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手过招》系列之二十七:腰痛
若是单纯产后腰痛,针灸效果肯定不错的。
产后患者辨证基本上不出瘀、湿、虚三者。
具体病人要具体辨证。
常规膀胱经取穴及痛点,在配合辨证取穴。
属于瘀的,膈腧,血海
虚的:足三里、太溪
湿的:阴陵泉
具体针刺时如何取穴、针刺的手法等都是疗效的关键                           手背中指跟向手腕处反映人体全部对应的脊骨,如同躯干站在其中。可以用圆木或者刮痧板等在手背中指根处向手腕处刮推           相关疾病:
腰痛
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者两侧疼痛,常伴有腰酸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也称为“腰脊痛”, 主要多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
《六元正纪大论》指出:“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椎痛”,指出了腰痛属于寒者。《脉微精要论》曰:“肾者,腰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也”,首次指出了肾虚腰痛。《丹溪心法.腰痛》认为“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搓闪,有痰积”,对中医腰痛病理做了进一步补充。《张氏医通》、《杂病源流犀烛》将腰痛归纳为风腰痛、寒腰痛、肾虚腰痛、气滞腰痛、瘀血腰痛等。《证治汇补.腰痛》有云:“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在临床治疗上提供理论基石。
腰痛当分虚实,大抵外邪、外伤所致者为实证,以急性腰痛居多,治以驱邪逐瘀为主;内伤虚损者为虚证,以慢性腰痛多见,治以补肾强筋为主。《景岳全书.杂证谟》指出:“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遇阴雨或久坐痛而垂者,湿也;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遇诸热而痛及喜寒恶热者,热也;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辨其所因而治之。”至此,腰痛临床辨治已经趋于完美了,O(∩_∩)O~,所以内伤腰痛多则置于并附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多为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
临床常见的腰痛证型分类如下
寒湿腰痛:临床表现为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或阴雨天加重。舌质淡,脉沉而迟缓。
证机概要 寒湿痹阻,滞碍气血,经脉不利。
治法 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方药 干姜苓术汤加味
湿热腰痛:临床表现为腰胯疼痛,重着而热或伴热感,雨季或暑天疼痛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或见肢节红肿,肢体困重,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妇女患者多见黄白带下增多,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证机概要 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 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方药 四妙散加减
瘀血腰痛:临床表现为腰刺痛如割,痛有定处,不能仰俯转侧,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舌质紫暗,脉涩。
脉证机概要 瘀血阻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或理气止痛。
方药 申通煮鱼汤加减或者活络效灵丹加味
肾虚腰痛:临床表现为腰酸痛,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偏于阳虚者,兼见少腹拘急,面色恍白,手足不温,舌淡,脉沉细;偏于阴虚者,兼见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脉弦细数。
证机概要 肾阳不足,不能濡养筋脉。肾阴不足,不能濡养腰脊。
治法 补肾壮阳,温煦筋脉。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方药 肾阳虚者用右归丸或青蛾丸加减,肾阴虚者用左归丸加减。
以上这些仅是中医对腰痛的一些认识和临床诊治情况。
