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S小知识】详解 “选择并遮住...” 选项
userphoto

2023.11.22 新疆

关注
在创建选区或调整蒙版参数时,我们都能看到“选择并遮住...”选项。这个选项在抠取头发、绒毛、烟花这类边缘细碎又不规则的图像时比较常用,本篇就来详细介绍它该如何使用。
我将它的内部结构大致分成了三块,分别是观察区、工具区、边缘参数设置区,如「图0-1」所示:

「图0-1」
我会按照「图0-1」中的分区,以及标记好的数字顺序来挨个介绍。大家可以根据上图中标记的序号来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

 本篇目录 
一、观察区
二、工具区
三、边缘参数设置区



一、观察区  

 1  视图模式调整
这个位置是调节观察区的显示模式的,共有7种可选,每种显示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可以按F键循环切换视图,看哪种视图更方便我们看清楚边缘细节,就选哪种模式。
在视图模式里面,点击朝下的小箭头按钮,我们就会看到「图1-1」这样的下拉列表:

「图1-1」
 洋葱皮
——被选中的区域100%显示,未被选中的区域呈半透明显示。如
「图1-2」所示:

「图1-2」
这个半透明区域的透明度,可以通过「图1-3」中的滑块来调整,也可以直接在旁边输入数值来调整:

「图1-3」

 闪烁虚线
——就是蚂蚁线,被选择的区域会用蚂蚁线显示。如「图1-4」所示:

「图1-4」

 叠加
——它跟快速蒙版的效果是一样的,会在图片上叠加一层颜色,默认是红色,也可以选其他颜色。带颜色的区域可以设置成“被选择区”也可以是“不被选择区”,如「图1-5」所示:

「图1-5」
我们可以在右侧的参数面板设置叠加的参数,如「图1-6」所示:

「图1-6」

 黑底
——这个跟叠加的效果其实是一样的,只是颜色不一样而已。选择“黑底”就会给不被选择的部分叠加上一层黑色,如「图1-7」所示:

「图1-7」
这个黑色的透明度是可调节的,调节效果如「图1-8」所示:

「图1-8」

 白底——被选择的部分就按原图效果显示,不被选择的部分用叠加上去的白色表示,如「图1-9」所示:

「图1-9」
这个白色的透明度也是可调节的,调节效果跟「图1-8」一样,把「图1-8」的黑色区域换成白色区域,就是白底视图调整不透明度之后的效果。

 黑白
——被选择的部分用白色显示,不被选择的部分用黑色表示。这就是蒙版的显示效果,如「图1-10」所示:

「图1-10」

 图层——被选择的部分按原图效果显示,不被选择的部分不显示任何东西,用透明状态表示,如「图1-11」所示:

「图1-11」


每张图的情况不一样,每个人的P图的喜好习惯也不一样,无论设置哪种视图模式,都是为了抠图而服务的,以最方便观察的模式为最优。
在调整边缘细节的时候,最好选择既能看到被选中的区域,又能看到没被选中的区域的视图模式,比如「图1-12」这样,既能看清毛发,又能看清背景,我们也好检查还有哪里的毛发漏掉了没有被选中,以及判断选择的程度(选区的透明度)应该控制在什么程度比较得当。

「图1-12」
像这种可以看到图像背景的模式,右侧设置区域的不透明度滑块最好不要拉到头,数值设置成20%~80%都是合适的,到底取多少百分比要看情况来定。
在确认抠图之前,最好调成黑白模式检查一下,查缺补漏,看看有没有哪里不该选中的地方被选中了,哪里该被选中的地方还有漏掉的没选到。黑白模式是最容易检查图像中的选择情况的。
比如「图1-13」这样,在有颜色干扰的时候,我们不容易看到中间还有一部分区域没被完全选中(选区存在透明度),如果就这么抠图,猫咪的脸就抠不完整,而且猫咪胡须之外的背景还有些没被摘除干净的地方,被抠下来了也影响观感。在其他模式下不容易看清楚这些细节,可如果调成黑白模式,一眼就能看清哪里还没被选中,非常方便。

