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篆刻学》选读 | 第5期 历代的文字与实用印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缘   起

由李刚田、马士达主编的新《篆刻学》这部书相信印友们皆所耳闻,这是已故篆刻家马士达先生生前与李刚田先生合编的唯一一部篆刻理论著作,从筹备到出版耗时十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谓呕心沥血之作。撰稿作者和编委近二十人,均为当代篆刻界领军人物,如马士达,王丹,朱培尔,许雄志,李刚田,崔志强,徐正廉,戴家妙等人,阵容超级强大。此书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全面,包含了篆刻艺术的历史渊源,形成与发展、篆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篆刻美学原理、篆刻技法原理、篆刻创作原理、篆刻批评原理以及篆刻教育等多方面。它初步建立了篆刻学科的理论框架,填补了篆刻理论界的一个空白,是印学者必备的篆刻丛书。

目前,市面上这部篆刻印学著作已成绝版,由于作者较多,重新统筹难度过大,再版可能性微乎其微,旧书网上单本旧书已经炒至上千元,可谓一书难求,因此,我们特设《篆刻学》选读这一专栏,摘录书中经典,与印友共飨。

——金石君


5

历代的文字与实用印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历代的文字与实用印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文字的演变在某些方面影响和决定了古代实用印章的发展,影响了印面形式的变化。在汉代及以前,印章上的文字是随着古汉字的演变而同步变化的,如战国古玺与六国文字,秦印与小篆等等;从汉代开始,印章上的文字则形成了专门的文字如汉印中的缪篆,唐、宋官印中的九叠篆等等。印章文字与印章形式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其相互间的关系和作用,对印面的视觉效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说,它亦影响了我们后来从篆刻艺术角度所抽绎出来的审美因素。

中国的文字——汉字以其独特的形式——方块字及其形、音、义三位一体的表识功能而自成体系。汉字有若极其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刻画符号和图画文字,我们即已看到了后来汉字原始的萌发许多学者都认为,汉字是由图画文字发展而来的,故而象形、指事、会意等表意的方式是其最初的形态,表意是汉文字比较突出的特征之一;由于仅用表意的方法来造字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又出现了以形声、转注假借等表音方法制成的文字。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了它已形成了汉文字单音节、单字形体和方块字书写形式等特征,并已具备了后来所谓“六书”的原则,而其中表音的形声字已经占了较大的比例,并且在甲骨文中亦已形成了汉语的语法结构,所以在此之前应该有--个原始的形成阶段,可惜我们对此所知甚少。甲骨文以后,中国的文字经历了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正书) 等几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个庞大繁复的体系,人们经常通过文字的特征来认识各个时期的文物。

 △ 汉字“春”的演变

我们今天要鉴别古代的玺印,自然也离不开文字这一准尺。商玺说之所以能够为多数学者所接受,其中一个很主要的理由是,商玺中的文字与商周金文相符合,尤其是那“亞”字。我们之所以能够接受玺印起源于商周的观点,以甲骨文为标志的殷商文字的成熟亦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战国时期因各国之间长期的割据相峙,造成了相互间的文化差异,形成了具有各自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字体系,而战国古玺上的文字与此是相应的。后人称战国时秦国的文字为“文”,其余六国的文字为“六国古文”,各诸侯国文字异形,繁简不一,表现在玺印之中使战国的玺印显得丰富多样,气象万千,并形成了与各系文字相应的玺印分系;加之战国的文字在形制上还不十分规范,大小参差,更使战国玺印表现出了生动、活泼、多变的总体风格以及与各国制度和文字体系相适应的地域特征。

 武关

(战国

 勿正关(战国

 左桁廪木(战国)

 