《中医内科学》本科教材明确指出:西医学的腰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腰部病变以及以及某些内脏疾病,凡以腰痛为主要症状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如因外科妇科引起的腰痛不属于本节讨论的范围。这样一来就限定了中医对腰痛的认识与诊疗,当然了主编们可能考虑更多是学习腰痛的诊疗方法,对于未涉及临床的中医学子,如果把面扩展的太大会影响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但临床存在的现实情况是腰痛不仅仅限于编者的书本知识范围。但是临床诊治中,腰痛不仅是一个症状,更是一群疾病的共有体征,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到一点与多点引申演绎关系和多点与一点的归纳辨析关系,这与中医学系统论的认识方法是一致的,西医学还原论的认识体系可以使认识更具体,但有其局限性。尤其在今天,病人在作为人的疾病性方面原因找医生诊疗,但是由于《侵权法》的出现,使得在诊疗过程中病人的社会性相关问题也参与了进来,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考虑多方面的原因,对疾病的认识更具体,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基于这样的原因,我想就不得不说一下西方医学中相关疾病中有腰痛症状一些疾病。
一.内科中:以下两种疾病具有代表性
1.急性肾小球肾炎,其全身症状中就有腰痛的表现,但是这一表现不是主要症状,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尿异常(血尿、少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以及全身表现。当然对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初期,中医对其认识可以参考《金匮要略》风水方选越婢加术汤加减。
2. 慢性肾小球肾炎,其全身症状中就有腰痛的表现,但是这一表现不是主要症状,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尿异常(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以及全身表现。当然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初期,中医对其认识可以参考《金匮要略》皮水,方选防己黄芪汤加减。
对于以上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水肿期不同阶段的治疗,中医辨证可以参考《金匮要略》皮水,正水,石水,五脏水等理法遣方用药,尤其在其他症状消失或不明显,水肿与腰痛突出时可以考虑。
也就是说腰痛这一症状在西医肾内科疾病中所占比例较大。
二.泌尿外科
1.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 中医治疗以淋证辨治,更具不同的时期选用不同的方法,这里就不赘述了。
2.前列腺增生 中医按精癃或者癃闭治疗,对于其辩证论治,可以以痰、湿、血瘀、肾虚等论治。
3.肾囊肿或多囊肾 具体资料没有见过,但是也可以按湿与痰进行论治。
4.急性肾挫伤或者肾挫裂伤 当以气滞血瘀辨治,但要注意其手术时机与适应症。
三.骨科
1.腰椎间盘突出2.腰椎管狭窄3.强直性脊柱炎4.腰三椎体横突综合症5.腰椎滑脱6.腰背肌筋膜炎7.腰肌劳损8.腰部韧带损伤9.腰部手术后痛10.腰神经痛11.近腰段脊柱侧弯以及脊柱后凸12.腰椎结核病变13.癌性病变脊柱腰段转移14.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缺钙时也会发生腰痛
对于骨科的疾病已经比较明朗了,我就不献丑了,呵呵。
四.妇产科
1.盆腔炎 多以小腹坠胀酸痛为主,也有部分伴有腰痛症状,其治亦以湿热、血瘀为主。
2.卵巢囊肿或畸胎瘤以及附件其他病变 主要以湿、痰、瘀论治。
3.痛经 少女初潮期有部分会出现腰痛。
4.产后腰痛 多以虚为主,同时兼夹血瘀等。
5.子宫脱垂 中医称“阴挺”,其治疗分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时其辩证多以中气下陷,脾肾两虚为多,具体方药不能一概而论。
五.普外科
1.腹膜后位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属于中医“肠痈” 的范畴,当炎性分泌物渗出刺激后腹膜时,可以出现腰痛,当然以手术治疗为主。
2.胰腺占位性病变 病变组织压迫后腹膜或者腹腔内压力有所增大时,可以出现腰痛,仍以手术治疗为主。
3.急性腹膜后血肿 手术治疗为主。
4.结肠癌性病变 手术治疗为主。
六.皮肤科或者疼痛科病毒性带状疱疹恢复后期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缠腰火丹”,其治疗主方就是龙胆泻肝汤,但是保守治疗后期还要顾护脾胃,因此,这种治疗要多方面考虑。
在此抛砖引玉的目的不是要标榜自己,而是提供一种学习思维模式供大家参考,当然有扔砖者也欢迎,只是轻一点呵呵。目前在中医临床诊疗中,对于疾病的辨证论治,不仅要掌握中医的相关知识,还要努力学习西医的相关知识,因为中医与西医的的侧重点可能就是功能学与形态学的不同吧,对于一个具有社会形态意识的人,要努力结合功能学与形态学的长处,两优共用以期深化对疾病诊治的认识,也为系统化腰痛诊治提供理论支持吧,当然了患者主诉还是比较要紧的了。就说到这里吧,黔驴技穷了,⊙﹏⊙b汗
结合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腰痛与肾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我们交流学习一下中医肾系统的一些基本知识:
肾系统——女子胞和脑——膀胱——脊髓——耳——发——志
肾与膀胱的经脉互相络属,构成了表里关系,生理上,膀胱的正常功能必须依赖肾阳的气化作用。肾阳充足,气化正常,固摄有权,膀胱开合有度,尿液正常排泄。若肾阳不振,膀胱气化不利,开合失常,则引起小便不利或癃闭;膀胱失其约束,可见尿频或小便失禁等症。