「图1-13」
调整成黑白模式后,我们使用画笔工具,将该涂白的区域(被选择的区域)涂白,该全黑的区域(不能被选中的区域)弄黑,那么我们就能准确的抠出我们想抠的图像。
建议大家在使用“选择并遮住...”抠图的时候,在点击“确定”之前,最好调成黑白模式检查一下。就这个检查的小动作,能对抠图效果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如「图1-14」所示:

「图1-14」

 2  显示边缘
意思是只显示被调整的边缘,不显示未选择的区域,也不显示被选择的区域。
只有在左侧的“快速选择工具”与“调整边缘画笔工具”处于被激活的状态时,这个“显示边缘”的选项才会是可选择的状态,不然它就是灰色的,不可选。

「图1-15」
显示边缘这个选项,只会显示用“快速选择工具”与“调整边缘画笔工具”调整的图像边缘的痕迹。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快速选择工具时,如果右侧边缘检测那栏的半径数值为0像素,就算勾选了“显示边缘”选项,也不会在观察区内看到任何由快速选择工具所创建的选区的边缘。只有当半径数值不为零时,才能显示出它的边缘,如「图1-16」所示:

「图1-16」
当我们用调整边缘画笔工具来勾勒选区时,如果再勾选“显示边缘”选项,那又是另一种显示模样了。此时就不需要我们刻意为了看清边缘而手动调节半径数值了,直接就能在观察区内看到由调整边缘画笔工具勾勒出的选区范围。如「图1-17」所示:

「图1-17」
这个显示边缘的选项,只展示视觉上的显示效果,实际上并不会对选区本身产生影响,只是为了让我们看清我们所抠的图像的选区边缘在哪,以及多大而已。

 3  显示原稿
勾选“显示原稿”会显示还未点击“选择并遮住...”选项的时候的图像状态。
如果之前未选中任何选区,那么就会只显示原图;如果之前就已经存在选区,那会在显示原图的基础上,把还未点击“选择并遮住...”选项之前的选区也显示出来。

 4  高品质预览
官方说法是——“渲染更改的准确预览。此选项可能会影响性能。选择此选项后,在处理图像时,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滑动)可以查看更高分辨率的预览。取消选择此选项后,即使向下滑动鼠标时,也会显示更低分辨率的预览。”
我一直没搞懂怎么就高品质了,我勾选它后,视图没有任何影响(也可能是我的电脑配置比较好,它突出不了它的优势,有它没它没区别),官方的解释我也没看懂。不太能理解这个选项有啥用,反正平时不用它也能抠好图,个人感觉这个选项的存在是有些摸不着头脑的。要是谁能知道它到底有啥作用,在什么时候能用上,请你私信告诉我一下,谢谢。

 5  不透明度
只有叠加、黑底、白底这三种视图模式能有这个选项可调节。它的调节效果可参看「图1-6」「图1-8」这两张图。

 6  这个选项只有“叠加”这个视图模式才有,通过它能修改叠加到图片上的颜色。

 7  指示
有“被蒙版区域”与“选定区域”可选。
如果选择“被蒙版区域”,那在观察区内会用红色来表示未被选择的区域,用图像原色来表示选中的区域;如果选择“选定区域”,则正好反过来,在观察区内用红色来表示选中的区域,而用图像原色来表示未被选择的区域。显示效果在「图1-6」那里已经展示过了,没印象的可以把文章往前滑滑,去看一看。



「图0-1」

二、工具区  

 1  这是快速选择工具
顾名思义,就是快速创建选区来选择图像的工具。用这个工具在需要选择的部位轻轻刷动,它就能帮我们快速创建合适的选区。前提是被选择的主体跟背景之间有较为明显的色差。如果主体部分与背景色彩太过相似,就比较难用它准确选择,一不小心就把背景给一起选中了,如「图2-1」所示:

「图2-1」
在工具栏那点击这个工具后,选项栏那会出现它的参数设置,如「图2-2」所示:

「图2-2」
➊这是默认选项,当它被选中后,后续每次使用快速选择工具创建的选区,都会以添加的方式,在原有选区基础上再加上新选区。按住Shift键的同时再移动该工具,也是一样的效果。

