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玉琴循经指压疗法(3)

 

 解 


按摩穴道有无轻重之分


问:我在一个经络网站看到说按摩穴道有轻重之分,轻者为补、重者为泻。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如果我现在的情况是肝热,那么按摩肝经重了是否就是让肝热凉下来。而按摩肝经轻了是否就是让肝更热了。


答:好,问题提得好,可是我能讲的只是自己的一些体会,无论怎么压,心脏肝脏的经络压了,里面的积水出去了,心脏与肝脏的火就会下降。而肾脏与肺的经络压后,肾气与肺气就会上升,而这就是我想要的。中医要的就是五脏六腑的平衡。


得气


把一个手指平平的放在穴位上面(如膻中穴),用意念冥想,想的时间久了手指就感觉到脉搏跳动,这就是中医说的得气。


经络走向等


敲胆经和压其他经络的时候是不是考虑经络走向的问题,我都是从人体上面往下面压,从头走手走脚。


敲胆经和按压其他经络的时候敲打胆经和按压是不是最佳的手法?有没有更佳的按摩方法?


我不知道,我的要求是只要让经络疏通,我的概念里的效果是经络里能压出水来压得流畅就是好。敲打整条胆经或者其他经络是不是效果更好?仅仅敲打大腿外侧的胆经只是要刺激胆汁分泌,一是方便,容易操作,要让每个不懂医的人学会从头到脚按压胆经难度比较大。二是容易推广。


应该学习哪些推拿手法?《体使用手册》里的东西是我的经验之谈,是在我推拿的过程中累积的体会,有些观点好像不是那里能看得到的,至于手法我不是很在行,我的要求是只要能让经络得气,让脏腑里的积水出去,目的就达到了,所以我也无法推荐给那些手法比较好。


常用穴位


募穴


乳头下方肋骨间很痛是日月穴是胆经的募穴。


膈俞穴


在女生胸罩带子与中间脊椎相交的地方旁开一寸半的膀胱经上,可以宽胸开膈,膈俞痛是闷气。


太冲穴


在脚背大脚趾与次指中间,力是先向下再往上;有点象雨伞的弯钩。太冲痛是怒气。


尺泽穴


按尺泽穴会痛说明他的肺偏热(或是肝热侮肺),沿着肺和肝的经络图循经压一路,同样把耳朵贴在他的腹部听,开始流水声也许不明显或声音不流畅,反复压后,声音会越来越顺,那就是经络通顺了,这就是我们的目的,那时候尺泽应该不会痛了。痛的地方是有阻塞的地方,就是我们要压的地方,压通了就不痛了。压时不在乎力的大小。而在乎时间。


 小 秘 方


理气与破气


青皮10 克+陈皮10克+水三杯浸泡半小时然后煮开当茶喝(青皮宣泄肝气), 每周吃1~2 次,月经来时不要喝。


因为这个药的药性比较轻,所以一煮开就好了,不要烧太长的时间。喝水去渣。但青陈皮水不能常喝的,青陈皮有理气与破气的作用,但也会令人伤气,所以不宜多吃,尤其本身中气不足的人(舌体胖,有齿印,舌质淡的人)更要谨慎,可以多压太冲穴与膈俞穴,宽胸开膈,疏泄肝气,多压心包经,让心脏的搏动力得到强化,多做静气功:眼观鼻,鼻观心,用冥想的方法把自己的气慢慢地往脚背上导引,这样多梦的人睡眠时梦就少了,痛经的人(指气滞造成的痛经)就解决了痛经问题,高血压的人(指低压高的人,低压)75-80)就能让自己的血压真正降下来。或者自己躺在床上,用冥想的方法从头往脚的方向慢慢地想下去,这样气也会往下走的,方向确定后,成功取决于坚持。


清肺热


可以去买一些枫斗或石斛,每10克放水三大杯,文火烧一个半小时,然后当茶喝,已经煮过的枫斗还可以煮第二次。枫斗有养阴生津的作用,也可以压一些肺经上的穴位,如尺泽穴,鱼际穴,少商穴帮助清肺热。


