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的城门
北京的老城门,记载着北京城的历史,见证着北京城的文化。可如今,拆除殆尽,所剩寥寥。皇城四门犹在,大前门犹在,德胜门犹在,东便门犹在,永定门重修,其它早已不见痕迹了。这其实是一种悲哀。

北京的城门有“里七外八皇城四”的说法,也有“里七外九皇城寺”的说法,关于这两种说法,我会慢慢的解释。

应该说,北京城初具规模是在元朝,但那个时候,出了蓟门桥的元大都以外,北京基本还是荒凉的。也就是说,没有具备城市的规模。这也难怪,游牧民族认识的是家而不是城。记得有一种传说,元朝的大将打到了北戴河看见了海,于是就止步不前。立刻派信使禀报皇上,因为他们觉得是打到了天尽头。于是皇上(跟我一样的没见识)回旨说,那就稍微向右,没有GPS的元朝兵马扫尾向右的移动了一点儿,长驱直入的一直打到了云南。

有人会问,稍微往右一点就能长驱直入的打到云南?这很简单,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真正叫北京城具有城市规模的是明朝,所谓刘伯温修了八臂哪吒城。明朝人比元朝人聪明吗?我看不是,因为汉人建都城在北京之前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果让明朝人怎么吃手把肉,那他不如元朝。

这会有点晕,一会我接着说。

北京如果不是因为种种原因拆除了几乎所有的城门和城墙的话,是一座非常严整的建筑体系,是一座规模庞大举世无双的古城。

熟悉北京地图的都能看到,北京的城区的原始样子是一个“凸”字形状。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呢?其实,如果按照清朝的计划,应该是个“回”字形,这就是我们说的内外城了。内城已经在元朝特别是明朝的努力下修成,到了清朝,外城修了南面的以后,就没有了钱,所以,只好把他们与内城联通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形状了。

所以说,时代在进步,如果清朝政府要是拿出咱们现在举办奥运会,世博会那样花钱不眨眼的精神,我们今天看到的真是一个完整的两道城郭的北京城。

即使是这样并没有最后完整修成的北京城,在后来更不幸,今天,只剩下前门,正阳门,德胜门以及东便门四座城楼是旧有的,还有一座永定门是重建的,其他的城门城墙踪迹全无(东便门的古观象台还有一段城墙,是后来搜集旧城砖修复的)。

关于修建城门和城墙,这在中国古代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而非北京独有。把城市街区用城墙围在里面,主要是御敌。城门当然是出入方便的办法,其实,仔细想起来,城的概念应该是源于院子的想法,有院墙,院门。院墙是为了安全,院门则是出入之便,城是院子的升级版。

我们再来看看欧洲的城堡,在结构上很多地方与我们不谋而合,外有城墙内有城堡,但是,观念不同。

外国人的城堡是保护自己某一个家族的,当然应该是显赫的家族,并没有把全体的老百姓圈起来,我们则不然,是把所有治下的人都圈起来。

照这样猜想,如果把外国人的城堡称作贵族文化的话,那么中国的城墙就是一国的文化。

所以,直到今天,外国人的民居没有院子只有房子,我们则不能想象只有房子没有院子的住宅。即使是现在的小区,多数也有类似于院墙作用的设施。

从中国统治者的观念来说,不仅保护自己也要保护老百姓是天经地义的。因为任何一个当官的都认为自己是民至父母,老百姓则是子民。当爹妈的不管孩子这不像话,这样看来这应该比西方先进。因为迄今为止,我们还没看到西方的历史记录里,有不管是皇帝还是官僚把自己说成是民之父母的,西方人自私,当了皇帝和当了官也没想到有这个责任。

在今天的西方更是江河日下,老百姓或者议会一急眼就可以弹劾总统,这成何体统?这就是说,把爹妈随便的就赶出门外,这不是不孝吗?难怪中国人到现在也接受不了这个规矩,这实在是和中国人的传统背道而驰,因为古人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城门跟院门的功能是一样的,就是为进出城的需要。北京的城门在大的用途上都有专门的作用。比如外城的朝阳门,正东三十公里就是通州,通州那个时候是漕运码头,京杭大运河的终点。从南方各地运来的粮食和物产,多是从京杭运河运到通州,再从通州进朝阳门运入城内,是城内粮食和食品进出的地方,可见朝阳门当初是外城重要的一个地方。

