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道了中药的行走方式,就明白了中药药效

光知道一个药的作用和性质还不够,还得明白它的行走方式。

西方的物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向量”,比如力,有大小、有方向。中药也与此类似。大小就相当于药物的性质,而方向则意味着这味药物到人体后会怎么走、到哪里去。这就涉及升降浮沉和归经的问题。

药性,大家都很重视;但药的走向大家都不是太重视,或是一到运用的时候就忘了,这大大影响了用药的效果。

升降浮沉

不同的药走向不同。有的药往上升,有的药往下降;有的药走五脏,有的药走四肢;有的走上焦,有的走中焦,有的走下焦……都不同。所以你要根据病位,根据邪气的出入来选择用药。

怎么把握药的升降浮沉呢?靠死记硬背当然不行。我们师门从来不要求背任何东西。过去要求背的《药性赋》、什么方歌、歌诀,我们从来没有背过。咱们要去体会。明白了它的道理,这些东西自然就记住了。不明白其中的的道理,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

很多药,药名本身就体现了升降浮沉。比如升麻,肯定是往上升的;沉香它肯定是往下沉的。沉香就是沉香木,一般的木头都浮于水,唯独沉香木,扔到水里会下沉,用于人体它也会往下沉,它能降气。

我们必须非常注意中医里的药名、方名、穴位名称,其中都含有很多密码,可以去破解。

植物类药,我们可以看它长在植物哪个部位,以确定其性质和走向。

◎花叶升散,凡子必降

花和叶是升散的,它们在植物的最表层。花散发出清香,它是散的;叶子上每天蒸发出大量的水分,这也是在散。用于人体也有升散的作用。抓过感冒药的人应该都知道,一个方子,药味不多,药量也不大,但是抓回来却是一大包,以花和叶居多,质地都是非常轻的,因为要取它的升散之性,来发散掉我们体表的邪气。花叶升散,但也有例外,比如旋覆花,它不升不散,而是降的。

凡子必降。植物的种子,比如莱菔子、五味子、白芥子、车前子、川楝子等,种子在枝头成熟了以后,都要掉到地上,才能生根发芽,这就是在往下降。作用于人体,它也有下降的作用。还有比如桃仁、杏仁、柏子仁、酸枣仁,他们不但是种子而且还有很明显的油性,所以能润下,润肠通便。这些种子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偏温。没有温热,它哪有力量发芽呢?但也有例外的,比如蔓荆子就是往上升的,而且性凉,它质地轻,可以用于升散头面之风。

◎枝走四肢,梗通上下

植物的枝丫就会走人体的四肢。我们可以说,他们同气相求。比如桂枝、桑枝、紫苏旁枝,都是走四肢的。像胳膊痛,手指发麻,引经药可用桑枝。如果因为受寒较深,也可以加桂枝;如果只是因为临时受了一点寒,用紫苏旁枝和桑枝就可以了。

梗,就是植物的中间的梗子,也叫主茎。养料要通过茎从根部往上输送;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能量,输送到根部去储藏,也要通过茎。所以说,茎是能升能降的。我们经常说的紫苏梗、藿香梗,在人体内,能通气、调气,能升能降,调气就在这升降之中完成。

◎根分三部

根部入药要复杂一点。靠上部的根,主要往上面的植株输送养料,它偏往上走;靠下部的根须,是要往下扎的,它的性质偏往下走,治下焦的病;至于中间的那一截根,就是守中的,治中焦的病。

比如当归,按上中下的部位,可分为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三部分,当归头上行而活血,当归身守中而养血,当归尾下行而破血。现在大家用根都不是太分明了,整个根都放在一块用了。

当然,现在用芦和用须还是有讲究的。芦在根的最上方,是植物根和茎的交会处,比如说人参有一个参芦。芦是一心向上升的,因为根的养料在芦这里往整个植物上输送,芦也就具有了很强的上升的作用,甚至能够引发呕吐。我们在用根部的药的时候,一般都把芦去掉。像人参这样比较珍贵的药材,我们舍不得扔掉它的芦,又因为它有很特殊的作用,所以我们就留下来,遇到体质比较虚的人,上焦有邪,你想让他吐一下,又不敢用那些峻烈的催吐药,就用参芦。