背上的穴位


背上的穴位不用去找,没有人帮助,自己可以在墙角上来回摩擦,从上到下一点一点去蹭,蹭不到的地方用棒去敲,这是我自己的办法,可以试试看。


皮肤病


樟木煮水熏洗。

中医基础知识


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十二经别的分布规律: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上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另合于本经批脉,阴经的经别合于其表里的阳经经脉(合),由此将十二经别汇合成6组,称为(六合)。足太阳、足少阴经别从腘部分出,入早间肾与膀胱,上出于项,合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足厥阴经别从下肢分出,行地至毛际,入早间肝胆,上系于目,合于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足太阴经别从髀部分出,入走脾胃,上出鼻頞,合于足阳明胃经;手太阳、手少阴强从腋部分出,入走心与小肠,上出目内眦,全于手及阳小肠经;手少阳、手厥阴经别从所属正经分出,进入胸中,入走三焦,上出耳后,合于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手太阴经别他别从所属正经分出,入走肺与大肠,上出缺盆,合于手阳明大肠经。


十二经别的作用: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及在体深内的脏腑之间表里关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由于十经别通过表里相合的“六合”作用,使得十二经脉中的阴经与头部发生了联系,从而扩大了手足三阴经穴位的主治范围。此外,又由于其加强了十二经脉搏对头面的联系,故而也突出了头面部经脉和穴位的的重要性及其主治作用。


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


十二经筋的分布规律:十二经筋均起于四肢末端,上行于头面胸腹部。每遇骨节部位则结于或聚于此,遇胸腹壁或入胸腹腔则散于或布于该部而成片,但与脏腑无属络关系。三阳经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三阴经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九页(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十二经筋的作用:约束骨骼,完成运动关节和保护关节的功能。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 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 寸,腹中线旁开4 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 寸;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 5 寸和3 寸;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脏腑与时辰的对应关系


四季 春 夏 秋 冬


时段 朝 日中 日入 夜半


时辰 寅卯辰 巳午未 申酉戍 亥子丑


五行 木土 火土 金土 水土


脏腑 肝胆脾胃 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脾胃肾膀胱脾胃


时间 3-9 9-15 15-21 21-3


主要用于认识“时辰疾病”所谓“时辰疾病”是指其症状表现有其明显的时间性,即是凡是在一天(年)中固定的时辰(日),其症状具有出现或加重或消失或减轻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不管什么病,只要患者个体身上表现有时间特性,我们就可说患者患了“时辰疾病”。


应用分三种情况:


(一)某脏疾病的时间特性,在该脏所配属的时间中所表现出来。这又分为两种情况:1. 正气邪气皆盛-症状明显,以泻为主。2.正虚邪微-症状自动减轻,以补为妥。


(二)疾病症状不在受病脏所属的时间突出表现,反而在其它时间内表现出时间特性。则应当寻求五脏之间生克乘伍的存在关系,以寻求适当治疗。


(三)疾病症状不能确定属于何脏时,可根据其时间特性,径自其配属之脏腑,往往能获得满意疗效。


时辰与六经的对应关系表(伤寒)


病欲解时间区段


巳午未  申酉戍 寅辰卯  亥子丑  子丑寅 丑寅卯


中心时间   午     酉     辰     子     丑     


时间范围  9-15   15-21   3-9     21-3   23-5    1-7


中心时间  11-13  17-19    7-9    23-1    1-3    3-5


六 经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六经代表时间只选六个时段,这六个时段并不连续,宜注意。


逢其时经气旺,病症状容易突显,或者病容易向愈。用于伤寒辩证论治规律。伤寒六经辩证非但指经络而已,所以不能硬套下表来理解。乃是从疾病性质归纳出三阴三阳两大类作为辩证论治的方法。因之所谓(太阳)不是指(手足太阳经),而是指“太阳病证候群”。


十二时辰配十二经络表


逢其时,该经活动功能增强,自身敏感性增加,因而能对针灸治疗产生影响。多数用于针灸、伤科诊断治疗依据。


穴位压痛诊断学


检查方法和诊断步骤


穴位压痛诊断和压痛等级,平定是辨病的主要医据。穴位压痛诊断共分两个步骤,一是穴位压痛检查和平级,另一是穴位压痛地分析诊断。检查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和坐位两种,仰卧位主要用于检查胸腹,四肢。检查背部时,可患者骑椅而坐,双手抱于胸前,头稍前轻松衣。


检查过程中,检查者应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在穴位上做按压或滑动检查,以发现穴位压痛,或凹陷结节等现象。


