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白居易在“牛李党争”中的政治立场

“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江河日下的分水岭。

自此以后,“元和中兴”、“宣宗中兴”的短暂花开,也难以挽回大唐王朝颓危的命运。

而在这段时期,持续时间达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影响巨大,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最终以牛党获胜结束。

诗人白居易一生历仕德、顺、宪、穆、敬、文、武七代皇帝,也恰好经历了“牛李党争”的全过程。

作为朝廷官员的白居易,自然也逃脱不了“牛李党争”的纷斗,那么,他在这场党争中扮演着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呢?

01 “牛李党争”的焦点所在

说起”牛李党争”,是指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之间相互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是从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对策案”发端,至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李德裕死于崖州结束。

我们先从“对策案”说起。

公元808年,牛僧孺与李宗闵参加制举考试,策试中两人直陈朝政得失、言语无所回避,当时的主考官也是忧国贤臣,对之十分欣赏,并将他们的成绩列入“上第”,就是上等、第一的意思。

然而,当时的宰相李吉甫闻之,却如吞钢针,对牛僧孺等人罗织弊往,使他们都不能按常例授予官职,只能受聘于藩镇幕府。直到公元814年,李吉甫去世后,他们才入朝任职。

当时白居易干什么呢?他已经由翰林学士转任左拾遗。

面对朝中不平事,左拾遗是有直言谏议资格的。于是,白居易上书《论制科人状》,力谏牛僧孺等人不当贬黜的问题,结果还是于事无补。

由于白居易曾主持这场考试的“复策”,因而他与牛僧孺是有师生关系的。

这是白居易与牛僧孺的渊源之处。

李德裕何许人也?他的父亲便是李吉甫。据《新唐书》记载,李德裕“尤恶进士”。

为何呢?因为李德裕凭借着门荫入仕的,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

史书记载,李德裕对于为官之道这样说:

朝廷显官,须是公卿子弟。何者?自小便习举业,自熟朝廷间事,台阁仪范,班行准则,不教而自成”的建言。

啥意思呢?李德裕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当官是要靠基因遗传的,这是很显然的门第之见。

以上只是“牛李”的分歧之一。

其二呢,就是如何对待藩镇的问题,“李党”主张对不听朝廷命令的藩镇用兵,以加强唐朝中央的地位;而“牛党”呢,则主张姑息迁就。

于是,“牛李党争”在朝廷“烽火连天”,热闹非凡。

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年间,牛僧孺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宰相,就把李德裕排挤出朝廷,外放浙西观察使等职。

公元839年,唐武宗开成年间,风水轮流转,李德裕又回朝做宰相,把牛僧孺、李宗闵放逐到了南方任职。

公元846年,唐武宗死后,唐宣宗即位,白敏中任宰相,牛党成员又纷纷被重新启用,李党全遭罢斥。

而李德裕呢,在崖州(现在的海南省三亚市)忧郁而死。

从此,一场没有硝烟的“牛李党争”就此终结。

02 白居易的好友元稹、李绅是“李党”

要说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那种“金兰之情”,白居易和元稹当属最为重情的,也是千古佳话,诗坛上号称“元白”,他们共同开创了“新乐府”诗歌的新篇章。

