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古桥使用手册


前言
本文主要参考曹永康先生著《上海古桥保护研究》,感谢 @下涯吴彦祖 鼎力相助。
当我们提及苏州时,人们多引用杜荀鹤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与这位不算太知名的大诗人一样尴尬的,还有下句“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一直以来,苏州的古桥都像是“房间中的大象”,数量与质量均位全国前列,却往往会被被园林建筑的阴影所笼罩,存在着与其极不匹配的曝光度与知名度。除宝带桥、灭渡桥等名桥,这座水城还存在许多默默无闻、却无可替代的“透明桥”。随苏州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与郊镇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这些古桥的现状逐步恶化,年久失修与过度翻新屡见不鲜,仿佛真的很难寻到一个平衡点。倘若能够引起更多有识之士关注苏州古桥、喜欢苏州古桥,我想情况一定能大幅改善,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初衷。
那么,究竟该如何欣赏一座苏州的古桥呢?
事实上,过去很少有系统介绍苏州地区古桥的专著或文献,多为图录或是针对某座古桥的研究。笔者也非建筑专业科班出身,文中所作结论、绘图、汇总等仅一家之言,难免存在纰漏,还望读者海涵。
说回内容本身,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苏州古桥以石梁桥与石拱桥为主,两者在结构上受力不同,可凭观察桥孔形状下判断。本文先将分别介绍两者结构,再汇总它们共同存在的装饰特点与辅助建筑。
一.梁桥

梁桥是我国古桥中最经典的类型,早在东汉晚期山东沂南县北寨墓群的画像石中就有出现。因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广泛分布。

▼@莎萝蔓蛇

事实上,良渚时期苏州地区就已出现木梁桥的雏形——吴江龙南村落遗址(已回填)。除此之外,苏州地区还有多座宋代梁桥遗存,它们几乎与清末民国时期的梁桥造型大同小异,梁桥的结构似乎千年来未曾有过大变动。

(一)以体量分类

苏州地区的梁桥一般由桥台或桥墩承托桥梁,倘若我们以最直观的体量角度分类,梁桥可有两种形制:

1.单跨梁桥

如图所示,单跨梁桥在河道两侧分别设置桥台,由桥台承托桥梁。

有时在桥台内侧会模仿桥墩镶嵌石排柱和桥帽石,以巩固结构。
2.多跨梁桥

如图所示,单跨梁桥满足不了较宽的河道需求。于是多跨梁桥在单跨梁桥的基础上,在河流中间增设桥墩,由桥台和桥墩共同承托桥梁。

多跨梁桥的孔洞数决定着它的命名,如设置2个桥墩,产生3个孔洞,我们称之为三跨梁桥;要是设置4个桥墩,产生5个孔洞,我们称之为五跨梁桥。

苏州地区最流行的多跨梁桥是三孔的,它的宽度已能满足大多数河道要求;五跨梁桥也绝不罕见,但很显然它的稳定性要弱于三跨梁桥;而大于五跨的梁桥大多位于较浅的景观水池中,如七跨梁桥结草庵桥以及长达40m的天平山宛转桥。

另外,苏州地区很少有双数孔洞的梁桥或拱桥,据说是封建时代的形制要求。锦溪有座十跨石墩梁桥——十眼桥,有可能是苏州地区孤例,其桥墩为旧物,但桥梁已做更换,其中一个孔洞较高,用于旧时通航。不过双数孔洞的古桥在上海浙北却有不少遗存。
▼@下涯吴彦祖

下面我们以七都东庙桥为例,展示一座苏州地区最经典的三跨梁桥的结构:

