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子而教,收获奇效

  有一对中年夫妇,两人都是我的学生,丈夫还是我的同事。我们师生之间关系密切,犹如父母子女,往来很多。

  他们膝下有一独生子,夫妻二人经常出差,家里又没有老人。因此,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赶上夫妇二人同时出差,就把孩子送到我家,由我和夫人代为照管、接送。

  经过几次代管,孩子不仅与我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而且在行为习惯方面还出现了“奇迹”:他父母费了好大劲没能纠正的毛病,通过几次在我家生活,却神奇般地克服了,不知不觉地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易子而教”出奇效

  这对夫妇都是在边疆插队的老知青,回城较晚,快四十岁才有了这个儿子。中年得子,自然倍加疼爱。

  孩子的妈妈很忙,出差的机会要比爸爸多得多,常常是十天半个月地不在家。这样,妈妈总觉得对孩子生活上照料得太少,欠孩子的情。

  于是,只要她不出差,在家的时候,就对孩子倍加周到地照料。每天替孩子穿衣、洗脸;孩子上小学了,做作业时,妈妈都坐在旁边陪着,当“顾问”,做完作业替他收拾书包;尽管她家离学校很近,也不过马路,孩子上学、放学天天都要接送;每到课间操时间,都要送一袋牛奶,看着孩子喝完;甚至每顿饭都要一口一口地喂,像鸟妈妈喂小鸟那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故意撒娇,事事依赖大人的毛病。

  开始,他们觉得还没什么,没怎么管教。到后来,觉得负担太重,感到厌烦,想纠正;可为时已晚,孩子已经形成顽固的“恶习”,经过多次的努力都未奏效,他们感到很无奈。

  孩子在我家里只住了几次,每次一般只有一两个星期的时间,却把他们夫妇多次努力都没有纠正了的毛病,都给改正了。

  其实,我们也没有对孩子进行什么特殊的教育和训练,只是按照常规要求他:作业要独立完成,有问题先独立思考,实在解决不了再问我们;做完作业,自己要认真检查,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具,才算完成作业;早晨起来,衣服要自己穿,手、脸、脚要自己洗,我们只负责检查洗得干净不干净;饭要自己吃,不要挑食,不能剩下饭菜,如此等等。就这样,孩子原来的毛病不知不觉地都改正了,他们夫妇千恩万谢,非常高兴。

  距离产生威信

  独生子女家庭,很容易娇惯溺爱孩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如果让孩子换一个生活环境,可能就会出现转机。因为生活环境是能改变人的。人们长时间生活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自然会逐步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行为习惯。生活环境对一个人来说,就好比物理学上的“磁场”,磁场中的磁铁,势必要不由自主地按照磁场对它的支配来行动。久而久之,势必会形成一定的“行为轨迹”。而孩子换了一个环境,就会在新的环境中,接受新环境的影响和支配,从而改变原来的“行为轨迹”。

  一个人长期在一个规定的生活环境中生活,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亲密,甚至是“亲密无间”,没有了一点点“距离”。那么,人就很可能产生一种“惰性”,人的发展也会产生一种“惯性”,很难改变。而换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就会不由自主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按照新环境的要求改变原理的“惯性”。

  人们说:“距离产生美”。其实,还有另外一句话:“距离产生威信。”在生活中,恐怕许多人都有这种经历:在熟人面前,在比较熟悉的环境中,人们的行为往往很随便;而到了一个新的不大熟悉的环境,在比较生熟的人面前,人们的行为立刻会变得拘束、拘谨起来。什么原因?就是距离产生了“威信”,不得不自我约束。

  那个孩子到了我家,恐怕就是因为我们与孩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不像在他的家里那样“亲密无间”,他就不可能在我们家里“撒娇”、任性、为所欲为。我们不娇惯孩子,也不感情用事,娇惯溺爱,该要求就要求;孩子呢,也不会像在自己的家里,在父母身边那样,自己娇惯自己,放任自己。

  “易子而教”由被动变主动

  其实,在中国古代,就曾经有过“易子而教”的做法。所谓“易子而教”,这里的“易”,就是“交换”的意思。这是说,我的孩子由你来教育,你的孩子由我来教育。

  古代教育家孟子在《孟子》一书里曾专门谈过这个问题。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听说过去中国有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的情况,百思不解。便问老师孟子为什么要“易子而教”呢?

  孟子说:“那是因为,亲自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长要求孩子行正理正道,可家长自己却没有做到。孩子做不到,家长发脾气训斥孩子,孩子却说:‘您要求我行正理正道,可您为什么不按照您对我的要求去做呢?’孩子这样一质问家长,就伤害了与家长之间的感情,相互产生对立情绪,就没有办法亲自教育了。于是,只好和别人相互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由此看来,家长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没有首先做到,这是家庭教育常常出现的一个弊端。古人很明智,便“易子而教”。虽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不失为家庭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弥补家庭教育之不足。

  据了解,在现在国外也有“易子而教”的做法。不过,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在休假期间,往往是相互交换孩子旅游度假。这对于克服孩子对家庭、家长的依赖性,培养独立意识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很有好处。

  孩子们面临的是开放的社会生活,不可能总是在父母的“卵翼”下生活,终究要离开家庭,脱离父母的庇护,独立自主地走上社会,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各式各样的生活环境。把孩子送到亲戚、朋友、同事家住一段时间,作为进入社会生活之前的“演习”,可能会收到你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年轻父母不妨可以试一试。

对教育方法的改进,亚圣孟子早就在提倡,他很推崇“易子而教”的传统教育方法。当他的得意门生公孙丑询问有的君子为何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时,孟子回答道:“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离娄章句上)父子之间由于感情深厚,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往往不严,对于儿子的一些错误和毛病也因为溺爱和骄惯而放任,从而使正确的教育难以为继。所以,“父子之间不责善”,易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在“易子而教”的过程中,儿子本身的优缺点,父子关系中那些不利于儿子健康生长的因素都会充分暴露出来,极有利于改正。

这个方法,自古至今,应该说是很有效的。

北京电视台BTV-8办了一个“相约新家庭”的节目,就是现代版的“易子而教”。在每一对选好的家庭中,让这一家的孩子去那一家当一段孩子,暂时认那一家的父母为父母,以适应新的家庭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磨炼各自的生活能力。

从已播放的节目中,可以看出:有的学生到了一个新家庭,很快会适应新的角色,不仅能够与新父母和睦相处,而且还为新家庭操办家务,为新父母分忧解难,深受新父母喜爱;有的学生到了一个新的家庭后,以往“不正”的种种毛病,全暴露出来了。像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乱花零用钱,学习偷懒,与一些“问题青少年”来往过密,过早地谈情说爱等,引起了“父子相夷”,造成了“责善则离”,再也难以在新家庭中呆下去了,只好回到自己的家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出息的孩子”,父母都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在你看来,家庭教育是否对孩子重要,好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
家访日记
浅谈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破窗效应”与家庭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