,平日喜好,终生不忘,就是在朝为官,也不改初衷。由此,“三白”成了苏东坡的别称,也是他一生人品的象征。

▲蔬菜知县——胡寿安


  明洪武年间,四川新繁县知县胡寿安是安徽黟(yī)县横冈人,他曾任信阳、获鹿知县。胡寿安每到一地,总是实地查访,问民疾苦,新岁年初必下乡巡视,督勉春耕。见有田荒屋塌,必问明原因,并捐俸资助解困。在信阳离任时他曾赋诗明志:“一官到此几经春,不负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仍时到时贫。”胡寿安当知县太爷,并不携妻小赴任,生活也十分俭朴,粗衣淡饭。他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在新繁县,他在闲暇时开垦县署后园的荒地种萝卜蔬菜,以自食待客。蔬菜中种得最多的是葫芦,既可食用,其壳还能当礼品送人。有人以饭后带走一个葫芦壳为荣耀。县人感其清廉,亲切地称之为“蔬菜知县”。永乐十六年春,胡寿安因考绩优异调任京师。他离任时囊空如洗,卖了唯一的一匹老马充当路费。离开新繁县时,城里百姓千余人长亭相送,凡以礼品相赠送者,他一概谢却,堪称一代清官。


▲豆腐御史——丁俊


  丁俊在明代永乐年间任御史之职,分道行使纠察权。他到福建巡察,不畏权贵,刚正不阿,其生活十分节俭,每次吃饭,只有一个豆腐菜。因此,人们称他为“豆腐御史”。

▲埋羹太守——王琎


  明代王进,为官正直刚强,清廉俭朴。洪武末,任宁波知府,依当时惯例,知府所用公膳,有鱼有肉,规格不低。王琎到任第一次用膳,看到桌上的菜肴过于丰盛,非常恼怒,对家人说:“你们没看到我吃野菜的时候,怎么能这样铺张?都给我拿下去埋了,下次决不允许做这么贵的菜了。”于是,人们将其称为“埋羹太守”。


▲半鸭知县——于成龙


 
 
 

  清康熙年间的于成龙,从罗城知县开始,一直做到封疆大吏,为官清正廉洁,深受康熙帝信任,史称“天下第一廉吏”。

  于成龙为官清廉,流传的事迹很多。他升任福建按察使,乘船出发之前,令人买了很多萝卜,有人笑问:如此便宜的东西,买这么多干什么?于成龙回答说:一路之上,我以此为食。后于成龙由直隶巡抚升任两江总督,他雇了一辆驴车,住便宜的旅店,而没有惊动“公馆”。在总督任上,他整天吃青菜,有人就称呼他为“于青菜”。他的仆人们没有茶叶喝,只得每日采摘衙门后的槐树叶,后来树都秃了。于成龙任罗城知县时,儿子从山西老家来看望他。儿子回家时,他只有一只咸鸭,于是就割了一半给儿子作为干粮。后来有人作诗称赞他。诗曰:半鸭知县古来殊,为政清廉举世无。徜使官员皆若是,黎民安泰乐斯乎! 由此人们都叫他“半鸭知县”。

  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于成龙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埋羹太守——王琎


  明代王进,为官正直刚强,清廉俭朴。洪武末,任宁波知府,依当时惯例,知府所用公膳,有鱼有肉,规格不低。王琎到任第一次用膳,看到桌上的菜肴过于丰盛,非常恼怒,对家人说:“你们没看到我吃野菜的时候,怎么能这样铺张?都给我拿下去埋了,下次决不允许做这么贵的菜了。”于是,人们将其称为“埋羹太守”。


▲半鸭知县——于成龙


  清康熙年间的于成龙,从罗城知县开始,一直做到封疆大吏,为官清正廉洁,深受康熙帝信任,史称“天下第一廉吏”。

  于成龙为官清廉,流传的事迹很多。他升任福建按察使,乘船出发之前,令人买了很多萝卜,有人笑问:如此便宜的东西,买这么多干什么?于成龙回答说:一路之上,我以此为食。后于成龙由直隶巡抚升任两江总督,他雇了一辆驴车,住便宜的旅店,而没有惊动“公馆”。在总督任上,他整天吃青菜,有人就称呼他为“于青菜”。他的仆人们没有茶叶喝,只得每日采摘衙门后的槐树叶,后来树都秃了。于成龙任罗城知县时,儿子从山西老家来看望他。儿子回家时,他只有一只咸鸭,于是就割了一半给儿子作为干粮。后来有人作诗称赞他。诗曰:半鸭知县古来殊,为政清廉举世无。徜使官员皆若是,黎民安泰乐斯乎! 由此人们都叫他“半鸭知县”。

  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于成龙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康熙评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究竟廉到什么程度?
古代廉吏别称撷趣
清对联-于成龙(大)
故事:古代官员廉洁的十个经典佳话
公与私 廉与腐 俭与奢 苦与乐 画说古代清官廉吏处理“四种关系”
??“一代廉吏于成龙”:孙子官居要职 后人种地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