(1)桥台
桥台与河道两岸衔接,内侧为夯土,外侧砌石制金刚墙,上部盖踏步作台阶。
登踏步需双脚发力,似兔蹬,因此两侧桥台也常被称为“桥堍”。
(2)桥墩

桥墩位于河道中央,常使用围堰等施工法在河床打下桩基,桩基上设桥墩。

苏州地区的河道较缓,一般使用石排柱作桥墩,再在石排柱上加设桥帽石承托桥梁,桥帽石一般带有榫卯,在上部将石排柱联为一体,可在水平方向上巩固桥体结构。

如图所示,石排柱又可分为立壁柱与石立柱。立壁柱由多条石柱紧密排列,稳定性强;石立柱则由两根相隔一定距离的石柱组成,节省用料。

比较有趣的是,在苏州方言中,“立壁柱”有在墙边“罚站”的含义。

但因石立柱稳定性稍差,桥面中部常会使用响板将受力平摊给两侧石梁,除此之外,还有晚上过桥看不见来人,踩在响板石上发出的声音可防止相撞的奇妙说法。

另外在苏中地区,石立柱常常有一定倾斜度,比如兴化万盛桥。不过这在苏州地区比较少见。

但对一些水流较急、跨度较大的河道,石排柱难以承受冲击,为增强稳定性,则会垒叠多层石条成石墩作桥墩。如常熟张墓桥、胥门万年桥等。

常熟张墓桥已移建至尚湖景区,不复见其湍急的河道;胥门万年桥则拆除了原梁桥,改建新拱桥,仅留有两侧桥台和水面下部分桥墩。

而在浙江福建等地区,石墩桥墩常常迎水面会制成船型,更利于对扛水流冲击。

有时石墩与石排柱作为同一座古桥的桥墩还有可能混用,不过这大多是古桥不同时期的修缮痕迹。总的来说,石墩桥墩在苏州地区较为罕见。

(3)桥梁

至此,只差桥梁未提了。苏州地区的桥梁大多是石梁,但也存在着零星木梁,而对于桥梁用材的不同,我们又可引出对梁桥的第二种分类方式。

好吧,可能已经有些乱了,那我们先做个小结吧:

(二)以材料分类

在上文介绍多跨梁桥桥墩时,我们曾提到过因石立柱稳定性稍差,为减轻桥墩压力,有时石梁会采用响板。

然而,既然费尽心机减小石梁重量,为何我们不直接换一种更轻便的材料做桥梁,比如…木头?

1.石柱木梁桥

木材成本低、易加工,在早期梁桥中曾广泛使用。然而其耐久性堪忧,江南多雨水,木梁的保存显得尤为困难,为安全考虑不得不定期更换,很少有古木梁的实物遗存。

但倘若木梁有一顶“保护伞”,使用寿命就会大大延长,比如木渎廊桥。

发挥想象力,既然“撑了顶伞”就有如此保鲜奇效,那要是我们直接在木梁上“贴保护膜”——比如铺一层砖面会怎样呢?

别说,虽然苏州地区似乎很遗憾地并不存在那样的实例,邻近的上海地区却有几座,比如离苏州昆山一湖之隔的金泽迎祥桥。

与一般的石柱石梁桥不同,使用木梁时,桥帽石会设有数个凹槽摆放木梁,梁上设木望板以便铺平砖面。

而经修缮专家鉴定,金泽迎祥桥除了局部木梁更换成了杉木、美松和柏木,绝大多数木梁都是元代初建时所用的千年不朽的楠木,可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石柱木梁古桥。

最后,回收一下伏笔。与金泽迎祥桥结构类似的练塘馀庆桥,桥墩使用了石立柱。我想这正与桥梁使用了木梁砖面,相比石梁大大减轻了桥梁重量有关。

2.石柱石梁桥
绝大多数石柱石梁桥都有着最简单明了的结构,这就是被老苏州称为最没“花样精”的石板桥。

但依然存在一种特例,前文我们提到一种带凹槽的桥帽石,其实它并不只在石柱木梁桥中出现,我们在一些早期石柱石梁桥中也能看到它的踪迹。

受早期石料加工能力限制,宋元时期的古桥常使用易加工的武康石。武康石是非常完美的建桥材料,可惜美中不足是它容易脆断,因此早期武康石古桥的石梁都存在一定弧度,此时在石梁下排置托木,可增强其稳定性。此外,石梁沉重,托木还可方便石梁的安装与更换;在石梁断裂时,托木还可临时支撑桥面,起到一定安全作用。

