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个性尽张扬,“扬州八怪”绘画作品赏析(上)|独家

  清代中期,扬州经济富庶,文化兴盛,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扬州画坛人文荟萃,画派纷呈,其中以“扬州八怪”最具影响,其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海派及近现代绘画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扬州八怪“虽“怪以八名”,但自清以来享有“八怪”之称者就有15人之多。考虑到他们的书画风格相近,依据他们艺术成就的高低,本展览采用了清末李玉棻在《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所列的8人,分别是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郑夑、李方膺和罗聘。

  “扬州八怪”以怪著称,系因他们的艺术风貌背离了当时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画派。清代的正统画派包括以“四王”为首的山水画派和以恽寿平为代表的花鸟画派,他们受明末董其昌等文人画风的影响,讲求恪守古法,到了后期更是陈陈相因,比较缺乏生气和个性。“扬州八怪”主要继承了明代陈淳、徐渭及清初石涛、八大山人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法,反对泥古不化,主张重创新、抒个性,表现出对现实的关注,拓展了文人画的思想内涵,顺应了社会和时代的审美趣味和需求。

  “扬州八怪”主要以泼墨写意花鸟画为主,诗、书、画、印融会贯通,丰富了绘画的表现形式,并以金石书法入画,崇尚恣肆雄强的磅礴气势和朴茂奇崛之美,在艺术面貌上开一代新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郑燮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是“八怪”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无论在实践和理论上皆有突出的成就。他曾任山东潍县知县,为官清正,关心民间疾苦。因开仓赈灾,被诬告贪婪,罢官归家,有“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之美誉。回扬州以卖画为生。善画兰、竹、石,尤精墨竹。取法石涛,又师徐渭、高其佩笔意,潇洒活泼。主张学习古人要“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以草书、隶书之法画兰竹,形成了删繁就简、清新脱俗的个人风格,藉笔墨将其兀傲不平之气抒发出来。创作理论上,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段论,说明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至今仍有指导意义。郑板桥的诗词多表达对国计民生、人伦道德的关心,他曾说:“若王摩诘(维)、赵子昂(孟頫)辈,不过唐、宋间两画师耳!试看其平生诗文,可曾一句道着民间痛痒?”这种为百姓着想的观念是难能可贵的。其书法以画法入笔 ,创“六分半书”,纵横错落,飘洒有致。

兰竹双清 立轴
  这幅《兰竹双清》即是板桥最为擅长的兰竹。板桥以简劲笔锋、淡墨勾勒出坚硬的坡石,坡石基本无皴擦,以行笔顿挫为点苔之意,坡石渐尽处,三株细竹挺拔而起,竹杆极细,但挺拔有姿,绝不柔弱,即使最左处初发嫩枝,亦柔韧有劲。叶肥翠欲滴,以深浅墨笔撇捺而出。板桥主张书法入画,以此可见运笔使墨功力。竹叶聚散有度,磊落潇洒,秀洁清明。旁边坡石夹缝处生出数丛山野之兰,板桥撇兰尤显其书法功力,兰叶借草书中竖笔势,长撇运气而成,多而不乱,少亦不疏,兰花如蝶舞清香,如香在鼻。

竹石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款识:秋风昨夜窗前到,竹叶相敲石有声。及至晓来浓露湿,又疑昨夜未秋清。板桥郑燮。钤印:郑燮之印(白文)
《竹石图》作者用简劲的笔锋,勾勒出坚硬的岩石,气势雄伟,好似深山危崖之一角,又一种天然自成之趣。在整个坚硬瘦石折裥处略施以小斧劈皱,崚嶒之态顿出。石前新篁修竹数枝,瘦劲挺拔,竹枝不高,竹干极细,但不脆弱,极其傲然。笔致灵动疏爽,竹浓石淡,浓淡辉映,妙趣横生。

七竹图 立轴 水墨纸本

  题识:紫庵先生宰潍县多惠政,至今有吴公七贤祠。七贤而独称吴公,盖重吴也。燮宰是邑,谒其祠,葺而新之。在县西五十步不远,故得常至而拜献焉。玉树亲翁索余画,因写七竹以比七贤,亦以见贤者之必有后也。乾隆二十七年岁在壬午三月既望,板桥弟郑燮拜手。
  兰、竹是文人画家喜欢绘画的题材,郑板桥喜欢画竹,认为竹挺劲孤直,具有一种刚正和倔强不驯之气。这幅大型墨竹作品是郑氏七十岁时的杰作,描绘修竹七枝,以七竹比喻七贤,形简意足,竹姿疏落有致,顾盼有情。

