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越战争期间武器大盘点,美军的现代化,北越的太寒酸

“越南战争”是二战之后打得时间最久的一场战争,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一直打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才正式结束,也就是整整打了二十年,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战争期间,虽然也有其他支持不同一方的阵营参战,不过战场的主力仍是美军和越军,那么在当时,美越双方都装备了哪些武器呢?下面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双方当时所采用的单兵武器、以及轻武器,两者之间对比,真的是有很大差距,美军的很现代化,北越军的却很寒酸,比较落后。

美军:

温彻斯特M-70栓动式狙击步枪

在早期美军所使用的是春田M1903和加兰德M1D型狙击步枪,后来将民用领域的温切斯特运动步枪重新启用,修改了枪机枪管,安装了更先进的光学瞄准镜,把最早的点22LR弹药改为7.62×51毫米弹药,弹仓容量为五发,不仅提高了精度,也增加了射程和杀伤性,在当年美军狙击手,卡洛斯·海斯卡克,就使用温彻斯特M-70狙击步枪,成功狙杀93名敌军。

CAR-15卡宾枪

它是根据科尔特AR-15突击步枪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在上世纪60年代诞生,并成为了一个CAR-15枪族。外观看起来很像M4,但在上世纪60年代M4卡宾枪还未诞生,也可以说后期的M4卡片枪也是继承了CAR-15枪族的特点。该枪发射5.56×45毫米北约小口径弹药,采用20发垂直弹匣供弹,后期改为30发弧形标准弹匣。可以三连发点射,单发点射,和全自动射击,CAR-15卡宾枪在当年作为“海豹二队”和临时特种作战群的主要武器。

M-14 自动步枪

M-14是根据二战期间的加兰德M-1半自动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在1957年正式投入使用。发射7.62×51毫米北约全威力弹药,可以使用15发或20发垂直弹匣供弹,枪管前部还可安装刺刀,部分型号还可在枪身顶部安装瞄准镜,作为狙击步枪使用,多数人都以为M14是半自动步枪,但它本身具备全自动开火模式,只是后坐力大,不易于操控,所以在正常使用都是采取半自动点射才更好控制。不过M-14作为越战初期的武器,重量高,火力弱,无法抗衡敌方所采用的AK47突击步枪,后来在1968年,被更先进的小口径步枪,M-16所代替。

M-16 自动步枪

M-16自动步枪是在二战之后,美军所使用的第二代步枪,也是美军的第一种小口径武器,基于AR-15自动步枪的基础上研发,在1957年开始设计,1965年开始服役,并在1968年首次投入越战战场使用。它发射5.56×45毫米M193小口径弹药,早期型号采用20发标准弹匣供弹,可以单发点射,三连发点射和全自动射击三种模式,有效射程为600米,理论射速可达到每分钟800发,而且到至今,美军所采用的主力步枪,仍然是M16系列的衍生型号,比如M16A2、M16A3和M16A4等等。

M-21 半自动狙击步枪

M-21半自动狙击步枪,确切的来说就是M-14自动步枪的狙击型,在原基础上增长了枪管,并去除了M-14上原有的全自动发射功能。该枪在1969年开始装备,代替了老旧的加兰德M-1D型半自动狙击步枪和春田M-1903栓动式狙击步枪。该枪发射7.62×51毫米北约全威力弹药,采用20发弹匣供弹,枪身采用核桃木制成,并进行了环氧树脂浸。机匣顶部安装了一个3~9倍的ATR光学瞄准镜,有效射程为800米。该枪的精准度较高,可靠性强,自从越战之后,M-21一直使用到1988年,后来被更先进的M-24狙击系统所代替,不过对于一些特种部队当中,仍有少量的改进型M-21半自动狙击步枪。

M-60通用机枪

M60通用机枪代表着越战美军士兵的标志,由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在1957年正式定型为M60式通用机枪,并开始全面生产,在1958年开始逐渐换装美军手中的勃朗宁M1917A1和M1919A4机枪。M60通用机枪在研发时还借鉴了二战期间德军所采用的MG42通用机枪的特点,但模仿得并不成功。M60发射7.62×51毫米北约全威力弹药,使用100发弹链或250发弹药箱供弹。使用双脚支架射程为800米,配备三脚支架射程为1000米,理论射速为每分钟550发,实际战斗射速为每分钟200发。在后期M60还衍生出M60E2、M60E3、M60E4和M60B、C、D等特殊型号。