根须在根的最下方,它使劲往下走,往土里钻,所以又有攻破作用。比如甘草,你要是用它来调和诸药,又不想让他过于固守中焦,就可以用甘草梢,他会往下走得快一点;再比如小便带血,小便刺痛,一般也会用甘草梢。甘草梢能走阴茎,走尿道,有清利的作用。

药物走向的其它判定方法

此外,植物的节则走人体的关节,皮则走人体体表,心则入心,络则通络,藤则上行,刺则刺破……这都需要我们格物致知,观察这个药的本身。

金石、介类药,即金属、矿物、化石、贝壳之类。这些药都很重,药只要重就会往下走,这是它们的基本走向。

还有动物药,被称为“血肉有情之品”,它跟人体血肉同气相求,对人体的作用就会非常明显,它能峻补不足,搜剔顽邪。人体有虚,用它可以很峻猛地给你补一下。比如说鹿茸,是峻补真阳的;龟板,是大补真阴的。还有鹿筋,保健品店里买的蛤蚧、鹿鞭等,都是用来峻补人体的。当你需要补的时候可以补,不需要补的时候用了反而会过犹不及。

人体有非常顽固的邪气时,一般的药攻不下来,可以用动物药,尤其是虫类药来搜剔。一块骨头,啃完了,上面还剩一些碎肉,咱们怎么啃也啃不下来,有的在缝隙里,剔也剔不下来,扔在地上,很多蚂蚁爬上去了,开始吃骨头上面的肉,很快骨头就被啃得光溜溜了,这就是虫类的搜剔功能。虫类的药也会钻到人体筋骨的缝隙里,把一些顽固的风寒湿邪,像从骨头上搜剔筋肉一样剔除,从而达到很好的祛邪的效果。

但是,咱们不要轻易用虫类的药。医者是救人的,是拯救众生生命的,不能因为救一个人而杀害更多的众生。当用则用,不必用时,就千万别滥用。这是医家必须具有的一种情怀。动不动就用虫类药,不算本事。中药也称本草,而不称本虫,其实也是在提示大家尽量用植物类的药,虫类的药不要滥用。

入气入血解

虫类药也是有入气分入血分之区别。叶天士比较善于用虫类的药,他总结说:“有血者入血,无血者入气。”有的虫子有血,有的虫子没有血。比如说一只蚂蚁,你把它拈死,就没有红色的血。当然从生物学意义上你可以说它有血,它的血可以是其它颜色,但是它没有红色,在中医里面就叫无血,这样的虫子入药就往往走气分。知了死了以后,你把它剥开,看不到红色的,知了没有血,蛇则肯定有血。所以蝉蜕就走气分,蛇蜕就走血分。咱们自己就能看出来。

其它的药也是如此。红色的入血分,青色的以入气分为主。紫苏叶一面是红的一面是绿色,还有的叶子春天夏天是绿的,到了秋天的时候成红的了。这说明它一定能沟通气血。或者说当它青的时候采就入气分为主,红的时候采就以入血分为主。但你不管什么时候采,因为它在红和绿之间的变化比较快,它肯定是能沟通气血的。

有规律就有例外

当然,有规矩就有特权,有规律就有例外,凡事没有绝对。

比如红花是红色的,入血分,这是规律;金银花不是红的,所以入气分,这也是规律;但金银花也入血分,这又另当别论。

再比如,三七是一味活血化瘀的药,它肯定要入血分。三七是什么颜色?它外表是灰白色或是黄色的,里面则是墨绿色的,而且很坚硬。没听说它是红色的,但是依然走血分。

药的行走速度

药的行走也有速度。有的药走得快,有的药走得慢;有的药是走而不守,有的药是守而不走。

比如大黄,它在人体内走得非常快,从来不停留,就像关公过五关斩六将那样,那就叫做走而不守,从东岭关到黄河渡口,他不会占领了哪个关就守在那儿不走了,这味药下肚会迅速从上往下通,夺关斩将而出。

