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剧《大明王朝》:用46集只想告诉观众2点

2007年的历史剧热潮的时候,杀出了一匹“黑马”—《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一播出的时候,在豆瓣历史剧的评分中直接飚到了第一位,而那些我们从小看到大的经典四大名著在豆瓣上的评分都没有这部剧高,就算是近几年出品的《人民的名义》和《琅琊榜》等国产良心剧在豆瓣上的评分都不如它。

每一步播出的良心剧背后都有一个认真审核的导演,而这部戏的导演就是张黎,说名字我们可能还不知道,但这位导演的代表作品,您最起码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像《走向共和》,在豆瓣上9.0高分的神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还有那一部豆瓣8.3分的《四十九日祭》《孔子春秋》。当然有了一个好的导演,也离不开一起塑造这部剧的个个优秀的演员们,而这些优秀的演员们,也都是非常优秀而且是有着多年的演绎经验的老戏骨们,像最近因为饰演了欺软怕硬的“苏大强”而被人熟知的倪大红,还有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赵立新、王劲松这些演员,每一个单独说出来,都是可以一个人撑起一部剧的优秀演员。而他们也都在《大明王朝》这部剧聚集到了一起。

当然有了一个优秀的导演和一些优秀的演员们之后,一个优秀的编剧也是必不可缺的,而这个编剧就是刘和平。在看了张黎导演的这些剧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张黎导演一向以沉稳的节奏,来表现一个宏大的主题。而这部再加上刘和平的编剧,就犹如如虎添翼。

这一时期讲历史剧的很多,拍明代历史剧的也不少,可是能把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还有争夺权利之间的斗争讲得明明白白,而且能让观众看得透彻的也只有《大明王朝》这一部剧!

看过这部剧,如果让你描述说明朝是怎么腐朽愚昧的,你会怎么说?是说严嵩是贪官,私吞了很多钱?还是说皇上喜欢居于幕后,都不喜欢亲征?还是会找借口说百姓普遍都穷,所以经济都得不到发展?

但这部剧却用一个特别简单的场景就交代的清清楚楚,就是用了一场雪。

那一年是嘉靖39年的冬天,一整个冬天都没有下雪,钦天监的周云逸进谏,说是嘉靖的不行,导致朝廷开支太大,入不敷出,而官员又尽是贪污腐败,所以老天爷为了惩戒嘉靖所以一整个冬天都没有下雪。

而嘉靖又是二十多年没有上过朝廷,没有理会过政事,无奈之下只能发布检讨书—“罪己诏”,吃斋祈福,祈求老天下雨。

因为朝廷被那些小人掌控,以至周云逸在直言进谏时,被提刑太监冯保打死了。而在此时,万历,也就是嘉靖的孙子在这个时候诞生了。

终于,在这一年的正月十五,天降瑞雪,因此小太监冯保一路欢欢喜喜的跑去邀功,但回来之后却被他的干爹吕芳骂了一顿,罚他在雪地里跪一夜。

也许是嘉靖“良心发现”,在当年紧急召开了财务大会,盘点国库盈亏。在此时,剧中就把家事国家政事国家天下事讲的清清楚楚。

对于一个国家的百姓来说,大多没有念过书,愚昧无知,所以他们是高度依赖于皇帝的,就算是因为气象灾害,老天不下雪,也都要埋怨指靠皇帝。而对于皇帝来说,二十多年没有关心过朝廷上的事,到如今却被逼迫到要写检讨书才出面。对于那些朝中大臣来讲,吕芳已经日渐衰老,冯保即将崭露头角,又是一个命运的往复循环。而对于朝廷来说,经济上的窟窿终于被人发现了,事到如今,火烧眉毛,必须解决了。

尽管朝廷现在的情况如此不好,而皇帝嘉靖又痴迷于修道,尽管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上依旧是稳定的,原因何在,就在于嘉靖他有自己的“道”。

第一点:帝王之术

每一个朝代更新迭代的历史原因总是惊人的相似,就是因为历代的朝堂所使用的“道”基本都是相似的,而嘉靖悟出的“道”,放到如今的社会管理上,也依然适用。而嘉靖作为一个皇帝,他所悟出的“道”便就是为君之“道”,借用剧中的台词来说,就是:

“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不因水清而偏用,也不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就是说,在朝廷中,像海瑞这样的清官,朝廷是肯定需要的。而像严嵩这样的奸臣,也有他必然存在的道理。海瑞这类官员就像长江,严嵩这类官员就像黄河。黄河泛滥了,就需要治理,长江泛滥了,也必须要治理。

对于这样把所有的事都掌握在手中的嘉靖来说,就把朝堂上的各位大臣“玩弄”的游刃有余,真正的做到了“一碗水端平”。这个方面的体现就在嘉靖40年的年度财务大会中。在嘉靖眼中,贪官清官这样的小棋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朝堂这盘大棋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就可以了。

