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晋王、庾、桓、谢四大家族的兴衰情况是怎样的?

东晋政权,按照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里的说法,是“典型的门阀政治”时期。这种政治体制,用古人创造的一句俗语来说,就是“王(庾、桓、谢)与马,共天下。”


一、琅琊王氏家族

东晋初,琅琊王氏家族的首脑人物是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王导是王览(就是维护同父异母哥哥王祥,使王祥多次避免被继母,也就是王览的亲生母亲害死的那个王览)的孙子。西晋时,王导只不过担任过参东海王司马越军事的职务,地位不算显赫。当时司马睿(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被封为琅邪王,不过是皇室中很疏远的一支而已。司马睿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倾心推奉,司马睿也很器重王导,契同友执。


后司马睿出镇下邳,请王导担任安东司马职务,军谋密策,知无不为。成为司马睿的重要支持者。洛京倾覆,虽然晋愍帝、晋怀帝多次徵召司马睿率军入京勤王,但司马睿为保存实力,屡屡寻找借口搪塞。中州士女十之六七避乱江左,王导劝司马睿录用其中的贤人君子,与之图事。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晋国建立,王导被任命为丞相军谘祭酒。王导始终居中央策划,王导的族兄王敦则总军权,职掌征讨大权,王氏家族亲属居内外要职者人数甚多,因此,晋元帝司马睿登基称帝时,执意要拉王导共登御座。时人遂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谚。

司马睿称帝后,王导任侍中、司空、录尚书事,领中书监,居中辅政, 王敦任大将军、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荆二州牧,掌握强兵,坐镇武昌(今湖北鄂城)。与王导相比,王敦更具政治野心:““专任阃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二。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

晋元帝虽然倚重王导及王氏家族,但几乎被王导、王敦兄弟架空,时间一长,晋元帝也不甘做傀儡,于是任命心腹刘隗为侍中、丹阳尹,刁协为尚书令,分王导之权。刘、刁二人力主伸张皇权,排抑权贵,遭到王氏的嫉恨。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正月,王敦以诛刘隗、刁协等奸臣为名,起兵东下建康。刁协在逃亡途中被杀,刘隗投奔石勒,戴渊、周玘、司马承等不肯依附王氏的宗室官员,皆被王敦诛杀。王敦攻占建康后, 杀戮异己,劫掠财物,自任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 录尚书事。他改置百官及州镇长官,不肯依附王氏而被转职及贬黜者达百余人,王敦将王氏子弟及党羽安插至各要害部门,将相岳牧悉出其门。

同年,司马睿怀恨而死,子司马绍(公元299—325年)即位, 即东晋明帝,王导受遗诏辅政。王敦移镇姑孰(今安徽当涂),兼领扬州牧,就近控制朝政,他大肆杀戮、排斥异己,民怨沸腾。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四月,王敦谋划再次举兵,篡夺帝位。次年六月,晋明帝命王导为大都督,领扬州刺史,与丹阳尹温峤等共守石头城,又召流民武装首领豫州刺史祖约、临淮太守苏峻等入援建康。 王敦派军攻打建康,遭到大败。王敦气愤交加,病死,其党羽尽被诛杀、逃亡。王敦第二次起兵失败,琅邪王氏元气大伤。王导一支幸而保全。

太宁三年五月,晋明帝任命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琅琊王氏掌握重兵,威胁皇权的局面,彻底被打破。

太宁三年(公元325年)闰八月,晋明帝病逝,遗诏命太宰司马伷、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壶、车骑将军郗鉴、护军将军庾亮等辅佐年仅5岁的皇太子司马衍(晋成帝,公元320年—公元342年)即位。因庾亮是晋成帝的舅舅,所以庾氏家族的势力迅速崛起。王导后人虽繁衍绵延,但再没有恢复至东晋初在政坛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二、颖川庾氏家族

东晋初颖川庾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是晋明帝穆皇后的哥哥庾亮(字元规,公元289年—公元340年)。

庾亮本人因儒雅而善谈玄,为当时人推重。晋成帝即位后,明帝皇后庾氏以皇太后身份临朝听政,庾亮改任中书令,与录尚书事王导共同执政。庾亮进一步排除司马宗室。庾氏家族一时地位显贵。对王导、庾亮维系的门阀政治的最大威胁是苏峻、祖约等流民帅,他们在平定王敦叛乱中立有军功,又手握重兵,苏峻又颇具野心。双方矛盾日渐尖锐。