墨竹七贤图 水墨纸本

竹石幽兰 立轴水墨纸本
  录文:深绿叶淡更绿花,唯有青山与翠竹,不分二色合成家。湘雪外,楚孤涯,不同桃李艳,不斗牡丹芽,赤心与素心。千古不争差,赤心留以奉明主,素心留赠良朋好友,一尊酒一杯茶。

幽兰图 纸本水墨
  此图画崖石、兰花、竹枝。郑燮尤画兰竹见称。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既从政,又不忘情于诗酒画画。弃官居扬州,与骚人墨客进从往来,并悬润格,并鬻画自营。此图写意兰竹,笔墨潇洒,意态爽朗,能充分表达作者风格特点。画上自画七言一首,明白揭示出创作意向。

墨竹图 立轴墨笔纸本

纵168.7厘米横90.5厘米北京炎黄艺术馆藏
  此画中写修竹数竿,长短有殊,左斜右倾,顾盼有情。用笔遒劲圆润,疏爽飞动。竹后几根石柱挺立,水墨勾画,笔法秀挺硬气,皴擦较少却神韵俱全。竹用浓墨而石取淡笔,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妙趣横生。全图气势俊逸,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墨竹 立轴
  款识:乌纱掷去不为官,华发萧萧两袖寒,写去数枝清挺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怀珍年兄,板桥郑燮写。钤印:郑燮、橄榄轩
本幅《墨竹图》纸本水墨,图绘巨石旁边三棵墨竹随风摇曳,一棵小竹苗随风摇摆,巨石底下兰竹相依。一派生机之境。郑板桥画竹向来是胸中勃勃.遂育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而磨墨、展纸、落笔。将心中之竹变成手中之竹。

“怪”事:

【三段论与“胸无成竹”】

  郑燮在创作上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阶段论,辩证地论述了艺术的创作过程。“眼中之竹”是对自然实景的感性认识,“胸中之竹”是经理性思考后的创作构思,“手中之竹”是用笔墨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三者既由此及彼阶段上升,又非直接地转化。尤其是“胸中之竹”这一阶段,随时都有可能在创造中因灵感的火花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此,郑板桥又提出“胸无成竹”之说,即下笔时不受原有画竹法则的束缚,而是随手描绘,从而达到“趣在法外”的艺术境界。
【明码标价的“笔榜”】

  郑板桥从不避讳自己写字作画是为谋生,他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张贴笔榜,将自己的作品作为商品推销,明码标价,按质论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帐。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明确表示最好用现银来买他的字画,其余一概免谈。


李鱓


  李鱓(1686-1762年),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墨磨人等,江苏兴化人。曾以画入宫廷充当内廷供奉,因“才雄颇为世所忌”而被排挤出宫,后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为政清简,深得百姓爱戴,却因触犯权贵而被罢官。之后,便往扬州卖画。李鱓在宫廷中曾从蒋廷锡学画工细妍丽的花卉,之后师从指头画家高其佩,在扬州又取法石涛,画风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他主张绘画要“自立门户”,但自己的画风却多为继承前人的成果变化而来。善画大写意花鸟,题材广泛。精于诗书画的结合,以题诗发挥画意,立意不时关乎民生。用笔挥洒自如,泼墨酣畅淋漓,一反文人画的文秀纤弱,易之以奔放豪爽之格。张庚评其画道:“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多得天趣。”

芭蕉萱石图
  《芭蕉萱石图》是李鱓绘画风格成熟的作品.受徐渭、石涛影响,用笔挥洒自如,豪爽奔放,泼墨酣畅淋漓,将水与墨结合,并参以书法用笔,形成自己“水墨融成奇趣”的风格。他曾自题水墨花卉云: “八大山人长于用笔,而墨不及石涛。清湘大涤子用墨最佳,笔次之。笔与墨作合生动,妙在用水。余长于用水,而用墨用笔又不及二公甚矣。笔墨之难也。”
  展开此轴,淋漓鲜润的湿色扑面而来,横涂竖抹的阔笔,酣畅淋漓地透出温润的芭蕉特质,大叶高干的芭蕉成为画面的中心和重心,而双钓一枝竹挺拔而出.正中取势,呈s形上展,与蕉叶交错。竹后—石,粗笔写出、浓墨点苔。画中笔墨劲直率意。画右有友人郑燮题诗: “君家蕉竹浙江东,此画还添柱石功。最羡先生清贵客,宫袍南院四时红。”右侧下自识: “雍正甲寅冬十月,复堂李鱓”,钤印两方。

