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十一魔幻套路大赏:你的时间非常值钱?

这是仙人JUMP的第75篇原创

0

昨天夜里,已经十几年不联系的某任前女友竟然主动发来的消息,我激动不已,颤巍巍的点开微信:

佛,帮我砍一刀!不砍不是兄弟!砍完我们组个战队吧!

是的,再高贵的女神也敌不过复杂的双十一。

史上最难双十一

江湖上盛传我们即将迎来“史上最难双十一”,无数少年少女又陷入了被数学统治的恐怖中:

看看这样的题目,就问你慌不慌?

这复杂的规则,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高考数学命题组大魔王葛军为商家们提供了算法支持?

大部分人的数学知识,毕业之后都还给老师了,仅存的那点中小学运算能力,简直都没有底气再去参加双11。

再看看这些繁琐的解题步骤,是不是像极了你当年高考没做出来的压轴题?

商家们手握镰刀,似乎早就掌握了答案,露出慈祥的微笑:

钱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会成为我们的。

年轻人重新陷入了被数学控制的恐怖中,他们埋头算优惠组合的样子,像极了那群驰骋菜市场的大妈的样子。

人类成长的的本质啊,果然还是复读机,谁也别笑话谁,就像那句话歌唱的:

啊~~,多年以后,我就成了你。

为了保护广大少男少女们那日渐稀疏的头发,仙人我就给大家盘点一下各种狂欢大促的背后都藏着哪些坑人的套路,替大家擦亮眼睛,提前避坑。

1

赠品陷阱

无数的商品在主图里打上了“买1送1”的诱人标签儿,甚至还有买一送3,买一送4,是不是有点心动了?

买了两盒牙膏,买一送一,兴奋不已!

结果收到货一看,小牙膏原来穿着厚厚一层衣服?

脱下衣服一看,买大送小?这是子母装吗?

还有一种买一送一是最骚的,主要考验的是视力,尤其是那些卖水果的,远远看上去确实是买一送一:

但是细细研究一下:

汉语还真是博大精深呢,最初以为是一道算术题,万万没想到最后成了逻辑题。

年轻人,终归还是太缺乏互联网的洗礼。

2

缩水专供?

各种优惠券各种满减本来就让人头大,好不容易算来算去,买了一份袋数多,种类多,价格还低的活动大礼包,仔细一看,袋数没变,分量少了一半?

众多极具探索精神的卖家,更下一层楼,搞出了“活动专供缩水款”,看着数量差不多,但是买回来才发现,分量严重缩水。

看起来打折打得凶,袋数特别多,到那时到头来发现,买的竟然是迷你款 ?

最初以为买一送一:

实际的买一送一:

到货之后一看:

大促不再有惊喜,彻底变成惊吓。。。

3

优惠陷阱

相信每一位埋头算券的年轻人心里都有这样一个疑问:所有的商品在双十一都是最低价吗?

这一点我可是受过教育的,我买东西很少看价格,超市里面的活动区商品,我看见就往篮子里仍,结果到结账的时候才发现:大部分都是原价。。。

结账的大妈不忘了语重心长的教育我:不是所有摆在活动区的货,都在打打折~

我又一次因为年轻,接受了资本主义的再教育。

所以,即便是整体优惠大促节日,具体的商品,也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算整体都便宜,你要买的东西未必最优惠,剁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

还有一个有趣的价格陷阱:买的多未必就更便宜。

比如某著名坚果品牌就经常玩这招,江湖人称“两袋智商税”,算一算买两袋的单价竟然比一次性买三袋还便宜。。。

算不清楚的傻孩子,吃的还是没文化的亏啊。

4

明降暗升?

现在很多平台都规定:双十一不能先涨价后降价,甚至还会提供商品的价格曲线供消费者查询,如果卖家违规就有处罚。

那是不是就能放心买了呢?

价格不让改,从来没说过不让发优惠券啊,路子都是人想出来的嘛。

我会告诉你,有些在商家双十一之前,为了让数据更好看,当天促成更多成交量,会提前发大额优惠券预热吗?

那时候,甚至会比当天都便宜。

看,这是我给我们家主子买的猫粮:

是的,你没看错,平时买都要一百多,双十一之前冲量,商家会直接给老客户发大额券,号召大家提前冲击销量,但是双十一当天的优惠也就是5折。

套路啊,防不胜防~

到了双十一,你一查价格曲线,看着“真五折”的优惠和几十块的差价,搓着兴奋的搓搓小手,感叹:真的是降了不少呢。

一颗鲜嫩的韭菜,破土萌芽。

复杂的满减规则和防不胜防的套路,让原本性感的购物狂欢节变得越来越骨感。

无数如你我一样的辛勤社畜,下了后还要捧着手机组战队,兢兢业业的加班抢购:

一顿操作猛如虎,优惠券领了一块五。

最后一算省的钱还不如掉的头发多。。。

5

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

这些规则复杂的优惠活动,其实是商家在搞“三级价格歧视”。

不同经济能力的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接受度是不同的,如果都给优惠,商家觉得少赚钱,不甘心,但是如果见人下菜碟,搞差异定价,就会被扣上“大数据杀熟”的帽子痛扁一顿,那怎么办呢?

