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班级文化建设要从“面子”深入“里子”

“面子”上的班级文化建设,大同小异,都侧重于面上的铺陈,在教室里弄个图书角,摆上几盆花,满墙张贴各种大大小小的制度与办法。但是,如果只是应景式的布置,或者布置流程显得粗放随意,又或是千篇一律,到底还是停留在“面上”,不过是“形象工程”,缺少实际意义。班级文化建设应从“面子”上的“繁荣”转变到实实在在的持续性的“里子”上的夯实:以思想延展文化内涵,以文化落实思想精神;以制度明确班级方向,以方向引领班级未来;以活动驱动集体活力,以活力展现集体风貌。

一、班级文化建设要有深远的思想导向

有学者提出 :“教育过程虽然离不开教师的存在,但教师的作用是加工教育资料,为学生提供一种文化环境与文化氛围,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建构。”我赞同此观点。班级文化建设不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也不是运动式呼啦啦一阵风,而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是开放的、持续的。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受到思想浸染,行为同化,气质相融,从而完成由外向内的性格、理想等“自我建构”。

班级文化建设要从“面子”走向“里子” ,学校和教师的民主管理思想至关重要。李镇西老师在《民主与教育》中着重指出了民主意识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从“一言堂”型、“保姆”型,再到“民主”型,教育管理的真谛是“以人为本”,但是人本意识的真正落地生根,还是要靠民主教育的真正践行。这样,班级文化建设就能实现从面上的呈现到里子的表露,里外一致,相融相生。“民主”型教育管理下的班级,应是教师有思想、有想法;学生有动力、有活力。

比如班级文化中“班级表彰”,过去我们常是以“班委会”名义下发表彰令,或者直接就是教师个人意图的呈现。有的教师在语言上对学生强调“个人离不开集体”,但在行动上却很少把自己的教育意识同学生的集体舆论融合。长此以往,学生很难获得集体认同感,也难在班级中找到存在感,甚至班级的教育权威也将受到挑战。常有同学私底下窃窃而语:偏心啦,有关系啦,有水分啦……如果教师善于创造集体舆论,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关心、表扬、批评,转为班集体对某一学生的关心、表扬、批评,那么,学生会真切地感到集体的存在,感到自己能与集体融为一体。为此,每逢评优季,笔者常在班干部会议、组长会议中广泛征询意见,开辟“班级评优自荐通道”,并配套组成“班级评优评审小组”。至于颁奖词的撰写、颁奖现场主持人的安排、现场布置等,都是以体现人本思想,引领文化培育方向,努力呈现班集体的集体核心概念——集体性与自主性。

二、班级文化建设要有整体的内涵设计

教室墙壁文化应呈现系列性。为打造书香教室,结合山区民俗文化特色,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可推出分年级递增式主题教室文化。像七年级“四季”主题、八年级“节气”主题、九年级“生肖”主题。一则使教室文化年年更新,二则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精神养料。同时,这也是师生之间共同规划、参与建设的第一步。

班级文化建设自然也离不开制度的支撑。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班伊始,班主任们都会出台诸多制度。但是,多半没有学生的参与,更多的是对学生的管束。条目之多,规定之细,往往造成执行之难。民主教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试图改变这一状况,同时也是践行民主的关键一步。比如建立“班务责任人”制度,培养主人翁意识。像为体现墙壁文化的重要而设“墙壁文化主管”,为加强班级向心力而设“班史总编” “黑板报主编”等。把班级事务条块化,从而落实到大部分同学身上,以增强参与班务的郑重感和积极性。为此“班级公约”中把“班级口号”和“班级目标”的修订纳入讨论范围,达成共识,并以简明的语言进行反复宣示,这对“班务责任人制度”的落地生根能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再如创设学习小组模式,营造浓郁学习氛围。这里的小组模式,不再只是学习上的小组合,也是纪律上的自律机构,生活上的互助平台,活动上的基本单元。即由过去结构松散的学习小组,变成了纪律、生活、活动、学习等方面集约化管理的组织形式。在“化整为零”的班级管理中,班干部负责值日、秩序维持、舆论引导,小组长负责组内具体事务。关于小组文化建设,包括确定组约、组名、组徽等一系列旨在加强小组意识、促进小组良性沟通的活动也有序展开。

三、班级文化建设要有内涵丰富的“里子”

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丰富的活动,活动的适时开展能够有效检验、优化上述制度、办法与模式,活动可定期与不定期开展。

定期活动的开展。比如在小组模式建立之后,适时推出“组徽展示”“征集班号”“征集班旗”等,围绕这些,应做足前期宣传动员工作,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拟写各项程序所需材料,反复讨论与初步筛选,并利用班会课,进行公开选定。这个过程,教师的人文激情尤为关键。如何唤醒学生内在的浪漫主义因子,调动学生对活动认同、融入的参与热情,是对教师教育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一大挑战。在民主教育情境下,教师必须放下身段,换之以聆听协商的姿态,效果之好定然是出乎所料的。

不定期活动的开展。比如针对班级学生普遍胆小、一段时间内氛围沉闷等,可在班上举办“本周大讲堂”之类沙龙。每期设计主题词,如“勇敢”“自信”“梦想”等。结合纪录片、电视访谈节目(如央视的《朗读者》)、同题音乐等,一周一主题,声光电与文本齐上阵。不定期活动设计,缘起于班主任对班级现状的观察和对班级发展的整体考量。它需要班主任和班级核心成员充分协商,充分论证,及时补漏,及时完善;它所指向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班集体生活化。必要时,需要对活动冠名和进行仪式呈现。比如“班级表彰”中的模拟“颁奖现场”,主持人是同学,颁奖嘉宾是同学,颁奖词是同学撰写并交付评审组审定通过的。这样一来,一张薄薄的奖状就成了厚实的精神成果了。

活力,品位,共情。师生有活动,精神照亮未来;班级有品位,身处其中如入佳境;人人真诚相待,经历一段旖旎壮美的师生共同成长之旅。◆(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朱子中学)

文章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19年3月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致管理中的和谐团队建设
个性化班级文化特征调查报告
浅谈班风学风建设
2014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怎样抓好班集体的建设
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