嘉靖的“游刃有余”首先就体现在了那场的财务“盘点”大会上,就先因为国库亏损的问题首先像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开火”。从而向严嵩父子要一个合理的解释然而严嵩辩解高明轻轻松松的就把话转移到了嘉靖身上然而他自己却是对于账面亏空的问题避重就轻。就在这两派激烈的争吵的时候,这时间嘉靖出口制作了他们,他先是三言两语却又不失威严与道理的同时安抚了清官一派,然后又为严嵩说话开脱因为在他看来,自己要修建的道场,要得道成仙的事比其他的事都要重要,而那些收刮民脂的事儿是贪官才会做的事。

严嵩父子之所以会贪的这么明目张胆,而且嘉靖也替他们说话,那原因就只有一个,就是他们背后的那个人就是嘉靖。而很多的清官都看不懂这一点,他们也不会怀疑到皇帝居然会包庇贪官。可能也是在他们的传统思想中,认为只要把贪污腐败的贪官打败,把他们清除了朝廷,就能改变整个国家,就能彻底杜绝贪腐,严嵩父子,是皇帝的左膀右臂。

这些清官或许不明白这一点,一个人所处什么样的位置,就要做什么样的事。既然他们要替皇上办事,那他们就是得贪。这一方面,从后来一个清流张居正当权之后变成了一个巨贪的人,就可以看出。

这个原因何在呢,其实这个道理我们这一辈子都在经历。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与他人处理好关系,就是为了做事的时候方便一点。所以在朝廷中一个官员如果想要有一番作为,就必须得打理好关系。这想要打理好关系,贪污受贿就是一个既方便又实用的方法。这个道理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凝视深渊过久,自身亦变成深渊。

以往历代,不论是为了钱还是为了权,总有那么几个大贪官。但这个巨贪,确确实实的是维持了政权的稳定虽然他们也贪污,但他们也做好事。因为他们的脑袋是由屁股决定的。

第二点:宿命

这个关于讲贪官跟清官的事,相信我们大家记忆里有过这么一部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有一段关于贪官和清官的辩论,到现在开来依旧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段话。

清官纪晓岚只知道自己心中的原则,把自己的想法也强求在别人身上。他只是一味的纸上谈兵,根本没有实地了解过情况,因此他一味的指责和珅,说他不了解百姓疾苦,却不知道贪官们把粮食换成了糠麸。

而和坤就只用几个问题就把他问得哑口无言:“你只会在书斋里,手捧圣贤书骂骂当朝者而已。一斤口粮可以换三斤麸糠。这就等于原本能救活一个人的粮食,现在可以救活三个人了。你知道不知道,行将饿死的人已经不是人了。那就是畜生,只要能活着,还什么麸糠啊!那是好东西。草根,树皮,泥土都可以吃。纪先生,你见过吃观音土活活胀死的人吗?”

纪晓岚连什么是观音土都不知道。和坤又说:“你见过这千里平原,所有树木的树皮都被啃光的情形吗?易子而食,你当然听说过,那是史书上的四个字而已。我是亲眼见过的呀,这换孩子吃啊,呵呵,那就是锅里的一堆肉啊!”

而和坤的贪,其实皇上一直都知道,但皇上也知道,和坤活的现实,活的明白,所以皇上也默认了和坤的贪。他也明白,即使上头的人拨了再多的款,经过这些一层又一层的到了最后实际落定的时候,也就没剩多少了。而国库又在平定准葛尔之后也没剩多少钱了。

因为都明白,所以和坤也只能允许下面的官员贪,允许那些商人贪,允许他们用糠麸换口粮。因为赈灾是需要下面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去落实的,而那些清官就如凤毛麟角,但那些就像黄河河底的那些细沙一样多啊。

而和坤也是用了几十年的为官生涯明白了一个道理,就算自己是一个军机大臣,可也得仰仗着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才好办事啊。

这样一对比,我们就明白了,严嵩和坤差不多,而海瑞,就是和纪晓岚一样的角色。

海瑞只要在嘴头上说说只是倔强地坚持自己心中的正道就行。但他却也是不了解实情啊,他所谓的理想社会要是真的可以实现的话,那得要多少人的帮助,得需要去梳理打通多少关系。他想改革体制,而这背后,又是盘根错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大明王朝1566》讲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改稻为桑”的国策是如何施行,又如何失败的。

种稻田收益不高,就改成种桑,种桑不仅收益高,而且可以出口,因此也就可以填补国库亏空。单凭来的桑田的规模,并不足以实现这个摆脱亏空的局面为此,这些大臣们就决定“年度财务大会”上,把浙江的一半农田改成桑田。

这个想法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是实际操作起来就会显得很困难,因为有利益可赚的时候,贪污也就会跟着出现。