今天苏州地区依然可找到大量带有托木的石柱石梁桥。而那些桥帽石带凹槽,却没托木的石柱石梁桥,有较大可能过去曾设有托木,但未能保留到今天。

值得注意的是,石柱石梁桥的托木结构与石柱木梁桥有一定相似性,但它们完全不同。

在石柱石梁桥中,托木只起到锦上添花的辅助作用,在结构上不起决定作用。比如上文所举的东庙桥,失去托木后依然成桥。

而在石柱木梁桥中,木梁是主要的承重构件,一旦失去木梁,砖桥面将迅速崩溃,成为一座断桥。

因此,带有托木结构的石柱石梁桥称不上“木石结构”,本质依旧是“石桥”;而石柱木梁桥桥面虽有可能铺设砖面,但主要承重构件是木梁,故可称是“木石桥”。

现在我们来将这一章节的内容简单汇总:

首先,我们从体量出发,将梁桥区分为单跨梁桥与多跨梁桥;

接着,在多跨梁桥这部分中,我们介绍了梁桥的三大组成部分:桥台、桥墩、桥梁;

然后,由桥梁材料的不同顺理成章地带出另一种分类:石柱木梁桥、石柱石梁桥。

最后,由带凹槽的桥帽石切入,深入比较石柱木梁桥与石柱石梁桥托木结构的异同。

除主要结构,梁桥中还存在大量装饰。但它们与拱桥的装饰大同小异,拱桥又有着比梁桥更强的装饰性,故我们将在最后一起介绍。
二.拱桥
梁桥虽经济实用,但木梁耐久性差,而石梁又扛剪应力差,易发生脆断。始终存在无法弥合的缺陷。

考虑到石料抗压不扛拉,为改善梁桥的结构弱点,人们把简支梁逐步替代为圆拱,这样就可将横向推力过渡为垂直压力,于是拱桥便慢慢走上了历史舞台。

▼@滄江風月思明君

人们通常将这种圆拱称为拱券,而构成拱券的石板被称为券板。要是单独对某块券板受力分析,我们还会发现券板比石梁承担更多垂直分量向上的力,增强了荷载能力。

(一)拱券
拱券是拱桥的核心结构,也是拱桥分类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首先从它开始。
一种较为专业的分类方式,是将拱券的形状分为以下几类:

然而,大多数拱券并没有笔者的作图那般夸张,再考虑水位、遮挡等因素,许多拱券形状用肉眼是无法确切分辨的,需专业建模确定。故我们后文也不会采用这种分类方式,这只一带而过。

此处的全圆拱拱券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结构,它大大增强了拱券的稳定性。在苏州地区中,据说常熟顺民桥、甪直东美桥在清淤时曾发现河道中存在倒拱。

▼@温炳灵

但在古桥漫长的发展史中,拱桥的出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人们从天生桥中汲取灵感,对简支梁桥增加叠涩或出跳后,首先出现的是折边拱桥。

三折边拱桥是一种过渡性结构,兼有梁桥经济实用和拱桥坚固耐用的特点,但在具体使用中既没梁桥用料省,又没拱桥荷载强,苏州地区似乎没有实例,但浙江天台一带有较多遗存;而五折边拱桥、七折边拱桥已接近圆拱,可认为是拱桥的一种特殊形式,而这类在浙江绍兴有不少实例。

我们可发挥想象力,应用学习圆的周长时所用的极限思维:若进一步增加折边数,当折边足够多时,石料已不再适用,于是我们将得到一种全新的拱桥:砖拱桥。

砖拱桥在江苏扬州一带比较流行,而锦溪祝甸村这座朝阳桥是建国初期建造的,之所以使用砖砌拱券,我想应当与该桥邻近砖窑密不可分。苏州地区不缺好石料,砖料又易受腐蚀,故砖桥较为少见。

苏州地区拱桥的主流还是石拱桥,但石料与石料也存在微妙不同。除了拱券,石拱桥夯土外侧的金刚墙也是使用这些石料堆砌的,如下图。并且这与石梁桥的用料是一致的。

受宋元时期加工能力限制,人们使用易于雕刻、具有一定吸水性且表面颗粒感强不易打滑的武康石建桥。武康石产自已废县的浙江武康县,是非常理想的建筑石材。值得注意的是,园林中叠山用的“武康黄石”是一种黄石。除武康县,苏州地区内部也有多地出产,我们讨论的武康石默认指“武康紫石”。