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庾亮不顾王导等人劝阻,召苏峻入京任大司农,意在解除其军权。苏峻联合祖约举兵反叛。次年二月,苏峻、祖约率军攻陷建康,尚书令、领军将军卞壶等战死,庾亮与诸弟乘船狼狈逃奔江州刺史温峤。王导留京陪伴小皇帝司马衍。苏峻、祖约掌控朝廷。庾亮、温峤等推景州刺史陶侃为盟主,举兵平叛。苏峻战死。咸和三年(公元329年)二月,晋军彻底消灭叛军,收复建康。庾亮因引发苏峻之乱,声望大损,以平西将军、领豫州刺史等职务出镇芜湖。庾亮虽外镇芜湖,仍遥控朝政,与以侍中、司徒之职居中辅政的王导对立。咸和九年(公元334年),陶侃病死,庾亮任征西将军、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领江、荆、豫三州刺史,迁镇武昌,掌控军权,对王导形成威胁。。

成帝咸康四年(公元338年)五月,王导由司徒升任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六月,又 升任丞相,以示在名义上独揽军政大权。咸康五年,庾亮宣称北伐,欲起兵攻打建康,铲除王导势力。因众臣僚劝谏而止。

咸康五年(公元339年)七月,王导病死,庾亮的弟弟庾冰任中书监,居中枢执政,权侔人主。次年正月,庾亮病死,庾冰的弟弟庾翼代领其职,庾氏兄弟内外呼应,掌控了东晋的政权、军权。咸康八年六月,晋成帝司马衍病逝。成帝临终前,庾冰为继续以帝舅身份辅政,力劝司马衍不要立还在襁褓中的儿子为太子,应立长君,以巩固政权,对抗强敌。成帝遂遗令同母弟司马岳(公元322年—公元344年)继承帝位,即晋康帝。司马岳在位仅两年,于建元二年(公元344年)九月去世,其年仅两岁的皇太子司马聃即 位,即东晋穆帝。同年十一月,庾冰病死,次年七月,庾翼亦去世,颍川庾氏家族后继乏人,迅速衰落。

三、谯国桓氏家族

谯国桓氏家族始兴于东汉初的桓荣。桓荣因精通儒学,为汉明帝师,官至太常,东汉一代,子孙爵禄不绝,为当时望族。

三国魏曹芳时,桓荣后裔桓范任大司农,因系曹爽党羽,被司马懿所杀,灭族,故西晋时,桓氏地位卑下。

永嘉之乱爆发,桓范曾孙桓彝过江,任司马睿丞相中兵属。桓彝交游渡江名士,与谢鲲、王澄、羊曼等号称江左“八达”,又与庾亮、温峤等被称为“中兴名士”。苏峻之乱爆发,桓彝被叛军杀害。桓彝子桓温(公元312年—公元373年)依仗桓彝的名望,娶明帝女南康公主,逐渐崛起,操纵东晋政权。

桓温少年时,勇武有气概,后手刃杀父仇人,颇受时人称赞。庾翼对他特别赏识,认为他是平定天下的人才。庾翼临死,上表朝廷,请求以其子庾爰之为荆州刺史,接替他的职务,以保持庾氏家族的地位。遭到拒绝,。永和元年(公元345年)八月,桓温被任命为安西将军、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今湖北江陵),掌控了东晋长江上游的军力、权力。

晋穆帝司马聃年幼,皇太后褚氏临朝听政,皇太后的父亲褚裒与名士殷浩等居中掌权。桓温借北伐旗号,一步步攫取政权。他首先出兵,消灭了西晋末年以来割据今四川 46 年的氐族成汉政权。增强了桓温在东晋统治集团内的声望和地位。

永和五年(公元349年)五月,后赵皇帝石虎死。桓温上书朝廷,请趁机求北伐。居中执政的司马昱与殷浩等惧其势力再度膨胀,不予批准。七月,征北大将军褚裒率军北进,败退而回,年底病死。次年初,殷浩主持筹划北伐事务。永和七年十二月,桓温再次声称北伐,殷浩被迫率军两次北伐,虽收复西晋旧都洛阳,却屡战屡败,丧师辱国。永和十年,桓温上表追究殷浩战败之罪,晋穆帝被迫殷浩为平民,桓温趁势尽掌东晋内外大政。