(战国

 陈和忐左(战国

秦统一全国以后,首先实行了统一度量衡、钱币、车轨和文字的工作作为统一以后的文字——小篆,是在战国时秦国文字的基础上整理、改造而成的,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由政府即官方颁布的规范文字。从秦刻石来看小篆笔画圆转,整齐匀称,形制相对稳定。小篆的这些特点在秦印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成为秦印形式特征的组成部分,小篆的圆转与印章方整的边栏及界格和谐地融为一体,形成了秦印特有的艺术风格。秦代的文字根据其用途分为大篆、小篆、刻符、虫书、印、署书、书、隶书等八体大多是以小篆为基础的,其中的摹印篆即是秦印中使用的文字。秦代时,书已在民间出现并使用,即所谓的“秦”,其结构仍以小篆为基础,而笔画方折,颇多简化,在秦私印中亦经常可以看到。进入汉代以后,隶书渐渐地开始流行起来,并逐渐代了篆书的地位。但在西汉时,篆书仍广为使用。从传存的书迹来看,当时的铭刻文字 (如印章、铜器铭文、瓦当、石刻等) 似乎以篆书为主;而书写文字(如竹简、木牍等) 则以隶书为主,故而当时应是篆求并用的时代。然而此时的篆字已不再那么圆转流畅,而是渐趋方整平正,并多简笔,尤其是印章中的文字,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专用文字,当时称为“缪篆”(罗福颐认为非,见前),许慎说“所以印也”,当即指此,后人称之为“汉印文字”。汉印在将其文字渐趋方整的同时,逐渐放弃了秦印的界格和边栏,这种形式一直沿用至魏晋时期的印章。由于这种相对独立的印章专用文字体系的形成,后来的印章文字与其他实用文字渐趋分离。东汉时碑刻中常见的隶书 (汉隶),在印章中几乎找不到些许痕迹,这与篆书 (尤其是汉印文字)的造型特色是分不开的,汉印文字以方折的笔画和匀整的结构所构成的印面效果是隶书所无法取代的,而其与日常实用书体隶书的差异,使其更加具有装饰性。在汉代的私印中还有一些装饰趣味较强的书体,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鸟虫篆,虽然这种书体早在战国时期青铜器上即已出现,并被秦代列为“八体”之一,但它却在汉印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种采自动物形象 (鸟头、虫身、鱼体、形等) 形而成的书体富有极强的装饰效果,给人以盘曲绵密、蜿蜒统绕的感觉,当时的功用有些近似于后来的美术字。有一方“王氏信印”的组成十分有趣,“王”字的上方一横为一夔形,“氏”字由龙形构成,“信”字的“”旁犹如人形,“印”字上边的“爪”部则为一虎形,可谓构思巧妙。魏晋时期的悬针、垂露篆,以及后来元官印中的叠篆,都有一定的装饰性,只是以后人的艺术眼光来看其效果并不太理想。

  《泰山刻石》(秦)

 左马厩将秦)

 张圉秦)

敬事秦)

廷女秦)

 秦)

在秦汉及以前,由于篆书是日常使用的文字,一般人只要稍微有些文化水平,就应该能够书写了,所以吾衍《三十五举》说“今之篆书,即古人之平常字”。秦汉印章在印文的字法和章法上都是非常讲究的,印文笔画的轻重、屈伸、俯仰、粗细、疏密等都可以看出当时人工安排的痕迹。将印章中的文字有机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就是后来的章法,这也是秦汉印章对于后来篆刻艺术具有经典意义的原因所在。当时人对篆法结构的了解及书写的纯熟,与秦汉和以前玺印的艺术成就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说秦汉印章的文字是受当时实用书体影响的话,以后的实用印章 (尤其是官印) 与当时日常生活使用的实用书体则大相径庭了。魏晋以来,篆书在印章的范围以外已渐渐失去了实用的意义,能够认识或书写篆书成为一种学问或技能。一般人不能辨识篆体,更不会书写篆字,所以此后印章中文字篆法渐坏,多不合六书,也不足为奇了。