然而武康石资源有限,过度开采使其日益枯竭。由于人们采石技术也飞速发展,于是明清人们相继改用苏州本地就有出产的更为坚硬的青石与金山石,大致情况如下表。

可能有些朋友会对金山有些陌生,这是一座被开采到消失的花岗岩石山,遗址位于如今的寿桃湖公园,下图为金山旧照。幸运的是,虽然金山没了,但附近与它一脉相承的天平山、灵岩山等出产的花岗岩石材也可被称为“金山石”。
另外,不同时期修缮古桥时,根据情况会使用前代残留的好石料,因此有些古桥金刚墙是花色的,比如同里富观桥。甚至在一些偏远郊镇,人们会为节省成本使用乱石堆砌金刚墙。
这节内容比较散乱,让我们做个小结:
(二)以拱券数量分类
回归正题,模仿梁桥的分类方式,根据体量我们可将拱桥分为单孔拱桥与多孔拱桥,实质上我们是在根据拱券数量分类。
1.单孔拱桥

和单跨梁桥类似,单孔拱桥由桥台与拱券构成。单孔拱桥的拱券在功能上替代了单跨梁桥的桥梁,同时兼有单跨梁桥的桥台的一部分作用。

对比梁桥,我们会发现拱桥的金刚墙上设有和梁桥石排柱&桥帽石类似的桥联石&长系石,虽然造型上可能承袭自梁桥,但它们的作用完全不同。

(1)长系石
长系石有许多别名:龙头石、天盘石、桥耳朵等。它与梁桥的桥帽石一样,在水平方向上贯穿桥体,用于固定两侧桥体结构,倘若用一张图概括,就是这样:
一些拱桥不仅在桥联石上设置长系石,靠近拱券中部的两侧也设有单独的长系石。虽然造型可能不同,但它们作用是一致的:更加稳定桥体结构。

(2)桥联石(石柱)

桥联石是一种石柱,但不一定题有桥联,许多早期拱桥上虽设有桥联石,但未题字。桥联石本身有有限的结构功能,可用于固定桥联石两侧的金刚墙,但它并非必要的结构,不论是单孔拱桥还是多孔拱桥,都有直接将它省略的案例,比如单孔拱桥七都洪恩桥与三孔拱桥太仓周泾桥。

但长系石几乎是不可替代的,暂时还未见到不设长系石的拱桥。

而拱桥桥联石上题字的装饰性,可能又反哺了梁桥。一些经修缮或晚期的梁桥在排柱侧面也会题写桥联,如盛泽禾嘉桥。

2.多孔拱桥

和多跨梁桥类似,多孔拱桥由桥台、桥墩与拱券构成。多孔拱桥的拱券在功能上替代了多跨梁桥的桥梁,同时兼有多跨梁桥的桥台与桥墩的一部分作用。

与多跨梁桥的桥墩会根据水流缓急区分为石排柱与石墩类似,对于多孔拱桥的桥墩,也有一种分类方式:

当桥墩宽与最大孔跨径的比位于0.04-0.12间,该拱桥称薄墩,用类似定义方式还可定义薄拱。不过这对苏州地区没参考意义,我们这水流平缓,河床松软,不必要也不适合建造厚墩。苏州地区绝大多数多孔拱桥都是薄墩薄拱,故不需要以此区分。
多孔拱桥往往只建造在经济较发达且宽度较大的河道穿过的大集镇上,能够体现苏州古代造桥技艺的最高智慧。与多跨梁桥类似,苏州地区的多孔拱桥以三孔为主,且拱券数量均为单数,如53孔宝带桥、17 孔垂虹断桥、9孔行春桥。之前我们曾做过苏州地区的多孔拱桥数据可视化,全域共有23座,下表中还差一座府文庙七星桥未做记录。
最后,桥梁与拱券偶尔也会混用,比如盛泽中和桥。但如果参考黎里进登桥和梯云桥相同位置的方孔,中和桥两个拱券更像是泄洪孔,并未大幅提升古桥跨度,这种形制在苏州地区似乎是孤例。
下面我们以山塘普济桥为例,展示一座苏州地区最经典的三孔拱桥的结构:
其中桥台与桥墩上的结构我们前文已作说明,而拱券上的结构还差两处:

(1)伏券

苏州地区的拱桥大多需用于航船,拱券除对抗水流冲击,有时还会遭货船撞击。作为重要承重构件,拱券一旦坍塌后果不堪设想,而伏券就是为应对这一情况的备用结构。

(2)龙筋石
龙筋石是明清时期拱桥设置的另一种更为巧妙的保险结构,它能避免一块券板坍毁后所引发的连锁崩塌。除此之外,我们还可根据拱桥是否设置龙筋石进行断代,这就引出了多孔拱桥的第二种分类方式。
(三)以拱券结构分类
为助于表达,我们将两种结构的拱券放在同一座多孔拱桥中绘制,但现实中极少有这样的案例:

1.分节并列

即不使用龙筋石的拱券,券板间一端作榫,一端作卯,相互错落。这是宋元古桥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中时思庵弄桥是一座仅余拱券的元代拱桥,是非常好的案例。

▼@滄江風月思明君

2.横联分节并列

即使用龙筋石的拱券,券板作榫,龙筋石作卯,交错排列。如此既可辅助长系石在水平方向巩固拱券结构,又可避免部分券板坍塌后,拱券整体崩溃。同时它也是苏州地区最为常见的拱桥类型。

3.其它

以上两种拱券结构占据苏州地区绝大多数拱桥。但凡是总有例外,比如虎丘双井桥,采用了一种更为古老的并列砌置结构。

而在怡园中,有一座用太湖石堆叠的景观桥,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拱券造型。另外在不对外开放的慕园中,有一座以太湖石作桥墩与桥栏的梁桥。可见在园林建筑中,古桥有不少花活。

西山还有一座无规则卵拱的文物普查点——黄沙桥,为苏州孤例,图片出自微博 @姑苏老沈。

我们将截止目前的内容做个总结:

这章以拱券为主线,先以拱券数量分类,参考梁桥的结构,将拱桥分为单孔拱桥与多孔拱桥。

再以拱券中的龙筋石为引子,以拱券结构分类,将拱桥分为分节并列与横联分节并列。
而在分类过程中,我们将拱桥中出现的主要结构逐个击破,现将其汇总如下。

总的来说,我国的古桥在传承中发展,除了结构越来越精巧,它们的造型也越来越美观、更富装饰性,下一章我们将简要介绍装饰与辅助建筑。

三.装饰与辅助建筑
我们已将梁桥与拱桥的主要结构梳理了一遍,苏州地区的古桥以石桥为主,而石桥使用寿命长,随着技术进步,在满足人们交通需求的同时,它们也开始具有一定审美性。

(一)功能装饰

前文提到许多重要结构,它们中的一部分会裸露在桥身外侧。除起必要的结构作用外,有时还会对古桥起一定装饰作用。

1.桥帽石与长系石

比如桥帽石与长系石,除在水平方向上稳固桥身,有时还会以雕刻纹饰桥身。由于不同时期加工能力、所用石料硬度不同,其大致上遵循宋元时期流行花卉、明代流行兽面(蚣蝮、螭首等)、清代流行简单纹饰(如意纹等)的规律。

但也有例外,比如车坊大觉寺桥,桥帽石上刻金刚力士。另有古桥会使用牌坊等建筑的残构做桥帽石或长系石,这便是论外了。

2.踏步
踏步一般是指古桥的台阶。有些古桥的踏步会刻有简单规律纹饰,用于雨天防滑。
也有富镇为彰显财力,雕刻复杂纹饰,但本质也是为了防滑。比如震泽禹迹桥,踏步刻八仙法器等吉祥图案。
还有一些踏步会使用其他建筑的残构,比如周庄双桥,利用残构修桥是很常见的行为。

此外,踏步还有一些特殊形式。比如绝大多数踏步是用多块条石堆叠的,而用整块条石凿成的锯齿形坡道称礓礤,它比一般踏步更为坚固。

有时为方便车辆推行,古桥还会在踏步中央设置坡道。

最后,一些古桥坡度较缓,踏步较长,但苏州地区建筑密集、水巷狭窄,为不占据路面空间,踏步通常会“转弯”设置引桥。

3.桥心石

桥心石是指拱桥竣工时最后盖上的一块石板,它利用力学原理使石块之间紧密相连,又称千斤石,鉴于位于古桥的中心位置,一般会雕以纹饰区分。苏州地区桥心石的纹饰大多是轮回旋水纹,受庙桥文化影响,早期轮回纹带有一定佛教色彩,而后期更多是一种约定俗成。