秋园双禽 纸本设色

1756年作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此作为竖构图,全景式布局,以斜角取势。笔墨酣畅淋漓,利落洒脱,技巧纯熟,功力深厚,率意中见纯真。笔法有张有弛、有快有慢、变化丰富,墨色浓淡相宜且虚实有度。石头以横笔侧锋横扫而成又略施赭色,树木则勾画皴擦而成。树叶用三绿加墨直接勾画而成。石榴和各种花朵都是勾画后加之赭色、白粉、胭脂等色晕染,使画面色调鲜丽多彩,高贵典雅。风格除作者之本色外,仍保留有南沙风致。

忠孝图立轴

设色绢本

长年百子富贵图 立轴

1766年作长春富贵图立轴 设色纸本

松石紫藤图 立轴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中苍松高大挺拔,耸立天地之间,枝干虬劲盘旋。紫藤碎玉珠花,盘绕垂挂枝头。松下一丛牡丹,国色天姿,明艳动人。此画工整细致,设色雅致,为作者初师蒋廷锡时的作品,虽没有他后期豪放宕逸的风格,但自有清雅秀润的韵味。

墨荷图
  李鱓作《墨荷图》已近六十岁,早过知天命之年。他常感慨人生,寄情于诗画,寓其生平遭遇和心态。宋朝周敦颐撰《爱莲说》,将莲荷比作“花之君子”,李鱓两度被革科名,为官时廉政爱民,却因得罪上司又遭贬,便以莲荷自喻,抒发自己坚贞高洁的品格。此图展现了经受暴风骤雨洗礼之后的荷塘一隅。残破的荷叶或随波浮沉,或濯然独立,出污泥而不染,亭亭静直,香远益清的荷花在叶片中掩映成趣,清妍研优美,参杂其中的苇草遒劲飞动。

五松图 立轴

  李鱓好作《五松图》,有多幅传世,可见求索之众,酬应之繁,其名之盛也。此作用笔颇严整,墨色尤鲜润,树之参差起倒亦顾盼生动,无暮年荒率颓唐之习,是其同类作品中之佳者。

五松图 立轴 水墨纸本

五松图 立轴 纸本

1744年作

  款识:有客要余画五松,五松五松都不同:一株劲节古臣工,莰笏垂绅立辟雍;颓如名将老龙钟,卓筋露骨心胆雄,森森羽戟旧军容;侧者卧者生蛟龙,电旗雷鼓鞭雨风,爪鳞变幻有无中;鸾凤长啸冷在空,白云一片青针缝;旁有蒲团一老翁,是仙是佛谁与从。吁嗟!空山万古多遗踪,哀猿野鹤枯僧逢。不有百岳藏心胸,安能屈曲蟠苍穹?兔毫九折雕痴虫,墨汁一斗邀群公,五松五老尽呼嵩。悬之君家桂堂东,俯视百卉儿女丛。客有索画五松者,爰作长歌以题。乾隆九年七夕,懊道人李鱓写于楚阳之万柳庄。

五松图 水墨纸本

福禄五松图 立轴

五松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李鱓一生,多次画过五松图,估计都是应人之请为祝寿而作。此帧松树的参差低昂,向背招应,浓淡聚散都极经意,用笔亦遒劲沉着,与极晚年的荒率颓唐判然有别,是他六十前後的佳作。

“怪”事:

【神兽与鳝鱼】

  李鱓的“鱓”字,有两种读法,一读为tuó,即鼍,也就是扬子鳄,在古代被视为神兽。当年李鱓在临淄为县令时,人皆知为李tuó,因为官老爷的名字是不能念错的。另一种读法为shàn,即鳝。李鱓落拓江湖,多次题画署名为“鳝”,自认为是田间鳝鱼而已。从鼍到鳝,也就是从神兽沦为普通小鱼,多少反映了李鱓“两革功名一贬官”的坎坷命运。
【写意花鸟之前驱】

