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沃尔夫勒姆和他的“新科学” (评论: A New Kind of Science)
钮卫星
  载《文景》2003年3月号
  更多内容,请关注:
  http://shc2000.sjtu.edu.cn/030301/wolfram.htm
  
  在传媒发达、信息通畅的今天,科学家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刚刚过去的2002年里,人们对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到访中国而掀起的“霍金热”还记忆犹新。同样是2002年,在大洋彼岸的北美大陆,另一位同名的斯蒂芬因一本《一种新科学》(A New Kind of Science 以下简称《新科学》)而成为“科学界的小甜甜”。[1] 在2002年5月14日发行之后的一个星期里,《新科学》初版五万册就全部销售一空。在网上书店“亚马逊”的排行榜上,其销量直逼惊栗小说作家约翰·格雷斯姆(John Grisham)和浪漫小说作家丹妮尔·斯蒂尔(Danielle Steel)的作品,一度高居榜首,成为2002年夏天最畅销的书。
    《新科学》这书名,看上去是一幅要惹事的样子。而作者在这里确实没有使用修辞手法,在书中作者实实在在地声称创造了“一种新科学”。因此该书引起了媒体和读者――尤其是读者中的专家们――的广泛注意。在出版后的六个月内,就有近200篇关于该书和该书作者的评述文章发表在包括《新闻周刊》(Newsweek)、《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卫报》(The Guardian)、《每日电信》(The Telegraph)、《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连线》(Wired)等各大媒体上。前沿科学杂志《自然》(Nature)也发表了一篇与该书有关的文章和一篇书评。
    那么《新科学》究竟是怎样一本书?声称创造了“一种新科学”的该书作者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虽然作出类似声称的人往往会被视为“民间科学家”或“伪科学”、“反科学”狂人,但是《新科学》的作者斯蒂芬·沃尔夫勒姆(Stephen Wolfram)却绝非泛泛之辈。沃尔夫勒姆1959年出生于伦敦,父亲是相当成功的作家,母亲是牛津大学的哲学教授。他幼年聪慧,13岁入伊顿(Eton)公学,15岁发表首篇粒子物理方面的学术论文,到17岁,他的科学论文发到了《核物理》(The Nuclear Physics)杂志上。在获得牛津大学的奖学金并在牛津学习一年之后,即到了美国阿格纳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理论高能物理小组(Theoretical High-Energy Physics Groups)工作。1978年19岁的沃尔夫勒姆受著名物理学家穆雷·盖尔曼(Murray Gell-Mann)之邀去到加州理工学院(th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从事基本粒子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显著成就,一年内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1980年沃尔夫勒姆成为加州理工学院一员,与费曼(Richard Feynman)共事。1981年被授予麦克阿瑟“天才人物”奖(MacArthur "Genius" Fellowship),并成为该奖最年轻的获得者。之后他又到了爱因斯坦度过后半生的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工作,再后来又成为伊利诺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物理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教授。
    1986年27岁的沃尔夫勒姆创立了以他的姓氏命名的沃尔夫勒姆研究公司(Wolfram Research, Inc)后,离开了学术界,成为一位企业家。1988年6月23日他的公司发布了一种著名的数学软件――“数学”(Mathematica),该软件使得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各种复杂的数学运算,解方程、求导数、求积分、求矩阵的逆、画三维图形等等不再是一件烦人的苦差事。温伯格说他学会使用“数学”软件的那一天是个快乐的日子,因为那样他可以摆脱叫研究生助手解算微分方程而产生的窘迫感。[2] 加州大学圣迪亚哥分校通讯和信息技术研究所主任拉雷·斯马尔(Larry Smarr)把该软件称作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科学软件。[3] 沃尔夫勒姆本人则因发明该软件被认为是“人类的伟大赞助者”。[4] 目前该软件在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其他各种职业中有大量的使用者,其数目超过一百万,沃尔夫勒姆因此也成为千万富翁。
    在学术和商业上都取得了如此的成功,沃尔夫勒姆无疑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但是他怎么会写出《新科学》“这样一部愚蠢的书”呢?[5]
    早在1981年,沃尔夫勒姆的研究兴趣从基本粒子转向了自然界中复杂性的起源问题,试图通过电脑运算来解释各种复杂现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于研制和改进“数学”软件,以及监管公司的运营,他的这一研究兴趣被一度压制。1991年“数学”软件第二版发行之后,沃尔夫勒姆开始抽出一部分时间来继续先前的研究。他一般在晚上10点整坐到他的电脑前开始他的科学工作,直到天亮,再睡到中午,然后与他的前数学家妻子和三个孩子度过下午。沃尔夫勒姆就这样在几乎隐居的状态下进行他的科学研究,按照他的说法,牛顿和达尔文在发表他们的惊人之作前,都是单打独斗了好几年的。[6]
    在总共4000多个漆黑的夜晚里,沃尔夫勒姆敲击了一亿次键盘,移动了一百多英里的鼠标,作了上万页的笔记,产生的研究结果占了10G的硬盘空间,编制了近一百万行的“数学”软件命令,运行了一千万亿次的电脑运算。[7] 最后形成了一本1200多页、5磅重的大部头。
    沃尔夫勒姆声称此书是科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而他所做的一切不亚于牛顿的贡献。[8] 早在该书面世以前,沃尔夫勒姆在接受《福布斯》杂志记者采访时就夸耀了他将在书中给出的几个主要发现,譬如,向自然选择学说作出挑战;时间为什么单向流逝;怎样制造人造生物;解释股市涨落;诸如从雷电到星系的复杂系统如何蕴藏着智能;树叶、树木、贝壳、雪花和几乎所有其他东西的形状为什么是那个样子的,等等等等。[9]
    这些属于绝然不同的研究领域、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如何在沃尔夫勒姆所谓的“新科学”下得到统一的解释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蒂芬·沃尔弗拉姆 科技中国——欢迎光临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博物馆
科学家、数学软件Mathematica发明者Stephen Wolfram访问西安欧亚学院
宇宙即计算~一种新科学:斯蒂芬·沃尔夫勒姆
【果壳网专访】斯蒂芬·沃尔夫勒姆:宇宙的本质是计算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Wolfram: 宇宙的本质是计算
学术界的那些奖儿(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