用各种复杂的优惠券做用户区分,尽可能的吃干抹净每一点“消费者剩余”,如果你更在乎钱,那么就用时间来换优惠吧。

知道这一点之后,自己回头看看手里抢到的那几张块儿八毛的优惠券,是不是更像是商家为自己的智商给出的定价?

生命,还真是残酷啊!

商家们之所以愿意把优惠规则搞的越来复杂,目的就是筛选不同付费能力用户,差异化定价,穷人提供流量和时间,富人提供利润,卖家利益的最大化。

这种玩法,商家们倒是开心了,苦的是却是我们这些消费者。

6

特卖模式

双十一到底怎么才能买到好东西?

其实双十一本质就是一场年终特卖,平台方品牌方在特定时间,拿出大折扣做促销,类似于奥特莱斯这种模式,当年,双十一也正是靠着实实在在打五折的品牌运动鞋火起来的。

那个时候价格是真香!

这个模式的成立是要有前提的,参加的品类一定有足够高的溢价,比如服装,鞋子,化妆品等等。本身毛利高,很多品牌就算打五折,也有得赚,商家薄利多销,消费者得便宜,这样,特卖模式才能跑的通。

为什么双十一活动越搞越复杂?

因为所有商家都想冲进来分一杯活动的羹,但是他们的品类压根就没有让利空间啊。

圈子里有做数码的朋友,他们平时基本都贴着成本卖,算下来也只有几个点的利润,从哪里搞真让利?能优惠几块钱就不错了,但是讲实话没有吸引力啊,所以只能玩套路了。

如果真搞五折,那就不是卖家,那是慈善家。

千错万错,归根结底还是品类的错。

双十一最值得买的,应该是那些平时价格高,毛利大,但是又很少做促销的大牌货。各大平台都在想尽办法让他们让利,这个时候价格确实是实实在在的香。

唯品会以服饰穿戴类特卖起家,品牌特卖做得相当专业,他们之所以能把很多大牌的价格卖到很低,也是这个原因。

唯品会做特卖做了11年了,主要服务的是希望能够低价买好货的中高端用户,他们最擅长的打法就是做品牌特卖,这样的产品特性和用户特点意味着购物流程必然不能设置的太复杂,这也是唯品会这个电商平台的“特色”。

可能洞察到“天下苦套路久矣”,今年唯品会非常“头铁”,充分利用自己的特点,反其道行之。主打“无套路、真便宜”的用户体验,收割了一大波用户好感。

从行业里的了解了一下,唯品会今年不用凑满减、不用计算优惠券,直接联合品牌方开启深度折扣,贯彻“极致的特卖性价比”,这才是真正专业的特卖玩法。

抛弃复杂路线。在这波“奥数竞赛”级的大促里,唯品会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少数的清流了。

很多人算优惠算到头秃,乍一看到唯品会这种老牌特卖网站,简单,高效,买好货,真是有点不适应。

连唯品会自己也纳闷,这个模式都搞了多少年了,怎么就突然成了业界良心了呢?

没办法,全靠同行衬托!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魔幻。

点击图片直达折扣

7

以量换价的产业打法

“以量换价”是特卖模式能做大优惠的另一个逻辑,精选品类,做大销量,反向定制,降低成本,最终把价格做下来,这种深度整合产业链的打法更为有效。

SKU搞得太复杂,反倒不容易做到真正的优惠。

唯品会今年搞的“人气单品深度折扣”就是这个逻辑,和品牌深度合作,发挥在用户这块的优势,通过大量的订单,帮助生产方降低生产的边际成本,甚至可以开发定制货源,这种深度整合全产业链资源的做法,最终必然会降低商品生产和销售的成本。这是另一个“特卖”优惠的逻辑。

简单,实惠,方便,可信赖是很多人最初从线下转到线上,选择电商的根本原因。

早些年的时候,大家都比较单纯,很多电商平台仅仅通过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很快就能找到自己想买,价格又合适的东西,但是现在的确太复杂了。

这几年卖家们的套路越来越多了,我们的购物体验反倒是下降了。

尤其是开始搞各种大数据,算法之后,买到心仪的东西,都需要翻好久,好产品都藏得很深,找出来需要费很多劲,算优惠也要和卖家斗智斗勇。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多一点真诚,少一些套路,才能俘获更多少男少女的心,毕竟买好货,不折腾,是每一个消费者最朴素,最基本的愿望。

对于消费者,你别管去哪买,比价,比价,比价,就对了。

仙人JUM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年,我们走过的套路
双十一马上来临,你的智商税交齐了吗?
618手机价格大横评:拼多多价格力难撼动,京东服务招牌仍在
抢红包、抢免单必读
双11不花钱撸倒商家,大揭秘即将开始的盛宴!
双十一的优惠套路多你遇见多少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