更具装饰性的,有时桥心石还会在轮回旋水纹外侧辅以其它吉祥图案,比如常熟永济桥围绕着八仙法器,甪直东美桥则有瓶笙三戟(平升三级)图纹。

当然,除轮回旋水纹,少数古桥还会有其它纹饰,比如同里乌金桥的獾天喜地(欢天喜地),黎里道南桥的五蝠捧寿(五福捧寿),盛泽白龙桥的笔锭如意(必定如意)和瓶笙三戟(平升三级)。虎丘双井桥更是在桥心石旁设了两口井,或许有好事成双的含义。

虽然桥心石一般是指拱桥的结构,但这并非拱桥的专利,后期一些梁桥也演化出桥心石。在梁桥中,桥心石一般由最中心的响板或石梁担当。

4.龙门石

对应桥心石,龙门石是拱券中最中心的一块券板,有时在这块券板下方会雕以纹饰。苏州地区的河道往往可通航,渡过桥洞犹如跃过龙门,故得名。
龙门石没明显雕刻规律,常见的龙门石纹饰有:轮回旋水、双龙戏珠、鱼跃龙门、太极八卦等。
我们前文曾提过砖拱桥,实际上砖拱在城墙、近代建筑等中也有着广泛运用,其中苏州城墙金门中心门洞的拱券中,也有一块轮回旋水纹龙门石。

(二)安全装饰

桥栏是古桥最为常见的辅助构件,石桥栏是古桥中装饰性最为集中的部位。最常见的桥栏会在仰天石上安装栏板,栏板间以望柱连接,桥堍两侧设抱鼓石。

1.栏板
有不少古桥不设桥栏,但有桥栏的古桥一定有栏板,栏板是桥栏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一些早期古桥可能只设栏板,而不设望柱与抱鼓石。苏州地区的栏板用材非常多样,木、砖、石等都有出现。
民国时期曾出现过一些铸铁栏板,但它们并非古桥形制,比如葑门横街红板桥,在此不谈。
但装饰性最强的还是石栏板,我们可简单将它分为实板与镂空板。实板相对简单也最为常见。使用镂空板可节省石料,减轻桥栏重量,比如七都东庙桥民国时增设的桥栏;但也有一些镂空板是出于审美考虑,比如光福寺桥,刻意雕空以形成一种若隐若现的空间层次感;垂虹断桥上也有一镂空板,现已铺成桥面的一部分,不知其来历。
栏板的纹饰非常多样,无固定形制。一般以卷草纹、卷云纹等简单纹饰为主,一些规格较高的古桥则会雕刻复杂花卉、石兽等,也有个别栏板会镌刻文字,甚至书法作品。
有时桥栏会出现一种特殊结构——钉鎝,这是由于桥栏不承重,断裂后仍可补救。
另外,一些坡度较大的拱桥会在栏板设置座位,以供游人休息。比如盛泽白龙桥顶部,而吴门桥更是全部栏板都设有座位。

2.望柱
望柱用于固定栏板,有时会镌刻文字,大多是记述捐资单位/承建单位、工程时间。
柱头是望柱的主要雕刻部位,一般呈方形,刻如意纹、寿字纹等简单纹饰,随着雕刻技术的逐步发展,后期古桥甚至可雕刻石狮、莲花等复杂造型。
3.抱鼓石
抱鼓石通常用于建筑入口,一般做成圆鼓形,后被引入桥栏末端作收口,从审美角度上平衡了桥栏的视觉效果。抱鼓石的纹饰非常丰富,无固定形制。

4.仰天石

仰天石位于拱桥两侧边缘处,是金刚墙的封顶,又可固定踏步石,还可用于安装桥栏。

仰天石是拱桥的结构,但有时梁桥两侧外石梁也能起仰天石的功能,两者雕刻的纹饰也比较类似,如祥云如意,卷草花卉等,通常位于桥堍两端的桥帽石或长系石附近。

位于拱桥中心的仰天石和梁桥外石梁的中心位置还有可能作桥铭,这我们在之后讨论桥铭时再议。另外,一些早期拱桥存在仿木结构,仰天石下侧可能置一排乳钉纹装饰。

另外,早期武康石古桥的雕刻较深,后期使用的金山石硬度较高,则雕刻较浅,可对比上文七都东庙桥的宋代外石梁与盛泽亭心桥的清代外石梁,这也是一种古桥的断代方式。在本文断断续续的介绍过程中,我们可拼凑出以下宋元古桥的断代规律。