说到底,文学归文学,政治归政治。

白居易因“江州司马”一贬之事,仕途一路波折,也算有惊无险,充分展示了“乐天达观”的胸怀。

而元稹呢,却是政坛升迁的“弄潮儿”,曾经官居宰相,他是前期李党的重要人物。

对于元稹利用不光彩的手段升迁之事,比如勾结宦官,排斥前辈等,白居易是持反对意见的。

尤其是唐穆宗刚刚即位时,元稹勾结大宦官崔潭峻,得以跻身朝堂,在进士复试案中,元稹和李德裕一起包庇段文昌、李绅,归罪于“牛党干将”李宗闵等人。

继而,元稹为了进一步登上宰相之位,他又极力排挤曾经提携过他的裴度,白居易也是非常不满的。

气愤之极,白居易上书《谏请不用奸臣状》,直接指斥元稹是“奸臣”。

这说明,白居易所谓的“重情重义”是有原则的。

后来元稹罢相之后,才大梦初醒,与白居易重归于好,继续驰骋纵奔在新乐府文学战场上。

还有李绅,与李德裕、元稹并称“三俊”,也是白居易的诗文好友。

这个李绅,大家应该很熟悉吧。他的那首小诗《悯农》是我们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居易、元稹和李绅都是倡导新乐府诗歌的,白居易在《戏赠元九、李二十》中这样写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其中的“短李”就是指李绅,因为李绅个子比较矮,所以白居易称其为“短李”。

就此称呼来看,白居易与李绅的感情也是不同寻常的。

白居易的两位至情好友都与“李党”老大李德裕有密切关系,那么,白居易是“李党”成员吗?

03 白居易与“牛党”的身份认同

由前文可以得知,白居易与“牛党”之首牛僧孺虽有师生之情,但这不是事关白居易政治立场的关键因素。

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通过考证指出,这场斗争,乃是统治阶级内部重门第礼法的旧士族阶层,同由进士科第出身的中小地主阶层之间的争权夺利的斗争。

可以说,身份之争是“牛李党争”的导火索,也是要害处。

  • 其一,牛僧孺是进士科第出身,白居易也是。
  • 其二,在元和三年的“对策案”及长庆元年的“重考进士案”中,白居易秉公执言,公道上谏《论制科人状》及《论重考进士事宜状》两文,也是偏爱于“牛党”之论调。
  • 其三,纵观白居易一生的仕途生涯,或进或退,或迁或转,大多与牛党成员的政治命运息息相关。

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白居易杭州刺史任期届满,改授太子左庶子。白居易从杭州走到洛阳,向朝廷提出了分司东都(洛阳)的请求。

白居易之所以敢于提出“过分要求”,也是牛僧孺正值宰相之任。他写下了一首《求分司东都寄牛相公十韵》,求助于“学生”牛僧孺。

忽忽心如梦,星星鬓似丝。纵贫长有酒,虽老未抛诗。

俭薄身都惯,疏顽性颇宜。饭粗餐亦饱,被暖起常迟。

万里归何得,三年伴是谁。华亭鹤不去,天竺石相随。

王尹贳将马,田家卖与池。开门闲坐日,绕水独行时。

懒慢交游许,衰羸相府知。官寮幸无事,可惜不分司。

结果可想而知,白居易没有去权力斗争的核心地——长安,而在洛阳提前歇鞍下马,遂了心愿。

据统计,《白居易集》中写给牛僧孺的诗大概有30多首,可以看出他们的师生关系实在非浅。

而白居易与李党领袖李德裕呢,文字交往也仅只有一首《小童薛阳陶吹觱栗歌》。

  • 其四,唐宣宗继位之后,罢除了李德裕的宰相之职,从此李党失势,一败涂地。

期间,唐宣宗也曾经有请白居易出仕当宰相之意,可是白居易已经老了,心有余力不足,于是白居易的从弟白敏中接任宰相,同时遭驱逐的牛党成员全部归朝理政。

结语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判定,白居易在“牛李党争”的政治立场是属于“牛党”的。

他的好友元稹、李绅虽然是“李党”成员,但也没有影响白居易的政治主张。

因为白居易是公私分明的,更是有原则坚守的。

就中唐而言,于国于民,白居易是天地男儿。

只可惜,他心目中的“牛党”没有挽救大唐王朝,公元907年,白居易去世61年以后,就被朱温的“野火”烧毁摧塌。

假如白居易泉下有知,会不会含泪唱“春风”呢?

参考资料:

1、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2、《白居易集》

3、《360百科》

平民之宴用文字点亮生活,用文化解读时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又被骗了!
一生写“病”三百首 白居易为何活得久 蔡辉
党争亡国,乐天与长达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2)
中唐诗坛:三大门派恩仇录
在位4年任用14名宰相,唐穆宗频繁换相,如何一手促成牛李党争?
垂死病中惊坐起,他们原来这么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