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祝之友讲《神农本草经》之--鹿茸

 

 【处方用名】鹿茸——鹿科

 【经文】鹿茸,味甘温。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

   鹿茸为名贵常用中药。商品中分梅花鹿茸和马鹿茸,系梅花鹿和马鹿的匈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梅花鹿Ceruus Nippon Temminck,当年幼鹿不生角,第二年开始生角,不分叉第三年开始分叉,眉叉斜向前伸,与主干成一钝角,第二叉与眉叉相距较远。梅花鹿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地区。四川主要分布在川西海拔2500~3500m针叶和阔叶混交林。以东北及四川西部产者为最优。我国有六个亚种Ceruus nippon hortulorum  swinchone,华南亚种Ceruus nippon pseudaxis ( kopschi) Eydoux & Soulcyct or Ger-vais9四川亚种Ceruus nippon sjchuanicus  Guo,chen &  Wang ,台湾亚种Ceruus nippon taiouanus Blyth,山西亚种Ceruus nippon grassia  Heude'

河北亚种Ceruus nippon manderinus Milne-Edu-ards.

    马鹿Ceruus elaphus Linnaeus.在鹿茸基部即分出眉叉,斜向前伸,与主干几成直角。主干长,稍向后倾斜,并略相内弯;第二叉起点紧靠眉叉,第三叉与第二叉的距离远,有时主干末端复有分。马

鹿分布于东北、宁夏、新疆、甘肃、青海、四川西部与西藏东部。我国现存七个亚种:东北亚种Ceruus elaphus xanthopygus Milne-Eduards阿尔善亚种 usCeruus elphus alashanicus Bocock,西藏亚种Ceru elaphus wallichi Cuvier,阿尔泰亚种Ceruus elaphus sjbricus Severtzov, 天山亚种 Ceruus elaphus songaricus

Severtzov,塔里木亚种Ceruus elaphus yarkandensis Vlanford.

   梅花鹿鹿茸的加工规格分为二杠锯茸、三叉锯茸、二杠砍茸、三叉砍茸、再生茸和初生茸。

   马鹿鹿茸的加工规格分为三岔锯茸、四岔锯茸、再生茸、初生茸。

   鹿茸收购时间,一般在6~9月,收购鹿茸分锯茸和砍茸两种方法。锯茸是在活体鹿空腹时将茸锯下,伤口及时采用药物止血和结扎压迫止血。砍茸,先将鹿处死,取下鹿头,然后将鹿茸连同头盖骨一起加工。


          本经要义   

    味甘温:鹿茸《本经》言:性温,味甘。全国统编教材《临床中药学》言其性温,味甘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载:性温,味甘、咸。归肝、肾经。

    漏下:妇人杂病,表现为月经不按时而下,淋漓不尽,或月经过多,或崩漏,亦即:“漏下恶血”等。其病机为肝肾不足,冲任不固。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妇人杂病诸候·漏下候:“漏下者,由劳伤血

气,冲任之脉虚损故也。冲脉任脉为十二经脉之海,皆起于胞内。而手太阳小肠之经也,手少阴心经也此二经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妇人经脉调适,则月下以时。若劳伤者,以冲任之气虚损不能制其脉经,故血非时而下,淋沥不断,谓之漏下也。”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妇人杂病诸候·崩中漏下候:“崩中之状,是

伤损冲任之脉,冲任之脉,皆起于胞内,为经脉之海。劳伤过度,冲任气虚,不能制约经血,故忽然崩下,谓之崩中;崩而内有瘀血,故时崩时止,淋沥不断,名曰崩中漏下。”

    悪血:指瘀血,是体内血液瘀滞于一定处所的病症。其中溢于经脉外,积存于组织间隙的坏死血液,称之“败血”或“恶血”;因血液运行受阻,淤积在经脉管内或器官内的称之为“蓄血”,属瘀血范围。或泛指非正常状态,或非正功功能的病变之血。《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妇人杂病诸候·瘀血候:“此或月经否涩不通,或产后余秽未尽,因而乘风取凉,为风冷所乘,血得冷则结成瘀也。血瘀在内,则时时体热面黄,淤久不消,则变成积聚癥瘕也。”

    寒热:指恶寒发热症状的简称。“寒”,是由寒邪引起,或阳气衰弱,阴气过盛而导致身体功能与代谢活动衰退,抵抗力减弱而出现的证候。“热”是由热邪而引起之阳气亢盛,出现的一系列热之症候群,如身热、烦躁、面目红赤、不恶寒反恶热、口干咽燥、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脉数等。“寒热”指忽寒忽热,寒与热相互出现。《诸病源候论》卷十二·黄病诸候凡二十六论·寒热候:“夫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阳者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肉肌之间,令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不通则寒独留于外,故寒栗也······”