M-72火箭筒

在1968年美军所装备的一种66毫米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并根据原有基础,还衍生出M72A1型、M72A2型、M72A3型,主要发射穿甲弹,有效的对抗敌军装甲目标。它的口径为66毫米,非战斗状态长度为655毫米,战斗状态长度为893毫米,战斗重量为2.36千克,非战斗重量为1.36千克,弹药长度为508毫米。最大的特点就是重量轻,体积小,要比当时的苏制RPG7更轻便,在越战期间发挥出巨大作用。

M-76冲锋枪

由美国史密斯韦森在1967年至1974年之间,所生产的一种冲锋枪,并且在二战期间的M3“注油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发射原理以及特点,还模仿了瑞典的卡尔·古斯塔夫M45冲锋枪。M76冲锋枪比较简易,工作原理也很简单,具备单发点射和全自动射击两种模式,还分为11.43×23毫米版本和9×19毫米版本,不过在越战期间,该枪比较少见,一般配发给后方人员使用。

M-79榴弹发射器

M-79在1953年到1960年期间进行研制,在1961年装备美军并投入越战使用。它的操作十分简单,而且有着现代化步枪榴弹发射器的特点,在发射时将弹筒打开,从尾部装填弹药,然后打开榴弹筒上面标尺,扣动扳机即可发射。它可以发射40×46毫米低速榴弹,射程为400米,并弹药在飞行15~20米后,被炸保险才会开启。并且它的榴弹还分为多种型号,包括M576榴霰弹、 M1029防爆弹、 M406高爆弹、以及其他型号的燃烧弹和气体弹, 后来根据M-79榴弹发射器,衍生出M-203步枪榴弹发射器,并且弹药通用。

M-202型66毫米4管火箭筒

由美国塔利防御系统公司和埃齐伍德兵工厂,在1972年所研制的一款4联装肩射式火箭筒,在1974年装备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陆军,其实内部的发射结构与早期的M72火箭筒是一样的,只是使用一个扳机控制4个发射管。M202火箭筒外部使用玻璃钢制成,并且重量轻,可在尾部一次性装填4颗弹药,可以在一秒内全部发射或一次发射一颗,在射击时可以配合光学瞄准镜或机械瞄具。但该型火箭筒在越战快要结束时才开始大规模使用。

M-1911 半自动手枪

这支手枪我相信很多人都再熟悉不过了,作为美国的百年传奇经典手枪,出自于约翰·勃朗宁大师之手,早在20世纪初期就已诞生,并参与一战,从那以后一直作为美军的主力制式手枪,一直使用到至今。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对比常规的手枪威力大,发射11.43×23毫米弹药,也就是经常所提到的点45ACP弹药。该枪的弹匣容量为7发,有效射程为50米,凭着它的威力和简单的结构,以及可靠的性能,一直深受美国大兵的喜爱,在越战战场中也发挥出很大作用。

M-1919A4 通用机枪

1919A4在二战期间就作为美军的主要通用机枪,有的安装三脚支架使用,也有的安装在吉普车或坦克上。在越战初期,M1919A4通用机枪也曾大量使用。发射7.62×63毫米M1型重尖弹,可以使用100发弹链或250发弹药箱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为500发,有效射程为1000米。

勃朗宁M-2 重机枪

M2也是美军二战期间所装备的重机枪之一,它最早是在航空机枪上发展而来,发射12.7×99毫米大口径弹药,理论射速每分钟为580发,枪口初速为930米每秒,最大射程为2500米,发射穿甲弹可以有效的攻击轻型装甲目标或低空飞行物。M2重机枪从1921年一直服用到至今,有的安装在悍马装甲车上,有的被改为了遥控武器站,安装在坦克和步兵战车上,在越战期间,M2重机枪主要作为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上面的主要武器。

伊萨卡M-37 泵动式霰弹枪

伊萨卡M37是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霰弹猎枪,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成为了警用武器,也有少量列装军队,它可以发射12号口径和20号口径霰弹,全枪长度为960毫米,枪管长度为470毫米,未装填情况下,重量为2.7千克,弹容量5发,还分为无枪托版和有枪托版。该枪在越战期间再次作为军用武器,在丛林近距离作战中有非常强大的效果,也深受越战老兵的好评。

北越军:

56式 冲锋枪

它是当年越南受到援助的武器。56式是基于前苏联AK47突击步枪的基础上仿制而来,外观大体上没有区别,但56式的准星是完全包起的状态,而AK47是豁口半圆状态,并且56式枪管底部还有一个可折叠式三棱刺刀。56式本质上就是一种突击步枪,但由于当时对突击步枪的理念比较落后,所以称作它为“冲锋枪”。它发射与AK47同样的7.62×39毫米中间威力弹药,弹匣容量30发,有效射程为400米,全自动战斗射速为每分钟90发。56式冲锋枪当年在北越军中作为主要的自动武器之一。