穴位压痛平级标准分为四级,一般压痛为“一个加号”,明显压痛为“两个加号”,皱眉呼吸痛为“三个加号”,疼痛距按者为“四个加号”。分析时应全面考虑,对小刺激大反应的病人,要努力找出压痛最明显的穴位。大刺激小反应的病人出现穴位压痛点比较少而且压痛程度也比较轻。正常刺激正常反应的病人往往是“腧穴”压痛反应轻一些,而一些“郗穴”压痛比较明显,“募穴”反应往往比较正常。分析时,首先从36个穴位压痛反应点进行并为分析,找出患者主要的“病经”及其表里关系,然在36个穴位的分经基础上,在结合奇穴和


特效穴出现的压痛反应及可构成明的诊断。例如呼吸系统的中府或肺俞出现压痛,配合库房穴压痛就能诊断气管炎:配合乌里穴压痛就能诊断为肺炎:哪一侧乌里穴压痛明显,哪一侧就是病侧。对消化系统的胃病诊断要看中脘穴,肠道疾患要看天俞穴,心脏系统的疾病要看神堂穴,泌尿系统的疾病看肾俞穴,肝胆系统疾患要看肝俞、胆俞、胆囊点,妇科疾病看次髎和三阴交,骨骼系统疾患看肾俞和大杼,肛门


疾病看大肠俞和孔最穴等。


总之,基础穴结合奇特穴位压痛才能下诊断,在基础穴无压痛的情况下,只能说明有某种疾病的症状。


为了进一步说明一些穴位的相对特异性和便于临床诊断,下面仅就新大郗、足临泣、脾俞、温留、阳陵泉等穴位作一些距体说明:新大郗穴出现压痛时,只能说明患者有癌症,但还不能做出定位诊断,只有配穴才能做出定位诊断。


如新大郗穴配石管下腧,诊断石道癌,配肺俞诊断肺癌,配肝俞诊断肝癌,配中脘、承满诊断胃癌,配胰俞、地机诊断为胰腺癌,配生殖点诊断前列腺癌,配次髎、带脉诊断子宫癌,配天俞、大肠俞诊断为直肠癌。足临泣穴出现压痛只能说明患者有结石症,配胆囊点诊断胆石症,配子宫穴诊断肾盂结石,配盲俞诊断输尿管结石,配大巨穴诊断膀胱结石。温留穴出现压痛只能说明消化道有穿孔,配肝俞石管下俞诊断石道静脉曲张出血,配中脘、左承满,右溃疡点诊断溃疡穿孔,配中脘右溃疡点,右梁门诊断十二指肠求部溃疡穿孔,配天俞、大肠俞诊断肠穿孔。脾俞出现压痛或凹陷时,说明患者肌胀力低下,可能患有内脏下垂方面的疾病,配肝明穴诊断肝下垂,配太溪诊断肾下垂,配下垂点诊断胃下垂,配子宫穴、次髎、带脉诊断子宫脱垂。阳陵泉穴出现压痛时,只能说明患者消化道出血,但不能定位,配中脘、左承满诊断胃出血,配中脘、右梁门、右溃疡点诊断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配阳陵泉穴诊断肠出血,配天俞、大肠俞诊断直肠出血。阴阳陵泉穴位比较明感,一般在“两个加号”以上者才能诊断。有些穴位压痛反应剧有双重形如透风穴出现压痛时,“一个加号”是头晕,“三个加号”以上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地机穴出现压痛在“两个加号”以下为四肢乏力,“三个加号”以上为急性胰腺炎。肝炎穴出现压痛在“两个加号”以内,说明目前肝功能基本正常。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是根据祖国医学经络学说中:“扶12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与直接”的理论。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在穴位上按压或滑动,已发现患者穴位压痛点,凹陷或结节,借以诊断疾患的一种方法。几年来,通过实践,体会到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据有方法简便,易于学习掌握和不受条件设备的限制的优点。它即适合医院又适合农村、工厂、部队,即有力于平时也有力于战时。查出的主要反应穴位即是诊断穴,也是对病人聚体治疗的穴位,而治疗效果如何,又是考验诊断准确与否的一循经指压疗法个步骤。使穴位诊断和治疗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实践中初部体会到,用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诊断疾病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穴位检查时诊断正确与否的先觉条件。检查时要做到患者体位端正,肌肉放松,检查者取穴要准,初诊要得当(特别是发现穴位有压痛时)必要时可进行穴位对比和比较,以便确定压痛等级;


