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藥師琉璃光如來十二大願(海雲和上)
◎藥師琉璃光如來十二大願

  這藥師法門,是佛告訴文殊菩薩的。而彌陀經是佛告訴舍利佛的。一個是菩薩的法門,一個是阿羅漢的法門,兩者皆是智慧第一。法門不同,因緣也不同;彌陀經是佛陀不請自說的,因為羅漢是樂寂靜處,它的心不會主動發起,佛陀要主動為其說法,否則不相應。菩薩不同,為了利益眾生,他的心轉個不停,所以藥師法門是文殊菩薩向佛陀請法的。

時 間:16 NOV’98
地 點:檳城佛學院
主講人:海雲法師

  各位大德大家好,今天要與大家談的是藥師琉璃光如來十二大願,藥師法門要如何來修持?如何依照十二大願在日常生活中受持?當然不敢以這少少的功德,而能夠來轉變社會或國家的共業,免除天災人禍的威脅,但是最起碼可以產生一種自利的部份。

  自利的功德又是什麼?它在共業當中有別業的作用。如飛機的失事,每次都有一種狀況產生,就是有人買好了此班飛機票,但因為某種緣故,而沒有搭上這班飛機,就因此逃過了一劫,這就是共業中有別業。別業的自利功德,在平時就要受持,否則當共業來臨時再修別業就來不及了。共業的轉變要靠共同的願力「願」是目標 ,「行」是實踐,按照目標去做,就是佛法中所說的「行願」。 在行的過程會有一些挫折、阻礙等等,那是我們所應該去克服的。

  藥師佛的願和每一個佛的願都一樣,都是行菩薩道時所發的願,所以每一佛或菩薩都有其特色,所發的願都不會一樣。一樣的是利益眾生,但也有兩種,一種是成佛以後利益眾生,另一為成佛之前利益眾生。成佛之後要利益眾生還有要修的法門,四弘誓願就是通願,一切要成佛的人,都要具備這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和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其不同處又在哪裡?「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令諸有情,所求皆得。」這藥師法門,是佛告訴文殊菩薩的。而彌陀經是佛告訴舍利佛的。一個是菩薩的法門,一個是阿羅漢的法門,兩者皆是智慧第一。法門不同,因緣也不同;彌陀經是佛陀不請自說的,因為羅漢是樂寂靜處,它的心不會主動發起,佛陀要主動為其說法,否則不相應。菩薩不同,為了利益眾生,他的心轉個不停,所以藥師法門是文殊菩薩向佛陀請法的。由此可見羅漢與菩薩的性格是不同的。

  菩薩的請法是為了利益眾生,我們要知道藥師經的想法是怎樣?講法又是如何?藥師經和彌陀經的講法和想法是不同的。誦經時我們要了解,這部經為何人所說,其所說的語言模式和思惟模式又是如何?他是怎麼想的?他又是怎麼講的?他所講、所想的是表示一個什麼樣的狀況。如能解這部經你就開悟了。

  藥師經的十二大願是佛陀告訴文殊菩薩,藥師佛在因地菩薩所發的願。「願」是在你發心行菩薩道時開始記載。在還沒有行菩薩道時所發的願,生命中將無記載,經文中亦不會有記載,直到成佛也無記載,菩薩在行菩薩道是生生世世的,藥師佛所發的十二大願亦不是一次完成的。在其行菩薩道時,所發的願就是第一大願,要成佛之前的那一願即是第十二大願。真實的願是要去行去實踐的,真實行菩薩道,在生命中才會有記載的。我們現在初學佛是學著如何發心,藥師佛發願當時已是發心且在行菩薩道了。學佛不是沒時間做功課,而是還不習慣做功課。發心也是一樣,要學著去發心、發願。

●第一大願 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這是一位菩薩在行菩薩道時,第一個相應的地方。修行的條件第一人格要完整,人生觀要健全。能如此則他的生活沒有逼迫,是自在的。雖然生活也有不如意和逼迫,但在心境上是沒有這些的。如有承擔的心理和人生觀,挫折來了,該怎麼負責就怎麼負責,會去處理。有很多人都是抱怨的人生,一生都在抱怨而不敢承擔,這個人的生命品質一定墮落。承擔的人生觀,他不會去累積挫折、痛苦在心中,他會去轉化,生命品質會一再的提昇,內心是光明燦爛的。