➋如果选中它,那每一次使用快速选择工具创建的选区,都会以减去的方式,在原有选区基础上减掉新的选区。按住Alt键的同时再移动该工具,也是一样的效果。


➊➋的使用效果如「图2-3」所示:

「图2-3」

➌这里可以调整笔刷的大小。

除此之外,按住键盘上Alt键别松手,再按住鼠标右键并左右移动,也能调整笔刷大小,这是更便捷的调整笔刷大小的方式。如「图2-4」所示:

「图2-4」

➍只有当文件中存在多个图层时,“对所有图层取样”选项才可选择,不然它会是灰色状态,不可选。

不管文件中有多少个图层存在,如果没有特殊需要,是没必要勾选这个选项的。因为如果不勾选此选项,能够加大快速选择的范围,我们能更快的选择到自己想选的内容。如果勾选了此选项,则快速选择的范围会因上方图层而受限,它在框选的时候会更谨慎,会降低我们建立选区的效率。
比如我们给猫咪的图像上面再添加两个带内容的图层,然后我们再对这个猫咪进行快速选择,如「图2-5」所示。所以平时不建议将它勾选,除非有特殊需要。

「图2-5」

➎“选择主体”是通过计算机的自主运算去判断图像中最突出的部分,并对那个突出的主体部分创建选区。使用效果如「图2-6」所示:

「图2-6」
这个命令虽然选择主体的速度非常快,但也有它的小缺陷。比如对于边缘比较复杂的主体,它就无法做到精准选择,还需要我们利用其他工具来辅助。就像「图2-6」中由“选择主体”命令选中的猫咪,猫咪边缘的毛发有很多都没有被选中,还需要我们后面利用其他工具去辅助选择边缘的猫毛。还有对于那些主体与背景颜色很相似的图像,这个命令也不适合用。

 2  这是调整边缘画笔工具
调整边缘画笔工具是专门用来选择毛发的,只需要对着边缘的毛发轻轻刷动,就能快速为每根单独的毛发创建合适的选区,如「图2-7」所示:

「图2-7」
需要注意,这个画笔不能在没有选区的图像里单独使用。如果图像中没有任何选区,使用调整边缘画笔工具会弹出「图2-8」这样的对话框:

「图2-8」
出现这种对话框也没关系,关掉它,接着给图像建立个选区之后就能用了,如「图2-9」所示:

「图2-9」
当调整边缘画笔工具被激活时,选项栏那也有专属于它的设置区「图2-10」,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设置调整画笔的参数。

「图2-10」
➊与➋只能二选一,加号按钮代表可不断增加新选区,减号按钮代表新建出来的选区会减掉原来的选区,如「图2-11」所示:

「图2-11」
不需要用鼠标在上方点选也可以,按Alt键可灵活在两个按钮之间切换模式。不按Alt键的时候是激活“+”按钮,按Alt键的时候就是激活“-”按钮。当我们想使用“-”按钮时,只需要按住Alt键别松手,然后移动鼠标在图像上涂抹,即可让新键的选区减掉之前原有的选区。

➌ 点开这个小箭头按钮,就能看到调整笔刷的详细参数设置,如「图2-12」所示。或者在观察区点击鼠标右键,也能打开这个小面板。

「图2-12」
 大小
——调节笔刷粗细用的。
硬度——调整笔刷的软硬程度的,随着笔刷硬度的降低,笔刷的边缘羽化程度越大。
画笔大小跟硬度的调节有个快捷方式,就是按住键盘上的Alt键别松手,然后按住鼠标的右键上下左右移动:往右移动是增加画笔直径,往左是缩小;往上是降低画笔硬度,往下是增加画笔硬度。如「图2-13」所示:

「图2-13」
 间距
——是用来调整笔刷的连续性的,间距越大,画笔画出来的线连续性就越弱,如「图2-14」所示:

「图2-14」
注意看「图2-15」的这个圆形中间带有十字的图标,这个图案的三个方向分别有三个触点:

「图2-15」
那两个圆形触点是用来调整笔刷的圆扁程度的。当这个圆形触点被调整的时候,旁边的圆度数值也会随之自动调整,如「图2-16」所示:

「图2-16」
三角形触点可以调整笔刷的角度,通过旋转这个三角形触点来扭转角度,在扭转角度的同时,旁边的角度数值,以及上面选项栏上的角度数值都会随之自动调整,它们之间是联动的,如「图2-17」所示:

「图2-17」
 大小
——这选项有个下拉列表,点开后我们会看到「图2-18」这样的选项。

「图2-18」
“Dial”、“钢笔压力”、“光笔轮”这三个选项都是必须要外接其他硬件设备「图2-19」才能使用的。如果没有这些设备,就采用默认的选项“关”就行了。

「图2-19」
就拿数位板举例,当电脑连接上了数位板,我们在此处选择“钢笔压力”选项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按压笔尖的力度变化,来让画笔画出带有压力变化的线条,如「图2-20」所示:

「图2-20」

➍ 这个地方可以通过直接输入数值的方式来调节笔尖角度,它的效果在前面讲三角形触点的时候已经说过了,使用效果看「图2-17」


➎ 对所有图层取样,它的作用参看前文讲“快速选择工具”的第四点描述,使用效果看「图2-5」


 3  这是画笔工具

「图2-21」
“画笔工具”的选项栏跟前面的“调整边缘画笔工具”的选项栏几乎一样,使用方法也可以参考前文的描述,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
它们最大的区别就是,“画笔工具”画出来的笔触对毛发并没有自动的识别功能,它就只能画出普通线条,它适用于用来填补不需要太精细刻画的选择区域。

 4  这是对象选择工具

「图2-22」
对象选择工具是PS2020版本新出的功能,如果你使用的PS比这个版本老旧,是看不到这个工具的。
对象选择工具是通过框选一个大范围的选区,然后计算机会自动识别这个选区内比较突出的主体对象进行智能框选。如「图2-23」所示:

「图2-23」
➊这是“添加到新选区”命令,如果多次通过选择对象工具建立选区,那么新选区会跟旧选区进行相加,相加之后计算机再进行运算,重新智能框选出新的选区,如「图2-24」所示:

「图2-24」

➋这是“从选区中减去”命令,新创建的选区如果跟旧选区之间有重合,那么会从旧选区中减掉与新选区重合的部分,然后再对这部分内容做智能减选。效果如「图2-25」所示:

「图2-25」
快捷键是Alt键。在“对象选择工具”被激活的情况下按住Alt键不松手,被新创建的选区就会执行“从选区中减去”的命令。

➌ 这是“与选区交叉”命令,意思是如果新旧选区之间有重合的部分,那么只会保留它们重合的区域,在它们重合的区域内进行智能框选,删掉未重合的区域,如「图2-26」所示:

「图2-26」

➍ 此处有两个模式可选,分别是“矩形”与“套索”,这里可以决定我们在框选选区的时候使用什么形状的选框。默认是使用矩形选框进行框选,如「图2-26」那样用矩形的蚂蚁线来选择对象。如果我们选择的是“套索”模式,那么我们画出来的选框就是不规则的图形,而不再是矩形,如「图2-27」所示:

「图2-27」

➎“对所有图层取样”这个命令我在前文中已经介绍过了,在此不再赘述。没看过的可以往上翻翻,去看介绍“快速选择工具”的第4点,使用效果看「图2-5」


“减去对象”命令是专门针对“从选区中减去”这个命令弄出来的优化命令。勾选与不勾选它的效果如「图2-28」所示:

「图2-28」

➐ “选择主体”命令之前也介绍过,把文章往前翻翻,翻到介绍“快速选择工具”的第5点,看完就知道了,使用效果参看「图2-6」
 5  这是套索工具与多边形套索工具

「图2-29」
「图2-29」中标记的位置处单击鼠标,即可看到此处有两个工具可供选择。
这两个工具很简单,就是专门用来框选选区的,它们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套索工具的框选边缘灵活自由可曲可直,而多边形套索工具的选框边缘是一段又一段的直线组成的,如「图2-30」所示:

「图2-30」
它们拥有一样的选项栏,选项栏上只有「图2-31」这四个命令:

「图2-31」
前三个命令分别是“添加到新选区”、“从选区中减去”、“与选区交叉”。它们的使用方式在前文也有详细介绍,往前翻看“对象选择工具”的第1、2、3点就明白了。
至于“对所有图层取样”,之前也说过,往前翻看介绍“快速选择工具”的第4点,使用效果参看「图2-5」

 6  这是抓手工具
专门用来移动画布用的。
按住键盘上的空格键不松手即可调出抓手工具,用完抓手工具后再松开空格键即可。一般不会用鼠标专程跑到工具栏那边去点它,直接按空格键调出这个小抓手来用就行。
如果有特殊需求,比如我们打开了多个窗口,可能会需要用到抓手工具的这个选项栏,如「图2-32」所示,那才会专程去工具栏那边点击抓手工具。

「图2-32」
➊ 这个命令只有在打开了多个视窗的时候,才有实用价值。“滚动所有窗口”的使用方式如「图2-33」所示:

「图2-33」

➋ “100%”命令是立刻将图像的视觉大小调整到刚好100%,如「图2-34」所示:

「图2-34」

➌“适合屏幕”命令是立刻将图像调整到以当前视窗大小而言,宽度或高度刚好撑到视窗边沿的大小。快捷键是【Ctrl+0】,使用效果如「图2-35」所示:

「图2-35」

➍“填充屏幕”命令是让图像的视窗瞬间撑满整个工作区,撑得满满当当的,看不到空白窗口的程度。使用效果如「图2-36」所示:

「图2-36」
 7  这是缩放工具

「图2-37」
➊ 这是放大工具,可以在视觉上放大图像,快捷键是【Ctrl+“+”】

➋ 这是缩小工具,可以在视觉上缩小图像,快捷键是【Ctrl+'-'】

➌“调整窗口大小以满屏显示”是让视图窗口随着图片的放大与缩小一起发生变化,如果不勾选这个选项,那视图窗口是不会随着图像的缩放而发生变化的。它的使用效果如「图2-38」所示:

「图2-38」

➍“缩放所有窗口”勾选后,再对图像执行放大缩小命令,就会同时缩放所有窗口里的图片,如「图2-39」所示。如果没勾选,那就只会缩放我们选中的那个窗口里的图像。

「图2-39」

➎“细微缩放”,不勾选的时候,用放大工具就只能放大,用缩小工具就只能缩小。如果勾选了“细微缩放”,那无论我们当前选择的是放大工具还是缩小工具,按住鼠标左键往左边拖动就是缩小,往右边拖动就是放大,该命令增强了缩放工具的灵活性,如「图2-40」所示:

「图2-40」



「图0-1」

三、边缘参数及输出设置区  

 1  半径
我们在用“快速选择工具”或“对象选择工具”这类可以框选主体的工具,对图像进行选区的创建时,经常会出现边缘未能很好选中的状况,比如我们在框选猫咪的时候,毛发是没被框住的。

「图3-1」
像这种时候,调整“半径”就派上了用场,我们可以通过增大半径数值,让选区的边缘发生扩张,让选区覆盖到所有毛发上,如「图3-2」所示:

「图3-2」
半径的意思就是把原选区的边缘线加粗,并且系统还会自动检测边缘半径覆盖范围内的主体信息,自动计算出哪些地方需要建立选区,哪些地方不需要建立,帮我们节省了一根根抠取毛发的时间。
其实不调整这个半径数值,直接用“调整边缘画笔工具”去刷这些毛发,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如「图2-7」所示。
当我们调节边缘半径的数值时,这个数值越大,边缘线就会越粗(勾选“显示边缘”可以看到边缘半径的粗细程度)在边缘线的范围内,系统会智能识别毛发,并自动绘制出贴合毛发的选区。这个功能,也相当于“调整边缘画笔工具”的识别毛发功能。它们唯一的区别就是,调整“半径”是将边缘的每个地方同等的加粗或变细(可以通过勾选“智能半径”选项来弥补这一缺陷,降低误选漏选的概率),而“调整边缘画笔工具”可以灵活的调整边缘粗细,它使用起来适用的范围更广些。
如果边缘全都是毛发(如本篇拿来举例的猫咪图像,跟背景有接触的区域都是毛发),使用调整“半径”数值的方式来抠取毛发是最快的。如果边缘只有一部分是毛发,另一部分是大块实体(没有毛发这种虚虚实实的地方),比如抠人像图时,只有头上有毛发,身上部位无毛发,像这种情况,使用“调整边缘画笔工具”来抠取局部的毛发会更合适些。
总之,调整“半径”适用于整体调整毛发,“调整边缘画笔工具”适用于局部调整毛发。

