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手到底是谁的错?全看你的归因模式怎么说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我们的文章,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点“在看”!!!

《三十而已》中的许幻山被网友骂惨了。

出轨绿茶林有有,小三轻飘飘几句对烟花艺术的赞美,就把他洗了脑。留下原本要销毁的蓝色烟花,致工厂爆炸,搭进两条人命,自己也锒铛入狱。

筑成大错。

 

 

顾佳被所爱之人背叛,心中的完美婚姻一败涂地。

人非圣贤,犯错和失败均难避免。但剧中人物对挫败的反应却截然不同。许幻山将自己的出轨归结为妻子太强势,生活和事业上没有存在感,才会想从外部寻找出口。而顾佳虽在情感上遭遇失败,仍然在反思自我在关系中做得不妥之处。

高下立见。

其实许幻山犯错后的反应模式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很多时候,当我们犯下过错,遭遇工作、情感、人际关系上的不顺、失利时,总会下意识地将责任归因到周遭环境和他人身上,难以觉察自我在其中的问题。

犯错和遭遇失败的反应模式之---逃避责任
 
小文的丈夫做软件研发工作,平时对金融领域毫无研究。听说炒股挺能赚钱,看着身边几个朋友投资股市也的确赚了不少钱。便不顾妻子的劝阻,将家庭所有积蓄投进股市,结果亏得血本无归。
 

事后,他振振有词责怪小文,“你当时就不能态度再坚决点吗?你要是坚持不同意,我也不会把家里的钱都投进去。再说我也想不到股市行情说变就变,这都是大环境的问题,我只是想多赚点钱让家里日子过好一点,我的出发点是好的。”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写道:相当多的人只想逃避,他们宁愿这样自我安慰,问题的出现不是我的错,而是别人的缘故,或是我无法控制的社会因素造成的,应该由别人或社会替我解决,这绝不是我的问题。
 
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数不胜数。面试失败,那是公司HR没有识人的眼光。工作做不出好的成绩,那是平台限制了自己的发挥。失恋被分手,是对方辜负了自己的真心……
 
 
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服务偏差”
 
“当我们加工对自己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我们会一边轻易地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一边则欣然地接受成功的赞誉。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认为自己比别人好,这种自我美化的感觉,使得多数人陶醉于自己优秀的一面,而只是偶尔瞥见其阴暗的一面。”(《社会心理学》第11版)
 
通俗点说,就是当我们的行为是消极的或失败的时候,我们更倾向于甩锅给环境或其他外在条件。
 
犯错和遭遇失败的反应模式之---过度内归因
 
除了遇事就甩锅的人以外,也有很多人倾向于过度内归因。
 
阿芬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性,在生活中尽心尽力打理家庭琐事,照顾老人,教育子女。事业上,积极进取,职位和薪水都很不错。在财务上,她承担了家庭大部分的经济开支。
 

而她的丈夫缺乏进取心,赚钱能力平平,对她和孩子也不体贴。更过分的是还背着她和公司女同事有了婚外情。得知消息后的阿芬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责怪自己,“是我不够好,他才会爱上别人。”
 
遇事时,从自己身上找寻原因的确是需要的。但如果过度归因于自己,就会陷入盲目的自责和焦虑,而看不清客观事实。
 
比如,有人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犯了点小错,内心立马冒出,“都是我无能,我不好,我做什么都会搞砸”的声音。或者遭遇了一些挫败,就觉得自己的人生毫无希望。他们倾向于把错误和失败与自我价值联系在一起。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中。
 
比如案例中小文的丈夫就属于逃避责任,犯了错就找他人和环境的原因,而看不到自己在事件中应该承担的责任。而阿芬倾向于内归因,无视他人在事件中应该承担的部分,把问题的原因都归咎到自己身上。
 
事实上,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认清客观事实,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归因,属于自己的问题勇敢地承认和改正,属于他人和环境的问题,有权利表达不满和抗议。


为什么我们倾向于这样的反应模式?
 
因为几乎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有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
 
一切归咎于外的外归因模式,可以帮助我们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而过度内归因,看起来是在承担责任,其实也是一种逃避。为什么这么说?


就拿上面的案例阿芬来说,如果不把丈夫出轨的责任扛在自己身上,那就必须承认丈夫不好,这个男人对家庭没有责任感,背叛她和孩子。但承认这一点的背后,也就必然引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自己会找这样糟糕的男人做配偶?

所以,如果阿芬把亲密关系失利的责任归因于丈夫,她就必须面对更深层次的自我拷问。为了避开这一点,干脆把问题扛在自己身上。
 
从心理学上来说,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心理疾病的根源。发展得严重就会导致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认为错在自己。而人格失调症患者则不愿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总是把错误归咎于旁人。
 
如何拥抱错误与失败?
 
如果你有这样的问题,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几乎人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只要在生活中进行适当调整,都不会影响我们前进的路。
 
1、承认并且接纳
 
多年前,我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时,曾被我的直接领导飒到。有一次,我们部门负责策划一场大型活动,宣传资料发了近万份后才发现有两个错别字。我们几个初入职场的菜鸟,战战兢兢,害怕背锅。领导一人揽下所有责任,告诉我们,“错了就错了,但是以后一定要杜绝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
 
 
错了就错了,失败了就失败了。这种承认与接纳的态度,给当时的我很大触动。随着阅历的增长,我慢慢发现,犯错是在所难免的。与其花时间、精力去推诿、回避,不如大方坦荡的承认,并吸取教训,反而可以从中得到更多收益。
 
2、改变诠释的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了情绪ABC理论。
 
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
 
大多数时候,事件A都是中立的,而错误或失败是我们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了5000次,他却解读,“我并非失败5000次,而是成功验证了5000种不能成功的方法。”
 
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去诠释失败和错误,能获得更多成长。
 
 
3、行动起来
 
态度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当我们的认知和评价(belief)发生改变以后,如果行为层面没有跟上,就会把态度重新拉下来。所以,当我们经过深入思考以后,就需要马上用行动进行改变。
 
就像顾佳,经历了所爱之人的背叛,婚姻失败的打击后,也经历了短暂的自我怀疑。但很快,她便明白不能再像之前一样为许幻山善后。所以才会在烟花厂爆炸后,对许幻山说,“以前的事,都是我替你扛,但这件事,只能你自己面对。”
 
这就是知行合一。
 
积极心理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在《哈佛幸福课》里真挚地讲到,真正经历过失败以后,会感悟到失败带来的痛苦远远小于想象。然后知道自己是能应付的,真实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敬畏错误与失败,但无需害怕。坚强点,往前走,光明自在前方。

点个在看,让我们一起传递爱~
 
参考资料
1、《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美)
2、《原则》瑞·达利欧(美)
3、《少有人走的路》斯科特·派克(美)
4、《心理学与生活》津巴多(美)
5、《社会心理学》郑雪(中)
6、《幸福课》泰勒·本沙哈尔(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会认知心理学《3》
社会心理学(5)
心理学登门槛效应告诉你,女人为什么不能轻易原谅男人犯下的错
心理学小课堂——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越会复盘的人,越优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