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诺贝尔奖是一门空前伟大的生意




在今天,很多人以能否获得诺贝尔奖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科学成就的指标。这是否有道理呢?有一定道理,但也很容易对人产生严重误导。能够获得更多诺奖当然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很少人深入地去想一想诺贝尔奖背后的奥秘是什么? 

诺贝尔为什么要设这个奖?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0.21— 1896.12.10)最初设立这个奖项的遗嘱公布的时候,瑞典人并没看清遗嘱细节,只是简单地以为诺贝尔这个富豪把钱捐给老家瑞典了,因此都很高兴。但他们很快发现事情不是那么回事,设立的这个奖励基金是以全球范围做出最重大贡献的人士为目标的,不是专门留给瑞典人的。这下整个社会舆论的批评和谴责之声很快占了上风,媒体界甚至公开地鼓励亲属上诉,把这个遗嘱给废了,看起来当时很多的瑞典人有些上当受骗的感觉。反对它的理由主要是“法律缺陷”和“不爱国”。媒体抱怨说,一个瑞典人不注意瑞典的利益,既不把这笔巨额遗产捐赠给瑞典,也没有给瑞典人甚至斯堪的纳维亚人获奖的任何优先权,还要瑞典承揽这些额外工作,从而给瑞典人带来的只是麻烦,而不是任何利益,那纯粹是不爱国的,瑞典的奖金颁发机构将不可能令人满意地完成分派给他们的任务。遗嘱还把颁发和平奖金的任务交给一个由挪威议会指定的委员会,瑞典与挪威之间当时的关系是一种联邦性质,而且双方关系当时已经非常紧张,挪威正轰轰烈烈地闹着要独立呢!这将要严重损害瑞典的利益。一部分社会民主党人士指责说,诺贝尔设立奖金支持个别杰出人物,无助于社会进步。他们认为,诺贝尔的财产来自劳动和大自然,应该使社会每一个成员都得到益处。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对其法律缺陷的批评,曾被认为将使整个遗嘱作废。高明的律师们挑出的第一个毛病是,遗嘱中没有明确讲出立嘱人是哪国公民。这样一来,就难以确定该由哪个国家的执法机关来判决遗嘱的合法性,更无法确定该由哪国政府来组织诺贝尔基金委员会了。这个指责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诺贝尔生在瑞典,成长在俄国,创业活动遍及欧洲,晚年也没有成为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有国籍的公民。他们挑出的第二个毛病是,遗嘱没有明确指出全部财产由谁来负责保管。他们说,虽然遗嘱说要成立一个基金会,但又没有指定由谁来组织这个基金会。所以,可以认为,遗嘱执行人无权继承遗产,而继承遗产的基金会又不存在。


诺奖颁奖现场

 

别以为看不懂诺贝尔的都是些凡夫俗子。最令人丧气的是,诺贝尔在遗嘱中委托瑞典科学院来评定物理学和化学奖,但该院院长汉斯·福舍尔居然也极力反对诺贝尔的遗嘱,主张把诺贝尔的财产直接捐赠给瑞典科学院。福舍尔甚至还拒绝参加研究评奖细则的会议。

 

但是,经过遗嘱执行人索尔曼等人不懈努力,1898 年5月21日,瑞典国王宣布诺贝尔遗嘱生效。1900 年6月29日,瑞典国会通过了诺贝尔基金会章程。1901 年12 月10 日,诺贝尔逝世5 周年的纪念日,颁发了首次诺贝尔奖。

 

到现在情况是什么呢?瑞典人逐渐明白了诺贝尔给他的祖国留下的是一笔何等巨大和受用不尽的财富,而这个惊天的秘密直到今天全世界也没几个人能彻底参透。

 

诺贝尔奖的实际功效

 

整个瑞典不仅是以每年颁发诺贝尔奖为荣,甚至瑞典人自己要是有谁获得了诺贝尔奖,反而会受到整个瑞典社会的强烈质疑和挑剔。历史上有15 个瑞典人获得诺贝尔奖,现在哪个瑞典人要是再得诺贝尔奖,首先迎接的不是祝贺,而是瑞典媒体一片极端严苛的质疑声,以至于瑞典人得奖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为什么和当初全反过来了?人们只是以为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发明了炸药,但如果不明白他是一位多么伟大的商人,就不会明白他在死后为整个瑞典民族做了一笔具有何等空前利润的生意。只要看看每年围绕诺贝尔奖发生的事情就明白一切了: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和高等学府,每年挖空心思把世界上一切最重要的科学成就推荐到瑞典科学院,供他们研究分析,最后从中挑出每年的获奖名单。其他人只是知道最后获奖的一个成果是什么,但瑞典人却知道所有被推荐的优秀成就和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们对他们的分析评价。现在有媒体说每年推荐的候选名单在1000 到3000 项。但事实上这都是猜测,因为相关提名的所有信息有50 年的保密期。现在从诺贝尔奖官方网站(http://www.nobelprize.org/nomination/archive/)看到的官方信息只是50 年前的。写这段文字的时间是2016 年10 月6 日,从该官网获得的已公开提名信息如图1 所示。

 


图1 诺贝尔奖官网已经披露的三个科学类奖项提名数据统计



表1 诺贝尔奖提名统计信息 

奖项

时间范围

提名总数

年平均

物理

1901到1965(共65年)

2658

40.89

化学

1901到1965(共65年)

2812

43.26

生理学与医学

1901到1953(共53年)

5110

96.42

文学

1901到1965(共65年)

3005

46.23

和平

1901到1966(共66年)

4321

65.47

合计


17906


 

由表1 中分析可见,从1901 年到1965 年的65 年时间内,物理、化学、生理学与医学三个科学类奖项每年平均的提名总数约为180.57。当然,随着这个奖项越来越受重视,总体上说除一战和二战期间提名的人数有显著下降外,其他年份在波动中不断增加。


1965年科学奖的提名数据是:物理111 个,化学101 个,没有生理学和医学的数据。而这两个项目的提名数量加起来就是212 个,已经超过了三个科学奖的多年平均数。有生理学或医学奖的1953 年数据是:物理51 个,化学63 个,生理学或医学166 个,三项合计280 个。

 

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所有人都为自己能有资格免费地替瑞典人做这个工作而感到荣耀!