肾主藏精,精能生髓,髓可养骨, “脑为髓海”,所以说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精充足,髓化生有源则半满,脑得其养则精神旺盛,思维敏捷,聪明多智;骨得其养则骨骼强劲,动作有力,牙齿坚固。《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作强,就是动作轻劲多力;伎巧,就是精巧灵敏。在病理上,肾精亏损,髓的化源不足,则可见精神疲惫,反应迟钝,骨软无力,小儿囟门迟闭等症;若肾为邪气所伤,致使肾精不足,骨髓空虚,就会产生头昏目眩,腰膝酸软,甚至足萎不用等症。
发为肾之外华,这是因为毛发的营养来源于血,发的生机又根于肾的缘故。肾藏精,精能化血,血能荣发,所以“发为血之余”。发常随着肾气的盛衰而变化,《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由于发为肾之外华,所以发之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同肾所藏之精关系极为密切。《素问.五脏生成》说:“肾之和骨也,其荣发也”。
肾之精气上通耳窍,耳的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的精气充养,《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知五味也。”因为肾藏精,肾的精气充足,听觉才能灵敏,倘若肾精不足,两耳失聪,则出现耳鸣、耳聋、听力减退等症。
志是意识和经验的存记,《素问.宣明五气论》说:“肾藏志”,说明记忆力的强弱与肾有关。在病理上,若肾病志伤,则记忆力就会严重减退。《灵枢.本神》还说:“肾,盛怒不止而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怒本伤肝,而肾为肝之母,其气相通,母能令子实,相反子能令母虚,故盛怒亦可伤肾,肾伤则志不藏,故记忆力减退,喜忘其前言。
此外,肾与外窍的关系上还主二阴,前阴虽为小便排出之道,但尿液的排泄有赖于肾的气化,若肾气不藏,则小便不通;肾阳衰微则有小便频数之症。肾又藏精,为生殖之本,若肾气亏损,则有阳痿不举,遗精早泄,宫寒不孕等症。正因为肾气的盛衰与生殖有关,而女子胞除了与月经有关外,又为孕育胎儿之所,故其功能亦与肾密切相关。至于大便的排泄,虽关系到脾和大肠等的功能,但也受到肾气的影响,肾气的气化作用正常,大便才可顺利排泄;若肾阴亏虚,则肠燥便秘;若肾阳虚衰,则肠寒无力推动糟粕下行而致大便难解;肾气不固则久泄滑脱。正因为肾与二阴及女子胞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女子胞及二阴亦当属于肾系统。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之处,生髓,主骨,其荣发;肾又藏真阳,为元气之根,主气化,开窍于耳及二阴,故其症证,多为上述功能失常的反应。风邪入肾,则为肾风证。《内经》有关肾病证的记述较多,多为肾风证的临床表现。其中除《风证》所述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背痛不能正立等症状。《素问.奇病论》也有 “有病庞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紫,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曰肾风”。《素问.评热论》也说“有病肾风者,面胕庞然壅,害于言”,指出肾风的症状是既有多汗恶风的表证,又有肾动水溢的面部浮肿症状。如果肾水上凌于心,则可发展到心气衰竭的死证。《素问.奇病论》还说“肾风不能食,善惊,惊己,心气萎者死”。热邪犯肾,则为肾热证,《素问.此热论》说:“肾热病者,先腰痛 (骨行) (本为一个字,无奈我打不出该字,只能出此下策了) 痠,若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骨行)寒且痠,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肾不纳气,可为肾喘证,《素问逆调论》说:“夫不得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于肾,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肾司二便,肾虚下元之火不能温养脾土,可为肾泄之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肾脉……小甚为洞泄。”肾虚气化不利,可致肾虚水肿证。《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跗肿,跗肿者,聚水而生病也。”脑为髓海,肾髓虚证,可见头晕目眩,胫痠无力等症,《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为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视,懈怠安卧。”
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为津液之府,故膀胱气化失司,则为癃及遗尿之证。《素问.宣明五气》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溺”。
说这些的目的就是为大家提供一点学习思考材料内容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我就开心了,呵呵,当然以上这些内容古人的阐述与现代医学的一些观点还是比较相似的,您注意了么?
