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许鹿希:邓稼先妻子,苦等丈夫28年,如今94岁仍住在60平米老房子

邓稼先

1958年8月,下了班的邓稼先匆忙回到家里,许鹿希和往常一样凑上来与他说话。

然而,邓稼先沉默许久,给许鹿希带来了一个重磅消息:“我的工作有所调动,以后就不能待在家里了。”

许鹿希仍未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调动。她轻松地问道:“去哪里?”

“不知道。”

“多久回来?”

“不知道。”

“可以与你通信吗?”

“不可以。”

一连三次拒绝,将空气变得非常沉默。夫妻俩相视一眼,似乎已经没有什么话可以说。

一个人心中包含着许多秘密,却不能吐露,心情无比沉重和忧虑。另一个人觉得事情太过突然,一下子无法作出反应。

邓稼先

夫妻俩谁也不好受。一晚上,两个人一句话也没有说。可是许鹿希的态度慢慢从一开始的呆愣变得缓和。

邓稼先明白,她这是理解了。这是一种夫妻俩之间的默契,无需过多的言语。

像邓稼先这样掌握高端技术知识的人才,对于中国来说就是瑰宝,他势必要将大量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去的。

从月初以来,邓稼先便一直在出差。每次都是突然的通知,然后便奔波在外,回来后一点消息也不透露。

有时大晚上的,邓稼先还要去给周总理汇报工作。揣着公文包,坐上小车,一溜烟地就不见了人影。

许鹿希理解邓稼先在工作上的事,可这回他说也许要长久地离开,许鹿希免不了有一些伤怀。

邓稼先和许鹿希

这一去,便像鱼入大海,不知去向,不知归期。许鹿希势必要做好孤身一人的准备。

家中还有两个孩子、四位老人,这一切重担,暂时地压在许鹿希头上了。

邓稼先对此也非常担忧。他不担心许鹿希会背离两人的婚姻,不担心许鹿希无法照顾好家人,可他担心许鹿希一个人会非常孤单。

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说再多话都是徒劳,他只能将情绪默默隐藏在心里。

心中思绪混乱,许鹿希和邓稼先一夜无眠。

  1. 邓稼先坐上了离去的吉普车,临行前和许鹿希说了最后一句话:“家里的事情我管不了了,都交给你了”。

周总理

许鹿希依依不舍地送别丈夫,她没有想到,这一别就是28年。

每每回忆起与邓稼先的从前,她都觉得心像空了一块一般,飘然升空,无法着陆。

她与邓稼先第一次相遇,是在18岁。他们的父亲本是世交,两家经常往来。但由于男女之别,两人从小就没见过面。

那时,许鹿希刚刚考入北京医科大学,而邓稼先在北京大学担任物理系助教,恰巧也教他们系的物理。

机缘巧合之下,两人得以熟识。也许是两家父母熟识的缘故,许鹿希与邓稼先交流起来毫无障碍。

两人就像完全吻合的齿轮,若说不是上辈子注定的姻缘都说不过去。

邓稼先、许鹿希和两个孩子

邓稼先快和许鹿希陷入热恋当中。两个独立有思想的青年相结合,是可以做到双方共同进步的。

邓稼先为了学习更为先进的知识,参加了赴美研究生考试,到美国的普渡大学留学去了。

这段生活非常艰苦,美国消费高,邓稼先缺少生活费,每顿饭都吃不饱。然而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不能克服的难题,紧紧巴巴地挤一挤,也能勉强生活下去。

这样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邓稼先头脑灵活,人又聪颖,基础知识也非常牢固,很快就拿到了奖学金。

仅仅一年时间,邓稼先就赚取了足够的学分,顺利取得博士学位。彼时他才26岁,别人都尊称他为“娃娃博士”。

邓稼先和许鹿希

这样的才华放在人才济济的美国也毫不逊色,有关部门很快注意到这个出色的学子,并想用优越的条件和研究环境留下邓稼先。

然而邓稼先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们的邀请。他一开始便是抱着回报祖国的目的出来学习知识,再大的诱惑也无法留住他。

他的爱人在等待着他,他的祖国也在等待着他。

1950年10月,学成归来的邓稼先回到祖国,受邀投入到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中去。

许鹿希曾表示,她非常欣赏邓稼先对科研的专注和热爱。这也是二人能牢牢结合的一个重要原因。

思想觉悟站在同一个高度,看到的便是不一样的风景。

邓稼先

在邓稼先回国两年多后,许鹿希终于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两人也顺理成章地结了婚。

