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私有化的美军何时刹车

近日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 )的《美国国防部2000-2012年合同费用及配套产业基础》报告从整体上及关键部件方面,分析了国防部产品、服务以及研发项目的承包情况。该报告认为,国防部为应对财政紧缩状况,把减少私营部门的合同作为节省费用的主要措施。这份报告,仅为五角大楼现行政策的解读,并不代表官方意见,所披露的内容却也不算新鲜。2010年,美国防长盖茨就提出了五角大楼的瘦身方案,其中提到了削减军事承包商的合同金额以及雇佣人员的问题。盖茨甚至公开表示,首要任务是明年减少10%的国防部外部承包商。

军事承包商使用迷思?

在反恐战争中,军事承包商曾经一度是新闻焦点。尤其是黑水公司一类参与一线战斗的武装承包商,被媒体描绘为身穿名牌休闲服,手持各种先进武器,却道德低下、纪律涣散专门从事美国官方无法自己行事的“肮脏任务”黑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有些承包商的工作状态是如此,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美国的军事承包制度本意却并非如此。

任何一个国家,除非奉行非常完全的国有经济体制,并且执行完全的公有制。否则其军事部门必然存在与之合作的民营机构,无论是提供后勤服务还是情报支援,从本质上来说他们并无任何区别。早在南北战争期间,美国联邦军队由于缺乏有效的敌后情报资源,林肯政府曾经委托平克顿调查公司,承包部分军事情报工作。

美国军事业务外包并非今天才有的事情,可以说是个光荣传统。现在之所以成为新闻,实在是因为军事外包业务已经成了美国军队的负担。在美国宣布裁减军事外包前,每年有2000亿美元用于服务合约,包括通讯、维修和情报等等,而美国总体军事预算为7000亿左右。盖茨的五角大楼瘦身计划,打算将外包服务的总体预算减少1000亿美元。总体2000亿美元的预算,说明美国已经有近28.5%的军事业务,外包给了各大军事承包企业。这其中包括操作无人机攻击恐怖分子基地、以及在海外搜集战略情报等绝密级别的行动。此前因为棱镜门而走红世界的斯诺登,就属于美国国防承包商雇员。

这个比例是相当惊人的,美国军队共有四大军种,如果说四个军种平分全部国防经费的话,那么单个军种所获得预算份额还不如国防承包商所获得的比例高。从预算上来讲,国防承包商总体已经超过了单个军种。这就是为何后来美军的条令中,国防承包商已经成为作战组成的重要部分。

现在的美国军队离开了几个主要的承包商,已经无法正常运作。2007年五角大楼爆出国防情报局签署10亿美元的大单,聘用私营公司提供情报支援的事件,此时美国国防情报局20%的情报业务已经外包给了私营企业。

为何美国钟情于私营军事公司

军事业务大量外包并非唯一出现在美国的现象,事实上英国国防部也大量的外包,此前英国国防部甚至打算将国防采购业务也外包给私人公司。现在英国军队的征兵工作已经由皇家招聘等人力资源外包公司所承揽,事实上英国的军事外包相比起美国毫不逊色。

而其他北约国家和俄罗斯等中等发达国家,军事外包的情况虽然存在却远不像英美那么普遍。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并非单一因素决定的。大部分评论家均认为,美国的军事及情报业务外包,主要由于冷战后美国裁撤了大量的军事及情报人员。一方面他们具备非常深厚的专业背景,另一方面相关的业务却仍旧需要有人接受。因此国防部试图通过短期合同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似乎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方面解决了被迫辞退人员的生计问题,避免他们报复社会;另一方面避免国家出现人力空缺。然而这个行为本身存在一个逻辑的误区,在冷战结束之初确实有大量冗余人员,可以被轮流当做临时工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员都会老去,而他们服务的商业机构却一直存在,如果这些机构仍旧能够获得合同,那么他们到哪里去找“熟手技工”来完成这些需要专业背景的工作呢?