(三)文字装饰

随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们开始在古桥上镌刻文字,以记录事迹、表达美好愿景与文化内涵。

1.桥联

桥联一般是指拱桥桥联石上题刻的楹联,梁桥排柱有时也会承担这一功能。除楹联外,有时也会题刻捐资单位/承建单位、工程时间。甚至有个例还会套娃:比如太仓皋桥的桥联石上刻了块桥碑。

桥联有时能体现较强的的文学价值,比如盛泽白龙桥东桥联“风送万机声莫道众擎犹易举 晴翻千尺浪好似饮水更思源”是一代名联,其中“风送万机声”形象说明了白龙桥的地理特征与盛泽的纺织业规模。

2.桥铭

如前文所说,桥铭通常镌刻在拱桥中心的仰天石和梁桥外石梁的中心位置,栏板与望柱上也不少见。但也会存在例外,比如辛庄濮河桥在桥帽石内侧题有桥铭。

桥铭一般用于镌刻古桥名称,有时也会题刻捐资单位/承建单位、工程时间。

有时,单镌刻文字可能单调,一些古桥会辅以简单纹饰,比如前文所提祥云如意,卷草花卉等;受庙桥文化影响,一些古桥雕刻万字符等特殊符号;甚至有的早期梁桥不镌刻桥铭,直接整梁雕刻复杂纹饰,常见的有双龙戏珠、牡丹缠枝,也有像车坊大觉寺桥那样雕刻佛教神兽的个例,之所以如此,应当是早期古桥通常使用易于雕刻的武康石。

3.桥碑

桥碑是一种更为自由的文字表达方式,在内容上可分很多类型:纪事纪年碑、桥铭碑、字堂碑、助银碑、告示碑、警示碑、毒誓碑等,笔者在这难以穷举。

但桥碑位置相对固定,我们可做个简单整理。比较特别的是,位于桥头的桥碑有时可制成桥头堡,或许它还可作为揽船石使用,比如南港正阳桥。

(四)辅助建筑
1.双桥
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在河道相交处常设双桥结构。一般双桥由一座拱桥和一座梁桥组成,一圆一方形似钥匙,有时被称为钥匙桥。虽然周庄双桥经陈逸飞先生之手,已成为江南文化的载体,但双桥并不是周庄的专利,在平江路、甪直、黎里等地都有类似结构,在一些古镇中甚至还有“三桥”的形制。

2.廊桥

江南多雨水,廊桥可避雨休憩,是非常受欢迎的结构。说到苏州的廊桥,人们印象中第一反应可能是拙政园的小飞虹。
可惜的是,苏州地区的古桥桥墩薄,廊不宜过重,多采用木结构,而木结构不易维护,故存世较少。抛开园林中的景观廊桥,苏州还留有木渎廊桥与东山震泽底定桥,而那座著名的锦溪廊桥只是仿古建筑。

3.桥亭

与廊桥类似,桥亭也可遮风避雨,桥亭一般可分为桥中亭和桥头亭两种类型。

横塘普福桥是一座经典的桥中亭,俗称“亭子桥”。因其独特的造型,有大量书画存世,只可惜它已在上世纪运河拓宽中拆除。

而桥头亭的经典案例则是铜罗凤仙桥,曾被称为苏州地区的最美桥景,如今已被货船撞毁,空余两座桥亭。

虽可能不及以上两座,现苏州也留有不少桥亭,我们在此可列个小表。

4.镇水:石塔、石狮与石经幢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待宗教一向带有一种朴素的实用主义,江河凶险,常作石刻镇之。