2.分析诊断时,以基础穴为主,结合奇特穴位进行分析诊断,但要注意穴位压痛本身有一定的假阳性,这种假阳性可能造成错误的诊断。


3.在对各种不同系统的疾病做分析时,以不同经脉的主要穴位为主,奇特穴为扶。但在临床诊断中有时奇特穴确能起觉定起疾病性质的作用;


4.诊断结果可以为一种疾病,也许有数种疾病并存,但需分出主病和次病。一般反应最强烈(以患者自身比较)的穴位用来诊断主病,而反应一般的穴位则用来诊断次病;


5.在临床适用节段可先用穴位诊断,然后在寻问病史,这样可以对照验证本法能否做出正确诊断,以便从中发现问题,不段改进。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虽经几年的摸索和实践,但从各方面来说还是初步的。由于水平不高,必有不少缺点,上代广大医务工作者批评指正,以便使它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戍 亥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15-17 17-19 19-21 21-23


足少阳足厥阴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手厥阴手少阳胆经肝经肺经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


腧募郄穴主症表


肺经


募穴:中府,锁骨外端下约一寸处。


腧穴:肺俞,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 5 寸。


郄穴:孔最,桡内侧腕上7 寸。


以上诸穴,主治气管炎、哮喘、肺炎、结核、咯血、盗汗、胸痛、皮肤病、痔。


大肠经


募穴:天俞,脐旁开2 寸。


腧穴:大肠俞,第四腰椎旁开1. 5 寸。


郄穴:温留,阳溪穴上5 寸。


以上诸穴,主治肠炎、腹泻、便闭、腰痛、痔合。


心经


募穴:巨阙,前正中鸠尾穴下1 寸,相当脐上6 寸。


腧穴:心俞,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 5 寸。


郄穴:阴郗,神门穴上0。5 寸。


以上诸穴,主治心慌、心跳、心律不齐、心悸、亢进、贫血、疑病、神经衰弱、盗汗、胃痛、呕吐


小肠经


募穴:关元,前正中线脐下3 寸。见前图


腧穴:小肠俞,屏第一骶后孔背正中线旁开1. 5寸。


郄穴:养老,尺外侧腕后5 分处。


心包络经


募穴:膻中,胸骨上,当两乳头之中间取穴。


腧穴:厥阴俞,第四胸椎棘突旁开1. 5 寸。


郄穴:郄门,腕横纹正中直上5 寸,两筋间。


以上诸穴,主治心脏病、血液循环病、心动过速、神经衰弱、多梦、头顶痛、胸闷、癫痫。


三焦经


募穴:石门,前正中线脐下2 寸。


腧穴:三焦俞,第一腰椎棘突旁开1. 5 寸。


郄穴:会中,支沟穴尺侧旁开1 横指。


以上诸穴,主治小便不利、泻泄不止、腹痛、水肿、遗尿、腰痛、胸膜炎、腹膜炎、耳鸣、耳聋、妇科病。


肝经


募穴:期门,脐上6 寸巨阙穴旁开3. 5 寸。


腧穴:肝俞,第9 胸椎棘突旁开1. 5 寸。


郄穴:中渎,内踝上7 寸胫骨后缘。


以上诸穴,主治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胆切眩晕、肝炎、呕吐、胃酸过高、


胆经


募穴:日月,期门穴直下肋当第7 肋间。


腧穴:胆俞,第十胸椎棘突旁开1. 5 寸。


郄穴:外丘,阳陵泉穴与外踝之间,当腓前缘。


以上诸穴,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感染、胆炎、胃痛、坐骨神经痛、偏头痛、关节炎、小儿麻痹。


脾经


募穴:章门,腋中线,当第11 肋幼肋前端。


腧穴:脾俞,第11 胸椎棘突旁开1. 5 寸。


郄穴:地机,阴陵泉穴下3 寸。


以上诸穴,主治脾脏肿大、腹泻、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神经性呕吐、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肝炎、胰腺炎、出血性疾病、四肢无力、肌肉萎缩、肌肉关节痛。