不足之处敬请补充,批评斧正,致谢!                                           腰痛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每个针灸医生都积累了一定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是往往是这种貌似简单的疾病,却能使大多数医生产生惯性思维,忽略了学习新的知识,以纠正记忆中某种错误的观念,从而不断提高疗效,降低误诊率。我认为,所谓临床经验,无非就是你比别人想得多点,看得多点,做得仔细点,总结得广泛点。所以应版主邀请,我就“腰痛”病,谈谈一些体会。
临床最常见的腰痛是急性腰扭伤,患者有明确外伤史或腰部负重及姿势不良史,发病急,疼痛剧烈,腰部活动明显受限,查体时可发现腰部局部压痛点,无放射征,经常规针灸治疗即可治愈。我个人喜欢用“间歇动留针”法,即远端取穴,活动患部数分钟后,再局部进行痛点治疗。这种方法对于“落枕”也适用。至于远端取穴,可用经外奇穴亦可循经取穴,或特定穴。如腰痛穴、人中、悬钟、委中、外丘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典型特征是腰痛伴下肢的酸麻胀痛,咳嗽时症状加剧,弯腰受限,临床上患者往往由于下肢的症状较重而掩盖了腰部疼痛,故完整的查体非常重要,大部分医生都可较容易地诊断。我在这里要提的是关于临床辅助检查的问题。过去没有CT检查,我们往往通过临床症状及腰椎X光片的推测来进行诊断,自从CT的广泛应用后,医生基本不进行腰椎X光片的检查,直接让患者查腰椎CT。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观点。完善腰椎X光片,可以为我们提供非常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CT无法比拟的。
合格的腰椎X光片,必须包括以下特征:
(1)腰椎正位片:包括双侧髂脊、L1、2骨、部分骶骨;观察末节腰椎横突形态特点;计数腰椎节段;髂脊与腰椎的对应关系
(2)腰椎侧位片:包括大部分骶骨、T12;可以观察骶骨特有的形象;并依此作为计数腰椎节段形态。通过摄X光片,我们可以观察患者有无腰骶移行椎,这是腰突症诊治中常被忽视的问题。所谓腰骶移行椎,是指:腰椎数目变化Only changes in shape of the last lumbar 伴随腰5和骶1的形态学变化Other changes in structures of the disc etc常表现为L5横突肥大与骶骨形成假关节。
临床分类:Castellvi’s classification (Castellvi’s分类)
I型 横突宽度 ﹥19mm Ia为单侧 Ib为双侧
II型 横突与骶骨形成假关节 IIa为单侧 IIb为双侧
III型 横突与骶骨发生骨性融合,IIIa为单侧 IIIb为双侧
IV型 一侧为横突与骶骨形成假关节,另一侧则形成骨性融合
特殊移行椎(不能归类):如腰5骶1融合
临床上若患者存在移行椎,将容易发生上位椎间盘的突出,移行椎平面以上椎间隙发生退变的几率高。同时关节突关节退变几率较移行椎高。其结果可能造成椎管狭窄或神经根管狭窄。而骨外科医生在手术中也发现了移行椎易伴发异位神经节,因此临床上常见的疼痛麻木分布范围与神经分布不符,或者突出程度与疼痛程度不符等等问题可以用此解释。大家要注意的是,移行椎本节段是相当稳定的,但是它的上位节段则相对不稳定,因此,在移行椎的本节段发生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小,一般只有I型发生L5/S1突出,其他型的移行椎只发生上位的突出。如果你在临床上遇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同时伴有移行椎,那么在诊断上你应该要好好琢磨,千万不要想当然,闹笑话了。(以上部分资料参照华医网再教育的相关内容。)
对于一部分老年患者,虽然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史,但是临床症状以间歇跛行为主,患者往往主诉是“走路走不远”、“歇一歇后可以再走走”等等,那么可能是椎管狭窄,也应该注意鉴别诊断。目前椎管狭窄是没有太好的办法治疗,针灸理疗的效果也不太理想,建议必要时骨科手术治疗。
