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情练达林黛玉
 

公众号ID:hlmyj001

编辑微信:dongzhu1968

投稿:hlmyj001@163.com

作者

杨文娟

读红楼,见众生相,可从中学得处世之道和做人的智慧。

宝钗圆融通达、面面俱到,凤姐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贾母睿智仁慈、宽以待人……她们在为人处世方面堪称典范,令人称赞。

却有一人,被读者冠以尖酸刻薄、不好相与之名,实际上心性纯真,率直善良,并且深谙处世之道。仔细思量,不由惊叹,原来她才是《红楼梦》里最会做人的那一位。

她就是林黛玉。

黛玉拥有超乎常人的洞察力,这种能力似乎与生俱来。

初进贾府不过六七岁年纪,孤身乍到一个陌生森严的环境,面对一群庄重威仪的贵妇,她举止得体,辞令如流,全然没有一个懵懂孩童理所当有的蒙昧惶恐。这固然得益于旧时大家闺秀基本素养的日常修炼,更源自一颗天生的七窍玲珑心,对世间人情世故的洞悉体察。

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

“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黛玉听了这话并没有因为自己读书比姊妹们多而沾沾自喜,而恐怕相反,她立即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书中并未描写黛玉当下的反应,其内心的触动觉知却从后文回答宝玉的问题时显露无遗:

(宝玉)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都说宝钗会做人,擅长鉴貌辨色,见机行事,甚讨他人欢喜。

这黛玉也不比宝钗差,贾母的那一句话,不管出于自谦还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流露,使得黛玉立即警觉自己所答之谬,但她不动声色,只在适当的时候顺着贾母的口吻纠正过来,自然而不露痕迹。

善于察言观色,擅随他人喜好行事,这样的眼力见,不但宝钗有,黛玉也同样具备。

黛玉去拜见贾政,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不肯坐,便坐在挨炕的椅子上,王夫人再四携她上炕,黛玉方挨着王夫人坐了。

东边是主位,黛玉若一屁股坐下去就显得家教有失,有读者说王夫人见黛玉来了往东让,是有意为之,想看黛玉笑话,这就过度解读了。

黛玉是客人,王夫人往东让是待客之道,她也知道是虚让,黛玉断不会就此坐下去。但作为主人的王夫人不可怠慢客人,所以“再四”携黛玉上炕,此时若再推辞就显得有拂长辈的好意,却又不可欣然就往,因而黛玉是挨着王夫人坐了。如此,既接受了长辈的体恤,又表达了自己的恭敬。

从这番“就座”得以窥见,黛玉心到眼到,每一步都拿捏有度,恰到好处,可谓礼数周全,无可挑剔。

贾府的饮食习惯是饭后即刻喝茶,与黛玉在家时的模式不一样,她一一看在眼里,立即调整过来,入乡随俗,随方就圆:

因而接了茶,早有人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然后盥手毕,又捧上茶来,方是吃的茶。

若换了旁人,这当口想来又得闹笑话,一不小心就把漱口的茶喝了下去,贻笑大方。

话说东晋大臣王敦娶了公主,出恭时看见茅房内有干枣,这干枣本是用来塞鼻隔臭的,他以为是放在厕所里的果品,就把干枣吃光了,惹来奴婢们好一顿讥笑。黛玉心思过人,眼观八方,而后行事,断不会犯王敦这种错误。

宝黛初见,宝玉问黛玉可有玉没有:

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也有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亦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在社交场合,这个回答甚是高明,表面上称赞那玉很珍贵,是一罕物,不是常人所能拥有,实际上称赞拥有那玉的人不同凡响,这在贾母、王夫人听来想必心上舒坦。比起会说话的宝钗,黛玉可一点不逊色,短短一句话,表达了说者的谦卑和隐隐的奉承,让闻者心情愉悦。至于宝玉听了登时狂病发作,狠命摔玉,那是属于性僻乖张之人的另类翻车事故,与黛玉的言辞表达无涉。

黛玉进府,说的每一句话,行的每一步路,都充分证明了她是个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大家闺秀,其世家气度彰显于接人待物之中,其早慧灵巧流露在言谈举止之间。许多读者看见她后来小性作弄的某些表现,就认定她不懂为人处世,不谙人情世故,实在是深深的误读。

慷慨大方,历来是集聚人心的捷径。

宝玉房里的佳蕙小丫头,有一回给黛玉送茶叶,恰巧碰上贾母派人送钱来,黛玉正在给潇湘馆的丫头们分钱,见佳蕙去了,就抓了两把给她,也不知多少。拾得这个香饽饽,佳蕙回去高兴得跟小红直呼自己“好造化”。黛玉常常给自己房里人分钱,佳蕙这是赶上了一回,黛玉对下人的慷慨可见一斑。