胃经


募穴:中脘,前正中线脐上4 寸。


腧穴: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旁开1. 5 寸。


郄穴:;梁丘,髌骨外缘上2 寸。


肾经


募穴:京门,第十二肋骨幼肋端直下。


腧穴:肾俞,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 5 寸。


郄穴:水泉,太溪穴直下1 寸跟骨上取穴。


以上诸穴,主治口苦、咽喉肿痛、心躁、足心热痛、发育不良、生殖泌尿系病、肾炎、阳萎、遗精、遗尿、闭经、子宫脱垂、脱发、耳鸣、腰痛、小儿麻痹。


膀胱经


募穴:中极,前正中线脐下4 寸。


腧穴:膀胱俞,屏第二骶后孔背中线旁开1. 5寸。


郄穴:金门,外踝下1 寸。


以上诸穴,主治遗精、遗尿、阳萎、肾炎、膀胱炎、尿血、尿频、月经不调、面色黑、不能平睡、恐惧。


呼吸系统疾病穴位检查


感冒:基础穴是肺俞,诊断穴是风门。


支气管炎:肺俞库房穴。


肺气肿:肺俞穴,痰喘(膺窗穴旁开1. 8 寸)。


支气管扩张:肺俞穴,膺窗穴在乳头直上一寸。


支气管哮喘:肺俞穴,气户。


肺炎:肺俞穴,乌鳢。


肺结核:肺俞穴,结核穴(大椎穴旁开3. 5 寸)。


肺门淋巴结核:肺俞穴,玉堂。


胸膜炎:肺俞,渊腋穴。


渗出性胸膜炎:肺俞穴,水分穴。


肺癌:新大郄穴,(臂横纹与 横纹连线中点偏外下五分),肺俞穴。


咯血:肺俞穴,印口穴(背部肩胛骨下角处)。


胸痛:肺俞穴,池颧(腕背横纹之中点伸指总


肌腱桡侧廷出。


消化系统疾病穴位检查


食道炎:水分穴,食管下腧(第八胸椎旁开1寸)。


胃炎:中脘穴,左成满。


胃痉挛,中脘穴,左成满,梁丘穴。


胃神经痛:中脘穴,左成满,左上曲(脐上2寸旁开5 分)。


胃下垂:脾俞凹陷,下垂点(脐上2. 5 寸)。


胃溃疡:中脘穴,左溃疡点(胃苍穴旁开2 寸)。


胃癌:新大细,中脘穴。


急性肠炎:天枢穴,左成满,下巨虚。


急性胃肠炎:中脘穴,天枢穴,左成满穴,下巨虚。


食物中毒泻泄:中脘穴,天枢穴,二里半(足


三里穴上0。5 寸),腹泻穴(脐下5 分)。痢疾,


天俞穴,魂射(脐旁1 寸)。


过敏性肠炎:天枢穴,止泻穴(脐上2. 5 寸)。


溃疡性结肠炎:大肠俞,右溃疡点(胃苍穴旁


开2 寸)。


肠痉挛:天枢穴,脐中穴(气海穴旁开1. 5 寸)。


十二指肠溃疡:中脘穴,右梁门穴,右溃疡点


(胃苍穴旁开2 寸)。


消化道出血:中脘穴,阳陵泉。


肠出血:阳池穴,(内踝下5 分前后凹陷处)。


便血:大肠俞,血愁穴(第二腰椎悬俞与命门


之间)。


消化不良:中脘穴,石关(建里穴旁开1 寸)。


呕吐:中脘穴,滑肉门穴。


膈肌痉挛:中脘穴,呃逆穴(乳头直下相当于


第7. 8 肋间)。


胃酸过高:中脘穴,水上(水分穴上5 寸)。


便闭:天枢穴,通便(天枢穴旁开1 寸)。


肝胆系统疾病穴位检查


肝炎:肝俞穴,肝炎点(内踝上1. 8 寸)。


急性肝炎:肝俞穴,肝炎点,至阳。


急性黄疸性肝炎:肝俞穴,至阳穴,腧边(第


十腰椎旁开1 寸)。


肝硬化:肝俞穴,肝炎点。


腹水:肝俞,肝炎点,水分穴,肝明穴(中脘


穴旁开3 寸,脐上1 寸)。


肝癌:新大细,肝俞。


肝脾肿大:肝俞穴,兴隆(水分穴旁开1 寸)。


肝下垂:脾俞凹陷,肝明穴(脐上4 寸旁开3


寸)。


肝区痛:肝俞,肝明穴。


急性胆囊炎:胆俞,胆囊点(阳陵泉下一横指)。


胆道感染:胆囊点,外丘。