  李鱓以写意花鸟画的成就名居扬州八怪的前列,他的可贵之处在于拓展了写意花鸟的取材领域,将葱、姜、瓜、茄、辣椒、茭白等一一入画,并将诗书题跋与画面结合,点出深意,而且扩大题诗在画面上所占的空间,大有书画不分、喧宾夺主之势,实际上却利用书画的相生互动加强了画面的气势,造成不守绳墨的奇效。李鱓的写意花鸟笔致简练,水墨酣畅,突破了正统画派恪守古法的陈套,成为其“怪”之所在。


金农


  金农(1687-1764年),字寿门,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二十几种,浙江杭州人。博学多才,工诗词,精鉴赏,兼善书画、治印。在“八怪”中,其学识修养最为广博。性情孤高,曾被荐举应博学鸿词科,落选后心情抑郁,遂周游四方,终无所遇。晚年居扬州僧舍,以卖画为生,至衰老穷困而死。善画梅竹、人马、佛像、山水等,“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气”,笔法稚拙,意境奇奥,肖像画追求于似是非是之间,开辟了文人肖像画领域。其书法独创一种自称为“漆书”的字体,富有金石味。诗文有《冬心诗集》、《冬心随笔》、《冬心杂著》等。传世的金农作品中有一部分由其弟子罗聘、项均和童子陈彭代笔,其亲笔之作有《山水人物》册、《礼佛图》、《月华图》等。

红绿梅花图 立轴 绢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从款题中可知是金农将元人辛贡、王冕所创的粉、白梅法,集写于一画之中的杰作。全幅花枝繁密,生机勃发。以大笔淡墨画干,浓墨点苔,枝条疏密有致。勾花点蕊,以粉朱、铅白点染花瓣,清丽透逸,有暗香浮动,韵清神幽之感,款署“七十三翁杭郡金农记”。是作者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墨梅 立轴 水墨纸本

  冬心先生的作画时间仅十六、七年,其传世作品必然有限。在其署款的作品中有三类:一为亲笔,二为代笔,三为伪笔。三类中,亲笔最少。亲笔画,如此画者,其重要特征是,画与字的笔法、笔性的一致。试看图中,梅的枝干与其题诗的漆书,有着相似的松灵中的沉着,舒缓而鲜明的节律。这种一致性发自内在性灵,是摹仿不出的。

  此帧《梅花图》,写寒梅怒放,花疏气清,野逸古拙,韵味隽永。画面布局奇特,繁简相宜,黑白对比尤妙。画中题诗,表现了画家“人与梅花一样清”的高尚节操,还透露出他与一位盲友的深情厚谊。

墨梅立轴 水墨纸本
  款识:清寒尽得一枝梅,恰好邻僧送米来。寄与□□应笑我,我如饥鹤立苍苔。七十四翁杭郡金农画并题。钤印:金氏寿门
  诗堂:冬心画梅知梅心,自抱高节凌寄崟。寿门画梅使梅寿,能耐清寒不妨瘦。一枝倚石何亭亭,藐姑环佩风泠泠。数枝连蜷势欲起,雪压袁安冻不苑。维摹老去神自完,此翁岂复爱饥寒。邻僧能来亦清妙,得花献佛佛应笑。君将别我游西湖,往日琼葩今在无。伧苔迹冷仙鹤去,烟中惟见孤山孤。云谷词兄属题即正,张维屏。

墨竹图 立轴 水墨纸本

壬午(1762)年作
  题识:予游弁山,寻小玲珑石不得,信宿僧寮,僧心印乞写瘦竹一枝,长供佛前。竹尊者顿开生面矣,并题诗云:好游名山扶一藤,林间忽遇长眉僧。合掌乞画苦寒竹,先生近日无他能。竹中不复画荆棘,荆棘乃竹之盗贼,老来孏似水牯牛,随意题诗在上头。此记五年前游吴兴所作,壬午清夏无事,画竹以寄玙沙先生观察,公复书一过,寄到之日定多物外之赏,于茶熟时,要二三宾佐共吟啸也。七十六叟金农。钤印:金氏寿门书画