  第一大願是藥師佛的總願,啟示我們一個問題,如同藥師佛這樣來實際力行,就能得到隨意自在的目標。菩薩慈悲發願自身光明熾然,亦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要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必須要依止善知識好好修學。

●第二大願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燄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琉璃」是一種清藍色的玻璃 ,「幽冥眾生」為無智慧的眾生。在人世間可以有一種智慧,就是「看人」。 即是觀人術,看這個人有沒有福報。什麼樣的人和他做生意要小心,什麼樣的人和他做生意可以放心。這大願在啟示藥師佛的智慧,如何發生作用,我們又如何來學習。以世間而言,是如何帶領眾生入佛門,如何來學佛,開發智慧。「作諸事業」在於利益眾生,關懷眾生。若未能關懷眾生,在作諸事業時,將會求利不擇義。所以對眾生能有人性的關懷,作諸事業將得諸佛菩薩的加持。

  針對佛法的修行來講,如何誦經、如何拜佛、如何念佛,這只是理上如是說。這「理」的兌現就是世間法,這輩子好好修持,下輩子做大官,那是因為只在「理」上修,在下輩子兌現出來就是「事相」。用心正確則官位很好,殊勝。如果在理上一半對一半錯,但是在「事相」上是正確的,則可能會是屬於長者之類,社會賢達。若是十地以上的菩薩,則官位會很高,名聲會很好,德行也很好。凡夫所修的通常是隔世冤,在今世命很不好,就開始修福報,並累積很多,下輩子來只有享福造業,無智慧之故。在第三世時將遭受惡報,稱為三世冤。一般人只想修福,不知道福報來臨沒有智慧處理,那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所以在修行中,一定要有人性,要以利益眾生為前提,這才對,也很快能夠得到利益和受持。

●第三大願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我們人在世間,最怕的就是求不得。有所求不得滿願,這是很鬱卒的事情,目前的求不得多半是欲望太大。欲望的成長大過於你實際上所獲得的福報,所以痛苦即產生了。目前的災難都是欲望所生,佛法告訴我們的就是把欲望放下,才能「皆得無盡所受用物」, 因為欲望太大,即使你已經有了,也會感到不滿足。欲望要在一個「適當的範圍」,往往凡夫無法了解何謂適當的範圍。而佛教的戒律是一個很好的標準,例如下雨天,螞蟻會很多,比往常特別多;奇奇怪怪的蟲也會一直跑出來。尤其在台灣要淹水的時候白蟻特別多,而他一出來翅膀一掉就要死了。像這些昆蟲跑出來,你會不會怕?你會不會殺生?你一怕,牠就遭殃了,因為溫度、溼度一變他們就知道有大水要來,牠們就開始逃命;當牠們在逃命時你殺了牠們,以後你在逃命時,人家殺了你,你就知道了。從這裡我們要去體悟到生命的本質,約束自己守不殺戒,這也是欲望,有要去殺的欲望。怕了你就去殺他,而無法對因果有一個通澈的了解。所以不但要持戒,而且要持的很嚴謹,只要你認為無所謂那已經犯戒了。能夠平時在這微細處訓練,才能不受共業影響而突顯別業,亦是「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在這個時代「廣告」是一種很不好的產品,我們要遠離,因為它在促進人的欲望。有能力的人想買,是一種欲望;而無能力買的人想買,促成更大的欲望。廣告越多所造成人的欲望無窮;可稱之為欲望經濟學,分期付款即是。實際上所用的都超過我們的欲望需求,現在一般大眾都在走這條路,你能守得住嗎?你能不受影響嗎?我們都在共業之中,跑不開,無法覺醒。要能覺醒去轉化,突顯別業,這樣大潮流的災難才能不受其影響。這才是佛法告訴我們的要領,修行修的就是這個。要在這日常生活中抓到要領,才不會在這惡極的環境中受到傷害。

