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陪读利大还是弊大

家长陪读利大还是弊大

2013-09-29 来源:大连晚报 查看评论 

  本报记者栾光煜

 

 

 

  陪读,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留意一下我们周边,陪读现象已然成风,家长陪做家庭作业、陪着上培训班,从幼儿园、小学,甚至到中学、大学,陪读已经司空见惯。记者了解到,一些家长之所以到了孩子中学、大学还要陪读,是因为孩子从小就是被“陪”出来的,已成习惯。因此,此次采访侧重于关注小学阶段的陪读,通过探讨陪读的利与弊,帮助家长更加明确到底该不该陪孩子学习。

 

  一项调查显示

 

  近五成小学生

 

  回家做作业需家长陪伴

 

  今年读三年级的聪聪是个慢性子,做什么事儿都不紧不慢的,写作业也从来不知道着急,为此,母亲于女士没少操心,从小学一年级起,聪聪课后的学习时间,都是母亲在陪着。于女士告诉记者,“不陪不行啊,要是让他自己在那写作业,半小时的内容,他能磨蹭到两三个小时才完成”。

 

  据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的现象。在城市家庭中,陪读的比例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一项对670位小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近五成小学生回家做作业需家长陪伴,36%的学生需要家长监督,仅一成小学生回家后能独立完成作业。

 

 

 

  家长陪读到底为了啥?

 

  采访中,对于为什么要陪读,不少家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于思源今年刚刚升入大连市第七十九中学初一,于爸爸告诉记者,孩子适应得挺快,已经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让他能够较好地应对初中学习。而提起上小学一二年级时,于爸爸说,当时担心孩子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几乎天天陪着写作业。“说实话,陪着是为了让他提高效率,再说,我是大学数学老师,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问我。”于爸爸说,小孩子都有惰性,如果不看着他,他就管不住自己,就磨蹭。另外,大人在旁边看着,也能发现孩子坐姿、用笔等姿势是否正确,有问题及时纠正。

 

  也有家长表示,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重,挺辛苦的,家长陪在旁边,孩子会觉得心里平衡些,否则,家长在那看电视、上网,孩子可能会有落差。

 

  采访中,多数陪读家长表示,看着孩子学习,他能有点紧迫感,精神能集中些,至少不至于写一会儿作业,再干点别的。

 

 

 

  陪读,利大还是弊大?

 

  一些赞同陪读的家长认为,在陪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上的毛病,掌握第一手资料,否则“哪知道孩子的学习状态是啥样?”

 

  甘井子区红叶小学校长余菊红曾经与不少陪读家长交流过,她说:“有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安静、专心地学习,在家里连电视都不敢开,夫妻俩说话也不敢出大声,只要孩子学习,必然有一方在旁边陪着孩子,这似乎有些紧张过度了。”

 

  余菊红说,不少家长认为,自己陪在孩子旁边,他肯定会集中注意力做功课。其实不然,因为这时孩子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父母身上,唯恐自己的行为违反父母的规定,受到批评,反而分散了做作业的注意力,容易引起孩子的躁动和不安,影响了学习、思维和正常的生活秩序。这种过分的关注让孩子感到紧张和压力。有的孩子对家长的陪读举动很反感,还可能导致厌学情绪。

 

  另外,家长在身边陪着,孩子如果遇到不会的题,可能会想着赶紧问父母,这样就少了一些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如此,孩子在学习上会养成较强的依赖性。

 

  余菊红认为,家长应该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能总看着孩子学习,即便是陪读,也要有策略地“陪”,不能像监工一样全程监督。

 

 

 

  陪读,该不该陪,究竟咋陪?

 

 

 

  于思源的爸爸表示,是否需要陪读,应该是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就是自律能力差,家长一时不管都不行,那就得陪着,但不能一味地全程监管,应该注重策略。

 

  他告诉记者,曾经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几乎每晚全程陪读,一段时间内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孩子一有问题问我,我立即给予解答,时间长了,孩子有时看一遍题干,不思考,就马上要问”。于爸爸说,后来他调整了思路,不是一直陪着孩子学习,而是让孩子遇到问题时先独立思考,实在不会再问他,家长做的只是引导和提醒,“这样,能让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家长观点

 

  ●大连晚报小记者王浩权的妈妈不赞成家长陪读,她说有的家长认为陪读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但其实那种效率是“被迫的”。

 

  ●小记者王馨怡的妈妈也表示,在家长的目光注视下,孩子快速写作业不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我们还要不时地提醒”。

 

  ●家长陈女士表示,她有时会在孩子学习时过去看看,发现孩子的亮点,比如更专注了,字写得快、更漂亮了等,适时给予鼓励,孩子的劲头儿更足。

 

     还有的家长表示,陪读不一定非得呆在孩子身旁盯着他,孩子学习时,家长可以在大厅或另一个屋子同时看书学习,这样能让孩子感觉父母都在学习,自己没有理由不抓紧时间做作业。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家长应立即给予支持和引导。

 

 

谈谈"陪读"对孩子成长的利与弊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09-09-20 11:40:32)转载▼

标签: 杂谈 

 

    “陪读”,顾名思义是指父母陪孩子读书。陪读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为什么“陪读者”越来越多见?陪读到底有何利弊得失?