 

尼古拉·特斯拉。    据传说特斯拉、爱迪生等人曾拒绝过物理学奖,拒绝文学奖的人相对较多些


在当今信息和知识爆炸的时代,并不意味着新知识真的有多少,关键是要从浩如烟海的知识信息海洋中甄别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在过去知识不是太多的时候,学术杂志或大众媒体的编辑们承担了这个甄别筛选的工作。而在今天互联网时代,GOOGLE、百度、维基百科等搜索工具和百科知识工具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价值,其实道理很简单,它们也是帮助人们完成了这个知识筛选的工作,甚至甄别的工作还做不了。评选诺贝尔奖的最大价值,就是它汇聚了全世界最优秀的一批科学家,从无边无际的知识成果中甄别、筛选出真正杰出的成果,甚至于这些最优秀的科学家会费劲心思、用尽平生所学对这些筛选出的成果进行评注、解释,再恭恭敬敬地端给瑞典的科学家。别人还要在垃圾成堆的知识信息海洋中去挑选,而人家瑞典科学家每年只要轻轻松松地把最精华的,最多不过几百、近千的成果(很多可能还是每年有重复的),并且都是被顶尖高手们切碎了、煮烂了以后的“知识精品食物”吃下去。至于其他的垃圾论文,就算每年百万篇,以后发展到上千万篇又如何?看不看都无所谓了。

 

什么叫领导?就是能让勤奋地给自己做事情的被领导者,为能够直接向他汇报工作感到自豪和幸运。

什么叫精神领袖?就是能让心甘情愿免费给自己打工的被领导者,仅仅为能够得到他的肯定而感激涕零。

如果被领导者是全世界最优秀的顶尖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这样的领导者该被称为什么?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们每年都在满怀崇高使命地免费地为瑞典人汇报全球科学研究的进展,为能够得到瑞典人的颁奖而发狂。全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们可以心中高洁、视钱财为粪土,却极少有人能抗拒诺贝尔奖的认可(据传说特斯拉、爱迪生等人曾拒绝过物理学奖,拒绝文学奖的人相对较多些)。至今对诺贝尔俯首称臣的不是某一些人,某一些国家或组织,而是全世界的整个科学界、文学界甚至政界,瑞典每年付出的却只是基金里的部分利息。

 

屠呦呦获诺奖


最初该基金是3100 万瑞典克朗,约合920 万美元,每年总奖金为20 万美元。经过货币贬值,该基金的理财运作增值等各种变化,2001 年一个奖项的总奖金额到达最高为1000万瑞典克朗,2012 年降为800 万瑞典克朗并保持到2016 年。每年总奖金额不到1000万美元,每一个奖项总奖金额约100 万美元。这个数额的确可观,但一个诺贝尔奖与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们的年薪较高者也差不多就是同样水平。2015 年屠呦呦得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总奖金额为800 万瑞典克朗,约为600 万人民币,屠呦呦分到一半,约合300 万人民币。当记者问屠呦呦这些奖金怎么用时,她笑称:“这点奖金还不够买北京的半个客厅吧?!太少了啊!”到此人们就该理解诺贝尔为瑞典人留下的生意划算到何种程度了,人们也该明白世界科学的领导者到底是谁了!不是英国,不是美国,更不会是日本。无论他们得多少诺贝尔奖都不会成为世界科学的领导者。你能想象每年仅仅用5000 万人民币就雇用全球各国数以千计的最顶尖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们为中国工作吗?做梦吧!能雇上几个人就不错了,这也就只够中兴、华为等公司一个很小的产品科室一年的研发费用而已。但人家诺贝尔就帮瑞典做到了,不佩服能行吗?!


日本政府的诺奖计划

1995 年,日本提出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作为基本国策,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开发基础技术。2001 年4 月,日本出台《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明确提出要在21 世纪头50 年里培养30 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份计划提出了几个重点方向:基础研究、与国家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新领域的跨学科融合。与此相配套,在经费投入、人才培养、公共研究平台建设、产学研联合等方面都提出了改革方向。

 

2001 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化学家野依良治对日本政府的诺奖计划表示“没有头脑”“简直可笑”,日本舆论也对这样“设定数值目标”的做法有意见。这个表面看似崇拜和讨好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计划,还受到了诺贝尔委员会的谴责和批评。但面对各种批评,日本政府仍坚持这一目标,并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设立了“研究联络中心”,其职能是做游说工作,包括向诺奖得主以及诺贝尔基金会人员提供一切费用全包的赴日旅行。看到了吗?上杆子地花钱讨好领导,被领导谴责批评了,还是要上杆子地追上门寻求领导的认可。日本政府这样做并无不可,只是不应当如此露骨。你不得不承认人家诺贝尔的英明,那是人家在一百多年前就看清了,并且制定了的规则,作为后来者在这个问题上你只有追随和尊重的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还有这些小知识可以看看
百年诺奖里的中国身影
诺贝尔奖的奖项背景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名录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霍尔等三名科美国遗传学家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