 2  智能半径
“智能半径” 是配合调整 “半径” 这功能来用的,前面提到,调整半径参数时,是盲目的将整个边缘同等地调整。
为了便于理解,看「图3-3」。我在视图模式那边勾选了“显示边缘”,这样就能只展示边缘线,方面我们观察。现在我们就来单独看看将半径数值调整到95像素时所呈现的边缘状态:

「图3-3」
而勾选“智能半径”后,再来看看在半径数值同为95像素的情况下,边缘半径的状态,如「图3-4」所示:

「图3-4」
这么调整有何意义呢?
要知道,系统是根据半径的范围来计算哪些区域该被选择的,如果在短毛的区域我们也采用了过大的半径,容易让一部分背景图像参与到计算中去,系统很容易判断失误,造成错误的选择。比如把不该选择的背景,也纳入了选择范围。
来看看「图3-5」就明白了:

「图3-5」
所以,当我们通过调整“半径”滑块来建立长短不一的毛发选区时,最好把“智能半径”选项给勾选上。

 3  平滑
平滑是将选区边缘尖锐的部分弄钝,如「图3-6」所示:

「图3-6」

 4  羽化
羽化是将选区边缘做虚化处理,越是靠近外围的地方,虚化越厉害。羽化数值越高,虚化的范围越大。如「图3-7」所示:

「图3-7」

 5  对比度
加大“被选择范围与“不被选择范围之间的不透明度差异,使边缘的虚化效果减弱,呈现锐化状态。如「图3-8」所示:

「图3-8」

 6  移动边缘
顾名思义,将边缘向内或向外移动,如「图3-9」所示:

「图3-9」

 7  清除选区
一键清除所有选区的意思。

 8  反相
将“被选择的区域与“不被选择的区域颠倒过来,如「图3-10」所示:

「图3-10」

 9  净化颜色
我们在抠取毛发的时候,难免将些许背景抠出来,让毛发的末梢带有些背景色。“净化颜色”选项勾选后,软件会自动帮我们减少毛发末梢的背景色,优化抠图边缘,如「图3-11」所示:

「图3-11」

 10  输出到...
这是设置该如何保存选区用的,共有6个选项:

「图3-12」

 选区
——直接在原图层上创建选区的意思。

「图3-13」

 图层蒙版——将画好的选区以蒙版的形式套在原图层上。

「图3-14」

 新建图层——将选区的内容从原图层上抠下来,为抠出来的图像单独创建一个新图层放在原图层之上,并自动将原图层隐藏。

「图3-15」

 新建带有图层蒙版的图层——将原图层复制一份,并将画好的选区以蒙版的形式套在新建的图层上。

「图3-16」

 新建文档——将选区内容抠下来,将抠出来的图层单独存放在新建的文档里。

「图3-17」

 新建带有图层蒙版的文档——将画好的选区以蒙版的形式储存,存在新建的文档里。

「图3-18」

 11  记住设置
勾选此选项,可以保存当前在“选择并遮住...”面板里我们修改后的设置参数。当我们下次再打开这个选项,看到的就不是默认参数,而是上次我们保存的设置参数。
如果想要将设置恢复到默认状态,只需要把这个勾取消掉,然后重新打开“选择并遮住...”选项,就能看到所有设置都恢复到默认状态了。

 12  重置按钮
点击此处,可以将所有设置恢复到刚打开“选择并遮住...”选项时候的状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Photoshop中抠毛发它已取代抽出,是否还会碾压通道?
ps教学——最全面抠图方法大全
【引用】学习Photoshop CS5新功能 精细毛发抠图的妙招
PS抠图技能——选择并遮住
常用的三种抠图技巧,教你如何抠出细碎的动物毛发
【Photoshop CC 2018 学习连载4】想对选区进行精细调整?详解4种选区编辑方法及5种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