梅花竹石

  此画在构思布局与笔墨意趣上各有特色,笔触古拙, 在轻盈潇洒的风姿中含有沉厚稳健的意趣, 淡墨点花, 薄而润, 富有色彩感;画中自题:“古来画梅谁最好,僧中独数华光老。花光衣钵付吾人,信手写来得其真。曾闻花光能画影,墨晕含苞偏耐冷。石门画梅兼画月…… ”画墨梅一枝,岩石数块。

竹图 立轴 纸本墨笔

上海博物馆藏

  作者在自题中说自己所画此竹“无潇洒之姿,有憔悴之状”。画中竹叶晦暗粘连,似蒙尘厚重,苍凉凄婉。浓淡墨色营造出空潆深远的意境。构图婉丽可人,秀逸不凡。

红兰花图 立轴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写红兰倒悬而生。淡墨略加石绿,挥洒出飘逸的兰叶,以干墨勾边,着笔自如。以胭脂点写兰花,重彩略为勾描筋络,焦墨点提花蕊。色艳而不俗,灵动清新,笔意自由奔放,古拙丽秀,反映了作者独特而不落俗套的艺术视角。

兰花图 立轴 纸本墨笔

南京博物院藏

  从自题中应知此图与《红兰花图》同作一时。笔法相同,构图上有所变化,增加了平地的兰丛,与上方倒垂之兰呼应。用笔更为豪放纵横,挥洒自如,红兰没有用浓墨点蕊,倒也艳丽脱俗。

梅花图纸本设色

梅花 立轴 绢本

立轴 水墨绢本

立轴

  款识:野梅如棘满江津,别有风光不受春,画毕自看还自惜,问花到底赠何人。摹王元章本,寿道人农。钤印:金氏寿门书画

“怪”事:

【柳絮飞来片片红】

  金农客居扬州,某日一盐商宴客,席间有人提出以古人诗句“飞红”作为酒令。轮到这位盐商时,他苦思冥想才吟出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众客哗然,雪白的柳絮如何能片片红,认为是他信口胡诌,正论罚间,金农起身说道:“这是元人咏平山堂的诗,他引用得很正确。”众人不信,要求吟出全篇,金农诵道:“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人齐叹先生的博学。而事实上,这是金农随口作出为盐商解围的。盐商自然大喜,第二天就送了不少银两酬谢金农。
【漆书】

  金农向以隶书见长,他的隶书得力于《西岳华山碑》,圆笔为主,朴厚飘逸。后来,他受《禅国山碑》和《天发神谶碑》的影响,字体方中见圆,横粗竖细,变隶书的扁平结体为纵长,逐渐向奇崛险劲转变。在不断揣摩的过程中,金农以截豪秃笔作横画粗短、竖画细劲、雄奇恣肆、斩钉截铁的方笔字,“漆书”应运而生,体现了金农独特的个性。


高翔


  高翔(1688-1752年),字凤冈,号西唐,又作犀堂、西堂、樨堂等,别号山林外臣,江苏扬州人。一生布衣,性格清高孤傲,与汪士慎意气相投。青年时便与寓居扬州的石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石涛死后,高翔每年为他扫墓,直至辞世,可见受其影响之深。善画山水,其次是梅花。山水画取法弘仁、石涛,用笔简练秀雅,但大幅山水缺乏气韵,笔墨松散,然取材于扬州的近景山水则别具情趣。高翔与汪士慎皆以梅花名世,又各具特色,金农评道:“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皆是世上不食烟火人。”擅八分书,工篆刻,师法程邃,与汪士慎、丁敬齐名。又与高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四凤”。能诗,其子高增辑其遗诗成《西唐诗钞》,惜已失传。

溪山游艇图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构图简洁明晰,院落和房舍散布,古树参天,江中一渡船,船上人物以最简洁的笔调勾成,不能再减少一笔,而人的动态已被表现得十分清晰,作者功力由此可见。