63式 自动步枪

63式也属于北越军所接收到的援助武器。63式自动步枪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研发,基于56式半自动步枪的特点,瞄具采用与56式半自动步枪同样的设计,在枪管前部还带有一个可折叠式刺刀,全枪采用木质结构,对比56式半自动,63式的精准度更高,可以适应各种恶劣条件。最大的特点是,它具备全自动射击能力。该枪发射7.62×39毫米弹药,使用20发弹匣供弹,枪口初速为735米每秒,有效射程为400米,全自动理论射速为750发每分钟。越战期间,北越军所使用的63式数量并不是很多。

AK47/M 突击步枪

对于AK47还用多说吗?基本上任何一个地区都使用过这种枪。该枪出自于前苏联二战老兵,卡拉什尼科夫之手,他最初只是一个没念过几年书的农民子弟,但他却设计出让全世界都竖起大拇指的“步枪之王”AK47,这是他一生的成就,他的枪也被广泛使用。后来在上世纪50年代,基于AK47的原有基础,衍生出了AKM型,基本原理没有改变,只是对一些细节进行了优化,尤其是枪托的外形发生了改变,角度变得垂直,并且可以更好的控制后坐力。AKM和AK47突击步枪,在越战期间作为北越士兵的主要自动武器之一。

DKZ82-B10 无后坐力炮

DKZ82-B10虽然是越南研发,但它属于苏联B10型82毫米无后座力炮的仿制版,两者之间的特点并没有太大区别。可以发射BK-811型破甲弹,O-811高爆弹,全炮长度为1910毫米,全炮重量为49千克,发射破甲弹有效射程为400米,人员杀伤弹射程为1000米,可以安装在三角支架上或吉普车上使用。在越战期间,该型无后坐力炮被大量采用,发射穿甲弹对抗美制M48坦克和M113装甲车。

K-50M 冲锋枪

这当时K50M作为北越士兵的主力冲锋枪之一,并称之为自主研发的武器,但本质上该枪模仿了援助的50式冲锋枪和波波沙43型冲锋枪,发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弹匣容量为40发,每分钟理论射速为600发,有效射程为100米,全枪长度为756毫米,空枪重量为3.4千克。采用可伸缩式简易枪托和木质握把,在外形方面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KPV14.5毫米 重机枪

前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所采用的高射机枪,分为双联,单联和四联,在越战期间,北越也大量装备,有的作为防空武器,有的作为防御武器,发射14.5×114毫米大口径弹药,有效射程2000米,最大射程7500米,全自动理论射速每分钟可达到600发,可以使用50圆形弹鼓或150发弹链供弹。

MAT-49冲锋枪

在1946年法国所研制的一种9毫米冲锋枪,在1950年正式列装,发射9×1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采用自由式枪机,可以连发和单发点射,理论射速每分钟为600发,战斗射速为每分钟128发。供弹部分,可使用32发垂直弹匣或20发短弹匣。全枪长度为720毫米,收回枪托长度为460毫米,枪管长度为228毫米。由于越战初期,也就是50年代中期,法国率先参与,所以北越士兵手中的MAT49式冲锋枪,全部都是在法军士兵手中缴获的。

MG-34 通用机枪

MG34原本是二战期间的德军通用机枪,一般作为单兵武器或装甲车坦克上面的车载武器。该枪发射7.92×57毫米毛瑟弹药,可以使用50发弹鼓或200发弹链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可达到900发,有效射程为800米,还可以使用双脚支架射击或三脚支架射击。在二战之后,有不少的MG34通用机枪由苏联援助给亚洲同盟,比如越南。在越南战争期间,MG34通用机枪作为北越士兵的防空武器和地面支援武器。

RPD 轻机枪

该枪由苏联在1944年定型,1960年开始生产装备,主要代替当时老旧的DP27和DP28轻机枪,而且RPD在当年就已经有了现代化班用机枪的理念,在当时几乎苏联每个步兵班都会装备一到两挺RPD轻机枪。该枪发射7.62×39毫米中间威力弹药,使用100发弹鼓供弹,有效射程为800米,全自动射击理论射速每分钟为550发,实际战斗射速为每分钟为150发。在越战期间有大量的RPD轻机枪援助给北越使用。

RPG-7 火箭筒

RPG-7由前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所研制,在60年代初期开始装备,发射40毫米火箭弹,主要针对当时的装甲目标,地堡、攻势和建筑等。它的携带长度为630毫米,战斗长度为960毫米,破甲弹重量为8.6千克,破片弹重量为8.7千克,射程可达到1000米。在越战期间RPG-7火箭筒也大量援助给北越使用。