  告訴各位,水災就是貪欲所成,這世間在住劫要壞時,第一個就是水災,水淹到初禪天,就是因為貪欲所造成的。瞋心所引起的是火災,愚痴所引起的是風災,當風吹三禪天時,你又要如何遠離?在這裡我們應該有個了解。

●第四大願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此願為藥師琉璃光如來成佛時,若有人行邪道,行為、觀念不正確又如何要端正他們,安住在覺悟的環境中。菩提道是覺悟之道,一般人都在對立之中,菩薩是要轉化這些人。而聲聞獨覺乘者,如社會上的自掃門前雪,獨善其身的人,他不會去傷害人,像這樣的人,不能說他不對。但他也不會去幫助別人,對自己是有利益,但是對別人無所利益。另一種人是自己在做惡,自己不知道。欲望一直在增加,不知道。行為觀念的偏差就是邪道,學佛人就是要了解這些,不但要了解這些還要去教人家。這樣社會才會安定,才叫做解脫,我們要累積這些功德,讓它圓滿。

●第五大願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

  第四大願是說,能夠反省,走入正道來修行,第五大願是說在修持時可以具足一切戒。藥師法門的特色,第一大願就是「結界」。 在一定的範圍內,時間、地點、功課,有一定的範圍,以藥師經所說是持八關齋戒。一日、七日、三個月都可以。通常我們都是以五十三天為一標準,時間不允許可以十二天,以十二大願來修持。若時間再縮短則你無法做,時間越短,要求越嚴格。修行的時間確定就不可以間斷,地點可以自己選擇,不一定要在佛堂,自己要做什麼功課要很清楚,這三個就是範圍。在這範圍內要懺悔、發願、做功課、迴向四個部份,在佛堂一定要做的明白,說的清清楚楚,懺悔天天不同,要說個明白,要如何悔過都要講清楚。藥師法門的結界法門,如法修持就不會犯戒了。這個願說明了娑婆世界的紛亂,價值標準很分歧。佛陀就是有這個廣大無邊的威神力,不同的價值標準可以統一,重要的是,我們所想的是否符合佛陀的意思,要這樣的修正,自然就能與佛同步。要有這種疑情,我所想的是不是佛陀所想的。我這樣想是對嗎?要很謹慎,很客觀的來求證。

●第六大願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瘖啞,攣躄背僂,白癩癲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這裡面的病有身與心的病。生理、心理都是身的病,心的病是智慧的病。沒有智慧,這個願就可以讓你有智慧。身的病是找醫師,心的病用修行,這樣的配合效果會很好。如果身的病要用修行也可以,但是方法要用對,必須要有善知識的指導才可以。病苦是每個人都會碰到,只是輕重的不同,往往很輕的病都會造成心理很大的障礙,這是很大的痛苦。另一種病是智慧不夠的病,你能知道你的智慧怎麼不夠嗎?智慧有十種,能知道哪一種不夠嗎?哪一種要增加、要突破,這是需要善知識來指導的。佛法的殊勝就是能使我們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而智慧可以充分的發揮。人之所以為萬物之王,就是因為有智慧。我們可以體會到佛陀的慈悲,佛陀給予我們的是那麼完整的人生觀。我們有了這樣的人生觀,周圍的災難與逼迫就可消除。現今社會上投資報酬率的人生觀在很多情況是無法發揮作用的。

●第七大願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重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重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此願是說人生在世,有這許多情況,病苦的逼迫,或者家屬的不具足,不外乎是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等苦。重病不一定病的很重,它是一種災難一種逼迫,有的是慢性的,有的需要人長期照料的,這都是屬重病。不管是身或是心,學習佛法就是要訓練我們的心,調整我們的心。訓練的好,自然就沒有這些逼迫和痛苦,就能解脫自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能過著很圓滿的日子,這是佛陀所教給我們殊勝的法,我們要去珍惜,要去實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39|修行常犯的毛病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讲解
佛殿里这些“最佳组合”,单拎出来个个是“顶流”,你认识几个?
《福寿绵延》祈福佛曲
药师如来讲式(大正藏2722部)
什么是法身慧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