夏山草庐 立轴 水墨纸本

夜月读书 镜心 设色纸本

山斋读书图 立轴 水墨纸本
  题识:顾影难堪只自怜,竹风凉入鬓丝边。南帆北马都无分,画饼生涯老砚田。水墨生涯不入群,南宗北派孰支分。衰年笔秃耽平远,曾见奇峰是夏云。争流不写水回还,瘦削先勾一角山。褊性幽栖胸次窄,乱书堆里屋三间。旦夕于今供给难,多年生理囗鱼竿。浪迹曾说江湖险,水口风门总不安。半榻图书枕簟横,北风推起野云生。荒凉自爱清水于,窗外芭蕉又雨声。捡得箧中宣笺作元人  小笔,赘题画百首之五。天翁尊长兄先生吟坛笑正。西唐弟翔。钤印:高生老
  高翔擅山水、梅花,清简瘦硬,在“扬州八怪”中可称逸品,金冬心每称之。此图写乔柯崇岗之下,绿蕉翠竹之间,有士子读书茅堂,窗外泉声淙淙,日长山静。笔墨简淡,清气满幅,可以想见画中人与执笔作画人之高致。是其真迹中之佳者。

疏林夜话 立轴 水墨纸本

  钤印:西唐高翔、犀堂
  在扬州八家中,高翔画流传最少,画格亦甚高,冲淡简静,疏朗幽远,并不受时风的影响。此图写疏林翠竹间二人秉烛夜话,屋外烟雨迷蒙,景极平易而境界清旷。右上题七律一首,所谓“诗中有画笔生香”,诗画映发,笔墨简略而韵味无穷。

僧房扫叶图

弹指阁图 立轴 水墨纸本
  这幅《弹指阁图》正是这种特色的具体表现。竹门、篱笆、古树、鸟巢、人物烘托着一个小小的佛龛,肃穆幽雅、煞是宜人,然而这只是内境实物,目光向上眺望时,则是长题、天空。那偌大的空白,正是高翔宏大气度的生动表现,正是高翔的宏大气度与秀逸雅静相融合的结晶。高翔《弹指阁图》画了大小、长短不同的三幅分送友人。扬州博物馆那幅是接近方形的(68.5×38厘米),本幅则是长形的(132×31.5厘米)。由于它长,在表现上述特点上便占了便宜。

弹指阁 立轴

弹指阁 立轴

弹指阁图 纸本墨笔

扬州市博物馆藏

  《弹指阁图》画绘竹门篱笆的庭院里几株老树枝干挺拔,古藤萦绕,树叶有的线勾,有的墨点,浓淡互衬。右边楼屋便是“弹指阁”,建构奉愫平正,简洁大气,在芭蕉、竹林的掩映下,更见幽雅之韵。院中的两个人物,一执杖,一躬身,似在相互交谈,虽寥寥数笔,造型简练,却栩栩如生,微妙传神。在这静谧安详的氛围之中,这样的人物形象处理,给人一种超然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行笔错落有致。以淡墨勾润,浓墨点视,清疏中流露出一股秀逸的气息。人物刻划,寥寥数笔,神情动态,栩栩如生。诗题与画意,浑然一体,耐人寻味。此图不仅是高翔的写实佳作,也是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溪山泛舟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山水 立轴

山水 水墨纸本

雪江赋诗 镜心 设色纸本

  钤印:西唐高翔、山林外臣
  “扬州八家”中高翔专攻山水,笔墨雅洁,意境岑寂,在黄公望、僧渐江之外,别开生面。此图幅式极大而仍以简笔写出,极少晕染,而高爽清远,读之令人心胸豁然。这样的大幅作品在高翔画中极为少见,尤称难能。

“怪”事:

【剩有诗人过墓门】

  写意画大师石涛晚年寓居扬州,在大东门外临溪筑大涤草堂,与高翔家近邻。当时高翔尚年幼,石涛比他大四、五十岁,两人却结下了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石涛去世时,高翔年仅20岁。自此以后,每逢春天,他便去为石涛扫墓、祭酒,至死从未停歇。诗人闵帘风以“可怜一石春前酒,剩有诗人过墓门”之句盛赞高翔的品行。
【书余】

  高翔题画,创书余之说,意思是自己的画仅是书法之余事,譬如先有唐诗后有宋词,可见其对书法自视甚高,不肖为画工也。中国文人画的重要特征是以诗书入画,具有强烈的书卷气息,而不是色彩浓烈、描摹工细的院体画或工匠画。高翔以书意入画,画面中自然表现出书法用笔的灵动飞扬。

(本文资料来源于故宫官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画名家:高翔
指画的开山鼻祖—扬州八怪 高翔及其作品赏析
清-罗聘绘画作品欣赏
扬州八怪郑燮作品欣赏(二)
扬州八怪罗聘花卉植物画作品欣赏
历代以圣贤雅隐为题材的绘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