还有一部分老年患者,常有急性腰扭伤的类似病史,门诊医生想当然当作“腰扭伤、腰肌劳损”针灸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发现疗效不佳,再拍片后提示是“腰椎滑脱”,或“腰椎不稳”,回过头来你再问病史,并没有发现明确外伤史。对于这类患者,卧床休息是相当重要的,大部分患者由于来医院治疗,路上经过公交车颠簸,回去后症情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加重。因此对于提示是“腰椎滑脱”老年患者,一定要好好休息,避免家务劳动和半卧位姿势,必要时可以配合牵引治疗。同时,女性患者应查骨密度,排除骨质疏松;若有骨质疏松应配合专科治疗。
年轻腰痛患者就诊应分性别不同对待,女性患者若腰部症状体征都突出,按常规诊断治疗,但若效果不明显,应排除妇科疾病,临床上常常遇到妇科炎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导致腰部酸痛,经反复针灸疗效不佳,妇科问题处理后就迎刃而解了。我在这里想给大家介绍一个病例:一位50岁左右妇女,腰痛将近30年,曾在乡下长期针灸及服用止痛药(具体不详),但病情反复发作,自以为是长期家务农作所致腰肌劳损,近一年来症状加剧,服用止痛药也不改善,多家医院检查都未发现明确问题,因为影响睡眠和情绪,有家医院甚至诊断为“抑郁症”,而服用抗抑郁药也未见改善。当她转诊来我科时,我也被她焦虑烦躁的情绪感染了,说真的,患者抑郁医生更抑郁,看看她花了这么多钱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我一时也不只该如何处理。冷静下来,想想还是该重新好好查体看看有什么阳性体征,然后再进行检查。查体后挺失望的,没有发现任何阳性体征,腰部一点压痛点都没有,腰肌也不象劳损的患者僵硬、可触及条索状结节等,腹部也好,没有压痛。那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仔细把她过去检查的X光片和CT片看看,发现X光片上有金属不透光的东西,问问是什么东西?患者的丈夫说是30年前输卵管结扎的???我就更疑惑了,输卵管结扎会有金属不透光的东西吗?过去在X光片上常看到不透光的节育环,可没听说输卵管结扎有什么东西?我的疑惑提醒了这个患者,她说腰痛其实就是在输卵管结扎后发生的,而且似乎跟月经有点关系。由于不是妇科医生,加上现在医疗环境差,我也不敢随便说话,于是我让患者回自己居住处到原先结扎的医院去处理看看。大约过了1个月后,患者的丈夫就来给我报喜讯说经过我的提醒,她们找到当时结扎的医院,经过处理后30年的腰痛好了。反思这个病例,临床上一定不要忽略体格检查,同时要自己读片注意发现蛛丝马迹。
男性年轻患者,我们常需注意排除诊断的是强直性脊柱炎。还是回到体检上,这类患者的腰痛常有晨僵,如果是腰肌劳损或腰突症的患者,只要是适当的硬板床,经过一夜的卧床休息症请应该有改善,而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往往是加重。同时体检时可发现,在双侧骶髂关节可有压痛点,4字试验阳性。临床上可遇到腰突症和强直性脊柱炎共存。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想强调两点:不要忽视少年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这类患者可表现为以外周关节症状为主,同时也有患者是从颈椎自上向下发展的,但是不管如何他们都可以在体检时发现骶髂关节的问题,相关检查都可能发现阳性病灶。第二,有些患者摄骶髂关节X光片和CT片可能是正常的,如果经济许可,建议行MRI检查,千万不要因为前两者正常就排除诊断。
内科疾病导致腰痛更是屡见不鲜,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要轻易放过,假如你用普通的治疗方法疗效不佳的话。举个例子:曾经遇到患者因腰痛就诊,后来一查是胆结石所致的急性胆囊炎发作,放射至腰背部,但其实只要仔细查体就会发现腹部的体征和疼痛的性质与常见的腰痛不同。还有,就是上次版主提到的那个患者,既有腰突症又有其他的问题,碰巧的是由于前列腺增生,我们常规查了血PSA,发现偏高,于是进一步查泌尿系彩超便发现了肾内占位。
以上介绍了临床常见腰痛的一些诊治经验,也是微不足道的,有些病例是个案,也许不足为奇,不过作为一个普通医生,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是,遇到常见的普通病也许会有不普通之处,临床需要有心人,需要脑子里绷着一根弦,针灸临床应向多学科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而耽误了病人。