贾府虽是公侯世家,府中大方的主子却并不多见,原因不外乎两个:手头没钱,或舍不得花钱。

迎春的例银被攥在奶妈手中,用钱不能自主,不但自己的首饰被奶妈当了做赌本,还被奶嫂讹诈花了奴才的钱,窝囊之极,哪里还能打赏下人;探春倒是能掌控自己的财权,但花销不小,想托宝玉从外边带点货还得攒上好几个月,估计手里没什么余钱,加上探春最讲究规矩原则,在下人面前恐怕是立威多于施恩;李纨寡居,事事俭省,乃至吝啬,从未见她给过小姑子们什么好处,对凤姐下拨的诗社经费还要雁过拔毛甚至据为己有,估计也难得打赏下人;凤姐生性贪婪,对金钱有一种超乎寻常的狂热与追求,是个只进不出的主儿,对下人又苛刻,打骂自然比打赏的时候多。赖嬷嬷邀请主子们喝喜酒,凤姐笑道:

“别人我不知道,我是一定去的。先说下,我可没有贺礼,也不知道放赏的,吃了一走,可别笑话。”

虽为玩笑,也是真实性情的流露,无怪乎清代评论家黄小田在此处批道:

(凤姐)又要爱排场,又要做大方,却又悭吝。

可谓一针见血。

黛玉不一样,虽寄人篱下,在物质上却是丰盈的,不但每个月有例银,贾母还额外给她零用。不缺钱,对银钱又不着意,生性大方,手中散漫,打赏自然成了常态。作为孤女生活在贾府,虽有贾母与宝玉的爱护,但身世飘零之感驱之不去是常态,在客居的环境中也会缺乏安全感,因而黛玉尤为懂得“施恩”的重要性,以此聚拢人心或曰加强凝聚力。

黛玉在钱财方面的“大方”,一半是性格和环境使然,不虞匮乏的人大多不会在乎碎银几两,一半是她懂得物质激励的作用。大观园中婆子丫头们勾心斗角,鸡飞狗跳的事件层出不穷,黛玉房中的下人却一向循规蹈矩,安分守己,从未出过事闹过幺,不得不归功于黛玉精良的管理能力,而“施恩”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除了出手大方,在物质上善待,黛玉还能真心体谅、理解下人。

宝钗命婆子给黛玉送燕窝,黛玉让婆子坐坐吃茶:

婆子笑道:“不吃茶了。我还有事呢。”黛玉笑道:“我也知道你们忙。如今天又凉,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儿,痛赌两场子了。”

得知婆子今晚做头家:

黛玉听说笑道:“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命人给他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

西晋王夷甫为人清高,对钱嗤之以鼻,从来不提“钱”字,只以“阿堵物”代替,黛玉也是清高之人,却能说出“误了你发财”这番接地气的应酬话,不得不让人惊叹。

体贴入微的言行让婆子感恩,也让读者看见黛玉的另一面。

下人夜间聚赌理应制止整饬,但黛玉寄居贾府,并没有立场去管,何况夜赌不是什么秘密,府中上下人等皆知,轮不到黛玉操心。下人在夜间值班时因熬夜解困设个赌局玩玩,对此种行径黛玉是理解的,也认为是人之常情,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基于体察人情的通达。后来迎春乳母因带头聚赌被贾母严惩,为顾全迎春的脸面,黛玉还为之说情。林妹妹性格清高,不在意俗人俗务,但并不独自向隅,一味只关注自己的悲喜,而是有同理心,能共情,能给予他人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宽容。

看破不说破,是黛玉做人的修养,也是处世的智慧。

有一回赵姨娘来瞧黛玉:

忽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问:“姑娘这两天好些了?”林黛玉明知她是从探春处走来,从门前过,顺路的人情,也只得忙赔笑让座,笑道:“难为姨娘想着,怪冷的,亲身走来。”又忙命丫头倒茶。

昏聩愚昧,言行无状的赵姨娘在贾府不受人待见,连亲生女儿都看不上她,一举一动无不惹人厌恶。赵姨娘母子还多番陷害宝玉,黛玉不可能不知,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黛玉却没有表现出厌弃。

就算对方不是真心来瞧,她也领了赵姨娘的这份情,并以待客之道回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人情味儿。所谓礼多人不怪,伸手不打笑脸人,向自己示好的人,哪怕再讨厌,也不应让对方下不来台,即便知道是顺水人情,也真心接受并表示感谢,这是做人的基本修为。