再比如外城的西直门,从门头沟运来的煤炭多是从西直门进入。北京过去叫苦海,意思是说,它最早是一片汪洋,所以,地下的水甜水很少,多是苦井。北京除了几条不大的河流还是绕城而走,基本上没有天然湖泊。过去北京人的饮水都是靠井水,所以,北京叫井的地方就多,比如双井,高井,东小井,西小井,王府井等等。虽然井多,皇上可是不喝这个水,宫里的饮用水多是靠从京西的玉泉山用水车运到宫里。运水是个非常重大的事件,水源要有专人把守,运水的途中要有专人护送。并且,水一旦装进水车就需要昼夜不停一直运到宫里,因为怕半路有人下毒。担任看护泉眼 和运送泉水的都是皇上信任的八旗兵。主要是厢蓝旗负责这个差事,皇上的饮用水也是从西直门进入京城的,除了专用的皇供用水,西直门是煤炭进入的地方。

中国的皇上从秦始皇开始就非常注意安全,他出游的时候想了用很多辆一模一样的车来混淆真假,看来,他们重视这个问题不是没道理的。

记得前几年有个报道,好像是瑞士还是瑞典的一个首相在路上被人行刺,因为这个首相是走路上班的。这在中国很难想象,别说是走路上班,前呼后拥的车队尚且不放心,看来瑞士的当官的缺心眼,我们的当官的聪明得多。

对于北京的城门还有两种说法,一个是“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再有是“里九外七皇城寺,五坛八庙一口钟”。

不闹腾了,还是我自己说自己的。

刚才咱们提到了朝阳门、永定门、西直门、德胜门和安定门五座城门。这里,除了永定门是属于外城以外,其它的都属于内城,内城还有,东直门、阜成门、宣武门、正阳门和崇文门,这样算起来内城是九座城门。

外城有七座城门,除了刚才说的永定门以外,还有东便门、西便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和广安门。

皇城四说的是:天安门、地安门、左安门和右安门。

这是皇城的圈,跟老百姓是没关系的。

还有一座寺庙是黄寺,这是一座喇嘛教的寺庙,也是皇家供奉的寺庙。所谓喇嘛教就是藏传佛教。

以上说的就是所谓“里九外七”的城门和这个“皇城寺”,还有说“皇城四”的,这里的“四”指的是天安门、地安门、左安门和右安门。

“九门八点一口钟”其实说的的是报时,报什么时呢?就是开城门和关城门的时间。城门不是老开着,每天都要开,每天还得关上。用什么办法通知呢?那就是“打点”,这里的“点”指的是一种铜铸的桃形的东西,现在有的庙里还有。每个城门都挂着这样的东西,到了开城门或者关城门的时候就敲响它。九个城门有八个都是打点,唯独崇文门是打钟,据说这是明代的事,那口钟是要镇住龙王。

这就是“九门八点一口钟”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五坛八庙一口钟”,他们分别是天坛、日坛、地坛、月坛、先农坛合称“五坛”,与历代帝王庙、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火神庙、堂子、寿皇殿(景山公园)、昭显庙、凝和庙、宣仁庙八庙合称“五坛八庙”。

其中太庙是皇帝的家庙,其他几座庙除了寿皇殿以外基本都没有了。“一口钟”指的是北京鼓楼里面的那口大钟。

这口钟虽然在文革期间没有被砸了,但是,文革期间被封闭了很长的时间。

鼓楼也叫钟鼓楼,因为除了鼓楼还有一个钟楼。在古代的城市里都有,是报时用的。清晨是敲钟,傍晚是敲鼓,所谓“晨钟暮鼓”就是这个意思。

过去,谁都可以进去看,甚至敲一下钟,现在是每年的春节供大家敲钟,可是不能白敲,要给钱的。

当初拆北京城的时候没人跟老百姓商量,现在留下这些东西也是祖宗的产业,可是要找老百姓要钱。

也有人说,“一口钟”说的是北京大钟寺里的那口大钟,大钟寺其实叫觉生寺,因为有了这口钟,老百姓就叫成了大钟寺。

这么看起来,北京的内城和皇城是两座围城,每一座围城都用城墙围起来,城墙外是护城河。故宫也应该算一座围城,这样说就有三个围城,如果外城不是因为没有钱修了一半,那么北京就是四座围城了。每一座围城都和另外一座围城相连,城墙上有宽阔的马道供兵士行走,两边是驻兵的营房和枪械库以及军事设施。如果保留至今,那该是一个怎样壮观的景致?