如果没有9.11的爆发,这个问题应该可以通过时间来慢慢解决,然而9.11使得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历史问题。在反恐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美国确实做到的上下一心敌忾同仇。无论是五角大楼还是白宫,在应对危机的初期均表现的极为优秀。美国军队非常迅速的进入阿富汗地区作战,不仅瓦解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在当地的势力,更完成了当地的政权更迭。这场战争似乎赢得颇为轻松,其后的伊拉克战争也同样轻松的获胜,甚至超出了国内军事评论家的判断。从战略上而言,美国并非只是想击败基地组织或者萨达姆,其终极目的是完成对这两个国家的改造。

这是一场长期的军事行动,而美国显然低估了这次行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更为糟糕的是,美国和英国在冷战后期彻底放弃了征兵制度,改为实施全面的志愿兵制度。

志愿兵制度带来的问题

笔者曾经和很多研究者一样,认为普遍的志愿役兵员代表着更强的职业化水平,能够有效的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从理论上而言这种看法并无错误,事实证明在国内,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诸如特警学院特种作战大队,其素质也是其他同类型部队所无法比拟的。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一个问题,在一场长期的战争中,全志愿役制度会严重影响军队的人员补充能力,因为军队无法通过强制征兵命令来扩充兵员。

美国在反恐战争中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并未改回征兵制度,因为那样的政治压力很大。只能进一步放宽军事人员招募的范围之外(例如征召未曾入籍但是已经取得绿卡的新移民),继续扩大承包商的规模,暂时的解决掉了部分问题,然而却出现了新的危机。

由于军事承包商的薪酬和待遇都高于同类的士兵,这导致很多现役军人在合同期满之后,选择离开军队然后加入承包商的行列。这等于军事承包商不仅从五角大楼收取报酬,而且还从五角大楼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人力资源中挖角。

由于军事承包商们,在前线与美军现役部队从事着同类的工作,但是报酬却不一样。引发基层部队人员的不满,任何行业同工不同酬都是矛盾之所在,这也导致美国军内对此怨言颇多。

除了体制的问题之外,承包商员工的可靠性一直成问题。除了闹出轩然大波的斯诺登之外,此前还发生多次滥杀无辜等事件,导致联合国都不得不介入。更糟糕的是,美国军方的高层在退休后开始参与这些私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比如海湾战争期间的美国陆军参谋长卡尔.沃诺就在著名的MPRI军事顾问公司担任CEO,而该公司在波斯尼亚的国防咨询合同中,聘用了钱伯斯中将担纲,此人系北约介入波黑战争行动中的司令部成员之一。另一位重要成员西沃尔少将则是美国国防情报局的波黑问题专家,他甚至亲自带领团队飞往波斯尼亚,帮助当地军队训练和制定作战计划。他们的行为不仅引起了美国军队的不满,更令其他北约单位也颇为不忿。法军甚至认为他们的行为违反了联合国决议,导致当地局势恶化。

任何商业机构的核心部门高层,在签约时都会被要求必须签署竞业条款,无论任何原因离职,其未来的工作范畴都必须不得与公司有所冲突,形成竞争。否则将缴纳巨额惩罚性违约金,甚至可能因此而坐牢。荒谬的是,美国军队无论是高管还是基层人员,在退役后都可以继续从事自己原来的工作,获得超额报酬,甚至会跟过去的部门产生竞争,他们的雇主居然都是五角大楼。

显然,美国继续深化扩大承包商业务,无异于饮鸩止渴。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兰热尔认为恢复征兵制是解决问题的为唯一方法,在他看来征兵制度除了能够有效的扩充长期战争中的兵员之外,还保障了美国社会的公平性。他曾经公开抨击当时的布什政府道:我们想一旦国家面临战争。总统总是会发出一个爱国主义的参军呼吁。但如果(在志愿兵制度下),总统的家人,国会议员和他们的孩子都不愿意参军。那么他就应该找到一个公平的方式让国民知道,战争面前人人平等。

兵役制度并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笔者曾经一度是志愿兵制度的支持者,在研究美国反恐战争的过程中却发现,志愿兵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尤其在和军事外包制度混合之后,会产生一种化学效果,足以严重影响一个国家整体国防实力。即便是美国这样的世界超强国家,也被这种叠加的化学反应严重挫伤。

(责任编辑:杨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张图开眼界:美军省钱之道:政府拥有,私人承包
五角大楼:美国全面终止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
世界上25个没有自己军队的国家
国防光缆被挖断了怎么办 !
MPRI——真正的PMC(军事承包商)行业老大 - D Boy的日志
2013年,美国浪费的军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