在许鹿希的回忆里,婚后的5年,是她与邓稼先这一生最幸福的时光。两人既不会被距离隔开,邓稼先的工作也算不上太忙碌。

那时的邓稼先在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里面聚集了当时所有的物理顶尖人才。尽管科研条件并不算优越,但是并不影响研究。

在那个地方,邓稼先认识了很多同道中人,每日都乐此不疲地与他们交流着学术上的刁钻问题。

有时,邓稼先在高端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后,会得到一笔不菲的稿费,两人的生活水平还算过得去。

邓稼先

许鹿希给邓稼先生了两个孩子,男孩叫平平,女孩叫典典。邓稼先对于孩子非常疼爱,偶尔会拿一些稿费偷偷给孩子们买玩具。

孩子才刚两岁,邓稼先便给孩子们买了两个小游泳圈,带孩子们到泳池里玩水。

周末,邓稼先夫妇还会带着孩子们到颐和园游湖,孩子们兴奋地趴在船边看着风景,一家人和乐融融好不愉快。

每当看到邓稼先慈爱地对待孩子的模样,许鹿希便觉得世界上不会有比他更好的父亲。

可惜,这样的生活,仅仅只有5年而已。

邓稼先走后,许鹿希一个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独自照料两个孩子和四个老人。

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父亲突然消失在他们的生活之中,为什么他突然离去。

是不是抛弃了他们和妈妈?

中间为邓稼先和许鹿希

尽管许鹿希曾解释过,邓稼先无法回来的缘由,可孩子们依旧不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大事,让他缺席了孩子最需要他的那段成长时光?

有时,一些亲朋好友想找邓稼先,他却一直“避而不见”。这让许鹿希遭受了很大的压力,他们都说邓稼先是攀了高枝,所以瞧不起往日的朋友。

只有许鹿希知道不是,然而她却无法同外人诉说。

那些年,邓稼先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一点消息也没有。学术刊物上再也看不到邓稼先发表的论文。

说难听点,许鹿希的生活和守寡并没有什么区别。

后来,邓稼先的父亲罹患了肺癌,许鹿希衣不解带地在医院照顾他,陪他走了最后半年的时光。

没多久,邓稼先的母亲也病危,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她恳求地看向许鹿希,她想见自己的儿子最后一面。

邓稼先和许鹿希

这是第一次,许鹿希主动打电话联系了九院的党委书记,邓稼先的母亲病危,请求组织让他回来一趟。

书记只回复:“他现在还不能回去,能回去的时候他一定会回去。”他也想让邓稼先能见到自己母亲的最后一面,可是他正在做更重要的事,对全中国都有巨大影响的事。

医院只能用尽一切方法,吊着邓母的命,希望能等到他回来的时候。许鹿希安慰着邓母,她一定能见到他最后一面。

这些年来,所有人都在质疑邓稼先,世界上唯一一个理解他的,只有许鹿希。她对邓稼先的工作自然也是一无所知,可对他的信任、了解,使她一路支撑了下来。

许鹿希知道,邓稼先非池中之物,他是要做大事的人。从决定和他在一起开始,许鹿希就做好了为他的工作牺牲的准备。

邓稼先受苦,她也陪着他受苦。邓稼先不被理解,她也陪着他不被理解。

在一起的时间虽少,他们却是真正的灵魂伴侣。那是他的使命,也是她的使命。

邓母宣布病危后没过几天,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在广播里播出。

邓稼先、许鹿希和两个孩子

1964年10月16日,许鹿希还在北京医科大学的实验室里做实验,广播里悠悠地传来一条消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许鹿希心头一震,她隐约感觉到,邓稼先的“保密工作”,就是研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在几十年后,许鹿希的想法得到证实,她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替他捏了一把汗。若是没有成功爆炸,他们怎么和全国人民交代?