RPK 轻机枪

RPK轻机枪是基于AKM突击步枪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在原有基础上延长了枪管,在前部安装双脚支架,发射7.62×39毫米M43中间威力弹药,最大杀伤射程为1500米,全自动理论射速为每分钟600发,可以使用45发长弹匣或75发弹鼓供弹,并且枪身的零件,有80%都是与AKM突击步枪是通用的。在60年代也有大量的RPK轻机枪,援助给北越士兵使用。

SKS 半自动步枪

SKS半自动步枪在二战末期设计,在1946年正式定型,随后装备苏联士兵。发射7.62×39毫米中间威力弹药,使用10发弹匣供弹,枪口前部带有剑形刺刀,可折叠,可展开。还可在机匣顶部安装苏制PSO-1瞄准镜,改为狙击步枪使用。在上世纪60年代,北越也得到很多SKS半自动步枪的援助。

SVD 半自动狙击步枪

SVD是前苏联在1967年所装备的第一种专用半自动狙击步枪,因为在当时一直都在使用莫辛纳甘改装出来的狙击步枪,或SVT40和SKS安装瞄准镜,改装出来的狙击步枪,而SVD是专门为狙击作战而设计的专用狙击步枪。它发射7.62×54毫米弹药,使用10发标准弹匣供弹,机匣顶部默认带有POS-1型瞄准镜,最大杀伤射程为3800米,有效射程为600米。同样在越战中末期,北越也获得了不少的SVD半自动狙击步枪的援助。

波波沙41型 冲锋枪

二战期间苏联大量采用的冲锋枪之一。波波沙41型在1941年进行测试,1942年中期开始生产,在二战结束后,该枪共计生产出了600多万支。波波沙41型发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可以使用35发弧形弹匣或71发弹鼓供弹,全自动理论射速每分钟可达到900发,有效射程为150米,因为它的火力猛,结构简单,方便耐用,在苏军中一直使用到60年代才被淘汰,在这期间也有大量的波波沙41型冲锋枪,援助给北越使用。

德什卡12.7毫米 重机枪

在上世纪30年代末期,苏联所装备的一款12.7毫米重机枪,一部分作为高射机枪,后期多数作为坦克歼击车,重型坦克上面的高射武器。该枪发射12.7×108毫米弹药,可以使用100发弹药盒或250发弹链供弹,该枪的平射有效射程为1800米,最大射程为7000米,对空射程为1600米,并发射穿甲弹,可在100米的距离内,击穿20毫米厚的钢板。每分钟理论射速为600发,实际战斗射速为80发,并该枪到至今,仍有一部分作为俄军坦克顶部的车载武器,在越战期间,北越士兵也得到不少德什卡重机枪的援助。

马卡洛夫 半自动手枪

由前苏联在二战末期所研制的一款半自动手枪,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装备,发射9×18毫米马卡洛夫手枪弹,可以使用8发或12发弹匣供弹,有效射程为50米,后期还根据它的技术改进出了消音版,作为特种部队和KGB特工的主要武器。在越战期间,也有不少的马卡洛夫手枪援助给北越使用,并作为军官和指挥员的随身配枪。

莫辛纳甘 栓动式狙击步枪

该枪早在19世纪末期就已经诞生,先是作为沙俄军队的制式武器,并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后又作为苏联制式武器,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二战期间也有不少的莫辛纳干被改为狙击步枪使用。该枪发射7.62×54毫米R弹药,弹容量为5发,有效射程为800米,该枪的穿透力强,精准度高,一直在苏联军队中使用到上世纪50年代,在越战期间,有大量的莫辛纳甘栓动式步枪,被改成了狙击型援助给北约。

托卡列夫 半自动手枪

苏联二战期间大量采用的一种半自动手枪,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列装,代替之前的纳甘转轮手枪。该枪发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弹匣容量为8发,有效射程为50米,枪口初速为420米每秒,空枪重量为0.85千克,装满弹药战斗重量为0.94千克。在二战结束后,该枪就已经淘汰,其中有不少援助给北越,并多数作为军官和指挥员的配枪。

那么本期有关越战期间,美越双方的武器盘点,就为大家盘点到这里,如果你认为本文中存在哪些错误的地方,还有望大家多多指点改进,想要了解更多武器装备内容,请记得关注,下期继续为你更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眸二战,二战经典冲锋枪,你心目中的冲锋枪上榜了吗?
盘点二战时期,八大常见冲锋枪,波波沙41当之无愧
经典老枪盘点:美军二战期间常用的十种武器|重机枪
图说:二战时期大放异彩的冲锋枪!
二战著名冲锋枪
俄罗斯各型冲锋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