升平五年(公元361年)五月,晋穆帝司马聃病逝,子司马丕(公元341年—公元365年)继位,即晋哀帝。兴宁元年(公元363年)五月,桓温授意哀帝,进位侍中、大司马、 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假黄钺。弟桓豁、桓冲分任荆州、江州刺史,占据长江沿线战略要地。

兴宁三年(公元365年)二月,晋哀帝司马丕死,同母弟司马奕(公元342年—公元386年)继位。。太和四年,桓温第三次请求北伐,借此兼任平北将军、徐州刺史,进一步掌控了长江下游地区。不过,桓温此次北伐,被前燕击败。桓温威望大跌。

太和六年(公元371年)十一月,桓温率军进驻建康,废黜司马奕为海西公,立晋元帝子、丞相司马昱(公元320—372 年)为帝,即东晋简文帝。专擅朝政,诛杀异己。

咸安二年(公元372年)七月,简文帝病重,桓温希冀简文帝能主动“禅让”皇位于己。位居中枢的王坦之却与谢安合谋,立简文帝10岁的儿子会稽王司马曜为皇太子,同一天又立其为帝,即东晋孝武帝(公元362年—公元396年),由谢安、王坦之辅政。自称为留名史书,即便不能留芳千古,也不惜遗臭万年的桓温虽痛恨王坦之、谢安,却不敢铤而走险,默认了这一结果。次年七月,桓温于病中请求朝廷给自己加九锡殊礼,谢安、王坦之故意拖延不决。桓温最终失望而死。

桓温死后,弟弟桓冲生性恬淡,加之谢氏家族的崛起,桓氏家族势力一度遭到遏制。值得称道的是,这一时期的桓氏家族能以大局为重,与谢氏联合,击败了前秦的侵略,巩固了东晋政权,维护了江南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桓温的儿子桓玄(字敬道,公元369年—公元404年)于元兴元年(公元402年)三月起兵,攻占建康,总掌朝政,桓氏子弟各据州镇,曾掌控中枢朝政的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及其党羽或被贬黜,或遭杀戮。元兴二年八月,桓玄自封相国、楚王,加九锡。十二月,逼晋安帝“禅让”于己,自立为帝,改元永始,改国号为“。这可以视为在皇权日渐强化,寒人逐渐崛起的时代大背景下,门阀大族们为恢复曾经的权力、地位而进行的最后一次反抗。桓玄后兵败,被杀。


四、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家族在东晋初还不是门阀士族中的高门,其家族人物屡遭高门人士歧视。谢鲲(公元280年—公元323年)频与玄学名士交往,得以跻身于“江左八达”行列,声誉渐起。谢鲲的弟弟谢裒官至太常卿。谢氏家族地位因谢鲲、谢裒兄弟而逐渐上升。谢鲲子谢尚(公元308年—公元357年)、谢裒子谢安(公元320年—公元385年),凭借学识才干,在王、庾、桓 等几个家族的角逐中异军突起。

谢安字安石,以儒雅风流,有盛誉于朝野。早年谢安寄情于青山绿水,交游名僧名士,不应征辟,当时人竟说:“安石不肯出,其如苍生何!”谢万被黜后,谢安为保持家族地位,始踏上仕途,并迅速崛起,他与王坦之合谋,挫败了桓温希冀控制朝政,甚至夺取帝位的阴谋,在当时政坛上享有威望。在淝水之战中,由谢氏家族领导的晋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败前秦,巩固了东晋政权。

淝水之战的胜利,使谢氏家族的政治地位达到顶峰。但此时皇权逐渐崛起,君臣矛盾日渐激化。谢安为避免内讧分裂,主动辞去所任职务。不久,谢安去世,谢氏家族迅即跌落政坛。东晋门阀政治格局基本终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第一豪族琅琊王氏之四】王导、王敦兄弟:开创“王与马,共天下”的巅峰时代
简说东晋皇帝之三:成帝司马衍
桓玄之乱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精读系列第十九篇:南朝两百年之“内斗和失误”的强大破坏力
王导[东晋时期政治家]
智小谋大,才高识寡:不堪大任的庾亮是如何葬送前程的(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