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50多年前的“五七”干校,你知道这所学校的来龙去脉吗?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说起“五七”干校,可能很多年轻人会一脸茫然,这是一所什么学校?都有哪些专业?什么人能报考?年纪大一点的会有听说过,但不一定会完全知道“五七”干校的来龙去脉。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五七”干校曾经昙花一现,有数以百万计的老一辈干部、职工和家属曾经被下放到“五七”干校锻炼,但时至今日,“五七”干校早已成为历史名词,绝大多数“五七”干校的旧址也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极少数旧址仍保留至今。其中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旧址,就是国内保存较好的之一,不妨走进其中,了解一下这所特殊学校的故事。


了解“五七”干校的历史要从1966年说起,1966年5月2日,林彪给毛泽东寄了一份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正在考虑如何让干部更好地参加劳动这个问题的毛泽东,随即在1966年5月7日做了批示,大意就是全国各行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这个大学校,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

5月15日,中共中央向全党转发了毛泽东的信和军委总后勤部的报告。从此,这封信就被称为“五七指示”。

按理来说“五七指示”作为“最高指示”,肯定需要落实响应,但谁知道第二天“文化大革命”就正式开始了,全国陷入动乱之中。直到1968年5月,黑龙江省在纪念“五七指示”发表两周年时,把大批机关干部下放到庆安县柳河的一所农场锻炼,并定名为“五七”干校,因“五七指示”而出现的“五七”干校从此出现了。

随后《人民日报》报道了全国第一所“五七”干校的情况,并在“编者按”中公开发表毛泽东的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

从此,全国各地照葫芦画瓢,纷纷办起了“五七”干校,仅中央机关、国务院各部委就在河南、江西、湖北、宁夏以及东北等18个省创办“五七”干校106所,先后下放的干部、职工和家属就有135000余人,而各地下放“五七”干校的干部、职工和家属更是数以百万计。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处干校就是位于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顾名思义,这所“五七”干校就是下放国务院直属单位的干部的。

走进“五七”干校,首先就有一种浓浓的时代气息,毕竟“五七”干校本身就是一处时代性非常强的历史产物,从1968年5月办第一所,到1979年2月发文停办,在历史上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多年。

而这所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在历史上仅短暂地存在了3年多,1968年10月12日开始勘察选址,林彪事件发生后,1972年4月撤消。

但这所干校在当时全国各类干校中规模较大、层次较高,如今得以恢复成为旅游景点,整体展现和反映了从国务院机关派来的1811名干部、家属以及200多名孩子在此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场景。

其实很多人不明白,干部到了“五七”干校主要干什么,其实说是“干校”,但并不是学校,干部下放的主要工作就是劳动,干农活,和知青上山下乡没有太大的区别。

你以为“干校”是一所学校,其实这里更像一所军营,“五七”干校的管理实行军代表管理制,运作基本上是半军事化状态,基本任务就是劳动锻炼,其次是开展政治运动。

所以我们今天参观这所“五七”干校旧址,除了当时简陋的宿舍和操场外,能看到的就是各种劳动工具。

墙壁上的宣传画和“五七指示”,虽然是新画的,但也体现了“五七”干校的时代背景和劳动生活场景。

来到石嘴山“五七”干校旧址参观,除了看旧址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要去博物馆看看,了解一下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

浮雕像也是浓浓的时代气息,有干部也有家属,有拖拉机和农具,也有牲畜,所以说“干校”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学校,更是一个集中劳动的场所。

由于这是一所国务院直属口的“五七”干校,所以被下放到这里的干部级别都比较高,有不少局长和将军。

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加入劳动中,他们顶烈日,斗严寒,种植小麦、水稻、高粱、玉米、水果、蔬菜,之后又饲养牛、马、猪、羊、鸡,再后来还办起了醋酱加工厂和造纸厂。

而宁夏石嘴山这个地方,自然环境并不好,干校所在的位置是盐碱地,冬天也特别寒冷,可想而知,当时被下放到这里的人们,是吃了很多苦的。

“五七”干校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说是一种“精神”也好,是一场“闹剧”也好,总之它是一段无法抹去的历史,其中的酸甜苦辣,也许只有亲历者才能说得清楚。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9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停办“五七”干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地办“五七”干校陆续停办,“五七”干校也逐渐走进了历史的故纸堆,成为一个鲜为人知的名词,50多年过去了,“五七”干校的经历者也越来越少,好在还有那么几座仅存的“五七”干校旧址,让大家知道,曾经有这么一帮人,将青春留在了这里。

温馨提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主席让干部参加劳动的尝试——五七干校的始末
中办“五七”学校在进贤
J9 “五.七”干校
“五七”干校干部乒乓赛
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
关于原国务院直属口平罗五七干校有关情况的调查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