胆道蛔虫症:胆囊点,陵下穴(阳陵泉穴下一横指)。


胆石症:胆囊点,百虫窝穴(穴海上1 寸),足临泣。


心血管系统疾病穴位检查


风心病:小肠俞,心脏点(前臂尺侧肘横纹下3 寸)。


心瓣膜病:神堂穴,上郗门穴(郗门穴上3 寸)。


心肌炎:神堂穴,大陵穴。


心内膜炎:神堂穴,督俞。


心力衰竭:神堂穴,寸平(腕背横纹上1 寸,桡侧拇指边处)。


心包炎:神堂穴,膻中穴,。


心律不齐:神堂穴,心俞穴。


心动过速:神堂穴,郗门穴。


心动过缓:神堂穴,神门穴。


高血压:血压点(第6 颈椎旁开2 寸)。


低血压:血压点,神门穴。


冠心病心绞痛:神堂穴,灵道穴。


心肌梗塞:神堂穴,极泉穴。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检查


肾炎:肾俞,太溪。


肾盂肾炎:肾俞穴,子宫穴(中极穴旁开3 寸)。


输尿管炎:肾俞穴,盲俞(神阙穴旁开5 分)。


膀胱炎:肾俞穴,大巨穴。


尿失禁:中极穴,夜尿穴(中极下旁开1 寸)。


尿潴留:中极穴,箕门(血海上6 寸)。


膀胱麻痹:中极穴,玉泉穴(阴痉根上正中点处)。


月经不调:三阴交穴。


功能性子宫出血:三阴交穴,血海穴。


崩漏:灸起穴(第一颈椎棘突下凹中)。


赤白带下:三阴交穴,漏阴(足内踝下5 分)。


痛经:三阴交穴,外陵穴。


闭经:三阴交穴,痛经穴(腹部髂前肌内二寸处)。


产后呕漏:三阴交穴,阴交穴。


子宫内膜炎:次寥穴,带脉。


盆腔炎:三阴交穴次寥穴。


子宫癌:新大郄穴,次寥穴。


卵巢囊肿:次寥穴,急聚块穴(第二腰椎旁开4寸)。


孕吐:生殖点穴(次寥内侧5 分),滑肉门穴。


子宫脱垂:脾俞凹陷,带脉,次寥。


外科疾病奇特穴检查


急性胰腺炎:胰俞(第八胸椎旁开1. 5 寸),地机。


阑尾炎:天枢穴,阑尾穴(足三里穴下二寸)。


消化道穿孔:温留穴。


急性腹膜炎:天枢穴,住室(腋窝直下7、8肋间处)。


膀胱炎:中极穴,大巨穴。


尿血:肾俞穴,血尿点(第7 胸椎旁开5 寸)。


结石:足临泣穴。


肾盂结石:足临泣,子宫穴(中极穴旁开3 寸)。


输尿管结石:足临泣,盲俞。


膀胱结石:足临泣,大巨穴。


前列腺炎:肾俞穴,生殖点(次寥穴内5 分)。


痔疮:大肠俞,孔最穴。


肛周脓肿:大肠俞,便都(腕横纹上4 寸)。


腰痛:肾俞,中空(第5 腰椎旁开3. 5 寸)。


腰扭伤:肾俞,扭伤穴(曲池与阳溪穴连线处)。


肘状骨骨折:大杼穴,阳溪穴。


月骨骨折:大杼穴,掌三穴(第三掌骨端)。


肋骨骨折:大杼穴,阴叉手穴(换手成阴叉状)。


筋膜炎:水分穴,直筋(足跟中点处)。


神经系统疾病穴位检查


神经衰弱:神道。


经神病:无名(第二三胸椎棘突凹陷中)。


癫痫:定制(第7 颈椎与第1 胸椎凹陷中)。


坐骨神经痛:肾俞穴,坐骨穴(骨骨粗隆与尾骨连线中点下1 寸)。


肋间神经痛:径穴(肘横纹与腕横纹连线中点)。


脑引血:血压点,(第6 颈椎旁开2 寸),阴穴(喉头部正中线:右侧5分入发际1. 7 寸)。


脑性瘫痪:哑门穴。


高热昏迷:小天心(手掌侧大小鱼际交点处之中点)。


糖尿病:神郄穴(扶突穴下1 寸),小天心。


头痛:颈二穴(第二颈椎旁2. 5 寸)。


偏头痛:颈二穴,通天穴。


五官科疾病穴位检查


青光眼:肝俞穴,延迟(从颞骨乳突高点划一连线与发际相交之点)。


咽喉炎:颈五穴(第5 颈椎旁开2. 5 寸)。


扁桃腺炎:劳宫穴。


口腔溃疡:前正穴(头尾前方5 分与耳垂中点相平)。


鼻炎:鼻留穴(鼻孔口中格小柱)