故事一则

    引起笔者对陪读现象关注的是前不久一位学生家长向我讲述的故事——

    前年,儿子由农村初中考入市区重点高中。原以为,儿子上了高中,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竞争的氛围,再也用不着替他操心了,万万没想到,这种盲目乐观的想法,不到3个月便被击得粉碎。因为学习环境、学习要求与学习方式与初中不同了,渐渐地感到学习没希望了,他先是迷上了武打言情小说;接着,又迷上了上网打游戏,有几次甚至半夜翻出学校围墙;后来,是儿子拿回来的明显下降的期中考试成绩单,向我发出了危险的信号。于是,妻子辞去了镇办厂的工作,在市区租了房子,每天为儿子烧菜做饭洗衣服,并且紧盯儿子看书做作业至晚上11点。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的学习成绩逐渐上升的时候,我心里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明年高考上大学了,我们还能这样继续陪读吗?

    上述故事中的学生家长只是“陪读大军”中的一位。笔者通过调查,梳理出以下几种“陪读”形式:

    一是“临陪”。主要表现为家长在双休日或寒暑假陪年幼孩子学习书法、绘画、二胡、钢琴等。此外,为让即将中考、高考的孩子集中精力“冲刺”,在学校附近临时租房给孩子做饭做伴。

    二是“半陪”。这种现象出现在初三、高三等关键学习阶段。孩子在家中食宿的,晚上学到几点家长就陪到几点,与孩子一同熬夜。对住校的孩子,家长一个星期去学校三四趟甚至天天去看的也不在少数。

    三是“暗陪”。家长表面上看是干自己的事,实则是在陪孩子读书。孩子朗读课文或背诵英语单词的声音停止后,家长不是及时提醒就是借故进屋看看究竟。这种形式一般多用于自控力比较差的小学生,陪中学生则大多采用旁敲侧击的暗示方法。

    四是“全陪”。上述故事中的学生家长就是将主要精力或全部身心用于“陪”孩子读书。这种全陪家长大多是农村来的,有孩子的母亲,也有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问题分析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陪读的目的是为了使孩子更扎实地学到知识,尽管陪读的形式不同,效果有差异,但其中的良苦用心,已不言而喻。从某种意义上说,陪读是一种投入,一种可贵的爱心、亲情和责任心,也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无奈选择。

    首先,陪读现象说明,通过让子女接受良好学校教育而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正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可以说,督促子女接受教育,是对子女、家庭、国家、社会都有利的事情,这也说明,家长主动参与教育的愿望是多么的迫切。

    其次,子女读书有人陪,说明当今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变革,一部分人不仅有了钱,而且有了闲,如何合理用钱和支配空闲于子女的教育,这既需要社会学家研究,也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参与。

    再次,陪读现象说明当今孩子的脆弱,从了解的情况看,父母陪读的理由无外乎两种,一是认为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离开了父母的照料,也许会衣食无着;二是认为子女的自控能力差,父母不在身边监督,可能会行为失控,甚至走向社会的对立面。

  

沉重的爱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可怕的是用父母的幸福来栽培孩子的幸福。”如果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算起,父母每天都必须督促查作业、讨论做难题,帮助背课文,那么到孩子高中毕业,父母要赔进多少时光呢?其实,陪读并不是帮助孩子学习的惟一良策,也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孩子成长的一些问题,反而弊多利少。

    ——“陪读”不利于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孩子在克服困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习本身就属于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是意志锻炼的过程,如果学习时父母陪读的话,孩子往往稍有困难就求助于父母。孩子缺乏磨练,一味依赖父母,自然难以培养出坚强的意志。

    ——“陪读”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少父母认为,自己陪在孩子旁边,他肯定会集中注意力做功课。其实不然,因为这时孩子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父母身上,惟恐自己的行为违反父母的规定,受到批评,反

 

而分散了读书的注意力。

    ——“陪读”不利于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处在父母监督之下,一切听从父母安排,孩子将失去主见,生活能力会日益弱化,一旦无人督促便会无所适从。

    ——“陪读”会降低学习效率。有些父母并不了解教育规律,陪读时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甚至要求孩子长时间地学习,结果不但事倍功半,还会造成孩子记忆力下降,自信心不足,心烦意乱,思维迟钝等现象,使学习效率降低。

    如此看来,陪读并不一定是成功的教育,最多也只能说是一份太沉重的爱。希望准备或正在“陪读”的家长们走出误区,以平等的态度、科学的方式,鼓励、启发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克服学习困难,走上健康而有效的成长之路

分享:  分享到微米  分享到新浪Qin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陪孩子写作业分三种,育儿专家:第一种太敷衍,不如不陪
父母关心孩子学习谨防4大误区(组图)
毁掉”一个孩子很简单,每天陪着他就可以,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
[考动力]家长如何有效陪伴孩子学习?
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先从拒绝陪写作业开始
为什么小学一、二年级要狠抓?抓什么?看完你就明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