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所只存在八年的大学,却完美呈现了大学本来的样子



古典书城

「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化公号 最具人气的古典文化社群 」

国学经典 | 古典文学 诗词歌赋 | 历史趣闻 | 风俗礼仪


西南联大校训


中国曾经有这样一所大学

它只存在了8年而且穷的叮当响

教学环境极差,设备及其短缺

但它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能获得如此殊荣

是因为在它存在的8年中

虽然仅毕业了3882名学生

但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71位两院院士及1000多为知名人文大师

真可谓是精英云集,大师辈出

而它就是在战火中屹立不倒的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旧址


文人的“长征”


一听到“联合大学”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不是个民办高校吗”

从“国立”上来看,又是个官办大学

其实“联合”二字是联合了三所大学

它们分别是清华、北大、南开

这是一所前所未有的大学

国内最牛的三所大学合体

听着很是有些不可思议

但它们的合体也确实是“逼不得已”


1937年,“七七事变”后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在硝烟弥漫的北方

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

8月28日,清华、北大、南开三所高校

在接到民国教育部的要求后

先后迁至湖南长沙

组建成长沙临时大学


长沙临时大学旧址


谁知临时大学刚开学不久

长沙的天空就响起了空袭警报

先是淞沪会战失败,上海沦陷


到了1937年12月,南京又陷落

日军进逼武汉,长沙立成危卵


这时,有人站出来说

“国家亡了可以复兴文化亡了就全亡了”

为了保住中国的文化血脉

于是,民国教育部下达命令

临时大学必须立刻西迁

“兵分三路,水陆兼进前往昆明”

其中一路,必须完全徒步

翻山越岭3600里抵达昆明

“中国教育史上最伟大的长征”就这样开始了




西南联大师生迁徙路线图


300多个生加十几个教授

这些步行者都必经过严格体检

由国军的黄师岳中将帅兵护卫

其余同学和教授则乘坐各种交通工具

经广西绕道越南海防再抵达昆明

在这次“长征”的途中

先后加入了许多大师级的人物


第一个加入“长征”队伍的大师是陈寅恪

当时他的父亲,著名爱国诗人陈三立

因不向侵华日军屈服而绝食而亡

陈寅恪正在为父亲办理后事时

日军宪兵队却送来请柬

邀请陈寅恪任日伪大学教授

陈寅恪知道,如他拒绝必遭日军杀害

于是,父亲后事还未办完

陈寅恪就含泪悲愤的离开了北平

汇集到了“文人长征”的队伍中



当时稚气未消的陈寅恪



陈寅恪加入“长征”后不久

闻一多也来了

他不是一个人,还带着孩子

当时,日本人曾对闻一多公开承诺

“只要你留下来教学,保证奖金丰厚”

还是让他做教授

闻一多是可以过的很体面和舒适

但他却仍旧“呸”一声,拂袖而去

什么是气节,这就是气节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大丈夫也”



“倔强”的闻一多



1938年4月28日

经过数月长途跋涉

“联大长征”队伍终于顺利抵达昆明

这是一场伟大的迁徙

不仅保存了中国文化的精英血脉


更开启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壮丽探险”

六天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成立


历史把中国的精英托付给了昆明

昆明也倾其所有支持联大

虽然人口剧增导致当地物价上涨

人民生活压力进一步加大

但他们还是忍了下来

这就是我们民族的伟大之所在

国家有难,当“匹夫有责”



伟大的中国人民


上课是“停课听雨”


在初到昆明时

联大主要靠租借民房

会馆等临时场地上课

因为经费是当时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

虽说孔祥熙曾拨十万大洋

用于西南联大的建设和伙食

但经联大师生全体投票

一致同意将这笔钱捐给昆明人民

以感谢大家的收留之恩

此外,学校为了恢复正常的教学功能

把大部分经费已都采购了图书和设备


此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来到了昆明

校长梅贻琦决定请两人为学校设计校舍

两人欣然受命,一个月后

一个一流的现代化大学跃然于纸上

但立马被梅贻琦否定了

因为学校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梅贻琦


此后两个月,梁思成夫妇把设计稿

是改了一遍又一遍…能从简的从简

不能从简的就换廉价材料

到设计稿改到第五遍的时候

梁思成终于“忍无可忍”

他愤怒的冲到梅贻琦面前

咆哮着:“改!改!改!还要我怎么改

茅草房?不是每个农民都会盖吗

还要我梁思成干什么?”