刘说

 王氏信印
魏晋以后的印章理当用求、楷等书体入印,那么,为什么篆书在退出实用以后,它仍然能够在印章的范围中得以生存,并且形成一个印章文字的体系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篆书书写和辨识存在一定的难度,使其在使用中起到了防伪的功用;而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则是先秦、秦汉以来玺印传统的影响。此前的印章都产生于使用篆书的年代,篆书所表现出的形式美已为实用所接受,可以看作是篆书对于印章形式的适应性,尤其是秦汉印中印文笔画的盘曲和印面布置的匀满,体现了中国造型艺术和谐、均衡的形式法则和传统,从而使这一传统在以后的印章制作中得以继承和发扬不仅古代中原地区的汉族政权的官印以篆书入印,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政权亦曾模仿中原的制度,将自已民族的文字进行篆化而专门用于印章。在各个时期的私印中,大都也是采用篆书入印的。尽管这一传统曾经在宋元以后的官印中出现了异化,出现了一种专门为印章而生成的叠篆,以至一些兄弟民族地区如契丹 (辽)、党项 (西夏)、女真(金) 、蒙古(元)等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和政权,亦将自已民族的文字按照叠篆的方法制成专门用于印章的印章文字,在当时的私印中,也有许多是用叠篆印的,弯弯绕绕,使人感觉到繁琐甚至沉闷,但叠篆的形成当来源于秦汉印中笔画的盘曲只是过犹不及。从历代的印章文字来看可以说始终是以篆书为主流,这与后来将文人治印称之为“篆刻”不无关系然而我们在秦汉印章中也可偶尔发现一些其他书体的踪迹,诸如秦印中有一些是用隶书笔画的,但其总体上还是属于篆书;汉代的殉葬印中有些则完全以隶书入印,但它们却不是日常使用的。在隋唐以后的官印中,曾见几例隶、楷书入印,如五代的“右策宁州留后朱记”“元从都押衙记”,南宋的“州南渡税场记”等,甚是难得。

 右策宁州留后朱记(隋唐)

 州南渡税场记(隋唐)
在元代的私印中,曾出现一类押印般作长方形,其上半部为一书,下半部则为一花押。所谓的花押是一种签名的方式,亦称“花书”,大意是将签名(签押)书写得花妙美观,使人不宜模仿,据传始于南北朝时期,有的还有一定的寓意,宋徽宗的御押相传可读作“天下一人”。清画家八大山人书中的署名,也有些花押的意思内寓“哭之笑之”四字。以花押书人印据陶宗仪《辍耕录》说,始于五代时的后周,而花押印的流行则是元代的事情,如前所述,因为入主中原的元代统治者蒙古族官僚不熟悉花押只得刻印代之,不意却盛行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印章形式在宋元官印板滞、低迷的氛围中,注了一丝清新、轻快的气息。元押以后,在实用印章中以非篆书印的官印,还有晚清时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政权所使用的官印,用类似于木版印刷的宋体字印,对于一贯以篆书为主体的古代官印制度而言,不能不说是一次革命,然而它却未能完全摆脱宋元以来官印板滞、僵化的现象。

 △ 宋徽宗“天下一人”御押

总体来看,非主流的、非篆体书入印的古代实用印章,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性和审美鉴赏价值包括为后来篆刻艺术的借鉴作用,远不如篆书入印的印章来得丰富。其中虽然不无传统欣赏习惯的影响,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在中国古代实用印章的发展过程中,篆书书体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对印章形式的适应性和可塑性,篆书书体在印章形式中体现出来的独特的造型能力和艺术魅力,迄今为止仍然是其他书体所无法替代的。它与印章外形 (以正方形为主) 所构成的和谐,以及通过结构和线条在印章中表现出来的均衡,与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基本法则相符合,蕴藏若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篆刻为什么选用篆书?
印章-中国篆刻(图文经典) - 牧羊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为什么书画刻章都是篆体的?
古朴高雅的秦印欣赏
篆刻知识
中国篆刻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前秦印至明清现代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