她始终站在邓稼先的角度上看待所有的事。邓稼先既孤单,也不孤单。他虽然一个人奋斗,但是还有另一个人顶在他的身后。

在消息爆出没多久之后,邓稼先便急匆匆地赶到医院。那时,邓母已经说不出话,也听不到。邓稼先大声地呼喊着母亲,她却没有一丝反应。

周总理

当邓稼先握住她的手,邓母才知道,他回来了。邓母想轻轻回握,却没有一丝力气,她只能轻轻地动弹一下,表示她已知道,儿子终于回来了。

那是时隔多年,邓稼先与许鹿希第一次重逢。然而两人却沉浸在邓母逝世的悲痛之中。

在这短暂的时间里,邓稼先依旧什么也没和许鹿希透露,她也不问,这是两人间独特的默契。

还来不及陪伴家人,邓稼先又要离开了。研究只是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往后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许鹿希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他。

作为一个女子,许鹿希实在是太坚强了。她忍受着长时间的孤独、忍受着劳累、忍受着误解,却从没喊过一声累。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若是没有她的存在,邓稼先的家庭也许完全会变得一团糟。

可邓稼先也已经努力做到最好,他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当时,周总理说了一句话:“邓颖超是我的妻子,她也是中共中央委员,可是邓颖超跟研制原子弹这件事情没有关系,所以我不能告诉她有关的任何信息。”

此话一出,所有人便都心照不宣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邓稼先被迫离开工作基地,因为他患上了直肠癌。

这个病并不算完全不能治,可对邓稼先来说,这就是绝症。

当初在进行核试验时,氢弹从飞机上投下,降落伞却没有打开,直直坠落在地上。

虽没有发生爆炸,可也找不到准确的位置。邓稼先亲自去寻找,用双手将核弹捧了回来。

报纸刊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那可是具有超强放射性的核弹,那一刻,邓稼先的身体受到了巨大无比的伤害。

加上核武器研究多年的累积,邓稼先的身体早已被射线毁坏。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但当邓稼先做化疗时,他感受到了剧烈的痛苦。

邓稼先的嘴巴和耳朵里都在冒血,血白球和血小板也马上跌为0,情况不容乐观。

那一年,邓稼先几乎居住在医院里不能外出。他拖着病弱的身体,沉浸在核武器的研究当中。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邓稼先所做的事才得以公开。分别了28年之后,许鹿希和邓稼先再次重逢。

她感动于自己的信任没有被辜负,却也涌上一股莫名的悲哀。组织既然放他回来,那么邓稼先应该已经时日无多了。

许鹿希晚年

1986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都刊登了邓稼先为“两弹一星”项目作出的巨大贡献。

他几乎牺牲了自己的一生来为国家做奉献,他去世之前,也应该得到正名。

那一天,所有人才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们有些打电话来询问邓稼先的身体情况,有些则为自己当初的鲁莽而道歉。然而再多的歉意,也无法弥补夫妻俩多年来受到的伤害。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了。

从他去世前一个月开始,他的妻子许鹿希才得以从一些记录中和他人的口中了解他这一生做过的事。

许鹿希对邓稼先是了解的,从邓稼先的一举一动之中,她几乎能猜到他的心思。

许鹿希晚年

做好这个项目,就是邓稼先应该完成的使命。

做了几十年的夫妻,真正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也不过5年。然而这对夫妻的灵魂却有着高度的共鸣,有着对彼此浓浓的爱和理解。

如果说邓稼先这一生奉献给了核弹,那么许鹿希这一生则是奉献给了邓稼先。

许鹿希孤孤零零度过了28年,直到邓稼先去世后,她也没有再改嫁。她余下的生命,也投入到了对邓稼先的研究、怀念当中。

如今,许鹿希依旧住在两人曾经居住过的小房子里,那座小房子只有60平米,狭窄却温馨。

许鹿希的孩子想将她接出去住,她也不愿意。她这一生,注定了要和邓稼先绑在一起。

许鹿希晚年

后来,两个孩子也渐渐地理解了邓稼先离开的原因。从普通人的角度上看,他牺牲了家庭投入到工作,可是从大的层面看,他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了巨大的力量。

尽管对他们来说是遗憾的,可他们也是对父亲抱有崇拜的。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许鹿希从开始到最后,完全理解邓稼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苦等丈夫28年,33年住60平不搬家,邓稼先背后的女人很伟大!
许鹿希:苦等邓稼先28年,93岁仍住60平米老房子,子女现状如何?
这段33年的婚姻,只相伴6年,却看哭14亿人,他们值得被你知道!
原子弹刚爆炸,他就冲进现场采样,最终患癌早逝,奖金20元
邓稼先离家造原子弹前彻夜未眠,告诉妻子:我的生命献给未来的工作了
邓稼先与妻子伉俪情深:为研究原子弹消失数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