急性鼻炎:三肖穴(迎香穴外下方鼻唇沟之中点)。


过敏性鼻炎:加鼻穴(在鼻骨与侧臂软骨交界处)。


扶鼻窦炎:扶鼻窦穴(睛明穴眼内4 分)。


恶窦炎:恶窦穴(睛明穴眼内5 分)


上恶窦炎:上恶窦穴(眼下睑瞳孔直下7 分)。


衄血:衄血穴(象肌隆起穴沟中,后发际之点)。


美尼尔氏症:头风穴(大腿腓骨侧面骨骨中线止9 寸)。


内分泌交圆病、关节穴位检查


甲亢:前曲泽(曲泽下1 寸)。


糖尿病:肾腧穴(扶突穴下1 寸)。


狼疮:少阳萎(太溪穴与扶留之间)。


血栓性脉管炎:脉根穴(第二骶椎旁开3 寸下5 分处)。


足背痛:趾背穴(通泉穴外开5 分)。


骨性关节炎:肾俞穴,大杼穴。


风湿性关节炎:小肠俞,髓骨穴(髓骨穴外开1. 5 寸)。


肩周炎:天宗穴。


特定穴


特定穴是指若干类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经穴。由于它们的主治功能不同,因此各有特定的名称和含义。共有十类。


1. 五输穴


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其分布次序是根据标本根结的理论,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如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经气所溜,象刚出的泉水微流,称为“荥”;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经气所行,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称为“经”;最后经气充盛,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恰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概括了五输穴的主治范围。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因多位于赤白肉际处,故井穴具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开窍醒神,消炎镇痛之效;各经荥穴均可退热;输穴多用于止痛,兼治身体沉重由水湿所致者;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合穴治六腑病,如呕吐、泄泻、头晕、头胀,可将上逆之气向下引。


井穴还用于诊断:井穴是各经的“根”穴,日本针灸家用燃着的线香熏烤井穴,分析井穴对热的敏感程度,以确定各经的虚实,此法叫知热感度测定法。


古人根据脏腑的不同作用,把其分属五行,即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又将五输穴也分属五行。《难经·六十四难》指出:“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水,阴合水,阳合土。”据此,又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及疾病的不同表现,制定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方法,即补母泻子法。


具体应用又有本经补母泻子法,子午流注纳子法和异经补母泻子法。


六阴经 井(木)荥(火)输(土)经(金) 合(水)


肺(金)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肾(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肝(木)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心(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脾(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心包(相火)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六阳经 井(金)荥(水)输(木)经(火) 合(土)


大肠(金)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膀胱(水)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胆(木) 足窍阴侠溪 足临泣阳辅 阳陵泉


小肠(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胃(土)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三焦(相火) 关冲 液门 中渚 至沟 天井


2. 原穴、络穴


“原”即本源,原气之意。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四肢各有一个原穴,又名“十二原”。在六阳经,原穴单独存在,排列在腧穴之后,六阴经则以输为原。“络”


即联络之意,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叫络穴。络穴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十二经的络穴皆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加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腹,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共十五穴,故称为“十五络穴”。


2. 1. 原穴


一、用于诊断:《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源,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目前,应用经络测定仪,测量各经原穴的导电情况,分析各经的虚实,以协助诊断脏腑疾病。其读数与井穴知热感度的读数相反,数字大表示脏腑实证。


二、用于治疗:《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原穴可调整脏腑经络的功能,既可补虚,又可泻实,原穴对脏腑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可单用,亦可与相表里的络穴配用,叫原络配穴法。因此法是以病经的原穴为主,表里经的络穴为客,所以又叫主客原络配穴。


2. 2. 络穴


一、用于诊断:《灵枢·经脉》:“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当经脉有病时,有时会在络穴所在的络脉上出现酸痛、麻木、硬结及颜色改变,可帮助诊断疾病。


二、用于治疗:一是络穴主治络脉病,如手少阴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可取通里穴治疗。(详见络脉病候)。二是一络通二经,即络穴不仅治本经病,也能治其相表里经的病症,如手太阴络穴列缺,即能治肺经之咳嗽、气喘,又可治大肠经的牙痛、头项强痛等症。


