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光中的江南情结

     不久前有人采访诗人余光中:你的家乡在哪里?余光中回答道, 是“多桥多水,多藕多莲的江南” 。据我对余先生的了解,他祖籍是福建永春, 父母相识在永春, 他出生在南京,中学时代曾在四川读书,母亲是江苏常州人。严格来讲余先生只能算半个江南人,而他却很 自然地说 自己的家乡是江南,在我看来,这主要是由于他那浓厚的江南情结。  

   江南, 是余光中的诗情之源。余光中左手写诗,右手为文, 被称之为“ 中国2 0世纪诗歌散文双绝”,曾得到文学大师梁实秋的首肯,也有人将余光中称之为 “ 当今散文八大家之一”。但余先生的从文之路 ,是首先从诗歌开始的.而诗歌的发端与滋润其诗情的江南母土紧密相连。他在 自叙中曾说到: “我少年的诗心所以起跳,也许正由那一脉紫金触发我的第一首稚气少作,就是对着那一脊起伏的山影写的。” “ 九洲之大, 名湖自多,但是像玄武湖这么一泓湛碧, 倒映着近湖的半城堞影,远处的半天山色。且又水上浮洲, 洲际通堤的还是少见。” “在我这南京孩子的潜意识里, 这盈盈湖水颇有母性. 就是这一汪深婉与安详.温柔了我的幼年. 妩媚了我的回忆。” 江南有太多的诗情画意,在中国诗词典籍中。梦江南、 忆江南、哀江南⋯⋯有太多的描述和记载.从江南的水到江南的雨,从江南的桥到江南的亭.从江南的柳到江南的莲,江南的温柔水乡, 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总叫人流连忘返, 是文人挥之不去梦寐以求的理想天堂。这自然也就成为诗人余光中的源头活水。

   江南, 是余光中的人格之乳。孔子日: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在江南这锦绣河山的孕育之下, 余先生的仁智得到了双重发展。在他的笔下: “紫金山遍山林木苍翠, 名胜古迹各殊气象, 这是登高临风, 悠然怀古的地方, 是处青山好埋骨。” “孩时印象最深,而海外孺慕最恋的,是中山陵。” 想当年. 有一个小学生, 在女老师带领之下. 也曾与群童推挤着踏过一长排的白键 ,幼稚的童心该也再三听说过,脚下这坡道是引向崇高。由于江南是“ 多桥多水, 多藕多莲” 的象征, 作为江南人,水中之莲成为余先生的一生酷爱.在他的人格中也糅合了“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的品质。青年时代的余光中就写下了不少莲的诗篇,后来汇编成为《 莲的联想》 ,他在“ 莲恋莲( 代序) ” 中讲到: “ 对我而言. 莲的小名应为水仙, 水生的花没有比它更为飘逸,更具灵气的了。一花一世界,没有什么花比莲更自成世界的了。对我而言, 莲是美、 爱和神的综合象征。由于水生,它令人联想来自水而终隐于水的西子。春钱千张.香浮波上, 嗅之如无, 忽焉如有, 恍兮忽兮, 令人神移, 正是东方女孩的含蓄。” “莲是神的一千只臂. 自池底的腴泥中升起,向我招手。” “ 莲在现代, 莲在唐代,莲在江南⋯⋯台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予戏莲叶间。莲又无所不在的。” 在莲上寄托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情意。记得2 0 0 2 年“ 七夕” 期间,我陪同余先生夫妇漫步在太湖之畔的锦园,突然听到余先生欣喜若狂地叫喊: “ 阿咪, 快看! ” ——阿咪是余先生爱人的小名 ,映人大家眼帘的是好大的一片莲花 . 十分茂盛, 煞是好看。正符合了乐府《 江南》 中“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的情景。这时的诗人已如醉如痴,手舞足蹈,兴奋地如同回到了孩提时代。

   江南, 是余光中的刻骨之忆。在余先生的记忆深处 , 江南既是“ 多藕多莲” 的江南 , 也是“ 多灾多难” 的江南。1 9 2 8年重阳节出生的余光中, 按风俗每年九九重阳要登高避难, 不幸而中的是他充满童话的童年过早结束.为了逃避战乱.他随母亲在江南一带到处流浪。九岁时, 日寇的铁蹄打破了他的“ 江南梦” . 也打破了所有中国人的“ 江南梦” ,日本鬼子占领南京,发生了震惊世界、 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 侥幸的是他跟随母亲已到常州, 逃过一场大劫。接着常州不保,他与母亲俩人相依为命 ,到处避难。一路上提心吊胆, 躲躲藏藏, 这逃难之际, 给余光中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两次大战之间的孩子, 抗战的孩子 ,在太阳旗的阴影下咳嗽的孩子,咳嗽, 而且营养不良。南京大屠城的日子, 樱花武士的军刀.把诗的江南词的江南砍成血腥的屠场⋯⋯向上海,记不清走过多少阡陌, 越过多少公路 , 只记得太湖里沉过船, 在苏州发高烧 ,劫后的和桥( 无锡宜兴) 街上, 踩满地的瓦砾,尸体, 和死寂得狗都不叫的月光” 。“ 魂兮归来哀江南” 。所以, 在余光中的诗文中,他特别反对战争, 特别祈祷和平,特别留恋金色江南。

    江南, 是余光中的乡愁之梦。余先生的乡愁诗可以说已风靡大陆. 传播甚广. 有人也给先生冠以 “乡愁诗人”的美誉.这与海峡两岸隔岸相望几十年, 骨肉同胞不能相聚有很大关系。余先生的乡愁,可以泛指对中国文化传统、几千年文明古国的感情.但从灵魂深处.他的乡愁主要是以江南为具象的,是对江南母乡的深深眷恋。“从长江到玄武湖,从运河到太湖,江南水乡正是我的母乡。在灵魂深处,这遍地江湖,盈眸洲渚,正是我乡愁所依,孺慕所赖,从来就不曾断奶。”他并曾引用李白的诗,“请君试问长江水,乡亲与之谁短长。”在《春天遂想起》中他娓娓道来:

春天,遂想起

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

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

可以从基隆港回去的

江南

小杜的江南

苏小小的江南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

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的江南.

想起太湖滨一渔港.

想起那么多表妹.走过柳堤

……

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

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

清明节,母亲在喊我,

在圆通寺喊我.

在海峡这边喊我.

在海峡那边喊.

在江南.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

多风筝的江南啊.钟声里的江南

站在基隆港.想一想

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人余光中今日辞世 再读一次《乡愁》送别先生
怀念余光中先生!
余光中:“我是地地道道南京大萝卜”
永远的乡愁
《乡愁 》余光中
吟诵《乡愁》,送别“乡愁诗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