版主wangjo731留言:
这是我带教老师的ID。文章是我死皮赖脸向老师讨来的,并且也是我帮忙发上来的,特此申明,绝对原创。
至今仍清楚记得,第一天去针灸科实习,老师给我上的第一次节课是面瘫。没听课前,还满不在乎,觉得,这个病,有什么好说的,听完课后笔记写了好几张纸,彻底被老师深厚得中西医功底所折服。
以前老师从来没有较为系统的跟我讲过腰痛。而今,毕业了,却仍然有机会听听老师教诲,甚幸。
相关疾病:
腰痛,西医自有他们的解释,不用多聊,说说咱们中医自己的看法。
腰痛,灵枢经上的辩证就有十几条,以经络为主;现在的痰、湿、淤等辩证,是在金元之后,内科辩证上发展起来的。
其实临床想用中医方法治疗腰痛,个人认为最重要是辨清脉像,这是辩证施针施药的关键。细分即六条。
太阳证,寒证,有虚实之辨,虚喜温,实宜泄,宜愈。
少阳证,枢转不利,前后左右转身不能,宜和解之。
阳明证,前后相引,以前治后,宜愈。
太阴证,湿盛,带脉松缓,缠绵反复。
少阴证,肾所主,由内而外所致,宜缓解难愈。
厥阴证,寒为主,寒从下来,伤及筋脉,宜愈。
总之,针灸、方药总以脉像及腰痛性质为主。                                       wqyxixi
腰痛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每个针灸医生都积累了一定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是往往是这种貌似简单的疾病,却能使大多数医生产生惯性思维,忽略了学习新的知识,以纠正记忆中某种错误的观念,从而不断提高疗效,降低误诊率。我认为,所谓临床经验,无非就是你比别人想得多点,看得多点,做得仔细点,总结得广泛点。所以应版主邀请,我就“腰痛”病,谈谈一些体会。
临床最常见的腰痛是急性腰扭伤,患者有明确外伤史或腰部负重及姿势不良史,发病急,疼痛剧烈,腰部活动明显受限,查体时可发现腰部局部压痛点,无放射征,经常规针灸治疗即可治愈。我个人喜欢用“间歇动留针”法,即远端取穴,活动患部数分钟后,再局部进行痛点治疗。这种方法对于“落枕”也适用。至于远端取穴,可用经外奇穴亦可循经取穴,或特定穴。如腰痛穴、人中、悬钟、委中、外丘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典型特征是腰痛伴下肢的酸麻胀痛,咳嗽时症状加剧,弯腰受限,临床上患者往往由于下肢的症状较重而掩盖了腰部疼痛,故完整的查体非常重要,大部分医生都可较容易地诊断。我在这里要提的是关于临床辅助检查的问题。过去没有CT检查,我们往往通过临床症状及腰椎X光片的推测来进行诊断,自从CT的广泛应用后,医生基本不进行腰椎X光片的检查,直接让患者查腰椎CT。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观点。完善腰椎X光片,可以为我们提供非常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CT无法比拟的。
合格的腰椎X光片,必须包括以下特征:
(1)腰椎正位片:包括双侧髂脊、L1、2骨、部分骶骨;观察末节腰椎横突形态特点;计数腰椎节段;髂脊与腰椎的对应关系
(2)腰椎侧位片:包括大部分骶骨、T12;可以观察骶骨特有的形象;并依此作为计数腰椎节段形态。通过摄X光片,我们可以观察患者有无腰骶移行椎,这是腰突症诊治中常被忽视的问题。所谓腰骶移行椎,是指:腰椎数目变化Only changes in shape of the last lumbar 伴随腰5和骶1的形态学变化Other changes in structures of the disc etc常表现为L5横突肥大与骶骨形成假关节。
临床分类:Castellvi’s classification (Castellvi’s分类)
I型 横突宽度 ﹥19mm Ia为单侧 Ib为双侧
II型 横突与骶骨形成假关节 IIa为单侧 IIb为双侧
III型 横突与骶骨发生骨性融合,IIIa为单侧 IIIb为双侧
IV型 一侧为横突与骶骨形成假关节,另一侧则形成骨性融合
特殊移行椎(不能归类):如腰5骶1融合