最知名的镇水石刻是宝带桥双石塔,为宋时原物;区别于望柱柱头的石刻,宝带桥与行春桥单设石狮;另有一些郊镇古桥会设石经幢,听说有镇魂的作用。

5.水利:分水墩、泄水孔与闸槽

倘若说镇水石刻更多是一种心理安慰与文化现象,那么水利设施则切实起着功能作用。

分水墩常制成船型,于桥墩外侧减缓水流冲击,比如临近长江入海口的浏河新闸桥处,曾水流湍急,故设有分水墩。在一些地区,分水墩上会设镇水兽,如南京七桥瓮。
与此类似的,在一些没那么急的河道中,还可在金刚墙下侧设置泄水孔,同样能降低水流对桥体的冲击。这种类型的古桥有黎里进登桥、黎里梯云桥、盛泽中和桥。
农作物有时需蓄水灌溉,一些元和塘支流的小溇港中的古桥常常设有闸门,比如在辛庄大潭荡西桥的桥孔中还能看到过去的闸槽。

6.纤道

苏州地区货运发达,运河沿岸常常需要拉纤,比较知名的纤道有宝带桥、吴江古纤道,而正仪塘泾桥、桃源九里桥也是较为可观的纤桥。除此之外,一些运河边的古桥会直接在桥台边设置纤道,以方便纤夫岸边拉纤,比如吴江三里桥。

7.庙桥

苏州地区宗教文化广泛分布,许多古桥都有庙宇相伴。这些庙宇大多位于桥头,最经典的是斜塘土地庙与永安桥;或者干脆就造在桥面上,比如苏州最宽的古桥普安桥上就有一座关帝庙。受种种原因影响,现在郊镇许多庙宇已经消失,但当地人仍有在桥边烧香的习俗。

8.关桥与城门桥

古桥所处的位置往往是交通要道,而战略要地常设关口,比如铁铃关与枫桥,据传普安桥所处的位置,曾正是赫赫有名的金阊关。类似的,大体量的古桥常常还与城门相伴,如盘门吴门桥、赤门灭渡桥、胥门万年桥、娄门永宁桥,可惜后两者已湮灭历史中。

9.其它

苏州地区还有难以归类且并不常见的形制,比如周庄富安桥设桥楼,沙溪庵桥设桥门。类似桥门,古桥有时还会与牌坊组合在一起,比如常熟言子墓的影娥川。

阅至此处,苏州地区绝大多数古桥的结构已经难不倒我们了。

后记

回到开头我们所提,究竟该如何欣赏一座苏州的古桥呢?

我认为主要可从工程(包括建造年代、特殊结构、跨度体量等)与艺术(包括纹饰雕刻、碑联文学、历史文化等)两个大角度把握,这在前文已详尽说明。

但本文终究是在就桥论桥,事实上苏州地区的古桥与其周围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人们常常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个别几座园林或是几个大型古镇上,很难意识到这些昔日习以为常的郊镇水乡风貌已被快速扩张的城市边界蚕食。

除了那些赫赫有名的,在我们视野外还有不少规模较小的郊镇据点已逐渐走下历史舞台,她们中的大多数没有惊艳四座的建筑,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有的只是一座颤颤巍巍的石板桥、一条抖抖索索的乌篷船、一棵茕茕独立的古樟树、一座缝缝补补的破砖房、一阵氤氲着泥土芬芳的微风、一曲缱绻在心中的田园牧歌。

但倘若单独对苏州的郊镇风貌进行宏观叙事,又会造成选材的凌乱,于是最好的方法似乎就是让“郊镇风貌”成为背景,再推举一个贯穿所有场景的“主角”控场,而在水网密布的苏州,数量庞大的古桥群自然是当仁不让。这便是最初我拍摄古桥的由头,我喜欢的不止是古桥,更是那个越发飘渺遥远的江南水乡。

好啦,扯远了。按照惯例,我们应当配个激昂向上的排比结束本文:

苏州的古桥是伟大的,古如七百多个四季轮转前就已屹立的东庙桥,长如五十三孔宝带横贯澹台湖至今依旧串月。古桥远不只是连接了桥堍两岸:矗立在故土上的房屋在瓦解,纪录在文字间的记忆在模糊,流淌在体液内的基因在稀释,我们却依旧能够借助这些古桥与生活在过去的祖先建立渺茫却不容置喙的联系——这是多么微小又宏大,现实却浪漫的事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筑之二十八
北宋东京州桥遗址重见天日?一篇古桥识别指南告诉你州桥是什么桥
苏州地区已毁之重要古桥此处选取苏州地区十...
中国的桥文化
绍兴古桥随拍---太平桥
随州古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