给他人留一份薄面,也就给彼此留一份体面。至此,可以说黛玉在待人处世方面已是十分圆融通达,而游刃有余了。

自律自持是黛玉通晓人情世故的又一体现。

黛玉脾胃弱,宝钗提议每日吃燕窝,黛玉说了这么一番话:

“……虽然燕窝易得,但只因我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风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老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

黛玉自进府以来,得到贾母万般怜爱,饮食起居,一如宝玉。作为贾母心尖上的人,别说吃喝这等小事了,如宝玉那般,想要天上的星星,只怕也是要想法子弄来的。

黛玉却向来严于律己,从不恃宠生娇,绝不开口提任何额外要求。相比经常让厨房开小灶的丫头晴雯、芳官,为了一碗蒸鸡蛋打砸小厨房的司棋,黛玉这个贵族千金,其恪守规矩原则、高度自律的行为让人敬服。

有边界感,是一种难得的清醒与自律。黛玉自知寄人篱下,并非贾府的正经主子,始终守本分,知进退,懂分寸,不给他人添麻烦,不加重他人的负担。

在钟鸣鼎食之家,虽说物质极大丰盈,只要她开口,吃燕窝不是大事,但其中涉及的人事牵扯并不简单。黛玉清楚,世上没有理所当然的获得,即便微如一草一纸,一饮一食,也并非从天而降,唾手可得,与其因物质小事在背后被人指指点点,落人口实,不如避之为妙。这份清醒的认知,可视为黛玉已看穿世态人情的表现,亦是一种自我保护,避免陷入被小人觊觎聒舌的境地。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很多时候是应对势利人情的法宝。

如此人情练达的黛玉,却总被读者认为远不如宝钗会做人,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延续了近三百年的误会。

为何会产生这样的误读?

原因之一是曹公下笔狡黠,他说宝钗:

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笑。

让读者以为宝钗的人缘要比黛玉好。然而,当小丫头靛儿找宝钗要扇子,竟无故被宝钗指桑骂槐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通,全书从头至尾可曾见黛玉骂过下人?连晴雯给她吃了闭门羹,黛玉都全然不放在心上。自持身份的宝钗与天然本真的黛玉,谁更容易接近?答案不言而喻。读红楼,不得不仔细着,不然很容易就被曹公虚虚实实的行文诓骗了去。

另一个原因在黛玉本身。

黛玉通晓人情世故,也有理家的能力。她盘算得出贾府的经济账,出得多,进得少,担心长此以往必致后手不接;为家计考虑,她称赞探春兴利除弊的创举;她不认同迎春“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的处事态度,折射出其管家治世的才干魄力……如若成为当家主母,黛玉的管理能力并不比凤姐、宝钗弱,但因客居身份和身体羸弱,使得她没有展现这方面才能的机会。因而读者只看见她超然的诗情才情,却忽略了她洞悉世情,人情练达的能力。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她对于人情俗务,全然无心,志不在此。

黛玉是个“务虚”主义者,始终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她扫落花,埋香冢,泣残红,留残荷听雨,教鹦鹉念诗,关心大燕的归期……乐做“无用”之事,以安放自己对世间万物的悲悯。

她灵慧无比,才情过人,于诗词咏叹中寻得一方安宁与诗意的栖息地。

她的前世是绛珠仙草,下凡历劫,其使命是为偿还甘露灌溉之恩,开启一程还泪之旅,来人间了却一段尘缘。

故而她的“情”超脱于世间烟火与凡尘俗务,她尽可能与宝玉心心相印,无比契合于精神境界,却无法在现实中举案齐眉,落地结果。

当她离去的时候,必不会像续书所描写的那般抱恨凄然,因为她已完成了自己的天命。大梦醒,归故里,彼时断不会抑郁难平,含怨遗憾。为之抱憾的,只是读者自己。

人,是带着使命来的。有些人,来泽被万物,守护苍生;有些人,来建功立业,出将入相;有些人,来历经人间烟火,生儿育女,柴米油盐……有些人,大概要做些别的事情。

就像舞蹈家杨丽萍曾说:

“有些人来到世界是想传宗接代,有的是来享乐的,有的是来索取的,而我是一个旁观者,只想好好来这个世界走一走。看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愿世间你我皆能早日洞悉自己的使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黛玉在贾府真实的生存状况是怎样的?
王夫人和林黛玉的恩怨情仇4
珍爱红楼――赵姨娘对宝钗和黛玉的两个细节
红楼梦:王夫人拉拢袭人是为了黛玉,原来这么多年我们都错怪她了
力保赵姨娘,贾政果断舍弃林黛玉,着实令人心寒
从林黛玉的一次洗澡,看黛玉究竟有多聪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