护城河今天在故宫周围还保留了一些,其他的都已经填埋得没有痕迹了。这也难怪,城墙都拆了要护城河干嘛呢?

故宫和其他城池比起来是最小的,可是他也是世界上皇家住所最大的城。他也有四个门,他们分别是,正南的端午门(也叫午门),东边的东华门、西边的西华门还有北面的神武门。

这些城门的名字和内外城的城门名字不同,他们都不是现起的名字,而是延续了传统的叫法,任何一座皇城都是这么叫。

午门的作用是大臣上朝、外国使节和外任官等候皇帝召见的等候地方。

午门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斩首大臣的地方。戏词儿里说的那句“推出午门问斩”说的就是这。不过想在这斩首得够资格,看来中国人就是讲究规矩,连掉脑袋也得分三六九等。

但是,这也是谣传,其实午门并没有斩首过任何大臣,应怪是训诫大臣的地方。比如唱戏的说“责打五十大板”,这个地方就是午门。

东华门和西华门是文武大臣上朝进入皇宫出入的城门,中国人有“文东武西”的传统。上朝的时候站在皇上跟前也是这个规矩,京剧二进宫不是有这么一句唱词吗?“文站东,武列西,各自分班站立在两厢”,这个站立方法俗称叫“站班”。

北门神武门则很少供人出入,平时就是关着的。宫内的用品多是从这进入,宫内的废弃物生活垃圾从这里运出去,据说故宫北面的景山就是故宫垃圾场堆起来的。

当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就是从神武门进入故宫的、至今,神武门的匾额上还有一个箭痕据说就是他的所为。

“内九外七”十六个城门说完了,现在还遗留的有前门、正阳门和德胜门三座旧城门和2004年重新修建的永定门。

有人一定会问,你说的这十六座城门里没有前门呀?对,前门其实是正阳门的箭楼,也称作箭门。

一座城门不仅是出入的方便功能,它是一个设计完整的防御体系。由箭门和城门组成,两个建筑物之间是城墙形成一个方块的连接,俗称“瓮城”。过去,所有的城门都是由箭门城门和链接他们的城墙所谓“瓮城”组成的。前门就是正阳门的箭楼,他们虽然还在,连接他们的“瓮城”却已经没有了。可是,应该说,还能看见瓮城格局的,就是这两座城门了。

有一种老牌子的香烟叫“大前门”,那上面的城楼就是箭门,可能是因为这样它出了名,所以,提起正阳门的原名倒很少有人知道了。

还有一座被称作最小的瓮城就是北海的团城,如果你想知道瓮城是什么样?北海的团城就是一个缩影。

说到这,外地的朋友一定会问,除了你说的这些,我们从北京的地名里还听到有建国门、复兴门、和平门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三个地方其实都不是过去遗留下来的,北京城墙团团围住,这三个地方是除了正式的城门以外扒开的口子,或者叫新的通道。其中复兴门和建国门是日寇时期开辟的通道,和平门则是在民国时期打开的一个口子。北京有些地名反应了这个情况,比如“豁口”、“新街口”等等。原因是,随着北京人口和车辆的增加,原有的城门已经不足以应付大家的出入。

北京的旧城门究竟是何时拆除殆尽的,我没有统计,我小是时候住在安定门附近,那个时候安定门城楼还在,箭楼已经没有了。城墙虽然残破但是还有,我经常爬上去玩耍。

有一个现象让我想起,那个时候咱们国家的燃料紧张,汽车开始使用煤气做燃料,每个公共汽车的顶上都背着一个煤气包,我记得当时的公交车是大鼻子的美国道奇,背着这种煤气包出入安定门城门。现在想起来,真为坐车的捏一把汗。因为那个大包里就是煤气,这要是遇到火……这样算来,至少安定门在六几年还没有被拆除。

后来我搬到东郊,离着建国门很近,那个时候,东便门的城楼也没拆,只是破烂不堪,我还经常从里面爬上去。那是六六年以后的事情。

来源:银河悦读,作者大尾巴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穿越明清看皇城 细数北京老城门
消失的明北京城(九)
话说老北京城门
老北京城的城门:内九外七皇城四
回眸历史,缅怀那些仅仅留在历史书中的北京城门
老北京的城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