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民修猪圈挖出顶级文物,专家称是“中华第一龙”,上交后奖励18元!
很多国宝的发现都充满了偶然性,今天要讲的这件国宝,发现的过程充满了戏剧性,而且发现人异常积极主动地捐出,其实是另有隐情。

1965年秋季的一天,黑龙江省阿城的一位农民老裴,准备在家里砌一个猪圈,但是砌猪圈的砖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为了省点钱,他决定去附近的古城墙上“取”点青砖。

天一擦黑,老裴就推着车来到了城墙边,就在他将青砖一块块刨下来时,只听“铛“一声脆响,一个铁疙瘩从砖缝中滚出来。由于天黑看不清是什么东西,老裴就将这个铁疙瘩装在车上带回了家。

回到家后,老裴先是一通擦洗,然后用牙咬,结果让他很失望,这家伙硬邦邦不是金子的,外形也非常古怪,像龙又像是别的动物,而且是弓着背坐着。老裴的直觉告诉他,这应该不是一件普通的物件,一时也搞不清是什么东西,就在家里挖了一个洞,暂时将铁疙瘩保存起来。


过了段日子,老裴将铁疙瘩拿出来玩赏,之后将它放在了窗台上,这时奇迹发生了,这个“神兽”竟发出“呜呜”的怪叫声,老裴着实被吓了一跳,急忙又藏进了洞里。

这之后也是奇怪,这只“神兽”只要被拿出来,就会怪叫个不停,尤其是夜里听着很是瘆人。老裴这下真慌了,害怕是“神兽”显灵,觉得自己这样一直藏下去怕会出事,于是第二天他就找到阿城的文管所,将“神兽”捐了出去。为了表彰其行为,文管所还奖励给老裴18元钱。

之后各路专家围着这个“神兽”开始研究,其实它发出声音并不难理解,因为它背部有道缝隙,当有风吹过时便会发出“呜呜”的声音。那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接下来专家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通过探微烛幽,最终做出一个大胆的推断,这应该是一个“铜坐龙”

历史资料里有记载,说金世宗在登基时下过一道圣旨,就是将皇帝坐的马车“轼上坐龙改为凤”。另有记载“大辇……顶轮施耀叶,中有银莲花,坐龙。”因此专家们推断这就是记载中的坐龙,是皇室马车的装饰物,相当于现在的车标。

1990年,这个推断得到了印证,这一年在北京金中都遗址中出土了一件金朝时期的铜坐龙,与1965年发现的“神兽”极为相似,这次出土的铜坐龙底部还有4个钉孔,上有铁锈的痕迹,至此专家的推断得到了证实。1965年发现的铜坐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并成为黑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2008年奥运会期间,铜坐龙的展出惊艳了世界。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中国龙文化,上下数千年,源远而流长。

然而,龙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起源的?几千年来有怎样的发展过程?我们简要梳理一下。


人类产生之初,只会追逐自然生长的蔬果等食物。

之后,随着组织和协作的能力逐渐加强,人类于是开始狩猎。进入狩猎时代,可以说“龙”的产生温床也就想成了。狩猎活动经验的积累,让人们对动物认知夹杂着幻想,人类文化此时也进入了“万物有灵”的时代——龙就是这个时代的思想意识的展现。动物们翱翔于天空、潜游于水底,可以无足而行,可以蛰伏而届等等的奇异能力,让人们开始崇拜与向往。


据说炎黄时期就以龙为图腾,龙文化也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中国龙数千年来,有这样一个大概的演变过程:

最早的龙是新石器时代简单质朴的“原龙”,中经夏商周时期神秘抽象的“夔龙”、春秋战国与秦汉之际粗犷雄健的“飞龙”、魏晋隋唐刚柔并存的“行龙”、宋元明清复杂华丽的“黄龙”,直到当代的吉庆嘉瑞的“祥龙”。

伏羲女娲

《春秋运斗枢》说:“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二神之躯或作蛇身,或作龙躯,有的两尾卷曲,有的两尾相交。

上古时代

辽宁阜新查海前红山文化龙形堆塑

早在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为我们的“时间定位”提供着证据。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龙形堆塑”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龙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这条石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

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先人们就雕刻各种“C”形玉龙、玉猪龙等作为礼器,拜祭天地山川。

玉雕龙 高10.3cm

玉雕龙

内蒙古赤峰市三星他拉红山文化玉雕龙

商周时代

商周时期龙文化更得到广泛的传播,在各种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中,龙的形象经常出现。

商代夔龙

战国龙树纹——中国龙是与天和谐的神物

秦汉时代

伏羲女娲龙身像(汉代画像石)。中华民族的人文先祖,既是开创历史的英雄,也是造福众生的典范。龙(青龙)还是“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天之四灵”之一。四象文化在汉代也达到鼎盛。

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汉代 “伏羲女娲双龙”画像砖

汉以后的龙形象逐渐凸显出其“集合了多种动物”而来的文化形象。
 
古语有云:“龙有九似”。即:角似鹿、头似驼(马)、眼似兔(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其实,龙的取材对象远远不止这9种,鳄、蜥蜴、猪、马、熊、鲵、象、狗、羊、蚕、鸟类,以及云雾、雷电、虹霓、龙卷风、古动物化石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龙的融合。

这其实还是上古时代,龙孕育之初时的意识形态的延续。古人对蛇、鳄、鱼、猪、马、牛、鹿等诸多动物超能力的向往,对雷电、云雾、虹霓、龙卷风等多种天象的畏惧,融合交汇,便产生了龙。

水利神和农业神,以兴云布雨、司水理水为天职,以天下人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可谓的兼而有之了,怎能不被崇拜?

老百姓敬畏龙,是希求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隋唐时代

唐代 金龙

宋元时代

龙飞升于云天。于是就具备了沟通天地,做天地间的桥梁和信使的能力。那些帝王君主们之所以以龙自比,其根本点就在于瞅准了龙的“通天”的神性,和充当天地间桥梁和信使的能力。


秦汉以后,皇帝有了很多的专属象征。此时龙成为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自称为“真龙天子”,还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如将皇帝穿的衣服称为龙袍、皇帝坐的椅称为龙椅、皇帝睡的床称为龙床等。
 
从此,在漫长的阶级社会里,实行的多是皇权独尊的专制统治。象征、代表帝王专制的龙。

明清时代

明清九龙壁上的五爪龙

在神话传说中,龙的种类有很多:

有鳞者为蛟龙,
有翼者为应龙,
有角者为虬龙,
无角者为螭龙,
未升天者为蟠龙,
好水者为晴龙,
好火者为火龙,
善吼者为鸣龙,
好斗者为蜥龙。

但这种分类并没有被严格传承,比如应龙,至晚在宋元时代的山海经图中,已是“有翼”之外,即“有鳞”又“有角”了:

山海经中的 应龙(明代图绘)

中国龙文化里,还有“龙生九子”的说法,这也是比较重要的“龙之体系”。“九子”被后人总结如下:

中国历代正史记载的龙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其它类型的文献更是庞大。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

龙也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因而现在人们多称“龙的子孙”、“龙的传人”。龙文化随之也将生生不息地流传下去......

来源:木雕

戈多编辑整理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图腾龙文化
龙马精神"龙马"非龙马合称 马身龙首系传说神兽
不得不说我们误解蚩尤两千年
图文并茂下的中国古代龙文化,真美好!
伏羲大峡谷
上山文化发现一万年前古文字和卦象,揭示伏羲先天易学之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