有的药则是守而不走,喝下去了以后走得特别慢,甚至会在在某个地方守一阵子。比如甘草。其实很多甘甜的药都喜欢守;而很多苦药,它都走得相对快一些。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黄连走得就慢。黄连、甘草都是守而不走的。尤其是小剂量的甘草,它走得尤其慢。

这些药怎么配伍呢?要相互牵引。就好比两个人,如果他们都是急性子,会互相催促着赶紧走,大黄和芒硝在一起就是这样,喝下去了马上就要大便了。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厚朴、枳实这两个下行的药,它们就走得更快了,这就是大承气汤。有时候我们并不想让他们走得那么快,拉肚子拉的太厉害了,人会受不了。这时候可以配点甘草,它走得就慢了,走得慢了,它们就会在路上把涤荡污浊的工作做得更细。这就是调胃承气汤,用甘草来牵制大黄和芒硝。大黄和芒硝要走,甘草不走,怎么办?我等你一会儿,大黄和芒硝行走的速度就慢下来了。当然也不会太慢,甘草想守在这里,大黄和芒硝说“我们走了,你怎么不走啊?”甘草只好说:“你们走我也走吧,你们等我一会儿。”

1.发散风寒药

麻黄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生姜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白芷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藁本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苍耳子 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辛夷 发散风寒,通鼻窍。

2.发散风热药

薄荷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牛蒡子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透疹利咽,解毒散肿。

蝉蜕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菊花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 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寒水石 清热泻火。

知母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根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竹叶 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淡竹叶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栀子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夏枯草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决明子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2.清热燥湿药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龙胆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秦皮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苦参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白鲜皮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3.清热解毒药

①治湿热病药

金银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大青叶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贯众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②治热毒疮疡药

蒲公英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野菊花 清热解毒。

鱼腥草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大红藤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败酱草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土茯苓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熊胆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③治热毒泻痢药

穿心莲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白头翁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④治咽喉肿痛药

射干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山豆根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4.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玄参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牡丹皮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赤芍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紫草 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水牛角 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5.清虚热药

青蒿 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白薇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地骨皮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银柴胡 清虚热,除疳热。

胡黄连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泻下药

1. 攻下药

大黄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芒硝 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番泻叶 泻下通便。

芦荟 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2. 润下药

火麻仁 润肠通便。

郁李仁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3. 峻下逐水药

甘遂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京大戟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芫花 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商陆 泻下逐水,消肿散结。

牵牛子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巴豆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祛风湿药

1. 祛风湿散寒药

独活 祛风湿,止痛,解表。

威灵仙 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川乌 祛风湿,温经止痛。

蕲蛇 祛风,通络,止痉。

木瓜 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2. 祛风湿清热药

秦艽 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防己 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豨莶草 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络石藤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雷公藤 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3. 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桑寄生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狗脊 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化湿药

藿香 化湿,止呕,解暑。

佩兰 化湿,解暑。

苍术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厚朴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砂仁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

豆蔻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利水渗湿药

1. 利水消肿药

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薏苡仁 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猪苓 利水渗湿。

泽泻 利水渗湿,泄热。

香加皮 利尿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2.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滑石 利尿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

木通 利尿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

通草 利尿通淋,通气下乳。

瞿麦 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萹蓄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肤子 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痒。

海金沙 利尿通淋,止痛。

萆薢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3. 利湿退黄药

茵陈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金钱草 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虎杖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

温里药

附子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干姜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肉桂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

吴茱萸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小茴香 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丁香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高良姜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花椒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理气药

陈皮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青皮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枳实 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木香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沉香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川楝子 行气止痛,杀虫。

乌药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荔枝核 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香附 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和中。

佛手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香橼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薤白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柿蒂 降气止呃。

消食药

山楂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神曲 消食和胃。

麦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稻芽 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莱菔子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鸡内金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驱虫药

使君子 驱虫消积。

苦楝皮 杀虫,疗癣。

槟榔 驱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南瓜子 杀虫。

鹤草芽 杀虫。

雷丸 杀虫消积。

止血药

1. 凉血止血药

小蓟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大蓟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地榆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槐花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侧柏叶 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白茅根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消肺胃热。