这也是朝堂官员们的命运。

织造局总管太监杨金水,串通浙江布政使郑泌昌和按察使何茂才,他们认为极推崇把种稻田的改为种桑,这是一件既能讨好朝廷又能赚得盆满钵满的机会。

于是他们联合唆使杭州知府马宁远,先是骑马踏毁稻田而后又在严世蕃的教唆下,趁着洪水,炸毁堤坝,想要淹了九个县的稻田最后再联合沈一石,低价把稻田从农民的手中买回来。

表面看着何茂才和郑泌昌似乎是做尽了坏事其实也是别人棋盘中的一个棋子而已,他们以为自己以低价从商人手中购买良田,是为了制造局办事,是为严党办事,是为了表决自己的忠心。而马宁远更是当了一个炮灰,他以为自己做的都是好事,但当这些事败露之后,第一个炮灰就是他。这些炮灰也不过是权力运作下必然的牺牲品。

其实他们的命运也不是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的,而他们个人的命运,则是建立在某项国策的基础之上。只要上面提出一句“改稻为桑”,下面就生出无数事端。而在这个过渡时期,百姓口粮,最基本的生计难以维持,就容易会产生动乱。他们为了方便高效的镇压动乱,淹了两个县。

如果把这一切单独拎出来来看的话,都是会存在问题的。但在当时,都是他们以为做的最对的决定。奈何郑何二人都是极为懦弱的普通小官员,却被这件事情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而对于那些幕后的操控者来说,就算事情都败露了,死的也都是那些像沈一石一样的炮灰。尽管在别人的眼中他是一个富豪,但在这场追逐权力的游戏中,事情败露之后,死的都是炮灰。包括商人沈一石,也只是炮灰。

而沈一石又是一个极为难得的聪明人。他衡量局势,明白了自己也活不了多长时间了。

他们想把所有人都绑在一起,所以郑泌昌和何茂才让沈一石打着制织造局的幌子去买田,就是想也把嘉靖拖下水,把这趟水搅混了,说自己是为了宫里办差事,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自保。

于是,沈一石没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独自一人就开着船去了。但沈一石也并没有完全按着他们的计划行事,他把买田的粮拿去赈灾了。这样,当他在打出“奉旨赈灾”的旗号的时候,这一方面即是挽救了嘉靖的颜面,另一方面也保住了杨金水的这条命。

沈一石的计划没有告诉任何人,所以杨金水也对这些事也是一无所知。这也恰恰使杨金水的嫌隙让嘉靖看来他他并没有参与多少。而后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也承诺保证了给沈一石最爱的女人一个好的去处。

而沈一石在知道并执行了这个计划之后也明白了自己的后路只有死路一条,尽管也做过一件好事。但自己身为富豪,这时国库空虚,而自己又掺和进了国家政策的执行当中。而最后的改稻为桑失败,而他的钱财也肯定是要拿来充公的。所以在最后关头,他尽力的安排好了芸娘未来的路。

也便是一个身为富豪却参与夺权失败的命运。

《大明王朝1566》这部大型历史剧中,最为一个旁观者,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甚至清楚的明白每一个人的命运是怎样的。在这场追逐利益,追逐权利游戏里,那些平凡的被当作炮灰的棋子们,无论怎么走,也难以摆脱他们早已被定下的命运。

作为一个无权无势又无财的平民百姓,无缘无故的两个县被淹掉失去了土地,被迫成为乞丐,沦为流寇盗贼,而他们除了一双手之外一无所有,发生的任何一点小动荡就会改变他们原本的命运,而这一切的源头都只是因为朝堂上权臣的一句话,决定的一个政策,改稻为桑

而那些作为朝廷大臣,他们的命运就只是为人掌控,为人办事,而这个人就是皇帝。每个事物都有一个物极必反的道理存在,所以严嵩的盛极必衰就是他的最终命运,而杨金水倒台的命运也是必然的。而吕芳和冯保作为太监在巅峰时期的交替也是命运。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之后所有事物的发展也都会有之前事物的影子。严嵩有了一个新的接替人—张居正,吕芳有一个新的接替人—冯保万历则是继承了爷爷嘉靖不上朝的习惯,所以在天灾人祸一出戏时,还是需要皇帝来反思自己的行为,来忏悔。

当我们读懂每个朝代的历史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每一段历史总是在重复上一段历史的而像体制的改革,政权的优化,只能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摸索着正确的前进方向。也从未因为某个名臣或者明君而改变,或是因为某种理念就天翻地覆。

就算我们在某些事情上了很多道理,也不能把我们的这一生好好的度过就像严嵩、和珅、张居正这些能臣一样做官做到底,也不过是“同流合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那些手持圣贤书的海瑞、包拯、纪晓岚们,就像星星一样的在那个历史上闪耀过,最终也不过是转瞬即逝。

就像常说,世事无常,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但是,这命运的安排,岂是我们都能逃避的了的?历代王朝的更替交换不也都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这个道理吗?而我们也都在这个局中,谁也逃不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产第一历史剧,豆瓣9.7分,《大明王朝1566》为何能成为经典?
上帝视角看《大明1566》
如果国产古装剧都达到《大明王朝》的水准,谁还会吐槽:烂片!
古代比和珅还牛的贪官,太子都不得不向他行贿,放言比朝廷还有钱
大明王朝1566:嘉靖帝明知陈洪不如吕芳忠心,为什么还要重用他?
《大明王朝1566》就是最好的国产历史剧,没有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