三、是络穴治疗慢性病,特别是脏腑的慢性疾病,古人有“初病在经,久病在络”之说,即指久病不愈时,其病理产物气血痰湿等常由经入络,故凡一切内伤疾病或脏腑久病均可取络穴治疗。对于络脉之实证,用浅刺放血的方法治疗。


3. 背俞穴、募穴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它们均分布于躯干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


3. 1. 背俞穴


一、用于诊断:《灵枢·背俞》:“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难经·六十七难》:“阴病行阳,俞在阳。”指出五脏有病常在背俞穴上出现反应,按压背俞穴可以协助诊断。


二、用于治疗:治五脏病。《素问·长刺节论》:“迫脏刺背,背俞也。”是说明背俞穴对于五脏病针刺具有直接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病治阳”也说明五脏有病可以取相应的背俞穴进行治疗。背俞穴不但可治与脏腑有关的疾病,还可治疗与本脏腑有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病。如肝俞既能治肝病,又治目疾(肝开窍于目)、筋脉挛急(肝主筋,肝藏血);肾俞治肾病,又可治与肾有关的耳聋耳鸣(肾开窍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阳痿(肾藏精、主生殖)及骨髓病(肾主骨生髓)。背俞穴可单用,亦可配募穴,叫俞募配穴法。


3. 2. 募穴


一、用于诊断:《难经·六十七难》“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提出六腑有病(阳病)常在胸


腹部的募穴上出现异常,指压募穴,可协助诊断,亦可与背俞穴互参诊病,即所谓“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


二、用于治疗:募穴可治本脏腑病及阳经经络病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病治阴”即指六腑病及阳经经络病可取募穴治疗,如胃脘痛取中脘;腹痛、腹泻取天枢;膀胱经之坐骨神经痛取中极等。


脏腑 背俞穴 募穴


肺 肺俞 中府


大肠 大肠俞 天枢


胃 胃俞 中脘


脾 脾俞 章门


心 心俞 巨阙


小肠 小肠俞 关元


膀胱 膀胱俞 中极


肾 肾俞 京门


心包 厥阴俞 膻中


三焦 三焦俞 石门


胆 胆俞 日月


肝 肝俞 期门


4. 八会穴


“会”即聚会之意,八会穴即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聚会的八个腧穴,故称八会穴,分布于躯干部和四肢部。


用于治疗:八会穴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各治疗与八者相关的疾病,尤其是八者的慢性虚弱性疾病。如脏会章门主治五脏疾患,尤以肝脾多用;腑会中脘主治六腑病,尤以胃及大肠效优;筋会阳陵泉主治筋病,半身不遂、肩臂疼痛、拘挛瘫痪、痿痹多用;髓会悬钟主治下肢瘫痪、痿软无力、贫血、疼痛等;骨会大杼主治骨病,以周身骨节疼痛,尤其是颈肩背及四肢骨痛效佳;血会膈俞主治血病,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痔血、尿血、崩漏、贫血以及外伤出血、瘀血等;气会膻中主治气机不利的各种疾患,如胸闷、气短、噎膈、哮喘、郁证、呕逆嗳气等;脉会太渊主治脉管病,如脉管炎、无脉症、动脉硬化等。


5. 郄穴


“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集的部位。十二经脉、阴蹻、阳蹻、阴维、阳维脉各有一个郄穴,共十六个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一、诊断:脏腑有病可按压郄穴,以协助诊断。


二、治疗:因郄穴为气血深藏之处,一般情况下,邪不可干,如果郄穴出现异常,说明病邪已深,表现必然急、重,故郄穴可用于本经循行和所属脏腑的急症、痛症、炎症以及久治不愈的疾病。阴经郄穴有止血作用,如孔最止咯血。中都止崩漏、阴郄止吐血衄血等。阳经郄穴偏于止痛,如急性腰痛取养老,急性胃脘痛取梁丘等。郄穴可以单用,亦可与会穴合用,叫郄会取穴法,如梁丘配中脘治疗急性胃病;孔最配膻中治气逆吐血等。


6. 下合穴


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故称下合穴。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


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病的重要穴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合治内府。”如足三里治胃脘痛;下巨虚治泄泻;上巨虚治肠痈;阳陵泉治蛔厥;委阳、委中治三焦气化失常引起的癃闭、遗尿等。


7. 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交会的八个腧穴,故称“八脉交会穴”。它们分布于腕踝关节上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经络穴位系统知识
经络穴位解说
腧穴的分类
怎么开始学针灸呢?周老师来说说
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八脉交会穴
特定穴说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