“大家都在共赴国难,思成

以你的大度,最后谅解我们一次,行吗”

梅贻琦恳切的说。半年后

一幢幢低矮简陋的茅草屋立了起来

组成了西南联大的校园

我们无法想象

这些茅草屋竟是出自两位

蜚声世界的建筑学家设计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如今的云南师大校园

仍保留着一间铁皮屋顶教室

这是西南联大仅存的土坯墙教室

马口铁做的屋顶

下雨时,雨点打在屋顶上叮当作响

有时声音大得让人听不清讲课

当年曾有一位教授无奈地

在黑板上写下6个字:“现在停课赏雨。”


由于缺乏教室

有些课程必须安排到傍晚

图书馆里也只有几排书架

几张桌椅和一些长凳

馆藏中英文书籍总共只有6000来册

学生缺少课本,只能依赖上课听讲

而老师也缺乏资料

不得不凭借记忆开展教学

联大校友夏世铎至今

仍记得图书馆前排队的人潮

而在暗淡的灯光下

却是一片鸦雀无声的自习景象




西南联大师生合影




教授是越教越“瘦”


清华教授梅贻琦在当时地位很高

可以与总理平起平坐

为了让学校有更多的实验设备

他几乎卖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

到了1940年后

他几乎连菜汤都喝不起了

他曾说过“偶尔吃一顿菠菜豆腐汤就是过节了”


物理系教授吴大猷为给病妻治病

到菜市场捡剩骨头为妻子熬汤

每天不得不化装成乞丐

后来,夫妇俩小茅屋遭日机轰炸

瓦缸里的面粉掺满了碎瓦片和泥沙

吴大猷只好把碎缸里的面粉捧起来


用洗面筋的方法把泥沙与淀粉洗掉

把仅剩的面筋留下来作为半月口粮




吴大猷



费孝通的女儿是在凌晨寒风中出生的

那一夜,日寇飞机埋葬了他所有的家产

身无分文的他,用唯一的西装裹着孩子

从农民家里乞来了一件件小破衣褂

“孩子是穿百家衣长大的“

后来,费孝通女儿读大学时选择了农业

费孝通自己也成了中国农民的代言人


华罗庚曾与闻一多一家

共同生活在一间16平米的茅草屋里

闻一多家住屋子东头

华罗庚家住屋子西头

以一块花布相隔

下雨时,两家孩子一起把脸盆

漱口缸和饭缸等聚集起来,抵挡漏雨

后来,华罗庚写了一首小诗

描绘那段生活:“挂布分屋共容膝

岂止两家共坎坷,布东考古布西算

专业不同心同仇。”



矩阵几何学的开创者——华罗庚


在物价飞涨的年月

名教授也不得不卖衣、卖字

卖书、治印维持生计

有次朱自清上街,被乞丐追着乞讨


朱自清被纠缠得无可奈何

说了一句:“别跟我要钱,我是教授”

乞丐听到这句话,扭头便走

连乞丐都知道:“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朱自清



精诚合作,为同一个梦想


北大前校长蒋梦麟回忆说:

在困难时期,执掌一所大学

是件令人头疼的事。而在战乱中的年代

与两所不同校风的大学

性情各异的教授合作,无异难上加难”


西南联大由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

和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

组成常务委员会共同管理校务

三校校长轮任常务委员会主席

后因蒋梦麟、张伯苓均在重庆任职

只有梅贻琦长期留于昆明

故一直由梅贻琦任主席,主导校务

  

三所大学的教学单位组成文学院

法商学院、理学院和工学院

四个学院共十七个系

“清华严谨,北大自由,南开活泼”

而将三校学风熔为一炉的西南联大

则兼具“清华和南开的

严谨教学的精神

及北大自由研究的传统”


从左至右:张伯苓、梅贻琦、蒋梦麟



教学与国际接轨


美国的汉学大家费正清曾于

1942年访问西南联大

与陈福田、张奚若和钱端升

12位教授有过交流

他认为,他们是“中国接受

西方文化教育熏陶的学术界人士中间的精英”


据统计

1941年时联大179名教授和副教授中

156人有留学经历,占87%

全校5个学院的院长均为留美博士

26个系的系主任

除中国文学系外

皆为留学归来的教授




费正清



他们留学欧美后

接受了比较完整的西式大学教育

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

中国新兴学科的创立者

具有留学经历的学者们

曾于欧美进行学术研究

使得战时地处西南边陲

几乎与世隔绝的西南联大

仍能与世界前沿学术理念接轨


例如数学系

华罗庚的《解析数论》和《连续群论》等

陈省身的《黎曼几何》和《拓扑学》等

许宝的《数理统计》也是

当时国内最早开设的应用数学课程

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的顶尖课程


再比如“教授中的教授”陈寅恪


能用13种文字阅读,学问之博大精深

被傅斯年誉为“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陈寅恪教历史,上课第一天就说

“前人讲过的,我不讲

近人讲过的,我不讲

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

我自己过去讲过的,我不讲

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陈寅恪的课,旁征博引,指点中西

内容涉及历史、宗教、语言等多方面

能完全听懂他的课的学生凤毛麟角

但却吸引了冯友兰、吴宓等教授去旁听

著名学者许渊冲说:“哈佛大学也找不到

陈寅恪这样的‘四不讲’教授。”