   惊痫:详见牛黄“本经要义”惊痫条,可互参。

   益气强志:“益气”指补益肾气。“强”为增强、增加之意。“志”表意志,记忆。《说文·心部》:“志,意也。从心,之声”表“志愿”。《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神志。《宋玉·神女赋》:“罔兮不乐,怅然失志。”《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健忘:龙眼,安志强魂,主思虑伤脾健忘,怔忡,自汗惊悸。“益气强志”即神益肾阳,益精补血,增强记忆力。

   生齿不老:鹿茸主入肝肾。肝主筋,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服用鹿茸,通过补益肝肾,筋骨痿弱,阳事不举得以治疗,故而达到“身体强健,生齿不老”之功。

         药物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

Ceru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u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咸。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等。


       【鉴别要点】 

   1.药材鉴别

   梅花鹿茸习称花鹿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外,主枝习称“大挺”,长17~20cm,锯口直径4~5cm,离锯口约l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cm,直径较大挺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黒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体轻。气微腥,味微咸。具两个分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3~33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体轻,气微腥,味微咸。

    马鹿鹿茸:习称马鹿茸。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两个者习称“连花”,三个者习称“三岔”,四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马鹿茸按产地分为“东马鹿茸”和“西马鹿茸”。

   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棱筋,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

    西马鹿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臭,味咸。


    2.饮片鉴别

   鹿茸片为大小不同规格的薄片,分为血片、蛋黄片、骨片。血片:切面呈红黄色至红棕色,饮片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蛋黄片:切面呈黄白色,外围可见轻度骨质,中部密布细孔。骨片:切面呈灰黄色,外围骨质化,中部略显骨质化,中心可见稀疏细孔。

   【拓展阅读——中药材鉴别专用术语】

   大挺:特指鹿茸主枝。

   二杠:花鹿茸具一个分枝。

   三岔:特指鹿茸具两个分枝。

   门庄:特指鹿茸离距口约lcm处出的侧枝。

   血片:又称血茸片。特指梅花茸尖部切片,质量最优。

   蛋黄片:又称鹿茸粉片。特指梅花茸中上部的切片,质量次之,用鹿茸粉片加工成粉末人药,称鹿茸粉。

  骨片:特指梅花茸下部的切片,质量最次。


【临床药师、临床医师注意事项】

   鹿茸性温,主升,补阳助火,故凡阴虚阳亢,内热火旺者忌服。

   鹿茸一般不入煎剂,常研成细粉,入丸散剂,或用淡盐水吞服。

           医籍论选       

    鹿性纯阳,息通督脉,茸乃精之余,从阴透顶,气味甘温,有火土相生之义。主治漏下恶血者,土气虚寒,则恶血下漏。鹿茸禀火气而温土,从阴出阳,下者举之,而恶血不漏矣。寒热惊痫者,心为阳中之太阳,阳虚则寒热。心为君主而藏神,神虚则惊痫。鹿茸阳刚浙长,心神充足,而寒热惊痫自除矣。益气强志者,益肾脏之气,强肾藏之志也。生齿不老者,齿为骨之余,从其类而补之,则肾精日益,故不老。

                    ——明·张志聪《本草崇原》


    鹿未仙兽而多寿,其卧则口鼻对尾闾以通督脉。督脉为通身骨节之

主,肾主骨,故又能补肾。肾得其补,则志强而齿固,以志藏于肾,齿为骨余也。督得其补,则大气升举,恶血不漏,以督脉为阳气之总督也。然角中皆血所贯,冲为血海,其大补冲脉可知也。凡惊痫之病,皆挟冲脉而作,阴气虚不能宁谧于内,则附阳而上升,故上热而下寒。阳气虚不能周卫于身,则随阴而下陷,故下热而上寒。鹿茸入冲脉,而大补其血,所以能治寒热惊痫也。

               ——清·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


   鹿茸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人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肝藏血,脾统血,肝血不藏,脾血不统,漏下恶血矣。鹿茸气温可以达肝,味甘可以扶脾,所以主之也。寒热惊痫者,惊痫而发寒热也,盖肝为将军之官,肝血虚,则肝气亢,挟浊火上逆。或惊或痫矣。鹿茸,味甘可以养血,气温可以导火,所以止惊痫之寒热也。益气者,气温则益阳气,味甘则益阴气也,甘温有益阴阳之气,气得刚大而志强矣。鹿茸,骨属也,齿者骨之余也,甘温之味主生长,所以生齿。真气充足,气血滋盛,所以不老也。

                  ——清·叶天士《本草经解》


   鹿茸之中,唯一点胚血,不数日而即成角,此血中有真阳一点、通督脉,贯肾水,乃至灵至旺之物也,故入于人身为峻补阳血之要药。又其物流动生发,故又能逐瘀通怕血也。

       ——清·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作者:祝之友    整理:祝之友洪雅工作室  迪亚拉  许清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讲堂】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鹿茸
中药材:鹿茸-马鹿茸
鹿茸图谱
91鹿茸
鹿茸
补阳第一药,鹿茸为什么那么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