临床上若患者存在移行椎,将容易发生上位椎间盘的突出,移行椎平面以上椎间隙发生退变的几率高。同时关节突关节退变几率较移行椎高。其结果可能造成椎管狭窄或神经根管狭窄。而骨外科医生在手术中也发现了移行椎易伴发异位神经节,因此临床上常见的疼痛麻木分布范围与神经分布不符,或者突出程度与疼痛程度不符等等问题可以用此解释。大家要注意的是,移行椎本节段是相当稳定的,但是它的上位节段则相对不稳定,因此,在移行椎的本节段发生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小,一般只有I型发生L5/S1突出,其他型的移行椎只发生上位的突出。如果你在临床上遇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同时伴有移行椎,那么在诊断上你应该要好好琢磨,千万不要想当然,闹笑话了。(以上部分资料参照华医网再教育的相关内容。)
对于一部分老年患者,虽然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史,但是临床症状以间歇跛行为主,患者往往主诉是“走路走不远”、“歇一歇后可以再走走”等等,那么可能是椎管狭窄,也应该注意鉴别诊断。目前椎管狭窄是没有太好的办法治疗,针灸理疗的效果也不太理想,建议必要时骨科手术治疗。
还有一部分老年患者,常有急性腰扭伤的类似病史,门诊医生想当然当作“腰扭伤、腰肌劳损”针灸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发现疗效不佳,再拍片后提示是“腰椎滑脱”,或“腰椎不稳”,回过头来你再问病史,并没有发现明确外伤史。对于这类患者,卧床休息是相当重要的,大部分患者由于来医院治疗,路上经过公交车颠簸,回去后症情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加重。因此对于提示是“腰椎滑脱”老年患者,一定要好好休息,避免家务劳动和半卧位姿势,必要时可以配合牵引治疗。同时,女性患者应查骨密度,排除骨质疏松;若有骨质疏松应配合专科治疗。
年轻腰痛患者就诊应分性别不同对待,女性患者若腰部症状体征都突出,按常规诊断治疗,但若效果不明显,应排除妇科疾病,临床上常常遇到妇科炎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导致腰部酸痛,经反复针灸疗效不佳,妇科问题处理后就迎刃而解了。我在这里想给大家介绍一个病例:一位50岁左右妇女,腰痛将近30年,曾在乡下长期针灸及服用止痛药(具体不详),但病情反复发作,自以为是长期家务农作所致腰肌劳损,近一年来症状加剧,服用止痛药也不改善,多家医院检查都未发现明确问题,因为影响睡眠和情绪,有家医院甚至诊断为“抑郁症”,而服用抗抑郁药也未见改善。当她转诊来我科时,我也被她焦虑烦躁的情绪感染了,说真的,患者抑郁医生更抑郁,看看她花了这么多钱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我一时也不只该如何处理。冷静下来,想想还是该重新好好查体看看有什么阳性体征,然后再进行检查。查体后挺失望的,没有发现任何阳性体征,腰部一点压痛点都没有,腰肌也不象劳损的患者僵硬、可触及条索状结节等,腹部也好,没有压痛。那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仔细把她过去检查的X光片和CT片看看,发现X光片上有金属不透光的东西,问问是什么东西?患者的丈夫说是30年前输卵管结扎的???我就更疑惑了,输卵管结扎会有金属不透光的东西吗?过去在X光片上常看到不透光的节育环,可没听说输卵管结扎有什么东西?我的疑惑提醒了这个患者,她说腰痛其实就是在输卵管结扎后发生的,而且似乎跟月经有点关系。由于不是妇科医生,加上现在医疗环境差,我也不敢随便说话,于是我让患者回自己居住处到原先结扎的医院去处理看看。大约过了1个月后,患者的丈夫就来给我报喜讯说经过我的提醒,她们找到当时结扎的医院,经过处理后30年的腰痛好了。反思这个病例,临床上一定不要忽略体格检查,同时要自己读片注意发现蛛丝马迹。
男性年轻患者,我们常需注意排除诊断的是强直性脊柱炎。还是回到体检上,这类患者的腰痛常有晨僵,如果是腰肌劳损或腰突症的患者,只要是适当的硬板床,经过一夜的卧床休息症请应该有改善,而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往往是加重。同时体检时可发现,在双侧骶髂关节可有压痛点,4字试验阳性。临床上可遇到腰突症和强直性脊柱炎共存。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想强调两点:不要忽视少年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这类患者可表现为以外周关节症状为主,同时也有患者是从颈椎自上向下发展的,但是不管如何他们都可以在体检时发现骶髂关节的问题,相关检查都可能发现阳性病灶。第二,有些患者摄骶髂关节X光片和CT片可能是正常的,如果经济许可,建议行MRI检查,千万不要因为前两者正常就排除诊断。