大师们极重创新,素以照本宣科为耻

正因如此,才创建了一系列奠基性著作



西南联大师生合影



学术之自由


西南联大允许跨专业自由选课

学校规定,文法学院学生至少

必修一门自然科学,而不论文理工

所有学生都必修历史、国文和大一英文

由于每门课都有两三位教授

在不同教室同时授讲

学生可以自己挑选老师


平时学生考试

不必按照教师的讲义来答卷

意见与教师相左,只要有根据,也可拿高分

如经济系陈岱孙教授开《财政学》

有一年考试题目是“假若我当财政部长”


联大有自由的学风

但并不意味着散漫

联大的大考小考不断

要求极其严格

涉及基础理论的课月考一次

工学院、理学院月考两次

以理学院为例

计量时发生误差意味着会丢掉50%的分数

方法错误就等于交白卷吃零分

  

有一组数据似乎可以说明

联大对学生严格要求的一面

联大办学8年

近8000名学生通过了入学考试

但仅有3800人毕业


杨振宁在联大物理系读了本科

1945年,杨振宁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继续深造

他回忆说,自己惊奇地发现

在芝加哥课堂上的收获并不比

我在中国所学到的多”

因为中国的老师“在教学上

比美国更认真,准备更充分内容也更深”

在后来的科研中

他仍经常查阅在联大课堂上所做的笔记




杨振宁



思想之独立


1939年,陈立夫做教育部长后


以战争为由,要管制西南联大

“做院长的人,一定要加入国民党”

对此,西南联大不以为然

法商学院院长陈序经公然抵制——

“如果让我加入国民党,我就不做这个院长”

教育部对梅贻琦一再示意

“要开除闻一多等进步教授”

但是梅校长一直拖延不理

联大教授会因此撰文说——

“对于大学,国家社会要持不干涉的态度

要予他们研究的自由、选择人才的自由




学生自由阅读场景



1941年,教育部强制要求——

“西南联大必须开设三民主义课”

此举遭到联大师生的强烈抵制

1942年,陈立夫三度训令西南联大

要求联大务必遵守其核定的应设课程

统一全国院校教材,统一考试等新规定

联大教授会对其规定逐条予以批驳——

“盖本校承北大、清华,

南开三校之旧一切设施均有成规

行之多年,从不敢谓为极有成绩

亦可谓为尚无流弊,似不必轻易更张”

保住了教育的独立、自主与尊严

最终,联大没有采用统一教材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西南联大研究者杨立德
写过一本《西南联大的斯芬克斯之谜》
他在解谜时这样说——
“联大成功的原因很多
其中一点是她就是大学本来的样子
而不是衙门。”



联大学生野外考察


中国教育界的奇迹

1945年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6年7月31日,西南联大举行常委会
校长梅贻琦宣布:“西南联合大学到此结束”
随后,三校回迁,各自复员
在西南联大存在的8年多时间里
培养出人才无数——




很多人也不理解,到底为什么

没有校舍,不好好上课,每天像逃难一样

为什么还能培养出这么多人才

为什么地处西南一隅的这个破学校

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关系,却能彪炳史册

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国最牛大学”

答案也许就藏在这四个字里——“刚毅坚卓”

这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训


西南联合大学八年的历史

正好跟八年抗战重叠

正所谓国难家仇

这些学生

如果只是希望靠上学过上好日子

一定没有那么大的毅力步行3000里路

如果只是希望求个学位和功名

也很难坚持在炮火下奋勇前行


弦歌不辍,刚毅坚卓!

这是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

对国家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当年的流亡



在八年的风风雨,炮火纷飞中

西南联大人身体力行的演绎了

“国家脊梁”这个词的含义

在科技、军功、航天、文学、建筑等

各个专业领域,西南联大的学子

成为了一个时代的领军人物


2016年,国家教育部

提出了“双一流”大学的理念

并且已经开始实施建设

西南联大或许也代表着我们的一种渴求

一种对中国好大学的期望


※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留言

 责任编辑| 明若清溪


其它公众号如转载,请回复「转载查看相关注意事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比清华北大还要厉害的大学
去看《无问西东》时,请不要忘记他们是如何死去的
《西南联大》:联合到底的唯一一所大学(一)。
章子怡《无问西东》的背后,是100年来中国最牛的大学,远胜哈佛耶鲁!
这300多个跑到西南的教师,为中国留下了近百年的教育之火
什么是大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