苎麻根 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

2. 化瘀止血药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蒲黄 止血,化瘀,利尿。

3. 收敛止血药

白及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 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

紫珠 凉血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棕榈炭 收敛止血。

4. 温经止血药

艾叶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炮姜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活血化瘀药

1. 活血止痛药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姜黄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乳香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没药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五灵脂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2. 活血调经药

丹参 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红花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桃仁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益母草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牛膝 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鸡血藤 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3. 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马钱子 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自然铜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苏木 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骨碎补 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血竭 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

4. 破血消癥药

莪术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三棱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水蛭 破血通经,逐瘀消癥。

穿山甲 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化痰止咳平喘药

1. 温化寒痰药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天南星 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散结消肿。

禹白附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白芥子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皂荚 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

旋覆花 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白前 降气化痰。

2. 清化热痰药

川贝母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浙贝母 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瓜蒌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竹茹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竹沥 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天竺黄 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前胡 降气化痰,疏散风热。

桔梗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海藻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昆布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黄药子 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

2. 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紫苏子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 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紫菀 润肺化痰止咳。

款冬花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马兜铃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枇杷叶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清肠消痔。

桑白皮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葶苈子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白果 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

安神药

1. 重镇安神药

朱砂 清心镇惊,安神解毒。

磁石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

龙骨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琥珀 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2. 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生津。

柏子仁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远志 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平肝息风药

1.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珍珠母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惊安神。

牡蛎 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代赭石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刺蒺藜 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2.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牛黄 化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

钩藤 清热平肝,息风止痉。

天麻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地龙 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全蝎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 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僵蚕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开窍药

麝香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冰片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苏合香 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石菖蒲 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

补虚药

1. 补气药

人参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西洋参 补气养阴, 清热生津。

党参 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太子参 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黄芪 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

白术 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山药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白扁豆 健脾和中,化湿。

甘草 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大枣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2. 补阳药

鹿茸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紫河车 温肾益精,养血益气。

淫羊藿 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巴戟天 补肾助阳,祛风除湿。

仙茅 温肾壮阳,祛风除湿。

补骨脂 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益智仁 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

肉苁蓉 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菟丝子 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沙苑子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杜仲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续断 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

蛤蚧 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

冬虫夏草 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3. 补血药

当归 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熟地黄 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白芍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何首乌 制用:补益精血;生用: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阿胶 补血,滋阴,润肺,止血。

4. 补阴药

北沙参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南沙参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补气,化痰。

百合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麦冬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天冬 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石斛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玉竹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黄精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精。

枸杞子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墨旱莲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女贞子 滋补肝肾,乌须明目。

鳖甲 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龟甲 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收涩药

1. 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 固表止汗。

浮小麦 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糯稻根须 固表止汗,益胃生津,退虚热。

2. 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乌梅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五倍子 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汗血,收湿敛疮。

罂粟壳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

诃子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石榴皮 涩肠止泻,杀虫,收敛止血。

肉豆蔻 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赤石脂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

禹余粮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

3. 固精缩尿止带药

山茱萸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桑螵蛸 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海螵蛸 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金樱子 固精缩尿止带,涩肠止泻。

莲子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养心安神。

芡实 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涌吐药

常山 涌吐痰涎,截疟。

瓜蒂 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胆矾 涌吐痰涎,解毒收湿,祛腐蚀疮。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雄黄 解毒,杀虫。

硫黄 外用解毒杀虫止痒,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白矾 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 止泻,化痰。

蛇床子 杀虫止痒,燥湿祛风,温肾壮阳。

土荆皮 杀虫,止痒。

蜂房 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大蒜 解毒杀虫,消肿,止痢。

拔毒化腐生肌药

升药 拨毒,化腐。

轻粉 外用攻毒杀虫,敛疮;内服逐水通便。

砒石 外用攻毒杀虫,蚀疮去腐;内服劫痰平喘,截疟。

铅丹 拔毒生肌,杀虫止痒。

炉甘石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生肌敛疮。

硼砂 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天背完全部中药
中药歌诀总结 /脏腑用药
中药功效记忆简表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历年高频考点汇总
中药分类、性味、功效
中药学主治功效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