内科疾病导致腰痛更是屡见不鲜,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要轻易放过,假如你用普通的治疗方法疗效不佳的话。举个例子:曾经遇到患者因腰痛就诊,后来一查是胆结石所致的急性胆囊炎发作,放射至腰背部,但其实只要仔细查体就会发现腹部的体征和疼痛的性质与常见的腰痛不同。还有,就是上次版主提到的那个患者,既有腰突症又有其他的问题,碰巧的是由于前列腺增生,我们常规查了血PSA,发现偏高,于是进一步查泌尿系彩超便发现了肾内占位。
以上介绍了临床常见腰痛的一些诊治经验,也是微不足道的,有些病例是个案,也许不足为奇,不过作为一个普通医生,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是,遇到常见的普通病也许会有不普通之处,临床需要有心人,需要脑子里绷着一根弦,针灸临床应向多学科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而耽误了病人。
讲的太好,VERY GOOD                                                                    引起腰痛的疾病有多种,包括腰部肌肉及韧带损伤、风湿病、肾脏疾患、腰椎间盘突出、盆腔疾患。
1、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寒冷和阴雨天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桂枝、杜仲、桑寄生、续断等)
2、湿热腰痛:暑湿阴雨天症状加重,活动后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数——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木瓜等)
v3、瘀血腰痛: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地龙、香附、牛膝等)
v4、肾虚腰痛肾阴虚:心烦少寐、口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
肾阳虚: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面色发白,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细无力——温补肾阳(附桂肾气丸)
1.取穴 肾俞、腰眼、委中。
2. 配穴 寒湿重者——腰阳关
血瘀者——水沟(或膈俞)
肾虚者——命门、三阴交
3. 操作 毫针,依病情应用补泻或平补平泻,或加艾灸,或拔火罐,每日一次,留针30分,10次为一疗程。                                     相关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主要是寒湿,淤血,肾虚,外伤,湿热。但是临床上往往是虚实夹杂,除了外伤是淤血导致。其他的都要辩证而治,但是都要活血,通络。无论是寒湿还是肾虚都会导致血瘀,故一定要加活血的通络的中药,它的量因病情而定。腰为肾之府,肝主筋,邪之所奏,其气必虚,故要加几味补肝肾的中药。故我在临床上一般这样如果是外感寒湿,就用麻防人参败毒散加葛根,丹参。如果是久病(腰间盘突出)寒湿所致。一般用独活寄生汤加乌梢蛇,鸡血藤,若腿麻加木瓜。若以前有外伤改乌梢蛇为土鳖。若是腰椎骨折外伤,初期则用桃红四物汤加骨碎补,土鳖,炮山甲,厚朴。若是血虚伴肾虚腰痛,如妇女产后腰痛则用归芍地黄汤加菟丝子,枸杞。若有湿热则用四妙丸加寄生,木瓜,四物汤,丹参,鸡血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影像基础】腰骶部移行椎
腰痛 穴位按摩手法治疗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腰椎滑脱、腰椎滑脱、腰椎滑脱。
十个人九个有腰痛?酸、麻、胀、刺太难受,但这种痛可能是肿瘤
【中健·病案】十年不如一日!慢性腰腿痛症难愈,可能是因为没找准问题根源。
话说“腰”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